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犯罪学到实证犯罪学
由古典派及实证派犯罪学理论引发的批判性思考

由古典派及实证派犯罪学理论引发的批判性思考古典派和实证派是犯罪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理论流派,它们在研究犯罪问题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这些理论也引发了一些批判性思考,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下面我将根据这个问题对古典派和实证派的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
古典派犯罪学理论主要关注个人自由意志和选择行为,认为犯罪是个体根据自身评估所做出的选择。
这个理论强调个体的理性行为和责任意识,认为通过加强个体的道德教育和自我约束能够减少犯罪行为。
古典派理论忽视了社会和环境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事实上,很多犯罪行为是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引发的。
仅仅依靠个体自身的道德教育和自我约束是不足以解决复杂的犯罪问题的。
实证派犯罪学理论主要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试图揭示犯罪行为背后的规律和因素。
实证派理论关注社会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例如贫困、教育水平、失业率等。
这个理论强调社会控制和社会政策的作用,认为通过改善社会条件和提供更好的机会能够减少犯罪行为。
实证派犯罪学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该理论只通过统计数据和实证研究来研究犯罪问题,忽视了犯罪行为背后的个体心理和动机因素。
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基于特定时期和地区的数据,可能不具有广泛适用性。
在这个基础之上,有学者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犯罪学理论,即社会学派犯罪学理论。
社会学派犯罪学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既包括个体特质因素,也包括社会结构及社会控制因素。
它试图研究犯罪行为的社会与个体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全面地解释犯罪行为的产生机制。
社会学派犯罪学理论强调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认识到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通过改善社会环境和制定社会政策来解决。
古典派和实证派犯罪学理论在犯罪学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我们需要批判性地思考这些理论,超越传统的思维框架,借鉴不同学派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构建一个更全面、深入理解犯罪问题的理论体系。
浅谈古典主义犯罪学与实证主义犯罪学的区别及对当代刑事政策的影响

浅谈古典主义犯罪学与实证主义犯罪学的区别及对当代刑事政策的影响【摘要】古典主义犯罪学和实证主义犯罪学是犯罪学领域的两大流派,各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观点。
古典主义犯罪学强调犯罪行为的自由意志和责任,主张严惩犯罪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
而实证主义犯罪学则倾向于通过科学方法研究犯罪现象,重视社会影响和环境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这两种理论观点在对待犯罪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对当代刑事政策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古典主义主张强化法律制裁力度,实证主义则倡导通过社会改革和预防措施来减少犯罪率。
综合比较两者的观点和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刑事政策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古典主义犯罪学、实证主义犯罪学、区别、理论基础、主要观点、当代刑事政策、影响、总结1. 引言1.1 介绍古典主义犯罪学和实证主义犯罪学古典主义犯罪学和实证主义犯罪学是犯罪学领域中两种重要的理论流派,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犯罪解释模式和研究方法。
古典主义犯罪学主要关注犯罪行为的后果和罪犯的自由意志,强调对罪犯进行严惩以维护社会秩序,其核心理论基础是对人性的简单和悲观认识。
而实证主义犯罪学则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犯罪现象,认为犯罪是由社会和心理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主张采取预防和矫正措施来减少犯罪。
两者在犯罪学研究方法、理论来源和犯罪解释角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同时也各自对当代刑事政策产生着重要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古典主义犯罪学和实证主义犯罪学的区别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犯罪现象的复杂性,指导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
