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都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都市与都市发展1.居民点发展与分类;居民点旳含义:人们为共同生活和生产而汇集旳定居场所,是人类社会空间构造旳一种基本形式。
居民点旳发展:无固定居民点——固定居民点——都市型居民点居民点旳分类:城镇型居民点(都市、城镇)和乡村型居民点(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2.都市产生旳重要原因;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分离)3.都市发展旳主线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旳经济发展工业化不仅增进原有城镇旳发展,并且导致新型都市旳涌现。
4.都市定义及界定原则现代都市旳含义包括三个方面旳原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和行政管辖。
都市可以理解为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汇集为重要特性旳居民点,是一定地区范围内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
5.都市化定义及衡量指标都市化旳内涵: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人口职业转变),农村地区转化为都市地区(地区空间变化),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产业构造转变)旳过程。
都市化是国家和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旳过程,同步也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老式方式转变旳过程。
衡量都市化旳指标包括三个方面:都市数量、都市人口规模和都市用地规模。
第二章都市规划学科旳产生与发展1.理解古代西方都市发展各阶段旳基本特性。
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略)2.中国古代都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管子“度地篇”中都市布局都市选地以及道路系统均有精辟旳论述。
如选址:“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如布局:“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维绳”,这种观点打破了原《周礼考工记》旳单一模式。
——总结中国古代旳都市规划思想,受儒家礼制思想影响较大,强调中轴对称,但凸现人与自然友好发展旳“天人合一”旳思想也在古代都市建设中得到体现,某些都市规划布局考虑地质、地理和地貌特点,城墙不一定方,轴线不一定直,自由外在旳形式是富于哲理旳内在联络。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1、(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伯汉姆(D·Burnham)B.西谛(Sitte)C.奥姆斯特(F·L·Olmsted)D.豪斯曼(George E·Haassman)2、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B.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3、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心区B.城市道路C.绿化D.居住区4、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5、下列四项中,(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D.《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6、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方面的法律条款。
A.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B.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 )。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8、以下(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越行政区界限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9.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10、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 统 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 (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 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 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 但不应超 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 带围绕,城 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 管理。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 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 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 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 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 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 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 (4)格迪斯的学说 城市——区域研究 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 (三)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的发 展 l、城市发展模式理论的发展 (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 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 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 某个大城市的 派生产物。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 的统称。 (2)有机疏散理论 把大城市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 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
城市规划原理 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的本质: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大系统。
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交通通讯子系统、空间子系统。
城市形成: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城市是生产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居民的人口规模。
城市化的含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城市规划的内涵:(1)理想主义: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以未来为取向的基本准则。
(2)实践思想:城市规划的社会意义;城市规划作用的体现。
(3)理性思想:城市规划方法论基础,合理性的所在。
(4)系统思想:城市规划的基本思维方法。
(5)生态思想:城市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质量。
(6)保证规划实践和发挥作用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周朝:中原地区游牧生活的结束;丰、镐两座京城;召公和周公相土勘测定址,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城市建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战国:《周礼·考工记》,在周代“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阖闾城;范蠡,《孙子兵法》;赵国,北方特点,高台建设;《管子·度地篇》“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城市的空间布局采用功能分区制度,以发展商业和手工业。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全

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居民点〔PP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化〔城市规划原理P12: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三个方面。
表象的城市化过程〔百度:注重于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数量、城市规模等硬性指标的数值,忽视对城市化质量的考量。
〔而这种发展路径不可避免的产生"被城市化"现象——即在城市化指标中"被计入"的现象。
邹德慈指出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人口迁移型",农村人口通过直接<打工、经商>或间接<上大学毕业、参军复员后留城>两种方式迁居城市,每年流向大中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1亿以上。
这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在统计上"被城市化",计入了所在城市的城市化率中,但他们在户籍上仍是农业人口,不能享受政府为当地人口提供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成为常年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候鸟"人群,最多只能做城市中的"过客",而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这种城市化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不自觉、被动的过程,仅仅作为"城市化"数据的贡献者存在<PPT>①直接的城市化过程——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②间接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革命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带形城市"理论:带型城市是十九世纪四大城市设计〔田园城市,1903;工业城市,1904;带形城市,1882;方格形城市,1811理念之一。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考查要点第一章、城市及城市发展1.城市、城市化的概念城市: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城市是由于人类在集居中对防御、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着这些要求的变化而发展。
