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2019年度湖南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一、项目名称中部两型土地利用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二、提名意见提名者: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提名意见:经认真审阅该成果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内容符合对照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报奖单位和成果完成单位均已进行公示,公示期内无异议。
该项目科研团队立足于“中部地区”两型社会特点,以不同尺度区域为对象,创新了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农用地评价、节约利用与环境友好的建设用地评价、基于自由设站理论以及G PS/PAD /TS集成的快速调查测量关键技术、集成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拟技术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技术的土地利用多目标空间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信息化综合监管等技术,综合形成了土壤环境质量分级的地方标准、农用地质量折算标准,建设用地环境质量等级评价与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大范围地籍调查技术模式,适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土地规划技术、集成规划、调查的中部地区土地利用综合监管等土地利用管理的标准、导则、信息系统等一整套关键技术,为解决中部地区土地资源浪费、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地方标准1个,项目成果在省自然资源系统得到了良好的转化和应用。
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土地管理、规划、调查、评价技术产业链和创新链发展,提高了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水平,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矿物原材料生产基地。
“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其土地利用管理中建设用地利用粗放、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产出效率低、生态环境质量低等问题成为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
2019年度湖南省技术发明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 年度湖南省技术发明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鲜湿面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及其智能化成套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二、提名意见本项目针对工业化生产鲜湿面存在的“品质易衰减、表面易龟裂、产品易老化,设备难调控”等关键难题,项目组根据国家主食工业化和乡村振兴的重大需求,在湖南省和长沙市相关项目支持下,产学研用相结合,历经8年,突破了面条在高水分条件下蛋白质、淀粉等主效成分交互作用体系内品质衰减的局限;探索了鲜湿面贮藏期间其内部水分迁移会对鲜湿面制品面筋网络结构造成不良影响,水分迁移会促使淀粉等成分分子再分配导致产品表面龟裂和货架期内老化机理,发明了洁净水+预混粉技术和利用混配亲水性胶体,乳化剂和外源蛋白等助力淀粉体系持水性来延缓面条老化等关键技术,发明并制造了冷风定条设备和恒温恒湿醒发箱等“成套化、智能化”的产业化装备。
已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件、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EI收录4篇,出版专著 1 部,制定企业标准2项,指导6项企业标准。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经审阅,符合提名条件,同意提名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为适应国家主食工业化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本项目在湖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长沙市科技计划等项目支持下,针对工业化生产鲜湿面存在的“品质易衰减、表面易龟裂、产品易老化,设备难调控”等关键难题,在高水分条件下面条中淀粉等主效成分交互作用体系内开展先进制备技术与关键装备研究,主要技术发明如下:(1)针对工业化生产鲜湿面贮藏期间品质易衰减。
揭示了鲜湿面贮藏期间其内部水分迁移会对鲜湿面制品面筋网络结构造成不良影响,水分迁移会促使淀粉等成分分子再分配,从而导致面制品品质下降的机理;发明了洁净水+预混粉技术,使鲜湿面品质常温贮藏60d或低温贮藏180d后其口感、风味保持良好,色泽透亮,筋道感强,蒸煮损失率控制在1.6±0.1%和熟断条率0.9±0.1%;结合Avrami 方程分析及Hyperchem建立分子结构模型模拟推测预混粉抑制鲜湿面淀粉老化机理,预混粉可打开并插入直链淀粉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中并抑制其形成,从而延缓鲜湿面贮藏期间品质衰减。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材料项目名称:高萝卜硫素青花菜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推广应用提名意见:该项目基于青花菜的潜力与市场需求,针对青花菜萝卜硫素含量低,高萝卜硫素种质资源奇缺且创制周期长,调控萝卜硫素合成的栽培措施缺乏等影响农民增收、加工增值的品种技术难题,致力培育高萝卜硫素含量青花菜新品种,通过十余年攻关,育成三个高萝卜硫素青花菜新品种,分别通过湖南省或福建省认定,3个品种已成为高萝卜硫素青花菜品种的主栽品种,研发出有效提高萝卜硫素含量的专利技术,在湘、闽等省已推广种植并应用于深加工提取萝卜硫素,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后加工企业也获益匪浅。
该项目还研制出三个特色品种配套的制种技术和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有利于发挥各品种的特色和优势。
