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永行说》有感-杜春

合集下载

读柳 永读后感

读柳 永读后感

读柳永读后感《读柳永读后感》说起柳永,那可真是一位让人又爱又怜的词人。

最初接触柳永的词,只觉得那词句优美,音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但随着对他了解的深入,我才真正感受到他词中的那份深情与无奈。

柳永的一生,似乎总是在漂泊与失意中度过。

他怀揣着满腔的才华和抱负,却在仕途上屡屡碰壁。

那个时代的官场,就像是一道紧闭的大门,无论柳永如何努力地去敲门,都始终无法进入。

他的词作,也因此多了几分对命运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就拿他那首著名的《雨霖铃》来说吧,“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词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是柳永在向我们倾诉他离别时的痛苦和不舍。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秋后的蝉在枝头鸣叫,声音凄切,傍晚时分,长亭外,一场骤雨刚刚停歇。

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却没有心情饮酒。

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却不断催促着出发。

两人紧紧握着对方的手,眼中饱含着泪水,竟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浩渺,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一片空旷迷茫。

这是怎样的一种哀伤和无奈啊!柳永把这离别的场景描写得如此细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

还有那首《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柳永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了杭州的繁华景象。

那如烟的柳树,如画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帷幕,高高低低的人家错落有致。

茂密如云的树木环绕着沙堤,汹涌的江涛卷起如霜似雪的白色浪花,天然的壕沟广阔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人们竞相攀比着奢华。

读着这样的词句,我仿佛能看到柳永站在杭州的街头,眼中满是对这座城市的赞叹和喜爱。

他用如此生动的语言,把杭州的美景和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这些读者也能感受到当时杭州的热闹与富庶。

读柳 永的读后感

读柳 永的读后感

读柳永的读后感《读柳永的读后感》柳永,这位北宋时期的词坛大家,在我的阅读之旅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最初接触柳永的词,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那一字一句,仿佛带着一种魔力,将离别的愁苦与不舍,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仿佛能看到在那个傍晚,秋蝉在枝头凄切地鸣叫,一对有情人在长亭相对而坐,眼中满是眷恋与无奈。

骤雨刚刚停歇,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就如同他们沉重的心情。

在都门外设帐饯别,却没有饮酒的心情,只因这即将到来的分别。

当船夫催促着出发,两人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泪眼朦胧,千言万语都哽在了喉间,最终只是无语凝噎。

此去路途遥远,那烟波浩渺的江面,那沉沉的暮霭,还有那广阔的楚天,都让人心生迷茫与孤独。

读着柳永的词,我能感受到他对情感的细腻捕捉。

他不似一些文人墨客,只是高高在上地抒发着宏大的情感,而是深入到生活的细微之处,将那些平凡人的喜怒哀乐,用最贴切、最动人的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这是多么深刻的相思之苦啊!为了心中的那个人,哪怕身形消瘦、衣带渐宽,也绝不后悔。

这种情感,不正是我们在爱情中都曾有过的执着与坚定吗?柳永的一生,也是充满了波折与传奇。

据说他屡次科举不中,便流连于烟花柳巷,为歌妓们填词作曲。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或许被视为一种不务正业,但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更加贴近社会底层的人们,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情感。

他不像那些官场上的人,为了功名利禄而阿谀奉承,而是坚守着自己内心的那份真实与纯粹。

有一次,我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再次翻开柳永的词集。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仿佛也在与我一同品味着这千古佳句。

当我读到《八声甘州》中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我不禁闭上眼睛,想象着那样的画面:傍晚时分,秋雨淅淅沥沥地洒在江面上,将整个秋天都洗得清冷。

读柳 永的读后感

读柳 永的读后感

读柳永的读后感《读柳永的读后感》柳永,这位北宋词坛的风云人物,在我的阅读之旅中留下了深刻而独特的印记。

最初接触柳永的词,是那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仿佛有千钧之力,把离别的悲伤刻画得淋漓尽致。

