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锈病如何防治,亚麻锈病防治措施.doc
亚麻派斯莫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1]王才斌,成波,郑亚萍,等.高产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花生产量、产量性状及冠层特征的影响[J ].花生科技,1999(1):9-12.[2]陈翠霞,荆建国,赵平.河南省花生生产与科技发展方向[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2):94-95.[3]万书波.我国花生产业面临的机遇与科技发展战略[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1):7-12.[4]郭洪海.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6):1233-1238.亚麻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亚麻的栽培始于1906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亚麻种植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在北纬49°~53°是其最佳种植区。
亚麻派斯莫病又称斑点病或斑枯病,近几年来,据黑龙江、云南等地调查,发病率在10%~30%,严重地块收获期间发病率达80%以上,植株有病斑,造成亚麻落叶、早衰,发病严重时,不仅降低种子及原茎的产量和质量,而且由于病部纤维连结在一起也影响纺织加工,给亚麻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
1派斯莫病症状亚麻自幼苗出土到蒴果及种子成熟期整个营养生长期间都能受害。
子叶、真叶受害病斑一般呈近圆形,初为黄绿色,后逐渐变成褐色至暗褐色,随后迅速扩大到全叶,使叶片变褐干枯,表面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状的分生孢子器,真叶中心病斑变透明,布满集中的黑点,病叶干枯脱落,在这个阶段病害不明显。
从开花期开始及晚些,在真叶上可观察到病害。
然后,病害传播到茎上,茎部染病后初生褐色长圆形斑,扩展后呈不规则形,严重的环绕全茎,因与绿色交错分布使茎变得五光十色,斑点中心开始透明,出现黑色分生孢子器,后病斑蔓延融合变灰褐色,覆盖大片分生孢子器,在枯茎上形成子囊壳。
在亚麻成熟时,在萼片上、蒴果上和种子上也出现病斑,接近成熟期时斑点边缘变成灰色及黑褐色,在斑点中央产生许多小黑点(分生孢子器)(见图1);在茎秆上的病斑使纤维断裂,失去加工价值,直接威胁纤维利用。
锈病的防治方法及技术解析

1.危害症状:2.危害植物:锈病的防治方法及技术解析有读者朋友向小编反应,小编之前写的文章大多都是关于虫害、草害的,关于园林植物病害的知识小编好像写的特别少。
到目前为止病害方面小编也就写了《要想防治园林病害,这些基础知识你必须知道!》、《流胶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北方园林植物腐烂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等几篇文章,需要的朋友可以进行查看。
所以今天小编将继续写一篇关于园林植物病害的文章。
我们知道根据病害对园林植物危害的部位不同,我们可以把常见的病害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叶部病害、枝干病害、根部病害。
而这其中单单就叶部病害就有:白粉病类、锈病类、煤污病类、炭疽病类、灰霉病类和叶斑病类等多种病害,对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影响很大。
对于叶部病害小编之前写有《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及技术要点》,今天小编想要给大家主要讲解的是叶部病害中的——锈病。
从图库选择图片锈病是花卉和园林绿化树木较常见和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类病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
从图库选择图片受害部位的叶片正反两面着生橘黄色的粉状孢斑,破裂后又散发出橘黄色粉末即锈菌孢子,重复侵染。
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降低产量和观赏价值,严重时叶子枯萎,导致植株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国槐瘤锈病:从图库选择图片锈菌可产生多种孢子,最多的是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五种。
锈孢子:从图库选择图片性孢子:从图库选择图片冬孢子:从图库选择图片锈病种类很多,在园林方面主要危害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松科、柏科和杨柳科等近百种花木。
该病冬季寄生危害桧柏嫩枝,其中以蜀桧、龙柏发生较重,花柏、刺柏次之。
夏季寄生主要危害苹果、梨、各类海棠、山楂等的叶果和嫩枝,其中以梨树危害最重。