该项目成果的创新性强,在青花菜种植、萝卜硫素提取尤其产业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提名该项目为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一)立项背景青花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之一,由于其含抗癌功能成分萝卜硫素而成为重要的保健蔬菜。
随着人们对青花菜营养保健功能认知的逐渐深入,市场需求日益扩大,青花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现有品种萝卜硫素含量低,高萝卜硫素种质资源奇缺且创制周期长,同时对影响萝卜硫素含量的栽培措施研究较少。
本项目自2005年起开展青花菜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研究,致力于培育高萝卜硫素含量的青花菜新品种、优化青花菜制种方法和创新青花菜萝卜硫素外源调控技术,从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技术方面解决青花菜萝卜硫素含量低的问题,为青花菜深加工产业提供优质原料,增加农户种植和深加工企业的效益。
(二)主要创新点1、优化了青花菜萝卜硫素检测技术,检测时间缩短了56.67%;阐明了黑芥子酶对萝卜硫素形成的调控生理机制,为早期高萝卜硫素青花菜资源筛选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SPE提取、液相条件优化等技术措施,采用超高效液质联用(UPLC-MS)技术可在13min内检测出19种硫代葡萄糖苷,检测时间缩短了56.67%,建立了萝卜硫素含量的HPLC指纹图谱,实现了高萝卜硫素青花菜种质资源的快速检测;发现苗期黑芥子酶基因表达与花球萝卜硫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5),过表达黑芥子酶可使萝卜硫素含量增加92.77%,为早期高萝卜硫素青花菜资源筛选提供了理论指导。
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项目名称:面向智能制造的高效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奖励类别:科技进步奖主要完成人:陈志刚,李梦奇,吴海江,刘志辉,伏军,晏毓达,刘长青主要完成单位:邵阳学院、邵阳市达力电源实业有限公司推荐单位:邵阳学院项目简介:机械设备的动力系统至关重要,可靠、环保、高效、便利的动力系统是机械设备实现功能的保障。
内燃机由于结构紧凑、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仍为当前市场主体动力系统;电动由于环保和高效,产量连年倍增,锂电池由于容量密度大、综合性能突出成为市场热点和未来趋势,研究现有内燃机动力系统制造和锂电装备制造是当前提高动力系统效率的关键。
本项目基于多年内燃机燃烧、尾气排放研究基础和锂电装备工程研究基础,以内燃机和锂电动力系统及精密制造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向效能提升的内燃机燃烧研究,提出核心零部件精度要求,进而研究制造工艺和技术,实现关键曲面和表面达到要求,同时从系统、设备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对锂电装备智能制造进行研究。
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1)动力锂电装备制造理论与技术研究:对卷绕机、涂布机、模切机等锂电制造关键设备建立和求解动力学方程,分析动态特性,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实践,研究设备在高速度、大尺寸下的自动纠偏、自动张力控制、自动平衡;建立建立面向锂电池50道工序的生产系统模型,从过程角度研究前道、中道、后道三个阶段的搅拌机、涂布机、模切机、卷绕机、化成机、自动化pack等设备接口,建立生产系统模型,研究锂电池电压、容量、内阻以及荷电状态、健康状态等参数与生产过程中的湿度、稳定、极片张力、毛刺等细节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参数质量控制模型,面向高质量电池制造研究生产系统和设备;研究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锂电池的锂电材料流变性能研究、打印浆料制备及构建体系,改进面向打印锂电池的3D打印机,研究实现工艺参数优化和电池结构优化。
(2)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精密制造:研究满足燃烧效率所要求的机体、燃烧室、偶件等加工参数、加工工艺和精度控制,研究新型镁/铝合金的应用、精密铸造和变形加工技术,针对燃烧室内壁等关键部位研究耐磨耐蚀耐热可靠的表面涂层/复合涂层体系及其制造工艺;研究接触在线检测的测点分布与规划方法、检测系统误差补偿和非接触式在线检测系统的图像采集、识别、阈值分割、轮廓提取及优化等,研究装配因素和装配环境对装配精度的影响,建立精度模型预测装配结果,对装配过程进行规划控制,减小装配误差,保障装配精度。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一、项目名称湖南金井-九岭地区矿产地质调查二、提名意见提名者: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提名意见:2013年,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二队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深部矿产远景调查项目“湖南金井-九岭地区矿产地质调查”,同时开展了“湖南省金井-九岭地区成矿规律与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通过近三年多工作,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
该项目首次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开展了与金、钴铜多金属成矿有关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研究,并分别构建了金、钴铜多金属矿“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将湘东北金铜(钴)多金属矿床归为岩浆期后远成热液充填型矿床,分别建立了区域的和典型金铜(钴)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首次构建了区域及大万金矿区三维定量预测模型,开展了三维成矿预测,圈定深部隐伏靶区一处。
首次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物探技术在白垩系覆盖区下发现了多条隐伏的含金构造破碎带,并通过深部钻探验证,在-1180米标高处控制到了工业矿体。
