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三-技术矛盾与发明原理

合集下载

triz矛盾矩阵表原理

triz矛盾矩阵表原理

triz矛盾矩阵表原理TRIZ矛盾矩阵:创新解码器,挑战与机遇的奇妙碰撞在创新的海洋里遨游,我们常常遭遇各式各样的问题瓶颈,仿佛站在科技树的一个棘手节点,进退维谷。

此时,一种名为“TRIZ”的强大工具——矛盾矩阵表便犹如神秘的航海图,以其独特且富有创意的方式引导我们破浪前行,揭示出问题解决的新路径。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核心之一便是这个矛盾矩阵表,它可不是寻常的表格那么简单,而是由俄国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精心研发的一套系统化创新方法论。

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武学秘籍,矛盾矩阵表以其独特的矛盾对立体和40个发明原理,为我们在设计、研发乃至生活中的种种难题提供了破解之道。

矛盾矩阵表,顾名思义,其核心在于识别并解决技术系统的矛盾。

当我们的创新之旅遇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时,比如想要提高产品质量却又想降低成本,或者希望产品更小巧但性能却要求提升,这些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就是矩阵表大展身手的地方。

在这个神奇的矩阵中,矛盾被分为39种功能对立和1种物理矛盾,每一对矛盾都对应着一套针对性的创新原理。

如同侦探解开谜团一般,工程师们只需将问题对立项定位到矩阵中,就能找到一系列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TRIZ矛盾矩阵的独门秘诀,既直观又高效,让你忍不住惊叹:“哇塞!原来还可以这样解决问题!”矛盾矩阵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它的实用性上,更在于它激发创新思维的独特方式。

它鼓励我们打破常规思维框架,从新的视角审视旧问题,让那些看似无解的僵局瞬间变得柳暗花明。

这就像是一位智慧的老者,以平易近人的口吻,通过生动的案例,教诲我们如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而言之,在创新探索的路上,TRIZ矛盾矩阵就像是一个充满魔力的指南针,引领我们在问题丛林中披荆斩棘,不断挖掘潜在的可能性。

每一次成功应用,都是人类智慧与科技力量的巧妙结合,也是挑战与机遇的一次奇妙碰撞。

让我们手握矛盾矩阵这张创新解码器,勇往直前,共同绘制科技创新的美好蓝图吧!。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及矛盾矩阵表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及矛盾矩阵表
2.0 TRIZ历史
人们通常面临两类问题:一类是知道一般的解决方法,一类是不知道解决方法。 有解决方法的通常可以通过查找书籍、技术文献或相关专家提供信息来解决。假定 我要设计一种车床,但只要低速100rpm的电机就够了,但大多数的交流电机都是高 速3600rpm的,那么问题就是如何降低电机的速度,解决方案是用齿轮箱或变流器, 于是就设计特定尺寸、重量、转速、扭矩的齿轮箱等等,来解决问题。
表三 40个发明原则 1. 分割 a. 把一个物体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b. 把物体变成可组合的 c. 增加物体的自由度 实例:
组合式家俱, 模块化计算机组件, 可折叠木尺 花园里浇水的软管可以接起来以增加长度。 2. 抽取
3.1.2 公式化的问题: TRIZ棱镜
在客观矛盾下重申问题并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会不会存在改善了一种技术特 性而导致其他技术特性的性能下降或其他问题出现了,会不会有技术冲突存在而进 行折衷处理。 实例: 我们无法控制饮料罐的高度,由于原材料的价格使我们要降低成本,这样罐 体的厚度要薄,但是这会引起罐体强度不够。这就是一对客观矛盾,如果我们解决 了这对矛盾,我们就会得到一个理想的工程系统。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1.0 介绍
二战以后,美国品质优良、技术先进的产品充实了全世界,但是二十世纪七十 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美国在许多与石油相关的廉价产品上,输给了欧洲和亚洲的 竞争对手。美国的创新技术不再具有优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的工业开始复苏,尤其在汽车工业,这主要得益于 这些工业受到了许多日本质量控制方法的影响,这些质量控制方法使帮助美国的工 业产品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并重新赢得了客户,随着美国产品质量的差距和 日本产品越来越小,美国就开始寻找新的方法来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加快产品面市时间,在美国被称为“更快、更好、更便宜”。

如何运用TRIZ创新原理解决技术矛盾?

如何运用TRIZ创新原理解决技术矛盾?

