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精品教育.doc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音乐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曹县第一初级中学黄振峰一、教材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

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课前学生收集资料,有关作者、歌曲创作背景和创作地地方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的图片、影音、文件等,学生亲身体验。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听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3、知识与技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结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猜歌游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每个省份都有丰富的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光彩夺目。

接下来聆听三首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曲,说说各是哪个民族和省份的歌曲。

播放歌曲片段《青春舞曲》、《青藏高原》、《沂蒙山小调》。

(二)讲授新课1、了解青海。

2、初步聆听歌曲,并思考:●歌曲的节拍、速度怎么样?●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3、了解歌曲创作背景4、作者简介王洛宾(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民族音乐学家,被誉为我国“西部歌王”、“民歌之父”。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能够甄别日常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2)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3)了解王洛宾先生及其音乐作品。

2教材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3重点难点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结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课程导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光彩夺目。

接下来视听三首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曲,播放歌曲片段:江苏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信天游》、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听完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三首乐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这三首乐段都是民歌。

(简要介绍民歌)不同之处:江苏民歌《茉莉花》:旋律音调清丽、婉转、悠扬。

旋律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陕北民歌《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民歌,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 使学生理解音乐中的节奏感和旋律,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音乐表演技巧。

教学内容1. 研究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词和曲谱。

2. 研究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

3. 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入- 利用音乐欣赏片段、图片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关于遥远的地方的感受和想象。

步骤二:研究歌词和曲谱1. 向学生介绍《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民歌的背景和意义。

2. 分发歌词和曲谱给学生,一起研究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步骤三:学唱歌曲1. 教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发音和调式的准确性。

2. 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练歌曲,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步骤四:分析歌曲表达方式1. 分析歌曲的节奏感和旋律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步骤五:展示和分享1.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歌曲表演,展示他们研究的成果。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交流和互动。

总结反思- 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总结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特点和意义。

- 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对音乐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

-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绩。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教案》的教学内容和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1一、导入1.课前播放器乐版《在那遥远的地方》,创造氛围上课,师生问好。

很高兴和大家共同走进音乐课堂。

在美中享受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美。

这学期我们聆听了华夏古韵,赏过了梨园风采,品过了欧洲清唱剧,接着来领略神州音韵。

《第二张图片》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歌有哪些。

老师引入本节课内容。

通过对神州音韵1,2,3单元的学习,大家都知道,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丰富独特的民歌,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和情感。

你们知道的民歌有哪些呢?可否唱几句?《茉莉花》、《青春舞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花儿与少年》、《达坂城的姑娘》等等,大家知道的还不少呢!看来大家并没有忘记我们的民族艺术。

有一位老人曾说过:“如果你热爱音乐,就会发现它是用美丽的民歌铺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并学习一首草原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第三张图片二、熟悉歌曲1.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王洛宾第四张图片这首歌是中国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先生在1940年创造的一首草原情歌。

同时王洛宾还具有“西部歌王”之称。

第五张图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根据我国青海地区民歌改编而成。

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还曾流传,这首歌是王洛宾老先生在青海拍摄一个纪录片,3天的时间里他结识了一个很漂亮的藏族女孩,他们一起在青海湖边策马扬鞭,一起欢歌笑语,分别之后,怅然若失,于是呢,王洛宾先生在思念中才写下了这首不朽的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他长达60年的音乐生涯里,他搜集整理并创造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

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堪称是王洛宾先生的巅峰之作,是他音乐展示飞翔的标志。

还被收录在巴黎音乐学院的东方音乐教材中。

不仅地球人熟悉这首歌,外星人也可能会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首歌曾竟被群众投票选中,放在东方红卫星上播放,代表着中国的声音向太空呼唤。

2.带着问题聆听歌曲,学生跟唱一二段。

八年级音乐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八年级音乐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八年级音乐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音乐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主讲教师: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XXX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生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

