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1(无答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 每个部分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进行区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
- 使用简洁的关键词和短语来描述地形的特点和分类。
- 用图表或图形来展示地形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设计有趣的图形或图案来表示不同地形,如山地可以用山形符号表示。
- 使用颜色和字体变化来增加视觉吸引力,如使用不同颜色的字来表示地形分类。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世界的地形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地图册:提供一系列世界地形分布图,包括地形类型和特点的详细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2. 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和行为,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如果发现学生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困惑,我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测试:在课堂结束前,我会进行一次小测试,以评估学生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结果,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如果有学生测试成绩不理想,我会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点的不足。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形分析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地形分析的应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2.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地球上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发展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运用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和空间观念。
4.培养对地球地形多样性的人文关怀,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地形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学生需要掌握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以及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3.虚拟现实(VR)技术:通过VR设备,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地形景观,便于学生更好地识别和理解不同地形类型。
4.在线教学平台: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预习资料、课堂讨论话题和课后作业,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地理知识。
5.地图绘制活动:学生动手绘制世界地形分布图,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山脉、河流、海岸线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和变化。通过地形剖面图,学习者可以观察到地形的起伏变化,了解地形的演变过程,为地理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
-山地:海拔较高,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平原和盆地适合种植业发展;山地和高原适合畜牧业发展。
-工业:山区利于水力资源的开发;平原和盆地利于交通和人口的分布。
-城市分布和交通:山区城市分布稀疏,交通不便;平原和盆地城市分布密集,交通发达。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世界地形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并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地形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难以准确识别和区分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特别是在没有直观地形景观的情况下。此外,学生在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难以理解地形对农业、工业、城市分布和交通等方面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地形优势和克服地形劣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教案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教案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1.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2.地面高度的计算
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上图中A点的海拔约是米,C点的海拔约是210 米,E点的海拔约是50
2.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而成。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 褐色表示高山。

探究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与判读
将图中数值相同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体验等高线的绘制。

答案:
A 山顶,
B 山脊,
C 山谷,
D 鞍部,
E 陡崖。

4.判断下列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山体不同部位名称。

山脊,③山谷,④鞍部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山脊山谷的判断
1.甲地的海拔是( C )
米B.500米C.800米D.1300
A.①
B.②
C.③
D.④。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案 湘教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过程与方法: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重点: 1、会计算相对高度2、会判定五种地形难点:各地形对应的世界之最、本节课以读图和比较为主要学习方式。

一、课前探究:(让学生阅读课本27——28的文字知识、图画、1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地形、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举例:甲海拔900米、乙海拔100米、甲乙的相对高度是。

2、五种陆地地形分别是、、、、3、五种基本地形中、地面起伏小的是和、地面崎岖不平的是和中部低四周高的是、〔(海拔较低、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的是(平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者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的是(高原)、四周高、中间低、周围有山地或高原环绕的是(盆地)〕4、两大山脉带、分别分布在、。

5、纵贯美洲西部的山系、它主要有北美洲的和南美洲的山脉组成。

6、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最大的平原是、最大的盆地是、7、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大的平原和最大的高原都分布在洲、位于(东西)半球。

8、海底5种地形是?其中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是?主体部分是?二、预习交流三、互助提升1、地球表面最高的地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最低的地方是死海海拔-400米、相对高度是。

在同一山坡上、A地比B地高100米、B地的海拔是200米、A 地的海拔是。

2、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的是 ( )A、山地B、平原C、高原D、盆地3、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位于,它位于洲。

A、亚马孙平原、南美洲B、中央大平原、北美洲C、东欧平原、欧洲D、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4、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 ( )A、地面起伏小B、海拔较高C、边缘比较陡峻D、地面崎岖不平5、世界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A、巴西高原B、青藏高原C、蒙古高原D、东非高原连线题:四、体验成功1、A、山地 a.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B、平原 b.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C、高原 c.海拔较高,一般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D、盆地 d.海拔较低,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E、丘陵 e.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2、下列不属于海底地形的是 ( )A、大陆架B、海沟C、大洋中脊D盆地3、下列地形区与其分布大洲的组合,正确的是A、刚果盆地——-南美洲B、巴西高原——-非洲C、亚马孙平原——-北美洲D、落基山——北美洲4、纵贯南北美洲西部海岸的高大山系是 ( )A、喜马拉雅山系B、阿尔卑斯山系C、阿特拉山系D、科迪勒拉山系5、填图:图中A是____________洋、B是____________洋、C是____________洋、①是____________洲、②是____________洲、③是____________洲、④大洲上有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平原,⑤大洲上有著名的____________盆地,⑥大洲上有著名的____________高原。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三、【学习难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
四、【学习新课】
自研自探
合作探究
表现提升、质疑评价
总结归纳
自学指导
互动策略
表现方案
随堂笔记
自主阅读“陆地地形”“海底地形”两个标题下面的文字,图片和阅读材料梳理以下知识:
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
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
3.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
4.世界两大山脉带是:
,分别有哪些著名的山脉组成? (地图册第二页查找)
5.收集世界地形之最: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你能找出它们在哪个大洲吗?)还有吗?
6.什么是大陆架?
A两人对子检查自研成果并讨论:
1.我们的家乡户县以哪一种地形类型为主?
B小组探究
P33活动1,2
P36活动1
表现单元一:
各小组在小黑板上写出探究活动的答案
一、自研自成果呈现:
二、自研自探成果呈现
等级评定:
表现单元二:
比一比哪一组记得世界之最多
今日心得:
今日不足:
课题:第2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时: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知道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名称和特征,记住一些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二、【学习重点】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2、世界两大山脉带.

