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
生物接触氧化法技术规程

一文读懂生物接触氧化法技术规程生物接触氧化法(BCO)是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技术。
BCO技术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池和厌氧池等部分,通常是通过多级处理实现的。
本文将介绍BCO技术的基本流程、优势和注意事项。
基本流程:首先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这一步需要将固体颗粒移
动到接触氧化器的表面,这需要设备确保水的流动性能,并且通过生
物接触氧化池的水位控制来确保氧化器表面的颗粒数量。
生物接触氧
化池通常采用基于物理效应的方法来控制水的流动性,并且还使用机
械设备将颗粒保持在水中。
污染物在此阶段通过微生物生态系统被分解。
优势:该技术与传统生物处理相比具有许多优势,包括不需要对
污水进行进一步预处理,处理效率高,对氨氮、COD的去除效率超过90%。
BCO技术还具有较高的氮去除效率和通量,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
工业企业的需求。
注意事项:BCO技术的应用离不开进一步掌握技术要点。
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前应清理好以减少固体颗粒的量,同时应控制污水的浓度
和pH值。
对于大型装置,还需要监测滴漏式消防系统、氨气泄漏等问题。
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管理规程

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管理规程1. 引言生物接触氧化池(Biochemical Contact Oxidation Pool, BCO)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本文档旨在规范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运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废水的能力。
2. 设备及工艺2.1 设备介绍生物接触氧化池由进水池、接触氧化池、澄清池和污泥池组成,其中接触氧化池是处理污水的核心部件。
污水在接触氧化池中与活性污泥接触和氧化,从而去除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2.2 工艺流程1.进水池:污水进入进水池,并经过初步过滤,去除粗大杂质。
2.接触氧化池:进水由进水池流入接触氧化池,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和氧化反应,去除有机物。
3.澄清池:经过接触氧化反应的污水进入澄清池,污水慢速通过澄清池,让悬浮物沉淀至污泥池。
4.污泥池:经过澄清池沉淀的悬浮物构成活性污泥,其中一部分被回流至接触氧化池,保持活性污泥的稳定,另一部分作为污泥排出。
3. 运行管理3.1 操作人员培训1.所有相关操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设备操作、维护和安全管理等知识。
2.培训内容应包括对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的讲解,以及设备日常维护和异常情况处理的技能培训。
3.2 进水质量监测1.对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污水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测量水质参数如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氮和总磷等。
2.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进水污水的处理工艺和操作参数,以保证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3.3 活性污泥管理1.定期监测活性污泥的浓度和活性,通过测量污泥浓度、污泥体积指数(SVI)和溶解氧浓度等参数,评估污泥的活性和稳定性。
2.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回流比例和曝气量,维持合适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活性,确保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处理效果。
3.4 曝气系统管理1.曝气系统是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重要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
2.定期清洗和更换曝气装置,以确保曝气效果良好。
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管理规程

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物接触氧化池(以下简称“氧化池”)的运行管理,提高处理效果,保护水环境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等单位的氧化池的运行管理。
第二章设备管理第三条氧化池的设计、选型、施工应符合水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四条氧化池应有专人负责设备的维护管理,做好设备清洁和防腐蚀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氧化池的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操作管理第六条氧化池应有专人负责运行操作,确保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第七条氧化池的进水流量、水质应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操作参数以达到处理要求。
第八条氧化池的进出水水质、污泥浓度、溶解氧浓度等指标应定期检测,确保处理效果。
第九条氧化池的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氧气供应,保持适宜的溶解氧浓度,以激活污水中的微生物。
第十条氧化池的曝气、搅拌等操作应根据水质状况进行调整,保持池内的生物量分布均匀。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一条氧化池的设备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有必要时应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
第十二条氧化池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操作知识和安全常识。
第十三条氧化池周围应设置安全区域,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并加强安全巡查和监控。
第十四条氧化池操作人员应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对突发事件能迅速处理和报警。
