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未授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有多少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将军衔评授述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将军衔评授述略

等不同级次的军衔。这次授衔,共授元帅十位、 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
大将十名。这是新中国唯一—次授予元帅和大将 诞生。人民军队创建初期,因力量弱小、分散作
军衔,此后再也没有增加授予新的元帅和大将军 战、战斗频繁、兵种不多、物质条件极端 困难
衔。 1 955年 以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又陆续 等,不具备实行军衔制的条件。在艰苦的战争岁
习的热 潮 。苏 联的 军衔 制成 为我 军学 同级别的授衔仪式 。除将帅外,1955 为沈 阳军 区 副司令 员 ,评定 为上 将军
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新政权 年首次授衔共授校官 3.2万余人,尉 衔。 1958年,李聚奎由国家石油部部
建立后,军队建设进入新阶段 ,军队 官 49.8万余人 ,准尉 11.3万余人。 长调回解放军总后勤部任政委 ,被评
长彭德怀和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 战斗在敌后的李克农 ;屯垦戍边的王 日,经全国人大批准并发布《关于取消
部长罗荣桓。元帅和大将名单由中央 震 ;后勤司令洪学智,等等。他们个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 制度的决定 据
政治局审定,上将、中将、少将的评审 个经历传奇,战功辉煌,在中国革命 此 ,1965年 6月 1日,中国人 民解放
基础。1 955年,新中国各项事业蒸蒸
1 955年 ,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 衔制的错误认识和偏见日益加深,加
日上 ,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人民建设社 军衔制。众所周知,首次授衔产生_了 上军衔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军衔功能
会主 义 国 家的信 心和 热情 。朝 鲜 战场 彪炳史册的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 被抑制、弱化。1955年首次授衔,评
上 ,中国 人 民志愿 军打 败 世界上 最强 林彪 、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 衔条件掌握较严,又盲目听取苏联顾

十位未获得三枚一级勋章的开国上将

十位未获得三枚一级勋章的开国上将

《党史博采》│2020第04期解放军首次授勋的相关情况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颁发勋章奖章工作的指示》。

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发布主席令,公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规定勋章奖章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决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奖章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的有功人员,依照上述条例授予勋章、奖章。

勋章、奖章依照革命战争时期分为三种:(一)八一勋章和八一奖章授予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自1927年8月1日到1937年7月6日)参加革命战争有功的人员。

(二)独立自由勋章和独立自由奖章授予在抗日战争时《党史博采》│2020第04期(自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战争有功的人员。

(三)解放勋章和解放奖章授予在解放战争时期(自1945年9月3日到1950年6月30日)参加革命战争有功的人员。

上述条例规定,每种勋章分一、二、三级,奖章不分级。

八一勋章分为3个等级,即一级八一勋章、二级八一勋章和三级八一勋章,其中,一级八一勋章授予“中国工农红军时期的师级以上干部”。

独立自由勋章分为3个等级,即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其中,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授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旅级和相当于旅级以上干部;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时的支队级和相当于支队级以上干部;1945年9月2日以前在八路军、新四军中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中相当于军的纵队级和新四军师级以上干部”。

解放勋章分为3个等级,即一级解放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其中,一级解放勋章授予“解放战争时期的军级以上及其相当干部和直接领导原国民党军队一个整军以上起义有功的人员”。

上述的一级八一勋章授予“中国工农红军时期的师级以上干部”。

这里的“师级以上干部”应包含“师级”本级,前面所提到的各种级别的涵义,也是相同。

1955高级将领评级授衔浅析

1955高级将领评级授衔浅析

1955:高级将领评级授衔浅析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03期1952年干部评级1950年11月,全军第一次干部大会决定:我军干部先评定排连营团等军队级别。

1951年2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全军所有干部评定个人级别,并为今后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初步基础。