城市化: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口职业转变②产业结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特点18世纪在西欧开始的产业革命,出现现代化的工厂化大生产,资本和人口在城市集中起来,农民向城市集中,城市的用地扩大,把周围的农田变成了城市,村镇变成了城市,小城市又发展成为大城市。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3.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特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城市是发展中城市。
2019年底,设市城市668座,其中特大城市37座,大城市48座,中等205城市座,小城市378 座,建制镇1.9万座以上。
城市化水平30%左右。
随着人口统计办法的改变,城市化水平数值可能提高。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在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道路也有区别,东部地区以发展乡镇工业、外资企业等发展小城镇,而西部地区目前还应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增加二、三产业,增加其对小城镇的辐射扩散影响,为发展乡镇工业及小城镇创造条件。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近代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种种矛盾。
城市中的多种矛盾也日益尖锐。
诸如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交通拥挤等,首先危害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妨碍了资产阶级自身利益。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城市:城市是以⾮农⼈⼝和⾮农产业形成的居民聚居点。
2、城镇化:城镇化是⼈类⽣产和⽣活⽅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向城市⼈⼝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城镇体系:⼀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4、城市规划:对⼀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利⽤、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5、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规划控制的区域。
6、⽼龄化社会:当⼀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以上⽼年⼈⼝占总⼈⼝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年⼈占总⼈⼝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龄化社会。
7、⽼龄社会:当65岁以上⽼年⼈占总⼈⼝数的14%时进⼊⽼龄社会。
8、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当代⼈的需要,⼜不对后代⼈满⾜其需要的能⼒构成危害的发展。
9、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是各城市在城市⽹络以⾄更⼤范围内分⼯的主要职能。
10、城市职能:城市在⼀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和承担的分⼯。
11、城市⽤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定⽤途与功能的⼟地的统称,是⽤于城市建设和满⾜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地。
12、七通⼀平:给⽔、排⽔、通电、通路、通讯、通暖⽓、通天燃⽓或煤⽓、平整⼟地是指⼟地(⽣地)在通过⼀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污⽔、电⼒、暖⽓、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13、城市总体规划:对⼀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标、发展规模、⼟地利⽤、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包括——城市的性质、发展⽬标、发展⽅向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规划,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 现代城镇的本质特征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职能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镇一般还具有如下特征: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村庄,城镇一般拥有相对于村庄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2 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2)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现特征: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3 诺瑟姆曲线的主要内容(13):在总结总结欧美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30%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30~60%稳定阶段:城镇化水平>60%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4 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的主要观点(28)(PPT)霍华德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等问题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书)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将城市土地归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吸引人口“磁性”所致,如果把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如果将城市土地统一归城市机构,就会消灭土地投机,而土地升值所获得的利润,应该归城市机构所支配;城市经费可从房租中获得,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便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5 卫星城镇规划理念及其发展阶段(29)建立卫星城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既有就业岗位,又有教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发展阶段: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半独立的卫星城镇,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独立于主城的新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多中心敞开式的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6 (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1)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 伯汉姆(D • Burnham)B. 西谛(Sitte)C. 奥姆斯特(F • L • Olmsted)D. 豪斯曼(George E • Haassman)A. 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B. 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 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 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5、下列四项中,( )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 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3、 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心区B.城市道路C. 绿化4、 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 ) 。
B. 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 )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D.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6、 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 A. 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7、 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B.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D.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方面的法律条款。
B. 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 ;但不包括( ) °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A. 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B. 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越行政区界限C. 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D. 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9.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D. 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10、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递增,而在()逐渐减弱A. 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B. 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C. 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D. 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11、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
A. 雅典B.罗马C. 伦敦D. 巴黎12、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A. 唐长安B.西汉长安C.南朝建康D. 明清北京13、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A. 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B. 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C. 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D. 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14、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现状图画出的各类用地()。
