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有感

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有感《此生未完成》是于娟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的结果。
下面是语文迷整理的,欢迎参考。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篇1】认真地看完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于娟,曾获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前在复旦大学执教,正当她学业有成,羽翼丰满,刚要振翅高飞的时候,却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书中大量的文稿是于娟在身患重病的时候,坚持在她的博客里写的,所以被称作是于娟的生命日记。
文中真实而详细地记录了她与病魔抗争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乐观、她的坚强、她对生命的珍视、对亲人深深的爱,虽然走在生与死的边缘,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就象是黑夜里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无边的深渊,但她却还在想着如何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她的无畏施,她对自己患病原因的分析,以及她的博文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警醒世人,她希望可以对他人有益,哪怕有一个人受益也是好的。
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她非同寻常的苦痛,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她孱弱的躯体里无比强大的内心世界,令人震憾,感人至深,发人深思!在生命弥留之际,她的人生感悟值得我们深思。
“在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生轻松。
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
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她深深地爱着她的亲人,她的孩子。
“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
读此生未完成心得[精选3篇]
![读此生未完成心得[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e78b2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a.png)
读此生未完成心得[精选3篇]【读此生未完成心得第1篇】的确,每个人都会有疯狂拼搏的一段回忆,也曾经因为考试宿不能寐,也曾经想着在短短的几年里面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为此可以说放弃自己的业余生活、放弃与亲人相聚的欢愉时刻,回过头来细细想想这些是否真的值得?我并非是一个悲观的,生活中也遇到了很多让纠心的事,常常为了一些人情事故未能处理好而心神不宁,想想若干年后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自己是否还能忆起。
印象深刻的是为了自考的事情国庆也不回家,那段时间天天忙工作、天天想考试,结果换来了什么,的确我报的每一门考试都过了并且是高分,可是为此引发了皮肤问题,花了两三个月的调养才稍微好了些许,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些如鲠在喉。
现在想想放下心灵的包袱,珍惜生命,乐于生活,享乐生活比一切都重要。
的确,在上海每个人压力都特别大,虽然女生在别人眼中压力不如男生大,不一定要买车买房,可是我的人生际遇让我必须得努力奋斗,朋友眼中的我活得一点也不洒脱,说我的生活的绝大部分都是工作,可是我知道我并非是一个工作狂,只是为了心中曾经的誓言。
最后我想说我并不会放弃自考,相反从这些事情之后,我会更加平衡自己的生活,在空闲的时候想想哪些是自己特别急切想要追求的自己,抓紧时间着手做,而不要等到临界点了才会想到临时抱佛脚。
古时候的人们都会很相信命运,于我,命运全然掌握在自己手上,你的一生应该怎么过或者说你想要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人帮你规划,也没有人告诉你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条路是捷径,包括你父母,这一切都是需要你自己去摸索。
每个人的际遇不一样,或许有些人天生就貌美如花,这样即使别人无需任何奋斗也可以衣食无忧,但是我们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没法选择自己的容颜,只能通过自己的后半生去创造自己想要的幸福。
着实,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也正是一些使你痛苦的东西才是真正锻造着你。
人生没有后悔的路,等到已然将死才想到应该好好保养身体,等到虚发花白才想到自己碌碌无为确实已然太晚。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1这是一个在生命即将结束之前的人写的一本书。
这本书曾感动了很多人,也通过这本书,让很多人明白了生命的宏大。
这本书就是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
于娟——这本书的,一个被查出患有晚期乳腺癌,并造成了骨转移的患者,在看到家人为了帮自己争取几个月的生命,而四处奔波,处处求医时,她被家人对她不离不弃的精神感动了,便确定将自己患癌症时所经受的一切,写进这本书里,以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讲到了她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这里面的〔故事〕有的令人开怀大笑,也有的令人哀痛掉泪,让我们为一个个逝去的生命而扼腕叹息。
