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级高中地理必修一难点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五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五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五篇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 昼夜长短的分布:?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即地震波。

特性: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

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KM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

包含地壳。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2地表形态的塑造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地理必修一重难点概括总结

地理必修一重难点概括总结

地理必修一重难点概括总结前言:有人评价说高中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这么说是有道理的,进入高中后,地理学习对逻辑分析,数学计算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在地理必修一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地理必修一是高一新生在高中地理学习阶段的第一本书,尽快了解地理必修一有利于大家更好地进入地理学习的状态。

地理必修一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中难度最大的,相信即使对于部分即将进高二的文科生们来说,对于必修一也依旧懵懂。

还有不少的文科生即将步入高三进入紧张的复习,可是由于缺乏经验。

难免鼻子眉毛一起抓。

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地理,我们来着重了解一下地理必修一学习中的重难点,让大家的学习备考更加有的放矢。

[一]地理必修一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地位①从自然地理本身来看:自然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必修一又占据了高中自然地理内容的百分之九十。

是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主体和基础,只有把必修一这本书学好,我们的整个自然地理部分才能够真正的学好学通。

②从与各模块的关系来看,必修一作为自然地理是必修二人文地理的小伙伴,他们各成体系又互不分离,是我们今后学习区域地理的有力工具。

高考地理多以区域地理为背景,但实际考的内容还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有必要向高考看齐,以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为工具,区域地理为载体进行学习。

在各本书的功夫都做扎实后,我们有必要主动去发现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切忌将三者孤立。

③从高考分值布局来看:自然地理所占分值为百分之三十左右,远低于人文地理的分值,并且自然地理的考察的难度也在下降,近两年全国卷对于地理学习中的难点(时间计算等)涉及得也极少。

所以,我们应该有效控制自己对自然地理学习的恐惧,树立学习好自然地理的信心。

我们可以不用去恐惧,但我们却不可以掉以轻心,也不能够懈怠,必修一是难点也是重点,这是大家的共识。

[二]地理必修一的学习建议①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

必修一是地理学习的难点,要多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汲取营养,为我们解题提供必备的知识储备。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及考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及考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及考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学生将学习到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的水资源以及人类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地理必修一中的重难点及考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其形状不是完全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它由岩石组成;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固体岩石和半流动岩石组成;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液态和固态的铁和镍组成。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主要的运动,一种是自转,即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另一种是公转,即地球绕太阳运动。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三、地球的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主要受到纬度、海洋和大陆分布、地形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气象是指短期的天气现象,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

地表水主要指江河湖海等水体,地下水则是指位于地下的水体。

地球的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

五、人类对地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此外,人类的农业和畜牧业活动也对土地和水资源产生了影响。

以上就是高一地理必修一中的重难点及考点的简要介绍。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的水资源以及人类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为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难点总结2020最新五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难点总结2020最新五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难点总结2020最新五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在整个高中地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高一又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一、地球内部1、地壳(1)分层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2)结构特征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2、地幔3、地核二、岩石圈1、范围2、组成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三、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1、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点中心商务区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①建筑密集,高楼林立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③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④内部存在明显分区商业区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①市中心②CB外侧③街道两侧①交通便捷,多层大厦②人口密度、流量大③人口昼夜差异大④土地利用最集约工业区同类工厂①城市边缘②交通干线两侧①厂房巨大,烟囱高耸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①企业单位职工住宅②市政统一规划住宅①环境不好②商品房,环境好行政中心区行政机构①单独区域②与其他功能区混杂人口昼夜差异大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距工业区远,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环境好郊区卫星城、农业区、住宅城市外围为城市服务①占有空间的是住宅区②最主要的三种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③城市功能区没有明显界线,某一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种功能为主④住宅区分类:高级住宅区:面积大,独立庭院,位于城市边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面积小,拥挤,与低地、工业区联系,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2、形成原因(1)历史因素,功能延续: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延续)功能改变: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游览区(2)经济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经济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远近,通达性高低(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社会地位:高级、低级住宅区生活方式:美国纽约唐人街、山东村宗教信仰:济南回民小区(4)行政因素:行政规划,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区3、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高一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知识里非常重要的一环,知识点众多,同学们在学习时有必要记下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点,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难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难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难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广泛且内容深度较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必修一地理学中的几个知识点难点,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1. 地球与地图地球是一个广袤而复杂的行星,将其表面完整而准确地展示在平面地图上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投影是制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步,它引发了很多地图误差,如形状失真、面积失真、方位角等。

