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学皮炎和湿疹1
皮炎湿疹皮肤病

第五章皮炎湿疹皮肤病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所需讨论的疾病有接触性皮炎、湿疹、异位性皮炎和药物性皮炎等,这一组病是皮肤科最常见多发病,在部队中也颇常见,其发病率甚高,据统计约占该科门诊的1220%,即在各类皮肤病中占第一位。
皮炎湿疹这一类病人大多数是变态反应引起,当然,也有些与非变态反应、遗传等因素有关,其发病原因相当复杂,某些病的真正病因至今未搞清。
不少总是有待探讨研究。
此外,鉴于皮炎湿疹的皮损变化多端,各时期皮损,如急性、亚急性、慢性都可呈现,其局部治疗处理均有差异。
处理妥当,可获事半功倍效果,否则适得其反。
因此,如果学会掌握这类皮肤病局部处理原则,那么,对其它皮肤病患部处置也就不成问题。
由此可见,皮炎湿疹类疾病是学员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接触性皮炎(Confact Dermafifis)接触性皮炎系皮肤接触外界致敏或刺激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病因及发病机理]本病按发病机理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原发刺激与变态反应两种类型,临床所见以后者为多。
一、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该型患者无选择性,是皮肤或粘膜对外界刺激物的直接反应。
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接触物质刺激性强弱,同机体自身关系不大。
通常引起皮炎的物质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是同它接触的人都可病。
例如任何人由于于不慎皮肤接触上浓硫酸,不久之后肯定会发生皮肤急性炎症。
有人提出,原发刺激物损伤表皮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由于崩解而释放出酸性酸酶等溶蛋白酶,可参与破坏皮肤组织,对本型皮炎的发生可起到一定作用。
能够引起本型皮炎的接触物质最常见是化工原料,诸如强酸强碱等。
某些刺激性较弱的物质,如肥皂、有机溶剂,某些工业原料等,若长期反复接触接触也能引起皮炎。
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由于此型皮炎的接触物质往往不具有强烈刺激性,仅仅是有过敏素质的人接触该物质方能发病。
所以这一型皮炎,只发生于少数的敏感者,而对大多数人并不用担心。
一般的物多是小分子化学物质,故不具有抗原性,属于半抗原。
皮炎和湿疹的鉴别

.
25
治疗 1.寻找病因,脱离接触
2.全身治疗口服抗组胺药和维生素C,静脉注射10% 葡萄糖酸钙或硫代硫酸钠,重症泛发者可短期应用 糖皮质激素。若有继发感染可加用抗生素。
3.局部治疗 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疗原 则处理。
.
26
鉴别诊断 1.急性湿疹应与接触性皮炎鉴别
急性湿疹 病 因 复杂,不易寻找
.
28
3.糖皮质激素 一般情况下不宜口服或注射糖皮质 激素,仅在皮疹泛发,渗出著明,病情严重时, 可考虑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病情缓解后逐渐减 量至停用。长期应用易引起许多不良反应。老年 患者滥用糖皮质激素后,易发展成红皮病。
.
29
第三节 异位性皮炎和湿疹 Atopic Dermatitis
.
30
(二)免疫学异常表现为急性期Th2型细胞及Th2型 细胞因子显著增多,导致血中IgE水平增高和嗜酸 粒细胞增多,慢性期则以Th1型免疫反应为主。
.
32
(三)皮肤屏障功能异常,透皮水分丢失增加。
(四)环境因素如变应原(屋尘螨、花粉)及蛋白 质食物、感染性变应原(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糠 秕孢子菌)可影响异位性皮炎的发作。
.
18
二、发病机制
1.原发性刺激
接触物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 触后均可发生皮炎。这种刺激称原发性刺激或毒 性刺激,主要由刺激物直接破坏组织细胞所致, 如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皮炎。
.