我看到里面说:她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需要将一种管子从腋下插到离她心脏最近的地方来维持生命。
或许一般人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坚持不住了,但是于娟却在书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为了插这个管子,我的胳肢窝都被捅成蜂窝煤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但也由于于娟乐观的心态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这本书中,有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重新体会对生命的熟悉。
比方:“活着才是王道”,“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苦痛,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从这些话中,我能感受到于娟对生命的不舍,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应当珍惜生命,究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简单,不要做出一些无知的举动,给关怀你的人带来苦痛和无尽的哀痛。
记得我常在报纸上看到,很多孩子由于和父母的看法达不成全都而选择轻生,这样实在是在铺张生命。
想想看,连经受了很多化疗、放疗熬煎的于娟都能用顽强乐观的看法活下去,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活在这世上呢?在于娟写完这些感悟后没多久,她就由于癌扩大,抢救无效而永久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这本书的最终,我们看到于娟是眼角带着泪水离开的。
是啊,于娟还是留着很多圆满离开这个世界的,不过我也盼望她能在天堂过好。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2在零零碎碎的时间里,一点点读完。
到生命终点,有癫狂、有乐安天命。
但我在于娟身上观察的,是哪怕只能终日趴在天桥下,也想观察土豆拉着爷爷奶奶的手走在上学的路上。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300字[精选3篇]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300字[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b2803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7.png)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300字[精选3篇]【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300字第1篇】于娟的《此生未完成》。
与其说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位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一位拥有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33岁教师在与癌症抗争的一年又四个月时间里,用十指轻轻点触键盘留在博客上的日记。
20xx年10月,我在网络上得知“复旦大学女教师”抗癌的博客点击量惊人,便抱着好奇心去浏览了几篇,初看时把于娟的故事解读成一个关于都市人健康话题的新闻快餐。
越深入下去越发被她的文字吸引,索性买来一本细细品读。
读罢全书心中的厚重感无以言表,这种厚重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心情的那份沉重,为她不幸的遭遇叹息;二是那些优美的文字,平实无华的表露却能承载如此丰厚的情感和心路历程。
细读之下,于娟的形象就在你面前渐渐饱满起来。
她美丽、自信、随心、阳光的性格,她努力赢得了鲜花、掌声、家庭、朋友、事业……正当她准备着开始更辉煌的人生阶段时,她被无情的病魔推入了深渊,她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尝尽了人生的极致痛苦,但是她没有怨天尤人,她面对生死还是那么洒脱,在苟延残喘中写下了这些优美的博文,是尽一份帮助人世人的愿望和责任之心,还有爱心!这是多么可爱的一个人啊!她的文字深深的、淡淡的。
但是却直击人心。
最后我想用于娟朋友写的一首诗结束这次的分享。
“你笑着,盈盈的笑,让奔逝的生命充满四射的活力;你挥洒地写,悲和喜,告诉人们生的意义”。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300字第2篇】《此生未完成》可以说是于娟即将步入永恒的死亡之前所写下的关于生命的印记。
从确诊之后,她接受过很多次痛苦的治疗,但她的文字始终充满了质朴、幽默,时而平和坚强,时而俏皮如孩童,永不妥协。
她在生前曾表示不愿意让自己受过多的关注,然而她的文字依旧感染了很多人。
中国有一句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b3195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8.png)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500字第1篇】在我看来《此生未完成》是一个天选之女最后的独白,也是一位母亲写给孩子的终身之言。
每个人对于一本书的解读都有不同的角度,可能大多都偏离了作者写书时的想法。
如若说于娟女士写的时候有什么想法,我是万万不敢揣测的。
可能是想告诉世人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可能是想给刚刚满2岁的孩子留下母亲对生死的看法,或者仅仅是想在离世之前记录下自己短暂的一生。
