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论文:传统建筑文化及建筑空间的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这些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一、飞檐翘角的屋檐:展示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追求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采用飞檐翘角的形式,这一设计不仅具备实用性,还起到了装饰和点缀的作用。

屋檐呈斜角,使得屋顶看起来更加宏伟壮观,同时也能起到防风遮阳的作用。

这种屋檐的设计不仅显示出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二、朱红色和琉璃瓦的搭配:象征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朱红色和琉璃瓦的搭配。

朱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颜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而琉璃瓦则是中国特有的建筑材料,色彩多样,耀眼夺目。

这种搭配不仅使建筑外观华丽而富有特色,更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三、对称式的布局与空间的巧妙设计:展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生活观念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对称式的布局和空间的巧妙设计。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于“天人合一”和“和而不同”的理念。

对称式的布局代表着阴阳平衡和和谐统一的观念,而空间设计则注重以人为本,追求舒适和宜居。

这种设计风格不仅营造出美观和谐的空间氛围,更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四、园林式的建筑布局: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中国传统建筑的园林布局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以人为本,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一体。

园林式的建筑不仅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还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这种布局方式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并倡导人们以和谐态度与自然相处。

五、雕梁画栋的装饰艺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运用雕梁画栋的方式进行装饰。

这一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重视。

雕梁画栋以其细腻精美的图案和精湛的技艺,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

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设计通常是按照前人设计经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针对现代建筑设计,想要突破传统建筑设计风格,需尊重历史,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吸取优秀理念和传统经验,进而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促进艺术再生。

例如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建筑,在设计时,传承了天人合一理念,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得以淋漓尽致表现。

可以说,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是艺术设计的经验资料、艺术灵感。

尽管部分设计师与传统文化脱离,开展建筑新设计,但即使再新颖,也是对传统文化创新。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建筑设计经验,主要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特征我国具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数千年发展,我国建筑已自成独特体系。

对于建筑装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影响较深。

在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地位无可动摇,道家思想也极为重要。

因此,在阐述哲理的过程中,也对我国传统建筑风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属于仕文化的范畴,是只为少数人服务的,是少数人的艺术。

俞孔坚称之为“死去的艺术”。

虽然西方建筑在古代也是只为少数贵族服务的,但是由于在近代的各种先进思想和哲学方法的指导下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在形式上也是一脉相承的。

在传统建筑设计中,非常注重自然主义思想,对于楼宇高度、台阶级数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建筑装饰物也具有鲜明等级特点,主要由于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中和”,道家思想提倡“自然”,不论是亭台楼阁、廊间小道,均追求与自然的融合。

建筑装饰也追求整体性、统一性,由建筑图纹、漆色描绘等,均具有封建体质,等级观念非常鲜明,尤其官员住宅、庙宇等,均严格区别于平面住宅建筑。

2.当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分析首先,建筑布局。

我国古代的建筑布局设计,是依靠风水学思想,传统风水学并非一种伪科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极大影响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布局设计。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 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 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当前,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要求也逐步地提高,特别是在建筑建设的各个方面。

在现代建筑过程中,传统建筑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元素将被运用到现代建筑中。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注重与传统建筑文化的结合。

一、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的重要性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文化也越来越丰富,建筑文化也慢慢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当今时代,我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建筑文化也逐步成为推动传统文化的一分子,在建筑设计中,我国的设计师应在保持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也要不断地借鉴外国文化,推陈出新,将文化融入设计中,使我国的传承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

二、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一)传统建筑文化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基础现代建设的发展要将传统文化以及现代风格相融合,因此,传统文化是现代建设的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促进现代建筑设计多元化的实现,同时不断丰富建筑设计形式,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促进传统建筑文化,促进传承。

此外,将传统建筑文化合理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设相结合,以促进更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二)传统建筑文化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创新动力传统文化是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基础,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动力。

要做到这一点,建筑设计师首先要对传统建筑文化有很好的理解,从传统建筑文化中寻找创新的源泉。

其次,要运用合理有效的建筑技术,树立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更好地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现代建筑设计。

三、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一)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发展为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首先要注意传统建筑材料的合理应用。

