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福兴地地区中元古代构造变形特征

合集下载

浅析阜新地域文化的历史特色

浅析阜新地域文化的历史特色
自治 区 , 但却 有既 不 同于本 省周边 地 区 , 有别 于 更
据《 辽史 ・ 地理志》 记载 , 辽代诸王、 外戚 的头下 军 州一 共 有 l 6个 , 新 就 有 9个 。从 各 州 人 数 阜 看, 他们 多则 上万 户 , 则 几百户 。如 地处现 在阜 少
蒙 县 旧庙镇 他不 郎 村 的渭州 城 , 时是 辽 朝 户数 当 最 多 的一个州 城 , 有媵 臣万 户 , 有相 当 的农 业基 没 础 作支 撑 , 然是 不行 的 。这些州 城 的出现 , 显 标志 着 阜新 在辽代 就 已成 为 比较 发 达 的农 业 生 产 区。
济 , 农业 始终 占有 重要 位置 , 但 当地 史料 可 以清 晰
( 13 正 月 下 诏 : 宜 锦 乾 显 成 川 豪 懿 诸 部 族 归 12 ) “
附日 , 浅 民心未宁 , 今农事将兴 , 可遣谕点兵之官,
无 纵军 士动扰 人 民 , 以废 农 业 。 ¨ 太 宗甚 至下 令 ”
黑龙江 民族丛 刊( 双月刊)
21 0 0年第 3期 ( 总第 16期 ) 1
民族学与人类学
浅析 阜新 地 域 文 化 的历 史 特 色
吴金 凤
( 中共阜新市委党 校 行政管理教研室 , 辽宁 阜新 130 ) 2 00

型文化 。
要: 地处 辽宁省西部的阜新市 , 由于历史上所 处 的地理位 置 、 事的物质 生产方式 、 从 拥有 的 自然资
源及主体少数 民族宗教信仰等原 因 , 形成了特殊的历史文 化特征 , 主要表现 为农 牧型 、 区型、 矿 民族型 和宗教
关 键 词: 阜新 ; 地域文化 ; 历史特 色 中图分类号 :9 0 C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44 2 (0 0 0 -150 10 -92 2 1 )30 1 - 4

