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之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审核制度与流程

合集下载

4.17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P131-135完成时限

4.17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P131-135完成时限
3.有专人负责对放射剂量计进行收集、发放和监测结果反馈、登记工作。
4.有员工放射剂量监测数据分析和针对超标原因的改进措施。
1,健康教育资料
2.培训记录
3。见“放射辐射防护制度”; 放射剂量计使用登记和监测结果反馈。
4. 员工放射剂量监测反馈改进记录
30/7
【A】符合“B”,并
1.有员工定期进行放射安全防护培训证书或资料。
监管记录
4.17.3.2
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
【C】
1.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相关制度。
2.有专人负责并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
3.有临床医师参加的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由放射科主任主持,有记录。
1.重点病历随访与反馈制度
2.3.疑难病例讨论(分析与读片会)制度;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药浓度监测等)有“危急值”项目表。
3.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和工作流程。
1.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登记本
2.危急值项目表
3.要求科室每人熟悉,科室组织学习有记录本(现场提问)
已有
【B】符合“C”,并
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更新和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
、现场提问与查看
20/8
【A】符合“B”,并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完善和修订。
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修定前后的对比资料
20/8
4.17.2.2
定期校正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并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C】
定期对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进行校正和维护,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医学影像科报告审核制度与流程

医学影像科报告审核制度与流程

医学影像科报告审核制度与流程自查报告。

为了提高医学影像科报告的准确性和质量,我院建立了报告审核制度与流程。

经过自查,我发现以下问题和改进建议:
问题:
1. 审核人员的资质不够,部分审核人员缺乏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导致对影像报告的审核不够准确。

2. 审核流程不够规范,部分审核流程存在疏漏和混乱,导致报告审核不够严谨和完整。

3. 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医生提交的影像报告经过审核后,缺乏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无法及时纠正错误和提高水平。

改进建议:
1. 加强审核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审核人员资质评定
机制,加强对审核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足够的临床
经验和专业知识。

2. 规范审核流程,建立完善的报告审核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
责任和要求,确保报告审核的严谨性和完整性。

3. 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建立医生和审核人员之间的沟通渠道,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提高医生的报告水平。

通过自查和改进建议,我相信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科
报告的准确性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相关部门
能够重视并采纳这些建议,共同努力提升医学影像科报告审核制度
与流程。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放射科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放射学检查之后,根据检查结果制作的一份书面报告。

这份报告需要符合一定的书写规范,同时还需要建立审核制度和流程来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一、书写规范1. 报告格式放射科诊断报告应该采用标准的格式,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病史、检查日期、检查方法、检查部位、检查结果等信息,其中病史要写明具体症状、持续时间和发病原因等。

2. 报告内容放射科诊断报告应该包含清晰、准确的诊断结论,同时要详细描述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包括病变部位、病变范围、大小、形态、结构、密度、强化等内容。

同时,还应该包括对检查结果作出的诊断结论和建议。

3. 书写要求放射科医生在书写报告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书写清晰、字迹端正、符号准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等方面的要求,避免出现拼写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问题,保证整个报告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二、审核制度和流程为了保证放射科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需要建立审核制度和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1. 检查医生录入报告并提交至审核人员;2. 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检查结果、诊断结论、建议等内容;3. 审核人员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检查医生,如果审核有问题,则需要回访病人重新进行检查;4. 检查医生修改报告,并重新提交至审核人员进行审核;5. 审核通过后,报告可以打印或写成电子报告发送给临床医生。

三、总结放射科诊断报告书是一份重要的医疗文书,对于患者的诊疗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审核制度和流程,要求放射科医生严格遵守报告书写规范和审核流程,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避免给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及流程(X线、CT、MRI)X线部分一、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

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

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

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

二、心脏平片X 线诊断报告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胸廓:纵隔与横形态有无异常。

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

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报告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状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

(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

(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

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察。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

