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版本)【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版本)【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生命之杯第一课时:我和你第二课时:我们是冠军第三课时:奥林匹克号角第四课时:生命之杯第二单元乐海泛舟第一课时:摇篮曲第二课时: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三课时:鳟鱼第四课时: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三单元山野放歌第一课时:打支山歌过横排第二课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第四单元亚洲弦歌第一课时:樱花第二课时:深情第三课时:小河的呼唤第五单元京腔昆韵第一课时:唱脸谱第二课时:我不挂帅谁挂帅八年级第二学期音乐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结合区、校级艺术节活动,掌握音乐工作重心及部署,制定音乐教学计划,要研究音乐教材,分析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为安排教学进度打下基础。
分析每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基础。
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二、课堂教学:(一)唱歌部分唱歌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感情的歌唱。
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绪,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风格。
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对歌曲进行处理。
启发鼓励学生在对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评价,避免简单的按照老师的指示反复进行机械的训练。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教唱曲谱,再学歌曲歌词。
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或学生听钢琴视唱,培养学生的视谱能力。
3.每学一首歌曲,必进行复习、检查、巩固练习,让个别学生(有特长或有兴趣的学生)表演唱。
4.尝试合唱教学,使学生体会多声部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欣赏部分1.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音乐各种表现要素,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程、和声、曲式等等,能够引导学生从力度、速度、音高等感性的认识阶段,逐步进入和声、曲式、音乐体裁方面的理性认识阶段。
学习评价-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学习评价-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熟悉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理解音乐的节奏和节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构成简单的旋律–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程,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能够听辨不同的音乐节奏和节拍–能够创作简单的音乐旋律–能够欣赏并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培养以下情感:–发掘和表达个人情感–了解音乐所能传递的情感–听取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并掌握自我评价的技巧–培养对音乐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熟悉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理解音乐的节奏和节拍3.运用所学知识构成简单的旋律4.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2.教学难点:1.理解音乐的节奏和节拍2.运用所学知识构成简单的旋律三、教学过程安排1. 温故知新•熟悉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让学生熟悉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音乐的历史和文化–通过ppt演示,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
2. 理论学习•理解音乐的节奏和节拍–通过例子和听音乐,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运用所学知识构成简单的旋律–通过ppt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构成简单的旋律。
3. 实践操作•练习构成简单的旋律–让学生分组,使用所学知识构成简单的旋律,然后互相欣赏和评价。
•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并分析音乐所传递的情感。
4. 总结回顾•调查调查–让学生互相调查和整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分享。
•自我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能力。
四、思考题•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钢琴曲子。
•欣赏一首自己喜爱的音乐,分析其所传递的情感。
•你对本次课程有何感受与收获?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ppt演示、视频介绍、听音乐和实际操作等,同时还贯穿了互动、合作、展示和自我评价等环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华夏古韵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学目标:一、感受、体验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引发对我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二、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的分析,体会歌曲忧伤、惆怅的情绪。
教学重点:一、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二、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和好友分别,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寄托你的思念呢?(通信、发邮件、打电话、点歌等。
)2、师:你知道有哪些表达友谊的歌曲呢?(《友谊地久天长》音频)。
二、情感体验。
1、师:你们说得很好。
