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

第1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Wēi yí______ pang bó______ 云yá mín______山答案:逶迤|磅礴|.崖|岷解析:分析:“逶迤、磅礴”是形旁相同的词语,“崖”是山崖,不是天涯,岷读二声。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即字形,理解词语含义,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平时应多读、多记。

2.这首诗生动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面,这五幅画面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解析:分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五句诗分别描写五个事件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诗句内容。

理解诗句,提炼词语,加以概括。

3.给下列诗句断句。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析:分析:反复诵读,理解句意,根据语感、内容或结构划分节奏。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句断句。

常规的情况五言为二三,七言为四三。

经典模式是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

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也比较常见。

4.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①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②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④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答案: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五岭逶迤腾细浪|金沙水拍云崖暖解析:分析:学习诗歌,要达到理解背诵默写课文的要求。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七律 长征》练习题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七律 长征》练习题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七律长征》练习题一、选择题1.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七律(lù) 铁锁(suǒ)B. 岷山〔mín〕云崖〔yá〕C.逶迤〔yí〕迤逦(yǐ)D.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答案】A。

【解析】A项中“律〞应读lǜ。

2.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B.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C.泥丸:用泥制成的小球。

D.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答案】C。

【解析】C项泥丸在这里的意思是“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

〞应当选B。

3. 如下每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1〕A风尘仆仆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来龙去脉 D云涯暖〔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越岭 D腾细浪〔4〕A艰辛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颜【答案】B。

【解析】B项中“云涯暖〞应为“云崖暖〞。

4.给如下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析】A项断句应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联诗句是〔〕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答案】A。

【解析】律诗八句,两两成联,从前到后依次为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应当选A。

6.对如下句子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对偶〕B.沾衣润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比喻〕C.在我们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

〔拟人〕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习题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习题苏教版

七律长征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①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

②山的逶迤..,让人想起五岭,想起五岳……..,山的险峻,山的巍峨,山的磅礴③山之美,在于悬崖峭壁,峰峦叠嶂;在于云蒙树梢,雾流涧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④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⑤山,虚怀若谷,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

虽然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也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词语注上汉语拼音。

逶迤..(páng bó)..(wēi yí)磅礴(3)请在第④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示例:生命的庄严(或:生命的神圣)(4)第⑤段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即使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也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2.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2)乌蒙磅礴走泥丸...(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3.填空题。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有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这首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两句表明胜利大会师已为期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标已基本实现,胜利即在眼前。

4.综合性学习。

在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之际,八年级(1)班举行了“长征精神伴我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感受长征】班级将出一期以“感受长征”为主题的板报,请你设计几个栏目。

(至少2个)示例:长征路上的故事、重走长征路、我心中的长征。

(2)【歌颂长征】班级将开展一次以“我唱长征之歌”为主题的歌唱比赛,请你为比赛设计一段开场白。

示例: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忘却的一页,它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对新中国的建立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

第1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1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1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第一部分:1.依照拼音写汉字,并给下边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6分〕逶(y奬plain) 磅(b嶾plain)难〔〕〔〕横〔〕〔〕2.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的句子是:。

〔3分〕3.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作者什么缘故要在诗中把它讲成是〝三军过后〞?〔4分〕4.将以下诗句断句:〔4分〕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钞票索寒。

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讲明以下句子中的词语:〔6分〕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磅礴: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颜:6.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五幅〝征难图〞,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5分〕⑴⑵⑶⑷⑸7.就你所了解的知识,举两例长征期间的大事。

〔4分〕⑴⑵第二部分:〔一〕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表达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

〔4分〕9.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不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5分〕10.〝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4分〕⑴⑵1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二〕秋天〔杨炼〕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捡起,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

那是只金色的小船,载满秋天的回忆。

落叶夹进书册,花朵却遗失在夜里。

一抹淡淡的初霜,叫心灵明白得了分离。

分离就分离吧,逝去的就悄悄逝去。

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叮嘱:生命永久有新的含意。

再不必追悔往事,更无须怨十艮自己,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捡起,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

12.朗读时断句和重音处理不正确的一句是( )〔3分〕A、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捡起 B.叫心灵/明白得了分离C、生命/永久有新的含意 D.更/无须怨恨自己13、作者写秋天是以什么事物为触发点的?围绕它抓住了哪些特点?〔5分〕14.对本诗的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这首诗既不悲秋、慨叹人一辈子之无常,也不颂秋、盛赞人一辈子的收成与成熟,而是表达一种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的态度。

苏教版八上语文《七律长征》《长征组歌》同步练习

苏教版八上语文《七律长征》《长征组歌》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七律长征》《长征组歌》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

