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高考微写作题目及写作指导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

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

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作者:韩宝江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19年第09期[真题再现]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题目解读]2019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延续了其一贯的命题风格:1.较大的选择性。

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二选一,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2.相当的开放性。

题目的限定成分较少,给学生以充分的写作发挥空间;3.突出政治性。

首都的特殊地位,给高考作文的指向性较为明显,两个题目的趋向性都一目了然;4.高站位。

虽然不排除可以涉及日常细节、小我情怀,其实题目本身的定位与指向十分明确,显然更适合开阔背景下的宏大叙事;5.紧扣时事。

摈弃“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读书、读死书做派,考查学生日常关注国家时政大事与国际风云大势的程度与视野,当然还有过硬的历史文化根基与积淀。

北京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大概率地跟当年度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紧密关联,始终坚持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学习方向,着力体现“立德树人”的考查方向。

2018~2019学年度中,国内国际大事不断:中美贸易摩擦,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港珠澳大桥通车,北斗三号系统基本建成,嫦娥四号奔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五四运动100周年,人民海军、空军建军70周年,共和国70华诞,改革开放40周年,中美建交40年,澳门回归20周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大兴新机场落成,京张高铁将完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等,均为这一年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北京市各区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微写作专题

北京市各区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微写作专题

微写作专题西城区二模23.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⑴学弟学妹向你请教阅读经典名著的经验,请你以《平凡的世界》《呐喊》《红楼梦》中任意一部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给他们提供一些阅读建议。

要求:条理清晰,建议具体可操作。

150字左右。

⑵请你以“中的温暖”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横线上只能填写《老人与海》《红岩》《边城》中的一部。

150字左右。

⑶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你从孔子下面这些言论中读出了什么教育思想?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要分析。

要求:可任选一条,也可针对下面多条来谈。

对所选内容的理解准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150字左右。

①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③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④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朝阳区二模23.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①经典是要一读再读的。

从《论语》《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部你愿意反复阅读的作品,说说理由。

要求:依据原著,说理清晰。

②《红楼梦》塑造了青春少女的群像,《红岩》塑造了革命烈士的群像,《平凡的世界》塑造了陕北青年的群像。

请用第二人称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对其中一部作品中人物群像的赞美。

要求:符合人物特征,感情真挚,有文采。

③普希金说“希望是厄运忠实的姐妹”,《呐喊》《边城》《老人与海》中都有能表现这一点的情节。

请概述其中一个情节,并简要解说。

要求:符合原著内容,叙述简洁,解说合理。

23.(10分)【评分参考】①依据题目要求,以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②超过字数不扣分。

房山区二模23.微写作(10分)阅读下面材料,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50字左右。

2019年3月5日,西安高新一中2019届模拟政协社团的7名中学生撰写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食堂膳食营养的提案》被全国政协委员陈超带到北京,提交给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2019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内含下水范文)

2019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内含下水范文)

2019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内含下水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作文。

(50分)“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关怀、人文积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健康生活:健全人格审题:限制性:1.立意限制。

材料中“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这句话,指出中华文明重要韧性这一重要特性在关键时刻的体现,这是基于历史的总结。

而现实的关照则是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这种文明特性的巨大作用。

材料中的“更”字是提示了命题者(材料文本)的关注点所在。

立意时,应当在充分回顾漫长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韧性的作用的基础上,落脚于中华复兴历史进程中文明韧性的作用、意义及评价上。

既不可忽略“漫长的中国历史”,更不可偏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事实上,在逻辑层面,这也是一脉相承的。

2.内容限制。

本题是给材料的命题作文,标题为偏正短语“文明的韧性”。

此处的“文明”受到材料语境的制约,只能是中华文明;而文章需落实到考生对“韧性”的理解、思考和阐发上来,值得注意的是,“柔软”“不易折断”等是在论证过程中必须要指向的。

具体表现在我们民族坚定的意志、坚实的步伐、坚强的毅力、牢固的信守、稳固的情绪、巩固的理性上,它坚而不脆、曲而不折、绵而不断,具有面对任何际遇、克服任何艰难的超凡劲道。