其实古代也有很多表现友谊的音乐作品。
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首描写友谊的古曲,请你听后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阳关三叠》音频)。
2、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诵读歌词。
1、讲述歌词的来源。
师:这段歌词的前一部分实际上是来自一首唐诗,你们知道这首唐诗是谁的什么作品吗?师:这位同学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这首诗在语文课上学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
唐朝时,为诗配乐进行演唱十分盛行,很多古诗都被合乐而唱,《阳关三叠》也是其中之一。
原诗描绘了怎样的情节呢?(《阳关三叠》动画)。
2、讨论“三叠”。
师:我想再问一问同学们,你认为《阳关三叠》名字中的“三叠”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允许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都很有想法。
原曲分成三大段,由于将一个曲调变化叠唱了三遍,故名三叠。
教材中选用的是一部分,也就是其中的一叠。
阳关是一个地名,所以歌曲叫《阳关三叠》,曲中还有一个地名——“渭城”,所以歌曲又叫《渭城曲》《阳关曲》。
3、分析歌词。
师:歌词部分比原诗要长,我们来看后面部分的歌词,“遄”这个字念chuán。
齐读一下。
师:“遄行”是指“一路上你要快快地走,快快地走”,寄托了对友人无限关爱之情。
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说课稿

《给未来一片绿色》说课稿“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
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说教材] (1)教材内容《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
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
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第一: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说新课标)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
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说目标](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初中音乐下册教案

初中音乐下册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歌曲学习:本册书中选取了多首富有特色的歌曲,如《茉莉花》、《月亮代表我的心》等,让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感受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歌曲魅力。
2. 乐理知识:学习音阶、节奏、音符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3. 音乐欣赏:欣赏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动听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一首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法和节奏。
2. 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乐理知识学习(20分钟)1. 教师讲解音阶、节奏、音符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音乐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歌曲和乐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演唱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注意指导学生唱法和节奏。
2. 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音乐活动(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学生参与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音乐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美丽的梦神-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美丽的梦神-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舒伯特和他的《交响曲第四号》;2.能初步了解《交响曲第四号》的构成;3.通过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形象描写能力;4.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音乐描绘的内容;5.能够通过绘画将自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呈现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交响乐的构成形式;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形象理解;3.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交响曲第四号》中的部分乐曲,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了解舒伯特以及他的作品。
### 2.欣赏和分析(40分钟) 根据教师给出的《交响曲第四号》简介,让学生主要听取带有形象描写的部分,然后向同伴口述自己心中的画面,并将听想的内容与同桌讨论。
之后教师讲解这些部分的历史背景与音乐表现手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的构成形式以及音乐形象描绘。
3.思考绘画(3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画一个有关音乐表现的图片,然后再让学生向同桌展示自己的绘画稿并讲解自己的理解。
4.小结(10分钟)通过学生的画作展示,让学生发言感受之后再讲解最后一个形象描写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个音乐描绘出的情景,并了解使用音乐形象描绘去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四、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述以及绘画,了解学生对《交响曲第四号》的基本了解程度;2.通过学生自制绘画作品的展示,了解学生音乐形象理解的深度和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拓展1.学生在家中自己制作有关交响乐的类似图片,并搜寻其他典型的交响乐曲目并给自己的图片重新设计背景。
