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次声波的危害
次声波的危害

地震中产生得次声波: 地震次声波,频率多集中在1~10HZ,能量强大,传播远,人耳听不到,是 造成地震破坏的主要物理量。
Why?
风力发电机产生的次声波对健康的危害?
• headaches • sleep problems • night terrors or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children • ringing in the ears (tinnitus) • mood problems (irritability, anxiety) • concentration and memory problems • issues with equilibrium, dizziness and nausea
闪电: 打雷产生次声波原因是在此短时间内,窄狭的闪电通道上要释放巨 大的电能,因而形成强烈的爆炸,产生冲击波,然后形成声波向四 周传开. From his conception of infrasound standing waves Nikola envisioned the higher quantum states of the resonating atmospheric medium, eventually leading him to the hypothesis that nighttime could be eliminated on our planet by the generation of a glowing plasma canopy shielding earth from harmful solar radiation. Might this process be related to 'noctiluminescent' clouds?
次声波

从前,1984年初,在荷兰有一 只商船,开到马六甲海峡时, 一场风暴过后,人们发现,船 上的人都死光了,货物却安然 无恙,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为 什么呢?
这是因为,那只商船遇到了海底火 山喷发,火山喷发引起了地震,而 地震时发出了许多次声波,由于它 的频率低,和人体某些内脏的频率 是一样的,所以引发了人体内脏共 振而破碎,次声波?
次声波是频率小于20Hz(赫兹)的声波
。
次声波的波形
次声波的产生和特点
虽然次声波看不见,听不见,可它却无 处不在.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 枪炮发射、热核爆炸等都会产生次声波,科 学家借助仪器可以“听到”它.
次声波的危害
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 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 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如4 Hz~8 Hz的次声能在人的腹腔里产生共振,可 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和肺壁受损.
次声波的应用
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在 大气中传播的特性,可探测某些大 规模气象过程的性质和规律.如沙 尘暴、龙卷风及大气中电磁波的扰 动等。
次声波武器
次声武器能够穿透15厘米的混凝土和坦克钢 板.人即使躲到防空洞或钻进坦克的“肚 子”里,也还是一样地难逃残废的厄 运.次声炸弹和中子弹一样,只杀伤生物 而无损于建筑物.但两者相比,次声弹的 杀伤力远比中子弹强得多.
次声波

次声波能致人于死
原来,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似(0.01~20赫),倘若外来的次声频率与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似或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从而使人产生上面提到的头晕、烦躁、耳鸣、恶心等等一系列症状.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前面开头提到的发生在马六甲海峡的那桩惨案,就是因为这艘货船在驶近该海峡时,恰遇上海上起了风暴.风暴与海浪摩擦,产生了次声波.次声波使人的心脏及其它内脏剧烈抖动、狂跳,以致血管破裂,最后促使死亡.
近年来,一些国家利用次声能够“杀人”这一特性,致力次声武器——次声炸弹的研制尽管眼下尚处于研制阶段,但科学家们预言;只要次声炸弹一声爆炸,瞬息之间,在方圆十几公里的地面上,所有的人都将被杀死,且无一能幸免.次声武器能够穿透15厘米的混凝土和坦克钢板.人即使躲到防空洞或钻进坦克的“肚子”里,也还是一样地难逃残废的厄运.次声炸弹和中子弹一样,只杀伤生物而无损于建筑物.但两者相比,次声弹的杀伤力远比中子弹强得多
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次声波的频率相当的低,一般次声波的频率会在20Hz左右。空气对次声波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一般不怎么样吸收次声波,次声波传播能达到几千千米的时候,它的吸收还没到万分之几,在空气中损耗的能量也相当的小,这就是次声波能够传播相当远的距离的原因之一,能传到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之外,2003年的苏门答腊岛地震海啸,之中产生的次声波能够传播7个地球这么长,当时围绕 地球转了5个圈,总共为180个小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震追根到底就是声波在地壳中的运动--我们可以称之为次声波,也就是在它的频率不会在我们的听力范围之内,一些自然界中的动物或许能听得到,比方说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辨明方向的,一般晚上蝙蝠的眼睛不起作用,靠它自身发生的超声波,通过物体折射回来,虽然说超声波跟次声波看不见,也是听不见,可是它们确实存在为明年生活中的,地震中、火山爆发、飓风来袭、台风、海浪的冲击、炸弹的爆炸、大炮的发射等等都会产生一些次声波,研究人员能够借助相关的仪器手机数据监测到它们的存在。
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和危害

