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约束满足问题解析
高一数学不等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不等式试题答案及解析1.定义,设实数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A.[-5,8]B.[-5,6]C.[-3,6]D.[-8,8]【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约束条件所满足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的正方形ABCD,由Z=当x+2y<0时的可行域即为图中的四边形MCDN,Z=2x-y在N(-2,1)处取得最小值-5,在B (2,-2)处取得最大值6;当x+2y≥0时的可行域为图中的四边形ABMN,Z=3x+y在C(2,2)处取得最小值8,从而可求Z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由题意可得约束条件所满足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的正方形ABCD由Z=当x+2y<0时的可行域即为图中的四边形MCDN,Z=2x-y在N(-2,1)处取得最小值-5,在B (2,-2)处取得最大值6当x+2y≥0时的可行域为图中的四边形ABMN,Z=3x+y在C(2,2)处取得最小值8∴-5≤Z≤8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简单的线性规划,解题的关键是要根据题目中的定义确定目标函数及可行域的条件以及,属于知识的综合应用题.2.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略3.目标函数,变量满足,则有()A.B.C.无最大值D.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K^S*5U.C#O【答案】A【解析】略4. 2010年4月14日清晨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强震。
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成立并调拨一批救灾物资从距离玉树县400千米的某地A运往玉树县,这批救灾物资随17辆车以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直达灾区,为了安全起见,每两辆车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千米。
设这批救灾物资全部运送到灾区(不考虑车辆的长度)所需要的时间为小时。
求这批救灾物资全部运送到灾区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并指出此时车辆行驶的速度。
【答案】(千米/小时)时,取得最小值为8(小时)【解析】由题可得关系式为从而当且仅当,即(千米/小时)时,取得最小值为8(小时)5.(1)已知x<,求函数y=4x-2+的最大值;(2)已知x>0,y>0且=1,求x+y的最小值.【答案】(1)1;(2)16【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函数万能公式的运用,在第一小问中函数化简须与分式分母相对应,在运用万能公式时,要注意不要将符号弄反,解不等式即可求出最大值。
高考数学考点24简单的线性规划试题解读与变式(new)

考点24 简单的线性规划【考纲要求】1.掌握确定平面区域的方法(线定界、点定域).2.理解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掌握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图解法),注意线性规划问题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命题规律】简单的线性规划是高考题中一定出现的,一般是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考查,有时会出现解答题中于其他知识结合考查.【典型高考试题变式】(一)求目标函数的最值例1。
【2017课标1,文7】设x,y满足约束条件33,1,0,x yx yy+≤⎧⎪-≥⎨⎪≥⎩则z=x+y的最大值为()A.0 B.1 C.2D.3【解析】如图,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则目标函数z x y=+经过(3,0)A时z取得最大值,故max 303z=+=,故选D.【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问题,首先由不等式组作出相应的可行域,并明确可行域对应的封闭区域还是开放区域、分界线是实线还是虚线,其次确定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求直线的截距、两点间距离的平方、直线的斜率、还是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等,最后结合图形确定目标函数的最值取法或值域范围.【变式1】【改变结论】设x,y满足约束条件33,1,0,x yx yy+≤⎧⎪-≥⎨⎪≥⎩则z=x+y的最小值为()A .0B .1C .2D .3【答案】B【解析】如图,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则目标函数z x y =+经过(1,0)B 时z 取得最小值,故min 101z =+=,故选B .【变式2】【改变条件】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错误!则z =x +y 的最大值是( ) A .4- B .4 C .2 D .6 【答案】B(二)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例2。
【2016高考山东文数】若变量x ,y 满足2,239,0,x y x y x +≤⎧⎪-≤⎨⎪≥⎩则x 2+y 2的最大值是( )A.4 B 。
9 C 。
10 D.12 【解析】画出可行域如图所示,点31A -(,)到原点距离最大,所以 22max ()10x y +=,选C 。
最优解问题(解析版)

最优解问题(解析版)在优化问题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最优解。
最优解是指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能够最大化或最小化目标函数的解。