传统建筑材料的种类相对多样,通过将传统建筑材料合理运用到当下的建筑设计中,可以充分展现我国建筑结构的特点,直接体现建筑理念。

传统建筑论文六篇

传统建筑论文六篇

传统建筑论文六篇传统建筑论文范文11.1历史背景分析。

建筑具有极强的社会属性,能够充分代表城市肌理和文脉片段。

建筑历史是通过传统材料的记录进行呈现的,其从某种程度而言留下了历史印记,具有肯定影响和心理示意。

人作为具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对传统材料自身具有的亲切属性和自然属性能够直接产生认同感。

1.2进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快速进展,建筑行业也迎来蓬勃进展的时期。

传统的建筑材料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自身发生巨大变革,新的建筑理念和技术水平对传统建筑材料给予了全新的概念和意义,表现手法也由保守向夸张过渡。

传统观建筑材料自身具备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能实现进一步拓展与丰富,美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让人在视角效果上实现美。

目前,诸多建筑师熟悉到现代地域建筑融合地方情感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显示出时代特征,还可以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连续。

现代建筑中融合传统建筑材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文自然的本质,体现出人文关怀。

1.3讨论传统建筑材料的作用及内在本质。

所谓传统建筑材料是指传统土木建筑结构全部材料的总称。

传统的建筑材料主要有:砖、瓦、沙石、石灰、石膏、菱苦土、水泥、混凝土、木材、竹材等等。

现代建筑师们采纳传统建筑材料的实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在传统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材料的运用下,体现建筑魅力,使传统建筑材料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2新理念在传统观建筑材料中的体现在全球化的今日,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相互交融,世界文化与传统文化更是无法避开的相互交织。

而处于这种世界进展趋势之下,我们应当正确看待传统建筑材料,在当地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之上,将外来的和新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借鉴。

目前,地域性的建筑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利用高科技水平和材料,还需要考虑如何与传统材料有效结合,在保持传统建筑自身属性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以顺应时展要求。

当前,随着高新技术工艺的水平的提高,为传统建筑材料的进展制造了更多的机会与平台。

古代建筑研究报告研究古代建筑的设计结构和文化价值

古代建筑研究报告研究古代建筑的设计结构和文化价值

古代建筑研究报告研究古代建筑的设计结构和文化价值古代建筑研究报告:研究古代建筑的设计结构和文化价值古代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技术和审美价值。

通过研究古代建筑的设计结构和文化价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探讨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结构以及其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一、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受到当时社会的各种因素影响,如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习俗等。

在古代文明发达的国家,比如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埃及,建筑被视为神圣的艺术形式,常常与宗教信仰和政治权力紧密相连。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为了纪念法老的统治地位,并用作墓葬和神圣仪式的场所。

古代建筑的设计还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山水之胜;而阿拉伯地区的古代建筑则注重通风和降温,采用开敞式的内庭院设计。

二、古代建筑的建筑结构古代建筑的建筑结构既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也代表了文化和审美的表达。

不同于现代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古代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石砌结构和土坯结构。

这些结构形式凭借巧妙的构造和材料选择,使得古代建筑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在古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性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例如,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采用了多柱式建筑,通过柱子的承重和立面的对称性,实现了建筑的稳定和协调美。

古代建筑的屋顶设计也十分独特。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高山式、悬山式、庑殿式等各种屋顶形式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

而在古埃及和古罗马的建筑中,圆拱、穹顶和圆顶也成为其建筑特色的代表。

三、古代建筑的文化价值古代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价值体系。

首先,古代建筑作为文化载体,能够传承和展示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传统文化。

比如中国的故宫、罗马的斗兽场和埃及的金字塔,都是各自文化的象征,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浅谈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浅谈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浅谈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传统建筑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精髓,同时也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如今,在建筑设计领域中,许多设计师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也选择将传统建筑的元素和特点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以达到更为完美的效果。

因此,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体现在建筑形态和构造上。

传统建筑在形态上往往是简单而典雅的,追求平衡与和谐的效果。

比如,中国传统建筑很少采用复杂多变的形式,而是主张朴素、质朴,注重对称和匀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简约化的风格成为了当代建筑设计的主流,建筑形态要求线条简洁、外观干净利落,这与传统建筑形态相契合。

同时,在构造上,传统建筑通过精巧的木结构、石头等材料的运用,构筑出了稳固耐用的建筑体系。

现代建筑在材料上也十分注重质地,例如钢筋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广泛运用,这同样是传统建筑所倡导的重材料、轻工艺的一种体现。