2015年河南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地形 学看地形图教案 (新版)湘教版

2015年河南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地形 学看地形图教案 (新版)湘教版

学看地形图教学内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地表的基本形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掌握判断山峰、山脊、山谷的方法;能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能比较不同类型地形图的优点与不足。

2、通过课件能归纳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教师亲切、鼓励性的教学语言,积极成为学习的主体;2、通过对模型、课件的观看,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的奥妙和用途,树立积极探索,认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来历;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3、初步应用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

教学方法:1、比较法 2、直观图解法3、谈话法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自制山地模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在青藏高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红河谷,勤劳善良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

一天,他们发现了两个奇怪的英国人并抓住了他们。

从这两个英国人身上,藏族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这是什么?英国人说他们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

善良的藏族人相信了他们,还和他们成了朋友。

但后来,这些“蝴蝶”图却带来了可恶的英国侵略军!这些画有“蝴蝶”的图到底是什么?英国人为什么能利用它们顺利侵入我国地势险峻的青藏高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型地图“地形图”。

【新课讲授】板书:学看地形图一、等高线地形图板书:1、等高线学生自主学习课本37页第一种地形图“陆地地形示意图”,思考回答:⑴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⑵你能看出各类地形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吗?⑶你认为这种地形图的优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学生的发现:在陆地地形示意图上,无法看出各类地形的海拔和相对高度。

过渡:那么,什么地形图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自主学习课本38页第二种地形图“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思考回答:⑴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⑵你能看出某地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吗?通过海拔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地形吗?引导学生描出400米、-200米等高线,启发学生:在描这些线时,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线上每一处的海拔都相等。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学期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学案湘教版精品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学期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学案湘教版精品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学期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学案湘教版精品七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学案第一课时姓名:班级:【教学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了解世界陆地两大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3、了解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预习导学】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和五种基本类型。

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平原,位于洲;面积最大的高原是高原,位于洲;面积最大的盆地是盆地,位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高原,位于洲。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位于洋的海沟。

4、世界上的两大山脉带是一、太平洋东岸由北美洲的山和南美洲的山,构成山系。

二、;由亚洲的山、欧洲的、非洲的组成。

5、海底的地形由、、、、五部分组成。

坡度最低缓的是,最深的地方是,经常有火山活动,且成为大洋新海底的地方是【问题探究】1、平原和高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比项目相同点不同点山地丘陵2、山地与丘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比项目相同点不同点山地丘陵2、海底地形由大洋边缘到大洋中部的分布规律怎样?ABCDE【典型例题精析】小明说:“我的家乡遍布着上百座梯田,既古老又年轻,矗立了650多年的龙胜梯田如今成为当地少数民族名副其实的‘致富天梯’”。

你认为最适合开垦梯田的地形是()A、丘陵B、山地C、平原D、高原原因分析:【目标达成检测】1、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起伏较小的地形是()A、山地B、平原C、高原D、丘陵2、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的相对高度是()A、11880米B、1532米C、7320D、8380米3、大洋底部面积最广大的是()A、大陆架B、大陆坡C、大洋中脊D、洋盆【课后反馈和能力拓展】1、纵贯南北美洲的高大山系()A、喜马拉雅山系B、阿尔卑斯山系C、科迪勒拉山系D、太行山脉3、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陆架B大洋最深的地方是海盆C、大陆架一般深度不超过200米D、海沟位于大洋中部。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教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说教材】《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

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

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

“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

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

“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

“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

以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

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形图的能力。

由于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故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2、通过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及如何从地形图上辨方向、量距离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山脉带的分布规律,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与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学习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能对照地图说出最
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教学重点:1、掌握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的特点。

2、了解世界陆地两大山脉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区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新课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在暑假期间,由于连续暴雨我国的甘肃省出现了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这和甘肃省所处的地形区有关,究竟为什
么甘肃省会出现这样的灾害,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探究世界的地形。

自主学习
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

实用文档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