19
2.变态反应 为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
20
临床表现
一、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 、丘疱疹,严重时出现水疱、大疱,偶可见组织 坏死。临床所见常以单一疹型为主。
皮炎 湿疹 荨麻疹 药疹PPT

治疗
一 急性荨麻疹
1 抗组胺药 首选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2 维生素C 钙剂 控制感染
二 慢性荨麻疹
寻找病因 抗组胺药 可2~3种联用或交替使用 对单独使用H1受体拮抗剂疗效不佳者 可合并 用H2受体拮抗剂 如 甲氰咪呱或雷尼替丁
临床表现
七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最严重
磺胺类 解热止痛剂 抗生素 巴比妥类 起病急骤 1 麻疹型或猩红热型—弥漫性暗红斑 2 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 稍一搓即成糜烂面 3 口腔 眼 呼吸道 胃肠道黏膜 糜烂 溃疡 4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高热 呕吐 腹泻 昏迷 5 感染 肝肾衰竭 电解质紊乱 引起死亡
1 皮疹特点
起病急 瘙痒 风团 消失快 可发生任何部位
2 消化道损害
3 呼吸道损害
4 过敏性休克
5感
染
皮 疹一般24小时内消失 恶心呕吐 腹痛 腹泻 喉头水肿 呼吸困难 窒息 心悸 烦躁 血压下降 高热 寒战 脉速 全身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
二 慢性荨麻疹 病程超过6周 每周至少发作两次
全身症状较轻 风团时多 时少 反复发生 常达数月或数年
临床表现
特殊类型荨麻疹
1 胆碱能性荨麻疹 多见于青年 运动 受热 紧张 饮料→乙酰胆碱 释放增加→肥大细胞→风团(点状) 分布 躯 干上部及上肢 互不融合 半小时至1小时内消退
临床表现
• 特殊类型荨麻疹
• 2接触性荨麻疹 • 3水源性荨麻疹 • 4运动性荨麻疹 运动开始5~30分钟后出现风团
诊断
图例
图例
临床表现
物理性荨麻疹
1 皮肤划痕症 称人工荨麻疹 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 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
常见皮肤病的鉴别与诊断方法总结

常见皮肤病的鉴别与诊断方法总结一、常见皮肤病的鉴别方法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容易受到各种内外因素影响而发生病变。
常见的皮肤病包括湿疹、过敏性皮炎、银屑病、癣菌感染等。
为了正确诊断和治疗这些皮肤问题,医生需要进行仔细的鉴别与诊断。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皮肤病的鉴别方法,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辨识不同的皮肤问题。
1. 湿疹与过敏性皮炎的鉴别湿疹和过敏性皮炎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皮肤问题,它们有一些共同的临床表现,如红斑、水泡、渗出物和搔抓损伤。
然而,在鉴别时仍有明显区别。
湿疹通常会在婴幼儿期出现,并可延续至成年。
它多发于面部、颈部及四肢伸侧等处,且往往呈对称分布。
患者可能会出现强烈的瘙痒感,进而导致反复的搔抓损伤。
过敏性皮炎则是一种发作性反应,较多见于成年人。
它通常呈对称分布,并以接触部位为主,如双手、手腕、脚背等。
患者体现出来的瘙痒和不适感常常有针对性地与接触过的物质相关联。
2. 银屑病与湿疹的鉴别银屑病和湿疹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皮肤问题,但它们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
银屑病最常见于头皮、四肢和背部等处。
它的典型表现包括红斑,覆盖着白色或银屑般的鳞片。
这些鳞片易于脱落,并可扩展到周围区域。
虽然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瘙痒感,但一般情况下并不剧烈。
湿疹则是具有泛发性红斑、水泡、皮肤增厚和剧烈搔抓损伤等特点。
与银屑病不同,湿疹通常在发作期间伴有明显的搔抓损伤,且可出现渗出物。
3. 牛皮癣与银屑病的鉴别牛皮癣和银屑病是两种常见的角化异常性皮肤疾病,它们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
牛皮癣以局限性或广泛性斑块为主要表现。
这些斑块通常呈现银灰色或灰白色,并具有显示出粘连情况下脱落的表面。
虽然有时会伴随轻微的瘙痒或刺激感,但一般不引起患者过多关注。
银屑病则更广泛地分布于全身,尤其是四肢和头部。
它所表现出来的红斑和鳞片比牛皮癣更加明显。
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和肿胀等其他并发症。
二、常见皮肤病的诊断方法针对常见的皮肤问题进行准确诊断很重要,因为各种皮肤问题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湿疹皮炎与皮肤过敏反应的诊断与治疗

湿疹皮炎与皮肤过敏反应的诊断与治疗湿疹皮炎和皮肤过敏反应是常见皮肤疾病,其症状包括皮肤发痒、红肿、皮疹、脱屑,严重者可出现水疱、皮肤裂开、溃疡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其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以下是有关湿疹皮炎和皮肤过敏反应的诊断和治疗的详细介绍。