锈病对海棠危害:从图库选择图片锈病对梨树危害:从图库选择图片3.发生规律:发病最适温度为18-2l℃。
植株大多4月下旬开始发病,6-8月发病严重。
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受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土壤墒情较好等因素影响,小麦冬繁区已陆续查见小麦条锈病,呈见病时间早、发生区域广、发生程度重的特点。
那么哪些植物才易患这样的锈病?如何防治呢?佰佰安全网就此文与您聊聊相关的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什么是锈病?锈病是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
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
锈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
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
锈病的病原锈病是由4,00 0种以上真菌引致的几千种重要经济植物和杂草的病害。
不同植物的病原不同,例如花卉类的锈病病原菌有玫瑰多胞锈菌、玫瑰短尖多胞锈菌、蔷薇多胞锈菌、漫山多胞锈菌、刺玫蔷薇多胞锈菌、菊栖锈菌、萱草柄锈菌。
锈病发病的症状特点病斑主要出现在叶片、叶鞘或茎秆上,在发病部位生成黄色至铁锈色的夏孢子堆和黑色冬孢子堆,被锈菌侵染的草坪远看是黄色。
不同锈病可根据其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形状、颜色、大小和着生特点进行区分。
秆锈病夏孢子堆生于茎秆、叶鞘和叶片上。
夏孢子堆大,散生,深褐色,长椭圆形至长方形,穿透能力强,叶两面均可形成夏孢子堆,且背面较大。
病斑处表皮大片撕裂,呈窗口状向两侧翻卷。
叶锈病夏孢子堆生于叶片上,中等大小,圆形,散生,橘红色,叶表皮开裂。
条锈病夏孢子堆主要生于叶片上,茎秆、叶鞘也有。
夏孢子堆小,鲜黄色,成行排列,虚线状,叶表皮开裂不明显。
冠锈病与叶锈病相似。
锈病的传播规律是怎样的?有些锈菌的夏孢子可借气流远距离传播,这在锈病循环上有重要作用。
通常锈菌以冬孢子越冬,初次侵染来源是担孢子或夏孢子,而后以锈孢子或夏孢子在作物生长期间靠气流传播继续为害。
在亚热带和热带,不少锈菌不产生冬孢子,靠夏孢子或由病菌直接在自生苗或冬季作物上越冬。
在有些地区,转主寄主在病害循环中不起作用,如中国东北的阿穆耳小檗展叶期的气候不适宜小麦秆锈病菌冬孢子的萌发,而夏孢子虽在当地不能越冬,都可由东南沿海地区借气流长距离从南向北吹来成为初次侵染源。
不同药剂对亚麻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国 际合 作 项 目 WB1 3 B 1 0 6 0 1 ; 哈 尔 滨市 科 技 创 新 人 才 项 目 2 0 1 4 R F X Y J 1 0 7 。 作者简介 : 杨学 ( 1 9 6 9 一 ) , 男, 研究员 , 主要 从 事 亚 麻 植 保 、 抗 病 育 种 等 工作 。 通讯作 者 : 李柱刚 ( 1 9 7 2 一 ) , 研究员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 从 事 作 物 遗 传 育 种 等 工 作 。
5[ 3 / ' / 1 , 8行 区 , 小 区 面积 2 . 4 m 。 , 区间道 0 . 4 5 1 1 1 , 组 间 枯 萎 病 的危 害 情 况 , 我们 进 行 了 田间药 剂 筛选 , 目的 1
是 为 达 到最 佳 防 治效 果 ,提 高亚 麻 产 量 质量 提 供 适 道 1 m。 播种 地块 地势 及 土壤肥 力 均匀一 致 , 2 0 1 2年
宜 药剂 。
4月 2 9 日播 种 , 田间管 理 同 一 般生 产 田 , 自然 发病 ,
苗 期调 查 出苗 数 . 在苗高 1 5 ~ 2 0 c m 时调 查 发病 率 和 病情 指数 , 枯 萎病 分级 标准 见表 1 。 防 治效果 ) = l 0 0 × 【 ( 对 照病 情指 数 ) 一 ( 处 理病 情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 1 材 料
供 试 亚麻 品种 为 黑 亚 8号 。供 试 药 剂是 在 室 内
] / 对 照病情 指数 亚 麻 枯 萎 病病 原 菌 敏感 药 剂 筛 选 的基 础 上 ,选 择 效 指 数) 果 较 好 的药 剂 ( 枯萎灵 、 代 森锰 锌 、 多菌灵 、 爱苗 、 根 2 结 果 与 分 析
一
1 0 7—
亚麻能防蛀原理

亚麻能防蛀原理亚麻是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通常用于纺织和制造衣物、家居用品等。
与其他纤维相比,亚麻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强度高、吸湿性好、透气性好等。
此外,亚麻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性和防蛀性能。
亚麻纤维中的防蛀物质主要是亚麻素(linamarin)和亚麻酚(linocin)。
亚麻素是一种氰甙,存在于亚麻的种子和茎内。
当亚麻纤维暴露在环境中时,亚麻素会逐渐分解为亚麻酚。
亚麻酚具有抗菌和抗真菌的特性,可以有效地阻止蛀虫的侵害。