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和危害次声波是一种每秒钟振动数很少,人耳听不到的声波(但并不绝对,比如对于十几赫兹到20赫兹之间的次声,当强度大到132分贝时,人耳也可以听到).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兆赫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例如,频率低于1赫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公里以外的地方.1883年,印尼的克拉托火山大爆发,巨大的喷发激起强大的次声波,它绕了地球3周,在远离火山几万千米的观测站测到了这次次声波,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的次声波。
1960年,南美洲的智利发生大地震,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传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进行了一次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竟绕地球转了5圈之后才消失。
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在自然界里,次声波到处存在,许多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的发生。
像火山爆发、地震、台风、雷电、海浪等等都是次声的来源。
人类的许多活动,如核爆炸、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奔驰、化学爆炸、机器运转等等都能产生次声波。
次声的频率与我们人体的固有频率相近(人体各器官固有的频率为3—17赫兹),当次声作用与人体时,人体器官容易与它发生共振,而引起人体功能的失调或损坏。
轻者全身不适,头晕恶心。
人的晕船、晕车就是由于机器振动、空气和海浪的摩擦发生的次声引起的。
如果次声功率很强,人体受其影响后,会四肢麻木,精神错乱,内脏破裂,直至死亡。
为了深入了解人体究竟能承受多强的次声波,人们曾用与人体忍受力相近的狗、猴子和狒狒做试验,结果表明:狗在172dB的高强次声作用下,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有的甚至停止了呼吸,当声压级达到185~195dB时,在不长的时间内,被试动物全部死亡。
经反复研究,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次声波强度在140dB左右,即使作用时间较短也会引起人体内脏器官机能方面的改变,当上升到150dB时,则会引起人体内某些器官的病变,如次声强度再升高,不仅会有生理病理方面的明显变化,甚至会导致人身伤亡。
次声波

频率小于20Hz(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
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
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
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产生和特点次声波的产生在自然界中,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地震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在人类活动中,次声波的波形诸如核爆炸、导弹飞行、火炮发射、轮船航行、汽车争驰、高楼和大桥摇晃,甚至像鼓风机、搅拌机、扩音喇叭等在发声的同时也都能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的特点次声波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Hz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例如,频率低于1Hz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千米以外的地方.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
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所以它传播的距离较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
1883年8月,南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全长十多万公里,历时108小时.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5圈。
7 000 Hz 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阻挡,而7 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地震或核爆炸所产生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房屋摧毁.次声如果和周围物体发生共振,能放出相当大的能量。
如4 Hz~8 Hz的次声能在人的腹腔里产生共振,可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和肺壁受损。
应用与危害危害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
次声波的介绍

目录1.什么是次声波2.次声波的产生3.次声波的特点与危害4.次声波的应用领域及实例5.其他1.什么是次声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弹性波,并能引起听觉的声波,只是它的大小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幅度。
人耳所能接收的频率范围为0Hz~20kHz。
凡超过20kHz的声音信号叫超声波, 而低于20Hz的声音信号称亚声波或次声波。
次声波波形2.次声波的产生在自然界中,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地震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在人类活动中,诸如核爆炸、导弹飞行、火炮发射、轮船航行、汽车争驰、高楼和大桥摇晃,甚至像鼓风机、搅拌机、扩音喇叭等在发声的同时也都能产生次声波。
3.次声波的特点与危害(1)特点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
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
次声如果和周围物体发生共振,能放出相当大的能量。
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甚至相同,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
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
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所以它传播的距离较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
(2)危害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
有人认为,晕车、晕船就是车、船在运行时伴生的次声波引起的。
住在十几层高的楼房里的人,遇到大风天气,往往感到头晕、恶心,这也是因为大风使高楼摇晃产生次声波的缘故。
更强的次声波还能使人耳聋、昏迷、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4.次声波的应用领域及实例(1)研究自然次声的特性和产生机制,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
次声波:杀人于无形无声的恐怖武器

