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一课一练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练习题

21古诗两首基础过关一、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____”。

潋.滟(liàn jiàn)化妆.(zhāng zhuāng)断.开(duàn dàn)楚.天(chǔchǒu)二、辨字组词。

楚()断() 孤() 帆()林()继() 狐()凡()三、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1.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2.山色空蒙..雨亦奇() A.云雾迷茫的样子B.空的,没有东西。

3.水光潋滟..晴方好() 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4.山色空蒙雨亦奇.() A.奇怪B.奇妙四、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1.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

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应用五、读古诗,填一填。

1.《望天门山》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诗中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天门山》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

①山川之势②行船感受3.《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第21课 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第21课 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3分)我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2.(3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的诗。

诗人首先用“水光潋滟”赞美西湖时的水光;接着用赞美西湖时的山色。

“晴方好”和(“”)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然后,诗人把西湖比做,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都是美妙无比,令人神往的。

3.(3分)火眼金睛。

(辩字组词)断孤碧凡继狐岩帆4.(3分)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字义,用“√”标出。

(1)天门中断.楚江开(1)判断(2)隔绝(3)戒除(2)水光潋滟晴方.好(1)当(2)方法(3)刚刚(3)欲.把西湖比西子(1)需要(2)想要(3)将要(4)山色空蒙雨亦奇.(1)奇怪(2)奇妙(3)奇特5.(3分)写出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一诗句的意思。

6.(3分)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湖;晴天;山色空蒙;下雨;雨亦奇;西子;晴天和下雨;3.断开;孤单;碧玉;平凡;继续;狐狸;岩石;帆船;4.(2);(3);(2);(2);5.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

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苏轼与西湖“苏堤”
苏轼在杭州做官期间,带领老百姓治理西湖。消息很快 传开了,逃离家乡的百姓,听说此事后,都纷纷回乡参与治 理西湖,进展也很快。可遇到了困难:西湖四周的沙石淤泥 可放到岸边或近处,可湖心的淤泥沙石,又放到哪里呢?苏 东坡倍感焦急。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如果在西湖东西两岸 的中部,利用淤泥沙石,垒筑成一道长长的湖堤,不就解决 了问题了吗?同时,也解决了东西两岸百姓来往不便的问题。 湖堤上亦可栽种花草树木等。这样,所有的问题不是就迎刃 而解了吗?他立即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商量,大家都非常赞 同。通过百姓们的努力奋战,西湖的治理工作圆满结束,西 湖湖堤也顺利筑成。可湖堤取个什么名字好呢?百姓们为了 永久纪念他,便将西湖湖堤取名为“苏堤”。从此,人们便 一直称这湖堤为“苏堤”。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中断 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回旋。
2.回转,改变方向。
3.返回。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 李白 迥出江上山,
liàn yàn
kōnɡ ménɡ
潋 滟 淡 妆
xiānɡ yí


dàn zhuānɡ nónɡ mǒ
浓 抹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①晴方好, 山色空蒙②雨亦奇③ 。 欲把西湖比西子④ ,
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③奇:奇妙。 ④西子:即西施,春秋时
同学们,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
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21课课堂小练

三年级上册语文21课课堂小练

一、我会默写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望天门山》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的作品,描写了天门山()。

抒发了作者()的心情。

21 古诗两首班级:姓名:一、我会默写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望天门山》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的作品,描写了天门山()。

抒发了作者()的心情。

一、我会默写这首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潋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蒙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这首诗抓住了夏季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的与。

21 古诗两首班级:姓名:一、我会默写这首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潋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蒙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两首_《古诗两首》一课一练课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两首_《古诗两首》一课一练课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两首_《古诗两首》一课一练课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古诗两首》习题精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一、拼音漫游廊。

1.你能写出这些生字吗?jìnǎilu家翁阳2.下面红色字的读音只有一组全对,请用“V”标出。

忽传涕泪衣裳漫卷即从(1)cuántìsāngjuǎnjí()(2)chuantìshangjuǎnjí()(3)zhuàndìsangjiǎnjì()(4)zuàndìshāngjiǎnjì()二、汉字游览园。

下面红色的字有多种解释,你能根据句子内容选择正确的解释吗?(只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但”的解释有:A.只B.但是C.姓(1)但悲不见九州同()(2)但爱鲈鱼美()(3)我爱听歌,但不爱唱歌。