通过项目成果转化,自2016年至今,项目承担单位共实施商业性深部金矿找矿及中央财政地质勘查项目7个,引领地勘资金投入约17760万元,共探获金资源量91.59吨,为打造湖南“千吨黄金产业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解决了平江县国有矿山企业资源危机问题,有利支持了平江县脱贫致富。
提名该项目为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为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深部矿产远景调查项目,承担单位为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二队,参加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管理单位为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项目总体目标为:以金为主攻矿种,开展深部矿产地质调查试点。
对区内地质、地区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各类地质进行综合集成,分析区域成矿条件,总结成矿规律;对所获得的各种资料包括钻探等进行深部信息提取和综合分析,建立深部地质体三维结构模型,总结区域找矿标志、控矿因素及分布规律,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圈定深部找矿靶区;采用钻探等探矿工程手段,对深部找矿靶区进行验证,对区内金铜多金属矿产资源做出总体评价。
2019年湖南科技进步奖拟提名公示项目

套采用原位自生成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技术,2018 年初开始陆续在柴油
机活塞上应用,主要配套客户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玉柴股份有限公司及 南京依维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分公司等。如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WP12、
WP10、TBD 和 WD615 等系列柴油机,玉柴 L6B、EG 系列、YC6L 和 MK 等系列柴油
廖从来,易 绿林,李世 环,朱亿鹏, 王熹,刘维 涛,夏治涛
一种用于成型
湖南江滨 王 熹
活塞毛坯顶面 2016208 2017041 ZL201620851 机器(集 张松 朱亿
实用新型
及燃烧室的浇 51847.5 9
847.5
团)有限 鹏 王司坤
铸模具
责任公司 廖从来
DiagramInves
Xiangtan Zhi Li
林建国,第四完成人。项目期间,合作单位湘潭大学教授林建国为项目组 副组长,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 50%。依据未来陶瓷复合材料的发展 方向,以及活塞材料的前沿发展技术,对项目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进行总体把关, 特别是在材料微观机理的研究上,如,NbB2 和 TiB2 增强相对活塞用铝合金在高 温条件下的协同强化机理(创新点 1、创新点 2)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证明材料: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验收报告。
张轶,第八完成人。项目期间,时任公司质量检验部部长张轶,投入项目 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 30%。在原位自生陶瓷颗粒铝基复合材料 TiB2、NbB2 等增强相的检测(创新点 1)及活塞局部快速冷却燃烧室喉口等关重部位材料性 能检测方法上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证明材料: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 关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验收报告。
十、主要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金铭,为本项目负责人,目前是湖南江滨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长,法人代表,依据项目的研究方向和项目目标,结合当前活塞铝合金活塞的 前沿发展技术,为项目的总体思路和方案进行把关,积极调配资源推动项目的 开展,是“原位自生成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活塞应用技术”项目的第 1 完成人,是“原位自生陶瓷颗粒铝基复合材料技术条件”(Q/LE103.017-2018) 标准第 1 起草人。 杨志勇,为本项目技术负责人,是湖南江滨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 经理助理,是中国兵装集团科技带头人,负责项目整体规划,是“柴油机 铝活 塞强化技术设计及验收规范”(Q/LE105.139-2017)标准第 3 起草人,是“原位 自生陶瓷颗粒铝基复合材料技术条件”(Q/LE103.017-2018)标准第 1 起草人。 是《柴油机及活塞》发明专利的第 3 发明人;是“原位自生成陶瓷颗粒增强铝 基复合材料活塞应用技术”项目的第 2 完成人。 易绿林,是中国兵装集团科技带头人。为本项目具体负责人,依据项目的 研究方向和项目目标,结合当前活塞的前沿发展技术,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 丰富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对本项目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活塞制造工艺进行具 体的设计和改进;研究了随形冷却技术的原理,并指导试验实施;是《一种用 于在活塞模具上安放盐芯的装置和方法》发明专利的第 3 发明人;是《用于环 形 试 样 的 夹 具 及 抗 拉 强 度 测 试 机 》 专 利 的 第 2 发 明 人 ; 是 《 Diagram Investig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bB2 particle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论文的第 7 作者;是“柴 油机 铝活塞强化技术设计及验收规范”(Q/LE105.139-2017)标准第 3 起草人, 是“原位自生陶瓷颗粒铝基复合材料技术条件”(Q/LE103.017-2018)标准第 2 起草人。是“原位自生成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活塞应用技术”项目的第 3 完成人。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内容