解决最优解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满足约束条件的解,并确定其中哪一个是最佳的。
问题分析解决最优解问题的第一步是进行问题分析,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问题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是指解决该问题时必须遵守的条件,目标函数是我们要最大化或最小化的数学表达式。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最优解问题通常可以分为离散和连续两种类型。
离散问题的解空间是有限的,而连续问题的解空间则是无限的。
解决方法针对离散问题,我们可以使用穷举法或动态规划等方法来寻找最优解。
穷举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它遍历所有可能的解,并通过比较目标函数的值来确定最优解。
动态规划则是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并利用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推导出整体的最优解。
对于连续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数值优化方法来求解最优解。
数值优化方法通过迭代计算来逐步逼近最优解。
常用的数值优化方法包括梯度下降法和牛顿法等。
结论最优解问题是优化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解决最优解问题需要进行问题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
对于离散问题,可以使用穷举法或动态规划;对于连续问题,可以使用数值优化方法。
通过合理的解决方法和对约束条件的准确把握,我们可以找到最优解,从而达到问题的最优化目标。
注意:以上内容为一般情况下的解决方法,具体问题的最优解求解可能需要根据特定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约束问题的最优化方法

m
⑤ .Φ ( x, r ) = f ( x) − r ∑ ln[− g u ( x)]
(k )
其中:惩罚(加权)因子 降低系数 c:
r ( 0 ) > r (1) > ....r ( k )
0< c <1
r ( k −1) ⋅ c = r ( k )
xk * → x *
当lim r ( k ) → 0
x ∈ D ⊂ Rn s.t. g u ( x ) ≥ 0, u = 1,2,..., p hv ( x ) = 0, v = 1,2,..., q min F ( x )
一. 约束优化问题解法分类: 约束优化方法按求解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
直接解法:随机方向搜索法、复合形法、可行方向法
其中:g u ( x) ≥ 0, u = 1,2,...m
③ .Φ ( x, r ) = f ( x) − ∑ ru ( k )
(k ) u =1
m
1 g u ( x)
④ .Φ ( x, r ) = f ( x) + r
(k )
(k )
(k )
1 ∑ 2 u =1 [ g u ( x )]
m u =1
k →∞
则Φ ( x, r ( k ) ) → f ( x) ,
) x12 + x22 例: 用内点法求 min f ( x=
s.t. g ( x ) = 1 − x1 ≤ 0
的约束最优解。
2 解: 首先构造内点惩罚函数:φ ( x , r ) = x12 + x2 − r k ln( x1 − 1)
(k ) u =1 m
lim r2 H [hv ( x ( k ) )] = 0
高一数学线性规划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线性规划试题答案及解析1.若实数、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_【答案】3【解析】画出可行域如下图所示,为目标函数在轴上的截距,画出的图像如图中虚线部分,平移直线过点时有最大值3.故答案为3.【考点】线性规划的应用.2.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点在三边围成的区域(含边界)上,且.(Ⅰ)若,求;(Ⅱ)用表示,并求的最小值.【答案】(1),(2)的最小值-1.【解析】(1)向量的坐标运算主要是利用加、减、数乘运算法则进行的.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的坐标,则应先求出向量的坐标,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方程的思想的运用及运算法则的正确使用;(2)利用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的最值一般步骤:一画、二移、三求,其关键是准确的作出可行域,理解目标函数的意义;(3)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线性目标函数只有在可行域的顶点或者边界上取得最值.在解答选择题和填空题时可以根据可行域的顶点直接进行检验.试题解析:解(Ⅰ),∴....................5分由,,,8分设,直线过点时,取得最小值-1,即的最小值-1【考点】(1)向量的坐标表示;(2)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3.已知点(3,1)和(- 4,6)在直线3x-2y+a=0的两侧,则a的取值范围是()A.a<-7或 a>24B.a="7" 或 a=24C.-7<a<24D.-24<a<7【答案】C【解析】由线性规划相关知识:两点位于直线的两侧,则一侧使得直线方程大于零,一侧使得直线方程小于零.即有,故选C.【考点】线性规划.4.实数满足,如果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则实数b的值为_____ .【答案】8【解析】绘制平面区域可得:要使由最小值-2,则直线,在轴上有最大截距为2,且经过点B,由,又因B也在上,故有.【考点】线性规划.5.已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若的最大值为,则实数.【答案】-1或.【解析】作出约束条件所对应的可行域:,由于的最大值为,所以直线必过点A(-2,3)或点B(4,3),因此有解得或,故应填入:-1或.【考点】线性规划.6.设动点满足,则的最大值是.【答案】100【解析】先画出可行域,根据目标函数可知最优解为C(20,0),带入目标函数得最大者为100【考点】线性规划问题7.