1.2 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古典主义犯罪学和实证主义犯罪学是犯罪学领域中两种重要的理论体系,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观点。
在对犯罪与刑罚问题的探讨中,古典主义和实证主义都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但它们在方法论和理论基础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古典主义犯罪学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责任,认为犯罪是罪犯个体的主观选择行为,主张要根据罪责刑相统一的原则来制定刑法,强调刑事法律应当尊重个体的自由和人权,反对对个体的任意剥夺。
浅析从古典犯罪学到早期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演进

浅析从古典犯罪学到早期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演进作者:李莉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11期摘要犯罪学产生于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之后自实证主义犯罪学派兴起,犯罪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两者在犯罪学历史上的地位都可见一斑。
本文从研究方法出发,深入理解两学派,了解两学派的异同,探究其兴起与势衰的缘由。
关键词古典犯罪学早期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作者简介:李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4.143一、古典犯罪学(一)古典犯罪学的产生和发展古典犯罪学可以溯源至18世纪,以贝卡里亚1764年《论犯罪与刑罚》的出版为产生标志。
古典犯罪学主要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运用哲学思辨,对犯罪与刑罚进行研究。
古典犯罪学派是18世纪后半叶和19世纪初期犯罪学研究的主流,对犯罪学研究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中世纪的欧洲,是处于神学控制之下的时代,封建统治者以神的名义来控制人的思想和行为。
17世纪至18世纪掀起“启蒙运动”,宣扬反封建、反神学,崇尚理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极大地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古典犯罪学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产生,其学说也深深带着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子。
比如贝卡利亚深受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以及康德道义伦理学的影响,他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对自己的自由意志进行支配。
犯罪是一种违反社会契约的行为,应以其对社会的危害为标准而给予刑罚。
古典犯罪学的另一代表人物——边沁最著名的“功利主义”也是建立在自由意志、平等和理性的思想基础上。
边沁认为人人皆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都想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好处,但社会是一个相互交叉的整体,同时实现每个人的利益最大化显然是不可能的,此时,作为一种更省力、更高效的手段——犯罪,就会得到某些人的选择。
(二)古典犯罪学研究方法的缺陷1.命题逻辑的不可证伪性:首先,从命题逻辑的可证伪性这一角度看,古典犯罪学的哲学基础和原则——自由意志、平等、理性等,存在非科学的部分。
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犯罪预防思想文献综述_论文格式_

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犯罪预防思想文献综述《近代西方刑法史略》是一部勾勒西方启蒙运动开始以及刑罚思想发展轨迹的著作,在马克昌的《近代西方刑法史略》一书中简要介绍了,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的概念,他指出“古典学派或称旧派,我国大陆学者通常称为古典犯罪学派,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资产阶级刑法思想和刑事政策的犯罪学派。
”;“近代学派,又称实证学派或者新派,是资本主义向帝国转变时期反映资产阶级刑法思想和刑事政策的刑法学派。
”并在后依次介绍了两个学派的主要观点,以及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张小虎的《刑事法学旧派与新派的犯罪学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介绍了刑事法学的主要流派。
此文中,对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学思想评述,主要选择犯罪原因和犯罪对策展开,二者的关系经常被比喻为病因和治病的关系。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由于两个学派在犯罪原因的认识上有着根本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两派在犯罪预防思想上的不同。
作者分别列举了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主张的观点,古典犯罪学派主张意志决定论,因此他们注重刑罚的作用。
而实证犯罪学派主张决定论,所以推崇刑罚替代措施。
代长春的《犯罪对策与刑罚措施》一文中,在对两个学派的犯罪预防思想进行法哲学上的思辨分析后,他提出了中庸的观点:“犯罪人的意志既是自由的又是被社会现实条件所制约的,因此,必须在认清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犯罪对策与刑罚措施。