无论乎哪一种,都是作者获得最后满足的方式。
而读者对于这本书的看法或者从这本书中得到的东西,我想那是非常个人化,结合每个人经历所得来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叫我看到了一个人,一个在世俗看来非常成功的女人在生死面前的经历和态度。
在我不算长的人生阶段而言,说见过多少生死那是虚假的,不过身边也有那些短暂和遗憾的逝去。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思考死亡这件事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意义。
可能是来自于父母日渐衰老的身体,自己越离越远的距离。
如果是对于我来说,一生最怕的事不是鬼,而是老去。
于是甘愿花费数以万元在延迟衰老这件事上。
可以读完《此生未完成》这本书,突然明白,对抗衰老不是通过违逆生理变化上,而是在心理上坦然迎面它,直视它,见证它。
这本书是于娟女士的回忆录,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求学经历以及治疗过程。
每个过程都让人感受到一个伟大的女人对抗生命的过程,她勇敢的面对生活给与的各种困难,也感激命运给与的所有馈赠。
书中很多她对待每一件事情的看法,让我受益匪浅。
他让我知道一个优秀的女人必定是美丽的,这种美丽不是指皮囊肤浅层面的,也不是来自于世俗认定的,而是来自于灵魂深处的。
那是一种强大的自我安全感和认同感,这种会散发光芒的本质,即使面对生死也可以开出一朵花,不仅能安抚自己,也能照耀她人。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来自于一位大学好友,在她研究生毕业的前夕,堆满了杂物的宿舍里,淘来的。
那是20__年的6月。
时隔我读完这本书两年半的时间。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读《此生未完成》有感1其实我并不是很想看这种充满着悲剧的书,虽然文字中透露着轻松,但是背后却是对生命的无奈和生命的渺小。
正如之前看周国平的《妞妞》。
而这一本《此生未完成》作者于娟也已经离开了人世间,仅仅三十多个春秋。
往往在生命的最后关心,人们才会停下来去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生命的一些意义和不舍。
书中有一段文字在微博和网络上流传的很广。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些话是多么真实,却同样是多么难得去做得到。
在分析自己得癌的原因是,讲到了饮食、睡眠、身体透支、环境污染等等因素。
这些都是自身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当一个人失去健康的时候,才会觉得健康的可贵。
而真到了这一天,一切又已经晚了从书中,可以看到于娟的乐观与坚强,做了一次次地化疗。
还是有了强烈的求生欲望。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中国人绕不过的,想通过中医和一些土方法去治疗。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于娟还是去尝试了。
一些看似有道理的饥饿、碱性治疗差点要了她的命,也确实要了医友的命。
在生命消失面来,再理性的人有时候也会失去方向。
在这个时候,亲情和友情也出来了。
我想于娟最感到欣慰的一点就是家里的父母和丈夫对她的照顾和爱,一直不离不弃地坚持。
最不舍得还是自己才十几个月的儿子。
书中有一段读起来让人动容。
“有一回化疗结束后回家,才19个月的儿子“土豆”开心地围着我转来转去,他奶奶说,“唱支歌给妈妈听吧?”“土豆”就趴在我膝盖上,奶声奶气地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
也许,就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就成了“草”。
”读完之后,确实让人心酸,但是就是这么苦短的人生,有多少不舍。
书中还讲到她的一个病友,怀孕五个月的时候发现得癌。
为了把孩子生下来,坚持等了几个月再治疗。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悟推荐(3)篇2024年

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悟推荐(3)篇2024年〖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悟第【1】篇〗《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从20xx(历届)九月就从图书馆带了出来,一直冷落在我的床头,浮躁的心,没有心思去触碰它。
续借了一次,这次马上就要过期了,拿着它看完了后面的一部分。
对于于娟这样既聪明又有文采的人,我肯定是望其项背。
对于她的离去,我心中甚是惋惜。
也许,人就是这样,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才回头瞅瞅自己走过的路。
以前的开心与痛苦,都历历在目,对于人生的思考比任何时候都深刻。
此刻,我失败的'在这一个一般本科还默默无闻,每天过得不快乐,孤单伴我左右,越来越多的自信心被我丢在了行走中。
忘却了自己想要的,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年半了,内心渐渐没了自己,只有一个自私自利处处留小心眼的我,也许此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才会慢慢的走出这个枷锁。
我不懂的自己怎么去做,怎么去善待我的朋友,忘却了自己的圈子曾经是那么大。
孤独的世界,大同小异,不少人在讨论着孤独,但我也许此刻是迷茫。
对于未来的胆怯,对于感情的畸形对待。
为了小武筒子,我曾说过要离得他近一些,选择考研方向时,我甚是怯懦,我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野性与自信,对于自己的实力,现在存在的是质疑。