如何运用TRIZ创新原理解决技术矛盾?在追求技术突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技术矛盾,这些矛盾往往成为制约创新步伐的瓶颈。

TRIZ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创新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高效的途径来解决这些技术难题。

具体步骤如深圳天行健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下文所述:一、确定技术矛盾1. 首先,要明确技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汽车设计中,我们希望提高汽车的速度(这是一个我们追求的改进特性),但同时可能会导致油耗增加(这是一个恶化的特性),这就构成了一对技术矛盾。

2. 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确定哪些参数需要改进,哪些参数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

可以通过功能分析等方法,将技术系统分解为各个组件及其功能,以便更清晰地识别矛盾。

二、查找TRIZ矛盾矩阵1. TRIZ矛盾矩阵是解决技术矛盾的重要工具。

它将工程中经常遇到的技术矛盾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给出了相应的创新原理推荐。

2. 以刚才汽车速度与油耗的矛盾为例,我们查找矛盾矩阵。

速度相关的参数可能对应“运动物体的速度”这一行,油耗相关的参数可能对应“能量损失”这一列。

在矛盾矩阵中找到这一行列的交叉点,会得到一组推荐的创新原理编号。

三、应用创新原理1. 根据矛盾矩阵得到的创新原理编号,查找对应的创新原理并理解其含义。

例如,可能得到的创新原理有“分割”“局部质量”等。

- “分割”原理:可以考虑将汽车的某些部件进行分割设计。

比如将车身设计成可调节的空气动力学模块,在高速行驶时调整为低风阻形态以提高速度,在低速行驶时调整为其他形态以减少不必要的重量和空气阻力,这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速度和油耗的矛盾。

- “局部质量”原理:针对汽车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材料和设计,以满足速度和油耗的不同要求。

例如,在汽车的前脸等关键部位采用更轻质且高强度的材料,减少整车重量从而降低油耗,同时又不影响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对每个创新原理进行深入思考和尝试,结合实际技术系统的特点,探索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TRIZ)技术矛盾与创新原理

(TRIZ)技术矛盾与创新原理

ARIZ
矛盾矩阵表 分离原理 知识效应库 76个标准解 创新原理 创新原理 科学效应
通过本讲学习可以掌握以下内容:
1、什么是技术矛盾? 2、解决技术矛盾的40个创新原理是什么? 3、矛盾矩阵表如何使用? 4、怎样定义技术矛盾,并通过创新原理产生
有用的方案?
目录
一、关于矛盾 二、39个通用工程参数 三、40个创新原理 四、矛盾矩阵表的使用 五、技术矛盾案例详解
22
能量损失
做无用功消耗的能量。减少能量损失有时需要应用不同的技术来提升能 量利用率
23
物质损失
部分或全部,永久或临时,物体材料、物质、部件或者子系统的损失
部分或全部,永久或临时,系统数据的损失,后者系统获取数据的损失,
24
信息损失
经常也包括气味、材质等感性数据
2.3、39个通用工程参数的定义
25
12.形状 13.稳定性
14.强度 15.运动物体的作用时间 16.静止物体的作用时间 17.温度 18.照度 19.运动物体的能量消耗 20.静止物体的能量消耗 21.功率 22.能量损失 23.物质损失 24.信息损失
25.时间损失 26.物质的量
27.可靠性 28.测量精度 29.制造精度 30.作用于物体的有害因素 31.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 32.可制造性 33.操作流程的方便性 34.可维修性 35.适应性,通用性 36.系统的复杂性 37.控制和测量的复杂性
TRIZ的解题流程
工具
TRIZ一般的问题 (基本的专有名词)
抽象
具体 发明问题
试错
TRIZ 一般的解决方法
类比
解决具体 问题的方法
2.1、TRIZ解决技术矛盾的流程