次声波:杀人于无形无声的恐怖武器刘慧2008年07月04日08:21 来源:《科技日报》许多自然现象出现时,如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地震、大陨石落地、大气湍流、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台风、磁暴、极光、冰雹等等,都可伴有次声波的发生;在与人类有关的活动中,诸如核爆炸,飞机、火箭、导弹飞行,火炮发射等也都会产生次声。
科学家认为,自然界的次声可刺激侵略,制造混乱无序的状态。
老虎在捕食前的怒吼可产生18赫兹的次声波,使猎物惊惶失措甚至昏迷。
某些地区精神疾病和疯子人数异常增多也与自然次声有关。
百慕大三角事故不断的谜底可能就是波浪振荡产生的次声波作用到机组人员,使他们精神错乱,甚至死亡,从而失去对飞机或舰船的控制,发生事故。
据报道,次声波亡人的事件还真有不少。
―――事件回放―――198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的帆船在由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20年后,却在火地岛附近被人发现。
船上的一切都原封不动、完好如初。
就连已死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就各位,保持着工作状态。
科学家对他们的神秘死亡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经过长期研究,终于发现,原来他们正是死于海上风暴产生的次声。
1992年11月24日,桂林上空发生了一起空难,141人死亡。
当事件的原因经多方解释而未肯定之时,中国声学研究所的专家,提出了存在着因“次声波”的作用而致使飞机坠毁的可能性。
桂林属半丘陵地带,气团依山势走向而上下浮动,引起气流震动,会产生一种“山背波”的次声波,当飞机遇到这种危害极大的由次声波引起的晴空湍流时,如同落入一个风旋涡中,在挤压力、冲力等多种强劲外力的作用下,将造成飞机失控、产生机毁人亡的恶果。
还有研究结果表明,次声波对飞机的影响还有一种“生物效应”。
该理论认为,当次声波的频率接近人体频率时,就有可能产生“共振”,飞机驾驶员无法承受这种强烈的效应,就有致命的危险。
也就是说,此次空难的凶手很可能就是这种次声波。
那么,次声波为何物?―――次生波―――研究发现,次声波是一种每秒钟振动数很少,人耳听不到的声波。
什么样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什么样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
一般来说,人耳所能接受的声波在20—20000赫兹之间,声波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称为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约则为次声波。
次声波与超声波一样都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次声波频率低、波长长,所以传播距离很远。
次声波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既能穿透空气、海水、土壤,也能穿透飞机机体、舰艇壳件、坦克车体,以及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构体。
例如频率为3.44赫兹的次声波,其波长100米,能穿透建筑物的坚固墙壁,当然,对于人体来说更是不在话下。
据报道,次声波亡人的事件还真有不少。
198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的帆船在由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20年后,却在火地岛附近被人发现。
船上的一切都原封不动、完好如初。
就连已死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就各位,保持着工作状态。
科学家对他们的神秘死亡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经过长期研究,终于发现,原来他们正是死于海上风暴产生的次声。
1992年11月24日,桂林上空发生了一起空难,141人死亡,成为中国民航史上最惨烈的飞机失事事件。
当事件的原因经多方解释而未肯定之时,中国声学研究所的专家,提出了存在着因“次声波”的作用而致使飞机坠毁的可能性。
桂林属半丘陵地带,气团依山势走向而上下浮动,引起气流震动,会产生一种“山背波”的次声波,当飞机遇到这种危害极大的由次声波引起的晴空湍流时,如同落入一个风旋涡中,在挤压力、冲力等多种强劲外力的作用下,将造成飞机失控、产生机毁人亡的恶果。
最近研究结果表明,次声波对飞机的影响还有一种“生物效应”。
该理论认为,当次声波的频率接近人体频率时,就有可能产生“共振”,飞机驾驶员无法承受这种强烈的效应,就有致命的危险。
也就是说,此次空难的凶手很可能就是这种次声波。