A. 以大类为主B.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C.以大、中类为主,小类为辅D. 以大类为主,中、小类为辅15、我国第一次实现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综合平衡的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的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16、 规划期内抓建设的城市用地都应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拟建设的地区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 详细规划为依据,地域范围一般控制在 () 。
A. 1公顷B.3公顷C.5 公顷D.10 公顷17、 住宅区容积率是指( ) 。
A. 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B. 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C. 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D. 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18、 城市道路应分为( ) 。
A. 主干路、次干路、次路B.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C. 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D.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19、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规划国道主干线布局形式为 ( ) 。
A. 七纵五横12条线路B. 七纵八横15条线路C.五纵七横12条线路D.八横七纵15条线路20、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巴西是一个较穷的农业大国,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城市巴西利亚,是为了促进内陆地区的发展,这是运用了 ( )理论。
A. 城市增长极核理论B. 经济部类理论C.城市“对流”作用和“辐射”作用D. 城市全球化理论21、 以下各项论述中是《雅典宪章》的思想观点的是 ( ) 。
A. 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B. 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岀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A.山西省太原市 B. 山西省灵石县 C.甘肃省兰州市 D.吉林省吉林市C. 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引导城市有序的发展以此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安全、公共福利、舒适的生活以及其它的社会经济目标,D.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22、()代表了城市规划行政体系中的中央集权型制。
A. 英国B.美国C. 德国D. 法国2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包括以下()内容。
A. 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B. 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C. 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增长,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D. 强调社会公平,不同的国家、地区、社区能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24、以下四个城市中()城市,人们经常称其“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人城”,被称为“琴城”。
A. 北京B. 济南C. 泉州D.常熟25、下列关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论述,()不妥。
A.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它是一项为城市长远合理发展奠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并用来指导城市建设,作为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B. 城市总体布局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自然条件,一定的生产、生活要求下的产物,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的C. 城市总体布局要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按照城市建设发展的一般经验,对城市近期发展项目作岀安排,并对远期发展作岀初步预见D. 城市总体规划是在城市发展纲要的基本明确、以及城市性质和规模大体确定的情况下,在城市用地评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26、城市中工业用地一般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A. 15% 〜20%B.15% 〜25% C 20%〜32% D.25% 〜38%27、建筑物经济寿命的终结表明()。
A.该建筑物已破旧得没有使用价值了B.该建筑已破旧得卖不岀去了28、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
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 9%;6%B.10%;7%C.12%;8%D.15%;10%29、第一个成为城市化人口超过50%总人口的国家是()。
A. 英国B.法国C. 德国D. 日本30、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A. 以教堂为城市中,B. 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31、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其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来实现。
A.对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合理布局B.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C.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D. 确定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32、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规划的处理原则有以下方面,但()为不妥。
A. 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时,其设计纵坡保持不变B. 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两相交道路的纵坡保持不变,而改变它们的横坡,一般是改变纵坡较大的道路的纵断面形状,使其横断面与纵坡较小的道路纵坡一致C. 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应随主要道路的横断面改变,而次要道路的横断面应随主要道路的纵坡而变D. 为了保证交叉口排水,竖向规划时至少应将一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33、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城市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B. 城市设计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多学科的综合、C. 城市设计方法应贯穿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详细规划层次,并随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化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到具体D. 在详细规划阶段应运用城市设计方法,使之成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中间环节,成为单体建筑设计的先导,并充实城市管理的依据34、有关地震的表述下列()正确。
A. 按照国家规定的该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地震烈度在6度和6度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B. 按照国家规定的该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地震烈度在7度和7度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C. 按所在地区受影响和受破坏的程度进行分级,是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分为9个等级D. 地震烈度8度以上的地区建筑层数必须控制在3层以下35、住宅进深在()时,每增加1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
A. 11 米以下;1000 m 2B.12 米以下;1200 m2C.13 米以下;1300m2D.14 米以下;1300m236、居住区内道路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为(),但坡长不能超过()米。
A. 8.0%;50B.8.0%; 20C.3.0%; 20D.3.0%; 5037、城市机场的选址应()为宜。
A. 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过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B. 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C. 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D. 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38、进行地震设防的城市,应保证地震发生后城市道路和对外交通公路的畅通,并符合规划设计要求,但以下()不妥。
A. 道路网中宜设置小广场和空地,并结合道路两侧的绿地,划定疏散避难场地B. 路面不宜采用柔性路面;道路立体交叉口不宜采用下穿式C. 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从道路红线向后退10~15米D. 新规划的压力主干管不宜设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车行道下面39、()城市的城市规划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
A.巴黎B.伦敦C.纽约D.芝加哥40、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内容为()。
A.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B. 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主要图纸、总规阶段各项专业规划图纸单选以下题目与上面重复:12、有关地震的表述下列()正确。
A. 按照国家规定的该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地震烈度在6度和6度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B. 按照国家规定的该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地震烈度在7度和7度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C. 按所在地区受影响和受破坏的程度进行分级,是地震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