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维设计高中地理第一讲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19-2020版《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课件目录

第三部分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 选修地理 第五部分 创编大题增分 研究高考36、 37题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含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 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9版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通用版(精致讲义):第五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由图表忆基础]1.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干湿区划分图,回忆相关知识。
(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如:通过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图中a是湿润区,b是半干旱区。
(2)区域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读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区域图,回忆下列知识。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一题串知](2019·上海高考·改编)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中亚地区的位置特征。
(2)中亚地区的地形有何特征。
(3)中亚地区降水分布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解析]第(1)题,联系教材知识可直接作答。
第(2)题,由中亚地形图可进行分析概括。
第(3)题,降水情况要联系中亚的地理位置和具体的地形、地势以及所受大气运动的影响来分析。
第(4)题,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从降水量和地形两方面来考虑,中亚地区深居大陆内部,降水较少,由图1可知,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河谷地带。
[答案](1)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地处北温带;地处亚欧大陆东西交通要道上,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 mm以下。
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在300 mm以上。
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 mm以上。
2019-2020版《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第一章 第一讲 世界地理概况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霍尔木兹 海峡,表层海水自 阿拉伯海 流向 波斯湾 。 (2)B 波斯湾 海峡,表层海水自 大西洋 流向 地中海 。 (3)C 土耳其 海峡,表层海水自 地中海 流向 黑海 。 (4)D 曼德 海峡,表层海水自 阿拉伯海 流向 红海 。
读图析图(六)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两地共同的有利条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_________ 地形平坦 ;农业 件是:________ 发达。 6.图乙中①处为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 业 分 布 区 , 其 优 越 的 自 然 条 件 是 地形平坦,灌溉条件较好 ; 不 利 条 件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和少 冬季_______ 雨 ,夏季____ 炎热 海陆热力差异 ___ 多雨 ______
地中海 _______
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副热带高压带与西 冬季温和多雨 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夏季________ 炎热多雨,
主要成因
分布规律或地区
温带季风气 多东南风;冬季 海陆热力差 北纬35°~50° 候
[归纳识记]
世界主要大洲剖面图
读图析图(四)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在图中各气候类型中,只分布在北半球,而南半球没有的气候类 12 .分别写出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气候名称: 型有: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苔原气候。 ①寒带苔原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温 带大 3.在图中各种气候类型中,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而大陆西岸没有的 陆性湿润气候 ⑤极地冰原气候 ⑥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 湿润)气候、温带季风 ⑦热带季风气候 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⑨地中海气候 ⑩温带 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 海洋性气候 ⑪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⑫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⑬ 温带季风气候 ⑭高原山地气候
2018-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
A.水土流失、荒漠化
B.荒漠化、盐碱化
C.盐碱化、酸雨
D.酸雨、水土流失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经纬度可知,A是三江平原,B是宁
夏平原,C是华北平原,从农业角度来看,三个平原地区的共
同点是光照较丰富;宁夏平原面积小,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华
北平原种植冬小麦。第(2)题,B平原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
பைடு நூலகம்
【即时巩固】
1.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
人类活动的差异。据此回答(1)~(3)题。
(1)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
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地形
(2)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
属于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的生态问题主要
是土地荒漠化、盐碱化;该地降水少,水土流失问题、酸雨问
题少。
答案 (1)A (2)B
探究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探究活动】 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当时
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 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 河中下游地区。读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 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 响 B.从北到南,房屋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 泄和屋内通风纳凉 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 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 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北方地区地广人稀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温馨提示](1)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2)任何区域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都会与其他区域相互联系,这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
二、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地理环境差异错误!三、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土质黏重使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2.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改良,加之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1 |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 空间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② 面积 、形状和边界。
(2)有的区域的边界是③ 明确 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④ 一致
农 耕作方式
水田
耕作业
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等
旱地 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耕作制度 一年 两熟
至三熟
一年 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从国内外 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重化 运入的矿产资源,发展了轻、重工业,成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 工业基 为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 地
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⑧ 亚热带季风 气候
⑨ 温带季风 气候
,地处
土地条件
耕地多为水田,土壤类型为 人均耕地较少
水稻土 , 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壤类型为
黑土
,人均耕地较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贫乏
石油 等矿产资源较丰富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农业生产的差异Hale Waihona Puke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为扩大交
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生产技术 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
到较快的发展。
2.农业社会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同时优越的气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主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年级:高中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掌握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 能够分析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1. 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 2.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 生思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 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Step 5: 反思(5分钟)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通过小组 合作讨论,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有些紧凑,学 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讨论时间较短,可以考虑加课时或调整教学内容,以便更充分地让学生 参与和深入思考。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案例,以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以及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PPT、图表和实 例等方式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Step 3: 案例分析(30分钟) 选择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山区地区等,分析地理环境对这些区域发 展的影响。学生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各个案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 学生回顾和总结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归纳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 响,并讨论如何利用地理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三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共33张PPT)

3.划分: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 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半干旱区 干旱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探究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松内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为例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异同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 地理 位置 气候 条件 土地 条件 矿产 资源 相同点 位于北纬30°附近,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松嫩平原
大致位于北纬43°-48 °,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不 同 点
温带季风气候,虽雨热同期,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 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温暖季节和生长期较短。
怎样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差异,找出区域优势, 制定发展方向
探究一、什么是区域?区域有何特征?