”作者认为,理论的深刻性往往在于其片面性,古典学派的意志自由无疑具有预设性质,它是思辨的而非实证的。
然而这种思辨却又具有符合常识的素朴性和直观性,它是粗糙的,然而却能为民众所理解和接受。
从理论上说,实证学派对自由意志的驳斥无疑具有正确的内容,然而它本身所主张的意志被决定论却未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个极端忽视人存在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将两个学派的观点予以结合,在承认意志自由的基础上,又认为意志受社会条件制约,应采取合理的刑罚措施,来预防犯罪。
浅析古典主义犯罪学派与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的异同

浅析古典主义犯罪学派与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的异同摘要:犯罪学始于古典主义犯罪学派,而近代犯罪学诞生的标志则是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的兴起,这两大学派在犯罪学发展的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们背后的本质其实是思想的变革在刑事法领域的延续,这一结论是我们理解犯罪学两大学派异同的钥匙,两大学派的区别源于指导思想的不同。
两大学派的共同点乃是研究对象的相同,而这则与犯罪学学科的发展有关。
关键词:古典主义犯罪学派;实证主义犯罪学派一、犯罪学两大学派背后的本质传统的古典主义犯罪学(classical criminology)指的是诞生于18世纪,由边沁与贝卡利亚两人的著作奠定基础的早期犯罪学理论。
[1]古典主义犯罪学是欧洲基督教思想体系与启蒙思想碰撞的产物,前者为犯罪现象提供了超自然的解释,但在刑事法领域的实际运用中却与封建制度一起导致了种种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后者则以"理性"的概念为工具,以建立新的道德体系为目标,为问题的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古典主义犯罪学的特点即是借助着启蒙思想的理论解决刑事法领域的积弊,理性地思考、认识与犯罪有关的现象,可将其看作是启蒙思想在刑事法领域的延续。
实证主义犯罪学(positivist criminology)指的是诞生于19世纪,为龙勃罗梭、加罗法洛、菲利等人所发展的犯罪学理论。
与古典主义犯罪学类似,实证主义犯罪学也是实证主义理念在刑事法领域的体现,其提倡以科学、经验的方法研究与犯罪有关的现象。
实证主义会被运用到犯罪学研究中,也是因为这些学者认为实证主义可以解决古典主义犯罪学难以应对的尖锐现实问题。
由此可鉴,两大学派的本质都是具体哲学理念(启蒙思想与实证主义)在刑事法领域的体现,是价值对事实研究指导的体现。
从这一判断出发可以得到出两个结论:(1)指导理念的不同是两大学派之间差异的根源,这一不同是把握、理解两者区别的钥匙。
(2)两大学派体现的价值观虽然不同,但其始终是研究与犯罪有关的事实现象,对象的同一是两者最大的共同点。
实证犯罪学派思想总结

实证犯罪学派思想总结篇一:(定稿)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的区别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的区别及历史评价综述犯罪学的历史进程时,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与19世纪的实证犯罪学派是必不可少的。
这两大犯罪学派对犯罪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以下,本文将对这两派的学说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一、两大学派的基本观点(一)、古典犯罪学派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为:1、人是理性的动物且具有自由意志;2、每个人均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3、人均追求最大的快乐及最小的痛苦;4、个人应有自我控制行为之能力,如为违法,则应受刑罚制裁;5、采犯罪“自由意志论”即“非决定论”;6、从法律的观点探讨犯罪;(7)采报应主义。
(二)、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的观点为:1、提倡“犯罪原因”及“犯罪人”的研究;2、对犯罪人作人道主义之处遇及非刑罚之治疗;3、强调科学实证研究;4、采犯罪“决定论”;5、从社会观点探讨犯罪;6、教育刑(以教代罚)研究。
二、两大学派的主要区别(一)、历史背景和研究方法古典学派是启蒙运动的产物。
启蒙运动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强调个人应当基于理性的自觉,以评价一切社会及政治措施。
古典学派即受此思想影响,对当时不合理的刑罚制度进行了抨击。
实证学派的兴起,则是受当时自然科学的影响,试图以科学研究的实证方式,寻求犯罪原因,探求犯罪对策。
因此,其实证研究方法与古典学派的哲理思辨有根本不同。
(二)、方法论古典学派是启蒙运动的产物。
启蒙运动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强调个人应当基于理性自觉,以评价一切社会及政治措施。
古典学派即受此思想影响,对当时不合理的刑法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实证学派的兴起,则是受到当时自然科学的影响,试图以科学研究的实证方式,寻求犯罪原因,探求犯罪对策。
因此,其实证研究方法与古典学派的哲理思辨有根本的不同。
1、古典学派用思辨的方法和演绎的方法进行研究,把启蒙思想家甚至更早的思想家们提出的理论观点作为大前提,使用三段论的逻辑思维方法,推论出当时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的不合理性和非正义性,演绎出自己的结论或观点;而实证学派则采用实证的方法和归纳的方法,把实际存在的客观事实作为理论的基础,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研究中归纳自己的观点。
