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鬼节、盂兰盆节等。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的固定日期。

这一天被认为是鬼门开启,人间与阴间之间的通道打开,亡魂有机会回到人间。

在中元节这天,人们会祭祖、扫墓并举办各种祭祀活动,以祭拜祖先和安抚鬼魂。

一、中元节的由来中元节起源于佛教,源自于盂兰盆经。

相传,在盂兰盆经中,佛陀教导弟子观世音菩萨为了救度他母亲转生在恶道的亡魂,他向佛陀求助。

佛陀告诉他应该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进行三时功德,以救度亡魂。

因此,中元节也成为了诸佛菩萨救度一切亡魂的时刻。

二、中元节的习俗1.祭祖扫墓:中元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祭祖扫墓。

人们会前往祖坟或者家中的祖先牌位前,焚香祭祖、烧纸钱,并敬献食物和水果以示孝道和怀念。

扫墓也是中元节的重要内容,可以清理墓地,为祖先们打扫整洁的环境。

2.放河灯:在一些地方,中元节的晚上,人们会放河灯。

河灯是用纸制成,里面装有蜡烛。

人们将点燃蜡烛的河灯放入河流中,让河灯随着水流漂流,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3.表演传统舞蹈:中元节期间,一些地方会举办传统舞蹈的表演。

这些舞蹈通常是表达祈福和驱邪的意义,人们可以观赏这些表演,体验传统的艺术形式。

4.戴鬼面具:有些地方的中元节还有戴鬼面具的习俗。

人们会戴上面具,扮演鬼魂的形象,以求避邪辟邪。

这一传统旨在让人们认识到鬼魂的存在,警示人们要珍惜生命并追求善良。

三、中元节的意义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元节是传承祖先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祭祀祖先,人们弘扬孝道和家族的凝聚力,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

其次,中元节也是人们感恩、怀念亡者的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向已经逝去的亲人和英烈表示敬意和哀思,缅怀他们的奉献和牺牲。

此外,中元节还取得了民俗文化的丰富和传承。

各地的中元节习俗多种多样,丰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喜爱自己的文化。

总结起来,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部分,是人们祭祖、怀念亡者的重要时刻。

中元节的民间习俗及禁忌

中元节的民间习俗及禁忌

中元节的民间习俗及禁忌中元节是指农历七月十五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鬼节、盂兰盆节等。

这个节日在中国各地拥有着不同的庆祝形式,其中民间习俗以及禁忌更是丰富多彩,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中元节的民间习俗及禁忌。

一、民间习俗1、扫墓祭祖中元节作为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在这天,很多人会前往坟墓或祖先的墓地,为他们献上花篮、食品、酒等祭品,并向祖先祈求平安、健康、幸福等。

2、放河灯放河灯也是中元节重要的民间习俗之一,人们将灯装入纱笼之后放到河流中,随着河流顺流而下,向水中投递祭品,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之情。

3、互送鬼钱为了表示对亡灵的关怀与敬仰,佛教和道教等信仰的人们,在中元节还会互相送鬼钱。

鬼钱是一种特殊用途的纸钱,被认为可以让灵魂在冥界中使用。

这个习俗也被认为象征着幸福永恒、福运连绵。

4、牵牛线牵牛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族传统,主要在江南地区舞动起来,这个节日在中元节日舞蹈表演十分盛行。

参与者们手持长长的牵牛线一边拉着一边跳舞,这个舞蹈被人们视为是牵牛星与织女星相遇的传说。

二、禁忌1、避免晚上出门由于民间传说中认为中元节这一天鬼魂会四出游荡,所以人们可以避免晚上出门,以免惹来不幸。

2、不放鞭炮鞭炮作为传统的庆祝方式,但是在中元节这一天需要避免放鞭炮。

原因是鞭炮会吵醒在地狱中受苦的鬼魂,触怒鬼怪,会招致不幸。

3、避免吃瓜果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也要避免生吃瓜果,因为在民间传说中认为瓜果会变成鬼怪,会诱骗人们进入冥界。

4、不要睡在死人的床上在中元节这天,不仅需要避免在晚上出门,还需要避免睡在死人的床上,这是为了避免诱惑到亡灵附身,以为福利。

综上所述,中元节这一天的民间习俗及禁忌十分丰富多彩,从祭祖到放河灯,从通灵到禁忌,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

希望大家能够尊重传统文化、珍视中元节这个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元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元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元节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鬼节、盂兰盆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人民对祖先和亡灵的追思和祭奠的日子。

中元节起源于佛教盂兰盆节和道教祭山节,后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本文将介绍中元节的由来、习俗和重要意义。

一、中元节的由来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东汉末年。

当时,佛教传入中国,将印度的“盂兰盆节”和中国的“孟获山神节”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中元节。