(5)膀胱充盈情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

(7)腰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

(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状、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说明病变范围大小,边境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3)若窥察膀胱壁者应测量其厚度,边缘与周围情况。

(4)男性应包括前线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压迫情况。

(5)有没有其它异常发现。

二甲医院评审医学影像部分

二甲医院评审医学影像部分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评审》 评价方法与评分细则
3.3.2.1.2(2分)
评价方法
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
医、技、护配备与医院规 模和任务不相符
科主任不具备主治医师以 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每类扣1分
2024/2/25
扣0.5分
科室人员资质不合格
每人扣0.2分
11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评审》 迎评建议
1. 科室配备的医师、技术人员和护士与医 院规模和任务相符,能满足工作需要。
3.3.2.1.1 解读
*
8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评审》 迎评建议
完善科室排班表(24小时排班) 提供24小时服务记录 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有急诊检查记录
3.3.2.1.1 解读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评审》 细则解读
医院规模和任务
人数 专业
2024/2/25
医疗 技术人员
职称 资质
3.3.2.1.2 解读 10
制度
技术操作 规范
3.3.2.2.1
开展 质量控制
落实 岗位职责
2024/2/25
3.3.2.2.1 解读
20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评审》 评价方法与评分细则
3.3.2.2.1 (2分)
评价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
访谈1名员工
无规章制度和技术 操作规范
员工不知晓本岗 位职责
2024/2/25
不得分
扣1分
无质量控制 记录
• 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一般每月 一次,并有记录,主持人应为科主任或主治 以上医师。参加人员为影像科医师。
3.3.2.3.2解读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评审》 指 标介 绍
3.3.2.1 医学影像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CT室、核磁室)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CT室、核磁室)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5.患者发生紧急意外事件时能够迅速开展紧急抢救,并对抢救过程有记录和讨论。
现场检查。
现场询问。
查相关记录。
未落实,一项扣3分。
落实、记录不规范,一项扣1分。
提问回答不规范一人扣
1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岗位职
责,开展质量控制
10
1.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2.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医院医学影像科质量考核标准
受检科室:放射科、
考核项目
分值
考核标准
考核方法
扣分标准
得分
疗标分医指10
医学影像资料质量
5
CR摄片甲级率≥70%°
CT、MRl检查阳性率≥60%.
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N50%。
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90%.
随机查阅CT、MRI、X光片等。
并查看统计与分析评价记录。
甲级片率、阳性率、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不达标各扣1分,无统计与分析各扣1分。
5.通过重点病例随访分析评价,改进诊断工作,提高诊断质量。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参加人员覆盖科室80%人员。
现场检查。
查相关记录。
未落实,一项扣3分。落实、记录不规范,一项扣1分。
未体现持续改进扣2分。
有受检者和工作人护用品,保障医患防护需要。
现场检查。
现场询问。
10
1.有科主任、护士长及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2.有科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具体工作。
3.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教育、培训计划,质量与安全指标。
4.有质量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常规。
5.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模版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模版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模版一、引言放射科影像诊断在医疗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确保患者诊断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建立一个严格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模版。

二、质量管理目标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三、质量管理组织机构1. 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放射科主任、影像科医师、放射技师和质量管理专员组成,负责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2. 质量管理专员:由医院指定,负责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检查和维护设备、培训和监督医务人员等。

四、质量管理流程1. 设备质量管理:a. 质量控制:定期检测设备的技术性能,包括分辨力、噪声、线性度等。

b. 设备维护:定期保养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c. 设备更新:按照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设备。

2. 影像质量管理:a. 影像检查标准:制定影像质量标准,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b. 影像质量控制:定期对影像进行质量控制,如影像重复率、曝光剂量等进行监测。

c. 影像评价和分析:对影像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分析影像质量并提出改进意见。

