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合集下载

特殊土的种类及其工程性质

特殊土的种类及其工程性质

黄土的分类
——按湿陷性分类
自重湿陷性
湿陷性
非自重湿陷性
非湿陷性
划分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对工程建设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
修筑的渠道
与渠道平行的裂缝;
管道漏水后
管道断裂;
路基受水后
局部严重坍塌;
地基土
很大的裂缝或倾斜
3.黄土的工程性质
1. 颗粒以粉土粒为主,粘粒较少 2. 含碳酸盐、硫酸盐及少量易溶盐 3. 含水量小,孔隙比大,具肉眼可
黄土高原黄土 新黄土
下更新世 Q1 (午城黄土) 中更新世 Q2 (离石黄土)
上更新世 Q3 (马兰黄土) 全 新 世 Q41
新近堆积的黄土:全新世 Q42
黄土的分类
——按生成过程分类
风积 坡积 残积 洪积 冲积等
黄土的分类
——按塑性指数IP分类
黄土质粘土 IP>17 黄土质砂粘土 7<IP≤17 黄土质粘砂土 1<IP≤7 黄土质砂土 IP≤1
1.黄土中骨架颗粒的越大越多、胶结物含量 较少,粒间连结脆弱,湿陷性越强;
2. 粘土粒的含量越多,土的湿陷性越弱; 3.易溶盐成分多湿陷性强; 4.天然孔隙比越大,天然含水量越小,则湿
陷性越强;
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
5.浸湿程度和压力越大而增大,压力 达到一定值后,湿陷量减少;
6.从根本上与堆积年代和成因有关。
黄土湿陷性的判定方法
黄土的相对湿陷系数 dsh=(h2-h2’)/h2 dsh < 0.015, 非湿陷性黄土
0.015 ≤ dsh ≤ 0.03,轻微湿陷性黄土 0.03 < dsh ≤ 0.07,中等湿陷性黄土
dsh > 0.07, 强烈湿陷性黄土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如残积土坡积土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如残积土坡积土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一、土的成因类型特征根据土的地质成因,土可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冰积及冰水沉积土和风积土等类型。

一定成因类型的土具有一定的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土层空间分布规律和一定的土类组合、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但同一成因类型的土,在沉积形成后,可能遭到不同的自然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

1.残积土形成原因:岩石经风化后未被搬运的原岩风化剥蚀后的产物,其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如在宽广的分水岭地带及平缓的山坡,残积土较厚。

工程特征:一般呈棱角状,无层理构造,孔隙度大;存在基岩风化层(带),土的成分和结构呈过渡变化。

工程地质问题:(1)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土层厚度、组成成分、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大,均匀性差,孔隙度较大;(2)建筑物沿基岩面或某软弱面的滑动等不稳定问题,原因原始地形变化大,岩层风化程度不一。

2.坡积土形成原因:经雨雪水洗刷、剥蚀、搬运,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一般分布在坡腰上或坡脚下,上部与残积土相接。

工程特征:具分选现象;下部多为碎石、角砾土;上部多为粘性土;土质(成分、结构)上下不均一,结构疏松,压缩性高,土层厚度变化大。

工程地质问题: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沿下卧残积层或基岩面滑动等不稳定问题。

3.洪积土形成原因:碎屑物质经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挟带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的洪积土体。

山洪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流出沟谷口后,因水流流速骤减而呈扇形沉积体,称洪积扇。

工程特征:具分选性;常具不规划的交替层理构造,并具有夹层、尖灭或透镜体等构造;近山前洪积土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压缩性低;远山地带,洪积物颗粒较细、成分较均匀、厚度较大。

工程地质问题:洪积土一般可作为良好的建筑地基,但应注意中间过渡地带可能地质较差,因为粗碎屑土与细粒粘性土的透水性不同而使地下水溢出地表形成沼泽地带,且存在尖灭或透镜体。

