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一、读书笔记摘抄
在我平日的教学生活中,我始终坚信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习惯,阅读就是最好的老师。
最近,我翻阅了一些关于语文教育的专业书籍,其中有一些观点和感悟深深地触动了我,下面是我从中摘抄的内容:
1.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完成自我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语文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引导他们在阅读、写作中感悟生活,提升内在修养。
2. 阅读的力量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好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拓展视野,还能够提升情感和思维的深度。
3. 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才。
4. 创新精神
语文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语文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二、个人感悟
在读完这些书籍后,我深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塑造他们的人格魅力。
作为语文教师,我要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快乐,感悟生活,提升自我修养。
教书育人,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希望我能够在语文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一、开篇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生语文的同时,自身的学习与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常的读书学习中,我时常将一些深得我心的内容进行摘抄,用以反思与吸收。
本文将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与体会,希望能够与广大语文教师分享,启发彼此成长。
二、读书笔记摘抄1.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句名言,我深以为然。
学习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地不断学习,不断巩固所学知识,才能取得进步。
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教师的学习也不能止步于教书,还需要注重自我提升,注重实践和反思。
只有不断磨砺自己,才能成为更优秀的语文教师。
2. 《红楼梦》在阅读《红楼梦》时,我被书中对人性关系、家族伦理等方面的描写所深深吸引。
通过对书中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思考,我意识到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只有在思想和情感上与学生建立深厚的联系,才能让知识得以灵活运用。
3. 《诗经》古代诗歌中的优美意境总能让人陶醉其中。
在阅读《诗经》时,我体会到诗歌之美在于其简洁直白却又意味深长。
作为语文教师,教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时,应该引导他们通过感悟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意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到美的感受。
三、感悟与总结通过不断阅读与思考,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更需要具备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和对学生的关怀。
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心灵的修炼和升华。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开拓自己的阅读视野,注重自我修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在文学世界中感受美的力量。
以上是我在日常阅读中的一些感悟和总结,通过读书笔记的摘抄和反思,我不仅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有助于我在教学中更有深度地引导学生。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将阅读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书为友,与学生一起探索语文之美。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致教师读后感15篇致教师读后感1暑假我把吴非老师的《致青年老师》一书读了几遍,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青年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
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
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
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
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
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
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很多青年教师选择教育更多的是为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当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经济大潮席卷下,对教育工作得过且过,内心里想着能跳出这一行,彻底翻身解放。
然而这个身真那么容易就能翻的吗?不准备做教师,你准备做什么?办公司做生意?竞聘做电视主持人?做一番深思后就会发现,这些梦想的岗位往往只是个梦想,这些梦想的存在除了继续干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再不能起到任何推动人生的作用。
生气的时候也想随便做什么反正没做教师这么窝囊,上面有领导得罪不起,下面有学生稍一越界跟你人民来信。
可气过之后还能怎样。
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及至过了浮燥岁月,安静下来了,却也再没有青春活力,再没有奋斗的勇气,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尽头。
这样一来,教育没做成什么,自己的生命也没做成什么。
《致教师》读书笔记15篇

《致教师》读书笔记15篇《致教师》读书笔记11、(珍视我们的专业)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这或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有不同的阐释。
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p16)感悟: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校园里有些事,在教育圈之外的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也很少的人去关注,但对教育者来说,如果不关注细节的作用,也很难为人师表。
(p74) 感悟: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
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
3、(这样的学生可爱吗)应当说,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经过良好的教育,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有教养的公民;我们应当珍视他们身上的那些值得爱的禀赋,不要轻易地让它们丢失。
无论这样的工作有多艰难,我们必须去做,而且要抱着这样的信念:这件事,如果我们不去做,可能就没有人做了。
(p117)感悟: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
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优秀15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优秀15篇)骨干教师读书笔记篇一看了此书后,本人感受颇深: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应当具有相对优异的职业素质,即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观念、专业知识与能力、教育能力、个性心理品质等几方面的素质都要在一般教师水平之上;应当发挥骨干作用,即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优异素质,力争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
当然,骨干教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积累期、成熟期和创造期这样一个辛苦而漫长的基本过程。
读完这本书,从文中让我感受到了工作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恪尽职责是摆正职场的第一要务,对于一个参加工作不是很久的同志来讲,我深深受到其中这一点的重要性。
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作好自己的事情,摆正工作中的角色,作为我来讲,首先是一名普通的教学人员,我会在自己的岗位中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应该有全力以赴的心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有了这样的一个基础,才会在工作之外,有一个让自己更加优秀的基础。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我们的立足之本,自己在明确自己的职责,作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中,无论是与自己的学生交往,还是作好自己的工作,甚至是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这种职业道德将会让自己受用一辈子,只有彼此之间有了这条底线,才会有彼此之间的信任。
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态度做事,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蛮干并不是最好的方法,用最见解的方式解决最大的问题,才是应该要面对的,做事情之前,应该要有自己最明确的方案和解决办法,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出最大价值,为工作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每一次都是一次经历,只要我们一直为目标一直努力着,为自己的将来积蓄着最大的力量,就会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读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所在,只有自己不断的努力才可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也是会在自己所在领域内作到一个最好的自己。