3. 诊断质量管理:a. 诊断标准:制定诊断标准,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b. 诊断质量控制:定期对医师的诊断进行质量控制,进行对比诊断和互查诊断。

c. 诊断分析和评价: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对策。

五、人员培训和质量考核1. 人员培训:a. 入职培训:新员工进入放射科影像诊断岗位前,需要接受相关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培训。

b. 在职培训:对现有员工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培训,保证技能和知识的更新。

2. 质量考核:a. 影像质量考核:对医师和技师的影像质量进行定期考核,包括影像清晰度、曝光剂量等指标。

b. 诊断质量考核:对医师的诊断质量进行定期考核,包括对比诊断和互查诊断等。

六、问题处理和改进措施1. 问题处理:a. 报告问题:对于诊断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应及时向医师和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审核制度与流程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审核制度与流程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审核制度与流程一、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审核制度的建立医院或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审核制度,明确相关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该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审核对象:确定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审核对象,通常是放射科医生或相关专业从业人员。

2.审核标准:确定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审核标准,即诊断准确性、描述详尽性、结果一致性等方面的要求。

3.审核程序:明确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审核流程和步骤,包括审核前的准备工作、审核过程和审核后的处理。

4.审核记录:建立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审核的记录系统,包括审核的结果、审核人员的姓名、审核时间等相关信息。

二、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审核流程1.审核前的准备工作放射科医生在完成影像诊断后,将诊断结果和描述写在报告中,并载入医院诊断系统。

同时,将该报告提交给专门负责审核的医生。

2.审核过程审核医生根据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相关标准,对报告进行审核。

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准确性:审核医生将与影像诊断结果一致性进行验证,确保所写诊断与实际情况相符。

(2)描述详尽性:审核医生将与报告描述的详尽性进行验证,确保报告中包含了必要的解剖结构、病变表现和诊断意见。

(3)结果一致性:审核医生将与报告结果的一致性进行验证,确保报告中描述的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

3.审核后的处理审核医生根据诊断报告的情况,对报告进行处理。

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签署报告:审核医生对通过审核的报告进行签署,表明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拒绝报告:对未通过审核的报告,审核医生应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者拒绝签署,以确保诊断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3)反馈意见:审核医生向报告编写医生提供审核意见和建议,帮助其改进报告质量。

三、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审核制度的监督与改进1.监督机制:医院或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审核制度的监督机制,保证审核工作的质量。

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评估、外部抽查和对不合格报告的追踪反馈等方式进行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之"医学影像科诊断报告审核制度和审核
流程"
一、审核制度:
1、医学影像报告各项内容需填写准确,影像描写简明、确切,报告应密切结合临床,结论应反映客观。

2、急诊报告先由进修医师、轮转医师书写,再由值班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审核后签发;若为疑难急诊片,则先发临时报告,次日由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审核或集体阅片讨论后签发,同时换回临时报告。

一般报告先由进修医师、学生、轮转医师书写,再由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审核后签发。

疑难报告先由进修医师、学生、轮转医师书写,之后由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审核,再由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审核或集体阅片讨论后签发。

3、值班医师应挑选当日典型病例及疑难病例以备次日集体读片。

次日早交班时,由值班医师汇报患者临床资料
及影像表现,提出初步诊断意见。

之后其他医师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展开讨论。

最后由主任医师归纳、总结,统一结论,得出最终诊断意见。

其间,值班医师需做好记录工作。

4、若疑难病例经讨论后不能得出明确结论者,需由专人记录、追踪手术、病理结果,于每月疑难病例讨论会时集体阅片,共同提高。

5、每月组织专人到病案室对影像报告进行追踪、记录,于每月的疑难病例讨论会上集体阅片,分析影像报告正确与错误的原因。

6、每天早交班读片时需根据摄片质控标准,做好劣片登记,每周一次由技师长组织技术读片。

审核流程:
1、急诊报告:
进修医师、轮转医师书写报告值班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审核疑难急诊副主任医、主任医审核或集体阅片讨论。

2、一般报告:
进修医师、学生、轮转医师书写报告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审核
3、疑难报告:
进修医师、学生、轮转医师书写报告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审核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审核或集体阅片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