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MATH120008.09 编写时间 2011年08月更新课程名称 数学分析(I)英文名称 Mathematical Analysis(I)学分数 5 周学时 6任课教师* 谢锡麟 开课院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预修课程 仅需普通高中相关数学基础;无特别先有基础要求。

课程性质:本课程可谓所有基础科学(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科学(包括航空航天、环境、材料、信息等)等专业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提供微积分的基本内容。

从知识体系的发展而言,微积分融合线性代数(这点特别反映在《数学分析(Ⅱ)》中)作为核心基础,一方面将为后续复变函数、实分析与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微分几何等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基础;另一方面,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亦是理论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包括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控制力学等力学知识体系的发展的坚实基础。

总体而言,本一年制的数学分析课程将结合面对的对象(适用于非数学类的几乎所有的专业),提供系统的微积分知识体系,不仅注重微积分知识体系的核心基础特点,而且注重知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力求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并具有基于其上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上,我们力求课程所授的知识体系具有国内外一流化水平,且切实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

本课程《数学分析(I)》将主要提供一元微积分的内容,包括常微分方程最为基础的若干思想及方法。

教学目的:2005年,学校在百年校庆时提出“走以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及现今所致力于探索和推广的“通识教育、精英教育”的理念,结合力学以及数学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关系,而考虑本门课程的具体教学。

以下反映一些基本的观点,这将指导具体的教学。

✧虽然数学分析是数学课程,但我们学习的是“认识自然的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许多实践和成就表明,数学对于我们认识自然是极其有效的——许多数学机制具有鲜明的力学和物理背景。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
基本要求:
细胞生物学是细胞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中间课程,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交互的方式,既兼顾基础,又注意与分子的衔接,重点是细胞器的结构体系和生物学功能。
细胞生物学教学中,重点讲授细胞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实验技术;各个亚细胞结构及超微结构、各结构的装配及功能;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过程及基本的调控。难点是细胞各个结构的功能中涉及的作用机制(包括假说、模型等)以及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需多个细胞器参与完成并相互协调的过程、机制(如蛋白质的分选、膜泡运输等),为做到突出重点内容,讲清难点,并跟上生命科学的发展步法,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3学时)
1、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2、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3、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掌握光学显微镜技术(特点,生物学应用);了解分辨率;了解电子显微镜技术(分辨率,基本结构,分类,超薄切片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分辨率)
掌握超速离心技术(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类与脂质的显示方法;了解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免疫荧光,免疫电镜);了解同位素示踪技术;了解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
教学目的:
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了解细胞生物学的深层次基础理论与最新进展,使学生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医学的发展与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无不密切相关。掌握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研究生今后开展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课题研究以启迪。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
细胞生物学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从细胞水平来阐述生命现象的学科,掌握细胞结构、功能和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从而了解有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分化、遗传变异、运动、衰老和死亡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采用老师授课结合研讨型课程方式进行教学,既系统阐述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又能训练学生主动了解前沿进展的能力。

复旦大学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 提供全面深入的学科知识和理论;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XXXXX学时安排:总学时XX,理论学时XX,实践学时XX,实验学时XX。