那时候,我还不太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只觉得文字很美,美得让人心疼。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读的柳永的词越来越多,对他的了解也逐渐深入。

我发现,柳永的词就像是一幅细腻入微的生活画卷,他把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用最朴实、最真切的笔触描绘了出来。

比如那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把送别时的环境、氛围,还有人物的心情,都描写得丝丝入扣。

我仿佛能看到在那个秋日的傍晚,寒蝉在枝头不停地鸣叫,让人心里更加烦躁。

长亭外,一场骤雨刚刚停歇,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即将分别的两人在都门外设宴饯行,却一点儿喝酒的心情都没有。

正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却在催促着出发。

那种无奈、那种眷恋,真的是让人感同身受。

还有《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杭州的繁华景象。

那如烟的柳树、如画的桥梁,还有那挡风的帘子和翠绿的帷幕,以及错落有致的十万户人家,仿佛让我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的城市之中。

柳永的词,不仅在写景抒情上功力深厚,在刻画人物上也是入木三分。

像《定风波·自春来》里的那位女子,“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她因为相思而无心做事,整天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景色,心里满是忧愁。

柳永把这位女子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得如此细腻,让人不禁为她感到心疼。

读柳永的词,让我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在烟花柳巷中徘徊的身影,他虽然一生坎坷,但却始终用自己的笔,书写着人间的真情实感。

他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文人雅士,总是写一些阳春白雪的东西。

杜子春芥川读后感

杜子春芥川读后感

杜子春芥川读后感读完芥川龙之介的《杜子春》,我的心情就像坐了一趟过山车,起起伏伏,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里的杜子春,那经历可真是够传奇的。

一开始,这杜子春就是个挥霍无度的主儿,把祖上留下的家产败了个精光。

这像不像咱们身边那些不知天高地厚,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反正我读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这小子,咋这么不靠谱呢!可后来,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了个神秘的老人。

这老人啊,就像个神仙一样,一次次地帮着杜子春。

杜子春有了钱,又开始得意忘形,结果呢,钱又没了。

哎呀,我当时那个气呀,心想这人咋就不长记性呢!不过,这还不是最精彩的。

杜子春后来跟着老人去修仙啦!你能想象吗?修仙,这得多神奇的事儿。

他经历了各种考验,什么不能说话啦,面对恐怖的场景啦。

这一段,作者描写得那叫一个细致,我读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在杜子春身边,跟着他一起紧张,一起害怕。

特别是当杜子春看到自己变成了女人,还被丈夫打骂,孩子又哭又闹的时候,我的心都揪起来了。

我就在想,这要是我,能忍住不吭声吗?估计早都破功了。

可杜子春居然坚持住了,厉害呀!但是,到最后,杜子春还是因为看到自己的母亲受苦,忍不住叫出了声。

这一下,修仙失败了。

读到这儿的时候,我心里既有一点遗憾,又觉得特别能理解他。

毕竟,母亲的恩情那可是比天还大,怎么能眼睁睁看着母亲受苦不管呢?我就想起我自己,有时候也会犯错,会任性,但是一想到父母为我付出的那些,心里就满是愧疚。

杜子春的这个选择,让我觉得特别真实,特别有人情味儿。

这个故事里,芥川龙之介把人物的心理、表情、动作都写得活灵活现的。

比如说杜子春一开始的那种狂妄自大,后来在考验中的挣扎和坚持,都让我好像能看透他的心思一样。

而且那些神奇的场景,什么地府啊,仙人啊,虽然很离奇,但是读起来却一点都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特别吸引人。

再说说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吧。

我觉得它不是那种直接告诉你要怎么做的大道理,而是让你自己在心里琢磨。

就像杜子春的经历,让我明白,人生中总会有各种诱惑和考验,有时候坚持自己的初心真的很难,但是再难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根,不能忘了那些真正爱你的人。