特殊土及其工程性质

特殊土及其工程性质

岩石与岩体
3)工程性质:
触变性
流变性
高压缩性
低强度
低透水性
不均匀性
岩石与岩体
4.膨胀土 1)成因分类:残-坡积、冲积、洪积、湖 积。可分为一、二、三类 2)工程地质特性:对环境变化敏感,发 生膨胀和收缩;呈红、黄、褐、灰白等 色,具斑状结构、常含Fe、Mn、Ca质 等结核,具网纹开裂,表面常出现纵横 交错的裂隙和龟裂。
冻 土 融 化
岩石与岩体
6.盐渍土←含较多易溶盐 1)成因条件: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 2)分类:
按分布区分为:滨海盐渍土、内陆盐渍土、
冲积平原盐渍等;
按含盐成分分为:氯盐类盐渍土、硫酸盐类
盐渍土和碳酸盐类盐渍土。
岩石与岩体
3)工程性质: 吸湿 松胀
腐蚀
岩石与岩体
岩石与岩体
结构特征:与成因有关 ←孔隙率高、大孔隙
岩石与岩体
4)基本工程性质: 压缩性:与天然含水量、形成年代有关 ←新近沉积的一般为高压缩性
抗剪强度:与含水量有关
湿陷性:浸水过程中,黄土的抗剪强度大降 低 →处于地下水位变动带的黄土抗剪强度最 低。 →易水土流失
岩石与岩体
陕西志丹县
岩石与岩体
岩石与岩体
4)工程性质:
物理力学性质:天然含水量 、孔隙比、饱 和度、塑性界限高,各指标变化大。
裂隙性与胀缩性:干缩、湿胀→大量裂隙、 切割深 地下水特征:透水性弱,为裂隙潜水或上 层滞水
岩石与岩体
红 粘 土 的 干 缩
岩石与岩体
3.软土 1)定义: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 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 溺谷相、三角洲相)、湖泊沉积、河滩沉 积、沼泽沉积 ←为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 沉积形成。

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地周围地表下沉开裂,并容易造成“跑水”穿洞,影响建筑物 的安全,所以空旷的新建地区较为适用。
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三、黄土的处理方法
黄土
5.硅化加固法 打入带孔的金属灌注管,在一定的压力下,将硅酸钠
(俗称水玻璃)溶液注入土中;或将硅酸钠及氯化钙两种溶液先后分别注 入土中。前者称为单液硅化;后者称为双液硅化。 单液硅化适用于加固渗透系数为 0.1-2.0米/日的湿陷性黄土。 加 固湿陷性黄土时,溶液由浓度为10-15%的硅酸钠溶液掺入2.5%氯化钠 组成。溶液入土后,钠离子与土中水溶性盐类中的钙离子(主要为硫酸钙) 产生离子交换的化学反应,在土粒间及其表面形成硅酸凝胶,可以使黄土的 无侧限极限抗压强度达到0.6-0.8兆帕。 此法需耗用硅酸钠或氯化钙等工业原料,成本较高。其优点是能很快 地抑制地基的变形,土的强度也有很大提高,对现有建筑物地基的加固特 别适用。但是,对已渗有石油产品、树胶和油类及地下水pH值大于9的地基 土,不宜采用硅化法加固。
1)湿陷系数
判别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可根据室内无侧限压缩试验, 在一定压力下测定的湿陷系数来判定。 ---大于0.015的为湿 陷性黄土。 h h
s
2
2
h1
h2-保持天然湿度和结构的土样,加压至一定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 h′2-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 h1-土样的原始高度(cm)。
黄土处置
--机械碾压:振动压路机
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三、黄土的处理方法
黄土
3.土桩挤密法 按预定平面位置,采用沉管、冲击或爆破等方法成孔,然 后在孔中填以素土(粘性土)或灰土,分层捣实,形成土桩。土桩与挤密 后的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受基础所传递的荷载。 此法常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 杂填土地基和填土地基,处理深度 一般为5-10米,自50年代开始,最大处理深度可达15米以上。处理后的 地基承载力一般提高5-100%。 土桩(包括灰土桩)挤密地基的桩径、桩距和孔深通过试验求得。桩 孔直径一般为30-50厘米,桩距(桩孔的中心距离S)约为桩孔直径的2- 3倍。 自50年代开始,中国应用土桩挤密法对西北地区某些建筑物的湿陷性 黄土地基进行处理,获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自70年代起,这种方法 已用于民用建筑物的地基处理。