学生在学习地球与地图时,需要理解地图是对地球的模型化呈现,以及不同投影方式的优缺点,并通过实践锻炼辨认地图误差的能力。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概念,而气象则是研究气候的基础。

学生容易混淆气候和气象的定义和关系。

气候是指特定地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而气象则是对短时间内的天气进行观测和预测。

学生需要通过对不同地区气候类型的学习,掌握气候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并学会使用气象图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3. 人口与城市人口和城市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学习人口与城市时,学生需理解人口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性,掌握人口变动的原因、影响和测算方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内外因素。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不同类型的城市,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以及城市规模的测算方法。

4. 农业与工业农业和工业是地理学中经济地理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农业与工业的区别、联系和相互作用,理解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原因、方式和影响,以及工业化对农业的影响和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和措施。

5. 地球环境问题地球环境问题是地理学中的热点内容,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土地沙化等,并明确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应对地球环境问题的责任和角色。

通过学习和掌握以上地理知识点,学生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人文地理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难点知识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接下来,本文将就地理必修一的三个重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自然地理重难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对于我们的认知和探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地球的真实形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一个疑点。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一个为圆的球体。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地球的形状并不是完全为球体。

实际上,它是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

这种形状被称为地球的地球形。

二、人文地理重难点:人口与人口变化人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人口的变化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颇具影响的一方面。

人口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变化,比如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进步等。

因此,对于人口问题的研究和掌握,是我们认识和探索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人口变化的趋势和人口结构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资源与环境的重难点:资源的分类和特点资源是我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和能源。

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是其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在这个方面,资源一般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和直接用途进行分类。

比如:天然资源、人工资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同时,资源的特点也需要我们掌握。

比如,资源是有限的,在不合理的利用和过度开发下,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总之,地理必修一的学习知识点非常多,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尤其是其中的重难点知识,掌握好这些重难点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首先,对于自然地理重难点知识中地球的形状,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认识和探索它。

地球的形状不仅是地理学的基础,同时也涉及到天文学和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比如它的大小、地形、地理位置、自转和公转等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探索地球的真实形状。

高一必修一地理重点难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重点难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重点难点高一必修一地理重点难点:地球运动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高一必修一地理重点难点:农业(1)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3)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4)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级高中地理必修
一难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二分二至如何判断
(1)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判断;(2)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

17、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
(2)昼夜长短;
(3)产生和。

18、春秋分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注出南北极点、昼夜半球。

春秋分日:(1)全球昼夜;(2)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

19、夏至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注出南北极点、昼夜半球。

夏至日:(1)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

20、冬至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注出南北极点、昼夜半球。

冬至日:(1)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

7、在下图中注出地球外部圈层。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作用、作用、作用。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受热,产生辐射,辐射绝大部分被
吸收,所以,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大气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产生辐射,其中绝大部分以
辐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作用。

请在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中,注出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4、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5、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造成的温度差异。

7、热力环流是指,它是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8、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请用图示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9、热力环流实例
(1)请用图示意海陆风的形成。

(2)请用图示意城市风的形成。

(3)请用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

10、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的直接原因,其方向是指向,垂直于。

11、(1)请画出一力作用——“理想风”
此时风向由指向,与等压线。

(2)请画出二力作用——高空风
此时风向与等压线。

(3)请画出三力作用——地面风
此时风向由指向,与等压线,北半球偏,南半球偏。

12、在下图中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甲地等压线比乙地等压线(稀疏或稠密),表明甲地风力比乙地风力(大或小)。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3、请用图示意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注出七压六风的名称,画出风向。

(假设前提:a阳光直射赤道;b地表均匀。


4、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
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移,冬季移。

5、海陆分布对气压场的影响:由于
差异,冬季亚欧大陆形成
气候气候气候
2、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运动和运动。

水平运动常在地表形成和;垂直运动引起和。

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运动为主,运动为辅。

3、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主要表现为、、、
四种方式。

4、侵蚀地貌举例:;
堆积地貌举例:
3、比较背斜和向斜
褶曲基本形态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地貌
背斜一般:;
地形倒置:。

向斜一般:;
地形倒置:。

4、判断图中甲、乙两处是背斜还是向斜?
5、褶皱山举例:。

6、断层指岩体沿面发生明显的。

7、断块山举例:。

的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