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走进论语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育才中学)

合集下载

走进孔子(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走进孔子(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走进孔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体系;2.学习孔子的名言警句,领会其中的人生道理;3.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视频资料、课件、手工制作道具等;2.学生准备:用品和材料具体见具体环节。

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联想”等方式,说出“孔子是谁”;2.通过趣味起始做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猜谜语等。

二、了解孔子1.分组阅读有关孔子的资料,每组制定一个问题备课展示;2.展示讨论结果并辅以视频等素材,形成对孔子的生平和思想的基本了解;3.分组进行讨论,交流有关孔子思想实践和思想体系的看法。

三、名言警句1.学生每人选择一句孔子名言警句,并分析其中的人生哲理;2.分组分享学生的分析结果,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和辅导。

四、课内实践1.按照孔子的思路和精神,设计一项课堂活动;2.分组制定方案并展示,其他分组根据其方案进行实践操作;3.每组展示实践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作品展示1.每组自制一个关于孔子的文艺作品,比如剪纸、书法、绘画、手工模型等;2.集中展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

六、总结环节1.教师点拨和总结,回到导入环节,进行知识回忆和思维导图构建;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形成对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全面了解,提高人文素养,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压轴1.学生获得文化知识,引发对各文化文明体系的思考和兴趣;2.开启人文素养之路,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和人生理念;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营造浓郁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提高班级品位和形象。

校本课程《走进论语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育才中学)

校本课程《走进论语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育才中学)

《走进论语走近孔子》教学设计辛集市育才中学米彦荣一、课程简介校本课程《国学精瘁》是我校语文组,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而开发的一门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和语文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我们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活动资源,合理利用学生社团(文学社和国学社)活动,将活动有机地融入了校本课程《论语》的实施中,实现了校本课程教学与各种校园活动优化组合。

实施以来,语文组教师大胆改革教学,充分利用“活动”这一生动、有效的教学资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我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语文组建设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内容分析《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

《学论语学做人》这个特设课程的开设,对于中学生来说,不论是对于今天的学习还是以后的人生都充满着无比的憧憬,从《论语》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开来,近而从立志、交友、自律、爱国、理想、心态、感恩、劝学、做人等方面使每一位同学感悟人生,设计人生,学会做人。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他们的生活嫁接,提高他们的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学生分析《论语》是我们古代文化的精髓,内容深奥。

作为初一学生刚刚接触难于理解,甚至于枯燥、厌学,“背诵”是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单纯记忆的功能是有限的,不能把它推向极端。

如果不同时激活学习者的积极性参与其中,储藏物会随风而逝,流失殆尽,甚至会惹起“储藏间”的抵制、厌倦、反感。

在教学中提取精粹,择其大要,结合现代生活实际,关起门来学经典,敞开心扉谈体会,采取快乐教育教学法,生动有趣地教给孩子,引领他们“学而时习之”,至关重要。

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学论语,聆听圣贤教诲;读故事,感受做人真谛;谈感悟,共创幸福人生。

走近孔 子教学设计

走近孔 子教学设计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走近孔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和重要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孔子的核心思想,如“仁”“礼”等。

(2)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难点(1)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时代背景。

(2)如何将孔子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相联系,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孔子的生平、思想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孔子思想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孔子思想的应用和价值。

4、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孔子的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孔子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孔子的生平(1)结合地图和时间轴,讲述孔子的出生、成长和游历经历。

(2)介绍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

3、孔子的思想(1)“仁”的思想解释“仁”的含义,即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有同情心等。

举例说明孔子如何在言行中体现“仁”的思想,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礼”的思想阐述“礼”的概念,包括社会等级制度、礼仪规范等。

探讨“礼”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3)教育思想介绍孔子的教育理念,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分析孔子的教育方法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4、孔子思想的影响(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探讨孔子思想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2)对世界的影响介绍孔子思想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力,如在东亚文化圈的重要地位。

5、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孔子的“仁”思想在当今社会是否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孔子的“礼”?(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走进《论语》教学设计

走进《论语》教学设计

走进《论语》教学设计走进《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走进《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进《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一、导入提问:影响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

老师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论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提问:(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

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

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

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

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整体感知、诵读(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走近孔 子教学设计

走近孔 子教学设计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走近孔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以及其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

2、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孔子的经典言论,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孔子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思想主张。

(2)理解孔子的经典言论,如“仁”“礼”等核心概念。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深刻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2)引导学生将孔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思考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等基本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孔子的思想观点,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孔子的经典言论,分析其中的含义和价值。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孔子的纪录片片段,或者展示孔子的画像,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孔子的了解程度,从而导入新课。

2、孔子的生平(1)简单介绍孔子的出生背景和家庭情况。

(2)讲述孔子的求学经历,强调他的勤奋好学和对知识的渴望。

(3)重点讲述孔子的政治生涯,包括他的从政理想和遭遇的挫折。

3、孔子的思想(1)“仁”的思想解释“仁”的含义,即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有同情心等。

列举孔子关于“仁”的言论,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如何践行“仁”。

(2)“礼”的思想阐述“礼”的概念,包括社会秩序、道德规范等。

举例说明孔子对“礼”的重视,如“克己复礼为仁”,引导学生思考“礼”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3)教育思想介绍孔子的教育理念,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让学生讨论这些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4、孔子的经典言论阅读与分析(1)选取《论语》中的一些经典段落,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等,让学生阅读并翻译。