那么,次声波为何会造成人员不流血却出现严重伤亡的现象呢?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内脏,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而这种频率也在0.01—20赫兹之间,也就是说,它和次声波的频率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次声波的危害
一、理论
(一)次声波的概念
次声波是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波,当今认为:频率为0.0001Hz~20Hz的声波。
(二)次声波的传播
1.因为声在空气中传播时频率越高,衰减越大,故对次声波的吸收效应很小,(如0.1Hz的次声在空气中传播时,比频率为1000Hz的可听声吸收系数小1亿倍!);据观察;10Hz以下的次声波可以传播至数千千米的距离。
2.通常的液体,固体对次声波的特强穿透作用极微,7Hz的次声波用一堵厚墙也挡不住,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二、次声在自然界和各种环境中比较广泛地存在,其声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在自然界存在次声的声源自然界中,海上风暴、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等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
2.在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等环境中存在次声声源。
3.人工次声装置
实验用次声发生装置,即次声压力仓系统部分包括次
声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共振室(密闭仓和共振喇叭)、次声测量装置(传声器、超低频信号数据采集系统);另一类型为机械振荡式次声源,主要由活塞式次声源、声振动阻尼装置及隔声的密闭仓组成。
4.人体次声
从物理角度看,人体器官是一系列多支点,多重心的弹簧模型,其固有振动频率在次声频率范围,例如头部为8~12Hz、胸腔为4~6Hz、心脏为5Hz、腹腔为6~9Hz、盆腔为6Hz;据报告:在人体经络也可测到次声;心音频率范围在5~400Hz以内,其中也含次声成分;人在呼吸时可产生次声,人在活动时,如走路、跑步、游泳也可产生次声,但强度较低,作用时间较短。
三、次声波对人类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双刃剑。
一方面,人们通过研究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机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性和规律,并为人类服务。
例如;①人们利用测定极光产生次声波的特性来研究极光活动的规律等。
②次声在大气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大气媒质的影响,它与大气中风和温度分布等有密切的联系。
另一方面,次声波具有较大的破坏性,次声波对人类是有害的,人类必须防止次声波的污染。
①强烈的次声波通过固体媒质的传播,会直接破坏建筑物,使其损坏或坍塌。
②次声的频率与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相近,当次声波作用于人体时,人体器官容易发生共振,引起人体功能失调或损坏,血压升高,全身不适;头脑的平衡功能亦会遭到破坏,人因此会产生旋转感、恶心难受。
次声的作用效应与其各种参数如频率、声压级水平、作用时间(每次作用时间和作用次数)等有关。
经科学家证实,次声波的作用不可忽视,次声波所在场所大多是有害的。
弱的次声波影响内耳,引起晕船;强的次声波使身体振荡,可以置各类动物的生命于死地。
中等强的次声波会导致食道功能和脑功能紊乱,甚至造成眼盲。
四、次声波武器,杀人不见血
目前研究的次声波发生器有两类:一类是“神经型”次声波武器,它的振荡频率同人类大脑的阿尔法节律8―12赫兹极为相近,当两者产生共振时,强烈影响大脑活动,使人神经错乱、癫狂不止。
另一类是“人体内脏器官型”次声波武器,其中振荡频率与人体内脏器官的固有振荡频率(4―18赫兹)相似,能使人的内脏发生极强的共振,导致内脏出现一系列生理上的不适,乃至死亡。
其实,不论是次声波枪还是次声波炸弹,它们都是利用频率低于16赫兹的次声波,即武器所产生的波频,与人体发生共振,使共振的器官发生形变和位移,从而达到毁伤人体的目的。
次声武器一般由主件次声波发生器,动力装置
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武器的关键是次声波发生器。
次声波武器虽是强大、厉害的武器,但却存在着固有的缺陷。
首先,次声波不易聚焦成束,且在空旷的环境中难于产生高强次声波;其次,次声波很长,因而定向困难;再次,它的聚焦尺寸太大,一般很难实现。
次声波武器与传统的常规武器相比,有着其独特的优点。
首先,它的使用具有真正的隐蔽性,很容易达成对有生力量袭击的突然性,且不污染环境,也不会破坏自然物质;其次,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低,衰减极少,因此它的传播距离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