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凡德罗 形式与结构的建筑哲学.

合集下载

浅谈密斯·凡·德·罗式建构诠释下的空间探求

浅谈密斯·凡·德·罗式建构诠释下的空间探求

浅谈密斯·凡·德·罗式建构诠释下的空间探求建筑被定义为“诗意的建造”,是一种具有本质意义的对艺术进行的审视与探讨。

评判建筑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涉及两个问题:建筑的工艺问题和通过身体感知的建造表现问题。

前者与当时建筑背景下的技术水平有关,后者与感知和表现方式有关。

密斯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和玻璃在建筑中建造过程的应用探索,创造出一种具有均衡、简洁的美感。

标签:建构性;混凝土;玻璃幕墙;钢结构;极简美学密斯一生中都在建造形式上不断尝试与改进,在对空间的理解和形式尝试中,不忘强调建筑的精神化。

建筑首先是一种构造,然后才是表皮、体量和平面等。

当建造效果与美学追求存在冲突时,最开始对于建造的理解主要是对其建造形式本质问题的表达与探索,到后期纯粹建造形式外露的玻璃幕墙,都是通过建造形式来传达密斯的空间极简美学。

1、密斯的建造特征1.1设计中建构形式的主导作用1958年,密斯谈论了对设计与建造的认识,他认为:我们建筑师更愿意建筑师使用“建造”一词,而非“设计”,最好的建筑产品来自于“建造艺术”。

密斯在建筑创作中表现出建构形式对设计的主导作用。

1922年的钢筋混凝土办公大楼突出强调建筑的建造本质,提出梁柱体系而非承重墙,形成一个皮加骨的结构系统,正如《办公楼建筑》一文中所说“钢筋混凝土天生就应该是框架结构,是皮与骨的构造”[1],作为楼面负荷的直接载体衡量,既是承重结构,也是建筑边缘悬挑部分,向上翻起形成建筑外立面。

这种建筑造型关注建筑本身的材质和结构表现,更加突出建筑作为一个建造过程的结果呈现。

1.2對材料本质的探求与表现密斯在混凝土办公大楼中表现出混凝土特有的浑厚美,曾经在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就职演讲中说道:“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我们要想使用这种材料的话,我们就必须对它的特点了如指掌。

同样的观点也适用于钢和混凝土材料。

需要牢记,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材料,而不在于材料本身如何。

密斯凡德罗设计概论知识点

密斯凡德罗设计概论知识点

密斯凡德罗设计概论知识点设计概论是指对于设计领域的一般性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和讨论的学科。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密斯凡德罗设计概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功能主义密斯凡德罗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即建筑应当符合其使用的功能要求。

他强调建筑应简洁、实用,追求功能性和效率。

他的设计追求形式与功能的一致,建筑的结构和空间布局应当完美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极简主义密斯凡德罗的设计风格注重简约和极简主义。

他追求建筑形式的纯粹性和简洁性,强调舍弃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和细节。

他认为真正的美是通过简约和纯粹的形式来表达,形式应当减少到最简,以体现建筑的本质。

三、使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密斯凡德罗推崇使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来实现建筑设计的理念。

他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等创新材料和技术,使得建筑可以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开放的空间。

这些材料和技术的运用也让建筑更加轻盈,形成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四、与环境的融合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注重与环境的融合。

他认为建筑应当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与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相适应,既尊重自然又营造独特的空间氛围。

他通过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开放的空间布局,使室内与室外相互融合,创造出流畅自然的空间体验。

五、形式和结构的统一密斯凡德罗在设计中追求形式和结构的统一。

他认为建筑的结构应当直接反映其形式,形式和结构应当相互支持、相互依赖。

他强调梁柱结构的逻辑性和美学价值,通过精确的结构设计,将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完美地融为一体。

六、空间的开放和连续性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注重空间的开放和连续性。

他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开放的平面布局,使室内与室外相连,创造出流畅开放的空间感。

他强调建筑应当营造出一种开放、通透的氛围,给人以舒适和宽阔的感受。

七、追求时间的永恒密斯凡德罗的设计追求时间的永恒。

他认为真正的设计应该超越时代的限制,具有持久的价值和意义。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密斯的全名为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四个建筑大师中,他对建筑文化和建筑理论的影响最为深远,他几乎改变了“世界近2/3城市天际轮廓线”。