湿疹皮炎(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多见于幼儿和儿童,但成人也会发生,病因多样化,包括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
常见的湿疹皮炎有以下几种,其特点和治疗方案有所不同。
1.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外界某些体液、化学性物质或其他物质与皮肤接触后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表现为皮肤的红、肿、痒、疼痛和水疱。
为了治疗此病,应首先避免接触过敏源。
治疗主要包括对病因的排除和皮肤损伤的控制。
外用激素类药物、抗组胺药物、局部抗微生物药物等有妨碍刺激因素和减轻病症的作用。
2.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Allergic eczema)是由于机体对某些特异性免疫原(过敏原)发生超敏反应所引起的一类皮肤炎症,多见于幼儿和儿童。
常见的过敏性皮炎包括婴儿湿疹、成人手足皮炎和金属痒病等。
治疗方案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物质,保持身体营养和休息,尤其要避免情绪上的压力。
药物治疗包括外用激素类药物、抗组胺药和局部抗微生物药等。
3.脱屑性皮炎脱屑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常发生在头皮、面部、胸部、腰部等部位。
病因不明确,可能与内分泌、细菌感染等有关。
治疗方案包括外用药物和内服药物两种。
外用药物包括强化激素、角质溶解剂、抗真菌药等,内服药物包括维生素B族、硒等,防止病情复发的关键是长期稳定的维生素B12补充。
4.手足皮炎手足皮炎(Dyshidrotic eczem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手掌和足底,表现为小水泡、皮肤肿胀、干燥、疼痛、划痕。
治疗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
【皮肤性病学】皮炎与湿疹PPT课件

病程 长,有急性慢性反复发 慢性病程
作及渗出史
无渗出史
手足湿疹与手足癣鉴别
手足湿疹 好发部位 手、足背
手足癣 指掌,趾缝
皮损特点 多形性,易渗出, 深在性水疱,无
境界不清
红晕,境界较清楚
分布
对称
单发
真菌 (-)
(+)
治疗
一、一般治疗原则 1、寻找病因 2、避免再刺激、过度搔抓、热水烫洗 3、禁食浓茶、酒、辛辣食品
定义:对称发生于掌跖、指趾曲侧的复发 性水疱性皮肤病,常伴手足多汗
➢多见于中青年,春秋季易发。 ➢指趾侧缘或掌跖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数
后皮疹干燥,留糠状脱屑。 ➢自觉瘙痒或烧灼感。
治疗
1、避免情绪因素 2、治疗手足多汗 3、抗组胺药物 4、外用药干燥、抗炎、止痒
变态反应有关
内部因素
➢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 肠道寄生虫病,慢性胆囊炎 ➢ 慢性扁桃体炎 ➢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糖尿病、月经、妊娠) ➢ 精神障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 ➢ 血液循环障碍 ➢ 遗传因素:过敏素质。
外部因素
➢ 生活环境的改变,气候条件的影响 ➢ 外界刺激因子:日光,寒冷,炎热,干燥。 ➢ 各种动物皮毛,植物(花粉)。 ➢ 化学物质、人造纤维、化妆品 、肥皂。 ➢ 食物:鱼虾、牛羊肉、脂肪类,糖类
漆皮炎(dermatitis rhus)
诊断
1、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接触史调查。 2、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3、除去接触物后,皮损较快消退,再接
触可再发。 4、对可疑物可作斑贴试验。
治疗
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 极对症处理。
全身治疗:抗组胺药;激素应用于皮损 较重的患者。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论部分 (1)第二章各论部分 (2)(一)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2)湿疹 (2)特应性皮炎 (3)接触性皮炎 (3)(二)药物性皮炎及荨麻疹 (3)药疹 (3)荨麻疹 (4)(三)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4)带状疱疹 (4)单纯疱疹 (5)疣 (5)(四)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5)(五)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6)银屑病 (6)玫瑰糠疹 (6)多形性红斑 (6)(六)性传播疾病(STD) (6)梅毒 (6)淋病 (7)尖锐湿疣 (7)疥疮 (7)(七)结缔组织病 (8)(八)皮肤肿瘤 (8)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前言皮肤性病学是研究有关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防治的临床科学,是临床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习皮肤性病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同学掌握及了解常见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防治方法以及皮肤病与全身疾病的密切关系。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因此要求医学生了解常见性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方法。