1.7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1.7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冻土(frozen soil):
温度≤0℃并含有冰的土层。 分布: 高纬度和高寒地区。 类型: 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
• 冻胀性:
土在冻结时,由于水分结冰膨胀,土的体积 随之增大,地基隆起、开裂和变形。
• 融沉性:
冻土在溶化后,体积缩小,地基沉降,强度 降低,还伴随下部未冻结土层中的水分向冻结土 层迁移,使溶化后土质更差。
图 3-27 因外墙基土收缩、基 础向外扭转,墙体呈水平裂缝
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开裂
膨胀土地基上房屋开裂的特点为:
①山墙呈“倒八字形”,裂缝上宽下窄; ②外纵墙下端呈水平裂缝,基础向外扭转,墙体 上部内倾; ③房屋角端裂缝严重,而且常伴随着一定的水平 位移和转动; ④地坪多出现平行于外纵墙的通长裂缝 ; ⑤地基反复多次胀缩,使墙体裂缝斜向交叉。
1.性质很不均匀,分布和厚度变化上缺乏规律 性; 2.物质成分异常复杂。有天然土颗粒,有砖瓦 碎片和石块,以及人类活动和生产所抛弃的各 种垃圾; 3.是一种欠压密土,一般具有较高的压缩性, 孔隙比很大。 4.往往具有浸水湿陷性。
膨胀土的饱和度一般较大,常在80%以上,
天然含水率较小,17%~30%。
工程特性:
1. 低含水量,呈坚硬-硬塑状态; 2. 孔隙比小,密度大;
3. 高塑性,含黏粒及粉粒为主;
4. 具膨胀力,自由膨胀量>40%; 5. 天然状态下压缩性低,承载力高,但由于干 缩裂隙发育,稳定性差。浸水后或被扰动时, 强度骤然降低。
1.7 特殊土的性质
特殊土是指某些具有特殊物质成分和结构、工程性质也较特殊
的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其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特殊性土的种类有:
沿海及内陆静水沉积的淤泥类软土 南方和中南地区的膨胀土

土的工程分类及各类型土的工程性质

土的工程分类及各类型土的工程性质

3、黄土
1)特征与分布
黄土是第四季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性 质特殊的大陆松散沉积物。
颜色主要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以粉粒为主 (多为0.05-0.01mm的粗粉粒),粒度大小均一, 黏粒含量少(一般小于10%);富含碳酸盐以及硫 酸盐、少量其他易溶盐类;孔隙比较大,一般在1.0 左右,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浸 湿后土体显著沉陷(称为湿陷性)。具有上述全部 特征的土即为典型黄土。上述有的特征不明显的土 称为黄土状土。两者统称为黄土类土,简称黄土。
漂石(块石)混合土 卵石(碎石)混合土
注:巨粒混合土可根据所含粗粒或细粒的含量进行细分。
砾类土的分类:
土类 砾土
粒组含量
级配Cu5,1Cc3 细粒含量<5% 级配不能同时满足
上述要求
土类名称 级配良好砾土
级配不良砾土
含细粒土砾土
5%细粒含量<15%
含细粒土砾土
细粒土质砾土
15%细粒含量 <50%
粒径>0.075mm的颗粒质量>总质量的85%的土 为细砂土。
粒径>0.075mm的颗粒质量>总质量的50%的土 为粉砂土。
举例:
例1:某砂土样,经筛析试验,得到各粒组含 量的百分比为:
粒径mm
>5
5~2
~0.0 75
<0.075
质量百分比 %
8
22
26
14
5、湖积土
工程特征:湖边沉积物粒粗,承载力高;远岸沉 积物粒细,性质变差;湖心沉积物主要为黏土和 淤泥软土,压缩性高,强度很低;湖泊淤塞可演 变为沼泽,沼泽沉积土为沼泽土,主要由半腐烂 的植物残体和泥炭组成,含水量极高,承载力极 低。