从形式上来看,在目前建筑理论界,密斯的思想似乎最为透明和简朴,这是因为密斯把建筑思想表达得通俗易懂。

密斯的建筑思想能够全世界的迅速的传播开来,应该得益于密斯理论上这种近乎透明性。

本文拟研究密斯建筑思想的来龙去脉,期望能够找到密斯建筑思想的理论基托和密斯建筑的根。

背景阐述和理论依据当密斯从圣·托马斯那里看到真理的定义即“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时,表现为欣喜若狂。

同时,圣·奥古斯丁的“真的光芒就是美”也是密斯喜欢的名言。

从上述两段句子中,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对“真”或“真理”的阐释,泄露出密斯思想上的哲学偏好。

从这里,或许可以找到密斯建筑思想的隐秘入口。

一、真或真理与形式圣·托马斯是经院哲学家,他的哲学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基础。

亚里士多德把现实中的事物分为形式(Form)与质料,形式是事物的主要决定因素,质料则是被动的因素。

事物的性质是由形式所决定的。

比如,石凳和石桌,虽然质料相同,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一个是桌子另一个是凳子。

“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所要说明的是“真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事实或者事物的意义,这里要指出的是“事实”其实就是“事物运动造成的现实”,它被看作为一种抽象的“事物”,也可以分为质料与形式,在此把“事实”理解为抽象事物。

事物的意义取决于事物的“真理”,而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事物的“真理”就是事物的“形式”,也就是说,形式就是事物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这样,就可以看出密斯其实就是把“真理就是事实的意义”领悟成形式就是事物的意义或价值所在。

圣·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家,他的哲学以柏拉图的思想作为基础。

密斯的启示3篇

密斯的启示3篇

密斯的启示3篇密斯的启示1密斯的启示密斯·凡·德·罗的作品被誉为20世纪建筑的代表之一,他开创了现代建筑的先河,奠定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基础。

在学习和欣赏密斯的作品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建筑空间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探讨密斯的作品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1. 空间的定义密斯的建筑作品无一不体现着对空间的独特理解。

他讲究空间的清晰边界,提倡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他的设计注重建筑空间内在的秩序和结构,一步步推导出形式上的正确性。

例如,德国柏林国会大厦,明确界定了公共空间和议会空间,让空间定义更清晰。

他的建筑作品体现了建筑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让建筑和环境相得益彰。

2. 实用性和美感的平衡密斯的建筑作品在追求实用性的基础上,完美平衡了美感和人性化。

他注重人的舒适感,同时也关注建筑的美感。

他的建筑作品既实用又美观,比如德国柏林国会大厦连接议会大厅和议员的办公室,让政治家更快地交流,同时也让游客欣赏到美丽的景观。

3. 空间的流动性密斯的作品注重空间的流动性,主张人的行动要顺畅,在没有阻碍的情况下,让人在空间中具有某种流动感。

他在空间的设计中,通过有机地组合立柱和墙壁创造出结束和开放的空间,建筑和自然相互融合。

例如,纽约的西奥菲斯楼大厦,建筑物和街道之间通过廊柱相联的设计,形成了一个流畅的过渡状态,建筑的空间也更加宽敞明亮。

4. 素材的选择密斯的作品素材的材质简洁,大量运用了钢、玻璃等工业材料。

他崇尚材料的自然本质,表面处理尽量少用装饰性,让结构和功能显得更直观。

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方式可以表现出建筑物的性格和特性,例如柏林马丁·格罗比厅的玻璃屋檐在天空中似乎漂浮,与整个建筑和环境相融合。

通过学习和欣赏密斯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对建筑设计的深入思考。

他的建筑作品对于现代建筑的启示是巨大的。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设计灵感,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浅论密斯凡德罗“少既是多”的设计哲学

浅论密斯凡德罗“少既是多”的设计哲学

浅论密斯凡德罗“少既是多”的设计哲学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哲学“少即是多”在现代建筑设计史上的一大突破,它打破了传统设计的条条框框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的这一建筑哲学在他的作品中的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密斯的经典作品巴塞罗那德国馆中,整个场馆中除了一些椅子和必要设施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东西。