课程内容重点章节是总论中的皮肤病的症状、治疗原则;各论中湿疹和接触性皮炎、药疹、荨麻疹;病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性病;结缔组织病和皮肤肿瘤。
其中重点是掌握常见病和重要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对其他章节及一些少见病仅要求一般了解。
适当介绍一些有关疾病的新进展。
授课方法,可根据各教研室具体情况选择。
如可采用不讲大课,融见习、讨论、答疑、小结为一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也可采用先讲课再见习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中应根据皮肤病学的教学特点,尽量采用典型病例示教、皮损幻灯片、多媒体教学技术、图谱等进行形象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
注意引导学生自学的能力。
疾病名称一些专业术语在教学中均用英文表述,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使用。
适用教材:《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 版。
皮炎和湿疹

• 二氧化汞
工业污染物质、杀菌剂
• 巯基苯丙噻唑、
橡胶制品
二甲胍等
• 对苯二胺
染发剂、皮毛和皮革制品、颜料
• 松脂精
颜料稀释剂、溶剂
• 甲醛
擦面纸
5
临床表现
❖ 急性接触性皮炎 • 起病较急 • 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少数可蔓延或累及周边部位; • 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斑,皮损形态与接触物有关,其上有
49
• 儿童期 此型多见于婴儿湿疹愈后,到6~10岁时再次发病; 也可以自婴儿期持续演变而来;还有少数患者至儿童时期方 始发病。临床分两型,即湿疹型和痒疹型。
22
病因和发病机理
❖ 病因:尚不清楚,它的致病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 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一种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
内部因素 • 体内存在慢性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 •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因素; • 神经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 • 血液循环障碍如下肢静脉曲张导致小腿湿疹; • 遗传因素如过敏体质,每一个体对各种因素的易感性和耐受
❖ 内用药物治疗 • 抗组胺药物:H1、H2受体拮抗剂。 • 镇静剂:常用于瘙痒剧烈者,往往与抗组胺药联用,
如安定等。 • 钙剂及维生素C:5%葡萄糖100ml+10%葡萄糖酸
钙+维生素C 2g ivgtt qd。 • 皮质类固醇激素:多用来治疗自体敏感性湿疹或传
染性湿疹样皮炎,往往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常能迅 速奏效。但对非特殊型湿疹、皮质激素疗法不宜提 倡。 • 雷公藤片:内服,每次1~2片,每日三次,对某些 湿疹患者有一定效果。
46
❖ 外用药物治疗 应充分遵循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急性期无渗液或 渗出不多者可用氧化锌油,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 液作湿敷,渗出减少后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可和油 剂交替作用;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 剂,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加用抗生素;慢 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顽固性局限性皮 损可用糖质激素作皮损内注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1、原有皮肤病灶近期加重,出现红 肿、渗液增多等,多由局部 使用刺激性药物,搔抓, 热水肥皂烫洗及继发感染 等因素引起,经过7~10天 左右出现泛发性皮疹。
4.去除接触物及治疗适当,1~2 周内可痊愈。
5.自觉瘙痒,烧灼感,胀痛感。
二、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
由于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浓度较 低,皮损开始可呈亚急性表现;或者 接触物长期反复刺激使局部呈慢性湿 疹样改变。如洗涤剂引起的手部接触 性皮炎。