已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为()A.B.C.D.【答案】B.【解析】依题意可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的可行域,可知直线与的交点,作出直线:,平移直线,则可知当,时,的最小值为.【考点】线性规划.8.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z=2x+3y的最大值为【答案】18【解析】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表示的可行域为如图,所以z=2x+3y的最大值就是经过M即的交点(3,4)时,所以最大值为:3×2+4×3=18.故答案为:18.【考点】线性规划的应用.9.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答案】9【解析】由题意得:平面区域为一个三角形及其内部,其中因此面积为【考点】线性规划求面积10.某公司生产甲、乙两种桶装产品.已知生产甲产品1桶需耗A原料1千克、B原料2千克;生产乙产品1桶需耗A原料2千克,B原料1千克.每桶甲产品的利润是300元,每桶乙产品的利润是400元.公司在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计划中,要求每天消耗A、B原料都不超过12千克.求该公司从每天生产的甲、乙两种产品中,可获得的最大利润.【答案】该公司从每天生产的甲、乙两种产品中,可获得的最大利润为2800元.【解析】设公司每天生产甲种产品x桶,乙种产品y桶,公司共可获得利润为z元/天,则由已知,得z=300x+400y.且画可行域如图所示,目标函数z=300x+400y可变形为解方程组得,即A(4,4).所以,Z=1200+1600=2800.所以,该公司从每天生产的甲、乙两种产品中,可获得的最大利润为2800元. 9分【考点】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点评:中档题,作为应用问题,解简单线性规划问题,要遵循“审清题意,设出变量,布列不等式组,画,移,解,答”等步骤。
约束优化方法的讲解

2)按经验公式
r0 f x0 1 0 g x j 1 j
m
计算r0 值。这样选取的r0 ,可以是惩罚函数中的障 碍项和原目标函数的值大致相等,不会因障碍项的值 太大则其支配作用,也不会因障碍项的值太小而被忽 略掉。 3.惩罚因子的缩减系数c的选取 在构造序列惩罚函数时,惩罚因子r是一个逐次递 减到0的数列,相邻两次迭代的惩罚因子的关系为:
(k=0,1,2,…)
逐步趋向最优解,直到满足终止准则才停止迭代。
直接解法的原理简单,方法实用,其特点是:
1)由于整个过程在可行域内进行,因此,迭代计算不论 何时终止,都可以获得比初始点好的设计点。 2)若目标函数为凸函数,可行域为凸集,则可获得全域 最优解,否则,可能存在多个局部最优解,当选择的初始 点不同,而搜索到不同的局部最优解。 3)要求可行域有界的非空集。
a) 可行域是凸集;b)可行域是非凸集
间接解法的求解思路:
将约束函数进行特殊的加权处理后,和目标函数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新的目标函数,即将原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 或一系列的无约束优化问题。
x, 1 , 2 f x 1G hk x g j x 2 H
当迭代点离约束边界越远时,惩罚项愈大,这可看 成是对迭代点不满足约束条件的一种惩罚。
例6-6 用外点法求问题
hk x 0
浙江2020版高考数学第二章不等式专题突破一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讲义(含解析)

高考专题突破一 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题型一 含参数不等式的解法例1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2+ax +1>0(a∈R ). 解 对于方程x 2+ax +1=0,Δ=a 2-4.(1)当Δ>0,即a >2或a <-2时,方程x 2+ax +1=0有两个不等实根x 1=-a -a 2-42,x 2=-a +a 2-42,且x 1<x 2,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a -a 2-42或x >-a +a 2-42; (2)当Δ=0,即a =±2时,①若a =2,则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 ②若a =-2,则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3)当Δ<0,即-2<a <2时,方程x 2+ax +1=0没有实根,结合二次函数y =x 2+ax +1的图象,知此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R .思维升华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1)若二次项含有参数应讨论是否等于0,小于0,和大于0,然后将不等式转化为二次项系数为正的形式.(2)判断方程的根的个数,讨论判别式Δ与0的关系.(3)当方程有两个根时,要讨论两根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解集形式.跟踪训练1 (1)若不等式ax 2+8ax +21<0的解集是{x |-7<x <-1},那么a 的值是________. 答案 3解析 由题意可知-7和-1为方程ax 2+8ax +21=0的两个根. ∴-7×(-1)=21a,故a =3.(2)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1|+|x +m |>3的解集为R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4)∪(2,+∞)解析 依题意得,|x -1|+|x +m |≥|(x -1)-(x +m )|=|m +1|,即函数y =|x -1|+|x +m |的最小值是|m +1|,于是有|m +1|>3,m +1<-3或m +1>3,由此解得m <-4或m >2.因此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4)∪(2,+∞).题型二 线性规划问题例2(2018·浙江五校联考)已知实数x ,y 满足约束条件⎩⎪⎨⎪⎧x +2y ≥2,x -y ≥-1,2x -y ≤4,且z =ax +y 的最大值为16,则实数a =________,z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2 1解析 如图,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ABC 及其内部区域).