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老师迎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挑战
关于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逐渐成为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然而,实际上,当前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第一,部分学生缺乏文化敏感性。
尽管英语专业学生掌握了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但是他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缺乏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容易产生误解和不适当的行为。
第二,缺乏跨文化沟通技巧。
英语专业学生通常擅长英语语言表达,但是他们在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时,缺乏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技巧,难以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意图,也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缺乏实践机会。
当前,大多数英语专业教学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难以应对实际的跨文化交际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一是增加文化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时间。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文化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增强文化敏感性。
二是注重跨文化沟通技巧的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和交流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从而有效地应对不同文化交际挑战。
三是提供跨文化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国际交流、实习和志愿者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跨文化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和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加强文化素养教育、注重跨文化沟通技巧训练和提供跨文化实践机会等方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具备面向全球的职业竞争力。
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学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正确合适地使用英语,我们不能仅仅熟悉准确的语法和丰富的词汇量,因为我们可能会与具备各种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的人群交流,这是实际存在的现象。
许多的麻烦会在日常使用中经常碰到,这说明较好的听说基本技巧虽然已经被学生学会,但是充足的语言实践机会在教学中并未供应给学生。
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技能,而不仅仅是练习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技巧,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的语言教课中。
1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1.1 民族文化的缺失由于学校中的“文化素质的培养”经常被单方面地解释为“西方文化素质的培养”并得到大力的实行,因此,在教学中主要侧重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尤其是英语听说的技能,因此在现实的教课进程里,高职院校的英语授课把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综合技能作为首要的教学目的。
基本上不涉及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范围,同时大量涉及与西方文化相关的范围,这种教学方式广泛的存在于编撰教材、组织实施教学和考试等工作中。
1.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意识淡薄英语教课脱离社会文化范围,对社会知识基本上不涉及,对文章构造等编写方法很少讲解,是目前教学方法中普遍存在的缺点。
教材讲授仅限于句子和词语的表面含义,学生被动的学习英语文化,这是目前大多数高职学校英语教课始终保持的旧有方式。
高职学生练习英语缺少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是因为高职学校英语教课没有进行社会文化层次的相关教学。
不容易操控,培训较有难度,是老师对异国社会文化教学的普遍认识。
2 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分析2.1 地域文化差异语言具有深厚的国别之分,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不同的国别文化造成的,因为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地貌、自然环境条件和地质因素。
交往方面的阻碍便产生于这些国别文化差异,并导致文化交往的缺乏。
例如,把春风看做暖意的代表,这导致中国人喜欢东风,并产生了诸如“东风夜放花千树”、“东方风来满眼春”等的句子。
高职英语老师迎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挑战

高职英语老师迎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挑战笔者的一位朋友杨老师在给新闻出版专业的高职学生上课时,曾经发生过一些有趣的插曲。
如:“亚洲四小龙”如何翻译成英语?学生回答:“four Asian dragons”。
再如:学生普通将“black tea”译为“黑茶”;把“red tea”译为“红茶”。
要知道东方人,尤其是炎黄子孙,说起龙,无不龙马精神、津津乐道:龙乃吉祥的象征,龙有超凡的神力和智慧。
炎黄子孙乐为“龙的传人”。
可是,在广告商标上碰到“龙”,在机构商号中见到“龙”,用英语翻译起来,有些人就如叶公见真龙,避之则吉了。
其理由是,在西方文化中,“龙”(dragon)是“凶残的魔鬼”,是“可憎恶的象征”。
因此,经济发展迅速的亚洲四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亚洲四小龙”时,译界多半谈dragon色变,不少人译“龙”为“虎”(tiger)。
“亚洲四小龙”因而被译为four Asian tigers(“亚洲四小虎”)。
关于“black tea”的正确翻译应该是“红茶”,因为在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叶的颜色越来越深,逐渐变成黑色,因此得名Black(黑)茶;而“red tea”是指在非洲出了一种叫Rabioos的植物,用来泡茶喝,因它是红色的,有人管这个植物叫red tea。
高职英语教师需提升跨文化知识由于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中西方文化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很多教师在开展文化教学的时候,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根据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以及领悟能力,来确定相应的文化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吃力,或者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
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是纸上谈兵,不能落到实处,学生不能真真切切地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高职英语教师肩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任因此,解决学生跨文化知识的缺陷和社会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之间这一矛盾的重任就落在我们高职英语老师的肩上。
教师必须要进行文化导入,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多元化文化素养以及对文化的敏感性以及洞察力,这样才能在本质上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强英语知识的听说能力。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挑战与应对方法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挑战与应对方法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挑战与应对方法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和紧密。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也成为了跨文化交流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也带来了很多挑战。