TRIZ理论知识培训

TRIZ理论知识培训
TRIZ 理论博大精深, 为了便于了解, 把 TRIZ 理论总结归纳为 “ TRIZ 七类工具包” , 以利于在以后的扩展学习中有针对性 地应用。 具体内容表述如下: 1、一个法则: 技术系统进化理论。 2、一种思想: 最终理想解。 3、四类模型: (1) 技术矛盾与发明原理。 (2) 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 (3) 物场分析与标准解。 (4) How to 模型与知识库。 5、一种算法: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 ARIZ) 。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定义出: 执行功能的组件是功能的载体, 功能的对象是接受功能的组件, 是功能使某个参 数得到保持或发生了改变的组件。
三、功能分析
3、功能存在的三个必备条件 一个功能如果存在, 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 功能的载体和功能的对象都是组件, 即物质或场。 (2) 功能的载体与功能的对象之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即二者必须相互接触。 (3) 功能的对象至少是一个参数被这个相互作用改变或者保持。
对比这两种描述, 我们可以看到第二种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 如果把头盔的作用描述成为保护头部, 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主要围绕头盔和头部来展开。
若是描述成如何能有效地挡住子弹, 则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把着眼点放在怎样才能使头盔更加有效地挡住子弹。
表 9 - 1 为一些常用的可用于描述功能的词。 在日常用语中有些动词很常用, 但用于功能描述是错的, 例如允许、 保护、 连接、
TRI Z
创新方法
前言
在Altshuller的带领下,动用前苏联的1500多名专家,经过50多年对250万的专 利文献加以搜集、研究、整理、归纳、提炼和重组,建立起一整套体系化的、实用的 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TRIZ(解决发明问题理论)
TRIZ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孙子兵法”:TRIZ=方法学+知识库 TRIZ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方法学(A):对于技术的新认识;方法学(B):关于解决 问题的思维方式知识库:实施方法学(A)的案例(知识)集合。

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简介

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简介

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简介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特工与前苏联的克格勃曾经进行过无数次惊心动魄的间谍战,其中一次就是围绕被称为神奇的“点金术”展开的。

因为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惊异于前苏联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创造能力,他们把创造这种奇迹的神秘武器称为“点金术”,可结果强大的克格勃使欧美国家只能望“术”兴叹。

那么这种神奇的“点金术”到底是什么呢?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这个“点金术”就是当前世界上著名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被简称为TRIZ理论,TRIZ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缩写,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在1946年创立的,因而阿奇舒勒也被尊称为TRIZ理论之父。

TRIZ理论被公认为是使人聪明的理论。

1946年,阿奇舒勒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

当时阿奇舒勒在前苏联里海海军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答案是肯定的!阿奇舒勒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会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以后数十年中,阿奇舒勒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理论的研究和完善。

在他的领导下,前苏联的数十家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

TRIZ的核心是技术进化原理。

按这一原理,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矛盾是其进化的推动力。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3类:TRIZ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和知识数据库。

TRIZ理论—技术盾与发明原理

TRIZ理论—技术盾与发明原理
13 静止物体的耐久性 (耐久时间)
14 速度 15 力 16 运动物体消耗的能量. (能量消耗)
17 静止物体的消耗能量 33 兼容性/可连通性
(能量消耗)
34 使用方便性(操作性)
18 功率
35 可靠性
19 张力/压力(应力或压强) 36 易维护性(维修性)
20 强度
37 安全性
21 结构的稳定性
46. 控制的复杂性
31 有害的副作用
47 测量难度
(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 48 测量的准确度(精度)
32 适应性
2003与1970 矩阵表比较: ■ 编码相同的; ■ 编码有变动的;
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 ■ 增加的发明9原理编码
9
二、物理矛盾与技术矛盾的关系
物理矛盾 一个参数 一个元素
技术矛盾 二个参数 一个系统
试图改变物体状态的任何作用。
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
15
39个通用工程参数及定义
(11)应力或压力
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
(12)形状
是指物体外部轮廓或系统的外貌。
(13)稳定性
是指系统的完整性及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磨损、化学分解及拆卸都降低稳定性。
(14)强度
是指物体抵抗外力作用使之变化的能力。
(15)运动物体作用时间
(30)作用于物体有害因素
是指物体对受外部或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作用的敏感程度。
(31)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
是指有害因素将降低物体或系统的效率,或完成功能的质量。这些有害因素是由物体或系统操作的一部分而产生的。
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
17
39个通用工程参数及定义
(32)可制造性
是指物体或系统制造过程中简单、方便的程度。

4.TRIZ理论主要内容

4.TRIZ理论主要内容

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

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

2.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

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3. 技术矛盾解决原理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

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4. 创新问题标准解法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

5.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

它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转化,直至问题的解决。

6. 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领域的数百万项发明专利的分析结果而构建的知识库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