其次,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还体现在建筑风格上。

传统建筑风格典雅、精致,以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为重,而现代建筑则注重形式美感和科技创新。

但随着设计师以及社会公众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文化建筑元素的运用也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例如,建筑中的一些细节处理,如窗户的设计、建筑立面的造型、建筑中的装饰等方面,都可以借鉴传统建筑的设计元素,遵循传统建筑与数量变化关系,以此在现代建筑中继续发挥应用。

同时,传统建筑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的理解也有很好的启示意义,例如传统建筑的通透性设计,符合自然环境的要求,也能够起到优化室内空气和采光的作用。

最后,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

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是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传续了人类智慧和文明的体现。

设计师们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挖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建筑空间论文: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

建筑空间论文: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

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设计艺术的伦理学目标是使人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宜人,生活行为更加健康、文明。

清雅恬淡的江南人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具有独特江南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在选址、用材、建筑组织与布局、色彩与空间美学上,都满足了设计伦理思想诉求。

江南传统民居在地域上是指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传统民居。

这些地区多山多水,多河湖多河道,地势平缓。

江南人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了具有独特江南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

江南传统民居在结构上是砖瓦结构和砖木结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太阳辐射强,砖木结构的建筑比较符合环境需要;同时,这个地区河流湖泊众多,形成密集的河网河道,房屋沿着河道呈带状,以水为轴线展开,独有如“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风韵;此外,这个地域的文化底蕴丰厚,文人雅士讲究造园,园林艺术独树一帜。

总之,从江南传统民居建筑以及内外空间环境的构建,反映了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和人居环境的生态观念。

一、建筑选址——“风水说”为依据的建筑生态环境观中国的风水学的内涵是探究建筑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目标是寻一处生态、水土和气候都适合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背山面水”是最简单直接的风水理论之一。

古代的风水学说包括“形势”和“方位”两种。

丁芮朴在《风水祛惑》中说:“风水之术,大抵不出形势、方位两家。

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

”这里的“峦体”的“体”,简单的理解,即是山,“理气”的“气”,即是水。

古代风水师的工作,是通过观察自然环境状况,分析自然环境构成的要素,如山脉、河流、树木、风向、气流和星象等,推断出适合人居住的村落或房屋的位置与朝向。

依据风水学说,在村庄、房屋的选址上,山和水是关键要素。

有山必有木,无木之山或者木不够茂盛的山都是不太适合人居住的。

木材是造房屋必须的材料,木材也是生火煮食物的来源;山还是最好的屏障,不仅遮挡风沙,还能够抵御外敌。

水,有水就有气,水不仅为农耕生活提供灌溉和饮用,还可以调节气候环境。

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与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与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与意义中国古代建筑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与西方建筑不同,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的不仅仅是外观的美感,更注重内部空间的布局与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与意义,以期深入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的是传统的对称与平衡。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主要建筑往往沿中轴线对称布局。

这种对称布局不仅仅体现了建筑的美感,更代表了中国哲学中的阴阳平衡观念。

中国古代人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相反而又相互依存的力量构成,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能获得和谐与稳定。

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内心平衡的价值观。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的是空间的层次感与流动性。

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通常包括前院、中院和后院等层次感明显的空间。

这种层次感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的整体结构上,更体现在不同空间之间的连接与过渡上。

中国古代建筑往往通过门、廊、院落等构筑起一个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空间,使人们在其中形成一种有序的流动感。

这种空间布局不仅有利于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与采光,更给人一种舒适与宽敞的感觉。

另外,中国古代建筑还注重的是室内外的融合与自然环境的呼应。

中国古代人崇拜大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因此,中国古代建筑非常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布局上,建筑往往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巧妙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例如,中国古代园林以造园池塘为中心,让建筑与水景相互辉映;山水画将山川景色融入到建筑的室内之中,使人们仿佛置身山水之中。

这种布局方式既增加了建筑的美感,更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还反映了中国人的社会观念与文化传统。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非常重要,注重集体与个体的和谐发展。