2.学生可以自学交响乐构成及演奏步骤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尝试自己演奏或合唱并带有表情或动作去表现音乐描绘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老师在欣赏部分的内容和思考绘画部分有了较大的调整,更多地让学生自己描绘,通过自主讨论和讲解的方式,达到了学生自主思索和学习的目的。
在培养学生的形象理解和绘画能力方面能达到了自己的预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第一章:音乐基础知识课时1:音乐的分类- 目标:了解音乐的分类,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音乐-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的分类,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教学步骤:- 引入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不同音乐类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听取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感受和喜好-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课时2:音乐元素—节奏- 目标: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元素,能够辨认和演奏不同的节奏-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的节奏元素,如拍子、节拍、节奏型等- 教学步骤:- 呈现不同的节奏示范,让学生辨认并跟随拍子- 练使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 听取学生对不同节奏的反馈和理解-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听辨课时3:音乐元素—旋律- 目标:理解音乐中的旋律元素,能够辨认和演奏简单旋律-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的旋律元素,如音高、音程、音符等- 教学步骤:- 弹奏简单的旋律,让学生辨认并跟唱- 练使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旋律- 听取学生对不同旋律的反馈和理解- 教学方法:示范、唱跟、合奏第二章:音乐欣赏课时4:古典音乐欣赏- 目标:了解古典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能够欣赏和分析古典音乐作品- 教学内容:介绍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著名作曲家如贝多芬、莫扎特等- 教学步骤:- 听取学生对古典音乐的了解和印象- 欣赏和分析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 研究如何欣赏和评价古典音乐- 教学方法:听辨、分析、讨论课时5:流行音乐欣赏- 目标:了解流行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能够欣赏和分析流行音乐作品- 教学内容:介绍流行音乐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流行音乐家如迈克尔·杰克逊、泰勒·斯威夫特等- 教学步骤:- 听取学生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和喜爱程度- 欣赏和分析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 研究如何欣赏和评价流行音乐- 教学方法:听辨、分析、讨论课时6:民族音乐欣赏- 目标: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能够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作品-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民族音乐和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如古筝、蒙古马头琴等- 教学步骤:- 听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兴趣- 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 研究如何欣赏和评价民族音乐- 教学方法:听辨、分析、讨论第三章:音乐创作与表演课时7:音乐创作- 目标: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和过程,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创作的要素,如主题、节奏、旋律等- 教学步骤:- 听取学生对音乐创作的感兴趣程度和认知- 研究并实践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 展示和分享学生的音乐创作成果- 教学方法:听辩、创作、展示课时8:音乐表演- 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乐器演奏和合唱技巧,提高舞台表现力- 教学步骤:- 分别指导学生在乐器演奏和合唱方面的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演唱-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表演能力- 教学方法:示范、指导、演出。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彩云追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示范法:教师通过亲自演唱《彩云追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演唱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意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然而,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 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对歌曲不感兴趣或者对旋律和节奏的把握不够,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2. 缺乏自信:在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担心自己唱得不好,而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
3. 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能力。
3.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练习演唱《彩云追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彩云追月》的歌曲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学习效果。
2. 音乐软件:使用音乐软件,为学生提供《彩云追月》的旋律和节奏伴奏,帮助学生更好地练习演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