主要评级依据是“德、才、资”。

1952年3月确定军队干部级别分9等21级。

当时部分高级将领评级情况如下(仅列举1955年9月27日授衔者):正兵团级(36人):王树声、许光达、萧克、张宗逊、王震、许世友、邓华、杨成武、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陈锡联、陈士榘、宋时轮、叶飞、杨得志、黄永胜、谢富治、杨勇、李达、周士第、韦国清、朱良才、王新亭、周桓、李志民、赵尔陆、董其武、陶峙岳、陈明仁、徐立清。

副兵团级(42人):李克农、彭绍辉、张爱萍、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洪学智、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刘震、陈伯钧、钟期光、唐亮、李天佑、萧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成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贺晋年。

准兵团级(57人):贺炳炎、万毅、王诤、孙毅、朱明、王宗槐、蔡顺礼、邱会作、张令彬、饶正锡、倪志亮、梁必业、李作鹏、赵启民、方强、罗舜初、王秉璋、罗元发、聂凤智、曹里怀、周赤萍、邱创成、匡裕民、向仲华、谭家述、李寿轩、崔田民、欧阳毅、冼恒汉、王恩茂、张国华、萧望东、丁秋生、赖毅、邝任农、林维先、周贯五、刘先胜、刘培善、彭嘉庆、黄火星、刘兴元、文年生、詹才芳、梁兴初、吴克华、毕占云、陈正湘、彭明治、姚喆、杜平、甘渭汉、曾思玉、郑维山、袁也烈、解方、段苏权。

另有正军级203名,副军级215名,准军级345名,正师级446名。

1955年评衔标准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指出应以干部1952年评定级别为主要依据,并参照编制军衔的规定,进行全面衡量。

五五年军衔时期职务(级别)编制对应军衔(续)

五五年军衔时期职务(级别)编制对应军衔(续)

五五年军衔时期职务(级别)编制对应军衔(续)1960年规定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1960年6月,国防部长林彪元帅命令颁布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编制军衔》。

鉴于当时普遍存在的职高衔低的情况,将每一军官职务的编制军衔均降低一至二级,使军官职务编制军衔由比较严谨、科学的“一职一(二)衔”,修订为弹性较大、比较随意的“一职三(四)衔”,实际上是以法规的形式承认并肯定了“职高衔低”的情况。

以下为该《编制军衔》中的附表1至8所列内容。

各单位同级的政治首长(政治委员、政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政治部主任、政治处主任等)与同级的军事行政首长的编制军衔相同,当军衔高于或低于同级的军事行政首长时,双方为同级关系。

1、总部各部军官主要职务编制军衔编制军衔主要职务中将——大将副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正副部长。

少将——上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下属各部部长,国防部办公厅主任,总政治部秘书长,总后勤部参谋长,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大校——中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下属各部副部长,各总部下属各局局长。

上校——少将各总部下属各局副局长,部下属各处局正副局长,各处处长,总政治部下属局各处处长。

中校——大校各总部下属局各处处长,部下属各处副处长,部下属局各处处长。

少校——上校各总部下属局各处副处长,部下属局各处副处长,各科科长。

中尉——上校参谋,助理员,秘书。

大尉——中校副科长,政治协理员。

少尉——大尉译电员,管理员。

少尉——上尉会计,制图员,保密员,技术员,化验员。

2、大军区级部队/单位(军区、空军、海军、装甲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铁道兵)军官主要职务编制军衔编制军衔主要职务中将——大将司令员(主任)。

少将——上将副司令员(主任),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穵擺LN浸大校——中将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部长,直属各部部长,军区装甲兵、炮兵司令员,军区工程兵主任。

上校——少将直属各部副部长,部下属各部(处)部(处)长,后勤部副部长、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区装甲兵、炮兵副司令员、工程兵副主任、正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1955年实行的军衔

1955年实行的军衔

1955年实行的军衔军衔等级设置1952年初,总干部部和苏联专家酝酿的方案是设6等20级,即:元帅3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

将官4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级: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

