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连乘、连除的运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主要介绍了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较为复杂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理解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例题教学法和练习法。

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5个果肉,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果肉?”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

2.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运算顺序,引入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2. 新课讲解:(1) 连乘:讲解连乘的意义,举例说明,如3×4×5,表示3个4相乘,再乘以5。

(2) 连除:讲解连除的意义,举例说明,如30÷5÷2,表示30除以5,再除以2。

(3) 乘除混合运算:讲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

2.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案(五篇模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案(五篇模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85页的例题,完成“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的计算情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地算出第二步的计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课件,小红旗。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激趣:美丽的大森林有一片宽阔的草地,草地上聚集了一大群小动物在玩耍,特别热闹。

今天,森林王国的大象爷爷邀请小动物们去参加“夺红旗比赛”。

你们想去吗?我们先来完成学习任务,再去夺红旗比赛好吗?1)请小朋友口算并说说对应的口诀:7×5= 6×4= 49÷7 = 8×3= 48÷6 = 45÷9 = 9×3 = 40÷8 = 2)请你计算并说说计算过程(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5+6 = 9-3-4 = 15-7+9 = 提问:这些是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要几步计算?都是按怎样的顺序一步一步计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齐读: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引入新课。

看,图中的小花猫在干什么?小花猫说:我遇到难题了,大哥哥大姐姐能帮帮忙吗?小朋友们都很有爱心,都想帮助小花猫,那下面的知识小朋友们就要跟着老师认真学啦!?二、探究交流,掌握新知1、教学例题1。

出示:2×3×4(1)指出:这个算式中只有乘号,像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称为连乘。

谁会读这个算式?你是按什么顺序读的?(2)指名读,齐读:(读作“2乘3再乘4”)(3)这题要怎样算呢?请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想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交流:你准备怎么算?指2名学生说指出:这样的题第一步计算2×3,2×3是在算式的那边?得到6,为了不忘记第一步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在2乘3的下面把6写下来,等以后熟练了也可以记在心里面,然后再用6和右边的4计算,6×4=24,也就算出2×3×4=24,把得数写在等于的后面(教师完成板书)(请2-3人说,再同桌互说)谁能再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计算2×3×4?通过学习你体会到这样的题是怎样算了吗?2、教学例题2(1)小花猫还有一道题要你们帮忙:36÷4×3 这道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乘法,是——乘除混合。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2.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3.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及准确性二、教学重点:1.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2.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及准确性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以小学生常见的问题为例,如:小明家有3只兔子,每只兔子又生了3只小兔子,问小明家现在有多少只兔子?引入连乘运算。

2.讲授(30分钟)(1)连乘运算(a)对于任何正整数a和正整数b,它们的积可以表示为a ×b,也可以表示为a × a × a …… × a (一共) b 个a相乘得到,记作a^b。

例:2 × 2 × 2 = 2^3,即2的3次幂。

(b)运算顺序:从“左”到“右”,先算连乘号左边的所有乘法,再算连乘号右边的所有乘法。

例:3 × 5 × 2 = 30,2^3 × 2^2 = 2^5,即2的5次幂。

(2)连除运算(a)对于任何正整数a和正整数b,它们的商可以表示为a ÷b,也可以表示为a ÷ a ÷ a …… ÷ a(一共)b 个a相除得到,记作a÷b。

例:12 ÷ 3 ÷ 2 = 2,10^3 ÷ 10^2 = 10,即101的1次幂。

(b)运算顺序:从“左”到“右”,先算连除号左边的所有除法,再算连除号右边的所有除法。

例:60 ÷ 5 ÷ 3 = 4,2^4 ÷ 2^2 = 2^2,即2的2次幂。

(3)乘除混合运算在乘除混合运算中,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乘法,除法和加减运算,如遇括号则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

例:5 × 2 ÷ 10 + 7 = 8。

(教案)第六单元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六单元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六单元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方法;2. 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多步运算;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乘运算2. 连除运算3. 乘除混合运算三、教学重点1.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应用;2. 解决涉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1.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解法;2. 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语言、图片等形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2. 课件展示: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PPT进行多媒体展示。

3. 小组讨论:通过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教学步骤1. 教师通过自我介绍以及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学习。

2. 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以实际应用为例,讲解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应用。

4. 展示PPT图片,解释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思考。

5. 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一些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6.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7. 教师让学生进行课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手段1. 黑板、彩笔;2. PPT。

八、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逐个点评;2.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彼此的思考和评价。

九、课后作业1. 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2. 自己编写练习题,并与同学进行分享;3. 阅读相关文献或书籍,扩展自己的相关知识。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_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_教学设计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_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_教学设计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教师讲解格式要求,集体校对。
4.游戏:夺红旗——“想想做做”第4题。
男同学做左边的4题,女同学做右边的4题,比一比看谁能夺得红旗。交换题目,再比一次。
投影出示:36÷4×3。
指名试读,同桌读。
提问: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全班交流时板书。
3.教学“试一试”。
投影出示:48÷6÷2=□8×3÷6=□
指名读题,放手让学生做在书上。
全班交流运算顺序,最后教师板书得数。
4.提问: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是什么运算?
教学内容: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算式。
2.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教学例题的第1个算式。
(投影出示)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啊!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出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甜又大的鲜桃呀!快来试试吧!”
结合学生的回答分段板书课题: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这种两步计算题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从左往右依次算)
二、巩固练习
1.出示题目“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指名说出计完成在书上。校对后讲讲上下两题比较后发现了什么。
投影出示:2×3×4。
谈话: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
(1)指导读算式。
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习题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习题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习题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已学的乘法和除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连乘的概念及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观察连乘的运算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连乘的特点,进而总结出连乘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连除的概念及运算顺序类似地,引导学生观察连除的运算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连除的特点,进而总结出连除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3)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运算顺序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出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准确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详细的补充和说明:运算顺序是数学中的基本规则,它决定了我们在进行多步骤运算时应该遵循的顺序。