应用的起 应用单位联 应用单位名称 应用技术
止时间 系人/电话
应用情况
常州九川玻璃有限 产品再加工 2017 年 10 梁志
用于家电、建筑玻
公司
月至今
/13908435797 璃、钢化、中空
株洲东晟玻璃有限 产品再加工 2017 年 7 月 甘建文
用于玻璃深加工
责任公司
至今
/13507331631
湖南天润特种玻璃 产品再加工 2015 年 8 月 李斌
用于家具、家电、
有限公司
至今
/18671751522 建筑玻璃、深加工
湖南娄底市阳光玻 产品再加工 2016 年 4 月 刘忠成
用于家具、建筑玻
璃科技有限公司
至今
/3627389977 璃、深加工
本项目近 3 Leabharlann 来项目产品累计销售收入 5.6 亿元,利润 5000 万 元,税收 4000 万元。
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安全用电关键技术研究二、提名意见该项目针对用电安全,在电源隔离、高精度在线检测、智能互联,安全监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安全电源的空白,发表了高水平论文,获得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相关成果在企业得到了科技转化,开发了系列电能过滤器新型产品,对传统电源进行了升级,实现年新增经济效益5000万元,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荐申报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1、安全用电关键技术项目在用电安全方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电源隔离技术,切断电网与用户的电气回路,阻断二次侧与大地相连。
(2)线路对地阻抗检测方法研究,低于国标规定值时报警,高于规定值时断路。
(3)数据高精度采集和智能互联技术,实现电源网络安全监控。
2、授权专利情况本研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1项。
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保护电路》(专利号为ZL 2015 1 0311685.6);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器》(专利号为ZL 2017 2 1829064.8),《检测用电设备温度的电路》(ZL2018 2 1532269.4 ),《安全用电装置》(ZL 2018 2 1536537.X),《电能过滤器(XK-PF-220-10-H)》(ZL 2018 3 0624576.4),《电能过滤器(室外机)》(ZL 2018 3 0663298.3;软件著作权《安全用电节能智能系统》(证书编号0636588号)。
3、应用推广及经济效益情况本研究主要应用单位有湖南小快智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健颖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组与小快智造从2015年开始合作研发,2016年开始产业化, 2017年投产(邵经开审批(产)发(2017)14号),目前已研制了2KW、3KW、6KM、10KW系列电能过滤器,公司已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海口、邵阳、等地建立了旗舰店,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不断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一、项目名称中部两型土地利用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二、提名意见提名者: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提名意见:经认真审阅该成果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内容符合对照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报奖单位和成果完成单位均已进行公示,公示期内无异议。
该项目科研团队立足于“中部地区”两型社会特点,以不同尺度区域为对象,创新了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农用地评价、节约利用与环境友好的建设用地评价、基于自由设站理论以及G PS/PAD /TS集成的快速调查测量关键技术、集成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拟技术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技术的土地利用多目标空间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信息化综合监管等技术,综合形成了土壤环境质量分级的地方标准、农用地质量折算标准,建设用地环境质量等级评价与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大范围地籍调查技术模式,适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土地规划技术、集成规划、调查的中部地区土地利用综合监管等土地利用管理的标准、导则、信息系统等一整套关键技术,为解决中部地区土地资源浪费、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地方标准1个,项目成果在省自然资源系统得到了良好的转化和应用。
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土地管理、规划、调查、评价技术产业链和创新链发展,提高了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水平,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矿物原材料生产基地。
“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其土地利用管理中建设用地利用粗放、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产出效率低、生态环境质量低等问题成为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
2012年国土资源公益性项目《中部两型社会建设土地利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围绕中部地区土地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求,构建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下的调查、评价、规划和综合监管等整套技术体系,研制了系统平台5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个、地方标准1个、期刊论文16篇。