读柳 永的读后感

读柳 永的读后感

读柳永的读后感《读柳永的读后感》柳永,这个名字在词坛可谓是响当当的存在。

最初接触柳永的词,只觉得那不过是些华丽辞藻的堆砌,并无太多特别之处。

然而,当我真正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柳永的词,就像是一幅细腻至极的画卷,每一笔每一划都勾勒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他笔下的人物,仿佛能从纸面上走出来,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向你倾诉他们的心事。

比如说那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这场景,多真实啊!想象一下,秋后的傍晚,寒蝉在枝头叫得凄凄惨惨,长亭外,骤雨刚刚停歇,地上还留着一汪汪的积水。

在都门外设帐饯别,却毫无心绪,只是留恋不舍。

正要出发的时候,船夫却不停地催促。

两人紧紧握着对方的手,眼中满是泪水,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之外,烟雾弥漫,天空阴沉,心里就堵得慌。

这种分别的场景,谁没有经历过呢?那种不舍、那种无奈、那种心痛,柳永只用寥寥数语,就描绘得淋漓尽致。

还有那首《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他把杭州的繁华写得如此生动。

那如烟的柳树、如画的桥梁,那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帷幕,还有那错落有致的十万户人家。

远处的树木环绕着堤岸,汹涌的波涛卷起如霜似雪的浪花,这天然的壕沟一望无际。

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人们竞相攀比着奢华。

读着这些词句,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繁华无比的杭州城,能听到街头巷尾的吆喝声,能看到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能感受到人们生活的富足和快乐。

柳永的词,不仅写风景、写离别,还写爱情。

他的爱情词,没有那种浮夸的海誓山盟,而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真实的感受。

就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高考作文题:读古诗写感想

高考作文题:读古诗写感想

作文范例:北京高考作文题:读古诗写感想“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个用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读者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全文不少于800字。

(2007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选登(12 篇),感谢07作文考题,让这样优秀的考生脱颖而出!有的视角独特,见解不凡。

作者于试题提示的角度之外,另辟蹊径,从诗句的品读入手,从容面优雅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感悟。

有的立意深刻,脉络清晰。

有的材料积累丰厚和思想沉淀深厚。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令人陶醉的诗句,往往不是能够凭枯燥的艺术理念讲清楚的。

这些诗句往往是一种细腻的、微妙的、独特的人生体验。

而这种体验,不要说外人难以体察,就是作者本人,当他处于另一处境遇,眼前所见是另一幅图景的时候,恐怕也难以复制出当初诗中所蕴藏的那一份情思吧。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坦诚地说,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两句诗,然而一首真正美好到极致的诗,却并不太需要读它的人先了解时代背景、创作动机、诗人的生平遭遇等等,我们完全可以仅仅凭借一颗跳动着的心去感受,凭借一双敏感的耳朵去倾听。

换言之,好诗与上天联系得更为紧密,而与作者倒可以层层剥离开来。

因而我们只要能听懂上天的倾诉和人间永恒不变的乐音,我们就可以无限靠近诗句中所传达出的那份永恒不朽的感动。

读这样的诗句需要静下来,放下手中的俗务,松开心灵的桎梏,然后,想像……如丝的细雨,轻轻的粘湿穿透春日薄如蝉翼的衣衫,如酥油一般滋润肌肤。

缓缓的,如松软的雪地上一颗被挤碎的樱桃,红色的汁液渗出,浸到雪花的每一缕肌理,在它六角形的每一个尖尖上,凝结成一个细小而饱满的红色珠子。

读杜诗感想(5篇范例)

读杜诗感想(5篇范例)

读杜诗感想(5篇范例)第一篇:读杜诗感想读杜诗笔记有谁可以笔耕不缀的几十年如一日写出完美的诗篇,有谁可以执笔不懈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把诗文写到极致,有谁可以亲眼目睹一个王朝从巅峰滑落并把它诗意或悲愤的描画,又有谁可以把一腔热血投到家国中去,并用诗词忠实的描述出来?无需多想,他,就是杜甫。