第五章管理制度第十五条氧化池应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设备清洁、巡检、维修、操作等内容。
第十六条氧化池的运行数据应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第十七条氧化池的运行记录应保存一年以上,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六章环境保护第十八条氧化池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池内细菌滋生。
第十九条氧化池产生的污泥应及时处理,严禁随意倾倒、排放。
第二十条氧化池的周边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不得存在杂乱物品。
第二十一条氧化池的运行过程中应注意节约用水、耗能,推广低碳环保理念。
第七章法律法规第二十二条氧化池的运行管理应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反环境保护要求。
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管理规程(二篇)

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管理规程生物接触氧化池是一种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的生物处理设备,以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有机物,并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为了确保生物接触氧化池能够有效运行和管理,制定了以下规程:1. 操作规程:(1) 对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根据进水质量、流量等参数,调整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运行参数,如曝气量、曝气周期等。
(3) 定期监测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出水、污泥等样品的水质情况,确保水质符合排放标准。
2. 维护规程:(1)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曝气系统、进水和出水管道、流量计等,及时发现并修复故障。
(2) 定期清理污泥,避免过高的污泥浓度影响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正常运行。
(3) 定期清洗设备,防止附着污垢影响设备的氧气传递效率。
3. 安全规程:(1) 对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完好。
(2)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风险。
(3)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数据记录规程:(1) 对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运行参数、故障处理、维护记录等进行详细记录,便于追踪设备的运行情况。
(2) 对进水、出水、污泥等样品的监测数据进行记录,以备管理和环保部门的检查。
以上是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管理的规程,通过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维护和记录,可以确保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管理规程(二)1、根据来水量及设计工艺参数,进水要相对均匀,减少冲击负荷。
2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污泥泥龄或污泥浓度等方式进行工艺控制,保证处理排水水质达标。
3、曝气池出口溶解氧宜为2mg/l左右。
4、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夜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
5、当冬季水温低时,应采取提高污泥浓度、增长污泥龄或其他方法,保证污水处理效果。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污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设备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污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设备生物接触氧化池(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tank),是一种常用于污水处理工程中的生化反应设备,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降解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过程。
一、调试前准备工作在进行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检验,包括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设备零部件是否完好等。
在保证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还要准备好一些实验设备,比如草酸盐、碳酸钠、盐酸、火碱等。
二、调试过程1、调整水箱水位首先,需要根据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要求,调整水箱的水位。
一般情况下,水位的高度应该在污水水位线以上,同时又不能溢出。
这样可以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同时不会影响设备的运作。
2、调整进水口水流在水箱水位调整完成后,需要对进水口水流进行调整,调整水流的大小和水质的均匀度。
进水口的水流均匀,可以保证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微生物充分接触污水,并能更好的去除污染物。
3、加入草酸盐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还需要加入适量的草酸盐,这是为了让设备中的微生物群体能迅速繁殖。
在加入草酸盐的同时,也需要配合盐酸、火碱等对水质进行调整,保证了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水质在合适的PH值范围内。
4、观察池内情况在设备调试中,需要经常观察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微生物情况。
如果池内的微生物数量过少,就需要加入更多的草酸盐等产生菌群的物质。
同时,池内来的是水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合格,就要对设备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水质的合格标准。
5、调整生化反应过程最后,需要对生化反应过程进行调整。