目标函数z =ax +y 对应直线ax +y -z =0的斜率k =-a .(1)当k ∈(-∞,1],即-a ≤1,a ≥-1时,目标函数在点A 处取得最大值,由⎩⎪⎨⎪⎧ 2x -y =4,x -y =-1,解得A (5,6),故z 的最大值为5a +6,即5a +6=16,解得a =2.(2)当k ∈(1,+∞),即-a >1,a <-1时,目标函数在点C 处取得最大值,由⎩⎪⎨⎪⎧x +2y =2,x -y =-1,解得C (0,1),故z 的最大值为0×a +1=1,不符合题意. 综上,a =2.数形结合知,当直线z =2x +y 经过点C 时,z 取得最小值,z min =2×0+1=1. 思维升华1.利用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的基本步骤为一画二移三求,其关键是准确作出可行域,理解目标函数的意义. 2.常见的目标函数有(1)截距型:如z =-2x +y ,z =2y4x ,z =OP →·OM →(其中M (x ,y )为区域内动点,P (-2,1)),等等.(2)距离型:如z =(x -2)2+y 2,z =|2x -y |,等等.(3)斜率型:如z =y +1x ,z =x +y +1x ,z =x y +1,z =y +1x +x y +1=x 2+(y +1)2xy +x ,等等.(4)二次曲线型:如z =xy ,z =y 2x ,z =x 22+y 2,等等.3.解题时要注意可行解是区域的所有点还是区域内的整点.跟踪训练2 (1)(2018·湖州五校模拟)设实数x ,y 满足约束条件⎩⎪⎨⎪⎧x -y +1>0,x +y -3<0,y >0,则z =2x-y 的取值范围为( ) A .(-6,-1) B .(-8,-2) C .(-1,8) D .(-2,6)答案 D解析 方法一 作出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作出直线y =2x ,平移直线,直线z =2x -y 在点B (-1,0)处的取最小值为-2,在点C (3,0)处的取最大值为6,所以z =2x -y 的取值范围为(-2,6).方法二 三条直线两两联立求出的交点坐标分别是(1,2),(-1,0),(3,0),分别代入z =2x -y 求值,得0,-2,6,所以z =2x -y 的取值范围为(-2,6). (2)若x ,y 满足⎩⎪⎨⎪⎧2x +5y ≥0,2x -y ≥0,x ≤5,则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________,z =(x +1)2+(y -1)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30 95解析 作出⎩⎪⎨⎪⎧2x +5y ≥0,2x -y ≥0,x ≤5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含边界)所示,则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12×5×2+12×10×5=30.z =(x +1)2+(y -1)2表示可行域内的点(x ,y )与点M (-1,1)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数形结合易知,z =(x +1)2+(y -1)2的最小值为点M (-1,1)到直线2x -y =0的距离的平方,即z min =|2×(-1)-1|2[22+(-1)2]2=95. 题型三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例3 (1)已知x 2+4xy -3=0,其中x >0,y ∈R ,则x +y 的最小值是( ) A.32B .3C .1D .2 答案 A解析 由x 2+4xy -3=0,得y =3-x24x,即有x +y =x +3-x 24x =34⎝ ⎛⎭⎪⎫x +1x .∵x >0,∴x +1x ≥2,即x +y ≥32,当且仅当x =1x ,即x =1,y =12时,x +y 取得最小值32.(2)已知a >0,b >0,c >1,且a +b =1,则⎝ ⎛⎭⎪⎫a 2+1ab -2·c +2c -1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 4+2 2解析 ∵a 2+1ab =a 2+(a +b )2ab =2a 2+2ab +b 2ab=2a b +ba+2≥22a b ·ba+2=22+2,当且仅当⎩⎪⎨⎪⎧2a b =b a,a +b =1,即⎩⎨⎧a =2-1,b =2-2时等号成立,∴⎝ ⎛⎭⎪⎫a 2+1ab -2·c +2c -1≥22c +2c -1=22(c -1)+2c -1+2 2≥222(c -1)·2c -1+22=4+22, 当且仅当22(c -1)=2c -1,即c =1+22时,等号成立. 综上,所求最小值为4+2 2. 思维升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1)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关键是构造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主要思路有两种:①对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建立所求目标函数的不等式求解.②条件变形,进行“1”的代换求目标函数最值.(2)有些题目虽然不具备直接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但可以通过添项、分离常数、平方等手段使之能运用基本不等式.常用的方法还有:拆项法、变系数法、凑因子法、分离常数法、换元法、整体代换法.跟踪训练3 (1)已知xy =1,且0<y <22,则x 2+4y2x -2y 的最小值为( )A .4B.92C .22D .4 2答案 A解析 由xy =1且0<y <22,可知x >2, 所以x -2y >0.x 2+4y 2x -2y =(x -2y )2+4xy x -2y =x -2y +4x -2y≥4, 当且仅当x =3+1,y =3-12时等号成立. (2)若实数x ,y 满足x 2+y 2+xy =1,则x +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答案233解析 由x 2+y 2+xy =1,得1=(x +y )2-xy , ∴(x +y )2=1+xy ≤1+(x +y )24,解得-233≤x +y ≤233(当且仅当x =y =33时取得最大值),∴x +y 的最大值为233.