一个天才的诗人,背后是不朽的成就。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轻时的杜甫是幸运的豪情的,他的雄心万丈化在这中华的大好河山之中,并在这一首望岳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此时,诗人年轻气盛,正与泰山的雄奇秀丽相辅相成,而诗人紧扣一个望字,层层写来,设问,拟人,夸张,倒装,无不信手拈来,却用的恰到好处,而最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气骨峥嵘,体式雄浑,让人读来荡气回肠,那一股子天下舍我其谁的霸气,不得不让人感慨,这首诗,不愧为古往今来题颂泰山的压顶之作。

2.“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谁能知道此时杜甫心中的痛,李林甫权势中天,进京应试,“野无遗贤”全部举子无一中试,而杜甫欲哭无泪,欲言无声。

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而这首诗,完全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心,纨绔子弟不学无术去身居高位,而自己却终日为衣食所累,“儒冠多误身”,有诗人的无奈,更是诗人对这世道的批判,年少的意气风发,如今的悲惨和凄凉,似大鹏折翅,似虎落平阳,似蛟龙离海,无力回天。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还好,这奇峰突起的结尾,这气势悲壮的结尾,让我们仍感受到杜甫他不变的情操与胸怀,万里长空,终是杜甫不变的归宿。

3.“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此时的杜甫,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他批评时政、讽刺权贵,为国为民,哪怕此时的他也是一无所有,而这首他自创的新题乐府诗,三五七言杂用,使这诗歌变得真切朴实,表达了诗人对广大人民疾苦的深切的同情,如今,诗不再豪华,却更能直达人的内心深处,“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一副白骨遍地,天阴鬼哭阴森可怕的画面,与开头的哭声相对应,让人怎能不痛,怎能不跟随杜甫一起感受这悲愤的高潮。

[宝典]读《读柳永》有感

[宝典]读《读柳永》有感

读《读柳永》有感第一次读到柳永这两字是在初中学习他的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当时便被他那婉转柔美的词风,以及孤独惆怅的意境所吸引。

而后了解了他的生平,读了他更多的词,也就为他那坎坷的人生感到悲哀。

读罢梁衡此文,我不禁对柳永产生了敬佩之情。

柳永仕途艰难,三次科举才中。

却因几句牢骚歌词而被勾去功名,直到第四次科举才通过并得了个小官。

但这时他早已厌倦官场投身到市井之中,整日混迹歌馆妓楼。

在这个为所谓“君子”所不齿之地,柳永却实现了他自己的价值。

他一心一意作词,他毅然忘记了过去的世界,得到了新的世界。

便如梁衡写道:“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

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便是你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梁衡将柳永的投身之处称之为逆境。

柳永在这逆境中没有堕落,他扩大了词境,发展了铺叙,促进了词的通俗化与口语化,毫无疑问他对于词的贡献的确不亚于牛顿,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没有人愿意处于逆境,柳永也是如此,但他以他的豁达,他以他的“奉旨填词”来面对逆境,所以才有了如今被人们所吟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梁衡看中的,正是柳永对逆境人生的积极态度,并勉励人们学习他的积极。

不只是梁衡在勉励人们要在逆境中积极达观。

今年上高一,开学英语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开学第一天时给全美学生作得演讲。

其中有一句话“Hardship in our lives is no reason for not trying.”意思是生活中的困难不是不去努力的原因。

人生怎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自我放弃,便不会虚度光阴,便会实现生命的价值。

“人生在世,天地公心。

人各其志,人各其才,无大无小,贵贱不分。

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

”梁衡的这句话值得被所有人记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刘永行说》有感
作为一名四川人,而且作为一名刘永行前辈的校友,由衷的感到骄傲和自豪。

其实在当年校庆的时候,就亲眼目睹了刘永行的风采,是您给我们讲述了希望集团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些可歌可泣的艰苦岁月,至今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无论是从当初辞职下海经商,还是开始卖饲料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到现在的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行业已经涉及农业,重工业,教育,酒店,培训等等。

从希望集团企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要成就大业,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还要有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国家的政策的扶持。

企业同时需要不断创新,还要高瞻远瞩,从而适应时代的潮流,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长治久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