关于辽宁北部陆缘活动带中新元古代构造地层划分

关于辽宁北部陆缘活动带中新元古代构造地层划分

关于辽宁北部陆缘活动带中新元古代构造地层划分
郭伟静;李俊杰;吴英杰
【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
【年(卷),期】2006(15)4
【摘要】辽宁北部建平-阜新-铁岭地区,存在一套中新元古代构造混杂岩系、蛇绿混杂岩 .其原岩岩石类型有火山岩,陆缘碎屑沉积岩,火山、岛弧拉斑系列或钙碱系列火山岩、蛇绿岩等 .它们紧密共生,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于辽宁北部晚前寒武纪造山带内 .可划分为魏家沟岩群和开原岩群 (包括沈家堡子岩组、照北山岩组、板石沟岩组).
【总页数】6页(P241-246)
【作者】郭伟静;李俊杰;吴英杰
【作者单位】辽宁地质勘查院,辽宁,大连,116100;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3;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1
【相关文献】
1.陆缘扩张型地尘洼盆地系构造-岩浆作用的独特性——以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系为例 [J], 邹和平
2.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陆缘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J], 姜杨;赵希林;林寿发;Donald W. DAVIS;邢光福;李龙明;段政
3.华北板块北缘东段陆缘活动带构造岩片划分及变质变形特征 [J], 邸新;卢兴波;时
玉琴;胡红霞;董红臣;刘大业
4.吉林省北部新元古代一早三叠纪陆缘活动带造山作用结束的物质成… [J], 彭玉鲸;张雅安
5.中国北部古元古代地壳尺度的伸展拆离和硅铝壳内活动带:北东向线性航磁异常的地质构造解释 [J], 张家声;李燕;黄雄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省阜蒙县福兴地镇十家子铁矿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辽宁省阜蒙县福兴地镇十家子铁矿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1地 层
辽宁省 阜蒙县福 兴地镇十 家子铁 矿区 内地层 简单 , 大面积分 布的是太 古界 建平群小塔子沟组 , 代海营子、 乌兰木图山一带有中生代义县组地层, 沟谷、 阶 地 分布 第 四系地层 。 1 . 1太古 界建 平群 小 塔子 沟组 : 分 布在 杨 家杖子 一杜 立 营子一 闹 吐虎一 周 家店一 大平 安地— 查干 朝老一 带 。 岩性 以黑 云斜 长角闪 片麻岩 、 角闪斜 长片 麻岩 、 黑云斜 长片麻 岩 、 斜 长角 闪片麻岩 夹磁 铁石英 岩 、 柘榴 子石麻 粒岩 。 该 地 层 为高级 区域变 质作 用 的产物 , 并 经受 了不 同程 度 的混合岩 化作 用 。 该地层 厚
岩 的黄 土 、 亚砂 土 、 砂 土和冲 、 洪 积砂 。 2构 造 该区处 于 赤峰一 开 原断裂 南侧 , 地 质 构造较 为复 杂
2 . 1东西向构造 早期东构成的复背斜, 轴向7 O 。 一8 5 。 方向。 区内中生代盆地和乌兰木图 盆地 、 于寺一大五家子盆地轴方向亦是近东西。 2 . 2北 东 向构造分 布在 张吉 营子一 大喜 营子一 带 , 以断 裂构造 为主 , 成 群 出现 , 北东 2 O 。 一3 0 。 方 向展布 , 个别 有弯 曲 , 结 构面倾 向南东 , 倾 角7 5 。 一8 O 。 。
科学论坛i辽宁省阜蒙县福兴地镇十家子铁矿地质构造特征研究高忠文辽宁抚顺崔黎辽宁省第十地质大队113000辽宁省地调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本文通过地质工作利用浅井石门揭露控制铁矿体证明区内三个磁异常是由磁铁矿引起的矿异常
科 学论 坛
I ■
辽 宁省 阜 蒙 县 福 兴 地 镇 十 家 子铁 矿 地 质 构 造 特 征 研 究
铁矿 勘查 网度 。 3地 层 矿区 内地 层简 单 , 为太古 界建平 群小 塔子沟 组 。 主要 是黑 云斜 长角 闪片麻 岩、 斜长 角 闪片麻岩 、 角 闪斜 长片麻 岩 、 含石榴 石黑 云角 闪片麻 岩 、 混合 岩化 斜 长角 闪片麻 岩 、 地 层间呈渐 变 过渡 关系 。 地层 产状 : 走向N2 5 一4 5 。 E , 倾 向s E , 倾角 6 5 。 ±。 第 四系 ( Q 4 ) 厚 度 巨大 , 呈角度 不整 合于太 古代地 层 之上 。 分布 在 沟 谷阶地 上 , 全区覆盖 厚度均 较大 , 一般 > 一l 0 米, 主要岩 性是未 胶结成 岩 的砂 、 砾石 、 黄土 、 亚 砂土 。 3 . 1构 造 ’ 该区属 大喜 营予 倒转 单斜 构造 一部 分 , 发 育于太 古界 建 平群 小塔 子沟 组 内, 该单 斜构 造呈 N 2 5 。 —4 0 E 方 向展 布 , 倒转岩 层 倾角6 5 。 ±, 局部 有 陡有缓 。 单斜 构造 内发育 断 裂构造 , 使局部 地段 出现 地层 产状 变化 。 3 2 脉岩 区内脉岩发育 , 以花岗岩 脉、 闪长岩 脉为主 , 尚有煌 斑岩脉 , 角 闪岩和 石英脉 分布 , 一般N E 、 N N E、 N E E 向展布 , 严格 受构造控制 。 N NE 向脉岩 对区 内矿体 有穿 插破坏作 用, N E 向脉岩 则基本与矿体平 行 , N E E 或E w向脉岩 对矿体 的影响不大 4矿体 的形 态 、 规模. 产 状 本 文所涉 及矿本 长度 、 厚 度等 以现有 工作成 果为准 , 以工程 控 制矿体确 定 铁矿 体 的形态 、 规模。 区内铁矿体 似层状 、 扁豆状 出现 , 整合接触 产于太 古界建平 群小 塔子沟组 , 黑云 斜长角 闪片麻岩 , 斜 长角闪岩 、 黑 云斜长片麻 岩 内, 铁矿 体产状 与围岩 产状 致。 4 . 1 矿石 特征 矿石结 构 、 构 造 ( 一) 结 构 区内矿 石结 构 以粒状 变 晶结 构为 主 , 可见 鳞 片粒状 变 晶结 构 , 片麻 状变 晶结 构 。 ( -) 构 造 矿 石构 造有 片麻状 构造 、 眼球状 构造 、 块 状构 造 、 条带 状 构造 。 片麻状 构造 : 磁铁 矿、 石 英被角闪石 、 辉 石、 云母等片状 矿物包裹, 片麻状分布 。 块状构 造 ; 矿石 几乎 由磁 铁矿 组成 , 各呈均 质 、 无 定 向排列 现象 。 条带状构造: 几乎全部由磁铁矿和石英组成 , 磁铁矿成黑色条带 , 石英成白 色 条带 , 相 间分 布 。 4 . 2 地 质工作 1 : 2 0 0 0  ̄ 形地质 图 : 地 质点定 点野外 利用地 形 、 地 物等特 征地 貌和罗 盘 交汇, 直接 在 同比例 尺地形 图上 确定 。 以穿越 法进行 填 图 。 宽度 在2 m以上 的地 质 体及有特 殊意 义大的 , 小于2 米和 地质 体也予 以放大表 示 。 主要矿 体 、 矿化带 、 地 质界 线均 由工 程 、 磁 测剖 面 、 地 质剖 面控 制 。 线距 一般 2 O m—4 O m, 点 距不 确 定。 可 以满 足本 阶段 要求 。 二、 槽探 : 一般掘进基岩0 . 2 m—O . 4 m, 坑底宽度0 . 8 m~1 . 0 r I 1 。 绘制1 : 1 0 0 素描 图。 土层厚 度 >4 m时利用 浅井揭 露 , 槽 内加深 挖掘 的方法 揭露 主要矿 体和