在2023年的今天,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究竟存在哪些挑战,并通过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些挑战。
一、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1.语言差异不同文化中的英语语言使用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在西方国家,人们经常使用非正式的表达方式,而在东方国家,人们则更注重礼貌和正式的表达方式。
此外,不同地区的英语发音、语法和词汇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带来了挑战。
2.文化认知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涉及到文化认知方面。
不同文化会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并在交流中表现出来。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项道德,而在西方国家中,重视个人权利、自由和独立。
这样的文化认知差异可能会对英语交流带来很大的障碍。
3.社交礼仪不同文化之间的社交礼仪也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一大挑战。
在英语教学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中,需要遵循不同的社交礼仪和习惯。
例如,西方国家中的人们习惯于谈论私人话题,而在中国,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二、如何应对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应对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
1.强化语言学习跨文化交流的首要挑战是语言差异。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更多的语言学习来突破这个障碍。
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语音、语法、词汇和写作技能的全面提升,以处理跨文化交流时可能涉及到的所有语言方面。
2.加强文化认知在跨文化交流中,文化认知缺乏可能会起到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表现方式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人文等方面内容。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初探摘要:高职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恰当得体地运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为了使高职英语教学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本文提出了四个可行方案。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英文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如何呢?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研究生,十几年的英语学习经历,掌握了很多语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语法功底和口语表达能力。
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花在查字典、记单词、分析句子结构、钻研考试技巧上,而实际交际能力却并不强,语言运用也不得体,更谈不上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何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呢?高职教育的办学重点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并能够适应产业调整及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转型要求广大高职学校为社会输送的技术人才不仅能够在生产实践中熟练操作,更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修掌握先进的、与世界水平接轨的技术来提升企业的生产水平。
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要不断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适应今后的国际化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理念也已被外语教学界广泛接受。
国内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已开设跨文化交际类的课程,并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甚至还有一些高校专门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从而为系统化和制度化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平台。
浅议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议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
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关系着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高职英
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适当的培养策略。
高职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所学习的语言和文
化只是众多语言和文化中的一部分,要尊重其他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其他
文化的特点和特色。
高职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
够主动获取和探索其他文化的知识和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推荐相关
的学习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能力,如推荐学生阅读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参加跨文化交际的培训和活动等。
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跨
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素养和跨文化学习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
跨文化的环境,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 中,教师也 促进学生跨文化交 际能力的提 升 ,教 师
于教师缺乏跨文化交际 的意识 ,在教 学
中 ,没有有意识地 向学生传授 英语 文化 知 识 ,学 生对 英语 的 了解 只局 限 于 词
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 提升 自己的跨 文
境 ,让 学生在真实的氛围 中进行英语学 化意识 ,并精 心设计 英语教 学内容 ,使 习。教 师可以为学生创设 问题 、故事等 学生接受更 多英语 文化方面 的学 习。除 情 境 ,使 学生开动脑筋 ,提高兴趣 ,积 极 参与到学 习中。创设 隋境时 ,教师可
的差异 ,并融合 中西文化 ,实现跨 文化 交际能力 的提升 。 高职公共 英语教学 中 ,为了更好地
跨 文化 意 识 不高 。教师 在 整个 英 语教 学 生更好地 理解和运用词语 L 1 _ 。
学 中起 着 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教 师 的 思 想与行为对于学生 的影 响是 巨大 的 ,由 ( 2 )创 设交 际情 境 ,培 养学 生 的 应注 重 为学 生模 拟创 设 真 实 的交 际情
英语词汇 、语法
生 更 好 地 认 识 学 习经历 以及| 情感体验 ,加深对语 言文
等 方 面 知 识 的 灌 输 , 长 期 接 受 “ 填鸭式”教
育 的 学 生 只 关
现 形 式,灵 活 自如地 运用 英语 离不 开对
英 语 文化 的 了解和 掌握 。在 高职 公 共英 语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的跨文 化交 际能力 成 为 当前高职 院校所 要解决 的重要 问题 。
/
⑧
1 . 高 职公 共
语 的 词 汇 、 句
