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导游词介绍(2篇)

岳麓书院导游词介绍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风景优美的岳麓山参观举世闻名的岳麓书院。
今天,我是您们的导游小刘,今天我将引领大家踏上这一非凡的文化书香之旅!我们眼前的这块“风水宝地”便是古城长沙学术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岳麓书院。
它是一座宁静优雅的庭院,有着千年波斓壮阔的历史,它的背后所蕴含的是一种大气、睿智,是一代又一代学子千年传承相继的文化梦想。
庭前廊下、翘壁飞檐,那梦,是从唐代就一直延续下来的。
怎么样,大家闭上眼,尽情地感受一下这里清冷的风的味道,是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吧——那是有着千年不变浓浓的书香气息呢!岳麓书院是一片古朴典雅的明清风格古建筑群,它坐落在风景名胜岳麓山清风峡口,静静地屹立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下。
它的每一进院落、每一方石碑、每一片砖瓦、每一扇雕窗,都暗藏着隽永的文化品味,是享誉中外的“千年学府”。
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现在,就让我们循着古圣先贤们的足迹走进书院这亘古不变的文化氛围中去吧!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
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
在书院的园林中,无论是小桥流水、假山回廊,都与讲堂构成了一副浑然天成的画面。
儒道互补,庄重典雅,这正是岳麓书院传承千载的精神佳境。
经过悬挂“千年学府”匾的头门就是赫曦台,内壁两侧墙上各有一个金色大字——“福”与“寿”如龙腾虎跃,遥相呼应。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书院的大门。
正上方悬挂宋真宗“岳麓书院”御匾,“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一千古名联很霸气地挂在大门上,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材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大门两旁安放的一对汉白玉抱鼓石双面浮雕,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现在,请大家移步,摆放着两把红木雕花座椅的地方便是“讲堂”了。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
岳麓书院历史悠久参观需要注意什么

岳麓书院历史悠久参观需要注意什么岳麓书院,这座坐落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古老学府,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
当我们怀着敬仰之心踏入这片神圣的土地,为了能更好地领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些注意事项是需要牢记在心的。
首先,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在前往岳麓书院之前,了解一下它的开放时间。
通常,岳麓书院会在每天的一定时间段内对游客开放,避免因为时间不对而吃了“闭门羹”。
提前查询天气情况也很重要,如果是雨天,记得带上雨具;若是晴天,防晒措施也不能少。
其次,了解岳麓书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对书院的创办历程、发展变迁、重要人物以及在学术领域的贡献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这样在参观过程中,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所看到的建筑、文物和展览,而不是走马观花。
在交通方面,要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如果您是外地游客,可以先抵达长沙,再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岳麓书院。
长沙的交通较为便利,有多条公交线路可以到达岳麓山风景区,而岳麓书院就位于其中。
如果是自驾,要提前了解周边的停车场位置,避免因为找不到停车位而耽误时间。
到达岳麓书院后,购票环节需要注意。
要在正规的售票窗口购买门票,以防买到假票或者高价票。
同时,留意是否有优惠政策,比如学生、老人、军人等特殊群体可能会享受门票优惠,记得携带相关证件以获取优惠。
进入书院后,要遵守参观秩序。
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
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书院内的建筑大多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要爱护文物和古迹,不随意触摸、攀爬或者刻画。
在参观过程中,注意听从导游或者工作人员的讲解。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为您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信息。
如果没有导游陪同,也可以通过书院内的标识牌和文字说明来了解相关内容。
但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停留在某个地方,以免造成人流拥堵。
拍照留念是很多游客都会做的事情,但要注意有些区域可能禁止拍照,或者在拍照时不能使用闪光灯,以免对文物造成损害。
岳麓书院导游词(六篇)

岳麓书院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够作为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____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片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起来到岳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轰轰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就是宋真宗御赐的,请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上联为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就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第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史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公专校长宾步诚所撰写的。
____青年时曾入居学斋,实事求是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使实事求是成为了____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过来看一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就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指的是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长沙岳麓书院 景点介绍