亚麻纤维的防蛀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抗菌作用:亚麻酚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蛀虫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当亚麻纤维接触到蛀虫时,亚麻酚会渗透到蛀虫体内,破坏其细胞结构,从而杀死它们或阻止其繁殖。
这种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蛀虫对亚麻纤维的侵害。
2. 毒性作用:亚麻素作为一种氰甙,具有一定的毒性。
蛀虫摄入亚麻素后,亚麻素会在其体内释放氰化氢,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毒性化合物。
氰化氢可以干扰蛀虫的新陈代谢和呼吸系统,导致其死亡。
亚麻纤维中的亚麻素含量较低,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
3. 物理屏障:亚麻纤维的结构独特,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细密的纤维间隙。
这种结构可以阻挡蛀虫的进入,起到物理屏障的作用。
蛀虫很难通过亚麻纤维的细小间隙进入纤维内部,从而减少了对亚麻纤维的侵害。
4. 防蛀处理:在纺织和制造亚麻制品的过程中,通常会对亚麻进行一些防蛀处理。
这些处理方法包括热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
热处理可以杀死蛀虫和其卵,化学处理可以使用一些防虫剂对亚麻进行处理,物理处理可以通过压缩和密封等方式防止蛀虫的侵害。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亚麻具有一定的防蛀性能,但它并不是完全防蛀的。
在特定条件下,蛀虫仍然可能对亚麻纤维产生侵害。
因此,在保存和使用亚麻制品时,仍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其防蛀效果,如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定期清洁和晾晒等。
总结起来,亚麻的防蛀原理主要包括抗菌作用、毒性作用、物理屏障和防蛀处理。
亚麻病虫害防治

亚麻病虫害防治作者:李金苹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8期摘要:亚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受到多种害虫的侵害,使亚麻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为了获得亚麻丰收,就必须经济、有效地控制亚麻田间害虫的发生及发展。
本文介绍了亚麻田间常见的几种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并提出了对亚麻田间常见害虫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亚麻病虫害防治一、草地螟1、形态特征:成虫淡褐色,体长8-10毫米,前翅灰褐色,外缘有淡黄色条纹,翅中央近前缘有一深黄色斑,顶角内侧前缘有不明显的三角形浅黄色小斑,后翅浅灰黄色,有两条与外缘平行的波状纹。
卵椭圆形,长0.8-1.2毫米,为3、5粒或7、8粒串状粘成复瓦状的卵块。
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16-25亳米,1龄淡绿色,体背有许多暗褐色纹,3龄幼虫灰绿色,体侧有淡色纵带,周身有毛瘤。
5龄多为灰黑色,两侧有鲜黄色线条。
蛹蛹长14-20毫米,背部各节有14个赤褐色小点,排列于两侧,尾剌8根。
2、为害症状:初孵幼虫取食幼嫩叶片和叶肉,残留表皮,并常群集为害,可吐丝将叶卷曲成网,幼虫潜伏网内。
3龄后食量大增,幼虫分散并将叶片吃成缺刻而仅剩叶脉,还可蛀入胡麻幼果内取食果肉。
3、发病特点:草地螟以老熟幼虫在丝质土茧中,越冬。
越冬幼虫在翌春,随着日照增长和气温回升,开始化蛹,一般在5月下至6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
越冬代成虫羽化后,从越冬地迁往发生地,在发生地繁殖1-2代后,再迁往越冬地,产卵繁殖到老熟幼虫入土越冬。
在我国北方草地螟的越冬发生地在内蒙中部,山西北部和河北张家口地区。
这些地区8月份以后,气温偏低,降雨量不大,荒坡、草滩和休闲地面积大,草地螟越冬虫茧受人为耕作影响较小,大多地处海拔1000-1600米的高度。
如在越冬地草地螟幼虫越冬面积广,数量大,第二年春羽化后,便可随当时的季风迁至内蒙东部,辽宁中西部。
草地螟成虫有群集性。
在飞翔、取食、产卵以及在草丛中栖息等,均以大小不等的高密度的群体出现。
对多种光源有很强的趋性。
亚麻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方法

亚 麻 有 害 生 物 综 合 防 治 方 法
吴瑞香 王 利 琴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 究所 , 山西大 同 0 7 0 ) 3 0 8
摘
要: 亚麻 生 产 的 有 害 生 物 种 类 很 多 , 重 影 响 了亚麻 的 产 量 、 质 和 经 济 价 值 。介 绍 了 亚麻 有 害 生 物 综 合 防 治 的 严 品
3 2 利 用病 原 微 生 物 防 治 害 虫 病 原 微 生 物 的种 类 很 .