调整的内容包括主生物接触氧化池和后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如果池内的微生物数量过多或过少,就需要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三、注意事项在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如下事项:1、加入物质要适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否则会影响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正常运行;2、必须要按照设备调试规程进行操作,遵循严格的操作程序,不能随便乱搞;3、设备接口必须要保持干燥和清洁,保证设备常规运行。
污水处理工程生化池调试操作规程

污水处理工程生化池调试操作规程生化处理调试包括调节前各处理设施的准备、活性污泥的准备以及营养物的准备、必备的调试人员及实验设备等。
调试的目的是使生化池挂膜并找到最佳的运行工艺参数。
一、调试前的准备1、过水:确保各池体、管道、阀门等构筑物及管道管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厌氧池和好氧池无死水、无短流;2、各生化池填料:生物填料的绑扎是否牢固、数量是否均匀、充足;3、试曝气:在接触氧化池的水量达到设计水量的情况下进行曝气,检验曝气的强度及均匀状况,实测DO数值;4、试回流:将沉淀池排泥管阀门打开,将沉淀池水用泵提升到厌氧池的进水系统(脉冲布水器)的入口,检验回流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转;如果建有中间沉淀池,应做同样处理;5、除调节池和生化各池外,其他各构筑物的水可在确认系统一切正常后放空。
6、活性污泥来源及营养物的准备:7、必备的操作人员、实验人员及实验设备调试中必须对各生化指标进行定时或随时的监测分析,以便掌握调试进程并对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所以,必须配备相应的人员及设备。
常规分析指标:DO; COD;色度;pH值;温度;8、碱液和酸液在整个生化池的调试过程及以后的常规运行中,控制进水的pH 值在一定范围内都非常重要。
一旦调节池水的pH值超出了6〜9的范围,必须马上停止调节池向厌氧池进水。
采取各种方法待调节池pH值正常后再恢复向厌氧池进水.9、调节池的水量:如果调试过程中,厌氧池不需要进水,而调节池的水已经达到设计水量(水深),应停止向调节池进水或调节池超负荷的水外排.确保不能对生化各池形成负荷冲击。
二、调试1、由调节池进水,至生化各池设计水量的一半。
停止进水.2、好氧池开始曝气.曝气程度使水面有气鼓出、但尚未呈沸腾状态。
3、投加活性污泥。
注意要均匀投加.投加的量由处理水量决定,一般外购活性污泥投加量为池容的百分一左右。
自己培养活性污泥则可在池边不断培养,不断补充。
4、已投加了活性污泥的各生化池,应在两个小时内投加营养物,营养物的种类参见前述表格,投加量现场确定.5、投加完营养物后,接触氧化池连续曝气24小时,DO控制在2~4之间;厌氧池按下述方法处理:依次打开厌氧池各排空(泥)管阀门,将厌氧池底的沉泥回流至厌氧池布水系统.每池每2 小时回流一次,回流量约为该池内容水量的三分一至五分一左右,视情况确定.确定泵的选型,使回流时间控制在0。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参数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参数设计参数是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废水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通过生物菌群的作用来降解和去除废水中的有和氨氮等污染物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设计参数。
1.水力停留时间(HRT):水力停留时间是指废水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HRT的选择要综合考虑进水水质、废水流量和污染物的降解速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有机物较多的废水,选择较长的HRT可以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2.曝气强度:曝气是生物接触氧化法中的关键步骤,通过给废水冲入氧气来促进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曝气强度通常用曝气量来表示,单位为立方米/小时/立方米。
曝气强度的选择要考虑细菌的需要氧量、废水中的氧需求量以及曝气设备的性能等因素。
3.温度: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从而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一般来说,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运行温度应在20℃~35℃之间,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细菌的活性产生不利影响。
4.pH值:pH值是指废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对废水中的细菌生长和降解活动有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8.5,如果pH值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废水中的细菌活性和降解效果。
5.氧化池容积:氧化池容积的大小对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处理效果有直接影响。
容积过小会导致废水停留时间不够,影响废水的降解;容积过大则会增加处理成本。
根据废水的流量和污染物的特性来确定适当的氧化池容积。
6.澄清池容积:澄清池的主要功能是沉淀污泥和澄清处理后的水。
澄清池容积的大小应根据废水的流量和处理要求来确定,以保证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综上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设计参数包括水力停留时间、曝气强度、温度、pH值、氧化池容积和澄清池容积等。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废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综合考虑这些参数,以确保废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和净化。
废水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

废水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
一、污水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池
污水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池(Biofilm-contacted Aerobic Oxidation Pond, BACOP)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
