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讲座
博士国学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我国著名国学博士主讲的讲座,主题为《国学经典与现代人生》。
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国学经典的价值讲座伊始,博士详细介绍了国学经典的历史渊源、内涵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人文精神等。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
首先,国学经典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讲座中,博士以《论语》为例,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仁、义、礼、智、信”。
这些观念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遵循道德规范,追求真善美。
其次,国学经典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修养。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人生智慧,如《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教导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为家庭、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
再次,国学经典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国学经典,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
二、国学经典与现代人生讲座中,博士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了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1. 学会感恩。
在《弟子规》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教导我们要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的语句。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学会感恩身边的人,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光。
2. 勤奋努力。
在《大学》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教诲。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要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 谦虚谨慎。
在《论语》中,孔子教导我们要“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追求卓越。
4. 团结协作。
在《大学》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共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标而努力。
国学经典进课堂讲座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进课堂讲座心得体会国学经典进课堂讲座心得体会「篇一」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
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
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
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十篇

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十篇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十篇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篇1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
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
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
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
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国学经典王制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国学经典《王制》的讲座,主讲人为我国著名文化学者李教授。
此次讲座让我对《王制》这部古代典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讲座内容概述《王制》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所著的一部政治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韩非的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讲座中,李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王制》进行了深入解读:1. 《王制》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2. 《王制》的主要内容:法、术、势3. 《王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4. 《王制》中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二、心得体会1. 深刻理解《王制》的核心理念《王制》的核心思想是“法、术、势”。
法即法律,是治国之基;术即权谋,是治国之术;势即权势,是治国之器。
韩非认为,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离不开这三者的有机结合。
在讲座中,李教授详细阐述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让我对《王制》的核心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认识到《王制》的历史地位《王制》作为一部古代政治著作,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对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后世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讲座,我认识到《王制》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让我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 体会《王制》的文化内涵《王制》不仅是一部政治著作,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典籍。
在讲座中,李教授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王制》的文化内涵,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
这些文化元素在《王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我对我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 品味《王制》的现实意义《王制》虽然是一部古代典籍,但其思想内涵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在讲座中,李教授指出,《王制》中的法、术、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仍具有启示作用。
例如,在政治领域,依法治国、加强制度建设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在经济领域,注重权谋、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文化领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国学经典讲座策划书3篇

国学经典讲座策划书3篇篇一国学经典讲座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二、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我们特举办此次国学经典讲座。
三、活动目的1. 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2. 邀请知名国学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3. 为国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国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活动具体时间]2. 地点:[详细地址]五、活动主体1. 活动对象:全体市民2. 特邀嘉宾:国学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等六、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
2. 主题讲座:邀请知名国学专家学者进行主题讲座,分享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3. 互动环节:设置互动环节,邀请观众提问,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4. 文化体验:设置文化体验区,展示传统书法、绘画、茶艺等文化艺术,让观众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活动宣传1. 海报宣传:制作活动海报,张贴在社区、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
2. 网络宣传:利用社交媒体、论坛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力。
3. 媒体宣传:邀请当地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提高活动知名度。
八、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专家学者出场费:[X]元3. 宣传费用:[X]元4. 文化体验用品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九、注意事项1. 活动现场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2. 请观众遵守活动秩序,不得随意走动或离开座位。
3. 请勿在活动现场吸烟、饮酒或吃带有严重异味的食物。
4. 请观众爱护活动现场的设施和物品,如有损坏需照价赔偿。
5. 如遇突发情况,请观众保持冷静,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 ppt课件30张

现在一说到“豆腐渣”桥梁、“豆腐渣” 堤坝,便不由自主的想到贪污与腐败,一说 到讨薪问题,我们便会联想到跳楼,作为中 学生,我们课堂上听的是大公无私,到街上 走一圈就有可能被欺骗,我们不知所措,困 惑!为什么?是世界经济的冲击,还是世界 文化的渗透?我认为:关键是我们国人自己 失去了方向,西方经济冲击也好,不良文化 渗透也好,那是外因,内因毕竟是决定因素。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什么是国学: “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春官· 乐师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周礼· 地官· 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 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郑玄注: “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 《礼记· 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 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 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早在1981年就这样警示世 界: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眸2 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即儒 家的思想精髓,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 求。便提及了国学的必要性”。 • 昔人有云,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 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 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 中国的学问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 什么叫教?「上所施,下所效」,叫教;育,「养 子使作善也」
国学从思想体系上又可以分为儒、佛、道三 家。儒家讲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佛家讲究用慈悲心做普度事,叫人做善事、 知因果;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讲究天人合一。前人说过“以儒治世,以道治身, 以佛治心”,道出了三家的特点与互补之功。 国学的复兴,是时代的召唤与要求。今天, 随着国势的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也 要让世界了解国学。了解国学也就是了解我们的 历史和现在,也就是了解我们中国人。我们知道, 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在经济全球化的 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深入全面 的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学,绝不能够数典忘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经典大学讲座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掌握《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基本内容及其哲学思想。
- 理解《大学》对个人修养、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 倡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 “三纲八目”的基本含义。
2. 《大学》的哲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三纲八目”的内在逻辑关系。
2. 将《大学》中的思想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以提问方式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学》吗?它有哪些内容?2. 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二、学习内容1. 阅读原文,了解“三纲八目”的基本内容。
2. 讲解“三纲八目”的哲学思想,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三、讨论与分析1. 分组讨论:“三纲八目”在个人修养、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总结“三纲八目”的基本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2. 强调学习《大学》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三纲八目”的理解。
2. 检查学生对“三纲八目”的掌握程度。
二、案例分析1. 选取与《大学》相关的历史事件或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三纲八目”思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分享讨论成果。
三、实践与反思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反思。
四、总结1. 总结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的现实意义。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国学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国学大师翟鸿燊讲座经典