辽宁省阜新玄武岩矿床地质特征

辽宁省阜新玄武岩矿床地质特征

辽宁省阜新玄武岩矿床地质特征对阜新地区中生代义县期玄武岩成矿条件、矿床矿石的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定,并通过与国内外玄武岩化学分析数据对比,总结出阜新地区玄武岩矿床的基本特征。

标签:阜新玄武岩;构造:岩相;化学成分玄武岩矿石是最坚硬的天然硅酸盐,玄武岩应用十分广泛,是传统“铸石”的优选石材。

玄武岩坚硬耐磨和具有抗腐蚀性,为修建公路、铁路和机场跑道所有石料中最好的石料和铸钢工艺中起“润滑剂”的作用。

阜新玄武岩化学组分的稳定性及其赋存的地质特征和易开采的地质条件、丰富的资源量、较多的科研成果为玄武岩的开发创造了极佳的环境。

1阜新玄武岩成矿条件及构造1.1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阜新老河土玄武岩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辽西台陷、北镇凸起的北缘,东与华北断坳、下辽河断陷、辽河断凹相邻。

区域成矿条件:地层区域由老至新依次为太古宙变质深成岩系内的上壳岩系,中元古界蓟县系,中生界侏罗一白垩系及新生界第四系。

地层如下:I太古宙上壳岩系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石岩及磁铁石英岩系,为一套铁镁质岩石系列组合。

该套岩石系列均以包体形式赋存于太古宙变质深成岩之中。

II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为一套浅海相沉积,含硅质、粘土质、钙镁质碳酸盐沉积岩系。