暴雨无情的下着,不停的雨势直接将gōu( )火浇息。

而远方的天空阴沉沉的,整片整片的黑云直压人的头顶,让人喘.( )不过气来。

就在这片阴沉的天空下,在一望无垠.( )的草地上有这么的一群人在相互的扶持着,连马儿也低着头慢慢的朝前进。

(“红军穿越草地图”的场景)2.填空。

(1)金沙水拍云崖暖,。

(毛泽东《七律长征》)(2)更喜岷山千里雪,。

(毛泽东《七律长征》)(3)红军都是钢铁汉,。

(《长征组歌翻雪山过草地》)(4)《七律长征》一诗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

(5)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

《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是。

《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

(6)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一部关于坚守理想和信念的神话,一部诠释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精神的神话,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神话,一部演绎绝妙战争艺术的神话。

请你用一句学过的古诗文来诠释长征的“英雄气概”: ,。

(7)一句朴素而幽默的话语,蕴涵着真理、智慧和尊严。

请你根据情景,把毛泽东的话补充完整。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访问。

毛泽东自信地说:“我们的手握在一起可以□□世界。

”(2个字)(8)请根据上联,补写下联。

上联:春满长征路下联:□□□□□3. 找出下列默写句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1)战士双脚走天下,四度赤水出奇兵。

(2)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与天。

(3)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浅境。

(4)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吹断粮。

错字订正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D.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5. 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根据歌词的意境在横线上填上准确的词语。

⑴亲人送水来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七律 长征》同步练习 苏教版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七律 长征》同步练习 苏教版

《七律长征》同步练习wǔlǐnɡwēiyíwūménɡ( ) ( ) ( )yǘn yátiě suǒ( ) ( )2.给多音字组词。

横尽磅hénɡ( ) jìn( )bànɡ()hènɡ( ) jǐn( ) pánɡ(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4.填空。

(1)《长征》这首诗的作者是,写于年月。

他不仅是一位家、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

这首对作了生动的描写和歌颂。

诗歌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崇高革命精神。

(2)总括全诗的两句。

是:(3)写山的大,表现红军艰难;写山的小,表现红军把困苦当做的英雄气概。

(4)表现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心情喜悦的诗句:。

5.查字典。

(1)“丸”按顺序查字法先查字母,再查部,意思是。

(2)“岷”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岷山”在我国的省。

(3)“征”的韵母是,在词语“南征北战”中的意思:。

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

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夸张手法。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写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D、《长征》写于1935年10月,作者是毛泽东。

1.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黄河颂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河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1)请在上面摘录的诗句里找出一个对偶句抄在下面横线上。

(2)诗中第一句中的“巅”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要“站在高山之巅”?(3)“掀起万丈狂澜”中的“狂澜”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五岭逶迤乌蒙云崖铁索2.横木蛮横尽头尽管磅秤磅礴3.(1)英勇的红军是不怕长征的艰难的,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苏教版【练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七律.(lù) 云崖.(yá) 等闲.(xián)B.迤.逦(yí) 逶迤.(yí) 铁索.(suǒ)C.长征.(zhēnɡ)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D.岷.山(Mín) 蒙.骗(ménɡ) 开颜.(yán)【解析】选C。

A项中“律”应读lǜ;B项中“迤逦”的“迤”应读yǐ;D项中“蒙”应读mēnɡ。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万水千山只等闲..(平常)B.五岭逶迤..腾细浪(弯曲绵延的样子)C.乌蒙磅礴..走泥丸(气势盛大)D.三军过后尽开颜..(露出笑脸)【解析】选D。

“开颜”在这里应是“欢悦”的意思。

3.正确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默写填空。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2)点明全诗中心的句子是:,。

(3)强化主题、升华主旨的句子是:,。

答案:(1)五岭逶迤腾细浪(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5.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①②【解析】此题考查对事件的概括能力。

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金沙”“大渡”,联系红军渡江河时的行为来概括。

答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2)这首诗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答:答案:这首诗表达了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豪迈精神。

初中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同步练习】《七律 长征》

初中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同步练习】《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同步练习1.看拼音,写词语。

wǔlǐnɡwēiyíwūménɡ( ) ( ) ( )yǘn yátiě suǒ( ) ( )2.给多音字组词。

横尽磅hénɡ( ) jìn( )bànɡ()hènɡ( ) jǐn( ) pánɡ(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4.填空。

(1)《长征》这首诗的作者是,写于年月。

他不仅是一位家、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

这首对作了生动的描写和歌颂。

诗歌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崇高革命精神。

(2)总括全诗的两句。

是:(3)写山的大,表现红军艰难;写山的小,表现红军把困苦当做的英雄气概。

(4)表现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心情喜悦的诗句:。

5.查字典。

(1)“丸”按顺序查字法先查字母,再查部,意思是。

(2)“岷”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岷山”在我国的省。

(3)“征”的韵母是,在词语“南征北战”中的意思:。

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

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夸张手法。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写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D、《长征》写于1935年10月,作者是毛泽东。