长沙岳书院 景点介绍
除了文化底蕴,岳麓书院还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书院位于岳麓山脚下,周围是茂密的树林 和清澈的溪流,景色宜人。游客可以在书院内漫步,欣赏到古建筑和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 书院周边还有一些观景台和步道,游客可以沿着这些路径徒步,欣赏到更多的自然美景。
长沙岳麓书院 景点介绍
长沙岳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书院之一。岳 麓书院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
岳麓书院建于976年,是北宋时期的一座学府。书院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是中国古代书院建筑的典范之一。书院内设有讲堂、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建筑,以及花园、 庭院等景点,整体布局和谐宜人。
岳麓书院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和观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可以参观书院 内的建筑和展览,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书院还有一些纪念品店和茶馆,游客可 以购买纪念品或品尝当地的茶文化。
总的来说,长沙岳麓书院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融合了古代建筑和自然环 境的美丽。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还是对自然风光有兴趣,都能在岳麓书院找到满足。
长沙市岳麓书院导游词(2篇)

长沙市岳麓书院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
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这里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千年学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是因为,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于是,书院的教育功能凸显,成为与官学、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
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湖南岳麓书院。
而其中又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直至今日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千年学府浓郁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
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
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
赫曦台呀,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
南宋乾道年间,著名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邀请,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很早的时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
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
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长沙市岳麓书院导游词(2)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长沙市岳麓书院!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带领参观游览岳麓书院,领略文化之美。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脚下,是中国历史上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麓书院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岳麓书院是岳麓山文化的象征,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
首先,让我们来到岳麓书院的正门,传统的牌楼高高矗立,门上“岳麓书院”四个大字显得庄重古朴,展示了岳麓书院的文化底蕴。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广的院落。
岳麓书院十大经典对联

岳麓书院十大经典对联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被誉为“千年学府”。
书院的创始人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他曾在此讲学,并在此创建岳麓书院。
以下是岳麓书院十大经典对联:
1. 洞庭波送岳阳城,岳麓峰遥接衡岳烟。
2.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3. 青山不墨千年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4. 泉清石露真藏月,竹密花深半掩门。
5. 花开花落春常在,云去云来月常明。
6.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7. 天心月圆,春色无边。
8.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9. 山水之间有清趣,诗书之内见深情。
10. 鸟语喧呼春欲暮,花香缭绕月华明。
这些对联描绘了岳麓书院的美景和学术氛围,表达了书院师生对学问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关于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2篇)

关于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
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____年,距今已经来____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____年岳麓书院举行____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
“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
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岳麓书院完整解说词

