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介质与炎性因子的影响
简述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

简述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16-06-15T14:37:04.0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作者:刘建宝赵秀君[导读]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传统开放手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切除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三种。
刘建宝赵秀君河北省辛集市中医院骨科 052360 摘要:目的:整理我院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法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种手术方法在腰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和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椎板开窗髓核在摘除术均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法的治疗创口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法;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疗效比较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传统开放手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切除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三种,其中传统开放手术由于手术创口大,手术效果不佳逐渐淘汰,目前以经皮椎间孔镜髓核切除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较为常用[1]。
本文对所选10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0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
其中研究组中男26例,女28例。
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68.27±5.66)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6例。
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8.28±5.64)岁。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微创 手 术组 : 者取 健 侧 侧卧 位 , 患 为便 于 定 位 和穿 刺 , 下 腹 部 垫一 软 枕 , 高 1 m, 腰 部 呈 屈 曲状 , 光 机 透 视下 垫 5c 使 X
定 位 。 龙胆 紫 横 向标 记 , 患侧 后 正 中线 旁 开 8 1 m范 以 以 ~2c
轻 度疼 痛 , 下 肢放 射 痛 , 正 常工 作 ; : 状有 改 善 , 无 能 可 症 伴下
脊 柱 退行 性 病变 , 为骨 科 常见 病 、 多发 病 . 以纤 维 环 破裂 后 是
髓 核 突 出压 迫神 经 根造 成 的腰 腿 痛 为主 要 表现 , 几 年来 发 近
肢轻 微 放射 痛 、 木 , 麻 能做 轻 工作 ; : 有 神 经根 受 压表 现 。 差 仍
围为进 针 点 。常 规 消毒 铺 巾 , 针 点 05 进 .%利多 卡 因局 麻 。X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的手 术 能够 取 得 良好 效 果 的 关 健 是 手
表 1 两组患者疗效、 复发率 比较 ( 】 %)
传 统 组 3 1 (21 1 (16 (.) 8 2 .) 3 (89 (32 8 64 .) 2 3 .)2 53 (1 1 0 7 .)5 1 .)
微创组 4 8 3 (67 1 (o8 (I) 4 83 4 9 .) 121 2 6 .) 0 2 .)2 42 (.) 4( 1 7 ( .)
20 0 8年 1月~ 0 0年 1月 本 院接 受 传 统 手 术 和 微 创 手 21
术 治 疗 的腰 椎 间 盘突 出 患者 8 6例 ,其 中 ,传统 组 3 8例 , 男
3 0例 , 8例 , 龄 1 ~ O岁 , 均 3 . , 程 04 7 . 女 年 85 平 56岁 病 .~ 20个 月 , 均 l. 月 ; 创 组 4 平 1 5个 微 8例 , 3 男 6例 , 1 女 2例 。 龄 年 1 — 9岁 , 74 平均 3 . , 程 05 7 . 月 , 均 1 48岁 病 .~ 00个 平 1个月 。 两 组 患 者 的性 别 、 龄 、 情 等 一般 资 料 比较 , 年 病 差异 无 统 计学 意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常常引起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治疗上,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是两种常用的手术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手术的优劣差异。
1. 治疗原理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简称PELD)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植入镜头和器械来切除腰椎间盘突出的组织。
它的特点是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
2. 切口和创伤PELD手术的切口非常小,一般只有0.5-1cm,几乎可以实现无疤痕手术。
术后患者恢复迅速,一般在24小时内就可以下地行走,术后疼痛轻微,恢复期较短。
LLD手术需要较大的切口,通常需要在椎弓根处进行开窗切口,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期较长,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
3. 手术适应症PELD手术适用于单节段、轻度至中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对于那些需要保存椎板完整性的患者,PELD手术尤其适用,因为它不需要切除椎板。
LLD手术适用于多节段或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适用范围广,但是对椎板完整性要求不高。
4. 术后效果经研究发现,PELD手术和LLD手术在术后疗效上没有明显差异。
PELD手术可以达到与LLD手术相当的效果,同时伤口更小,恢复更快。
5. 并发症和风险PELD手术的并发症和风险较小,因为它是微创手术,对患者的组织影响较小,减少了感染、创口裂开和出血等风险。
LLD手术由于创伤较大,有更多的并发症和风险,比如感染、神经损伤、出血等,术后需更加小心和重视。
总结而言,PELD手术和LLD手术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它们各自有着优劣差异。
PELD手术微创、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单节段、轻度至中度的病例,对椎板完整性要求较高的病例尤其适用;而LLD手术适用范围广,对多节段或严重的病例效果好,但创伤大,恢复期长,同时有更多的并发症和风险。
椎间孔镜可行性报告

椎间孔镜可行性报告一、引言椎间孔镜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小切口插入椎间孔镜器械,直接观察和治疗椎间盘疾病。
本报告旨在评估椎间孔镜技术的可行性,包括其优势、适应症、手术步骤、并发症等方面的内容。
二、椎间孔镜技术的优势1. 微创性: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椎间孔镜手术切口小,损伤更小,术后恢复快。
2. 减少术中出血:椎间孔镜手术操作精细,术中出血量较少。
3. 直观性:椎间孔镜器械具有高清晰度的显微镜,能够提供清晰的视野,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处理病变。
4. 减少周围组织损伤:椎间孔镜手术可以避免对椎间盘周围的肌肉和韧带进行切割,减少了手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三、椎间孔镜技术的适应症1. 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手术可以通过椎间孔镜器械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切除或减压,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2. 椎管狭窄症:椎间孔镜手术可以扩大椎管,减轻椎管狭窄引起的神经压迫症状。
3.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椎间孔镜手术可以清除椎间盘退变的组织,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压迫症状。
四、椎间孔镜手术步骤1. 麻醉: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 术前准备:将患者放置在合适的体位,清洁手术部位。
3. 切口:在椎间孔位置进行小切口,插入椎间孔镜器械。
4. 观察和处理:通过椎间孔镜器械的显微镜观察椎间盘和周围组织,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减压。
5. 恢复:取出椎间孔镜器械,缝合切口,进行术后处理和观察。
五、椎间孔镜手术的并发症1. 出血:术中可能会出现少量出血,但一般不会影响手术结果和术后恢复。
2. 感染:术后可能会出现切口感染,需要及时处理。
3. 神经损伤:椎间孔镜手术涉及到神经结构,术中可能会发生神经损伤,但发生率较低。
4. 椎间盘再突出:手术后椎间盘再突出的风险存在,需要术后密切观察和康复训练。
六、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手术技术,具有微创性、直观性和减少周围组织损伤的优势。
适用于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和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的治疗。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
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椎间孔镜术治疗。