军士4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

兵2级:上等兵、列兵。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增加大校一级;将上将、准上将改称大将、上将;将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改称大尉、上尉、中尉;其它不变。

1955年正式实行军衔制时,共设6等19级,比1953年条例草案减少了兵种元帅、准尉两级,即:元帅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军士3级:上士、中士、下士。

兵2级:上等兵、列兵。

但实际授衔时,应毛泽东本人的要求,增加授予准尉军衔,这是考虑到当时我军有十几万副排级干部,军委决定暂时增加准尉衔,以解决副排级干部的衔称问题。

军官职务编制军衔1955年的军官服役条例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每一军官职务,均须在定员编制表内规定其相当的军衔。

”国防部1956年下发了《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规定军官编制军衔为一职一衔和一职二衔。

1955年首次授衔时,评衔条件掌握较严,结果普遍存在实际军衔低于编制军衔一到两级的现象。

如:军长的编制军衔是中将,而64名在职的军长、政委中,只有8人被授予中将军衔,54人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有2人被授予大校军衔,低于编制军衔者占87.5%。

师长的编制军衔是少将,但73名在职的师长、政委中,只有3人被授予少将军衔,70人被授予大校军衔,占95.9%。

而且,由于授衔后不少军官又得不到正常晋级,致使这一现象有增无减。

1960年,国防部重新制订了《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取消了一职一衔的规定,改设一职多衔,大多数职务设三衔,实际上,主要是将原编制军衔的下限降低了一、两级。

开国将帅

开国将帅
4开国中将
1955年,有175位将领被授予中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中将军衔。综上,共177位将领在首次实行军衔制时期被授予中将军衔,他们被称之为“开国中将”
5开国少将
1955年,有798位将领被授予少将军衔。此后至1958年相继授予8位将领少将军衔。1961年-1963年之间,共晋升233名大校军官为少将军衔。1964年及1965年共有321位将领晋升为少将军衔。综上,共1360位将军在首次实行军衔制时期被授予少将军衔,他们被称之为“开国少将”。[1]
3开国上将
主词条:开国上将
1955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综上,共57位将领在首次实行军衔制时期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被称之为“开国上将”。[1]他们是:
1.萧克2.李达3.张宗逊4.李克农5.王震6.许世友7.邓华8.彭绍辉9.张爱萍10.杨成武11.韩先楚12.李涛13.傅秋涛14.王平15.吕正操16.傅钟17.萧华18.甘泗淇19.宋任穷20.赖传珠21.洪学智22.周士第23.郭天民24.周纯全25.杨至成26.陈再道27.陈奇涵28.王宏坤29.苏振华30.刘亚楼31.刘震32.陈锡联33.韦国清34.陈士榘35.陈伯钧36.钟期光37.宋时轮38.朱良才39.董其武40.唐亮41.叶飞42.杨得志43.王新亭44.黄永胜45.李天佑46.陈明仁47.贺炳炎48.阎红彦49.谢富治50.陶峙岳51.乌兰夫52.周桓53.杨勇54.李志民55.赵尔陆56.王建安57.李聚奎
开国将帅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自1955年至1965年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这些将领曾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将帅”。

解放军20位未获受衔的高级将领

解放军20位未获受衔的高级将领

解放军20位未获受衔的高级将领1955年,我军有20位开国元勋级的将领被授予元帅、大将军衔。

其实,在我军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有许多将领的资历和能力并不亚于他们,甚至更高,可惜他们已先后捐躯,没能得到这份殊荣。

如果能够活到解放后,也许我军的元帅、大将不止20位。

至少下面的17位我认为是有资格的,不知爱好军史的朋友是否认同。

他们是:叶挺、卢德铭、王尔琢、张子清、朱云卿、王良、黄公略、邓萍、董振堂、刘畴西、吴光浩、许继慎、刘志丹、左权、彭雪枫、杨靖宇、罗炳辉,另外还有三位也值得一提:卢冬生、朱瑞、陈光。