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倾向于注重集体活动的场所,并且在布局上强调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府邸常常会有一个大型的中厅,用来举办宴会和集会,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团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建筑文化及建筑空间的设计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很多的西方建筑空间设计理念逐渐成为了当前国际建筑行业中的主流元素,为我国在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国传统建筑思想和文化在与西方建筑思想和文化的融合及冲突中渐渐地消退。

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其所具有的空间设计理念充分地体现出很多道家学说和古典哲学等思想,并且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髓内容。

因此,应将传统建筑文化思想融入到现代化的建筑空间设计中,从而构建具有我国特色文化特点的建筑行业。

1传统建筑文化取向1.1“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是非常崇高的理念。

“天”实际上是指大自然,“人”实际上就是孕育天地的主体,因此最高的境界就是能与天融合。

此观念能充分体现人们对空间的“无限”追求,也能充分体现出人们对自身在追求“绝对大”过程中的理念[1]。

在传统的古代建筑中,总能看到人在感慨自己渺小后所包含的“无限”憧憬。

这就是传统建筑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人们将这种观念融入到实际的建筑中,体现出无限遐想和有限空间的有效融合。

1.2“有”与“无”的辩证理念在我国传统的建筑空间中“有”与“无”的辩证理念是最有深意的观点。

“有”实际上就是说建筑的实体,“无”实际上就是建筑的外部和内部的空间,建筑空间所具有的有用性应通过建筑实体充分体现出来[2]。

实际上就是“无”通过“有”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建筑的空间是由实体进行有效围合的,能凸显其有限性,但在完全封闭的空间中就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开放的空间内才能充分体现其空间所具有的无限性。

2儒家文化对传统建筑的影响先秦的“百家之首”是儒家,以孔子为主要的代表人物。

儒家认为,“要尊重天道自然,要尊敬先祖长辈,要尊敬帝王和师长”“上事奉天,下事奉地,尊重祖先而推崇君长。

这是礼的三个根本”。

儒家所提倡的礼治是一种封建的政治伦理理念,对我国建筑文化的历史发展及精神面貌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礼”表示人与神之间所产生的一种不平等的观念和思想。

在古代人们认为,天是最崇高的,没有比天更高的事物,古代的人们对天所具有的神秘感产生一种敬畏感,从古代继承下来祭山川、祭土地、祭风雨、祭星辰、祭日、祭天等习俗[3]。

此种情感都会体现在传统建筑文化中,古代比较常见的宗祠是宗庙建筑的一种。

3传统建筑文化与风水学3.1体现对称美对称指物体或图形相对某个平面、直线、点来说在排列、形状及大小方面具有一种对应的关系。

对称给世间万物增添了美的感受,并且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故宫的存在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古代非常伟大的创举[4]。

故宫按照礼仪规定等以中心对称形式将建筑进行有序排开,这样的建筑造型和整体布局的处理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称美和整体美。

3.2体现和谐美我国古代对美非常讲究,早在春秋末期,楚国的大夫伍举就对美进行了定义,认为“美好的事物,自上而下,从内到外,由大到小,从远及近都没有害处的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从中能体现出美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和谐[5]。

清代的帝陵都比较重视大自然与建筑物之间的和谐,清代建筑物将横向延伸的山脉当成是一个天然的屏障,促使每一位皇帝陵寝的后面都能呈现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

进入皇帝陵区后可见一些散布的建筑,越接近地宫坐落的建筑物就越紧密,从南向北,由疏到密,整个陵区任何地方都能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3.3体现比拟美传统风水中认为,在选址方面应选择雌雄交合之地,穴的选择应是阴阳交合之区。

选择好风水宝地能体现一种生生不息的状态,古代人都比较相信“风水宝地”这一说。

实际上从古至今人们只想追求一个生机勃勃的住宅建筑,我国古代建筑基本都是从南到北的风水居民院落,不管是三合院还是四合院,这些建筑都是中间平整虚空,前低后高,坐北朝南的布局。

4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4.1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统一性和独立性,传统与现代之间也不例外,同时通过传统建筑文化的体现让人产生一种怀旧的感觉,而现代化的建筑空间设计融合了很多的人性化元素,进而有效地实现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良好融合[6]。

这两种风格的有效融合能促使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获得更好的发展,但这样设计出来的现代化建筑更具有亲和力,如此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和赞同。

