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泌尿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幼儿教育篇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幼儿教育篇

尿失禁
表现
夜间小便失禁或无法控制尿液等 是小儿尿失禁最常见的表现。
治疗方法
如没有其他严重症状,一些行为 方法,药物或计划膀胱训练可以 帮助幼儿控制尿液。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幼儿保持膀胱 和括约肌的控制,减少尿失禁。
膀胱炎
1 表现
小儿膀胱炎的最常见症状是排尿困难和尿急。
2 治疗方法
如果幼儿有膀胱炎的症状,则应向医生咨询有关治疗和预防方法的建议。
最常见的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路感染、尿 失禁和膀胱炎。
诊断方法和检查
儿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检查,以 确定是否患有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检查可能包 括尿液检查,超声波或X光等。
预防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可 以降低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 率。
预防措施和建议
情绪和心理的支持
2
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措施等。
幼儿在治疗期间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支持
和专业的心理医疗。
3
康复后的管理
幼儿需要进行长期康复,同时可以使用 预防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方法来控制疾 病。
尿路感染
• 尿路感染是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 多发于女性儿童 • 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和腹泻等 • 能够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预防手段控制好病情
3 预防方法
饮食和生活方式在膀和生活习惯
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预防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最好方法。
及时治疗和康复训练
如果您的幼儿已被诊断出患有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请按照医 生的指示,及时进行治疗和康 复训练。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通 过合作和协商来保护幼儿的身 心健康。

最新教材人卫版第九版儿科学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第六节课件

最新教材人卫版第九版儿科学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第六节课件

第十三页,共四十页。
三、临床表现
前驱感染 绝大多数发病前有1~4周链球菌的前驱感染。 典型表现 (1)非凹陷性紧张性水肿;(2)血尿; (3)高血压:婴幼儿>110/70mmHg;学龄前儿童>120/80mmHg;学龄儿童>130/90mmHg; (4)少尿 严重表现 少数患儿在疾病早期(2周内)可出现下列严重症状: (1)严重循环充血;(2)高血压脑病;(3)急性肾功能不全。
● 儿科学(第9版)
● 儿科学(第9版)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页。
凹陷(āoxiàn)性水肿
● 儿科学(第9版)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页。
腹水(fùshuǐ)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微小(wēixiǎo)病变型为主
足突融合
足细胞足突
微小病变型
● 儿科学(第9版)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页。
正常
四、诊断(zhěnduàn)和鉴别诊断
急性链球菌感染(gǎnrǎn)后肾小球肾炎(APSGN)
一、病 因
致病菌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急性咽炎(yān yán)后肾炎发生率10%~15% 易感人群 5~14岁儿童及青少年 季节高峰 1~2月和9~10月 发病率 (1~2)/10万
第十二页,共四十页。
● 儿科学(第9版)
二、发病(fā bìng)机制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 疾病 (mì niào xì tǒnɡ)
第一页,共四十页。
第一节 儿童(ér tóng)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儿童(ér tóng)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
第五节 泌尿道感染 第六节 肾小管酸中毒
第二页,共四十页。
重点难点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引起的感染后免疫反应 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损害的疾病。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住 院患儿的首位,多见于5~14岁儿童,男孩多见,男女比例 2:1。
分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和非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一、护理评估 (一)病因: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
发病前1‾4周有无链球菌感染史: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其次是皮肤感染、猩红热等。
(五)治疗原则:无特异性治疗 (1)主要为休息、调控饮食。 (2)清除链球菌感染:青霉素肌注10~14天。 (3)对症治疗:利尿(氢氯噻嗪口服,无效时呋塞米注 射)、降压等。 (4)并发症治疗。
二、常见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致水钠潴留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水肿、血压升高有关 3、潜在并发症: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 4、知识缺乏:患儿及家长缺乏本病的护理知识
三、护理措施 (一)休息与活动
(二)饮食管理 1、早期供给高糖、高维生素、适量脂肪的低盐或无盐饮食。 2、适量蛋白质,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3、禁食含钾高的食物。 4、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可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三)观察病情变化,预防重症发生 1、预防严重循环充血:发现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心率 增快等立即使患儿半卧位,吸氧,配合医生按照医嘱给药。 2、预防高血压脑病:若患儿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一过性失 明、意识障碍等,按医嘱给以降压、镇静和脱水治疗。 3、预防急性肾衰:患儿出现少尿、氮质血症、电解质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配合医生按肾衰治疗。
(三)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 患儿与同伴分离、学习中断等产生焦虑心理,出现烦 躁、抑郁等。 ➢由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满月脸、向心性肥胖 等形象改变会产生自卑心理。 ➢家长担心、焦虑,渴望寻求多种治疗方法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泌尿系统概论一、小儿泌尿系统的特点(一)解剖特点1.肾脏:婴儿肾脏相对比成人大,其下端位置较低,位于第四腰椎水平,所以2岁以下小儿肾脏较易触到。

2.输尿管: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全,容易受压及扭曲,导致梗阻发生尿潴留而诱发尿道感染。