题型四 绝对值不等式的应用例4 (1)(2018·浙江五校联考)已知a ∈R ,则“a ≤9”是“2|x -2|+|5+2x |<a 无解”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解析 2|x -2|+|5+2x |=|2x -4|+|5+2x | ≥|2x -4-5-2x |=9,若2|x -2|+|5+2x |<a 无解,则a ≤9,同样若a ≤9,则2|x -2|+|5+2x |<a 无解, 所以“a ≤9”是“2|x -2|+|5+2x |<a 无解”的充要条件.(2)(2019·温州模拟)已知a ,b ,c ∈R ,若|a cos 2x +b sin x +c |≤1对x ∈R 恒成立,则|a sin x +b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2解析 |a cos 2x +b sin x +c |≤1, 即|a sin 2x -b sin x -(a +c )|≤1,分别取sin x =1,-1,0,可知⎩⎪⎨⎪⎧|b +c |≤1,|b -c |≤1,|a +c |≤1,所以|a +b |=|(a +c )+(b -c )|≤|a +c |+|b -c |≤2, 且|a -b |=|(a +c )-(b +c )|≤|a +c |+|b +c |≤2.所以max{|a sin x +b |}=max{|a +b |,|a -b |}≤2,当a =2,b =0,c =-1时,取等号. 思维升华(1)解绝对值不等式可以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零点分段法、平方法、构造函数法等.(2)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可以证明不等式或求最值.跟踪训练4 (1)已知函数f (x )=|x -5|+|x +3|+|x -3|+|x +5|-c ,若存在正实数m ,使f (m )=0,则不等式f (x )<f (m )的解集是________.答案 (-m ,m )解析 由|-x -5|+|-x +3|+|-x -3|+|-x +5|=|x -5|+|x +3|+|x -3|+|x +5|可知,函数f (x )为偶函数,当-3≤x ≤3时,f (x )取最小值16-c .结合题意可得c ≥16.由f (m )=0得f (x )<0,即|x -5|+|x +3|+|x -3|+|x +5|-c <0,结合图象(图略)可知,解集为(-m ,m ).(2)不等式|x -2|+|x +1|≥a 对于任意x ∈R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答案 (-∞,3]解析 当x ∈(-∞,-1]时,|x -2|+|x +1|=2-x -x -1=1-2x ≥3;当x ∈(-1,2)时,|x -2|+|x +1|=2-x +x +1=3; 当x ∈[2,+∞)时,|x -2|+|x +1|=x -2+x +1=2x -1≥3,综上可得|x -2|+|x +1|≥3,∴a ≤3.1.(2018·宁波期末)若a ,b ∈R ,且a <b <0,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2a -b>1B.1a -1>1b -1C .a 3>b 3D .a +|b |>0答案 B解析 由a <b <0得a -1<b -1<0,则(a -1)(b -1)>0,所以(a -1)·1(a -1)(b -1)<(b -1)·1(a -1)(b -1),即1a -1>1b -1,故选B.2.(2018·浙江绍兴一中期末)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2|+|x -a |<5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7,7) B .(-3,3) C .(-7,3) D .∅答案 C解析 不等式|x +2|+|x -a |<5有解,等价于(|x +2|+|x -a |)min <5,又因为|x +2|+|x -a |≥|(x +2)-(x -a )|=|2+a |,所以|2+a |<5,-5<2+a <5,解得-7<a <3,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7,3),故选C.3.设集合M =⎩⎪⎨⎪⎧⎭⎪⎬⎪⎫(x ,y )⎪⎪⎪⎩⎪⎨⎪⎧ x -y -1≤0,3x -y +1≥0,3x +y -1≤0,x ,y ∈R,则M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 )A.2B.32C.322D .2答案 B解析 由题意,M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以A (0,1),B (-1,-2),C ⎝ ⎛⎭⎪⎫12,-12为顶点的三角形及其内部,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含边界),所以其面积为12×2×⎝ ⎛⎭⎪⎫12+1=32.4.(2018·杭州质检)若正数x ,y 满足2x +y -3=0,则2x +1y的最小值为( )A .2B .3C .4D .5 答案 B解析 由2x +y -3=0,得2x +y =3, 所以2x +1y =13(2x +y )⎝ ⎛⎭⎪⎫2x +1y =13⎝ ⎛⎭⎪⎫5+2x y +2y x≥13⎝⎛⎭⎪⎫5+2 2x y·2y x =3,当且仅当2x y =2y x,即x =y =1时等号成立,故选B.5.(2018·金华十校调研)设x ,y ∈R ,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1+|x +y |+|xy |≥|x |+|y | B .1+2|x +y |≥|x |+|y | C .1+2|xy |≥|x |+|y | D .|x +y |+2|xy |≥|x |+|y |答案 A解析 对于选项B ,令x =100,y =-100,不成立;对于选项C ,令x =100,y =1100,不成立;对于选项D ,令x =13,y =-12,不成立,故选A.6.(2018·杭州学军中学模拟)设关于x ,y 的不等式组⎩⎪⎨⎪⎧x -y +1≥0,x +m ≤0,y -m ≥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存在点P (x 0,y 0)满足x 0-2y 0>3,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 B .(0,1) C .(-1,+∞) D .(-∞,-1)答案 D解析 作出满足不等式组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包含边界),当目标函数z =x -2y 经过直线x +m =0与y -m =0的交点时取得最大值,即z max =-m -2m =-3m ,则根据题意有-3m >3,即m <-1,故选D.7.