III中生界侏罗一白垩系地层包括小岭组、义县组、沙海组、阜新组、孙家湾组、大兴庄组。

为一套陆相火山建造(安山岩建造一复陆屑建造含煤油页岩建造)及火山复陆屑一类磨拉石建造。

1.2构造本区位于中国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属环太平洋构造域一部分。

中生代以来由于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形成一系列规模巨大的北东向隆起和坳陷,在伸展和收缩下形成规模较大的北东向韧性剪切构造及一系列的脆性构造,并伴有褶皱与火山活动。

褶皱构造区域上早期形成北东向阜新一义县构造盆地(东北端部分);晚期形成北东向中生代黑山一彰武火山断陷向形盆地。

控制玄武岩产出与分布。

辽宁地区辽代建塔综述(2)——阜新地区

辽宁地区辽代建塔综述(2)——阜新地区

辽宁地区辽代建塔综述(2)——阜新地区二、阜新(17处)1、懿州城塔。

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古城址内,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现塔残高约31.5米,从塔的造型风格以及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可以推断,该塔应建在懿州城修建的同时或稍后,约在辽太平三年(1023年)以后至辽清宁(1055年)之间。

辽代建有宝严寺,应为塔寺合一。

2、东塔山塔。

位于今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红帽子乡境内。

八角十一级密檐式空心砖塔,残高约24.4米。

始建具体年代不详,依据历史记载及形制,分析建于辽代中晚期。

该塔位于辽代成州城西约2公里塔子山山坳中。

成州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二女儿晋国长公主岩母堇的私城,建于辽太平元年(公元1021年)。

3、塔山塔。

位于阜新蒙古自治县十家子镇塔北村南4华里的塔山山顶,为八角密檐式砖塔,现存九级。

残高 17.86m。

始建具体年代不详,依据历史记载及形制,分析建于辽代中期。

山下为辽代闾州。

4、大巴半截塔。

位于阜蒙县大巴镇半截塔村西山岗,因塔身早年风化犹如塔只有半截故名。

整个建筑是矗直的楼阁式佛殿。

塔平面八角形,结构材料为砖瓦。

形式为九级密檐式,高度约15米,第六层檐部及塔顶部塔刹等,都已颓掉。

这就是“半截塔”名字的来源。

塔毁于1966年,从地宫中发现欢州西会龙山碑铭,有“大辽国欢州西会龙山”等字样。

知此塔建于辽道宗大安八年(公元1092年),为辽欢州西会龙山州塔。

在半截塔村,现有辽代古城址,按历史记载,当为辽头下州之一欢州。

5、广玉泉舍利塔。

位于阜蒙县务欢池镇广民村北山岗上,建于辽道宗寿昌元年(公元1095年),1966年被炸毁。

6、白山院舍利塔。

位于阜新县富荣镇乡贝利房村水泉沟屯西山。

该塔毁损于解放前。

1954年从残塔塔基地宫中出土《显州北赵太保寨白山院舍利塔石函记》,据载,得知北塔建于辽清宁四年(1058)。

根据函记得知,此塔为显州北赵太保寨白山院所建“千佛舍利杂宝藏经塔”,为塔寺合一。

辽河断陷中元古代构造演化

辽河断陷中元古代构造演化

河 断 陷沉 积长 龙 山组和 景儿 峪组 。
[ 6 ] 于海峰 , 董万德 , 何振清 , 等. 辽 东半岛 四堡 旋 回地 质作用及其 构造意义一以辽东榆树砬子组为例 [ J ] . 地质与 资源 , 2 0 1 0, 1 9
( 3 ): 2 2 4—2 2 8 .
5 结论 与讨论
说 明海侵早 期 海水 已经 达 到 讽 河地 区 和西 部 凹陷 。
参考文献 :
[ 1 ] 漆家福 , 李晓光 , 于福生 , 等. 辽 河西部 凹陷新生代 构造变形及
“ 郯庐断裂带” 的表现 [ J ] . 中国科学 : 地球 科学 , 2 0 1 3 , 4 3 ( 8 ):