它是依靠“生物接触”的机理,利用微生物在氧化池中活化水中有机物的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池是一种基
于生物吸附和活化机理的废水处理技术,其中包括细菌、酵母、病毒、原
核生物以及过氧化物、过氧化碳、空气等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在
氧化池中的活性会增加,从而消耗水中的有机物,使水的有机物含量和不
利因素降低,最终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二、设计要求
1、污水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要考虑水池的尺寸、水深、水质、水温和水质的混合等要素,合理选择水池的尺寸,合理利用水深来延缓水
的有机物排放速率,调节水的水质和温度;
2、生物接触氧化池应采用强度增强的砂骨架,以提高水的生物活性,使微生物更容易停留在氧化池中,加强微生物的活力;
3、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还应考虑水的气相有机物活性、水的水平
流动状态、微生物生活条件、生物藻类的水质分布;
4、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应安排一定的出水口,以防止水的有机物
堆积;
5、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还应考虑水的温度状态,以维护池内微生
物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一般来说间歇进水也只要保持均衡进水的原则就行,时间上要分配好.接触氧化池进水经UASB自流进入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物处理。
1接触氧化原理接触氧化技术是一种好氧生物膜法工艺。
接触氧化池内设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于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
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二者的特点。
大量实验证明,立体弹性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挂膜速度快,对空气有切割作用,能提高曝气器的氧转移效率,对于接触氧化工艺来讲,是最为理想的填料。
本工程选用立体弹性填料。
接触氧化工艺中微生物所需的氧通常通过机械曝气供给。
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近填料壁的微生物将由于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膜的生长,形成生物膜的新陈代谢。
2接触氧化的技术评价★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都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由于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固着在填料表面,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设污泥回流系统,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属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当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比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
当接触氧化池体积较大时,很难实现完全混合的水力流态,因此需要在池型结构上进行考虑,为此我们提出一级两段接触氧化池的概念(如上图所示)。
通过对池型布局的改变,可以克服诸如短流、水和填料接触不佳等缺点,从而达到了相应的处理效果。
总结起来,这种布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避免单级单段式的短流现象,保证了水和填料的充分混合;★每段渐次有一个COD浓度梯度,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有机物向微生物细胞的传递,从动力学角度保证了去除效果;★每段的生物相均不相同,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在一个最佳的位置上。
3接触氧化池的管理要点污水处理站对好氧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中,可通过对系统中“泥、水、气”的调节,通过排泥和回流维持系统中合适的微生物数量;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通过人工曝气控制曝气池中合适的溶解氧、使废水均衡地进入系统并具有合适的营养比例,以使系统长期稳定地达标运行。
4气——维持曝气池合适的溶解氧★供氧的目的??污水进入天然水体,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逐渐得到净化。
在净化初期,由于生物在氧化分解有机物时的耗氧作用,水体中溶氧水平不断下降。
但水中的藻类可利用有机物分解后生成的N、P等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加上水面的复氧作用,使水体溶氧水平逐渐恢复。
若有机物污染负荷过高,耗氧过多,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耗氧作用会使水体溶氧降到零,这时自净作用即行中断。
因此水体的自净作用是受水体溶氧水平制约的。
★废水生物处理就是根据水体自净作用的原理,在曝气池中设置供氧设施,以保证处理装置的活性污泥中,比天然水体中多出成千上万倍的微生物,能在好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转化成无机物,从而达到稳定、提高净化作用的速率。
★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氧水平大于L时,就可以满足其正常代谢活动。
活性污泥以絮体存在于曝气池中,当周围的悬浮物溶氧为L时,絮体中心的溶氧则降至L,处于微氧和缺氧状况。
因此,溶氧过低必然会影响曝气池进水端或絮体内部细菌的代谢速率。
然而溶氧过高,除了能耗增加外,强烈的空气搅拌还会使絮体打碎,容易使污泥老化。
一般认为,BOD在200~300左右,MLSS在2~3/g/L的条件下,曝气中溶氧控制在L左右较为适宜,基本上可满足污泥中绝大多数好氧微生物对溶氧的需要。
★生物处理系统中溶氧的调节??在本污水处理站中,可通过调节进气量的大小来控制溶氧的高低。
通过调节鼓风机出气管道上的旁通管道阀门,控制接触氧化池内的气量大小,从而达到调节溶氧高低的目的。
★接触氧化池溶解氧长期的原因有两种,其一为污泥负荷过高,大量的有机物在既定时间内得不到降解;这时需要增大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
其二是供氧设备功率过小或效率过低,应设法改善。
★接触氧化池溶解氧长期偏高,一般是系统低负荷运转,出水水质好,溶解氧过剩。
也可能是系统受到有毒物质的冲击,污泥活性受到影响,对氧的需要量减少,出水水质差;可以通过超排(减短有毒物质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或减少进水量分析事故原,进行控制。