场馆没用使用传统的墙体承重的方式,而是利用了8根钢柱作为承重结构,从而使墙体得以自用穿插,不仅将有限的空间合理的划分,墙体也成为了一种引导物让游客能有序的在展馆中穿行。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整座场馆放弃了孤立封闭的室内空间,而是采用了室内外空间连接的方式,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让空间产生流动性,最终使整座展览馆本身也成为了一件完美的展示品,受人称赞。

如果说巴塞罗那德国馆是密斯“少即是多”理念的典型代表,那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就是他“少即是多”理念对的终极体现。

场馆的平面几乎是一个正方形,钢架作为外露的支撑结构,玻璃幕墙将内部空间完全展示在人们面前。

密斯在这件作品中完全摒弃了所有不必要的东西,将他心中认为的终极建筑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件作品作为密斯的封笔之作,受到了不少的褒赞,但是也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疯子的最后疯狂。

密斯的一生是突破创新的一生,他的建筑哲学在我们现在看来也许很普通,但这更体现了他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

密斯凡德罗无疑是现代艺术设计上的英雄。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是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建筑设计理念以极简主义、功能主义和“less is more”为核心,强调简洁、均衡、纯粹的结构和空间,追求真实性、永恒性和美的平衡。

在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中,他追求建筑形式和结构的简单性,强调建筑的本质和实用功能,避免任何多余的装饰和复杂性。

他使用大量的玻璃、钢结构和开放的平面,创造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空间。

他认为建筑应当与环境和谐共生,与自然相统一,通过提供自由和舒适的空间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注重简洁明了的几何形式和直线构造,注重平衡和比例的关系。

他善于运用规则的几何形态,如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通过几何体的组合和排列来实现建筑的统一和谐。

他注重建筑和空间之间的平衡和对比,通过精确的比例和布局来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和空间感。

在密斯·凡德罗的设计中,他强调透明性和流动性的概念。

他使用大量的玻璃墙和玻璃幕墙,将室内和室外空间相连,创造出透明、开放的空间感。

他认为建筑应当是人与自然的桥梁,通过透明的界面将人们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力量。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强调材料和结构的真实性和诚实性。

他喜欢使用现代材料,如钢、玻璃、石材等,以其原始的形态和质感来表达建筑的本质和美。

他追求建筑的纯粹性和永恒性,避免过度装饰和繁复的细节,通过简单而坚实的结构来表达建筑的稳固和力度。

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表达了一种简约、现代、纯粹的美学理念。

他通过极简主义的设计语言,追求建筑的本质和功能的完美结合,以及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他的设计注重平衡和比例的关系,追求建筑和空间的统一和谐。

他强调透明性和流动性的概念,通过大量的玻璃和开放的平面来创造开放和流动的空间。

他注重材料和结构的真实性和诚实性,以其原始的形态和质感来表达建筑的本质和美。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也是现代建筑风格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建筑设计的理念和表达方式对整个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少即是多”和“形式追求功能”为设计原则,注重简约、舒适和永恒的设计。

1. 极简主义的表达:密斯·凡德罗的设计风格以极简主义为主,追求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以及无遮挡的空间。

他喜欢使用钢结构和玻璃幕墙,创造出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

他的著名作品“菲利普斯别墅”(Farnsworth House),外墙完全由玻璃构成,通过光线的自然透射,将室内和室外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 功能性的表达:密斯·凡德罗强调形式追求功能,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使用效果。

他设计的建筑物基本上都具有简洁明了的结构和布局,减少了装饰和繁琐的细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

他的著名作品“塔·朗傑住宅”(Tugendhat House)中,所有房间都被精确布置在家庭活动的核心区域,使得空间的流动性和使用的便利性都得到了最大化。

3. 材料和结构的表达:密斯·凡德罗善于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表达建筑的实质。

他常常使用钢结构和钢柱来支撑建筑物,并利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创造开放和透明的效果。

他也善于运用混凝土和石材等材料,使建筑物具有坚固和耐久的特性。

他的著名作品“巴塞罗那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中,使用了大量的大理石和玻璃,赋予建筑物高贵和精致的气质。

4. 空间感的表达:密斯·凡德罗注重空间的开放和流动性,他通过精心设计建筑的布局和比例,创造出舒适、宽敞的室内空间。

他善于利用玻璃和透明材料来打破室内外的界限,使得室内空间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他的著名作品“德国联邦议院”(German Pavilion)中,运用了大面积的滑动玻璃门和隔墙,使建筑内外的空间得以充分流通和互动,创造出和谐而舒适的空间体验。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的建筑作品以简约、纯粹的设计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借鉴,对当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密斯·凡德罗的设计理念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进行分析。