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是人的精神性。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选5篇)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1)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
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
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
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
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
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2024年致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024年致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024年,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度过了一年充实而收获满满的读书生活。
在这一年里,我深入挖掘了大量的教育文献、教材、教育心理学著作,触摸到了语文教育的深层次内涵,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首先,读书给我带来了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完善。
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的领域,社会发展的脚步日新月异,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改革创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度和探究精神,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通过读书,我了解到了大量的语文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加深了对语文学科的理解。
同时,我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之与时俱进,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其次,读书让我深入了解了学生心理和学习方式。
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真正发挥他们的潜能。
通过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专著,我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情绪管理、学习动机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技巧和方法,如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等,这些方法帮助我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意识到语文教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培养。
通过读书,我重新认识到了语文学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
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也努力将文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实用性。
读书还让我不断反思和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它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进取。
通过读书,我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不足之处,看到自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
读书不仅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4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4篇《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一个冬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散满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闲地坐在阳台上惬意的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温暖。
耳边传来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话语,与我探讨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师的问题。
那些话语发自肺腑,诚恳而又不带一丝官腔。
那些问题切合实际也符合我们的特点。
"上面这些是我读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后的真实感受。
这次教导叫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自己也顺便捎上了一本,机缘巧合的拜读了这本对我意义深远的'书。
说实话在未读之前,我看了书名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抵触。
又是一本教训我们青年教师的书,又是一大通关于教育的理论,看着头就大啊!假期中闲暇时我信手翻开了这本被我束之高阁的书。
一下子我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
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通读一遍后真的感觉这本书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如同书中说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样。
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
感谢书本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
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
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
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这本书差不多都为我解答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记得我刚工作的两年我的教育成绩可以说是极糟的。
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
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
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过去我要求学生一天背单词,他们背不出就是训,就是罚。
现在看来这是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的特征是慢。
有的时候学生的记忆力有限逼他们有时得到的恰恰相反。
读完书后我也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关怀而感动。
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理想和爱的关心,怎叫人不感动啊!在书的最后两个特辑作者不惜笔墨的告诉我们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致语文教师》的作者是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
在这本书里,余老师从三个方面诠释了教师的智慧,分别是: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
“我视成长智慧为第一”。
“当教师的人如果能常常体验到‘成长的乐趣’,那就会有年轻的心,会有童心,会有诗心,会有信心,会有热爱生活、热爱事业之心。
”的确,成长的智慧包纳了教学与治学的智慧,并且为后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而在成长的道路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坚持。
“每一个人的道路上,命运都有可能安排你像挑夫一样挑着重担在无路可走的地方走一段路,你只能咬牙,艰难地跨出带着呻吟的步子”。
我认为,教师首要坚持的应是读书。
最近,《中国教育报》连续几周的专栏都与阅读相关。
因为“教师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本能地启动生理、心理的调衡机制,以免耗能过多,免疫力下降,让身心遭到疾病的侵扰。
”所以,“读书的教师越来越少,教师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但是,现代教师的核心特质就是“他的观念是否与这个世界、与校园里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血脉相连,并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而在书本滋养下的老师就可以“总是抱持开放的生命态度,与这个世界、与他人、与自己时刻进行积极的对话”,从而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回归教育常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思想,建构起‘思想资源库’”。
当然读什么书也是很有讲究的。
如果一味地埋头苦读却不加以选
择,那么就如人吃饭,只大口扒饭,却不注重菜肴搭配,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营养不良或者撑死。
余老师则认为读书应当读有益精神发育和专业发展之卷。
所谓,“有益精神发育”,就是指“现代教师所必需的基本常识和心灵滋养”,“在思想上下工夫,这是精神发育之关键的关键,而提高思想能力的关键途径则在于‘直扑经典’,读点哲学,回到人类的思想源头——轴心时代的伟大人物(比如孔孟老庄,柏拉图、苏格拉底)那里去吮吸精神发育必需的奶水。
今天之教育,虽流派林立,杂象丛生,但若有哲学之慧眼烛照其间,我们一定不会因被遮蔽而迷失,因为哲学有益于我们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回归教育之常识。
”“有益专业发展”则是强调“现代教师所必需的专业素养和思想能力”。
因为“当我们与有益专业发展之书——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专著朝夕相处之后,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熏陶足以改变我们的气质,提升专业素养,并显露在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中”。
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职业生涯刚刚开始。
如今的我们正像困在蚕茧里的蚕蛹,若想有一日破茧而出,蜕变成美丽的蝴蝶,就必须经受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练。
磨练的过程,可能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会有迷茫,会有泪水,会有疼痛。
但是,坚持读书和学习,必定会帮助我们指明破茧飞翔的路径,帮助我们度过各种各样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