(2018·浙江舟山中学月考)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x -y -1≤0,2x -y -3≥0,当目标函数z =ax+by (a >0,b >0)在该约束条件下取到最小值25时,a 2+b 2的最小值为( ) A .5B .4C.5D .2 答案 B解析 画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包含边界)所示,可知当目标函数过直线x -y -1=0与2x -y -3=0的交点A (2,1)时取得最小值,所以有2a +b =2 5.因为a 2+b 2表示原点(0,0)到点(a ,b )的距离的平方,所以a 2+b 2的最小值为原点到直线2a +b -25=0的距离,即(a 2+b 2)min =|-25|22+12=2,所以a 2+b 2的最小值是4,故选B.8.(2018·嘉兴教学测试)若直线ax +by =1与不等式组⎩⎪⎨⎪⎧y ≤1,2x -y -1≤0,2x +y +1≥0表示的平面区域无公共点,则2a +3b 的取值范围是( ) A .(-7,1) B .(-3,5) C .(-7,3) D .R答案 C解析 不等式组⎩⎪⎨⎪⎧y ≤1,2x -y -1≤0,2x +y +1≥0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以A (1,1),B (-1,1),C (0,-1)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包含边界);因为直线ax +by =1与不等式组⎩⎪⎨⎪⎧y ≤1,2x -y -1≤0,2x +y +1≥0表示的平面区域无公共点,所以a ,b满足⎩⎪⎨⎪⎧a +b -1>0,-a +b -1>0,-b -1>0或⎩⎪⎨⎪⎧a +b -1<0,-a +b -1<0,-b -1<0,故点(a ,b )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区域(除边界且除原点)内,所以2a+3b 的取值范围为(-7,3),故选C.9.(2019·诸暨期末)不等式-x 2+2x +3<0的解集为________;不等式|3-2x |<1的解集为________.答案 (-∞,-1)∪(3,+∞) (1,2)解析 依题意,不等式-x 2+2x +3<0,即x 2-2x -3>0,解得x <-1或x >3,因此不等式-x 2+2x +3<0的解集是(-∞,-1)∪(3,+∞);由|3-2x |<1得-1<3-2x <1,1<x <2,所以不等式|3-2x |<1的解集是(1,2).10.(2018·宁波期末)关于实数x 的不等式x 2-4x >1a+3在[0,5]上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答案 (-∞,0)∪⎝ ⎛⎭⎪⎫12,+∞ 解析 由x 2-4x >1a +3得x 2-4x -3>1a ,则问题等价于1a小于x 2-4x -3在[0,5]上的最大值,又因为x 2-4x -3=(x -2)2-7,所以当x =5时,x 2-4x -3取得最大值2,所以1a<2,解得a <0或a >12,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0)∪⎝ ⎛⎭⎪⎫12,+∞.11.(2018·嘉兴测试)已知f (x )=x -2,g (x )=2x -5,则不等式|f (x )|+|g (x )|≤2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f (2x )|+|g (x )|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 ⎣⎢⎡⎦⎥⎤53,3 3 解析 由题意得|f (x )|+|g (x )|=|x -2|+|2x -5|=⎩⎪⎨⎪⎧7-3x ,x <2,-x +3,2≤x ≤52,3x -7,x >52,所以|f (x )|+|g (x )|≤2等价于⎩⎪⎨⎪⎧7-3x ≤2,x <2或⎩⎪⎨⎪⎧-x +3≤2,2≤x ≤52或⎩⎪⎨⎪⎧3x -7≤2,x >52,解得53≤x ≤3,|f (2x )|+|g (x )|=|2x -2|+|2x -5|=⎩⎪⎨⎪⎧7-4x ,x <1,3,1≤x ≤52,4x -7,x >52,|f (2x )|+|g (x )|的图象如图,则由图象易得|f (2x )|+|g (x )|的最小值为3.12.(2018·浙江镇海中学模拟)已知正数x ,y 满足1x +2y =1,则1x +1+2y +1的最大值是________. 答案 34解析 设u =1x ,v =1y ,则问题转化为“已知正数u ,v 满足u +2v =1,求u u +1+2vv +1的最大值”.uu +1+2v v +1=3-⎝ ⎛⎭⎪⎫1u +1+2v +1=3-⎝⎛⎭⎪⎫1u +1+2v +1·14[(u +1)+2(v +1)]=3-14⎣⎢⎡⎦⎥⎤5+2(v +1)u +1+2(u +1)v +1≤3-14(5+4)=34. 当且仅当2(v +1)u +1=2(u +1)v +1,即u =v =13时,取等号.13.(201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已知实数x ,y ,z 满足⎩⎪⎨⎪⎧xy +2z =1,x 2+y 2+z 2=5,则xyz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911-32 解析 将⎩⎪⎨⎪⎧xy +2z =1,x 2+y 2+z 2=5变形为⎩⎪⎨⎪⎧xy =1-2z ,x 2+y 2=5-z 2,由|xy |≤x 2+y 22知,|1-2z |≤5-z22,即-5-z 22≤1-2z ≤5-z 22,解得2-7≤z ≤11-2.所以xyz =(1-2z )z =-2z 2+z 在[2-7,11-2]上的最小值为911-32.14.(2018·宁波模拟)若6x 2+4y 2+6xy =1,x ,y ∈R ,则x 2-y 2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15解析 方法一 设m =x +y ,n =x -y ,则问题转化为“已知4m 2+mn +n 2=1,求mn 的最大值”.由基本不等式,知1=mn +4m 2+n 2≥mn +4|mn |,所以-13≤mn ≤15,当且仅当n =2m ,即x =-3y 时,取得最大值15.方法二 (齐次化处理)显然要使得目标函数取到最大值,x ≠0.令z =x 2-y 2=x 2-y 26x 2+4y 2+6xy=1-⎝ ⎛⎭⎪⎫y x26+4·⎝ ⎛⎭⎪⎫y x 2+6·y x ,设t =y x ,则z =1-t 26+4t 2+6t,则(4z +1)t 2+6zt +6z -1=0对t ∈R 有解.当z=-14时,t =-53.当z ≠-14时,Δ=36z 2-4(4z +1)(6z -1)≥0,解得-13≤z ≤15.