积 。杨 庄上 升之 后 的 海侵 . 使 辽河 断 陷 沉 积 了 杨庄 组 和雾 迷 山组 。凌 源 上 升使 辽 宁境 内古 陆扩 大 , 但 没 有改 变郯 庐 断裂 带 张裂 的趋 势 . 辽 河 断 陷 仍 可 能 沉 积 了洪水庄 组 和铁岭 组 。之后 洋壳 初期 的低 角度 俯 冲使 华北北 缘 挤压 抬 升 。 郯庐 断 裂 由张 裂转 变 为 挤压 滑 动 . 辽 河 断 陷抬 升 遭 受 剥蚀 。辽 河 断 陷 内 的 杨庄 组 和雾迷 山组可能 就在 这一 时期 剥蚀 殆尽 。随 后洋 壳 高角度 俯 冲产 生 弧 后 拉 张 。 郯 庐 断 裂带 再 次
第3 1 卷第 1 0 期
地 质 与 矿 产
的背 景下 沉积 。
2 0 1 5 年l O 月
锦 西 以南 与 辽 西 海 域 相 连 4 J 。虽 然 魏 家 沟 岩 群 和 开 原 岩群 的沉 积时代 在 中元 古代 的具体 时 间还 未确 定, 此 时 的沉河 地 区仍 有 通 过 辽 北地 区 与外 海 相 通

辽西阜新北部福兴地铁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辽西阜新北部福兴地铁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科 学 论 坛
j1 ei l O a d T c n o y 8 S el n e h ol g r C
辽西阜新北部福兴地铁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李俊华 胥作武
( 辽宁省第 四地质大 队 辽宁 阜新 1 3 0 2 0 0)
[ 要] 西阜新 北部 福兴地 铁矿 为磁铁 石英 岩型 ,矿石质 量较 好 ,属 于易选 的 小型贫铁矿 床 ,矿体 多且 规模 小为该铁矿 的主 要特征 。 摘 辽 铁矿 产于 太 古宙 片 麻岩 中 ,磁 铁石 英 岩 为主 要 的 成矿 母 岩 ,矿 石 具 强磁 性 ,航 磁 、地 磁 特 征 明显 。 [ 关键词] 辽西阜新北部 铁矿 地质特征 找矿 标志 中图分类 号:P 5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0 - 1 x(01 ) 2 0 2 — 2 9 9 2 0 - 0 3 0 0 4 0
方面起着 重要作用 。该 系统 目前 有两 种形 式 :一种是 诊断 计算机 一 插入机上系统 的手 持式终端形式 ;另一种是随机 安装的系统 ,如 德国 OK & 公司 的工况控制系 统 ( C ) B S ,它运用 卫星通讯技术 ,将 各台作业 中的挖掘机技术状 况和故障住处 由机载发射机 发射到 同步卫星上 ,再 由卫星上 的转发器 发回维修管理 中心 ,管理 中心的计算机屏幕 上实时 显示各 台挖掘机 的运转情 况。 基 于工作内容、成本、布置空 间等方面 的考 虑,小挖的 电气控制 系统的在功能、 自动化水平 等方面 要求并不像 中大挖 那么高 ,可靠 性 仍是应排在首位 ,而 电气系 统也通常 是挖掘机使用过 程中最容易 出故 障的地方,因此在设计 中,对各种功 能模 块也不要盲 目求全 ,这样不 仅会 增 加成 本 , 而且 会 使 系 统 过 于 复杂 、 问题 多多 。 可喜 的是 ,国内工程机械 行业在控制器、仪表等方面发展迅速 ,像 贵州永青、湘 潭开创时代等 企业 的产 品在 国内挖机行 业 已经具有相 当