工程地质__特殊土

工程地质__特殊土

膨胀土
定义: 膨胀土指的是具有较大的吸水后显著膨胀、失水后显 著收缩特性的高液限粘土 特征: 膨胀土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蒙脱石,为一种高塑性粘土, 一般承载力较高,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和反复胀 缩变形、浸水承载力衰减、干缩裂隙发育等特性,性 质极不稳定。常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的竖向或水平的 胀缩变形,造成位移、开裂、倾斜甚至破坏,且往往 成群出现,尤以低层平房严重,危害性很大,裂缝特 征有外墙垂直裂缝,端部斜向裂缝和窗台下水平裂缝, 内、外山墙对称或不对称的倒八字形裂缝等;地坪则 出现纵向长条和网格状的裂缝。
冻土的案例
二00一年,与青藏铁路开工几乎同步, 有中国科研机构“国家队”之称的中国 科学院经过充分论证,决定以其四十多 年青藏铁路全线多年冻土调查、勘探和 研究为基础,在知识创新工程中启动实 施“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 及其环境效应”重大项目。
原因分析
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冬 季,冻土在负温状态下就像冰块,随温度的降 低体积发生剧烈膨胀,顶推上层的路基、路面。 而在夏季,冻土随着温度升高而融化,体积缩 小后使路基发生沉降,这种周期性变化往往很 容易导致路基和路面塌陷、下沉、变形、破裂。 而铺筑沥青路面公路,等于在冻土上既加了 一个吸热器又盖了一层封水膜,使冻土在夏天 吸热而融化程度加剧,路基内水分不能蒸发, 这是一个在公路修筑技术史上始终没有解决的 世界性技术难题,缺乏成功技术资料供借鉴。
填方路基示意图
挖 方 路 基 示 意 图
膨胀土
膨胀土案例
武吉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规划网中的第五 纵——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江西“三横四纵”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 “第三纵”。全线按高速公路双向4车道设计, 路基宽26m,行车速度100Km/h。其中D5合同 段位于本项目公路里程K257+600~K265+400 范围内,路线走廊带地处中低纬度,系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区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 1594mm~1760mm。路段的第四系中更新统冲 洪积层(Q2al+pl),岩性以网纹红土为特征, 局部地段粘性土具弱膨胀性,会对路基产生变 形破坏。

特殊土及其工程地质特性

特殊土及其工程地质特性
黏粒含量高,且为亲水性很强的蒙脱石等黏
土矿物,土中可溶盐及有机质含量较低,常
含铁锰或钙质结核,结构致密;
3)
表面有大量网状裂隙,裂面有腊状光泽的挤
压面。
工程特性:
1. 低含水量,呈坚硬-硬塑状态; 2. 孔隙比小,密度大;
3. 高塑性,含黏粒及粉粒为主;
4. 具膨胀力,自由膨胀量>40%; 5. 天然状态下压缩性低,承载力高,但由于干 缩裂隙发育,稳定性差。浸水后或被扰动时, 强度骤然降低。
第五节 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特殊土是指某些具有特殊物质成分和结构、 工程性质也较特殊的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
的,其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特殊性土的种类有:
沿海及内陆静水沉积的淤泥类软土 南方和中南地区的膨胀土
西南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的红黏土
西北、华北干旱气候区的黄土
西北、华北干旱气候区的盐渍土
工程特性:
1.含水量高,天然含水量>液限,软塑-流塑状态。
2.透水性低,水平向渗透系数较大。 3.压缩性大,强度低,欠压密状态。 4.显著的蠕变和触变性(高灵敏度)。 蠕变(creep):在一定荷载下,土的剪切变形随时 间增长的特性。 触变(thixotropy):土受扰动后强度降低,但随时 间增长强度能部分恢复的性能。
高纬度、高海拔寒冷气候区的冻土 各地人类工程活动的人工填土
淤泥类黏土( mucky soil):
是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的 环境中沉积,并有微生物的 参与,含有较多有机质的疏 松软弱黏性土。
分布: 沿海地区滨海相、泻湖 相、三角洲相; 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湖相 和冲积洪积沼泽相。
分类: 孔隙比e >1.5时,称淤泥; 1.5>e>1.0 时,称淤泥质土; 5%<有机质含量<10%时,称有机质土; 10%<有机质含量<60%时,称泥炭质土; 有机质含量>60%时,称泥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土的工程性质土是地球表面尚未固结成岩的松散堆积物。

是自然历史时期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体。

土位于地壳的表层,主要是第四纪的产物,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主要地质环境。

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在原地残留或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堆积物。

我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复杂,分布土类繁多,工程性质各异。

不同类别的工程,对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研究重点和深度都各自不同。

土的形成年代和成因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影响,不同成因类型的土,其力学性质会有很大差别,特殊土是指具有一定分布区域或工程意义上具有特殊成分、状态或结构特征的土。

我国的特殊土不仅类型多,而且分布广,各种天然或人为形成的特殊土的分布,都有其一定的规律,表现一定的区域性。

在我国,具有一定分布区域和特殊工程意义的特殊土包括:沿海及内陆地区各种成因的软土: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等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黄土;西南亚热带湿热气候区的红粘土;主要分布于南方和中南地区的膨胀土;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多年冻土;以及盐渍土、人工填土和污染土等。

