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
湖南岳麓书院景点介绍

湖南岳麓书院景点介绍
湖南岳麓书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
以下是关于岳麓书院的景点介绍:
1. 书院历史: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创立。
书院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毁坏和修复,现存的建筑大部分是清朝乾隆年间重建的。
书院以其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文化地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研究的文化遗产。
2. 建筑风格:岳麓书院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明清时期为主,融合了湖湘文化、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多种元素。
书院内的建筑主要有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诗礼堂、文昌阁、毓秀亭等,布局合理,建筑精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3. 文化内涵: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书院内的文化景点主要有御书楼、诗礼堂、文昌阁等,其中御书楼是书院的主要建筑之一,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诗礼堂则是书院的教学场所,传承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文昌阁则是古代学子们求学的地方,也是书院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4. 文化活动:岳麓书院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岳麓书院论坛、传统文化讲座、诗歌朗诵会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前来参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总之,湖南岳麓书院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地方,是一个值得游客前来探访和领略的地方。
岳麓书院名词解释

岳麓书院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岳麓书院吗?那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哟!岳麓书院啊,就
像是一座知识的宝藏宫殿!(就像阿里巴巴发现的那个装满宝藏的山
洞一样。
)
它坐落在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下,那可是历史悠久得让人惊叹呢!从
北宋年间就开始存在啦,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岁月的洗礼。
(想想看,这得有多少故事啊!)
走进岳麓书院,你仿佛能听到古代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就好像
你穿越回到了那个时候,身临其境。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
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那古朴的建筑,精致的雕刻,无不展现着古
人的智慧和技艺。
在过去,多少仁人志士在这里求学问道,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啊!(就如同那些为了梦想而拼搏的运动员一样。
)他们在这里汲取
知识的养分,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这里的老师们就像是引航的灯塔,指引着学生们前进的方向。
(和
我们人生路上那些给我们指引的贵人是不是很像呢?)学生们则充满
了对知识的渴望,勤奋学习,相互切磋。
如今,岳麓书院依然屹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它不
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
好好地保护它,让它继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我觉得啊,岳麓书院是我们永远的文化瑰宝,我们一定要珍惜它,传承它的精神!。
岳麓书院讲解词完整版

岳麓书院导游讲解词一、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1.1 岳麓书院是宋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的四大书院,分别是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和应天府书院,这四所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其中,岳麓书院更是以其丰富的藏书和精湛的学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岳麓书院创建于南宋乾道元年,由著名学者周程之创建。
书院坐落于岳麓山下,四周山峦叠翠,溪水潺潺,环境十分幽静。
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书院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中心。
在这里,众多学者钻研学问,著书立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岳麓书院的藏书丰富,涉及经、史、子、集各个方面,这些书籍的收集和整理,为后世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书院还设立了讲学、辩论、研经等多种学术活动,使得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岳麓书院在当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如李纲、朱熹等著名学者都曾在书院学习和讲学。
此外,岳麓书院还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著称。
书院的建筑群落布局严谨,结构精巧,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书院建筑的布局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庭院式的庭院美学,又融入了山水景观,使得书院在美学和实用性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岳麓书院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书院的学术成就和文化传统对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游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岳麓书院如今已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岳麓书院作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以其丰富的藏书、精湛的学术成就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2 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岳麓书院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
在古代,书院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传承文化的场所。
这座书院承载着湖湘文化的精髓,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湖湘文化的繁荣和变迁。
岳麓书院坐落在岳麓山脚下,背靠青山,面临湘江,景色秀丽。
整个书院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处处彰显出古人对自然和人文的尊重。
长沙岳麓书院 景点介绍