3.文体限制。

题目要求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首先题目不可更改,再者文体明确指向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分别是从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角度所做的要求,即文章必须是典范的议论文,写作时切忌记叙、描写过多,而冲淡了议论色彩。

201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201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201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题目】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范文1】文明韧性的光辉祖先造字之初,便深谙生活的玩味。

单看“韧”字的构成,便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折磨与难以挣脱之感。

或许与“韧”字相关的,都是需要坚强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挠的抗争——无论与外人或是于自己——才能实现,做到尽善尽美。

而韧性,在我看来,有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性情。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提到我们的文明,绝不仅仅指那些可知可感的宏伟建筑或是遗留下来的璀璨的文艺瑰宝,最值得为人道也的,是我们的民族性格——敦厚、勤劳、善良、奋进,最重要的是,百折不屈的韧性。

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我不敢想象,在元朝骑兵已经问鼎中原,对汉文化进行“蚕食”时,那些汉文化的捍卫者们,是忍耐着多大的痛苦与不甘,但为了文化的传承而忍辱负重,是中华民族的坚持,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被侵蚀、被毁灭;我更是为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之时,即便已经濒临绝望与崩溃,但仍可以重新起立,复兴中国的精神与毅力所动容。

很多西方人曾用“中国人没有信仰”为名对我们大肆批驳,但事实上,我们可以铿锵有力地回复他们——我们没有统一的宗教,但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心理纽带,这种文明的指引,就是将我们中华民族凝聚的最崇高的信仰。

2019年全国高考北京试题作文题目及写作指导

2019年全国高考北京试题作文题目及写作指导

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呐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150字左右。

②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

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

③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

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

【解析指导】今年微写作依然保持“三选一”形式,三道题均以《考试说明》所定名著阅读内容为依据,富有创意地命制出来。

该题型已是第六次出现在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上,在彰显检测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既展现出不断焕发着的创新韧劲,又体现了保持试题连续性的稳定。

这让考生既有选择自主权,也利于考生的心理稳定,利于考查学科关键能力,更体现出良好的人文关怀。

第一道题要求考生从《呐喊》中任选一篇作品印象深刻的结尾,带来的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

题目的内容有选择性,《呐喊》的任何一篇均可,具有自主开放性;又加以适当的限制,必须是“结尾”,且要求复述大致内容,写出自己的启迪,又具有适度限制性。

第二道题要求考生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

较之第一题,提供了三部作品,选择的空间更大;而不同的考生在选择人物以及挖掘人物“内心”的深度方面,自然千差万别,也就很好地考查出不同考生的能力水准,利于人才的选拔。

第三道题,要求考生从《边城》《红楼梦》中,选则一位“心清如水”的人,然后写一首诗或抒情文字予以赞美。

如果说前两个题目侧重对考生理性思考力度的检测,那么这一题则旨在检测考生的感性才情,以及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的细腻把握与品味。

两类能力的考查,相得益彰。

“微写作”,具体而微,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写作形式,而又与名著阅读紧密结合,同时兼顾了考生阅读素养的检测与助推。

2019年-2020年北京市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满分范文+名师点评

2019年-2020年北京市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满分范文+名师点评

202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原题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

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试题特点】北京卷两道大作文试题形式平稳。

材料更贴近现实,关注社会,注重立德树人、强化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学科能力、思辨意识等方面的呈现。

试题一:【审题解析】聚焦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彰显国家科技发展、时代风貌,引导学生思考、关注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

试题要求中提到“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联系题目语境“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可思考此题重点虽为“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但其价值却是“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的目标与方向。

为此,除立足个体,关照大格局大视野也是此题应该注意的要点。

基于语料,学生可重写“个体功用”,也要兼顾“共同”的作用。

考生可思考个人与集体、个体与群体、个性优势与协同发展、和谐共生、服务社会乃至国家、世界的大同观。

写作材料可联系自身对现实的思考与积累、如个人价值与人民大众、普通劳动者与走向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新中国成就与人民福祉、走向世界的中国与“一带一路”建设,从家国情到国际观等等。

2019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含范文).doc

2019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含范文).doc

2019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含范文)20XX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未公布,以下是应届毕业生为大家整理20XX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最新消息会实时更新,欢迎大家阅读!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