考海洋,难且危险,考海洋所,现在还不了解难易程度,只是知道难考;考石油,真心不想只是考一个211,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从《此生未完成》中,我得到了一丝解脱,我可能是看到了自己的路,两个人,如果能够抵挡住两三年不算做距离的距离,那熬过去,便是柳暗花明了吧。
感谢于娟,让我对于生命更加珍惜,让我对于爱情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理智。
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平静快乐的生活,希望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家庭的重担慢慢的移向我的背,我会井井有条的去接受。
在路上……〖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悟第【2】篇〗在零零碎碎的时间里,一点点读完。
到生命尽头,有癫狂、有乐安天命。
但我在于娟身上看见的,是哪怕只能终日趴在天桥下,也想看见土豆拉着爷爷奶奶的手走在上学的路上。
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此生未完成》一书中她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深深感动了无数人。
下面是有读此生未完成有感,欢迎参阅。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范文1 读完了于娟的《Being alive is a gift...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没有在‘读完了’三个字前添加‘带着沉重的心情’,是因为读的不是书,不是情节,不是故事,而是于娟的心境。
结局,固然凄美,但是于娟想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洒脱,一份乐观,一丝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书中讲述了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女子,一个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一个拥有幸福家庭,一个拥有爱她、疼她的父母、丈夫及她爱的儿子的女人,在癌症晚期对往事的追忆、对生命的向往,要知道,她是在极其痛苦的治疗过程完成这本遗作。
谨将书中一些自认为动情的描述,跃然于此文中,共赏共鸣。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
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备注,土豆是她儿子的小名。
“小时看杂书,喜欢华词丽句,后喜人行文巧思,再后来欣赏文人文风品行,到后来,却发现,读书,要读的是别人的思想,花鸟鱼虫固然是天然趣,仁孝廉礼立的是忠义魂,此间要参透的,是高尚悲悯的人性,矜贵持重的品行,洞明豁达的修养,锲而不舍的理想与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读到了这本书——《此生未完成》,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已经去世的癌患病人,可在她的文字里却丝毫感受不到悲伤和绝望的味道,全文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即使病痛将她苦苦折磨,她却反将这种苦痛化作无所畏惧的精神时刻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让我懂得了生命是支撑我们灵魂的支架。
只有活着,我们才能在父母渐渐苍老的时候,为他们遮风挡雨;只有活着,我们才能与朋友一起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看到彼此成功的微笑;只有活着,我们才能享受生活给你带来的各种喜怒哀乐。
于娟老师在书中一边对着生命反思一边给世人们忠告,不要过度消费自己的身体。
这让我敲响了自己的警钟,我也反思到自己有很多很不好的生活习惯务必要改掉。
她还用自己幽默的语言讲述了病房里的故事,平日里卖馄饨的阿姨想要跳黄浦江自杀时,看到穿制服的人本能地想起躲避城管的日子,条件反射撒腿就结果跑自杀未遂;家在农村的56床阿姨将润滑油当成农药喝下去后,全家老少有人扶头、有人抠喉、开着一辆拖拉机跳跃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将她赶紧送往县医院的情形。
虽说看这些文字轻松愉快,可是看完之后都会让人沉思,生命这么可贵,高兴都还来不及呢,你怎么舍得就这样离开呢?
我在眼里,于娟老师是个很优秀的人,她拥有幸福的家庭和渊博的知识,是很难得的人才。
谁能如此从容的面对明明幸福触手可及却
无能为力的遭遇,但她又是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
作为女儿,还没能多陪陪父母,最重要的幸福已经没有时间享用,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作为妻子,没办法和丈夫走到最后,又是多么苦痛;作为母亲,孩子应该是她在世上最艰难最不舍的存在,因为血浓于水谁也不能否认,没有机会看他慢慢长大又会有多么的无力。
“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
凡事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看完整本书,我便将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生命太脆弱了,它随时可能终止,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感恩,要热爱生活,要勇敢面对。
在挫折困难还未来的时候,就该时刻警惕。
当阴霾围绕身边的时候,就该用更大的力量去打败它。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力量,真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从中得到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