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 ,高职学 生应根据 自己的实际学 习情况 ,有针对 性地 改进 自己的学 习方法 ,增加英语学 习的时 间 , 日常 生 活 中多 用英 语 与老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以及英语第二课堂中全面反映出来;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者:刘利平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100000 刊名:职业技术教育PKU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xx ""(14) 分类号:H3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差异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论文关键词】高职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教育部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遮薄弱,尤其是其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将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做初步探讨。
1.背景和现状随着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文化冲突不可避免的日益彰显。
因此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也更加突出。
20xx年5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首次提出了“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20xx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教学性质和目标以及教学要求中也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
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似乎没有明文规定这方面的内容,但是20xx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和“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英语老师迎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挑战笔者的一位朋友杨老师在给新闻出版专业的高职学生上课时,曾经发生过一些有趣的插曲。
如:“亚洲四小龙”如何翻译成英语?学生回答:“four Asian dragons”。
再如:学生普通将“black tea”译为“黑茶”;把“red tea”译为“红茶”。
要知道东方人,尤其是炎黄子孙,说起龙,无不龙马精神、津津乐道:龙乃吉祥的象征,龙有超凡的神力和智慧。
炎黄子孙乐为“龙的传人”。
可是,在广告商标上碰到“龙”,在机构商号中见到“龙”,用英语翻译起来,有些人就如叶公见真龙,避之则吉了。
其理由是,在西方文化中,“龙”(dragon)是“凶残的魔鬼”,是“可憎恶的象征”。
因此,经济发展迅速的亚洲四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亚洲四小龙”时,译界多半谈dragon色变,不少人译“龙”为“虎”(tiger)。
“亚洲四小龙”因而被译为four Asian tigers(“亚洲四小虎”)。
关于“black tea”的正确翻译应该是“红茶”,因为在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叶的颜色越来越深,逐渐变成黑色,因此得名Black(黑)茶;而“red tea”是指在非洲出了一种叫Rabioos的植物,用来泡茶喝,因它是红色的,有人管这个植物叫red tea。
高职英语教师需提升跨文化知识
由于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中西方文化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很多教师在开展文化教学的时候,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根据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以及领悟能力,来确定相应的文化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吃力,或者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
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是纸上谈兵,不能落到实处,学生不能真真切切地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高职英语教师肩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任
因此,解决学生跨文化知识的缺陷和社会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之间这一矛盾的重任就落在我们高职英语老师的肩上。
教师必须要进行文化导入,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多元化文化素养以及对文化的敏感性以及洞察力,这样才能在本质上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强英语知识的听说能力。
教师必须要联系学生实际知识掌握情况,联系学生的知识兴趣点,才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不论文科还是理科,课堂上以介绍西方
文化为切入点导入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运用,要改变以往的只注重单纯的语言教学和语法结构分析,忽视语言运用特定的背景环境。
特别是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忽视,会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怎么表达自己,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本文就从以中西文化差异为导入的教学策略,通过英语习语,翻译的学习来分析渗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
高职英语老师而临跨文化能力的挑战
除了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外,高职英语老师也将面临自身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挑战。
只有老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升了,才能使学生拓展交际视野,始终保持对英语的兴趣,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才能融入生活,达到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
那么,如何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注意对英语文化的输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以及面对不同的对象时,都能够使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职英语老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之余充实丰富自身的跨文化知,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儒鸿书院是学员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基地
据了解,上海儒鸿书院的课程有着鲜明的教学特色,儒鸿书院不但是著名文化与艺术大师和知名文化学者芸集的殿堂,也是青年一代社会交际艺术的培养基地。
儒鸿书院的核心课程还包括:以提升学员日常谈吐、社交水平和领导力及演讲能力为目标的话语艺术;以养育学员高贵品格和社会适应力为目标的礼仪与形象艺术;以培养学员一般社交和中外文化交往能力为目标的跨文化交际艺术等。
各科教学的共同特点是采用国际流行的案例教学法。
儒鸿书院“跨文化交际管理师”资质证书项目是儒森教育集团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总体目标是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迫切需求、具有中外文化通识和跨文化交际管理综合能力,并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优秀国际人才。
另外,儒鸿书院每月都会举办多次的国学培训免费体验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商务礼仪课程、涉外交际礼仪课程、跨文化交际管理课程,不仅可以满足
职业女性的学习和再充电、排解职场压力需求,同时还是一个提升涉外交际圈的的高端平台。
儒鸿书院还会定期组织中外文化讲座及交谊活动,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学员及世界500强企业的外籍高管及其家属们一起交流互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