犯罪学第二章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犯罪学第二章犯罪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犯罪学的历史发展西方犯罪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和当代犯罪学研究三个时期。
一、西方犯罪学的历史发展(一)18世纪古典犯罪学派1.(1)犯罪是违抗上帝的行为,神学色彩浓厚(2)18世纪以来,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古典犯罪学派的产生。
西方对人类犯罪行为进行自然主义的探索开始,不再用超自然的力量而是用人类本身的因素来解释人的行为。
2.代表人物、代表作(1)贝卡利亚:1764年出版《论犯罪与刑罚》。
①主要内容A.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立的三大刑法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刑罚人类原则(虽然没有成为现在的原则,但是处处体现)。
B.呼吁废除刑讯逼供和死刑,实行无罪推定。
C.尖锐地批判了封建刑法的报应观和威吓观,认为刑罚的目的是组织犯罪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再重蹈覆辙。
要实现刑罚的目的,应当遵循的三项原则:A.刑罚必然性;B.罪行相适应;C.刑法及时性。
(现行学说:预防作用)②贝卡利亚思想对西方刑法改革的作用:A.1768年奥地利废除死刑;B.1772年瑞典减死刑性条款;C.1776年后,美国大大改善了犯罪人的处遇条件;D.1810年法国制定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
(2)英国边沁的功利主义犯罪观①内容: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两种基本动力的驱使,即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这是一切道德和不道德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②犯罪和惩罚的关系:A.社会对犯罪必须进行惩罚B.对犯罪者的惩罚是通过对其施加痛苦,以期受到惩治和教育C.犯罪人的内心存在着两种相互作用的动机(驱使犯罪和制止犯罪的动机)D.惩罚给予的损失应大于罪犯因犯罪而获得的利益③边沁在司法改革方面强调鉴于建筑设计(既有利于罪犯的悔改,又能体现对罪犯的人道待遇,还能威慑外面的公众)。
3.古典犯罪学派的重要思想(1)在解释犯罪原因方面,可以归纳为:①“自由意志论”是犯罪的一个主要论点,将犯罪更多地归因于个人理性的选择。
2012.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犯罪预防思想之比较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犯罪预防思想之比较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08年6月23日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前言 (1)一、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的形成及其犯罪观 (2)(一)古典犯罪学派的形成及其犯罪观 (1)1、犯罪原因论.............................................................12、刑罚学说..........................................................................2 (二)实证犯罪学派的形成及其犯罪观 (2)二、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犯罪预防思想的比较 (3)(一)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观 (3)1.贝卡利亚的犯罪预防观点 (3)2.边沁的犯罪预防论 (4)(二)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观 (4)1. 经济领域的刑罚代替措施 (5)2. 政治领域的刑罚代替措施 (5)3. 科学领域的刑罚代替措施 (5)4.立法和行政领域的刑罚代替措施......................................................55.教育领域的刑罚代替措施..........................................................5(三)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在犯罪预防思想上的差别....................6 三、结语..................................................................7参考文献 (8)致谢 (9)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犯罪预防思想之比较摘要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的预防犯罪思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一古典犯罪学派在进行预防犯罪时重视刑罚的威慑作用,把刑罚作为最重要的减少和消灭犯罪的对策,主张一般预防;第二实证犯罪学派实行“刑罚替代措施”,主张对人进行科学的矫正治疗,根据犯罪人的类型,因人施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龙伯罗梭的“返祖理论”很快由于诸多缺陷而 受到广泛质疑
• 但是龙伯罗梭的研究方法正式开启了犯罪学研 究向实证研究转变的进程
• 实证主义:一种把直观认识作为人类唯一可接 受的知识来源的哲学认识论体系
• 意大利学派因实证研究而兴起,但其理论也因 在随后的实证研究中被证明为谬误而遭抛弃