三、几种特殊的接触性皮炎 1、尿布皮炎 (1)由于产氨细菌分解尿液产生氨刺 激皮肤引起的皮炎。 (2)多见于婴儿, 好发于阴部,会阴 部及臀部等处。 (3)皮损呈大片潮 红,亦可有斑丘疹, 丘疹,边缘清楚。
鉴别诊断:急性湿疹—急性接触性皮炎 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癣 手足湿疹—手足癣
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鉴别
急性湿疹 急性接触性皮炎
病因 常不明原因 常有明显致病外因 皮损特点 皮疹形态多样, 较单一,境界清楚
边界不清 发病部位 对称、泛发 局限于接触部位
病程 常迁延复发 去除病因后较快痊愈
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苔藓鉴别
1、有容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 湿疹的家族性倾向
2、血清IgE增高 3、外周血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病因及发病机理]
目前尚不很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 免疫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由急性到慢 性,反复发作,剧烈瘙痒。
皮疹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表现。
一、婴儿期(又称婴儿湿疹) 1、多在出生2~3个月后发病。 2、皮疹好发于前额,面颈部——扩
2、漆皮炎(dermatitis rhus) (1)皮损多见于外露部位,以手背、 面部为主。 (2)皮损为皮肤 潮红,水肿,丘疹, 丘疱疹,水疱,重者 融合成大疱。 (3)自觉瘙痒及 灼热感。
3 、 化 妆 品 皮 炎 ( cosmetic dermatitis)
由接触化妆品 后引起急性,亚 急性和慢性皮炎。
急性期:红肿明显者选用炉甘 石洗剂,渗出液多时可用湿敷。
亚急性期:少量渗出液时可用 湿敷或糊剂,无渗出时可用霜 剂。
慢性期:选用软膏。
第二节 湿疹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
皮肤病。系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 皮浅层及表皮炎症。
一般特征:多形性皮疹,境界不清,多 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容易复发,易形成慢 性。
慢性湿疹
慢性单纯苔藓
病史 常由急性湿疹演变 初起瘙痒为主,
而来,可有急性加剧 呈苔藓样变
皮损 暗红,浸润肥厚明显, 近正常皮色,
色素增加,外周可
苔藓化明显,周
有小丘疹,丘疱疹。 围可有正常皮色
扁平丘疹
分布 好发于面、手足、 好发于颈,骶尾部
四肢躯干及外阴 四肢伸侧
等处
手足湿疗与手足癣鉴别
手足湿疹
手足癣
病情较重)
三、外用药物治疗 急性湿疹
无渗液:粉剂、洗剂 大量渗液:溶液(湿敷) 亚急性湿疹 丘疹: 乳剂,洗剂 片状糜烂: 乳剂,糊剂 慢性湿疹 皮肤增厚: 软膏 苔藓样变: 软膏、酊剂
第三节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
其特征:除有湿疹临床表现外,还 具有以下特点:
散躯干,四肢。 3、皮疹形态,可表现为急性,亚急
性湿疹变化。 4、自觉瘙痒。 5、通常在2岁以内逐渐好转,痊愈,
少数可迁延至儿童期。
二、儿童期 1、常由婴儿期演变而来,自4岁左
右开始加重。 2、好发部位:四肢伸侧或屈侧 3、皮疹形态:湿疹型(苔藓样变);
痒疹型(丘疹) 4、剧烈瘙痒 5、通常于青春发育期自愈,少数病
一、病因:很复杂,往往不易查清。 (一)外在因素:生活环境的改变, 气候条件的影响,各种外界刺激因子:日 光,寒冷,炎热,干燥。各种动物皮毛, 植物(花粉),化学物质、人造纤维、化 妆品、肥皂。 食物方面:鱼虾、牛羊肉、个别人对 脂肪类,糖类过敏。
二、内在因素: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肠道寄生虫病,慢性胆囊炎 慢性扁桃体炎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糖尿病、月经、 妊娠)精神障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失眠、多梦等。 遗传因素:如过敏素质。
好发部位 手、足背
指掌,趾缝
皮损 多形性,易渗出, 深在性水疮,
境界不清 无红晕,境界较清楚
分布
对称
单发
真菌 (-)
(+)
[治疗]
一、一般治疗原则 1、寻找病因 2、避免再刺激、过度搔抓、热水烫洗 3、禁食浓茶、酒、辛辣食品
二、内服药物疗法 1、抗组胺药物 2、钙剂疗法,维生素疗法 3、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泛发性皮疹,
人皮疹持续。
三、青年成人期(12岁以后) 1、好发部位:四肢、躯干等。 2、皮疹形态,
常为苔藓样变,或 呈急性,亚急性湿 疹样改变皮疹泛发 和苔藓化,可形成 播散性神经性皮炎 改变。
[诊断]
1、个人和家族中常有遗传过敏史。 2、特征性皮肤表现。 3、随年龄不同,病变的形态及好发 部位也不同。 4、除婴儿期外,皮疹多干燥,主要 为丘疹,痒疹及苔藓样变。 5、瘙痒剧烈,出汗及精神紧张时, 瘙痒加剧。 6、血中IgE、嗜酸细胞增高。
能引起接触致敏的物质很多,常见 的有:
(1)动物性:皮革,毛类,羽绒制 品,昆虫毒毛及分泌物等。
(2)植物性:如生漆、荨麻、无花 果、银杏、芒果等。
(3)化学性:如香水,染发剂等化 妆品;清凉油、红花、磺胺粉等.