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能够甄别日常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颂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2)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演唱歌曲时气味掌握、咬字、吐字的正确应用,演和唱相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我国是一个同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光彩醒目。

本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个歌曲片段,大家说说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歌曲名字是什么?播放歌曲片段《芳华舞曲》《北京的金山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设计意图】让优秀通俗音乐走进课堂,贴近时代,引起学生共鸣。

了解少数名族的音乐风格。

二)讲授新课1、作者简介XXX(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民族音乐学家,被誉为我国“西部歌王”。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青海高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2. 通过学习歌词,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3. 学会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2. 青海高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了解青海高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音乐设备3. 歌词打印稿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欣赏青海高原的图片,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

b. 提问:你们听说过青海高原吗?谁能描述一下它的特点?2. 学习歌词a. 发放歌词打印稿,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歌词内容。

b. 教师逐句讲解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c. 学生跟读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学唱歌曲a.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哼唱。

b. 针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难点,进行分组练习。

c. 全班学生一起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

4. 歌曲展示a. 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b.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特点。

b. 强调青海高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青海高原的其他特色文化,如青海湖、塔尔寺等。

2. 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搜集更多关于青海高原的资料,增加学生的地域文化知识。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青海高原的感悟。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感悟。

八、教学评价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歌唱能力等。

2. 评价学生对青海高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
《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用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青海民歌的风格。

问题解决与思考
教会学生如何用热情歌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会学生如何用热情歌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电子琴等。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听赏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介绍青海,了解青海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青海的别样风情。

2、学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1)听歌曲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2)熟悉歌曲旋律。

3)分段学唱歌词。

①集体朗读歌词。

②听琴分段学唱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后记:
结合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走进青海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音乐音乐《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音乐《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一、教材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

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课前学生收集资料,有关作者、歌曲创作背景和创作地地方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的图片、影音、文件等,学生亲身体验。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能够甄别日常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2)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结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演唱《青春舞曲》,学生自由跟唱。

提出问题:曲作者是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青春舞曲》是王洛宾的作品,那么他还写过那些作品学生再次发言,教师总结: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那渺远的地方》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新疆舞蹈的典型动作,了解并交流新疆的特产风景、服饰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心爱之情。

2、学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娃娃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新疆音乐的鲜明特点
1、课件导入
师:同学们,奇特而又喜悦的音乐旅程又开始了,你们瞧,可爱的音乐小天使今天要带我们到一个渺远而又美丽的地方。

你们看见这朵在舞动的小花了吗?它就是音乐小天使用来打开时空大门的钥匙,下面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来用摘下小花打开时空大门,猜猜我们要去的是哪里?(多媒体:鼠标右击小花,播放新疆歌曲〈〈甜甜的歌儿迎贵客〉〉MTV)(奖励小朋友一个音乐“娃娃”)
2、感受交流
师:同学们,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哪儿啊?
生:新疆。

师:你们了解新疆吗?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新疆,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新疆位于我国的西部,那里不仅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也有黄沙遍地的戈壁。

同学们爱吃的吃哈密瓜和葡萄就盛产自新疆最出名的水果之乡??吐鲁番。

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要〈〈请你吃块哈密瓜〉〉呢。

(〈〈请你吃块哈密瓜〉〉MTV)。

吐鲁番的哈密瓜又大又甜,绿色的葡萄晶晶亮,让你忍不住要尝一尝,绿色的葡萄架下,人们正在跳着美丽的舞蹈呢!3、小结过渡
师:新疆真是个好地方!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也来做一回新疆人,(教师戴上新疆帽子)要想成为新疆人啊,要会说新疆话,会说吗?老师教大家新疆话:“萨拉母”(向您问好)“亚克西,巴郎”(好孩子)。

(学生跟教师学说话)下面我们在课堂上就伸出大拇指用“亚克西,巴郎”来表扬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好不好。