• 内胚型(endomorphs):体型偏胖而柔软; 个性宽容并擅交往;常见罪错类型为轻微违 规以及非惯犯的欺诈;
• 中胚型(mesomorphs):肌肉发达,骨骼健 壮;缺乏痛感,行为侵略性强;常见罪错类 型为暴力犯罪;
• 外胚型(ectomorphs):身体瘦弱,头脑发 达;紧张,擅思考,自控力强,相对不良行 为较少;常见罪错类型为非惯犯类的盗窃 (或智力犯罪?)
• 平等原则:人人生而平等;对犯罪的量刑不论 受害人身份地位一视同仁;犯罪人对刑罚的感 受具有同质性
• 功利原则:个人行为总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 伤害的最小化;社会正义就是最大多数人利益 的最大化
• 理性原则:行为人的决定是在理性地分析所有 选择的利弊后,依照功利原则作出的选择
经典犯罪学的两大代表人物
经典犯罪学的认识论
• 典型的启蒙运动哲学认识论,以思辨为理论发 展的唯一途径
• “人”的基本性质通过有限的观察与严密的推 理是可知的
• “人”是万物之灵,是有理性的 • 以“人”的理性为基础,可以推导出“自然法”
与“自然状态”等一系列概念与命题,进而推 导出犯罪的原因 • 经典犯罪学家又被谑称为“太师椅犯罪学家 (Armchair Criminologist)”
意大利学派
现代犯罪学理论的起点
2014/3/10 3
意大利学派VS经典犯罪学
龙伯罗梭(Lombroso)的实证研究
• 龙伯罗梭在其犯罪学研究生涯早期重点关注意军队中纹身 与士兵违纪行为的关系
• 后逐渐将注意力转向“颅相学”以及解剖学,试图解释人 体医学、生物学特征与犯罪的关系
• 据说,其研究的突破源于对当时著名罪犯吉赛皮·维莱拉 (Giuseppe Villela)的尸体解剖
• 贝卡里亚( Cesare Beccaria)
– 《论犯罪与刑罚》 – 深受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洛克
的经验主义哲学,以及康德的 道义伦理学为理论基础 – 刑罚三原则:相适性,确定性, 时效性
经典犯罪学的两大代表人物
• 边沁( Jeremy Bentham) • 功利主义哲学创世人 • 功利主义的行为观:个人
• 在对数百名犯罪人进行了测量比较研究后,他发现很多严 重暴力犯罪人有着类似的外形特征:
– 下颌突出;两眼下垂,大耳朵,脸部或头骨形状不对称,双臂偏 长,肩膀下榻,等等
• 这一现象被归纳为“返祖理论(Atavism)”:个人在出生时其 祖先已进化消失的遗传特征由于基因突变重新显现,令个 人重回“野蛮人”状态
• 被收养的儿童出的行为模式接近 其生身父母高于其养父母
• 对这类研究的质疑:儿童被分开 /收养的时间较晚,一些基本的 行为/心理模式已经成型
生物心理学关于神经递质的研究
2014/3/10
速度与激情: 玩的就是心跳—偷到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偷的过程够刺激
7
Ellis: 感官刺激寻求者理论
– 人类的情感如悲伤,快乐,或激动,在生理上可以解 释为神经系统中的一种叫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的化学物质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
• 平衡型
基因理论
基因异常与行为异常
基因理论(早期)
• 人类细胞中都含有一对决定个人 基因的染色体,该染色体分X和Y 两类
• 女性细胞中染色体组合为XX,男 性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为XY
• 有些个人细胞中的染色体为一种 罕见的XYY组合(多出一个Y染色 体)
• 这种染色体组合一度被称为“犯 罪人组合”
– 这些活动包括具有高度挑战性的体育运动,或具有高 度危险性的刺激性活动,如犯罪活动
以上各种理论与研究,时间跨度极 大,研究的对象各异。但其共同特 征有两个:1)都是试图解释犯罪 行为的成因;2)都是运用了实证 研究方法。在这一点上,他们都可 以看做是继承了意大利学派的精神
衣钵
2014/3/10
8
• 但是一些对监狱服刑人员的大规 模采样研究并没有发现XYY组合与 犯罪率之间存在足够的相关性
2014/3/10 6
双胞胎研究与收养研究
• Karl Christiansen的双胞胎研究与 Barry Hutchings/ Sarnoff Mednick 的收养研究
• 双胞胎(尤其同卵双胞胎),即 使在被分开较长时间后,仍表现 出相似的行为模式
行为总是追求利益的最大 化和伤害的最小化 • 功利主义的正义论:社会 正义就是最大多数人利益 的最大化
2014/3/10 2
经典犯罪学的历史地位 及其理论局限性
• 经典犯罪学是现代刑事立 法的理论基础
• 经典犯罪学的哲学体系在 实践中被证明有很多漏洞
– 关于自由意志的争论 – 关于平等的伪命题 – 关于理性的伪命题
• 犯罪学研究从龙伯罗梭开始,由法哲学领域进 入社会科学领域
2014/3/10 4
继承意大利学派传统的一些犯罪 生物学理论与研究
几个较有影响的范例
体型分类研究
三种不同的体型类别及其犯罪学意义
2014/3/10
《绿巨人》:你如果拥有绿巨人那样的体型, 你多半不会是智能型罪犯……
5
人类体型分类
• Sheldon, Hastl, and McDermott的研究,在观 察了数百名有不良前科的青少年并将其与普 通学生人群比较后,试图建立体型与特定行 为和犯罪类型的统计学相关沿革
从经典犯罪学到意大利学派
经典犯罪学
犯罪行为基于自由意志与理性 抉择
《勇敢的心》:行为人以理性为基石,自由选择其人 生,同时也自由接受了其选择的后果
2014/3/10 1
经典犯罪学的一个哲学基础和三大 哲学原则
• 自由意志:人的行为是人自由选择的结果,不 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故只有行为人自己可以因 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或享受成果
– 有两种神经递质多巴胺(dopamine)与胺多酚 (endorphin)的分泌和传递被发现与兴奋或愉悦的情 感有关
– 一些个人脑神经系统中缺少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能力 或递质受体,导致其不容易产生兴奋或愉悦的情绪, 而必须通过一些外力因素人为增加这些神经递质的产 生
– 为此,他们就必须参与比正常人更高强度的提高兴奋 度的活动,否则就会感到郁闷或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