轮作是耕 作 防治 中历史 最 长 也 最成 功 的方 法 。对 于 土传病 害及传 播 能力 有 限 的土 栖 害 虫尤 其 如 此 。其 基本 原理是 切断食 物链 , 病 虫饥 饿 死 亡 。亚麻 与 与玉 米 、 使 小 麦、 谷子 、 大豆 等 作物 采 用 3 a以上 轮作 , 以有 效 防 治枯 可
益 生物 繁衍 的环境条 件 , 保持 亚麻 田与周 围环 境生 态 系统
的相 对平衡 和生 物 的多样性 。必 须改善 化学 农 药 防治 , 使 化 学农药 防治 与其他 防 治措 施 协调 , 到控 制 危 害 ( 有 达 将
害生 物控制 在允 许 的经 济 阈值 以 下 ) 降低 农 药 残 留 ( 、 将
效 的 防虫 技术 。
农药 残 留量 降低 到规定 标准 的范 围 ) 目的。 的
1 植 物检 疫
应加强植 物检 疫 , 对外 调种 子和亚 麻种植 区域严 格 实
利用 抗病 品种 防治 的。“ 陇亚 9号” “ 、 坝亚 9号” “ 、天亚 8 号” 均高抗 胡麻 枯萎 病 ,定 亚 2 ” “ “ 2号 、 晋亚 7 ” 号 高抗 萎 蔫病 ,宁亚 I 号 ” 立枯 病 、 晋 亚 8 ” 抗 萎 蔫 病 兼 “ I 抗 “ 号 高
一八五团亚麻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1 主 要病 害的发 生特 点 目前 ,一八 五 团亚麻 发生 危害 的重要 病 害有 亚
麻立 枯病 、 炭疽 病 、 枯病 和检 疫性 杂草菟 丝 子 。 斑
11 亚 麻 立 枯 病 .
稍 有隆起 , 以后 逐 渐蔓延 全 叶面 及幼 茎部 分 , 叶片 使
枯 死或全 株死 亡 。后期 可浸 染 叶 、 、 茎 蒴果 和种 子 。
1 . 3 亚麻 枯 萎 病
病原 菌 为立枯 丝核 菌 ( hzc na oa i u n , R i t i sln k h ) oo 半 知 菌 亚 门 ,丝 核 菌 属 真 菌 。从 苗 期 至分 茎 前 后 (. 1 c O7 . m高 ) ~ 3 均能 发生 。 病 害症状 : 苗 出土不久 , 害幼 苗茎基 部 呈黄 幼 受
苗木 发病较 多 。
6 防治 方 法
控, 促进 枝 条成熟 , 保持 树体 健壮 , 强树 势 , 强树 增 增 势 , 高抗病 能力 ; 提 土壤 耕作 及 田间损 伤 应尽 可能避
免 伤根 或损伤 茎蔓 基部 ;注意 防治地 下 害虫和 土壤
61 严格栓 疫和 苗木 消毒 . 葡 萄根 癌 病 主要 通 过带 病 苗 木远 距 离 传播 , 因 此 , 园时应 避免从 病 区引进 种 苗或插 穗 ; 苗木 发 建 如 现病 株应 彻 底剔除烧 毁 ; 对可 能带 病 的苗木 和插 穗 , 应进 行 消毒 , 可用 01 汞液 浸泡 3 5 n然后 清 水 .%1 - m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麻锈病如何防治,亚麻锈病防治措施
在亚麻生长过程中,亚麻锈病是普遍发生的,锈病常常散布于亚麻植株的茎、叶、花器各部位,影响亚麻的产量和品质,使亚麻的使种子减产,给亚麻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亚麻锈病,亚麻锈病如何防治以及亚麻锈病防治措施。
亚麻锈病的症状
锈病在亚麻生育期间均可危害,开花前症状较为明显。
先侵染上部叶片,后扩展到下部叶片、茎、枝及蒴果和花梗等部位。
先侵染幼叶和嫩茎,病部呈淡黄色或橙黄色小斑,即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以后在叶、茎、蒴果上产生鲜黄色至橙黄色的小斑点为夏孢子堆。
到成熟期则在患部表皮下产生许多密集的褐色至黑色有光泽的不规则斑点为冬孢子堆,茎上特别多,叶及萼片上较少,由于此病能使亚麻同化作用降低,影响种子产量,同时茎部病斑常使纤维折断,不易剥离,影响产量和品质。
亚麻锈病发生条件
亚麻锈病是否流行,决定于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以及环境条件。
1.品种抗病性的影响
亚麻品种间对锈病抗性有较大差异,但目前一般栽培品种很少是高抗病的,品种抗病力低,是造成近年来锈病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
2.气候条件的影响
气候条件与发病有密切关系,病株残体上的冬孢子,翌年萌发产生担孢子先侵染幼苗,约半月后形成性孢子器,4-10天形成锈子腔,产生大量锈孢子,再侵染上部叶片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在22℃下能存活一个月左右,靠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以后夏孢子在田间循环侵染流行。