敌敌畏、六六六等农药;机油、橡 胶、塑料化纤制品、洗涤剂等化工原料 及其产品;铬盐及汞剂等重金属盐类。 另外,焦油类、氯丙嗪、香料等,经过 一定时间的日光(紫外线)照射以后, 可引起光毒性或光敏性接触性皮炎。
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 因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在 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 炎症反应。
[病因及发病机理]
1、原发性刺激反应:
由于接触物对皮肤具有直接刺激 作用,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反应, 如接触强酸、强碱所致的皮炎。
2、接触致敏反应:
此类物质对多数人无不良反应,而仅使 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病,初次接触时 并不起反应,一般须经4~20天潜伏期, 再接触同类物质后,可于几小时至1~2 天内在接触部位或邻近部位发生皮炎。
[发病机理]
目前尚不很清楚,大多认为与 第IV型变态反应有关。
[临床表现]
按其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期、亚急 性期、慢性期。
1、急性湿疹(acute eczema) 表现为原发性和多形性皮损,境界不 清。密集红斑、丘疹、丘疱疹——小水 疱——糜烂(大量渗液)——结痂。
2 、 亚 急 性 湿 疹 ( subacute eczema)急性期的红肿、渗液减轻。
[诊断]
1、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接触史调查。 2、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 3、除去接触物后,皮损较快消退,再 接触可再发。 4、对可疑物可作斑贴理。
全身治疗:抗组胺药以达到止痒, 镇静作用。
激素应用于皮损较重的患者。 局部治疗:可按急性,亚急性和慢 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处理。
2、皮疹初于原发病周围出现,红斑 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可有糜烂,渗液。 继而在远隔部位出现广泛性,对称性的 类似皮疹,可融合成片。
3、原发病灶好转,继发性损害也随 之减轻或消退病程一般在2~4周左右。
4、瘙痒剧烈,可有轻度发热等全身 症状。
感染性湿疹样皮炎属于自身敏感性 皮炎的一种,所不同的是其原发病 灶多为感染性病灶,皮损主要发生 在病灶周围,呈湿疹样改变。
接触致敏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属于 IV型迟发性变态反应。其接触致敏物 中有些本身具有抗原性,但多数为低 分子化学物质,属半抗原。
(1)半抗原+表皮细胞膜载体蛋白 结合+HLA——成为全抗原。
(2)朗格罕细胞捕获或吞噬全抗原 使T淋巴细胞致敏--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3)进一步增殖分化为记忆性T淋 巴细胞和效应性T淋巴细胞。
[治疗]
本病治疗比较困难,具体治疗方法 同湿疹。
[注意事项]
1、注意食物反应,避免过敏性食物; 2、注意发现加剧病情的环境因素并 尽力回避。 3、避免过度洗烫,过多肥皂刺激及 过度搔抓。 4、避免毛织品直接接触皮肤。 5、有活动性皮损时,应避免接触单 纯疱疹患者(疱疹样湿疹)
第四节 自身敏感性皮炎
(4)效应T淋巴细胞至全身各处, 使机体对此抗原致敏。
(5)当再次接触该抗原时则起反应 。
(6)释放各种淋巴因子,激发炎症 反应。
临床表现
一、急性接触性皮炎
1、起病较急,皮损发生在接触部 位,境界清楚。
2、皮损发生部位与接触相关刺激 物有关。
3.皮损较单一,轻者仅红斑、丘 疹、丘疱疹;皮损重者发生水疱 、大疱、糜烂及坏死。
主要为丘疹、丘疱疹、小水疱,轻度糜 烂,少量渗液,结痂。
3、慢性湿疹(chronic eczema) 皮肤增厚, 表面粗糙, 苔藓化
特殊部位湿疹的特点:
1、手部湿疹:手接触多种物质,病因 不明,长期刺激顽固难治。
2、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的妇女,乳 头,乳晕有丘疹,糜烂,结痂,皲裂。除 外湿疹样癌;
3、外阴、阴囊及肛门湿疹湿疹:局部 瘙痒剧烈,长期反复发作可呈慢性湿疹 改变。
4、钱币状湿疹:好发于四肢,皮损为 密集的小丘疹和丘疱疹,呈圆形或类圆 形的斑片,直径1-3cm大小。
5、汗疱疹:目前认为是一种皮肤湿疹 样反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多形性皮疹、对称分布、渗出倾向、反 复发作、慢性经过、剧烈瘙痒。
素及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