第一、针对调查区域GPS信号受限或全站仪通视受阻问题,对复杂环境下界址点、地物点的快速数据采集,设计了基于GPS/PAD/TS的内外业一体化的地籍快速调查技术及其系统,能够利用多作业块进行测量管理,可以实现控制点测量与界址点、地物点测量的一体化,同时最终成果界址点测量精度优于±5cm,能满足1:500地籍测图精度要求。
第二、针对当前农用地评价存在的中间过程繁琐、简单重复计算的弊端,研究提出了“评价因子→大类指标→农用地等别”的农用地评价技术,评价流程简单,问题针对性更强,可快速查询农用地质量中的“短板”、“长板”,能为农用地整治提供明确的建议,便于技术人员快速熟练掌握,便于普及应用推广。
第三、针对中部地区资源浪费,环境较差的建设现状,在已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规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部“两型”社会概念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环境质量融合的评价模型,形成了适用于中部地区建设用地的资源集约和环境友好的评价技术方法,对于中部地区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针对土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土地规划技术需求,集成区域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拟系统、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技术,创新了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拟技术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技术两项核心技术,为中部地区“两型社会”规划提供了空间布局和数量计划的参考依据。
第五、针对目前多源数据不统一及平台多样化的问题,突破了高度融合的多源数据库建设技术、与现有“批、供、用、补、查”综合监管平台融合集成具备“两型”社会特征的土地利用调查、评价、规划技术服务平台技术,实现了量质兼顾、实时发现、层层监管、集“批、供、用、补、查”多功能于一体的土地利用综合监管技术。
项目成果在省自然资源系统等部门得到了良好的转化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省自然管理、规划、调查、评价技术产业链和创新链发展,成果丰富了我省自然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四、客观评价1. 成果登记证明:“中部两型土地利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已在国土资源部科技司进行科技成果登记,登记号为:20170187。
2、2016 年 12 月 1 日,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对“中部两型社会建设土地利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验收。
验收意见认为:项目解决了农用地资源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模型构建,不同尺度、不同用地类型、兼顾环境质量与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的建设用地评价体系的建立,大范围自由设站的严密数据处理方法及质量控制,区域土地利用多目标情景分析和社会经济发展模拟,土地利用信息化综合监管体系构建、多源数据高度融合的数据存储、处理、显示及实时动态更新等技术难题。
在适用于中部地区的农用地综合质量评价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建设用地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技术等方面有创新。
项目建立了湘江新区一个典型示范区,开展了基于二调和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农用地评价、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建设用地评价、地籍快速调查、适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土地规划、土地利用信息化综合监管等技术的示范应用,效果良好。
3、2018 年 3 月 16 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组织由孙九林院士、郭仁忠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对土地利用综合监管平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成果评价。
评价结论为:提出了量质兼顾,多级协同的土地利用综合监管模式,研究了与之相适应的土地利用综合监管平台。
成果提高了土地管理工作效率,在湖南省土地利用变更、湖南省土地利用规划、高标准农田监测等方面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查新认为:通过关键词检索出的国内文献和科技成果进行分析,与查出的文献相比较,除查新项目委托单位的唐铁、雷帆、许联芳等发表的文献外,尚未见与该查新项目上述综合技术特点相同的“中部两型土地利用管理关键技术”的文献报道。
5、2014年5月28日至29日,江苏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研制的地籍快速调查技术系统、地籍测图软件、调查之星权属调查软件、内业数据处理与地籍成图软件进行了联合测试,并提交精度测试报告。
五、推广应用情况项目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信息化等各个方面。