浅谈福兴地铁矿地质情况

浅谈福兴地铁矿地质情况

浅谈福兴地铁矿地质情况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福兴地铁矿的地质情况关键词:阜新铁矿地质情况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福兴地乡铁矿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福兴地镇十家子村,矿区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1.自然地理状况铁矿区属于低山丘陵区,半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内海拔高程在328.50m~361.20m,相对高差32.7m。

年平均气温7.4℃,最高温度可达43℃,最低温度-28.4℃,冻结时间140天,冻土深度1.4m。

年平均降水量510mm,最高降水量715.5mm,最低降水量310.7mm,最大日降水量131.8mm,降水量多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70%。

年平均蒸发量1738.8mm,最大蒸发量2445.3mm,最小蒸发量1340.6mm,春季蒸发量占全年的78%。

年平均绝对湿度7.9毫巴,最高8.8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58.7%,最高66%,最低53%。

以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的风为主,年平均风速2.6m/s,最大日风速38.3m/s。

年平均日照2900h/a,最多日照3198h/a,最少日照2452h/a。

2.地质概况2.1 地层矿区范围内发育的地层以太古宙变质岩系为主,其次为新生代第四系冲洪积物(Q4)。

(1)牛坟各勒片麻岩:为区内主要出露的变质深成岩,出露范围基本覆盖全区,岩性组合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片麻理走向35°—50°,倾向南东或北西。

(2)太古宙变质表壳岩:原岩为古老的火山-沉积岩,一般规模较小,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包体残存在变质深成岩中,与片麻岩有明显的界线,包体的走向常与片麻理的走向相一致多为北东,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40°~80°,局部产状变化较大形成褶曲;主要岩性为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和变粒岩。

(3)第四系分布于工作区的沟谷中,主要为冲洪积的砂砾石、亚粘土,局部为人工堆积的矿渣及碎石。

2.2 构造矿区位于颜家沟~大营子韧性剪切带西段,区内构造走向以北东向为主,经历太古代末期至华里西期多次韧性变型作用叠加,导致区内构造情况较为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新福兴地地区中元古代构造变形特征
[摘要]中元古代在辽西北部是一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不但有地层的沉积,而且岩浆活动也非常强烈,中元古代变形构造主要发育在魏家沟岩群中,在沉积地层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质、变形,主要有两期变形:一期发生于中浅部构造层的水平剪切流变,另一期发生于浅部构造层的脆性褶皱变形构造。

[关键词]辽西北部中元古代魏家沟岩群水平剪切流变脆性
褶皱变形
中图分类号:f32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17-0048-02
0 引言
本区一级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里木—华北板块内,二级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块北缘,天山—赤峰陆缘造山系中,三级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化德—旧庙多旋回造山带中,赤峰—开原大断裂
在本区通过[1](图0-1)。

区内结晶基底出露广泛,主要由太古宙变质深成岩组成;地层主要出露于福兴地镇,呈近东西向断续带状分布于西大营子村-柳树台一带。

该岩群岩石组合前人1/20万区调时将其归属为太古宇建平群大营子组,长春地质学院区域地质调查所辽西分队在邻区进行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将其从大营子组解体出来,划归为中元古代地层[2],称其为中元古界魏家沟变质岩石组合,辽宁核地地质调查院在本区进行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将其单独建群,称为魏
家沟岩
群[3]。

魏家沟岩群的岩性主要为浅灰色薄-中厚层中-细晶条带状方解大理岩(有时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浅灰色绢云片岩,灰色、浅灰色粉砂质板岩,绢云千枚岩,绢云长英质糜棱岩,绿泥绢云二长质糜棱岩。

厚度为1287.99m。

为一套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动力变质岩。

魏家沟岩群与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呈断层接触,并被中二叠世第一期二长花岗岩侵入,在接触带附近魏家沟岩群底部岩石矽卡岩化。

中元古代在本区是一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不但有地层的沉积,而且岩浆活动也非常强烈,中元古代变形构造主要发育在魏家沟岩群中,在沉积地层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质、变形,主要有两期变形:一期发生于中浅部构造层的水平剪切流变,另一期发生于浅部构造层的脆性褶皱变形构造。