长沙岳书院 景点介绍
除了文化底蕴,岳麓书院还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书院位于岳麓山脚下,周围是茂密的树林 和清澈的溪流,景色宜人。游客可以在书院内漫步,欣赏到古建筑和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 书院周边还有一些观景台和步道,游客可以沿着这些路径徒步,欣赏到更多的自然美景。
长沙岳麓书院 景点介绍
长沙岳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书院之一。岳 麓书院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
岳麓书院建于976年,是北宋时期的一座学府。书院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是中国古代书院建筑的典范之一。书院内设有讲堂、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建筑,以及花园、 庭院等景点,整体布局和谐宜人。
岳麓书院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和观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可以参观书院 内的建筑和展览,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书院还有一些纪念品店和茶馆,游客可 以购买纪念品或品尝当地的茶文化。
总的来说,长沙岳麓书院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融合了古代建筑和自然环 境的美丽。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还是对自然风光有兴趣,都能在岳麓书院找到满足。
岳麓书院景点介绍详细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湖南大学内),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年间,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如今已成为一座集文化、教育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以下是岳麓书院的详细景点介绍:1. 头门:是岳麓书院的正门,也是书院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门上悬挂着“岳麓书院”四个大字,由清代书法家张之洞所题。
2. 大门:是岳麓书院的第二道门,门额上刻有“天下名山”四个大字。
进入大门后,可以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字样,是清代学者曾国藩所题。
3. 二门:是岳麓书院的第三道门,门上刻有“岳麓书院”四个大字。
门两侧有两座石狮,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4. 讲堂:是岳麓书院的主体建筑之一,是书院的核心教学区域。
讲堂分为前中后三进,共有七十多间教室,可容纳上千名学生同时上课。
讲堂内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是清代学者张之洞所题。
5. 教学斋:是岳麓书院的学生宿舍,共有五百多间,可以容纳数千名学生居住。
教学斋内环境幽静,是学习和研究的好地方。
6. 半学斋:是岳麓书院的辅助教学区域,是学生自习和讨论的场所。
半学斋内环境清幽,是学习和思考的好地方。
7. 湘水校经堂:是岳麓书院的藏书楼,共有数万册古籍,包括许多稀世珍本和孤本。
湘水校经堂内环境幽静,是研究和阅读的好地方。
8. 明伦堂:是岳麓书院的会议室和礼堂,是书院举行各种会议和活动的场所。
明伦堂内装饰华丽,气势恢宏。
9. 百泉轩:是岳麓书院的园林景观,是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百泉轩内有数百个泉眼,泉水清澈见底,是游客休闲和拍照的好地方。
10. 御书楼:是岳麓书院的藏书楼,是书院的另一座重要建筑。
御书楼内有大量珍贵文献和古籍,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除了以上景点外,岳麓书院还有许多其他的建筑和景观,如文昌阁、百草园、岳麓山等,都值得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岳麓书院

一、概览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古建筑群的分类教学建筑祭祀建筑纪念建筑藏书建筑园林建筑岳麓书院“二门”岳麓书院大门教学斋\半学斋二门背面堂内高挂“学达性天”、“道南正脉”二匾讲坛上的红木雕花座椅,讲坛后的屏风上刻着山长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讲堂高悬“实事求是”匾清代中期,岳麓书院御书楼已发展成为我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藏书14130卷。
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古籍图书馆供书院教研人员及学生使用,藏书数量已逾五万册,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解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均有珍藏。
藏书楼是体现我国古代书院讲、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之一的藏书功能的主要场所,岳麓书院创建始即在讲堂后建有书楼,宋真宗皇帝赐书后更名“御书阁”,元明亦称“尊经阁”,位置有所变动,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建御书楼于今址。
文庙位于书院左侧,自成院落。
置先圣像于殿中六君子堂所祭祀的六位对书院发展和建设有功的先儒分别为: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
濂溪祠专祀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
明弘治七年(1494),始建专祠于讲堂后,后毁。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布政使觉罗敦福重建于今址。
崇道祠又称“朱张祠”,专祀朱熹、张栻。
元延祐元年(1314)建诸贤祠于讲堂左侧,合祀朱张及书院建设有功之臣。
麓山寺碑亭位于园林南侧。
明成化五年,知府钱澍始建。
“麓山寺碑”四字为近人黎泽泰于1962年书。
由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书丹并镌刻,碑侧碑阴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题刻。
岳麓书院的景点介绍详细

岳麓书院的景点介绍详细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是中国历史上著
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世界着名的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由北宋
理学家朱熹所创建。
岳麓书院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至今
已有800多年历史。
公元1073—1097年,岳麓书院曾两度被毁,两度重建。
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岳麓书院才又得以重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
等都曾到此视察。
岳麓书院现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
进入岳麓书院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耸的照壁。
照壁上方刻着“学达性天”四个大字,它是由南宋著名理学家朱
熹所写。
照壁正面有一副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楹
联是由我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
院内有一个庭院深深
的四合院,院内的石质地很平整。
院落的左边有一个四方形的大
水池,池水碧绿晶莹;水池上面还有一座石拱桥,站在桥上往下
看就像是一条青龙腾飞在水面上一样。
—— 1 —1 —。
长沙岳麓书院参观攻略