佛教认为,农历七月是地狱门户打开的时候,亡灵可以离开冥界,到阳间流浪。

为了安抚亡灵,世人开始举行各种祭祀仪式。

二、中元节的习俗1. 扫墓祭祖中元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献花并烧纸钱、烛炬、食品等祭品。

这是一种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的方式,也是维系家族与历史传统的纽带。

2. 点亮孟兰灯孟兰灯是中元节的特色之一,形状像共融的灵蛇,一端点亮后,从尾部下掉的蜡油滴到香案上,形成了美丽的花烛。

人们将孟兰灯放在窗台上或屋顶上,寓意辟邪、祈福和引领亡魂。

3. 祈福醮仪在中元节期间,一些寺庙和道观会举行盂兰盆佛事活动。

信众们集会祈福,听经念佛,祈求亡者超度,祛除厄运和灾难,同时也祈求自己平安、健康和幸福。

三、中元节的重要意义中元节既是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也是对生者的担忧和祈福。

中元节的习俗与思想内涵相结合,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敬仰祖先、尊重生命的传统观念。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除了怀念家人外,还会祈求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健康和幸福。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元节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元节不只是举行仪式,更是思考人生、珍惜当下的一种方式。

中元节的传统习俗和历史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和庆祝中元节,我们能够更好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总之,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更加凸显了中华民族对尊重生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坚持。

中元节的意义是什么

中元节的意义是什么

中元节的意义是什么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被称为鬼节或盂兰节。

其主要意义是向祖先和已故亲人表达敬意和怀念,并祈求祖灵的保佑和庇护。

中元节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祭祖怀念:中元节是人们怀念祖先和已故亲人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供奉祭坛,上香祈祷,并烧纸钱、纸衣、纸车、纸房等供奉给祖先和神灵。

通过祭拜祖先,人们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同时也让祖先得到安宁和安慰。

2. 慈悲救赎:中元节也被称为鬼节,因为在这一天,人们相信阴阳两界的通道会打开,使得亡魂得以回归人间。

为了救度无法得到安息的亡魂,人们会在道观或庙宇举行水陆法会,超度地狱中的冤魂,以使他们脱离苦难,投胎转世。

此外,人们还会放水灯或挂纸灯,以引领亡魂回家。

3. 社区凝聚:中元节也是一个社区凝聚力的象征。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传统活动和演出,如灯会、戏曲表演、舞龙舞狮等。

这些活动旨在增进邻里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搭建人们交流、互动和娱乐的平台。

4. 忏悔祈福:中元节也是人们反思自身行为,并进行忏悔的时刻。

人们会在这一天向神灵展示他们的诚心和虔诚,祈求上天消灾免难,祝福自身和家人平安健康。

同时,也可以向神明祈求一些人生的愿望和福报,以得到神明的庇佑和慈悲。

总之,中元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也表达了对亡魂的怜悯和念念不忘。

这个节日也是一个社区团结、人与人之间友谊和互助的时刻,并给人们提供了反思自己行为和祈求上天祝福的机会。

中元节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宗教信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

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习俗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庆祝时间在农历七月十五,也被称为鬼节,是为了祭拜和祈福祖先和亡灵的日子。

中元节习俗独特多样,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主要的中元节习俗。

一、放河灯放河灯是中元节的一项重要习俗,也是为了迎接中元节鬼魂的到来。

人们在中元节这一天将制作好的河灯放置于河流或者湖泊中,点燃河灯后,让河灯漂流而下,代表人们向亡灵祝福,迎接他们回来。

河灯通常由竹子和纸制成,形状各异,有花灯、灯船等。

二、祭祀亡灵中元节也是祭祀亡灵的日子,人们会准备香烛、水果、米饭等食物,在家里的祭祀台前设立起供奉品,为已经离世的亲人祭拜。

祭拜结束后,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掉一些祭品,表示与亡灵共度欢乐,并向他们祈福。

有些地方还会迎接先人灵魂的到来,认为亡灵会在这一天回来看望亲人。

三、焚烧纸钱中元节,人们还会焚烧纸钱,这是为了供奉亡灵,帮助他们在冥界过好日子。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亡灵需要金钱和物品才能在冥界过得好,因此人们会制作纸钱,模拟真实货币的形状,然后在中元节的夜晚焚烧给亡灵。

人们相信这样做能够保佑亲人亡灵不受饿和寒冷之苦。

四、开幕大戏中元节期间,一些地方会举办开幕大戏来庆祝节日。

这些大戏通常是传统的歌舞剧,通过表演舞蹈和歌曲来祭奠祖先和亡灵。

演出者化妆成不同的鬼魂形象,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大戏期间还会有祭拜仪式,来纪念和祭奠逝去的亲人。