二、引导表现新疆音乐的节奏
1、展示手鼓(继续在音乐声中介绍)
师:同学们,你们瞧!新疆的朋友们在舞蹈时最喜欢拿在手里做道具的是什么?(看〈〈请你吃块哈密瓜〉〉MTV片段)
生:手鼓
2、拍击节奏
(教师出示节奏)师:老师这里有面小鼓,我们可以用它来充任新疆的手鼓。

等一会我们就用手鼓来排击这条节奏。

这条节奏见过吗?谁会念?跟老师来念
(教师示范用手鼓来拍击节奏)请同学们来拍,拍的好的,老师奖励他用铃鼓代替手鼓来拍。

我们一起来拍一遍,小朋友们可以用手来拍或者用手拍腿、拍肩膀、凳子,(奖励音乐娃娃)
三、学习模仿新疆舞蹈的典型动作
1、学习典型动作。

师:如果我们边拍手鼓边跳新疆舞就更有意思了。

你们知道新疆舞蹈有一些什么动作吗?(学生展示自己知道的动作,翻腕、移颈等)(奖励音乐娃娃)老师教大家几个新疆舞蹈的典型动作。

2、男生拍手鼓,女生跳新疆舞
师:拍手鼓的人有舞蹈动作吗?这些动作是什么样的?(教师教授)下面,请男生拍手鼓,女生伴舞。

(师生同跳《掀起你的盖头来》MTV)
三、学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
1、听录音范唱,学生随音乐拍手。

师:同学们,新疆的哈密瓜美,新疆的鼓声美,新疆的歌儿也美。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新疆民歌《牧童之歌》,请注意听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听录音范唱)生:天山、草原、小牧童……
2、学唱歌曲。

⑴读歌词,教师用手鼓伴奏。

师:大家听得非常认真,(看图片,教师介绍美景,播放录音作为背景音乐)新疆的天山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山,天山上的天池更是闻名于世界。

天上上的白雪融化成了甘甜的水流向天山脚下的大草原,哺育了草原上的牧民们。

草原一望无际,牛儿、羊儿在喜悦的奔跑着,小牧童们过着悠闲美满的生活。

让我们跟随着小牧童一起去感受他们的美满的放牧生活吧。

大家跟老师来读歌词。

注意用红色的笔圈起来的字,听好老师是怎么读的,看谁读的好?(读出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奖励音乐娃娃)
⑵随着录音音乐默唱,用骏马奔驰的DA声来唱旋律(教师示范)。

⑶随琴齐唱
师: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好唱?如果你已经学会了,站起来给大家表演表演。

你觉得哪里不太好唱的?我们一起来解决帮你。

⑷再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情绪。

(跟录音演唱)
师:你觉得演唱歌曲时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达?(欢乐、开朗)
⑸学习典型动作
师:如果我们边唱歌边跳新疆舞就更有意思了。

你们知道新疆舞蹈有一些什么动作吗?(学生展示自己知道的动作,翻腕、移颈等)(奖励音乐娃娃)老师教大家几个新疆舞蹈的典型动作。

⑹表现歌曲,录音伴奏。

让我们跟着歌曲录音,边唱边跳,有手鼓的同学把你的手鼓也打起来吧!一起去感受牧童的欢乐的心情
五、扩展延伸,深化感受
师:大家还会唱哪些新疆歌曲?我们一起听几首非常出名的小朋友们十分喜欢的新疆歌曲?如果你觉得熟悉,可以跟着唱唱或者跟着音乐跳跳。

(《娃哈哈》、《颂祖国》等歌曲,边唱边跳)
师:大家表演得很精彩。

今天我们了解了新疆的特产,拍了新疆的手鼓,跳了新疆的舞蹈,还学唱了新疆的歌曲,你们现在最想干什么?
生:骑马、去新疆……
师:新疆真是个好地方啊,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到新疆去看一看,现在,就让我们在新疆的音乐声中尽情的唱起来,跳起来吧!在音乐声中,老师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同学们,再见!(多媒体出示〈〈新疆好〉〉的MTV)。

(学生边唱边跳离开教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