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光照度
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系统的光照特性,如亮度、光线质量。
(19)运动物体的能量消耗
是指能量是物体做功的一种度量。在经典力学中,能量等于力与距离的乘积。能量也包括 电能、热能及核能等。
(20)静止物体的能量消耗
是指能量是物体做功的一种度量。在经典力学中,能量等于力与距离的乘积。能量也包括 电能、热能及核能等。
浇混凝土之前的预压缩钢筋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10 预操作
( 1 )事先完成部分或全部的动 作或功能 预制板、棉布预缩水处理
( 2 )在方便的位置预先安置物 体,使其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 避免时间的浪费 停车位的电子计时表
预着色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11 预先应急措施
采用预先准备好的应急措施补偿物 体相对较低的可靠性 汽车安全气囊 应急电路照明 防火通道
螺旋形楼梯 (3)用旋转运动代替直线运动,利用离心力 甩干洗衣机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15 动态化
( 1 )使物体或其环境自动调整,以使其在每个动作阶段 的性能达到最佳
39个通用工程参数及定义
(21)功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利用能量的速度。
(22)能量损失
是指为了减少能量损失,需要不同的技术来改善能量的利用。
(23)物质损失
是指部分或全部、永久或临时的材料、部件或子系统等物质的损失。
(24)信息损失
是指部分或全部、永久或临时的数据损失。
(25)时间损失
是指一项活动所延续的时间间隔。改进时间的损失指减少一项活动所花费的时间。
自然定律 矛盾
二、技术矛盾
技术矛盾---当改善技术系统中某一特性或参数时,同时引 起系统中另一特性或参数的变化,这种矛盾就称为 技术矛盾
物理矛盾---在一个技术系统中对同一参数提出了相反或是 不同的要求时,就构成了物理矛盾
技术矛盾是技术系统中两个参数之间的矛盾 物理矛盾是技术系统中针对一个参数的矛盾
(9)速度
是指物体的运动速度、过程或活动与时间之比。
(10)力
是指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牛顿力学,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之积。在TRIZ中,力是 试图改变物体状态的任何作用。
39个通用工程参数及定义
(11)应力或压力
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
(12)形状
是指物体外部轮廓或系统的外貌。
(13)稳定性
是指系统的完整性及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磨损、化学分解及拆卸都降低稳定性。
(26)物质或事物的数量
是指材料、部件及子系统等的数量,它们可以被部分或全部、临时或永久地改变。
(27)可靠性
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方法及状态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8)测试精度
是指系统特征的实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减少误差将提高测试精度。
(29)制造精度
是指系统或物体的实际性能与所需性能之间的误差。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4 非对称
(1)用不对称形式代替对称形式 为了防止将插件装反, 电脑中的插接件为非对称形 式 (2)如果对象已经是不对称的,增加其不对称的程度
将圆形垫片改成椭圆形或异型,来提高垫片密封性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5 合并
(1)合并空间上的同类或相邻的物体或操作 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 (2)合并时间上的同类或相邻的物体或操作 同时分析多个血液参数的医疗诊断仪
39个通用工程参数和40个发明原理
技术矛盾与发明原理
2014年12月
一、矛盾
定义:指内在要素、作用或主张彼此不一致或相反的情景
TRIZ理论的发明观点: 发明的核心是解决矛盾 未克服矛盾的设计不是创新设计
矛盾分类树
工程矛盾
矛盾
社会矛盾
自然矛盾
个性矛盾
组织矛盾
文化矛盾
技术 矛盾
物理 矛盾
管理 矛盾
宇宙定律 矛盾
(37)控制与测量的复杂度
是指如果一个系统复杂、成本高、需要较长的时间建造及使用,或部件与部件之间关系复 杂,都使得系统的监控与测试困难。测试精度高,增加了测试的成本也是测试困难的一种标志。
(38)自动化程度
是指自动化程度是指系统或物体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能力。自动化程度的最低 级别是完全人工操作。最高级别是机器能自动感知所需的操作、自动编程和对操作自动监控。中 等级别的需要人工编程、人工观察正在进行的操作、改变正在进行的操作及重新编程。
No.34
No.35 No.36 No.37 No.38 No.39 No.40
抛弃与修复
参数变化 相变 热膨胀 加速强氧化 惰性环境 复合材料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1 分割