比较两组V AS、JOA、ODI评分。
结果: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V AS、OD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JOA评分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Method:72 LDH patients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3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ook conservativ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PTED. The V AS score,JOA score and ODI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 for 1 month and 3 months,the V AS,ODI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JOA sco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TED for treating LDH patients can relieve patients’pain degree and promote recovery of joint function.[Key words]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Conservative treatment;Lumbar disc herniation;Joint function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退行性腰椎病变,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1]。
单纯椎板开窗术以及经皮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

·临床研究·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1月第19卷第25期66作者简介:郁有来(1980.03-),男,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脊柱外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单纯椎板开窗术以及经皮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郁有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江苏 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比较单纯椎板开窗术以及经皮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采取单纯椎板开窗术,观察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
结果: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的躯体角色、躯体功能、肢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情绪角色评分明显升高(P <0.05),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躯体角色、躯体功能、肢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情绪角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更低(P <0.05)。
结论:单纯椎板开窗术以及经皮椎间孔镜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后者能更好的改善生活质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
【关键词】单纯椎板开窗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5-0066-02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在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不断呈年轻化趋势,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症尽管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但是病人常常会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腰腿痛表现,部分病人会出现下肢感觉异常、马尾综合征和间歇性跋行等,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因此需要积极的给予治疗[1-2]。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但临床实践表明,保守治疗不能够达理想的效果。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传统术式、微创术式,传统术式如椎板开窗术,而常见的微创术式如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且后者创伤小、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认可程度。
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血清DA、5-HT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血清DA、5-HT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林斌珍;钟南;尹小锋;陈开明【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据随机数据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单纯行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5-HT、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hs-CRP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疼痛介质及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18【总页数】3页(P2758-2760)【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手术;5-HT;DA;炎性因子【作者】林斌珍;钟南;尹小锋;陈开明【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脊柱手足踝外科 364000;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脊柱手足踝外科 364000;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脊柱手足踝外科 364000;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脊柱手足踝外科 3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是由腰椎退行性改变基础上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所致。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中青年,大多患者症状较轻,可经非甾体类止痛药、牵引等保守治疗手段获得缓解,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手术干预。
传统开窗手术疗效显著,已成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可对脊柱正常解剖结构造成较大影响,且复发率较高[1]。
近年微创技术不断普及,椎间孔镜技术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重视。
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长期存在低度炎症反应,表现为炎性因子显著升高,较单纯临床症状而言评估疗效具有敏感性更高的优势。
PKP术后应激和炎症指标与患者疼痛程度的关系

PKP术后应激和炎症指标与患者疼痛程度的关系黄飞虎;郭靖;沈鹏远【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年(卷),期】2024(29)3【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应激和炎症指标与患者疼痛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接受PKP术治疗的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比较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个月的应激、炎症指标以及疼痛程度。
根据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将患者分为疼痛不明显组(0~3分)和疼痛明显组(4-10分),并比较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应激、炎症指标。
采用Pearson法分析应激、炎症指标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1d(P<0.05)。
疼痛不明显组术后1个月的Cor、E、NE、IL-6、TNF-α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疼痛明显组(P<0.05)。
Cor、E、NE、IL-6、TNF-α及CRP水平与V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00,P<0.05)。
结论 PKP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且应激、炎症指标与患者疼痛程度息息相关。