当t =-3z 4z +1=-13时取最大值.方法三 1=6x 2+4y 2+6×x3×3y ≥6x 2+4y 2-6×x 23+3y 22=5x 2-5y 2,所以x 2-y 2≤15,当且仅当x =-3y 时取等号.15.(2019·浙江嘉兴一中模拟)已知点P 是平面区域M :⎩⎨⎧x≥0,y ≥0,3x +y -3≤0内的任意一点,则P 到平面区域M 的边界的距离之和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32,3 解析 设平面区域M :⎩⎨⎧x ≥0,y≥0,3x +y -3≤0为△ABO 区域(包含边界),由题意,|AO |=1,|BO |=3,|AB |=2,P 到平面区域M 的边界的距离之和d 就是P 到△ABO 三边的距离之和,设P 到边界AO ,BO ,AB 的距离分别为a ,b ,c ,则P (b ,a ),由题意0≤a ≤3,0≤b ≤1,0≤c =12(3-a -3b )≤32,所以d =a +b +c =12[a +(2-3)b +3],从而d ≥32,当a =b =0时取等号.如图,P 为可行域内任意一点,过P 作PE ⊥x 轴,PF ⊥y 轴,PP ′⊥AB ,过P ′作P ′E ′⊥x 轴,P ′F ′⊥y 轴,则有PE +PF +PP ′≤P ′F ′+P ′E ′,由P (b ,a ), 可得P ′⎝⎛⎭⎪⎫3+b -3a4,3+3a -3b 4,所以d =a +b +c ≤3+b -3a 4+3+3a -3b 4=3+3+(3-1)(3a -b )4,又0≤a ≤3,0≤b ≤1,则d ≤3,当a =3,b =0时取等号,因此d 的取值范围为⎣⎢⎡⎦⎥⎤32,3. 16.(2018·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若正数a ,b ,c 满足b +c a +a +c b =a +bc+1,则a +bc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1+172解析 由a ,b ,c 为正数,且b +c a +a +c b =a +b c +1得b c +1a c +a c +1b c =a c +b c +1,设m =a c ,n =bc,则有m >0,n >0,上式转化为n +1m +m +1n =m +n +1,即m 2+n 2+m +nmn=m +n +1,又由基本不等式得m 2+n 2≥(m +n )22,mn ≤(m +n )24,所以m +n +1=m 2+n 2+m +n mn ≥(m +n )22+m +n (m +n )24,令t =m +n ,则t >0,上式转化为t +1≥t 22+tt 24,即t 2-t -4≥0,解得t ≥1+172,所以t =m +n =a c +bc =a +b c 的最小值为1+172.。
线性规划中的约束条件

线性规划中的约束条件教案主题:线性规划中的约束条件一、引言在数学中,线性规划是一种优化问题,用于寻找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
而这些约束条件是问题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教案将围绕线性规划中的约束条件展开讨论。
二、约束条件的定义1. 什么是约束条件约束条件是在线性规划中限制变量值的条件。
它们是问题的要求或限制,决定了可行解的空间。
2. 线性约束条件的形式线性约束条件是指一组关于变量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如≤、≥和=等。
三、约束条件的类型1. 相等约束条件相等约束条件是指变量需要满足等式限制,如x + y = 10。
这种约束条件在几何上表示为一条直线。
2. 非负约束条件非负约束条件指变量需要满足非负性,如x ≥ 0和y ≥ 0。
这种约束条件在几何上表示为第一象限内的区域。
3. 不等式约束条件不等式约束条件是指变量需要满足不等式限制,如2x + 3y ≤ 6。
这种约束条件在几何上表示为一条直线及其以上(或以下)的区域。
四、约束条件的几何解释1. 几何解释的基本原则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可以用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几何形状进行解释。
例如,几个不等式约束条件的交集表示问题的可行解区域。
2. 图形化方法解析使用图形化方法可以直观地表达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和可行解区域。
通过画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的等高线图,可以找到最优解。
五、多目标的线性规划问题1. 多目标规划问题的背景多目标规划问题是在一个优化问题中同时考虑多个目标函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目标。
2. 多目标规划问题中的约束条件在多目标规划问题中,约束条件需要满足多个目标函数的约束,这可能会增加问题的复杂性。
六、约束条件的松弛和紧缩1. 约束条件的松弛约束条件的松弛是指通过引入松弛变量,将不等式约束条件转化为等式约束条件,从而使得问题更容易求解。
2. 约束条件的紧缩约束条件的紧缩是指通过引入人工变量或者在目标函数中引入罚项,将等式约束条件转化为不等式约束条件,从而使得问题更容易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Q1,Q2)的合法值是 (1,3),(1,4),(2,4), (3,1),(4,1),(4,2)
实例:密算(Cryptarithmetic)
• 变量:D,E,M,N,O,R,S,Y • 域:{0,1,2,3,4,5,6,7,8,9} • 约束
V1 V2 V3 V4 V5 V6 ? ? ? ? ? ? 值次序: (B,R,G)
V1 V2 V3 V4 V5 V6 B ? ? ? ? ?
V1 V2 V3 V4 V5 V6 B B ? ? ? ?
V1 V2 V3 V4 V5 V6
B R ? ? ? ?
不考虑该树枝,因为 V2=B与目前已赋值 相关的约束不符。
范例:图形着色
CSP定义
• CSP={V,D,C} • 变量:V={V1,…,VN}
– 例如:图中结点的值
• 域:每个变量能取的d个值的集
– 例如:D={R,G,B}
• 约束:C={C1,…,CK} • 每个约束由一组变量与一列该组变量允许取的值 组成
– 例如:[(V2,V3),{(R,B),(R,G),(B,R),(B,G),(G,R),(G,B)}]
坏值
深度优先搜索(DFS)
V1 V2 V3 V4 V5 V6 ? V1 V2 V3 V4 V5 V6 B ? ? ? ? ? ? ? ? ? ? 值次序: (B,R,G)
V1 V2 V3 V4 V5 V6 R ? ? ? ? ?