一、软土软土一般指压缩性大和强度低的饱和粘性土,多分布在江、河、海洋沿岸、内陆湖、塘、盆地和多雨的山间洼地。

软土一般为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粒土,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软土在我国沿海地区分布广泛,内陆平原和山区亦有分布。

我国东海、黄海、渤海、南海等沿海地区,例如滨海相沉积的天津塘沽,浙江温州、宁波等地,以及溺谷相沉积的闽江口平原河滩相沉积的长江中下游、珠江下游、淮河平原、松辽平原等地区。

内陆(山区)软土主要位于湖相沉积的洞庭湖、洪泽湖、太湖、鄱阳湖四周和古云梦泽地区边缘地带,以及昆明的滇池地区,贵州六盘水地区的洪积扇等。

工程性质:1、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软土的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特征是决定其压缩性和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2.、渗透性弱、软土渗透系数小、含水量大且呈饱和状态,这不但延缓其土体的固结过程,而且在加荷初期,常易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对地基强度有显著影响;3、压缩性高,。

软土均属高压缩性土,它随着土的液限和天然含水量的增大而增高。

4.、抗剪强度低软土的抗剪强度小且与加荷速度及排水固结条件密切相关,要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必须控制施工和使用时的加荷速度,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加荷不能过大,以便每增加一级荷重与土体在新的受荷条件下强度的提高相适应,使孔隙水在充分排出的条件下,使土体得到正常的压密,从而逐步提高其强度。

若土中水分将来不及排出,土体强度不但来不及得到提高,反而会由于土中孔隙水压力的急剧增大,有效应力降低,而产生土体的挤出破坏。

5具有明显的结构性。

软土一般为絮状结构,尤以海相粘土更为明显。

这种土一旦受到扰动,土的强度显著降低,甚至呈流动状态。

我国沿海软土的灵敏度一般为4~10,属于高灵敏度土。

因此,在软土层中进行地基处理和基坑开挖,若不注意避免扰动土的结构,就会加剧土体变形,降低地基土的强度,影响地基处理效果。

6、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由于软土的结构性在其强度的形成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则触变性也是它的一个突出的性质。

软土的蠕变性是比较明显的。

在长期恒定应力作用下,软土将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

在主固结沉降完成之后,软土还可能继续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这种土质如果在施工中出现在路基填土或桥涵构造物基础中,最佳含水量不易把握,极难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值,满足不了相应的密实度要求,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特别是桥头引道,如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坍滑或沉陷,一般地,除要确保新填筑路基的密实度以减少沉降外,包括原地面的地基总沉降必须达到基本稳定,沉降量大致达到总沉降量的80%以上时,才容许铺路面。

软土地基沉降严重时,不仅增加填方数量,而且沉降或水平位移对临近填土的桥台、挡土墙、涵洞,甚至对附近的住宅、农田以及路线的技术标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危害性显而易见,故尽量避免采用做为路基。

二、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是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作用下,或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其中湿陷性黄土约占3/4,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的甘肃、陕西、晋、宁、河南、青海等省区。

地理位置属于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地带。

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

颜色多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颗粒组成以粉土粒为主,粒度大小较均匀,粘粒含量较少;含碳酸盐、硫酸盐及少量易溶盐;含水量小,;孔隙比大,且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具有垂直节理,常呈现直立的天然边坡。

湿陷性黄土工程特征:1)塑性较弱;2)含水较少;3)压实程度很差,孔隙较大;4)抗水性弱,遇水强烈崩解,膨胀量较小,但失水收缩交明显;5)透水性较强;6)强度较高,因为压缩中等,抗剪强度较高。

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原因内在因素:黄土的结构特征及其物质组成。

外部条件:水的浸润和压力作用。

(2)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黄土湿陷性强弱与其微结构特征、颗粒组成、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在同一地区,土的湿陷性又与其天然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有关,并取决于浸水程度和压力大小。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故在润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土或灰土垫层、土桩或灰土桩、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基础、预浸水法等。

三、红粘土红粘土是指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及其间所夹的其他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

液限大于50%。

上硬下软,具明显的收缩性,裂隙发育。

经再搬运后仍保留红粘土基本特征,液限大于45%小于50%的土称为次生红粘土。

红粘土的特点一般是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液限和塑性指数高,但抗水性强,压缩性较低,抗剪强度也较高,可用作土坝填料。

红粘土主要为残积、坡积类型,也有洪积类型,其分布多在山区或丘陵地带,我国广泛分布于的云贵高原、四川东部、广西、粤北及鄂西、湘西等地区的低山、斤陵地带顶部和山间盆地、洼地、缓坡及坡脚地段。