长沙岳麓书院参观攻略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作为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名胜古迹,岳麓书院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为了让您能有一个愉快且充实的参观体验,以下是为您精心准备的参观攻略。
一、参观前的准备1、提前了解书院历史在前往岳麓书院之前,建议您通过互联网、书籍等途径,对岳麓书院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样在参观时,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所看到的一切。
2、查看天气预报长沙的天气多变,提前查看天气预报,选择一个晴朗舒适的日子前往参观,能让您的心情更加愉悦。
3、准备舒适的步行装备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风景区内,需要步行一段路程。
因此,穿上舒适的鞋子,准备好轻便的背包,以便携带必要的物品,如饮用水、小零食等。
4、预订门票您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相关旅游平台预订门票,避免在现场排队等候。
二、交通指南1、公共交通如果您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可以乘坐地铁 4 号线,在湖南大学站下车,然后步行前往岳麓书院。
2、自驾如果自驾前往,可以将车辆停放在岳麓山风景区附近的停车场。
三、参观路线1、前门从书院的前门进入,您会看到赫曦台。
赫曦台是为纪念朱熹和张栻两位理学大师而建,这里常常会有一些文化表演。
2、讲堂讲堂是岳麓书院的核心建筑,朱熹、张栻曾在此讲学。
讲堂内摆放着两把椅子,象征着两位大师的讲学风采。
3、御书楼御书楼是书院藏书的地方,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古籍文献。
4、园林景观在书院内,还有许多美丽的园林景观,如曲涧鸣泉、碧沼观鱼等,您可以在这里稍作停留,感受宁静的氛围。
5、后门参观完主要建筑后,从后门离开,您可以继续游览岳麓山的其他景点。
四、重点景点介绍1、讲堂讲堂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碑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忠孝廉节”四个大字,这是朱熹的手迹。
讲堂内的布置庄严肃穆,让人不禁想起当年的讲学盛况。
2、御书楼御书楼建筑宏伟,内部藏书丰富。
这里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书院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
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园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
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
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
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
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
在公元976年书院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块“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
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了宋朝时的一种称法。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
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纷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
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
“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
志。
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
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人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8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
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
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
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杆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
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玫读,完善自我。
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
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罔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
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等三湘俊杰,无土不是岳麓
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簏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参观完祠堂、文庙之后,来到今天要参观的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个部分——百泉轩园林。
百泉轩在宋代的时候,它是山长居住地,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槭就曾经在此“昼而燕坐,夜丽栖宿”,意思是吃饭睡觉都舍不得离开这里。
为什么呢?因为在百泉轩前面有一座优美园林,每当傍晚来临,山林幽静,飞鸟归巢的时候有山泉从山上潺潺地流下来,给人一种“空斋夜听三更雨,浇户风腾万成声”的感觉。
推开门,漫步于园林之中,紫薇、芙蓉和园内各种山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忍不住坐下
来,抬头望明月,更会发出一种“对景流连情最远,许谁探取眼前春”的惆怅。
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如诗似画的一夜。
清晨来临,呼吸一曰衡岳湘水的清新空气,披着朝阳从这里沿曲径拾级而上,可以到达著名的爱晚亭,在麓山寺的晨钟声中,可以纵情舒展身体,也可以踱步吟诵古诗。
回来后,在碧绿的池沼前面,欣赏一下迎带风露的荷花和鱼翔浅底的佳境,是不是有一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觉?好了,各位朋友,欣赏到这里,一定叹服这的确是儒人雅士修身养性的最好去处,一定会认为岳麓书院是读书治学的最好学府。
但这一名胜古迹在抗田战争和十年动乱中屡遭浩劫而变得残破不堪。
从1981年至1993年,省政府和湖南大学耗资500万元对旧建筑进行修复,才让大家能看到现在这一名山坛席的古迹新貌。
穿过园林,可以看到和百泉轩南北对望的还有一排亭台走廊,这一八角亭里保存的是著名的唐碑——北海三绝碑。
它是由唐代北海太守李邕撰写的记叙有关麓山寺沿革和历代禅师传法的情况,文辞、书法、刻工之精,堪称“三绝”。
岳麓山是集儒、释、道于一体的名山,而岳麓书院所倡导的理学亦是儒家学派和佛道两种宗教的融合,中圄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在这一秀美园林里再次得到体现。
从麓山寺的碑亭过来是时务轩,不由自主地想起了100年前那次悲壮惨烈的维新变法运动。
当时的维新志士熊希龄、梁
启超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宣传变法理论和民权平等学说,反对封建专制。
戊戊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七君子”血染北京菜市口,梁启超潜往日本,时务学堂几经变迁后并入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
后来梁启超再往长沙参观“时务学堂”旧址等墨迹。
1994年,政府将梁氏手迹刻碑,并在此建轩,又请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匾额“时务轩”,这再次体现了岳麓书院对经世致用的仁人志士的最高礼遇。
岳麓书院的参观就要结束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噢!对了,中间提了一个问题,在讲堂的讲台上为什么放了两把椅子,答篥是这样的:古时候讲课一般有两个老师,—个老师负责讲述儒家的典籍、孔孟的学说,而另一个教师则负责对他所讲的深奥难辨之处迸行解释。
讲解讲解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也有人说当年朱熹和张槭两人曾在此一起讲学,并互相辩论,所以摆两把椅子让两位大师平起平坐。
大家认为哪种说法更正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