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

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没撮辣子嘟嘟囔囔。

这是秦人的自画像,也是秦地风情直观的写照。

八百里秦川,一片沃野。

站在黄土高原上听秦人吼秦腔,可以感受秦腔粗犷、雄浑,体验秦人骠悍的风格。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是包括京剧在内众多地方戏曲的鼻祖,千百年来,传承至今。

请大家注意,秦腔,是吼出来的,而非唱出来的。

吼,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异兽。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

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偃曝馀谈》有载。

兽大声叫:吼叫、嘶吼。

人在激怒时的呼喊:大吼。

可以想见,一个人将胸腔打开,用尽气力喊一嗓子,那是气震山河的阵势。

秦腔用“吼”最贴切,用唱、高唱根本表达不了那种感觉。

秦腔,确实是吼,尤其是那种男角叫“黑萨”的,简直就是“挣破头”,涨红着脸,太阳穴上青筋暴露,扯着嗓子吼,老远听着就像在和谁起劲的吵架。

秦腔唱腔质朴豪放,音色高亢激昂,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

“吼”秦腔,反映了陕甘人民的性格耿直爽朗,慷慨好义,民风淳朴敦厚,勤劳勇敢。

2019高考北京卷微写作精选8篇

2019高考北京卷微写作精选8篇

2019高考北京卷微写作精选8篇
2019高考北京卷微写作:1
岩石上的花朵
★一考生
江姐,当竹签子插入你的十指时,你怒视敌人,嗤笑道:“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当新年来临时,你和战友们在集中营里联欢,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哪怕自己的生命已危在旦夕。

当丈夫在武装斗争中不幸牺牲的消息传来时,你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继续丈夫未完成的任务:“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江姐,你不屈不挠的形象如同岩石上的花朵,永远绽放着对祖国的一片忠诚。

2019高考北京卷微写作:2
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一考生
精致是你,梅花雪煮茶
挑剔是你,非奇珍古玩不用
嗜洁是你,举世皆嫌
孤傲亦是你,俗尘皆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北京市高考微写作题目及写作指导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呐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150字左右。

②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

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

③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

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

22. 解析
①《呐喊》为北京名著阅读作品,要求考生选择篇目中“令你印象深刻”的结尾,复述大致内容。

备注《呐喊》短篇小说集的篇目: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
对考生写作要求,要复述所选小说的结尾;如结尾的形式可特点多样,如写《一件小事》结尾的画龙点睛,可写《阿Q正传》阿Q画圆的意味深长、《明天》《药》结尾的意蕴之丰等,点明它让你印象深刻,内容上可写对“自我””国民“的思考等等,突出陈述给考生的启迪,论述理由即可。

②首先需要考生明确何为“内心强大”。

一个“人”字,一撇一捺,既要有物质的支撑,也需要精神的支持。

所谓“内心强大”更侧重在遭遇到“人生不能承受之重”时,所爆发出的精神的、情感的力量。

这样的人,身体可以被击倒,但精神永不垮。

名著《红岩》《平凡的世界》便塑造了一个或一定特定时期这个主题的群体形象,《老人与海》则塑造了美国“垮掉一代”时期急需的一种精神,而“老人桑提亚哥”便是这一形象的集中体现。

涉及到名著阅读,我们不仅要识其人,更要知其事、穷其细节。

而此题要求选择一位人物,可写桑提亚哥某次“斗鲨”的的细,尤其是细节,而选《红岩》《平凡的世界》,人物众多,可选面宽,择其一人,以点带面,言简意赅。

多元的选择空间,便于学生展示,书写华章,纵横考场。

③试题要求考生围绕《边城》《红楼梦》中某一“心清如水”的人,写出对其人的赞美的抒情性文字。

考生首先要解读何为“心清如水”——不浮躁,淡泊名利,心灵纯净。

写出《边城》或《红楼梦》中符合这一特点的人物,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史湘云,《边城》中的翠翠等;要写出心清如水在这个人物身上的具体体现,可描摹为几个特点——即“心清如水”的在人物身上的具体体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抒情性语句,亦可结合在当下的人文价值,表达考生对这一形象的赞美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