应用单位包括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湖南省第一测绘院、湖南省测绘科学研究所、湖南省建筑建设有限公司、安化县自然资源局、岳阳县自然资源局、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本项目为社会公益类项目,属于国土资源管理服务范畴,其价值体现最大可能地有效提升了相关部门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提高了行政办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如研究成果中的G PS/PAD /TS 集成系统,在同等条件下地籍调查工作效率提高了30%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适用两型社会的土地规划关键技术,完善了高效的规划运行体系,推动空间治理方式向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转变,项目成果加强了土地信息共享,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为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显现出间接的经济效益。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七、主要完成人情况第1名蒋星祥: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是项目总负责,组织项目立项、实施方案的设计,全程指导本项目的设计、调研与论证,对项目的重要技术工作及实施期间的重大技术环节给予全面指导、并作出决策,确定项目总成果报告的编写提纲,对成果报告统编定稿,主持项目最终成果评审与验收,负责《中部两型土地利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是创新点1,2,3的重要贡献者,投入到该项目中的工作量占到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80% 。
发表论文一篇。
第2名肖莉: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高级工程师,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全面协调各课题的组织实施,理清本项目的技术路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与理论提升,编写了项目的总结报告,负责《中部两型土地利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并参与了课题土地利用综合监管平台的主要研究工作。
是创新点3的重要贡献者;投入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80% ,发表了论文三篇。
第3名王慧青: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对创新开发了G PS/PAD /TS的地籍快速测图技术做出贡献。
参与总体技术方案制定,组织技术研发和示范,负责完成大范围地籍快速调查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G PS/PAD /TS的自由设站地籍调查作业模式,进行了内外业一体化的地籍快速调查技术系统开发,完成了新技术在湖南等地的示范与应用工作。
是创新点1的主要贡献者。
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
发明了二个专利,三个软件著作权及发表了论文四篇。
第4名郭菲: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专题负责人,负责适宜两型社会资源约束下的多情景目标方案优选的土地规划方法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研发完成了基于“环境友好”的区域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软件系统,再根据条件对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拟系统研究,确定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来完成土地利用布局的预测工作。
是创新点2的主要贡献者。
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申请了二个软件著作权。
第5名麻战洪: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高级工程师、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主要完成了在“两型社会”的背景下对国家规程中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优化;区域建设用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对适用两型社会的土地规划技术方案进行指导,以及参与了多变量相互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预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与理论提升,参与了项目的结报告的编写。
是创新点2的重要贡献者。
投入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发表了论文一篇。
第6名曾毅: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负责基于二调和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农用地评价技术研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基于农用地质量评价的农用地质量分区方法、标准耕地及等级折算、产能分区方法、耕地保有量预测方法,作为项目的主要核心人员,参与项目总体设计及部分实施、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对项目研究的关键技术1做出重要贡献,投入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
第7名雷帆: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主要研究人之一,主要负责土地利用综合监管平台的体系架构设计,创新了多源数据高效集成体系架构、土地业务监管规则库构建技术,提出了面向“两型社会”土地利用信息化综合监管模式,参与研发了面向两型社会的土地利用综合监管平台以及报告的编写,是创新点3的重要贡献者,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第8名许联芳: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人员,主要贡献是从土壤环境、土壤肥力、土壤物理性质、地形地貌、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选择了表征农用地质量的评价指标,完善了农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了农用地的环境质量,有利于发挥农用地的生态作用;从“两型社会”建设对农用地质量的要求、农用地质量的内涵出发,提出了适用于中部地区的农用地综合质量评价技术,研制了《中部地区农用地综合评价技术导则》(在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