内容: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彩云追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彩云追月》这首歌曲。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欣赏音乐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彩云追月》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音乐下册百卉含英教案(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下册)激情导入1、师:“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它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因为其曲调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引用到他的歌曲《图兰多》中,而传遍了全世界,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在2004年希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的小女孩用稚嫩的嗓音向全世界唱出了这首民歌。
你们知道它吗?”2、学生讨论、回答、并请个别同学为大家唱上两句。
歌唱1、教师介绍歌曲所讲述的内容。
(《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2、聆听河北民歌《茉莉花》,谈感受3、学生跟教师的钢琴轻声学唱歌曲讨论歌曲的旋律特点和风格特点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二声部旋律请大家演唱第一声部;然后学唱第二声部,教师弹奏第一声部学生看谱试着唱第二声部。
观看合唱录象《茉莉花》,交流讨论“合唱《茉莉花》”的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唱好歌曲的信心。
两声部合唱河北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并注意旋律的起伏和两声部的和谐统一)三、鉴赏1、师:“《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欢听也爱唱的歌曲,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不同旋律风格的茉莉花,刚才我们听唱的是河北的,接下来让我们再听一首,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吗?”——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2、提问河北与江苏《茉莉花》在风格上、旋律上有何不同?3、轻声哼唱江苏民歌《茉莉花》,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体验。
4、通过鉴赏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文化所表现出不同风格的民歌,了解了民歌在我国的发展和具有的基本特点。
四、拓展1、师:“说起了民歌,同学们应该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的歌曲也是色彩芬呈,同样赞美花儿的歌曲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聆听布依族的一首民歌《好花红》。
”——聆听《好花红》2、学生说说歌曲的旋律和风格特点,与前面的两首《茉莉花》对比,有何不同。
教师引导并指出歌曲句首的装饰音体现了布依族民歌的特色。
3、提问:《茉莉花》和《好花红》都采用了五声音阶(do,re,mi,sol,la),但它们的结束音不同,你感受到了吗?4、教师简要讲解民族五声调式的知识,并带领同学齐唱熟悉的民歌《小白菜》、《我的家乡日喀则》、《太阳出来喜洋洋》等,体会民族五声调式风格。
五、课堂总结初二音乐下册梨园撷英教案(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下册)组织教学:课前情境渲染——在教室里挂上中国结、红灯笼、戏剧脸谱等中国传统民俗装饰,录音里播放着“隆格隆”。
一.导入出示三张代表不同民族音乐体裁的图片,让学生回答是哪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戏曲、宋祖英的演唱)二.激情引趣1.学生讨论:对戏曲音乐的了解2.教师总结:我国的民族文化多采纷呈历史悠久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的代表。
3.师生同唱歌曲《唱脸谱》,初步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
(演唱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京剧脸谱)A.我们看到演员们的脸上涂了颜色并画成了花脸,这是我国戏曲中特有的化装艺术,尤以京剧为典型,因为它在构图、勾画、涂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谱式,所以叫“脸谱”。
B.讨论颜色的不同寓意和象征:(结合相对应的脸谱实行课堂讨论)红色——威武中正——钟馗黑色——严肃刚正——包公蓝色——凶猛豪爽——窦尔墩白色——阴险狡诈——曹操C.老师提问:我国的国剧是哪一剧种?历史上的四大名旦都是谁?D.教师与学生交流后讲解三.感受与体验1.由《唱脸谱》这首歌导入对京剧的介绍:A.介绍我国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其唱腔的特点(主要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唱腔)B.请同学听京剧名段《铡美案》中《驸马不必巧言讲》使用的是哪一种唱腔?2.学唱《驸马不必巧言讲》根据节奏念戏文(要求:字正腔圆)唱戏谱学大戏(提问:这段唱腔里面最后一句同学们唱得最有韵味,如果给这句加一个动作的话,大家想想怎么加才能让我们的演唱更有点京戏的味儿?)请同学创造性的表演,进一步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3.聆听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与《驸马不必巧言讲》作比较,并请同学们描绘或表演两段情节。
4.看录像《女驸马》,展开对另一剧种的理解。
学生谈对黄梅戏的了解教师补充介绍黄梅戏以及它的著名曲目5.跟VCD演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6.学生学习并表演戏剧的基本手势和走圆场等。
四.创造与实践1.看脸谱说人物与行当——包拯、红娘、曹操……2.才艺大比拼活动内容:画脸谱、根据脸谱演角色、老调新唱——编戏文。
五.评价与总结初二音乐下册管弦和鸣教案(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下册)一、名言引出、名曲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这堂音乐课我送给你们的一句名言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一支名曲是:《查尔达什舞曲》(小提琴演奏)二、乐学新知、用心感受1、理解弦乐器(1)师:请问刚刚你听到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问一下你所知道的弦乐器还有哪些?(教师播放小提琴演奏和中提琴演奏的录音请同学们听辩、分析。