岳麓书院导览解说词1(前门景区)欢迎您来岳麓书院参观。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它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
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其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写。
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材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
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
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
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政府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
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
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
所以岳麓书院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2(赫曦台)我们登上的古戏台,名叫赫曦台。
“赫曦”两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字指朝霞,赫曦台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
南宋乾道年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栻的邀请来书院讲学,清晨他们一同上岳麓山顶登台看日出。
后来山顶的赫曦台荒废了。
清乾隆五十五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面建了这座前台。
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改名为“赫曦台”,以纪念朱熹和张栻。
赫曦台的左右内壁上有高约两米的“福”、“寿”二字,说到“福寿”二字,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嘉庆年十二年乡试以后,州县长官在书院宴请中举的举人。
此时来了一位脚蹬草鞋的老道人,众人见来客是个无名老道,便戏谑地叫他写个字看看。
道人见状,一手拈须,一手提起堂前的扫帚(一说是草鞋),沾上黄泥,写下一个丈余高的“寿”字,扬长而去,众人口瞪目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坐落于湘水之滨,南岳之麓,四周林木荫翳,院内幽静雅致。
一千多年来,众多博学鸿儒在这里开坛设讲,湖湘文化也由此形成。
今天,它仍然延续着教学功能,是湖南大学的一部分。
无论对于古代的儒生还是今天的学子,这里都实在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而从岳麓书院的地位和影响来看,这里又绝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走进岳麓书院,远远地就看见大门两侧白底黑字的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比上面宋真宗御笔题写的“岳麓书院”匾额还要引人注目。
湖南人的文化自信在这八个大字中彰显无遗。
岳麓书院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长盛不衰。
清末,在兴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的大潮中,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门口这副楹联却不是一开始就挂上去的。
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公元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唐五代学人在山中办书院,掌教者称山长。
到南宋及元,官立书院,设山长,讲学以外,总领院务。
清乾隆改称院长,清末仍用旧名)。
门人请其撰题大门楹联,袁以“惟楚有材”为上联,令学生们应对。
“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学生们正苦思冥想之际,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对道:“于斯为盛。
”这一句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这副著名的流水对就此撰成,常有湖南人引以为傲。
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认为,人们对此有误读。
这副楹联的意思应该是楚国出人才,这个时代很盛,而不是这个地方很盛。
不过,4月9日,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观岳麓书院时说:“岳麓书院也好,湖南也好,是完全担得起的。
”岳麓书院的雏形始于唐代,由僧人智旋等人在岳麓山蟒蛇洞附近建立了类似于学斋一样的书院府,麓山寺碑至今留存。
到宋太宗时期,潭州(今长沙)太守朱洞沿袭旧学斋办起了书院,最先称之为岳麓山书院,后改名为岳麓书院。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周式担任岳麓书院山长。
他接任后,书院的生徒达到数百人,在当时是非常大的规模。
周式兴学的事迹很快为宋真宗赵恒所知。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名句就出自这位皇帝,他对教育极为重视,亲自接见了周式,并封他为国子监主簿。
然而周式一心办学,不愿做官,宋真宗被其精神所感动,同意他归院掌教,赐他鞍马和《九经》,并赐御题匾额——岳麓书院。
真宗所赐的匾额没有传下来,今天岳麓书院保存的年代最久远的匾额,为明朝所传。
岳麓书院讲堂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镏金木匾:一为康熙皇帝御赐“学达性天”,二为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在武则天、唐玄宗时代,湖南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
直到宋朝,岳麓书院兴起之后,才有所改观。
时人记载道:“谁谓潇湘,此为洙泗;谁谓荆蛮,此为邹鲁。
”洙泗指孔子家乡旁的两条小河,邹鲁是孟子和孔子的家乡。
也就是说,岳麓书院兴起之后,湖南已跻身为文化先进地区。
湖南大学校歌中唱道:“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
”“朱张”指的是朱熹和张栻两位大儒。
张栻生活于两宋之际,是个坚定的主战派。
他在担任岳麓书院山长的数年之中,把岳麓书院变成了湖湘学派的基地,在南宋名满天下。
作为这一学派的集大成者,张栻完成了湖湘学派的理论化,为学派中一批人争取了学术地位。
张栻还与他的好友朱熹在岳麓书院举办了著名的“朱张会讲”。
朱熹来过岳麓书院两次:第一次是在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带着几个学生从福建骑马来与张栻会讲了三个月,留下“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谚语。
据说因为远道来听课的学生太多,所骑的马把岳麓书院门前池塘的水都喝干了。
今天岳麓书院的讲堂中,仍为朱张二人摆放着两张座椅。
第二次是在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朱熹作为湖南的地方长官经营岳麓书院。
“朱张会讲”使湖湘文化、湖湘学派达到巅峰,与中国其他区域的文化相比,经世思想传统在湖湘文化中表现特别突出。
及至清末,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倡导经世,呼唤改革,“三湘学人诵习成风,士皆有用世之志”,这部著作为湖湘文化吹拂起一派新风。
魏源是晚清经世派的杰出代表,此后从岳麓书院走出的知识精英们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
魏源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被他的后辈师弟们用于实践。