考核方式:笔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及课堂表现等。

先修课程:无2. 主要内容:模块一: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模块二: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模块三: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模块四: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讲授:老师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系统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项目、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通过自主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 主教材:XXXXX- 辅助教材:XXXXX参考资料:- XXXXX- XXXXX5. 考核方式与评分比例:- 平时表现:XX%- 期末考试:XX%- 实验报告/作业:XX%- 小组讨论/项目:XX%- 其他:XX%6. 作业要求:- 每周必须完成的作业内容及提交要求;- 作业要求内容的合理性和创意性;- 作业评分标准。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请根据教学培养方案上的课程性质在以下4个栏目中选择。
综合教育课程□文理基础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
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学生必须选修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总论、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和实验技术。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程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与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等,围绕生活史,讲解致病和诊断、防治的策略,并适当介绍本学科某些成熟的理论和技术的新进展、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重要成就。
6.parasitism寄生
7.parasite寄生虫
8.host宿主
9.medical protozoology医学原虫学
10.medical helminthology医学蠕虫学
11.medical entomology医学昆虫学
12.life cycle生活史
13.opportunistic parasite机会致病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学专业词汇
1.human parasitology人体寄生虫学
2.food-borne parasitosis食物源性寄生虫病
3.emerging parasitic diseases正在出现的寄生虫病
4.non-sterilizing immunity非消除性免疫
5.sterilizingimmunity消除性免疫
教学方面:主要讲授人体寄生虫学、高级寄生虫学、寄生虫学进展等课程,并承担教学课题“培养MD的寄生虫学教学模式的尝试”,近五年来,编写专著6项,发表教学论文2篇。2004年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SS. A novel imidazopyridine derivative, HS-106, induces apoptosis of breast cancer cells and represses angiogenesis by targeting the PI3K/mTOR pathway. . Cancer Lett. 2013 Feb 1; 329(1):59-672. Hong SW, Jung KH, Choi MJ, Kim DY, Lee HS, Zheng HM, Li GY, El-Deeb IM, Park BS, Lee SH, Hong SS. Anticancer effects of KI-10F: A novel compound affecting apoptosis, angiogenesis and cell growth in colon cancer. Int J Oncol. 2012 Nov; 41(5):1715-22.3. Lee H, Li GY(共同第一作者), Jeong Y, Jung KH, Lee JH, Ham K, Hong S, Hong SS. A novel imidazopyridine analogue as a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inhibitor against human breast cancer. Cancer Lett. 2012 May 1;318(1):68-75.4. Hong SW, Jung KH, Lee HS, Choi MJ, Zheng HM, Son MK, Lee GY, Hong SS. Apoptotic and anti-angiogenic effects of Pulsatilla koreana extract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t J Oncol. 2012 Feb; 40(2):452-60.5. Li GY, Kim M, Kim JH, Lee MO, Chung JH, Lee BH.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 human lung fibroblast following cadmium exposure. Food Chem Toxicol. 2008 Mar;46(3):1131-7.6. Li GY, Lee HY, Shin HS, Kim HY, Lim CH, Lee BH. Identification of gene markers for formaldehyde exposure in human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7 Oct;115(10):1460-6.7. Lee, S., Li GY, Yin, H., Jung, E.J., Kim, Y.S., Lee, H.Y. and Lee, B.H. Studies on the genetic toxicity of Guh Sung Y.L.S.-95. J. Food Hyg. Safety, 2006 Dec;21(2) 107-112.8. Lee YJ, Yin HQ, Kim YH, Li GY, Lee BH. Apoptosis inducing effects of6-methoxydihydrosanguinarine in HT29 colon carcinoma cells. Arch Pharm Res. 2004 Dec;27(12):1253-7.严守升男,博士,工程师,聊城大学药学院。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材(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如使用自编讲义,也请列明):
《模拟与数字电路实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常用无线电仪器和器件手册》,孔庆生编写讲义
课程网络资源:
表格栏目大小可根据内容加以调整。
崔旭高

副教授
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
主讲教师
徐峰

高级工程师
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
主讲教师
童立青

讲师
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
主讲教师
教学内容安排(按36学时共计18周,18周含考试周,具体到每节课内容):
本课程共72学时,每周做一次实验,一次实验做四个课时,实验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1、实验一、锁相环及频率调制与解调电路。时间:三周。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日期: 2018年10月10 日
课程代码
INF
课程名称
模拟与数字电路实验(下)
英文名称
Analog and Digital CircuitExperiments[2]
学 分 数
3
周学时
4
授课语言
中文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
本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模拟电子电路理论课、数字逻辑基础、平台实验以及高频电子电路的基础上补充和提高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的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科学的思维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为深入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基本内容简介
1、锁相环及频率调制与解调电路实验
2、实验二、乙类功率放大器实验
3、实验三、数字电路的FPGA应用实验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掌握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掌握混悬剂的制备:分散法、凝聚法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微粒大小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重新分散试验、电位测定、流变学测定掌握乳剂的定义、特点与分类掌握乳化剂的基本要求、种类与选择熟悉乳剂的形成理论:降低表面张力、形成牢固的乳化膜、确定形成乳剂的类型掌握乳剂的不稳定表现: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坏、酸败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了解制备设备熟悉乳剂的质量评定: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分层现象的观察、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稳定常数的测定第三章注射剂与滴眼剂掌握注射剂的定义、分类、特点、质量要求。