3.膀胱:婴儿膀胱的位置相对较高,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骨盆内。

4.尿道:新生女婴尿道长仅1cm,外口暴露,接近肛门,易受细菌感染。

男婴尿道虽较长,但常有包茎,积垢后也可引起上行性感染。

(二)生理特点1.新生儿及幼婴肾小管的功能不够成熟,小儿肾功能一般要到1~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故在应激状态下较易发生水肿及钠潴留;2.另外由于新生儿对药物排泄功能差,用药种类及剂量均应慎重选择。

二、肾功能检查(一)尿液检查1.尿的性质(1)尿色:正常婴幼儿尿液淡黄。

(2)酸碱度:接近中性或弱酸性,pH多在5~7之间。

(3)尿渗透压和尿比重:新生儿的尿渗透压平均为240mmol/L,尿比重为1.006~1.008,1岁后接近成人水平。

儿童通常为500~800mmol/L,尿比重通常为1.011~1.025。

(4)蛋白质:正常小儿尿中仅含微量蛋白,定性为阴性。

(5)尿沉渣:红细胞<3个/HP,白细胞<5个/HP,一般不出现管型。

2.每日尿量小儿尿量个体差异较大:①正常婴儿每日排尿量为400~500ml;②幼儿为500~600ml;③学龄前儿童为600~800ml;④学龄儿童为800~1400ml。

(二)血液检查评估小儿肾小球滤过率常用:血尿素氮(BUN)正常值:新生儿为1.8~6.4mmol/L(4~18mg/dl),婴儿及儿童为2.5~6.4mmol/L(7~18mg/dl)。

血肌酐(Scr)正常值:27~62μmol/L(0.3~0.7mg/dl),随年龄增长及肌肉发育而增高。

(三)放射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及肾血管造影等。

儿科护理学--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护理干预措施
针对儿科泌尿系统疾病的不同特点,研究将侧重于开发和应用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生活质量。
护理结局评价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科泌尿系统疾病护理的实际效果,研究将加强对护理结局的评价,不断 完善和优化护理方案。同时,这也将有助于为未来的儿科护理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THANKS
泌尿系畸形与肿瘤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必要时需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 断。
03
常见儿科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方 法
尿路感染患儿的护理
抗炎护理
清洁护理
根据医嘱为患儿使用抗炎药物,及时缓解 尿路感染引起的炎症。
保持患儿外阴部及尿道口清洁,减少细菌 滋生,防止感染加重。
饮水护理
疼痛护理
鼓励患儿多饮水,增加尿量,有助于冲洗 尿道,减少细菌停留。
儿科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类型
01
02
03
04
尿路感染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尿液中白细 胞增多,常见症状包括尿频、
尿急、尿痛等。
肾小球肾炎
一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 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
高血压等症状。
肾病综合征
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 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的
综合征。
尿道下裂
男性尿道发育异常,导致尿道 开口位置异常,常需手术治疗
疾病的发生有关。
02
儿科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表 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尿频尿急
患儿常常表现出排尿次数增多,且排尿时有 急迫感。
发热
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发热,表明存在感染。
尿痛
患儿在排尿过程中可能出现尿道或膀胱部位 的疼痛感。
腹部肿块
部分患儿可能触及腹部肿块,与泌尿系统疾 病有关。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教育课件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教育课件
肾结石:儿童肾结石的发病率较低,但可能引起腹痛、血尿等症状
膀胱炎:儿童膀胱炎的发病率较低,但可能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尿道炎:儿童尿道炎的发病率较低,但可能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预防与保健
05
保持卫生习惯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生病的人或动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都要洗手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教育课件
添加文档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2
课件介绍
06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治疗与护理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3
泌尿系统基础知识
04
儿童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05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预防与保健
添加章节标题
01
课件介绍
02
课件背景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课件旨在帮助家长和教师了解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护理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饮食调整: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水分摄入,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
生活习惯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排尿、避免憋尿等
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感谢指正
汇报人:XX
关爱方式:通过游戏、故事、音乐等方式,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
社会支持:加强社会对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关注和关爱,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07
典型案例介绍
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

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研究(1)

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研究(1)
康复锻炼
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和手术情况,医生可能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以帮助孩子尽 快恢复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
定期复查与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复查和随访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 解孩子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04
研究进展与展望
当前研究现状
疾病预防
05
结论
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疾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
强调预防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因为预防可以 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早发现早治疗
若儿童出现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应尽早进行治疗,避免疾病恶化,影响儿童 的生长发育。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预防工作的建议
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疾病 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该 领域的发病率,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并为医学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学前儿童泌尿系统概述
01
02
03
组成结构
学前儿童的泌尿系统主要 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 尿道组成。
功能特点
泌尿系统负责排除体内多 余的水分和废物,维持电 解质平衡,以及排泄代谢 产物。
定期体检
定期带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的身体 检查,包括泌尿系统的检查,以 便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
环境卫生与预防教育
环境卫生
保持学前儿童生活环境的清洁和 卫生,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个人卫生教育
教导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便触摸 面部等,以减少细菌入侵泌尿道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如通过改 善生活习惯、加强卫生习惯培养等方式预防尿路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