侵染最适温度为18-20℃,夏孢子在水中发芽,因此在有风、雾或露水的潮湿天气里,气温在18-20℃时,最适宜夏孢子的传播与侵染,每5-10天就能产生一代夏孢子,夏孢子可连续产生数代,病势扩展迅速,而在凉爽干燥的天气中,亚麻很少感染锈病。
夏孢子只能侵染绿色多汁的亚麻,当亚麻开始成熟时,夏孢子堆则被冬孢子堆所代替。
3.土壤性质的影响
亚麻锈病的发生发展受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很大,亚麻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造成田间积水,土壤湿度增大,病害则加重。
土质粘重,土壤板结,使幼苗出土困难,生长衰弱,锈病就严重。
4.耕作栽培条件的影响
在亚麻重茬、迎茬地块,可使病菌在土壤内不断积累,发病就重。
深翻和精耕细作的麻田,麻株生长旺盛,抗病力强,发病就轻。
缺乏营养及营养失调也是促成亚麻感病的诱因,如磷肥对根系发育有良好的作用,钾肥能促进亚麻茎杆粗壮,在缺钾、磷等的土壤内,亚麻锈病特别严重。
过剩的氮素增加锈病感染率,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用,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减轻病害的作用,特别在钾肥不足
的土壤内,适当均衡施肥效果更好,施肥不仅可提高寄主的抗性,而且对根际拮抗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也有影响。
亚麻锈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根据亚麻锈病的性质和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此病必须采取“以种植抗锈良种为主,药剂、栽培等防治为辅”的技术措施。
1.选育、利用抗病优良品种和在无病田采种
亚麻栅锈菌和其它锈菌一样,有高度专化性,有许多生理小种,在应用抗病品种时要注意生理小种的存在。
亚麻不同品种间对锈病有明显不同的抗性,故在引种和选种工作中,结合本地情况,选育抗锈品种,是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通过筛选抗病资源,进行抗病育种,培育出高产、抗病材料,如“黑亚11号”、“黑亚12号”、“双亚6号”属于抗病品种,适于大面积种植。
要在无病田中采种,并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带病种子传播。
2.合理轮作
多年种麻的连作地块不仅土壤理化性状变劣,对麻株生长发育不利,而且土壤中的病原菌日积月累,增加了土壤感染度。
因此,轮作、换茬十分必要,应采用五年以上轮作,严禁重茬、迎茬。
东北麻区多以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大豆等作物轮作,是防治亚麻锈病的有效措施。
3.加强栽培管理
种植亚麻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肥、排水良好的地块,
深翻和精耕细作,合理密植,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用,清除田间杂草,及时防治虫害,培育壮苗,促进亚麻的生长,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收获后清除亚麻残体,切忌在下年种亚麻地块沤麻,以减少菌源。
4.药剂处理
在缺乏抗病品种的地区,应根据测报,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亚麻锈病的初次侵染源来自种子带菌,播前种子用药剂处理是十分必要的,用种子重量0.3%的粉锈宁拌种,根据病情和气候情况,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进行喷药,可抑制病害的发生流行。
亚麻苗高15cm和现蕾期各喷一次药,常用药剂以200PPm有效成分的粉锈宁药液防治效果可达73.3%最佳,也可用敌锈钠和20%萎锈灵乳剂,浓度都是500倍液,防治效果也显著。
从以上可以看出亚麻锈病必须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治,亚麻锈病如何防治以及亚麻锈病防治措施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帮助更好种植亚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