五、避免夜晚外出中元节被人们称为鬼节,因为人们相信在这一天,冥界的亡灵会回到人间。

因此,在中元节的夜晚,人们会尽量避免外出,尤其是晚上。

传统观念认为,在这个时候外出容易碰上鬼魂,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

而且,人们晚上待在家中,也有机会与离世的亲人一起共度时光。

六、游神庙中元节期间,很多地方会举办游神庙的活动。

人们会穿上盛装,沿着庙宇的路线游历,与亡灵一起祭拜祖先和神明,同时也祈福平安和幸福。

有些地方还会举办庙会、游行等活动,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市民。

总的来说,中元节习俗独特多样,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传统文化的烙印。

中元节知识点总结

中元节知识点总结

中元节知识点总结一、中元节的起源和历史中元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民间信仰,据民间传说,中元节是为了纪念鬼门开启的日子,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中元节的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关于孟婆汤和月老的传说。

据说孟婆是地府的人间分身,在地府摄取鬼魂的过程中,会担任给逝世者送孟婆汤的任务,借此来消除他们对尘世的留恋。

而中元节当天,孟婆提供的水煮羹,用来欢迎鬼魂返回世上,招待阴间的亲人。

在古代,中元节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先祖和鬼魂。

此外,中元节也是一个佳节,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烧香拜佛,赛龙船,赏灯笼,看舞狮等。

二、中元节的意义中元节有着深刻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在宗教上,中元节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先祖和鬼魂,祈求祖宗在阴间能够得到安宁和幸福。

在文化上,中元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祖先和鬼魂的尊敬和纪念。

此外,中元节还有着象征丰收和祈福的意义。

在古代,中元节是一个丰收的日子,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祈求来年的丰收。

在现代,中元节仍然是一个丰收的日子,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丰收的祈福和感恩之情。

三、中元节的习俗中元节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烧香拜佛,赛龙船,赏灯笼,看舞狮等。

其中,烧香拜佛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到寺庙烧香拜佛,祈求祖宗在阴间能够得到安宁和幸福。

赛龙船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动,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赛龙船比赛,庆祝丰收和祈福来年。

赏灯笼和看舞狮也是中元节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灯笼展和舞狮表演,欢度中元节。

此外,中元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给亡灵超度。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坟地祭拜先人,给亡灵超度,祈求他们在阴间能够得到安宁和幸福。

同时,还会举行超度法会和斋醮等活动,为亡灵祈福。

四、中元节的饮食中元节有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人们会在这一天品尝各种传统美食,比如孟婆汤、斋食等。

孟婆汤是一种特别的汤,据传说是地府里鬼魂必须要喝的东西之一。

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中元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但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人们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传统,下面给大家共享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欢送阅读!中元节的习俗1、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

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演化而来。

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

水下神奇昏黑,使人想到传闻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

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如今的放河灯,已经成为快乐的活动工程了。

2、祭祖民间坚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须要祭祖。

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表达,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

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共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黄昏时分举办。

3、烧纸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

据传闻,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

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燃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4、焚香燃炮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5、祭祀土地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闻可以幸免冰雹攻击,获得大秋丰收。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展祭祀。

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6、祈丰收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收。

7、吃鸭全国许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许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

中元节有什么禁忌和规矩(有哪些)

中元节有什么禁忌和规矩(有哪些)

中元节有什么禁忌和规矩(有哪些)中元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为我国传统的祭祖节。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元节有什么禁忌和规矩,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元节有什么禁忌和规矩1、夜晚不要独自外出传统民俗认为“鬼节”这一天晚上不要独自出门,太阳落山之后阳气渐退,阴气增加,深夜独自外出会被阴气骚扰。

从安全方面考虑,立秋过后,白昼时间变短,深夜独自外出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危险,如果实在要深夜出门最好有人陪伴,避免危险的发生。

2、不办喜事不搬家在“鬼节”这一天,最好不要办喜事或者搬家乔迁等,民间多认为在这一天办喜事不吉利。

3、不要说“鬼”字道教中认为中元节这一天地狱之门大开,各种鬼魂飘荡在人间。

受道教思想影响,人们认为在这一天说“鬼”,很容易被“鬼”勾住。

其实不止在这一天,在平日里也应注意谨言慎行,避免招惹是非。

4、不要熬夜人们认为人的魂聚居于天灵处,人在活动时天灵台是打开的状态。

如果熬夜不睡,就会导致天灵台一直打开,阴气就会进入。

在平常我们也应注意睡觉时间不要超过晚上十一点,熬夜会耗损一个人的肝气元气,长此以往得不偿失。

5、吃饭时筷子不要插中间把筷子插在碗的中间,形状似香炉,是祭拜时摆法。

在“鬼节”这一天吃饭这样摆,人们认为会引起回家吃饭祖先的误解,导致祖先不满。

把筷子插在碗中间,本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不论是鬼节还是平时都应注意,要遵守餐桌礼仪。