一、简约至上密斯·凡德罗一直坚持“简约至上”的设计理念。

他主张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来表达建筑的本质,摒弃了过多的装饰和细节。

他认为,建筑的美在于它的内在结构和形式,而不在于外部的装饰。

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被称为“凡德罗式”。

在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简约至上的设计理念。

比如他设计的德国巴伐利亚国王花园展览馆,整个建筑都由简单的水平和垂直线条构成,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整体呈现出一种简洁、纯粹的美感。

在建筑设计中,密斯·凡德罗的简约至上理念对当代的建筑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很多建筑师在设计中都会借鉴这种简约的风格,力求用最简单的形式表达建筑的内在结构和美感。

二、注重功能性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作品强调功能性,他认为建筑的设计应该服从功能的需要。

在他看来,建筑师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而不是追求华丽的外观。

他主张“形式应服从功能”,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应该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在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功能性的注重。

比如他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建筑结构简洁明了,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充分满足了展览和活动的功能需求。

这种注重功能性的设计理念在当代的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借鉴和应用。

三、开放式空间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作品以开放式的空间设计闻名于世。

他认为,建筑的空间应该是开放的,人们可以自由地在其中活动和交流。

他主张建筑内部的空间应该是连续、流动的,而不是封闭的房间。

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将室内与室外空间连接起来,创造一种开放、通透的空间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少就是多”与“国际风格”
“少就是多”是密斯一生中最为成熟和最为完美的建筑 理论。“少就是多”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方法论,作 为建筑理论并没有指出建筑自身存在的形式或状态,而 仅是从比较的含义上,指出建筑物应该如何处理和应该 怎样。“少就是多”其实阐明的密斯一种设计指导思想, 建筑物就应该是简洁和简单的,应该以少胜多。“少” 何以胜“多”,密斯的关键在于赋予形式的超验性,以 此当作形式的深度意义。“少就是多”后面以西方文化 中的本质论作为其强有力的哲学支撑。只有在简单的形 式后面存在深厚的人文传统,密斯才敢大胆地使用这种 高度抽象的形式,否则就会被人称为浅薄和庸俗。另外 “少就是多”的提出也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密斯生活的 20世纪前半叶,工业革命带来的异化,使得艺术家们 的创作由写实已经转向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工业革命 带来的快节奏生活,迫使现代派建筑师的创作由过去具 象繁琐的复古思潮转向简洁而又抽象的现代构图方式。
2、建构特性的细节表达
结构连接的忠实还原 密斯非常注重建筑结构本来的形态,并且 尽可能地强调结构部件的外露,以形成极 度简洁明快的视觉特征。
在密斯设计的建筑中,考虑到钢 结构的构建耐火性差,必须在结 构性钢构件用混凝土耐火材料包 裹起来。为了“忠实”地反映内 部结构体系,在耐火混凝土的表 面再附上一层钢板来再现钢结构 的梁构件。”
非物质化思路在其 他材料上的延续
除了利用玻璃的反射作用,密斯对其他材料的反射也颇为青睐, 比如抛光的大理石和镀鉻的金属。即使对于柱子,延续的想法 还是玻璃美学的非物质化的思路。 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建筑构造处理