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对于得到正确答案至关重要。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主备教师课时编号:备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用具:教学例图、卡片、头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我们学习过了乘法口诀表,下面我们来个互动,老师说上面的一句,你们说下面一句好吗?三八()五七()六九()四六()八八()四七()六七()六九()2、同桌两人,一人读题目,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

投影出示:7×3得() 6×4得()48÷6得() 72÷8得()36÷4得() 9×7得()6×8得()师:同学们已经记住了乘法口诀,还会利用口诀熟练的进行乘法口诀。

大家想一想,我们学在加减法之后,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那么在学习乘、除法之后,可以学习什么计算?(板书课题)二、教授新课1、头影仪显示:2×3×4(1)指导读出算式师:谁会读这个式子?来试一试(2)探索计算师:这个算式是怎样算的?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交流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3×4﹦24,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在头影仪用彩笔写出。

2、教学例题第2个算式头影仪显示:36÷4×3师:你们谁来读一读呢?指名试读,集体订正师: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同桌可以讨论一下试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错集体订正全班交流时板书:36÷4×3在头影仪显示计算过程3、教学“试一试”显示:48÷6÷2﹦() 8×3÷6﹦()指名读题,一位学生上前板演,其它人做在书上全班交流运算顺序,最后集体校对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连乘、连除的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连乘连除,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顺序。

【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图形吗?利用你手中的小正方体,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小正方体)
哪位同学说说你摆的什么图形,用了几个小正方体?
(学生说说摆的什么图形?每行几个?摆了几行?一共用了多少个正方体?)同学们摆得真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摆一摆中的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摆出和它一样的图形吗?同学们摆一下试试?从你摆的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每排2个2个的摆,摆了3行,一共摆了这样的4组。

2、每行2 个2个的摆,摆了4次,一共摆了这样的3行。

根据你发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谈话: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 每行有几个,有几行。

或每排有几个,有几排。

)
根据这些信息,你会列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
(小组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长主持好谁先发言,看谁说的更有条理。

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并说说你的想法?
A:2×3×4
一次摆2个小正方体,摆了3 行,每排就是:2×3=6个,一共摆了这样的4排,再乘4,就是一共摆的小正方体。

板书:2×3×4=24(个)
B:2×4×3
一次摆2个小正方体,每行摆了4组,就是2×4=8个,一共摆了这样的3行,再乘3,就是一共摆的小正方体。

板书:2×4×3=24(个)
我们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A 都是用乘法来解决问题的。

B两个算式都是连乘两次。

这就是连乘计算,哪位同学能说说像这种连乘计算题运算顺序是什么?
前两个数相乘,再用所得的积与第三个数相乘。

也就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是不是?
2、连除计算
同学们会计算36÷6÷2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的计算过程?
先算36÷6等于6,再用6除以2等于3
这种算式叫什么?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叫连除计算,也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同学们仔细观察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提升
1、锻炼学生会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2、锻炼学生会按顺序计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
板书设计:
连乘、连除的计算
连乘计算连除计算
1、2×3×4=24(个)36÷6÷2=3(个)
2、2×4×3=24(个)
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课题:连乘、连除的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连乘连除,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顺序。

【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图形吗?利用你手中的小正方体,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小正方体)
哪位同学说说你摆的什么图形,用了几个小正方体?
(学生说说摆的什么图形?每行几个?摆了几行?一共用了多少个正方体?)同学们摆得真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摆一摆中的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摆出和它一样的图形吗?同学们摆一下试试?从你摆的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每排2个2个的摆,摆了3行,一共摆了这样的4组。

2、每行2 个2个的摆,摆了4次,一共摆了这样的3行。

根据你发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谈话: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 每行有几个,有几行。

或每排有几个,有几排。

)
根据这些信息,你会列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
(小组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长主持好谁先发言,看谁说的更有条理。

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并说说你的想法?
A:2×3×4
一次摆2个小正方体,摆了3 行,每排就是:2×3=6个,一共摆了这样的4排,再乘4,就是一共摆的小正方体。

板书:2×3×4=24(个)
B:2×4×3
一次摆2个小正方体,每行摆了4组,就是2×4=8个,一共摆了这样的3行,再乘3,就是一共摆的小正方体。

板书:2×4×3=24(个)
我们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A 都是用乘法来解决问题的。

B两个算式都是连乘两次。

这就是连乘计算,哪位同学能说说像这种连乘计算题运算顺序是什么?
前两个数相乘,再用所得的积与第三个数相乘。

也就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是不是?
2、连除计算
同学们会计算36÷6÷2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的计算过程?
先算36÷6等于6,再用6除以2等于3
这种算式叫什么?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叫连除计算,也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同学们仔细观察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提升
1、锻炼学生会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2、锻炼学生会按顺序计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
板书设计:
连乘、连除的计算
连乘计算连除计算
1、2×3×4=24(个)36÷6÷2=3(个)
2、2×4×3=24(个)
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