)(2)学生仔细听辩,然后讨论回答弦乐器组的乐器和它们各自不同的音色与表现力。
(3)聆听《梦幻曲》(大提琴独奏),深切感受乐曲优雅娴静的情绪风格和大提琴柔美、醇厚的美妙音色。
(4)出示弦乐器组各乐器的图片,并简要讲解其历史。
2、理解木管乐器(1)师:下面,老师播放一段音乐考考你们看能不能听出这是哪一种乐器,能模仿演奏一下更好。
(播放《西西里舞曲》,长笛独奏)(2)提问:这件乐器的音色有何特点?演奏出的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答出其它木管乐器组的乐器。
(教师稍做点评)(4)出示木管乐器组各乐器的图片,并简要讲解黑管和双簧管在形状和音色上的差异。
(5)欣赏《单簧管波尔卡》,体会波尔卡舞曲的体裁特点和了解单簧管的音色特征。
3、理解铜管乐器与打击乐(1)师:(播放少先队出旗时鼓号队演奏的录象)提问主要使用了哪些乐器?为什么用这些乐器?(2)学生答:小号、小军鼓等。
小号的嘹亮与小军鼓的固定节奏衬托下,音乐显得激昂、有朝气。
(3)“同学一定听过这首乐曲”——播放《兰色多瑙河》第一小圆舞曲主题(圆号演奏),其中这个象征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的主题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4)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法国圆号狩猎的历史(5)引导同学熟悉掌握其它铜管和打击乐器并出示图片4、掌握常用的管乐队排列图(1)把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小号、圆号、长号、定音鼓、镲、锣14种乐器图打乱顺序给同学们看并每看一图就分给一位同学,最后请木管乐、弦乐、铜管乐与打击乐器组的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来。
(2)师:“假如现在老师是指挥家,同学们是乐队的演奏家,那么请问小提琴在指挥的哪一边?……”生:讨论并回答。
(3)用课件展示常用的管乐队排列图四、复习巩固下面,我们就来聆听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你能随着乐曲将听到的乐器名称记录下来,并能感受每一件乐器的音色特点吗?请拿起手中的笔将你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播放《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1、学生听赏并将感受记录下来。
2、你能听出有那些乐器吗?共有几件?3、教师点评答案,并和同学们复听一遍。
(使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现各种乐器图片)五、结束语同学们,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文明的具体象征。
让我们从今天了解的这些乐器的演奏中、从长期的音乐欣赏的实践中,来提升我们每个人审美、鉴赏的水平吧!用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情感,用文章所难以阐明的哲理,串串音流能够形象的描绘与塑造。
(下课礼仪)初二音乐下册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教案(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下册)1、导入:同学们见过森林吗?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去看一看森林(看森林的课件)。
同学们能够用语言描述一下吗?2、同学们都描述的非常好!这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从音乐的角度来看一看森林。
听录音。
结合看到的课件画一幅你心中的森林美景。
3、教师范唱歌曲,同学们能够小声跟唱熟悉歌曲。
4、同学们看课件听歌曲,进一步熟悉歌曲。
5、教师弹钢琴学生跟唱,容易唱错的地方(三连音和切分、附点节奏)要即时纠正。
6、学生讨论:音乐作品三要素:(节奏、速度、旋律)特点。
7、学生分组互相学唱,教师弹钢琴伴奏。
8、教师伴奏,学生集体有表情的演唱。
9、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
森林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10、看课件:《大森林的早晨》画面及音乐。
提问:作品的情绪、节奏、速度、旋律、结构、强弱等特点。
(此步骤可讨论)11、看《大森林的早晨》画面,集体演唱《森林之歌》。
12、课堂小结:描写森林的音乐作品很多,我们今天只见识到两首作品,以后的课堂上老师请大家欣赏到更多的音乐作品。
初二音乐下册环球之旅4大洋洲采风教案(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复习歌曲《剪羊毛》,学唱歌曲《理发师》,学习口风琴吹奏《理发师》。
教案示例::一、练习二声部演唱《剪羊毛》1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周学习的二声部歌曲《剪羊毛》2 请大家集体演唱一遍《剪羊毛》的高声部(不准确的地方教师纠正)3再请大家集体演唱一遍《剪羊毛》的低声部(不准确的地方教师纠正)4二声部合唱《剪羊毛》练习(合不上的地方,教师要即时纠正)(练习时间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而定。
)5 学生有感情演唱《剪羊毛》二、学习演唱《理发师》1录音欣赏:歌曲《理发师》请同学们分析歌曲有几句组成。
音乐表现了什么精神。
2学生回答:(歌曲由四句组成,表现了理发师乐观主义精神。
)3学生学习演唱歌曲,教师钢琴伴奏。
4学生有感情背唱歌曲《理发师》。
5下面我们把这首歌曲简单的改编成二声部,歌曲的前两句是合唱形式演唱,后两局是齐唱。
具体的是:第二声部在第一声部进入两小节后进入。
合唱就唱到第9小节,第10 小节开始是齐唱。
第二声部就唱前7小节,然后直接进入第10小节。
6学生练习演唱歌曲《理发师》7学生有感情演唱《理发师》三、学生学习用口风琴演奏《理发师》1教师带领学生演奏2学生完整演奏《理发师》四、学生创编表演活动:1学生分组为歌曲《理发师》加入打击乐器,并用口风琴伴奏并演唱。
各组同学自己安排那些同学演唱,那些同学用口风琴伴奏,那些同学要用打击乐器伴奏。
2各组同学到前面表演,最后由老师评选最嘉表演奖,为学生加分。
初二音乐下册夏日泛舟教案(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下册)一、组织教学快乐有序学生听《太阳岛上》进入教室,教师利用课件为同学们体现《哈尔滨的夏天》的片段。
二、创设情景学唱歌曲1、导入:刚才老师给同学们看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哪四个?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我们大家都知道威尼斯是著名的水上城市。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看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
看威尼斯水景的课件听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3、这部音乐作品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情绪、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等)4、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们小声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