因此,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应加大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应用,进而有效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的有效融合,将传统建筑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4.2以传统建筑为基础发展的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现代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和传统建筑文化两者之间像一种母女之间的关系,现代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和继承。

两者之间的具体联系主要包括以下3点。

(1)在适应精神文明等方面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现代建筑空间设计追求创新只有在设计中有新意才能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的特色。

但最关键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现代建筑空间设计融入新意,因为创新脱离了传统是不现实的,通常情况下都不会被大众接受。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审美观点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通常情况下,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美学观念。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能促进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7]。

(3)对设计方法和文化的传承。

传统建筑文化是通过一个漫长实践活动积累出来的,对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和参考价值。

5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5.1传统建筑文化空间的“封闭性”应用空间本身具有一定封闭性,并且在我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中大多选择封闭性的空间,追溯其根本原因是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北京的传统四合院,其整体结构都是在一种封闭性的状态下建成的,将背脊朝外,通常都不对外开窗,将里面放到庭院中,充分体现了封闭性的特点。

这种类型直接就能在空间上形成一种重叠的效果,有些建筑全封闭,如四合院周围的外墙;有些建筑是相隔但是不断的,如室内放置的屏风;有些建筑是曲折迂回,如院内的影壁或游廊;有些建筑是相连贯通的,如四合院本身的院落等。

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应将封闭性应用在实际的设计中,让人有一种无限遐想的感觉。

在景观和空间之间进行科学的组织,让住户拥有较为开阔的视野。

北京天坛在设计上通过主轴线的空间设计,让观赏者有无限的视野,充分感受到内心的静谧和天空的辽阔。

5.2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应该引进传统的“过渡空间”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在过渡空间应用方面有非常独特的见解,因此,可将其应用于现代化的建筑空间设计中,有效地优化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有效界限,促使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能过渡自然,甚至达到一种分不清楚到底是室外还是室内的效果[8]。

典型的现代化建筑空间设计典型案例——北京的印象小区,其过渡空间设计理念来源于德国非常著名的建筑大师奥托,在过渡空间当中设计一些具有多层次的建筑围合效果,针对这样的设计元素进行充分运用促使印象小区的业主都对此感到非常的温馨和舒服。

将传统的建筑文化设计理念应用于现代化的建筑空间设计中是对建筑空间设计在理念上的创新和颠覆,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中获得传承与保留,同时还能推动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促使东西方的建筑文化能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进行相互补充,促进世界建筑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6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距今年代虽然久远,但不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淘汰,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传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

传统古代建筑空间设计艺术和理念等在发展中被赋予了我国人民独特的价值观念、情感及较为丰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应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与现代化的建筑空间设计理念进行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独特现代化的建筑空间设计理念,将其真正地融入和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造福更多的人。

同时,应深刻认识到学习和借鉴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化建筑空间技术的有效结合是未来发展过程中非常正确的一条道路,在此过程中也对人们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基于此,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良好发展的特色道路,为中国现代化的建筑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1]曹安达.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重构与重生——以扬州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2):26–27.[2]陈健,张广平.杭州运河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文化创意空间设计研究——以杭丝联166为例[J].重庆建筑,2016,15(3):8–11.[3]陈林,陈升彪,雷体洪.荆楚传统建筑文化在新中式建筑设计中的表达——以宜昌市龙泉古文化街为例[J].华中建筑,2015,33(10):172–176.[4]刘永乐.客家祖地文化园祭祀主轴建筑设计探讨——祭祀建筑的空间营造及客家传统建筑文化应用[J].福建建筑,2015(10):21–24.[5]唐勇钢,李伟.城市主题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理念浅析——以纪念性建筑与传统建筑空间设计为载体[J].人民论坛,2015(8):88–89.[6]朱向东,刘芳.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寺院空间形态分析——以宋、金时期晋东南佛寺建筑为例[J].古建园林技术,2015(1):43–45,55.[7]李龙.传统符号与建筑外部空间处理——谈传统“庭院空间”对外部空间设计的启示[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3–5,8.[8]李龙,郭燕沫.传统符号与建筑外部空间处理——谈传统“庭院空间”对外部空间设计的启示[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14(1):76–79.[9]陈科臻,李沄璋.太平古建筑承重结构构造特征研究[J].建筑技术,2017,48(1):104–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