以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为例
界线A
A C B 界线B 界线C
思 考
划分界线A、B、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名 称
北方地区
位置范围
秦岭—淮河以北、 大兴安岭以东
划 分 依 据
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1月0 ℃等温线和800mm 等降水量线以北 季风区的南部地区、 1月0 ℃等温线和800mm 等降水量线以南 非季风区、 4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 海拔高(4000M以上),气 候严寒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 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左图水乡民居——斜顶、高大、透风 右图东北大屋——平顶、矮小、墙厚、紧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矿产 资源丰 70%的国界线, 为我国主要农 能源和 _____ 边境 贸易; 业基地、工业 富;是农、林、牧产 利 于 _____ 优势条 区 ; 交 通 ( 尤 品重要产区;有色金 能源、矿产资源 其海运)便利; 件 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前景可观;其西 水力 经济的国际化 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 南部 ____ 资源丰 程度高 河航运为主 富
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 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 式的影响。
考点(一)
[典例]
区域特征与区域发展 [高考怎么考]
返回
(2017· 江苏高考)如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
均 GDP 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2)1978 ~2015 年我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温表 ( ( A GDP 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A.东部地区人均 .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黑、吉、内蒙 古、晋、豫、 皖、鄂、湘、 赣9个省、自 治区
返回
区域 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距海近,地形以 高原 、 平 原 、 _____ 丘陵为主;能源 资源丰富,气候 条件较好
西部经济地带
距海较远,地形 高原 、 盆 地 、 以 ____ 山地为主,地势 较高;矿产及水 能资源丰富;干 旱和高寒地区广
返回
区域 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发挥沿海的区位 优势,发展第三 集约化农 产业和______ 业;发挥技术创 新的优势,产品 高、精、尖 向 ___________ 方向发展
中部经济地带 发挥能源 ____ 优势,建 设全国的能源和原 材料基地;建设农 产品的生产、流通 和加工基地;加强 东西向交通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
第 一 讲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No.1 研透案例——这是区域之“典范”
No.2
研细高考——这是解题之“样板”
课时跟踪检测
返回
NO.1 研透案例
——这是区域之“典范”
返回
教材内案例>>> 抓牢靠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 地理差异 的基础 上,按一定的指标和 方法 划分出来的。 2.特征
返回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水田 为主 , 以 _____ 旱地 以____为主,东 农业 长江流域和珠 北地区是全国重 生产 三角是重要商 要的商品粮基地 品粮基地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工业 生产 重工业 为主 以_______ 轻重工业都比 较发达
第三产业迅速 产业 以传统产业为主, 发展,转型较 结构 面临调整 快
综合区域的差异比较
方地区的主要差异
区域 项目
地 形 自 然 条 件
返回
(一)据图 1 归纳我国北方地区和南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气 候
植 被 土 壤
山地、丘陵、 以平原 ____和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 高原均有分布 亚热带、热 ___________ 温带季风 ________气候为主 带季风 _______气候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 针阔混交林、针叶 叶林及热带季 林 雨林 棕壤、黑土、钙质 红壤、砖红壤 土、部分盐碱土
商业贸易
返回
[温馨提示]
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 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 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 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返回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 原为例)
教材外案例>>> 领悟好
区域 要素 耕作类型 农业
长江三角洲
水田 耕作业 _____
松嫩平原
旱地 _____耕作业
主要作物
耕作制度 特色产业 工 业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 ____、春小麦、大豆
两熟至三熟 一年____________ 水产业 综合性 工业基地 _______ 发达 一年一熟 _________ 西部畜牧业 重化工业基地 不发达
形状 和边界。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以及一定的面积、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 地理环境条件 , 并对区域发展产 生深刻的影响。
返回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
区域
要素
相同点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
北纬 30°附近,东部沿 北纬 43°~ 48°,地处 位置 海地区的中部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西部经济地带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________, 稳定粮田面积,提高 单产;大力发展交通 运输,开发能源、矿 产,建设中国动力基 地
发展方 向
返回
循流程解题>>> 有一套
在解答有关“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类试题时, 可遵循以 下思维流程:
返回
NO.2 研细高考
——这是解题之“样板”
返回
以考纲为纲
不 亚热带季风 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气候 ___________ _________ 同 水稻土 为主,耕地多为 _____ 黑土 为主,耕地多为 _______ 点 土地 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 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 贫乏 石油 等矿产丰富 _____
返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返回
区域 东部经济地带 项目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工农业基础薄 弱;交通落后; 科技文化不发 达;西北地区 荒漠化 _______ 严重, 生态恶化
存在 问题
山西煤炭外运能力不 能源、原料不 足;黄土高原水土流 足;北方缺水; 失严重;东北林区过 江河下游洪涝 度砍伐;长江中下游 多 的洪涝问题;长城沿 线的风沙问题
交通 运输
比较发达
比较发达,内 河航运发达
开放程度高, 对外联系方便
对外 开放程度相对落 开放 后
返回
(二) 据图 2 归纳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区域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项目
西部经济地带 陕、甘、宁、青、 新、云、贵、川、 渝、藏 10 个省、 市、自治区
范围
辽、冀、京、津、 鲁、苏、沪、浙、 闽、粤、桂、琼12 个沿海省、市、自 治区
濒临海洋,地形 以 平原 _____ 、 丘 陵 为主;水热条件 自然特征 较好,气候条件 优越,多位于河 流下游
返回
区域 东部经济地带 项目 地位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基础设施最好, 位于西部边远 位于中国腹地,起承 城市化、科技 地区,少数民 东启西的作用 水平最高 族聚居区
返回
区域 东部经济地带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