叶挺一、北伐名将叶挺:1955年授衔后,几位老帅闲聊,陈毅说:如果叶挺不死,十帅中将会有两位叶帅。

叶剑英一听连忙说:如果叶挺活着,我是当不了元帅的。

的确,叶挺的资格非常老,他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营长。

加入中共后,担任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叶挺独立团团长。

在我军建军著名的三大暴动中,先后担任南昌暴动前敌总指挥和广州暴动总指挥。

广州暴动失败后,受到瞿秋白中央的错误指责,叶挺不服,为自己申辩,结果受到更严厉的处分,一气之下,流亡国外,自动脱党。

抗战爆发后,叶挺回国就任新四军军长,又受到副军长项英的架空,有职无权。

气愤之余,他几次提出辞职并离军出走,被周恩来劝回。

终于等到毛泽东决定调走项英,给叶挺以实权,却为时已晚,遭遇了皖南事变。

关了四年监狱,待到终于获得释放,又重新入党,眼见前途一片光明了,却又遇上了飞机失事,含恨九泉。

叶挺的一生犹如汉代名将李广,充满坎坷,其悲剧遭际真是令人扼腕不已。

卢德铭二、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黄埔二期毕业,是孙中山亲自面试后破格录取的。

曾任叶挺独立团营长、参谋长,(当时林彪任该团见习排长。

)后任武汉国民警卫团团长,该团是秋收起义的绝对主力,因为其他部队都是安源矿工和当地农军,战斗力较弱。

卢德铭党性很强,是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

没有卢德铭的支持,毛泽东做出的不打长沙、转向山区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决定恐怕很难执行,因为那时的毛泽东并没有绝对权威,以师长余洒度为首的一些军官根本不服毛泽东。

1614名开国将帅仅剩60名

1614名开国将帅仅剩60名

龙源期刊网
1614名开国将帅仅剩60名
作者:
来源:《新传奇》2015年第09期
2月23日,开国少将汪运祖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岁,生前曾任江苏省军区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

根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提供的“开国将帅名录”,自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共有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这1614名将帅合称“开国将帅”。

但令人惋惜的是,从开国元帅、大将、再到上将这一级,这77名将帅已凋零殆尽,最后一位元帅是1992年逝世的聂荣臻元帅,最后一位大将是1989年逝世的萧劲光将军,而即使是上将,最后一位吕正操将军也于2009年去世。

在开国中将这一级,目前硕果仅存的是已年届百岁的张震中将。

所幸,在“辈分最低”的开国少将这一级,目前尚存59人。

健在的总计60名开国将领当中,基本都是在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的,平均年龄已近百岁。

一个英雄时代即将结束。

从2010年至今,每年开国将军的陨落数量都在两位数以上,分别是2010年的29人,2011年的25人,2012年的14人,2013年的10人,以及2014年的14人。

(《中國日报》 2015.2.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5年未授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有多少
1955年未授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有多少
2008-11-29 15:49:14| 分类:军事历史|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S(jEP
H
3
|mt
邓小平(1904~1997) 四川广安人,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
一.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红军报纸《红星》报主编,中共中央秘书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任129师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改称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任总前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任国防委员会副主
席.1955年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同年8月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83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7年10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e@fIMF]
!f+Bab< J
中央军委秘书长-&L oJbSy
C UnY+
杨尚昆(1907---1998)四川潼南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曾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军前敌总指挥部领导机构中负责政治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央外事工作组副组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后方委员会副书记,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尚昆同志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中直机关党委书记。

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八届一中全会上,分别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78年12月至1980年底,杨尚昆同志相继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副省长,中共广州市
第一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兼任广东省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

1979年9月,杨尚昆同志被补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1980年9月,被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1981年7月,他任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第二年9月,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11月担任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

1988年4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XE! \He"
4 ZmN`b {
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7JTjsa1O
vTA
e/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