建筑的柱子是在组合式的核心钢柱外另外再包裹 镀鉻钢皮,柱子表皮的银白色和反射周围环境的 映像也呈现出非物质化的倾向。另外,巴塞罗那 德国馆的柱子既没有柱基,也有意略去了柱头, 两种处理手法都在突破传统的柱子安全坚固的意 象,使建筑支撑结构概念抽象化,突出建筑物的 轻快轻盈的现代化工业意象。柱基的隐去弱化了 柱子的结构性的受力作用,使结构性柱子蜕变为 视觉上的一个立柱(构造柱)。柱头的简约使得 传统的梁柱连接关系消隐在视觉外,惯常的梁柱 之间的受力在视觉上也就被取消了(其实最终还 是隐含在结构中),这样传统的意象进一步被取 消。这样,屋顶的重量感消失了,好像是飘浮在 柱子和隔墙上空。
பைடு நூலகம்
玻璃的反射作用 密斯用“材料的非对称创造了视 觉的对称,自然光线反射到顶棚 上,看上去有一种天空的感觉, 空间似乎在漫无边际的扩展。”
玻璃美学的非物质化思路 密斯认识到,玻璃的美学性能在 于反射,不在于体量关系,如柯 布西耶所理解的古希腊建筑。玻 璃的反射周围环境的映像,而消 隐自身的实体性。玻璃在室外反 射自己以外的物象,而在室内由 于光线的多重反射而造成空间虚 幻的感觉。
密斯的建构包括两个层面:建筑材料质感的利用,和建筑的细部处理。在密斯的 手下,材料以极大的可能展示出材料的自身美,当然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密斯 放言曰:“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他把结构本身,融 入到形式当中,做成形式的一部分,让结构也成为一种艺术。
1、建筑材料质感的运用
范斯沃斯住宅
巴塞罗那德国馆
玻璃的质感 在巴塞罗那德国馆这座 小建筑中,使用了4种 玻璃制品:酸蚀玻璃、 深灰色平板玻璃、白色 平板玻璃和绿色镜面玻 璃。可见密斯对玻璃质 感微妙差异的重视。
材料对建筑体验的影响
巴塞罗那德国馆地面是意大利灰岩大理石,顶 棚光亮的涂料饰面。隔墙要么是抛光大理石贴 面要么是玻璃支撑,使得巴塞罗那德国馆处处 弥漫着不确定的虚幻意象,建筑的坚固感消失 了,一切都是轻盈和欢快的。
产业革命
密斯凡德罗的创作背景
1、至上主义与超验的“形式” 在密斯成长的年代,立体主义和至上主义正处于鼎盛时期。 立体主义流派的思想和至上主义风格对密斯的建筑思想中 的形式影响是深远的。 故而,密斯曰:“我们不承认形式问题,只承认建造问 题。”形式是无法设计的,只能顺从,因为形式“本质” 就是二维的方形,世界上“没有自为的形式”。这样必然 导致“形式是我们工作的结果而不是目标。”进而开始批 判,“以形式为目的就是形式主义,这是我们所反对的”。
密斯·凡德罗 形式与结构的建筑哲学
我们仍沉浸在沙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 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 ——库哈斯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流行的 建筑学话语,比如,几何 性、比例、构成等等。最 近的统治建筑学的是“空 间”的话语,这几乎是20 世纪本学科中最大的神话。 然而,当逐渐屏蔽掉所有 笼罩在建筑上的光环,那 么我们将会发现,建筑最 本质的方面是它作为一个 某些材料的结合体。回到 最物质主义的层面,建筑 就是将某些材料以合适的 方式结构起来,以抵抗永 恒的地球引力,以及风雨、 地震等自然以及人为的破 坏力。
2、石匠家庭出身与对材料的敏感 密斯没有受过正规的建筑学训练,但幸运的是他出生一个 石匠家庭。他相当熟悉石材的质感和一整套石结构的构筑 方式。由此导致,密斯没有接受学院式的专业教育本来是 一个缺点,但是,事实上在密斯的建筑生涯中缺点却变成 了一个优点。
形式的实现与结构的创造
当建筑的主流仍然走在“材料的形式”的路上,密斯秉承至上主义的观点,不把造“形” 作为设计的目标,他所做的,是“形式的材料”,是形式顺从、材料创新的时代建筑。 密斯曰:“诚然,我们深知砖头和石块的魅力,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们把【玻璃、混凝 土、金属】作为同等重要的材料。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现代材料更符合时代的需求。”
伊利诺理工学院
密斯认真研究了该建筑的浅黄色 砖和暴露的黑色钢梁柱,一丝不 苟,做到精美的程度,这种处理 的实质在于其规则性、艺术性而 不是功能性。
将结构部件作为建筑艺术的一部分 密斯用极为大胆、简单和完美的 手法进行设计,将建筑学的完整 与结构的朴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3、对框架结构的深刻解读
建筑物底部, 除中央的交通 设备电梯用地 处,全部留作 一个开放的大 空间,这样就 便于交通,使 它显得清高, 不同凡响,建 筑物外形极为 简单,方方整 整,直上直下 的正六面体。 西格拉姆大厦 强有力的建筑美学 用简化的结构体系,精简的结构构件, 讲究的结构逻辑表现,使之产生没有 屏障可供自由划分的大空间,完美演 绎“少即是多”的建筑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