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人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近代学校,成为中国近代化运动的第一个阶段——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
谭嗣同、陈天华、黄兴、邓中夏、蔡和森、何叔衡、程潜等众多革命者都出自岳麓书院,湖南也成为辛亥革命时期“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操着湖南口音的有识之士们走出三湘大地,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的中心人物。
毛泽东与岳麓书院毛泽东的老师,也是他后来的岳父杨昌济是岳麓书院的教授。
1917年和1919年,毛泽东曾两次居住在岳麓书院的半学斋,在此期间他创办了《湘江评论》,建立了新民学会。
赫曦台、爱晚亭是青年毛泽东经常散步、学习的地方。
爱晚亭岳麓书院门前的赫曦台是个戏台。
“赫曦”两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是指红色,“曦”是指朝霞,合起来就是“旭日东升,红霞满天”的意思。
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张栻曾在岳麓山顶看日出,遂筑“赫曦台”,朱熹题额。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将其修复。
在台的左右内壁上有丈余高的“福”、“寿”二字,台的顶部雕饰有八卦图、蝙蝠、寿字图案,与一般戏台无异。
但赫曦台照壁上题着的三首诗可不同凡响。
第一首是朱熹、张栻登台看日出时的联句:“泛舟长沙渚,振策湘山岑。
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
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
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
”当中一首诗是王阳明的《望赫曦台》:“隔江岳麓悬情久,雷雨潇湘日夜来。
安得轻风扫微霭,振衣直上赫曦台。
”第三首是毛泽东的《和周世钊同志》,这首诗写于1955年。
当年6月,毛泽东来到长沙,6月20日,他在一群故交好友的陪伴下畅游湘江,游完泳后,又登上岳麓山。
随行中有毛泽东的早年同学,当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的周世钊。
后来,周世钊将自己所作的《七律·随从毛主席登岳麓山》及其他几首诗词寄给他看。
10月4日,毛泽东回信和诗一首:“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30年过去了,毛泽东再不是那个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少年。
爱晚亭与毛泽东也颇有渊源。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期,毛泽东就常和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在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
1918、1919年,毛泽东两次离开长沙去北京,都是在爱晚亭前话别友人。
因为这个缘故,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致书毛泽东,请求题写亭名,毛泽东欣然提笔。
爱晚亭内立有石碑,上刻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诗句。
赫曦台岳麓书院到底对毛泽东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没有明确的记载,人们只能从他的言行中揣测一二。
讲堂位于岳麓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岳麓书院创建时,即有“讲堂五间”。
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原额被毁,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此额为原物。
讲堂檐前悬挂的“实事求是”匾,是1916年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所撰。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宾步程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在讲堂两旁还有宾步程写的楹联:工善其事必善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这副楹联与“实事求是”的匾额相呼应,告诫工科学生在做人的态度和处事的作风上不能懈怠,必须精益求精,注意方法,解决工具问题。
宾步程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名气并不很大,但他提倡的“实事求是”的校训影响却极为深远。
毛泽东居住在岳麓书院时,这块匾额已经挂在檐前了,想必令青年毛泽东印象深刻。
后来,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提出了“实事求是”,并系统地阐释了其内容。
1943年,毛泽东亲笔写下“实事求是”,作为延安中央党校的校训,沿用至今。
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立的“整齐严肃”碑。
“整齐严肃”作为岳麓书院的院训,对毛泽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后来他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制定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可以看作是对前者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岳麓山上还有一个人和毛泽东有些关系。
他就是原国民党18师师长张辉瓒。
1931年,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成功,毛泽东填了一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其中末尾一句“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使这名倒霉的军人家喻户晓。
1931年,张辉瓒被红军俘获后处决,同年,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健为其建墓于岳麓山,占地1000多平方米。
1938年,在日本人的追捕下,被尊为韩国“国父”的金九还曾在岳麓山张辉瓒墓庐养病,并且一呆就是8个月。
历届领导人爱上岳麓山对岳麓书院有特殊情结的并非毛泽东一人,刘少奇、贺龙、王震、华国锋、胡耀邦、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多位领导人都曾在任职期间或者退休后参观岳麓书院。
书院专门开辟了一间展室,展览领导人们参观时的照片和题词。
生于湖南省浏阳市的胡耀邦把他唯一一次正式题词献给了岳麓书院。
那是1989年1月,也就是他去世前不久。
湖南省委副书记刘正等陪同他去参观岳麓书院。
参观完,众人要胡耀邦题字,他指着摊开的大张宣纸说:“这纸太大,容我回去写好送来行不行?”众人不允,胡耀邦只好思忖:“写什么呢?”站在一旁的湖南大学负责人说:“就写千年学府吧。
”胡耀邦略一沉吟,说:“题‘尊重知识’好吗?”胡耀邦蘸墨挥毫,凝神运笔,四个大字跃然纸上。
题毕,未署年月日,在场的人问他为什么不署,他回答说:“尊重知识是没有年限的。
”岳麓书院御书楼1991年3月16日,江泽民参观岳麓书院,并向院方要了一份岳麓书院学规。
该学规是清代王文清山长制定的,江泽民说要带回去送给自己的小孙子,给工作人员留下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印象。
2003年11月16日,朱镕基在退休当年就和夫人造访了岳麓书院并题词“千年学府”。
此前,在1993年,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时,就曾到书院视察。
2014年4月9日,胡锦涛参观了岳麓书院。
据院方介绍,11年前他就有参观岳麓书院的计划,但因公务繁忙未能成行。
此次,在结束了80多分钟的参观后,胡锦涛婉拒了院方题词的要求,只是签下了名字。
书院,自唐初开始出现,到清末历经1200多年,历朝累计设有7525所。
其中属清朝最多,有5836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