掌握注射剂的处方组分:原料、溶剂、主要附加剂掌握等渗与等张的概念与调节方法熟悉注射用水的一般生产流程(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蒸馏法)。

掌握热原的组成、性质、除去方法和检测方法。

熟悉干热灭菌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掌握热压灭菌法及其安全操作掌握流通蒸气灭菌,了解煮沸灭菌掌握过滤除菌法熟悉射线灭菌法(辐射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微波灭菌法)原理、特点、应用。

熟悉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药液消毒法)。

熟悉无菌操作法、无菌检查法掌握F、F0的定义、数学表达式、计算方法及其在灭菌中的意义了解空气净化技术的概念、净化度标准、洁净室设计、层流洁净技术熟悉原、辅料的质量要求了解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质量要求、检查方法及处理方法。

熟悉滤器的种类与选择,掌握微孔滤膜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注射剂的制备过程:配液、滤过、灌装、熔封、灭菌和检漏、质量检查、印字、包装。

掌握注射剂的质量检查:可见异物、热原、无菌检查等。

掌握输液剂的特点、种类、质量要求。

熟悉输液容器的质量要求、处理方法。

掌握输液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检查。

了解输液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熟悉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的原料要求及生产工艺,了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生进行实验前,应对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能有所了解,因而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有关的手册、文献资料及信息网络查阅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常数。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实验前认真预习,写出预习笔记;实验课中仔细观察和正确记录,整理分析数据;课后按规范书写实验报告。安全、卫生、节约药品的教育和实施贯穿始终。教师以平时学生每个实验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基本操作、仪器装置、产品质量和数量、安全卫生、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实验报告等)以及实验考查作为其实验成绩的评分依据。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习惯。
(3)通过实验的第一手材料,加深对课堂所学的有机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基本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是对学生的综合训练,除了巩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技能,要求培养学生根据有机反应,认真分析反应过程的现象和影响因素,熟练产物的分离、提纯和鉴定,较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开展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3.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目的:1).掌握用脂肪提取器提取天然物质的方法
2).掌握粗蒸馏的方法
3).学习常压升华操作及纯化固体有机物的方法
4).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预习:17,124——125 163——165 171——172页
4.苯甲酸乙酯混合物的萃取、干燥和精蒸馏
目的: 1).掌握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分液的方法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院系:化学系日期: 2018年12月8日
课程代码
CHEM120011.01~08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
Organic chemistry lab
学分数
1
周学时
2
授课语言
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世平:Foundational Paradigms of Social Sciences,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Vol.41, No.2 (June, 2010), pp. 211-249.
第14讲投稿指南:如何推销你的作品
第1节学术专著与期刊论文的区别
第3讲个案研究设计
第1节研究设计的步骤与程序
第2节研究假设
第3节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4节如何申请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David A. de Vaus,《社会研究中的研究设计》,郝大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13-15章。
夏夫利:《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新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第4讲文献阅读与综述写作
第8讲研究设计展示与讨论
第9讲田野调查
第1节如何进入调查现场
第2节研究者的资源动员与社会关系网络
第3节调查策略与面访技巧
第4节田野日志与自我反思
第5节在中国做田野调查的常见问题
第6节遇到挫折怎么办——思路与心态的调整
参考文献:
赫伯特.J.鲁宾(Herbert J.Rubin)、艾琳.S.鲁宾(Irene S. Rubin):《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卢晖临、连佳佳、李丁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第8讲研究设计展示与讨论
第15讲课程总结(研究小组汇报研究发现)
如需配备助教,注明助教工作内容:
考核和评价方式(提供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分数组成,体现形成性的评价过程):
课堂出勤:10分(个人考核,缺席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课程发言和讨论:10分(个人考核)
文献介绍和讨论:20分(小组考核,以每周的文献为基础,PPT展示和讨论)
授课方式:本课程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做研究设计展示和研究报告。
主讲教师简介:
熊易寒,1980年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政治社会学和比较政治学,近期主要关注城市化、社会抗争、族群冲突和地方治理,在China Quarterly、Security Studies、Citizenship Studies、《社会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开放时代》、《社会》、《读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著有《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你中产了吗》、《平衡木上的中国》、《移民政治》,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二等奖和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
第6讲概念形成与测量
第1节社会科学中的概念
第2节外来概念与本土现象
第3节原创概念的诱惑与风险
第4节概念的操作化
参考文献:
加里•戈茨(Gary Goertz):《概念界定:关于测量、个案和理论的讨论》,尹继武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
范埃弗拉:《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陈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1节什么是问题意识
第2节研究问题与现实问题和政策问题的区别
第3节经典文本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关怀
第4节Make Sense与社会科学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陈强、张永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李辉、熊易寒、唐世平:《中国的比较政治学研究:缺憾和可能的突破”》,《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1期。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院系:国务学院 日期: 2018年2月1日
课程代码
POLI130149.01
课程名称
定性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学 分 数
2
周学时
2
课程性质
□通识教育专项□核心课程□通识教育选修□大类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其他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内在逻辑和定性研究方法,以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共性和差异。学习研究方法的最佳途径是运用方法做研究,课程教师会指导同学分组开展实证研究,并对研究报告进行考核与点评。
James Mahoney, “Strategies of Causal Assessment in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James Mahoney and Dietrich Rueschemeyer, eds.,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337-372.
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第11讲比较历史分析
第1节宏大叙事的重要性
第2节社会科学中的时间与空间
第3节比较历史分析在政治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西达•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何俊志、王学东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5年。
罗伯特•H•贝斯:《分析性叙述》,熊美娟、李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第1节历史学与社会科学
第2节档案资料的阅读和使用
第3节内容分析
第4节阐释与过度阐释
参考文献:
马克•布洛克:《历史学家的技艺》,黄艳红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Matthew B. Miles, A. Michael Huberman:《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实践》,张芬芬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
玛丽亚.海默(Maria Heimer)、曹诗弟(Stig Thogersen)编:《在中国做田野调查》,于忠江、赵晗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
奈吉尔·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大卫·费特曼:《民族志:步步深入》,龚建华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第10讲档案与文本分析
加里·金、罗伯特·基欧汉、悉尼·维巴:《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陈硕译,格致出版社2014年,第1章。
Gary Goertz and James Mahoney, A Tale of Two Cultur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 Chps. 3-6.
第12讲逻辑、理与叙事
第1节逻辑的力量:如何说服自己和读者
第2节理论包装
第3节如何进行论证与分析
第4节叙事结构与叙事方式
参考文献:
罗伯特·H·贝斯:《分析性叙述》,熊美娟、李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查尔斯•蒂利:《为什么?》,李钧鹏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
艾米娅·利布里奇、里弗卡·图沃-玛沙奇、塔玛·奇尔波:《叙事研究:阅读、分析和诠释》,王红艳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
David Waldner, “What Makes Process Tracing Good? Causal Mechanisms, Causal Inference, and the Completeness Standard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Andrew Bennett and Jeffrey T. Checkel, eds., Process Tracing: From Metaphor to Analytic Tool,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Chp.5.
第13讲论文写作
第1节问题意识的明晰化与理论聚焦
第2节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第3节理论与经验如何对话
第4节学术论文的一般结构
第5节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
第6节如何发掘研究的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Gerald Graff & Cathy Birkenstein,《学术写作要领》,王宇丹译,新华出版社2012年。
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教学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院系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熊易寒

副教授
国务学院
主讲教师
教学内容安排(按32学时共计16周,具体到每节课内容):
第1讲定性研究导论
第1节什么是定性研究:解释与阐释
第2节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第3节比较方法与案例研究
第4节什么是因果机制
第5节什么是好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章。
第2节单一案例研究与多案例比较研究
第3节扩展个案法
第4节经典研究的分析与反思
参考文献:
芭芭拉·格迪斯:《范式与沙堡:比较政治学中的理论建构与研究设计》,陈子恪刘骥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
陈玮、耿曙、钟灵娜,2015,〈白话《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日常思考的语言与研究设计的逻辑〉,《公共行政评论》,第4期,页17-30。
研究设计展示和讨论:20分,其中展示15分,评论5分(小组考核)
研究论文: 40分(小组考核)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表格栏目大小可根据内容加以调整。2016年
第1节文献综述的意义
第2节文献综述的过程
第3节文献搜索与整理
第4节文献综述与综述性文章
参考文献:
Lawrence A. Machi & Brenda T. McEvoy,《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陈静、肖思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