V1 V2 V3 V4 V5 V6 G ? ? ? ? ?
V1 V2 V3 V4 V5 V6 B B ? ? ? ?
二元CSP
• 如果变量V与V’出现在一个约束中,则它们是有联 系的。 • V近邻=与V有联系的变量。 • V域,记为D(V),为变量V可取值的集。 • Di=D(Vi)
• 二元CSP问题的约束图:
– 结点是变量 – 连线代表约束 – 与图形着色问题相同
实例:N个皇后
• 变量:Qi • 域:Di={1,2,3,4} • 约束
向前查看
• 对未赋值的变量,跟踪余下的合法值。 • 当变量无合法值时,回溯。
值次序:(R,B,G) V1 V2 V3 V4 V5 V6 R B ? ? ? ? ? ? ? ? ? ? ? ?
G
?
?
?
?
?
?
向前查看
• 对未赋值的变量,跟踪余下的合法值。 • 当变量无合法值时,回溯。
值次序: (B,R,G)
V1 V2 V3 V4 V5 V6 B ? ? ? ? ?
V1 V2 V3 V4 V5 V6
V1 V2 V3 V4 V5 V6 B R ? ? ? ?
B
B
?
?
?
?
V1 V2 V3 V4 V5 V6
B R R B ? ?
V1 V2 V3 V4 V5 V6
B
R
R
B
G
?
回溯DFS
• 如果找不到合法赋值,则回溯到前一个状 态。 • 一旦找到解,就停止。
回溯 值(变量=值)相关的约束。 • 用预测来改进不知情搜索:
– 一个变量的赋值对所有其它变量有什么影响? – 下一个应赋值的变量是谁?并且应遵循什么次 序来评估值? – 当一条路径失败,怎样避免犯同样错误?
约束满足问题(CSP)
概要
• CSP定义 • 标准搜索 • 方法改进
– 回溯 – 向前查看 – 约束传播
• 启发式算法
– 变量排序 – 值排序
• CSP实例 • 树结构CSP • 解CSP的局域搜索
CSP:定义
范例:图形着色
• • • • 考虑一个图形中的N个结点。 把变量V1,…,VN的值赋给N个结点。 值取自{R,G,B} 约束:如果i与j之间有边,则Vi与Vj必不同。
样本状态: (V1=G,V2=B,V3=?,V4=?,V5=?,V6=?)
• 状态:给出k个变量赋值,而第k+1,…,N个变量未 赋值。 • 后续态:通过给第k+1个变量赋值,而保持其它变 量不变,来获得一个态的后续态。 • 始态: (V1=?,V2=?,V3=?,V4=?,V5=?,V6=?) • 终态:所有变量已赋值,且约束也已满足。 • 无任何关于转换代价的概念。即,只想找到一个 解,而不担心是怎样找到的。
V1 V2 V3 V4 V5 V6 ? ? ? ? ? ?
值次序: (B,R,G)
V1 V2 V3 V4 V5 V6
B ? ? ? ? ?
V1 V2 V3 V4 V5 V6
R ? ? ? ? ?
V1 V2 V3 V4 V5 V6
G ? ? ? ? ?
V1 V2 V3 V4 V5 V6 B B ? ? ? ?
• 通常隐式地定义约束,即,定义一个函数来测试 一组变量是否满足该约束
– 例如:对每条边(i,j),有ViVj
CSP定义
• CSP的解:每个变量有一个满足所有相关 约束的值 • 特点:
– 状态的分解表示:一组变量及其值 – 利用状态的结构和通用启发方式 – 通过确定违反约束的变量与值组合可取消大部 分搜索空间
V1 V2 V3 V4 V5 V6
B
R
R
B
?
?
回溯到前一个状态, 因为不能给V6赋合法 的值。
V1 V2 V3 V4 V5 V6 B R R B G ?
回溯DFS
• 对D中每个可能值x:
– 如果将x赋给下个未赋值变量Vk+1后,不违反与 k个已赋值变量相关的任何约束:
• 给Vk+1赋x。 • 赋值后,评估当前态的后续态。
– M 0,S 0,单元约束 – Y = D E 或Y = D E 10 – D E,D M,D N 等
S E N D MO R E M O N E Y
更多实例
• • • • • • 调度 产品设计 资产分配 电路设计 受约束机器人的规划 …
CSP:标准搜索
搜索空间
• 采用递归方式:
对D中每个可能值: 为后续态中的下个未赋值变量赋该值 赋值后,评估当前态的后续态 一旦找到解,就停止
DFS
• 改进:
– 只评估那些赋值,它们不违反任何与目前已赋 值相关的约束。 – 不搜索那些明显不可能通往解的分枝。 – 预测合法的赋值。 – 控制变量与值的次序。
CSP:改进
V1 V2 V3 V4 V5 V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