走进孔子、亲近论语

走进孔子、亲近论语
3.对于“走近孔子”这个主题,探究实践活动的影响深远,综合效益巨大。学生触摸到伟大的灵魂,领略伟人的人格魅力,这必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相信这段经历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同时感觉实施过程还需要细化:如分组活动人员安排问题,还有就是设计活动多了一个。
3.把十则《论语》熟读成诵。
此环节在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师起指导和组织者的作用。(此环节为解决教学的重点)
实施:1.话说孔子
1.孔子在封建时代被尊为“至圣先师”,其实,在历史记载中他首先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选择一个侧面,讲述孔子其人其事。(教师鼓励并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自己也参与其中)
要求:
1.书写工整,版面雅致。
2.用A4纸横放书写。
3.做好后由教师和课代表组织评选张贴,每组挑选3-4张。
学生做手抄报
此环节在于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制作报纸的能力。
总结及评价
孔子是一位睿智的思想家,成功的教育家,执著的学者,所以他是一位伟人;但他出生低贱,一生像平常人一样循规蹈矩,所以他又是个凡人。
2.教师也把自己了解的与孔子有关的文化景观、风俗礼仪以及孔子像与历史记载的差异等资料简要讲给学生听,并展示相关图片。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选择一个侧面,讲述孔子其人其事。
此环节在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运用搜集的资料。(解决重点)(解决难点是选择资料)
实施:2.思想讨论
1.每小组选两名同学做典型发言,谈自己对孔子基本思想的了解及认识。一组发言完毕,其他五组可阐释自己的认识也可就他人观点展开辩论。
课题
走进孔子、亲近论语
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班级

《走;近;孔;子》教案1

《走;近;孔;子》教案1

《走;近;孔;子》教案《走近孔子》教案一、导入新课导课:请同学们看一段影像——祭孔大典上诵读《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 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穿越时空的吟唱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二千多年前, 去亲耳呤听一位圣人的谆谆训诲, 同学们一起告知教师, 他是谁?〔孔子〕二、提出学习目标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

每个同学都能牢记自己的生日, 那么, 你们知道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呢?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

每年的这一天, 在孔子家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庄重肃穆的祭孔仪式。

从11014年以来, 曲阜都要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 今年是第23届。

全世界崇尚中华文明的人们每年的九月都把目光聚集到这个被称为东方圣城的地方。

教师也想用这节课的时间引领同学们走近这位被尊为圣贤的老者, 和同学们共同感受他的睿智、儒雅、虔诚与豁达。

三、了解孔子生平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段描述孔子生平的影像。

在看的同时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孔子的思想主见, 二是他有哪些作为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即言与行〕〔学生答复后老师总结〕在那个大国争霸、弱肉强食的战乱年头, 孔子怀着剧烈的忧患意识, 他谈仁、话义、讲礼、论孝, 他的诸多语言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他的博大思想对后世影响绝无仅有,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他为人类社会留下了通贯古今将来的珍贵文化遗产。

今日越来越多的学者文人倾毕生的精力来探究他的学说。

接下来想教师想和同学们进一步探讨四个问题, 即“仁、礼、教、学。

”四、探究孔子思想与教育主见〔一〕“仁”“仁”是孔子整个思想的精华, 在《论语》中出现一百零一屡次, “仁”到底是什么呢?教师想先听同学们说说。

走 近 孔 子教案w

走 近 孔 子教案w

走近孔子
教学目标:
1.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2.帮助学生了解孔子性格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教学目标,介绍学习方法:
学生说一说印象中的孔子。

在大家的心中,孔子是一个圣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可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符号。

但是,我们如果走近孔子,走近《论语》,也许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鲜活的孔子。

下面,我们一起走近孔子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1、了解走下神坛的孔子形象。

2、掌握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诵读,二是积累。

二.讲评学案,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根据学生预习案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评。

三.诵读:
(一)通读,初步感知。

(二)品读:感受人物形象
(三)对读:用诵读的方式,把孔子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传达出来,注意停顿、关键词、语气词。

(四)分读:分角色读《侍坐》。

(五)背读:莫春者……咏而归。

六.教师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论语走近孔子》教学设计
辛集市育才中学米彦荣
一、课程简介
校本课程《国学精瘁》是我校语文组,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而开发的一门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和语文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我们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活动资源,合理利用学生社团(文学社和国学社)活动,将活动有机地融入了校本课程《论语》的实施中,实现了校本课程教学与各种校园活动优化组合。

实施以来,语文组教师大胆改革教学,充分利用“活动”这一生动、有效的教学资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我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语文组建设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内容分析
《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

《学论语学做人》这个特设课程的开设,对于中学生来说,不论是对于今天的学习还是以后的人生都充满着无比的憧憬,从《论语》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开来,近而从立志、交友、自律、爱国、理想、心态、感恩、劝学、做人等方面使每一位同学感悟人生,设计人生,学会做人。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他们的生活嫁接,提高他们的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学生分析
《论语》是我们古代文化的精髓,内容深奥。

作为初一学生刚刚接触难于理解,甚至于枯燥、厌学,“背诵”是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单纯记忆的功能是有限的,不能把它推向极端。

如果不同时激活学习者的积极性参与其中,储藏物会随风而逝,流失殆尽,甚至会惹起“储藏间”的抵制、厌倦、反感。

在教学中提取精粹,择其大要,结合现代生活实际,关起门来学经典,敞开心扉谈体会,采取快乐教育教学法,生动有趣地教给孩子,引领他们“学而时习之”,至关重要。

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学论语,聆听圣贤教诲;读故事,感受做人真谛;谈感悟,共创幸福人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古典文字蕴含的朴素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热情,养成科学学习生活的心态、方法和习惯;汲取《论语》中的聪明力气,指导学生做人做事。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准备
1、了解孔子其人其事
通过阅读图书或上网搜索有关孔子学习的故事(可打印)
2、背诵喜爱的《论语》中的语句
阅读校本教材国学精瘁《论语》部分,背诵喜爱的名句。

抄录经典名句,并作点评。

(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师准备
准备在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文件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