分述如下:
1 第一期变形(sd1)
发生于魏家沟岩群沉积之后,是四堡构造运动的主要构造,变形机制为中浅部构造层次的水平剪切流变,同时伴生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该期构造变形直接导致魏家沟岩群碎屑岩由层体转化为片理化、条带状构造的层状体,主要构造形迹有透入性片理、糜棱叶理、矿物线理等构造形迹,其主要形式为:
1.1 片理、糜棱叶理
这组片理或糜棱叶理在区域上产状稳定。

走向ne30°~50°,倾
角70°~80°,尽管具有明显的透入性,但不同地点发育程度略有差异,总体上,柳树台以北一带片理发育较好,其以南糜棱叶理发育较好,这组片理由压扁、拉长的斜长石及绢云母定向排列反映出来。

而糜棱叶理则以石英、斜长石定向拉长表现出来,并伴有残斑旋转,该期变形发生于绿片岩相构造环境中。

1.2 条带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主要以变质构造分异条带为主,是岩石在变形过程中矿物成分发生分异而形成的一种条带状构造。

这类条带表现为浅色矿物成分的浅色条带和暗色矿物成分的深色条带相间排列。

1.3 线理
可分为矿物生长线理和小型剪切带伴生的拉伸线理,均为a 型线理。

其中矿物生长线理主要是片柱状暗色矿物(绢云母、绿泥石)在变形作用中顺引方向重结晶生长的结果,定向性明显。

测区内仅在长英质糜棱岩中出露较明显。

倾伏角小于35°,倾伏多数北东向;而位伸线理则与小型的顺片韧性剪切带伴生,由浅色矿物塑性拉长形成,其长轴可指示小型韧性剪切带的剪切拉伸方向。

此类线理长1~3cm,长短轴一般大于6:1,分布于糜棱面理面上。

主要由岩石中石英、长石拉长定向而成,之外,岩石中拉长的长石遭受到变形后期或末期变质作用,丝状石英发生静态重结晶而形成多个石英颗粒,但仍保留有丝状石英的形态,矿物拉伸线理代表了剪切带相对滑动方向,经测定,绿泥角闪长英质糜棱岩中拉伸线理产状为30°~45°∠30°~45°,这说明,绿泥角闪长英质糜棱岩组成的
剪切带早期具自西向东斜向滑移特征。

1.4 不对称褶皱构造
不对称褶皱构造在糜棱岩中比较发育,并且多见于绿泥角闪长英质糜棱岩中,主要表现为一翼长、一翼短的褶皱(图1-1),往往规模较小,波长和振幅均在几cm~几十cm的范围内。

不对称褶皱在剪切带中具有明显的意义,它可以反映剪切滑动方向。

大量的观测表明,在平面上,不对称褶皱具右旋剪切特征,结合矿物拉伸线理特征可以得出,糜棱岩带具右旋正斜滑移特征,为右旋滑脱型韧性剪切带。

1.5 残斑旋转和应变影
残斑旋转(图1-2)和应变影在糜棱岩中
多见,在石英残斑旋转的边部有应变影,主要
特征为石英残斑的细粒化,部分石英残斑有斜列成骨牌构造,指示糜棱岩形成时的剪切方向与岩石中不对称褶皱所反映的剪切方向一致。

1.6 s-c构造
在糜棱岩中发育,主要表现为石英矿物颗粒拉长呈拔丝s面理及矿物颗粒的重结晶作用所形成的c面理,两期面理相交,交角10°左右(图1-3),它也反映出同样的剪切方向。

1.7 显微构造与变形
剪切带内构造岩多已发生重结晶作用,但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经重结晶作用愈合的变形残余或糜棱结构。

镜下所见显微构造主要有
如下表现形式:长英质糜棱岩中个别斜长石碎斑两侧可见黑云母形成的旋转晶迹构造;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偶见波状消光现象;长石碎斑出现双晶位错,个别石
英条纹有亚颗粒残留。