()2.“却”的解释有:A.后退B.推辞C再(1)却看妻子愁何在()(2)我见他诚意相邀,就没有推却。

()(3)山高路险,令人望而却步。

()3.“漫”的解释有:A.到处都是B.不受约束;随便C.广阔,长(1)漫卷诗书喜欲狂()(2)漫山遍野都是英勇的战士。

()(3)我们度过了漫长的一夜。

()4.“定”的解释有:A.平静B.平定C.决定(1)王师北定中原日()(2)他一直心神不定()(3)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三、词语多味店。

对本课的两首古诗你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吧,请补充诗句,解释加点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不见。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

四、句子快乐堡。

1.慧眼辨真伪。

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诗中“却看妻子”与现代语言“丈夫妻子”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2)《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表达了爱国之情,但诗人的心情一悲一喜,完全不同。

()(3)《示儿》一诗是诗人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吗?(1)《示儿》的作者是(),他是()代的爱国诗人这首诗写出作者终生遗憾的是(),他无限希望的是(),表达了诗人渴望()、()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1、古诗两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1、古诗两首

21、古诗两首(课时训练)一、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妆( )赤( )孤( )壮( )亦( )狐( )二、改错别字。

天门中段楚江开,_________绿水东留至此回。

__________两岸青山相队出,_________孤凡一片日边来。

__________三、根据诗意写诗句。

1.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上波光粼粼,晴天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好,山色空蒙,雨中景致也很奇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潋滟浓抹空蒙1.云雾迷茫的样子。

( )2.波光闪动的样子。

( )3.浓艳华丽的打扮。

(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去年生日那天,爸爸送我一只美丽的“小花鹿”。

它既不会跑,也不会跳,是个泥制的储蓄罐。

“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

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的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

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要跟我说话。

“小花鹿”的身体是橘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

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它整天静静地蹲在我的写字台上。

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和漂亮了。

自从我有了“小花鹿”以后,那些话梅啦、山楂啦、橄榄啦,不像过去那么吸引我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1.古诗二首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1.古诗二首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1.古诗二首语文S版
无论是《江雪》还是《马诗》中都有景物描写,它们能反应诗人的心境,或孤独凄冷,或欢愉温暖……你也来描写一些景物吧,它能反映出你怎样的心境呢?
参考答案:一、yàn zōnɡsuōjìnɡ
二、1.梅花淡淡 2.小径老翁孤独 3.唐诗夸奖
三、1. B 2.C 3. A 4. B
四、1. B 2.B
五、1.× 2.× 3.√
六、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B 3.在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
戴斗笠的老翁,冒着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4. 不惧不畏
七、1.比喻如似 2.B 3.A
八、示例:天,总是蓝蓝的,让人心醉,偶尔飘过的云朵,变换着各种图形,任你遐想无
际……。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_人教新课标【课前】:师:前一天,和大伙儿初步见了一个面,明白大伙儿古诗背得专门好。

上课前,我们来背背诗,好不行?背李白的,只是有个小要求,要和诗。

明白什么是和诗吗?和诗确实是别人在背的时候,恰好你也会这首,你就插进来轻声和着背。

老师先来背一首……(老师,学生一起背了4首李白的诗)师:刚才我们背的诗差不多上唐朝诗人——(学生:李白)的,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生:李白是诗仙。

生:李白爱喝酒。

师:对,有李白自己的诗为证,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课件出示李白的简介)请大伙儿认真读读李白的简介,注意两个红色字体的词。

(课件: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轻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壮的气概、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秀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制造出了漂亮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成效,被称为诗仙。

)【开课】师:李白,在中国人的眼里,不再是一个简单、一般的名字,它和我们那个国家、那个民族连在了一起,许多外国人都明白,在中国的唐朝有一个伟大的诗人叫李白。

李白的诗奔放酷热、豪气回荡,深受百姓的喜爱,千年传唱不绝,许多书法大伙儿都把他的诗作为自己的作品的要紧内容,请大伙儿先来观赏一幅书法作品,看看是李白的哪一首诗。

(教师课件出示一幅《望天门山》的狂草书法作品。

)师:会看吗?如何看?生:从右往左看。

生:从右往左竖着看。

师:对,那是李白的哪一首诗?生: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从“孤舟”这两个字看出来的。

师:有“孤舟”这两个字,但不是这首诗;生:是毛泽东的《长征》师:不对生:是李白的《望天门山》师:你如何看出来的?生:第一句里有一个“中断”,还有“楚”字专门清晰,因此我猜是《望天门山》。

师:对,确实是李白的《望天门山》,大伙儿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