国学大师翟鸿燊讲座经典一、道不远人口乃心之门户——建立喜悦心1、知识是学出来的,能力是炼出来的,人的胸怀、境界、德行,是修出来的。
2、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永远不要做破场的事。
3、知识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4、改变不良习惯:建立正见,建立正思维,建立正语,建立正精进。
5、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所长,必容人所短6、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7、孔子评价弟子颜回:不迁怒,不二过8、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情绪上9、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做准备的人,就是准备失败的人。
10、不动则动,当止则止(道德经)11、领导:是领袖和导师,有激励能力、引导能力。
领导者的价值在于把追随者培养成领导者。
领导力就是获得追随者的能力。
二、孝道篇——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12、阴谋不可外泄,阳谋不可内藏(道德经)——谋成一件大事必合乎阴阳。
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鬼谷子)。
1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
来自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4、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德之不修吾之忧也,德高鬼神惊。
15、德之不修,吾之忧也。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16、求功要求百世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万代名。
三、交友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7、沟通需要控制的三个要素:场景,气氛,情绪18、沟通的三个特征:行为的主动性,过程的互动性,对象的多样性,目的的双重性。
19、沟通的三种形式:自我沟通,与他人沟通,公众沟通20、作为领导人要精满、气足、神旺,最难得的是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21、团队——口,才;耳,人。
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22、别人身上的不足,可能就是你存在的价值。
23、人空怕你,就离骂你不远了24、沟通上没有对与错,只有观念、立场上的不同25、多说“同时”,少说“但是”26、一句话可以兴邦,也可以误国27、脱口而出的演讲,真感实情,就是好的文章2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9、认同别人,更容易肯定自己30、赞美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你看待别人的想法会影响别人的行为;赞美对方是让别人将正确的事情做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姿平稳
勿跛倚
三、走姿
行如风
步履轻
头不摇
身不晃
走姿的规范要求
(1)上身挺直,双肩平稳,目光平视,下颌微收,面 带微笑。
(2)挺胸、收腹,使身体略微上提。 (3)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双臂自然摆动。 (4)步幅不要太大 (5)女士行走时,走直线交叉步,上身不要晃动,
标准式
侧腿式
重叠式
前交叉式
正确坐姿
座次的安排
总体原则:“以右为尊” 、“以远为上”、 “面朝大门为尊 ”
经典研读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国学经典·弟子规》(P.6)
圆桌 正对大门的为首席,上位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首
席的距离来看,越靠近首席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右侧尊 于左侧。
钦佩这一行为。
文明、美观坐立行姿 势
坐——坐如钟 立——立如松 行——行如风
随音乐练习武术: 《中颜渊
德国人的礼貌习惯 在德国的公共场合,凡是有门的地方,总会有这 样的现象,走在前面的人,进去后总要回头看后面 有没有人进门。如果有,他就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 去,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是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 谢,没有人进门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的举动。令人感 动的是,所有的人都这样做。德国的公共场所都有 电梯或扶手梯,每一次在扶手梯上都惊奇地发现, 无论人多、人少,无论结伴而行的人还是情侣,没 有并排站在扶手梯上的。不可思议,德国人,说, 上楼、下楼时站在右侧,空出左边的位置,以便让 有急事的人从左侧先行。这是多么为别人着想啊。 虽然它不是一项法律,只是人们的生活习惯,非常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勿箕踞 勿摇髀 《国学经典·弟子规》(P.6)
一、坐姿
“坐如钟 ”——人的坐姿像座钟般端直 优美的坐姿让人觉得安详、舒适、端
正、舒展大方。 入座轻稳 神态从容 双肩平正 立腰挺胸 双膝并拢
第二节 站姿、坐姿、走姿的礼 仪
男生正确坐姿
女生正确坐姿
第二节 站姿、坐姿、走姿的礼 仪
礼? 仪?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篇》P.70
礼 者 , 理 也 !
仪?
仪是内在诚敬、尊重、仁爱的外在表现!
为什么要学礼:
人无礼不生, 事无礼不成, 国无礼不宁!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 “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 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 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 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 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 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 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 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 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 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 的传统坐立行走礼仪择要介 绍。
方桌 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首席 。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经典研读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国学经典·弟子规》(P.6)
二、站姿
站如松 挺胸膛 昂起头 看前方
全身笔直, 精神饱满, 两眼平视, 表情自然
看他们站的多整齐
尽量保持双肩水平。
瞧她们走得多神气!
四、见面的礼仪
足容重 手容恭
目容端 口容止 声容静
头容直 气容肃 立容德 色容庄
-------《礼记 玉藻》
最美的笑容!
你的眼神!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最悦耳的声音!
水知道答案
爱、感恩
指责、抱怨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经典研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国学经典·大学》(P.33)
经典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