【总页数】3页(P495-497)【作者】黄飞虎;郭靖;沈鹏远【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相关文献】1.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及开放椎板间开窗手术后的疼痛程度、炎症应激程度比较2.静脉自控镇痛对喉癌术后患者机体应激程度及疼痛相关指标的影响3.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远端胃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4.心理干预对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激状态及疼痛程度的影响5.腕踝针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外科手术后疼痛程度、炎症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表达的影响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4月临床医学DOI :10.19347/ki.2096-1413.201908035作者简介:马航(1983-),男,汉族,陕西咸阳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骨外科方面。
*通讯作者:吴照鹏,E -mail :501335576@.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退行性骨科疾病,主要诱因为髓核等腰椎间盘组织病变,且该病具有退行性的特点,在外力的作用下髓核组织造成其椎间盘纤维环出现破裂,并突出到后方椎管中,对周围脊神经造成压迫,引发腰部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最为常见的术式为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两种,椎间孔镜手术是由椎间孔镜手术、配套的脊柱未微创手术器械、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系统等共同组成的微创术式,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传统开窗手术是腰椎间盘症临床典型治疗术式,其可有效清除患者的病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有研究指出,两种术式会对患者术后的疼痛介质、炎性因子造成不同影响,从而对其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造成不同的影响[2]。
基于此,本研究就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种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介质、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介质与炎性因子的影响马航1,吴照鹏2*(1.咸阳市中心医院,陕西咸阳,712000;2.西安凤城医院,陕西西安,710018)摘要: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介质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接受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讨组,每组41例。
参照组实施传统开窗手术,研讨组实施椎间孔镜手术。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讨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术后12h 的SP 、NGF 、NPY 及PGE2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研讨组术后24、48h 的SP 、NGF 、NPY 及PGE2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 <0.05)。
两组术后12h 的IL-4、IL-17、INF-α、IFN-γ及sTNF-RI 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研讨组术后24、48h 的IL-4、IL-17、TNF-α、IFN-γ及sTNF-RI 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 <0.05)。
结论在腰椎间盘症治疗中应用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但椎间孔镜手术对于患者术后疼痛介质、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开窗手术,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椎间孔镜手术;传统开窗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19)10-0091-03Effects of intervertebral foraminoscopic surgery and traditional fenestrationi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postoperative pain mediatorsand inflammatory factorsMA Hang 1,WU Zhao-peng 2*(1.Xianyang Central Hospital,Xianyang 712000;2.Xi'an Fengcheng Hospital,Xi'an 710018,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intervertebral foraminoscopic surgery and traditional fenestration on postoperative pain mediator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 Eighty-two patients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and discussion group,with 41cases in each group.Traditional fenestr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intervertebral foraminoscopic surgery was performed in the discussion group.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SP,NGF,NPY and PGE2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12hours after operation (P >0.05).Thelevels of SP,NGF,NPY and PGE2at 24,48hours after operation in the discuss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 <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IL-4,IL-17,TNF-α,IFN-γand sTNF-RI at 12hours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levels of IL-4,IL-17,TNF-α,IFN-γand sTNF-RI at 24,48hours after operation in the discuss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 <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isease,the application of intervertebral foraminoscopy surgery and traditional fenestrat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alleviate pain,but intervertebral foraminoscopy surgery has better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pain mediator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after operation than those of traditional fenestration,which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S:intervertebral foraminoscopic surgery;traditional fenestration;lumbar disc herniation91--2019年4月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41,n/%)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参照组13/31.7118/43.906/14.634/9.7675.61研讨组18/43.9021/51.222/4.880/0.0095.12χ2 1.300.44 2.21 4.21 6.25P0.250.510.130.040.01表2两组患者术后12、24、48h 的疼痛介质水平比较(n=41,x ⎺±s )注:与参照组同一时间比较,*P <0.05。
组别指标术后12h 术后24h 术后48h 参照组SP (ng/mL )211.39±24.31191.36±18.64161.33±7.31研讨组206.41±24.29161.34±17.97*109.36±7.28*参照组NGF (pg/mL )91.36±10.6480.64±8.6170.01±6.54研讨组89.33±10.5164.31±7.97*38.61±6.44*参照组NPY (pg/mL )174.69±20.31154.31±14.31131.64±4.69研讨组166.33±20.18120.24±10.24*104.31±5.01*参照组PGE2(ng/mL )397.61±37.66364.31±10.11314.33±6.97研讨组381.62±36.57300.14±9.81*271.31±5.49*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接受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术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1例。
参照组女20例,男21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64.31±5.21)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8.33±2.10)年;伤椎分布情况:L 3~410例,L 5~S 115例,L 4~51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