6、不要乱踩纸钱“鬼节”这一天,为祭祖很多人都会烧纸钱,以此寄托哀思。

但在这一天不要乱踩纸钱,纸钱本是给祖先及逝去亲人的祭品,踩踏纸钱会让祖先生气,从而逝去好运气。

7、晚上不要晾衣服很多地方都有鬼节晚上不晾衣服,把衣服收回去的传统习俗。

人们认为如果在阴气重的夜晚晾衣服很容易沾染上不洁之物,因而要在晚上把白天晾的衣服收回去。

其实,立秋之后,夜晚气温降低,露水可能会让晒在外面的衣服沾上尘埃。

8、不要轻易回头有人说在“鬼节”这一天,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听到别人叫你的名字,千万别回头,可能是“孤魂野鬼”在喊你,如果你回头,就可能会被他们勾走了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上 灯海 中 元 节 放
中元节发“恩 米”成都锦里 古街体验民俗
浙江省: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 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 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 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 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 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 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 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 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 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 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 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 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 设一处祭品。
四、中元节的意义和前景
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 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 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 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在淡化中传承
时至今日,中元节融中国道家、佛家和儒家3大重要文化于一体, 宣扬尽孝与仁义。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前几天及当天,我国仍有 许多地方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习俗。 中元节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其文化底蕴深厚,最初起 源于祭祀,出于道家。自古以来,民间都将这一天定为祭祀亡亲、 悼念祖先的日子。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盂兰盆会”也有很 大关系。中元节从汉代开始就有文献记载,唐代盛行。唐代后期 后蜀主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的《宫词》百首中,就有“法云寺里中 元节,又是官家降诞辰”的记载,可见中元节盛行之早。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 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 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 “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 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 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 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 节却被冷落了。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 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 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 “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 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
谢谢观听~
民众把阴司纸抛向一 座26尺高的地官像
民众把地官像点燃起来。
2、祭祀活动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 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 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 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 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 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台北基隆地区的民众会把 纸灯笼放在水上,为孤魂 野鬼引导方向。他们相信 在中元节期的活动,会带 来一年的好运与繁荣。 每年在鬼节期间
泰国: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将会举办水灯节,人们放 天灯为逝去的亡灵祈福。 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除了上述 的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 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福建人(闽南人)称之为 “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这些歌台一般上是 在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 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 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 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 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 表演。 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也称 盂兰胜会或庆赞中元除了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贯的传 统习俗戏剧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 魂,当地人建立了星加坡华人相似的歌台文化,一 般跟新加坡大同小异
河 南 中 元 节 蒸 面 羊
山 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 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 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 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 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 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 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 焚化。 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广西:阳山人以七月十四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 人,名为“躲鬼”。中元节来临鸭市火 湖南: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 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 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七月十五当 晚焚烧。
中国传统节日之——
中元节
一、中元节节日由来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 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 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 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 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 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 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 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 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 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 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 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 大的鬼节。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 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 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 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 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二、近代中元节历史发展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清乾隆《普宁县志》 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 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 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 衣”。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 “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 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 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 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 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 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 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 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 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 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 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 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 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 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 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 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 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 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 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 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 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 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 的祭祖日。
三、中元节民间习 俗
1、各地习俗
(1)国内 河北: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 果、肉脯、酒等前往祖先墓地 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 “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 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 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 山西: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 魁星。马邑县中元节以麦面做 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 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 于中元节在田埂上挂五色纸。
家家户户焚银纸、 经衣
山西临汾:洪洞大槐树 “中元节祭祖大典”
3、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 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 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 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 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 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 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 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中元节属于传统民俗文化,它与清明 节有相似性,同是祭奠先辈,然而中 元节相比清明节则明显地被淡化,其 实中元节的文化内涵也很深远丰富, 只是由于其表达的是沉重的祭奠,不 具备喜庆氛围,保护起来难度比较大。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与人民大众都是紧 密相关的。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中元 节的传承是必要的,但鉴于它的特殊 性,不应该大张旗鼓地宣扬或者制止, 最好让人们自己去选择,任其自由发 展。
(2)亚洲其他地区 台湾: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不管佛教还 是道教,到了这一天,都会举行“普度”,希 望大家能够以慈悲心来同情一切生灵的产 命,不要乱杀害,可以用香花、水果、素 菜等来供奉祭祀普度,这才不会辜负释迦 佛祖的慈悲心及目连的大孝心。 朝鲜:朝鲜半岛的中元节又称“百中节”、 “百种节”、“亡魂节”等,是朝鲜的一 个传统节日,来自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 教盂兰盆节,然后发展出朝鲜族特色。相 对于中国、日本的中元节较注重于祭祖及 普渡,朝鲜的中元节则保留较多秋季农夫 庆丰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仪式则其 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