(1)将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用个人计算机代替大型计算机 (2)使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及拆卸的部分 总装车间的快接气线、组合家具 (3)增加物体相互独立部分的程度 用百叶窗代替整体窗帘
原理名称
分割 抽取 局部质量
序号
No.11 No.12 No.13
原理名称
预先应急措施 等势性 逆向思维
序号
No.21 No.22 No.23
原理名称
紧急行动 变害为利 反馈
序号
No.31 No.32 No.33
原理名称
多孔材料 改变颜色 同质性
No.4
No.5 No.6 No.7 No.8 No.9 No.10
(39)生产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能或操作数。
六、40个发明原理
40个发明原理概述
阿茨舒勒通过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总 结,提炼出了TRIZ理论中最重要,具有普遍用途的40个 发明原理。 40个发明原理开启了一道发明问题解决的天窗,将 发明从魔术推向科学。
40个发明原理
序号
No.1 No.2 No.3
(2)使物体中的运动部分静止,静止部分运动
使工件旋转,刀具固定 跑步机—机动人不动 (3)使一个物体的位置颠倒 翻转型窗户便于擦拭外玻璃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14 曲面化
( 1 )将直线、平面用曲线、曲面代替,将立方结构改变 成球体结构 在结构设计中用圆角过渡,避免应力集中
(2)采用滚筒、球体、螺旋状等结构
非对称
合并 多用性 套装 重量补偿 增加反作用 预操作
No.14
No.15 No.16 No.17 No.18 No.19 No.20
曲面化
动态化 不足或超额行动 维数变化 振动 周期性动作 有效运动的连续性
No.24
No.25 No.26 No.27 No.28 No.29 No.30
中介物
自服务 复制 廉价替代品 机械系统的替代 气动与液压结构 柔性壳体或薄膜
(14)强度
是指物体抵抗外力作用使之变化的能力。
(15)运动物体作用时间 (16)静止物体作用时间 (17)温度
是指物体或系统所处的热状态,包括其他热参数,如影响改变温度变化速度的热容量。
是指物体完成规定动作的时间、服务期。两次误动作之间的时间也是作用时间的一种度量。
是指物体完成规定动作的时间、服务期。两次误动作之间的时间也是作用时间的一种度量。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2 抽取
(1)将物体中的“负面”部分或特性抽取出来
将嘈杂的压缩机放在室外 (2)只从物体中抽取必要的部分和特性 用狗叫声作为报警器的警声 ,而不用养一 条真正的狗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3 局部质量
(1)将物体或环境的同类结构转化成异类结构 采用温度、密度或压力的梯度,而不用恒定的温度、 密度或压力 (2)使组成物体的不同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 午餐盒被分成放热食、冷食及液体的空间 (3)使组成物体的每一部分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带有橡皮的铅笔,带有起钉器的榔头等
(4)静止物体的长度
是指静止物体的任意线性尺寸,不一定是最长的,都认为是其长度。
(5)运动物体的面积
是指运动物体内部或外部所具有的表面或部分表面的面积。
(6)静止物体的面积
是指静止物体内部或外部所具有的表面或部分表面的面积。
(7)运动物体的体积:
是指运动物体所占有的空间体积。
(8)静止物体的体积
是指静止物体所占有的空间体积。
三、TRIZ解决矛盾的流程
四、如何定义技术矛盾?
Step 1 :问题是什么? 找到问题的入手点
Step 2 :现在有什么办法解决? 现在的解决办法,改进了什么参数 Step 3 :上述办法有什么缺点? 此办法导致了什么参数的变化 案例:在射击运动员训练时要有靶标,当运动员击中后靶标破裂成大 量的碎片落在地面上,难以打扫 Step 1 :问题是什么?射击需要靶标
安全气囊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12 等势性
在势能场中,避免物体位置的改变 运河上,在两个不同高度的水域之间设置水闸 电梯运送乘客,避免其爬楼梯 修汽车时保持汽车位置不变,修理工改变位置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13 逆向思维
(1)颠倒过去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松开粘连在一起的物体,不是加热外部件, 而是冷却内部件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6 多用性
使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实现多种功能,以代替其它 部分的功能 多用雨伞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7 套装
( 1 )将一个物体放在第二个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将第二个物 体放在第 三个物体中…… 俄罗斯套娃
(2)使一个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腔 收音机的伸缩天线 汽车安全带卷收器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8 重量补偿
参数A 参数B
Step 2 :现在有什么办法解决? 制造飞碟做靶标(7运动物体的体积)
Step 3 :上述办法有什么缺点?碎片不易清扫(25时间损失)
技术矛盾:运动物体的体积 VS 时间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