5水——保持匀质匀量地进水及合适的营养★工业生产中排放多少废水,受纳系统处理多少废水,可在一定程度予以调节。
设置调节池,使废水更均衡地进入处理系统,从而避免冲击负荷对后续构筑物的影响。
★工业废水处理的营养问题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生化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同样需要营养,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时,水中营养成分全面而且均衡,因此对污泥微生物不存在任何问题。
在处理工业废水时,工厂废水成分可能会比较单纯,本工程处理的废水中,营养比例基本合理,由于车间生产废水变化比较大,在处理站运行过程中,当污泥量出现下降趁势,应考虑外加营养。
6泥——改善污泥的质量出水中悬浮固体由外漂污泥组成,悬浮固体的多少与活性污泥的沉降凝聚性能效果有关,直接影响出水水质。
出水中悬浮固体增多,往往是由大块或小颗粒污泥上浮及污泥膨胀造成的。
★大块污泥上浮断续见有拳头大小的污泥上浮引起大块污泥上浮有两种情况:一是反硝化污泥,其特点是上浮污泥色泽较淡有时带铁锈色,形成原因是曝气池内反硝化程度较高,含氮化合物经氨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被转化成硝酸盐,硝酸根浓度较高,此时若污泥长期得不到更新,底部污泥因缺氧而使硝酸盐反硝化,产生的氮气呈小气泡集结于污泥上,最终使污泥大块上浮。
改进的办法多排泥,降低污泥浓度,还可以适当降低曝气池的溶氧水平。
上述措施可降低反硝化作用,以减少硝酸盐的来源。
二是腐化污泥,腐化污泥与反硝化污泥不同之处在于污泥色黑,并有强烈恶臭。
产生原因为曝气池有死角,造成积泥,长时间厌氧腐化,产生发臭气体,最终使污泥上浮。
解决的办法为消除死角区积泥。
检查曝气头是否堵塞。
★? ? ? ? 小颗粒污泥上浮小颗粒污泥不断随出水带出,俗称飘泥,引起飘泥的原因大致可有如下几种。
进水水质,如PH值、毒物等突变,使污泥无法适应或中毒,造成解絮;污泥因缺乏营养或充氧过度造成老化;进水氨氮过低,C/N过高,使污泥胶体基质解体而解絮;池温过高,往往超过40度;解决办法:查明原因,分别对待,在污泥中毒时应停止有毒废水的进入;缺乏营养、污泥老化和污泥解絮须适当投加营养,采取复壮措施。
cl-? ?浓度太高,泥长不起来你自己都知道是这个原因。
接触氧化池调试阶段溶氧不能过高,不然影响挂膜,调试阶段最好先是闷曝几天,然后是曝气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进水时一定不能曝气,然后逐步将进水周期减小把一级接触氧化池停止曝气或间歇曝气当水解池或厌氧池,同时将二级接触氧化池的污泥培养起来,再根据实际情况缓慢恢复一级接触氧化池的好氧处理能力。
这个与你的调整预处理没有矛盾,可以同时进行。
、试水(充水)方式(1)? ? ? ? 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中小型工程可完全使用洁净水或轻度污染水(积水、雨水);大型工程考虑到水资源节约,可用50%净水或轻污染水或生活污水,一半工业污水(一般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 ? ? ? 建构筑物未进行充水试验的,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1/3、1/3、1/3充水,每充水1/3后,暂停3-8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
特别注意: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
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
(3)? ? ? ? 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4、单机调试(1)? ? ? ? 工艺设计的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或非标均称为单机。
应在充水后,进行单机调试。
(2)? ? ? ? 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a、? ? ? ? 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
b、? ? ? ? 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机座是否固定牢。
c、? ? ? ? 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
无异常时方可点动。
d、? ? ? ? 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
e、? ? ? ? 了解单机启动方式,如离心式水泵则可带压启动;定容积水泵则应接通安全回路管,开路启动,逐步投入运行;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则应在不带压的条件下进行启动、停机。
f、? ? ? ? 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
g、? ? ? ? 点动无误后,作3-5min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作1-2h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50-60℃,除说明书有特殊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
单机连续运行不少于2h。
(3)? ? ? ? 单车运行试验后,应填写运行试车单,签字备查。
5、单元调试(1)? ? ? ? 单元调试是按水处理设计的每个工艺单元进行的,如格栅单元、调节池单元、水解单元、好氧单元、二沉单元、气浮单元、污泥浓缩单元、污泥脱水单元、污泥回流单元………..的不同要求进行的。
(2)? ? ? ? 单元调试是在单元内单台设备试车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每个单元可能有几台不同的设备和装置组成,单元试车是检查单元内各设备连动运行情况,并应能保证单元正常工作。
(3)? ? ? ? 单元试车只能解决设备的协调连动,而不能保证单元达到设计去除率的要求,因为它涉及到工艺条件、菌种等很多因素,需要在试运行中加以解决。
(4)? ? ? ? 不同工艺单元应有不同的试车方法,应按照设计的详细补充规程执行。
6、分段调试(1)? ? ? ? 分段调试和单元调试基本一致,主要是按照水处理工艺过程分类进行调试的一种方式。
(2)? ? ? ? 一般分段调试主要是按厌氧和好氧两段进行的,可分别参照厌氧、好氧调试运行指导手册进行。
7、接种菌种(1)? ? ? ? 接种菌种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艺单元,如主要有水解、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单元,接种是对上述单元而言的。
(2)? ? ? ? 依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应分别接种不同的菌种。
(3)? ? ? ? 接种量的大小: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