以及分布在黔、桂、滇等地古溶蚀地面上堆积的红粘土层。

其厚度的变化与原始地形和下伏基岩面的起伏变化密切相关。

工程性质1、高塑性和分散性,液限一般为50~80%,塑限为30~60%,塑性指数一般为20~50%。

3、强度较高,多属中压缩性土或低压缩性土2、高含水率、低密度,天然含水率一般为30%~60%,饱和度>85%,密实度低,大孔隙明显,孔隙比>1.0;液性指数一般都小于0.4;坚硬和硬塑状态。

处于坚硬和硬塑状态的红粘土层,由于胀缩作用形成了大量裂隙,且裂隙的发生和发展速度极快,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新挖坡面数日内便可被收缩裂隙切割得支离破碎,使地面水易侵入,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常造成边坡变形和失稳。

4、不具湿陷性,但收缩性明显,失水后强烈收缩,原状土体缩率可达25%。

红粘土具有这些特殊性质,是与其生成环境及其相应的组成物质有关。

在深度上,随着深度的加大,红粘土的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压缩系数都有较大的增高,状态由坚硬、硬塑可变为可塑、软塑,而强度则大幅度降低。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地貌和下伏基岩起伏变化,性质变化也很大,地势较高的,由于排水条件好,天然含水率和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而地势较低的则相反。

红粘土虽然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但因与岩溶伴生.且含水量.液限均较一般粘土高,具有胀缩性.因此不能直接进行填筑的红粘土,必须进行处理,才可以直接填筑。

在处理红粘土时,要紧密结合路基工程的特点.寻找合适的压实标准及相应的压实工艺.使压实后的路基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强度稳定性,只有满足强度和稳定要求的红粘土才能作为路基填料。

红粘土的处理措施一般有:垫层置换法、土性改良法、包边法等。

红粘土路基施工的应注意:连续施工.避免已压实路基表面因暴露时间较长,风干失水出现龟裂。

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

路堤施工前应做好临时排水及防渗设施.截断流向路堤作业区的水源,疏干地表水。

对红粘土路基顶层采用胀缩性的粘土作为包边土,包边厚1.5m左右,夯实后防止破面开裂及地表水的渗入。

四、膨胀土膨胀土是指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分,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粘土。

膨胀土的胀缩性会导致建筑物开裂和损坏,并造成坡地建筑场地崩塌、滑坡、地裂等严重的不稳定因素。

膨胀土一般分布在盆地内岗,山前丘陵地带和二、三级阶地上。

大多数是上更新世及以前的残坡积、冲积、洪积物,也有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湖泊沉积及其风化层。

一般工程地质特征膨胀土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都较大:膨胀土的饱和度一般较大,天然含水率较小,天然含水量接近或略小于塑限,一般呈坚硬或硬塑状态。

天然孔隙比小,便其天然孔隙比随土体湿度的增减而变化,即土体增湿膨胀,孔隙比变大;土体失水收缩,孔隙比变小。

影响膨胀土胀缩变形的主要内在因素:土的粘粒含量和蒙脱石含量、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密实度及结构强度等。

主要外部因素:引起地基土含水量剧烈或反复变化的各种因素,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及建筑物地基不同部位的日照、通风及局部渗水影响等。

在天然条件下一般处于硬塑或坚硬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易被误认为是工程性能较好的土,但—旦地表水浸入或地下水位上升使含水量剧烈增大,或土的原状结构被扰动时,土体会骤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高。

在膨胀土地区进行工程建筑,如果不采取必要的设计和施工措施,会导致大批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甚至造成坡地建筑场地崩塌、滑坡、地裂。

膨胀土建筑场地与地基的评价,应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条件、膨胀土的分布及其胀缩性能、等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集聚和排泄条件,并按建筑物的特点、级别和荷载情况,分析计算膨胀土建筑场地和地基的胀缩变形量、强度和稳定性问题,为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他工程设施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五、人工填土填土是一定的地质、地貌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活动而堆填的土。

性质很不均匀,分布和厚度变化上缺乏规律性;物质成分异常复杂。

有天然土颗粒,有砖瓦碎片和石块,以及人类活动和生产所抛弃的各种垃圾;是一种欠压密土,一般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孔隙比很大。

往往具有浸水湿陷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填土可划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冲填土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