1.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黄河颂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河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1)请在上面摘录的诗句里找出一个对偶句抄在下面横线上。

(2)诗中第一句中的“巅”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要“站在高山之巅”?(3)“掀起万丈狂澜”中的“狂澜”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
【练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七律(lù) 云崖(yá) 等闲(xián) ...铁索(su 逶迤(yí) ǒ
B.迤逦(yí) ) ...
C.长征(zh ēnɡ)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 ...开颜(yán) nɡ) (m
D.岷山(Mín) 蒙骗é...【解析】选C。

A项中“律”应读lǜ;B项中“迤逦”的“迤”应读yǐ;D项中“蒙”应读mēnɡ。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万水千山只等闲 (平常) ..
B.五岭逶迤腾细浪 (弯曲绵延的样子) ..
C.乌蒙磅礴走泥丸 (气势盛大) ..
D.三军过后尽开颜 (露出笑脸) ..【解析】选D。

“开颜”在这里应是“欢悦”的意思。

3.正确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默写填空。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2)点明全诗中心的句子是:,。

(3)强化主题、升华主旨的句子是:,。

答案:(1)五岭逶迤腾细浪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①②
【解析】此题考查对事件的概括能力。

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金沙”“大渡”,联系红军渡江河时的行为来概括。

答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2)这首诗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答: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豪迈精神。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

把“五岭”“乌蒙山”分别看作“细浪”“泥丸”,这是典型的比喻、夸张修辞手法,从整句看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从表现红军战士顽强乐观精神的角度来分析其作用。

答案:运用了夸张、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句式整齐对称,富有音乐美。

【知识链接】
修辞手法的分类及其作用
(4)这首诗形象地展示了一幅幅威武雄壮的图画。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在写自己的感受时要结合具体诗句,以及对典型场景和事例(史实)的描述,结合主旨谈自己的体会。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一幅图是“飞夺泸定桥”。

通过这幅图,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伟大的祖国!
【练能力】
一、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题。

过草地
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1.“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一大壮举。

诗人描写了哪几幅画面来表现红军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能力。

诗中前六句通过概括长征途中三个画面来表现红军的精神,用简洁语言概括即可。

答案:步泥潭、食野菜、露宿营。

2.品析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卧看行云逐浪翻.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描写的场景和表达红军战士的心情两个方面来回答。


答案:一个“逐”字,写出了天空中乌云翻滚的情景,流露出红军将士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激越心情。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

诗中通过几个画面表达了诗人的乐观主义情怀。

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表达了红军战士以苦为乐的革命情怀,以及对美好明天的无限憧憬之情。

4.比较《七律长征》和《过草地》,说说这两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点。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能力。

《七律长征》这首诗诗人通过凝练的语言表现了红军
的精神;而《过草地》运用平实的语言进行描写,通俗易懂。

答案:《七律长征》语言凝练。

《过草地》语言通俗。

二、综合运用
5.红军面对重重困难,表现出的乐观自信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为此班级开展了以“学习长征精神,继承优良传统”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来参加。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答:
答案(示例):弘扬长征精神,共铸钢铁长城
弘扬长征精神,争做红军传人
(2)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设计一段开场白。

答:
答案(示例):同学们,长征,这部伟大的精神史,红军用铁一般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铸造了一座跨越时空的丰碑。

它是历史
馈赠给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征精神,继承红军优良的传统吧!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联。

上联:跨越五岭攀登乌蒙志壮千山.
下联:
答案(示例):巧渡金沙飞夺泸定情满万水
【解题指导】
如何解答对联题
1.审读要求明方向。

很多对联拟写题提供了相关的场景和对内容的限定,或要求联系课内所学,或联系民风民俗,或联系生活热点,要认真理解领会。

2.抓住特点细筛选。

要抓住对联的固有特点,如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筛选确定有效词句。

3.答题宜简不宜繁。

这里的“简”,是句式简明,言简意赅,不可误解。

4.切记要写有情对。

做对联题,上下两联要情意贯串,言简意丰,一气呵成,也就是说选词成对要紧扣情意这一主线,富于情趣,这样的对联才有诗意,才能开发出新意。

5.厚积薄发是关键。

也就是说要大量地、充分地学习积累对联的基本知识,多积累一些经典佳联,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多将课堂内外著名历史人物、文学常识、民风民俗等可用对联表达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

三、写作练笔
6.【写法借鉴】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诗中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写得像小小的泥丸在移动,突出表现了红军顽强的意志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片段仿写】请你也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描写你见到某些景物(高山、巨浪……)时的感受。

(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刀尖似的山,挑着几缕乳白色的雾,雾霭中,这堵石壁似的摩天大厦仰面压来,高得就像要坍塌下来,咄咄逼人。

山巅上,密匝匝的树林好像扣在绝壁上的一顶巨大的黑毡帽,黑绿丛中,岩壁里冒出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迎接着过往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