1.8 剪切带运动学与动力学机制探讨
根据西大营子—界力花—柳树台一线韧变带内具有指向意义的
构造,如长石斑晶旋转、长英质-脉体细颈部位的弯曲(图1-3)以及石英残斑旋转晶迹构造(图1-2),均可判断出这一展布的剪切带总体运动方向由西向东水平剪切。

从糜棱岩带中线理极点等密图(图1-4)中可得线理的优选产状:36°∠27°,说明该剪切带更偏向于由西向东水平剪切。

魏家沟岩群中拉长石英、长石等线状构造,在顺层面理(xy面)上拉长明显,xz面上则表现为垂直压扁,yz面上呈大小混杂的次圆-次棱角;由于所取定向片多数为超糜棱岩,其剪切指向不明显,无法测定其x、y、z方向的应变长度。

只有通过野外宏观特征现象的测定,取10个野外三维应变轴数据作弗林图解(图1-5),该数据一般x轴长1~3cm,y 轴长0.2~1cm,z轴长0.1~0.3cm,由投影点最密区确定出其k=1左右,说明该剪切带即有纯剪的特点,又有压扁的特点。

从而说明该剪切带形成动力学机制为岩石圈近水平方向的简单剪切。

2 第二期变形(sd2)
以片理、糜棱叶理为变形面,形成于浅部构造层次,是脆性变形
的产物,反映在区域上的褶皱构造和褶劈理构造。

2.1 褶皱
柳树台向斜
分布于测区北东端,沿柳树台以东一线展布,全长2km,宽0.5km,褶皱核部为pt2w(pl+sl),两翼为pt2w(mb),对褶皱两侧的ans2面理作极点等密图(图2-1),其最优拟合大圆弧的环带轴β即代表af1 褶皱的枢纽,产状248°∠16°,两翼优选产状分别为164°∠68°和328°∠60°,轴面产状187°∠26°,翼间角50°,表明af3 褶皱为轴向东西向的中常斜卧褶皱;其西段被ne向断裂强烈切割,而向ne有所偏转,受后期构造影响,褶皱总体形态较为破碎,此褶皱构造一显著特点是糜棱岩圈入褶皱(图2-2),并形成一些褶劈理等小型构造。

2.2 褶劈理
褶劈理为褶皱的伴生次级构造,在区域上不具有透入性,而且具不均匀性的特征,多发育于各类片岩、千枚岩、超糜棱岩之中。

其实质为早期顺层片理再次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褶皱的轴面面理(图
2-3),为纵向置换产物,早期面理与轴面面理呈大角度相交(图
2-4),褶劈理以微劈理、劈理为特征,微劈石域以石英、长石为主,其次为云母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其间保存有先存面理的褶皱;劈理域多由微褶皱的翼部发展而来。

2.3 线理
线理亦为与褶皱相伴生的次级构造,其实质为顺层面理发生褶皱
变形,形成的露头尺度小褶皱的枢纽。

一种为发育片岩、千枚岩中的褶纹线理,另一种为发育在薄层板岩、大理岩中的褶皱窗棂,线理走向与褶皱枢纽一致。

3 结论
中元古代四堡旋回构造变形经历了两期变形,第一期属拉伸构造变形,第二期属挤压构造变形,这两期变形形成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带中复杂的构造变形。

参考文献
[1] 陈荣度等《1/50万辽宁省区域地质编图成果》.辽宁省地质勘查院,2012年.
[2] 长春地质学院区域地质调查所,1996,旧庙镇幅、沙宝台幅、哈尔套镇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内部出版.
[3] 佟国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已定稿(未出版),2012,163.
[4] 张国仁,1992,建平地区太古宙变质杂岩构造变形及演化特征,辽宁地质,1992第1期.
[5] 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997,辽宁省岩石地层,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作者简介
沙德喜(1965—),男,辽宁大连人,高级工程师,1989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主要从事铀矿、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