儿科护理学_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_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_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情观察和评估、定期监测和记录、合理饮食和营养、药物治疗和卫生护理等。

首先,病情观察和评估是儿科护理的重要环节。

护士应随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尿量、尿色、排尿频率等,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此外,还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感染部位的检查、腹部触诊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其次,定期监测和记录是儿科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护士应定期检测患儿的尿液、血液和其他相关指标,并将结果记录在病历上。

例如,尿液分析可以用来评估肾功能和监测疾病的进展,血液常规检查可以评估患儿的感染情况等。

通过定期监测和记录,可以了解患儿的病情发展趋势,为合理的护理实施提供依据。

再次,合理饮食和营养对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士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营养方案。

例如,对于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的儿童,护士应推荐适量的水分摄入,并限制高含钙、高磷和高盐的食物摄入。

对于患儿的营养不良或消耗过多的情况,应适当增加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并推荐合适的营养补充剂。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泌尿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士应掌握常见的药物知识,包括用药途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机等,并严格按照医嘱给药。

在给药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及时处理并向医生汇报。

最后,卫生护理对于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康复也非常关键。

护士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和洗手等卫生操作规范,确保患儿的环境清洁卫生。

在儿童尿失禁的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保持患儿的尿布清洁干燥,避免皮肤的损伤或感染。

对于穿刺性操作,如导尿、膀胱灌洗等,护士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总之,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护士应熟悉检测指标、养护要点和护理技术,为患儿提供全面、规范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促进患儿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同时,护士还应与医生、家属和患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关系,共同关注患儿的身心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尿或无尿
氮质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BUN>6.4mmol/L Cr>62.0mol/L )
电解质紊乱
目录
临床表现
不典型表现
无症状性急性肾炎 肾外症状性急性肾炎 以肾病综合征形式起病的急性肾炎
目录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ASO:10~14d开始升高
3~5w高峰 3~6m恢复
ESR:显著↑,代表疾病的活动性;
目录
治疗
治疗原则及程序
•自限性疾病,无特效治疗 •休息和对症治疗 •纠正其病理生理过程(如水钠潴留、血容 量过大) •防治急性期并发症、保护肾功能,以利其 自然恢复
目录
治疗
基础治疗
休息 饮食
目录
治疗
对症治疗
利尿 降压
目录
治疗
抗感染治疗
青霉素类
目录
治疗
严重病例的治疗
严重循环充血 高血压脑病 急性肾衰竭
目录
临床并发症
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 全身水肿和循环不良 蛋白质营养不良 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
气管炎、肺炎、腹膜炎、皮肤感染
目录
临床并发症 低血容量和休克
原 体液调节机制差,强利尿剂和大量放腹水 因
大量长期使用了激素降低了保钠作用 白蛋白<20g/L难以维持正常血容量 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 长期免盐或低盐
2~3m恢复,增高程度与疾病严 重度无关
C3: 2w内↓↓
6~8w恢复
目录
临床表现
实验检查
尿化验: 蛋白、RBC或管型
目录
临床表现
实验检查
尿化验: 蛋白、RBC或管型
目录
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的诊断要点
起病1~3w有链球菌的前驱期感染 临床出现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 尿检有蛋白、RBC、管型 血清C3↓,伴或不伴ASO↑
目录
治疗要点
糖皮质激素治疗
短疗程 8~12周 中、长疗程
目前国内通行长程治疗9月~1年以上 针对肾炎性NS 复发性单纯性NS 难治性肾病
目录
治疗
激素疗效判定
以泼尼松1.5~2mg/(kg·d)(最大量60mg/d) 治疗8w判断: 激素完全效应(敏感型) 激素部分效应(部分敏感型) 激素无效应(耐药型)
目录
病理
Masson×1,000 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即驼峰(Hump)
目录
病理
PAM-Masson×1000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在毛细血管基底膜外侧可见驼峰
目录
病理
IF×400 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不连续的颗粒样 荧光 肾小球系膜区也可见团块状沉积
低蛋白血症
沉渣RBC>10个/HP
高脂血症
②氮质血症,除外循环量不足
③高血压,除外激素影响
④持续性低补体血症
目录
前言 发病机制 病理 病生与临床 临床并发症 诊断 治疗
目录
治疗
目录
治疗要点
休息 营养 限盐 1~2g/d
蛋白质 2g±/(kg·d) 抗感染 利尿 降压或对症处理(包括严重病例处理)
原 因
目录
病生与临床
大量蛋白尿
原 因
目录
病生与临床
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对机体的影响
尿中多种蛋白丢失的影响
• 血清转铁蛋白 • 铜蓝蛋白
• 锌结合蛋白
• 甲状腺结合蛋白
• 25-羟胆骨化醇结合蛋白 • 皮质醇结合蛋白
• IgG、补体旁路B因子
• 脂蛋白酶:脂代谢改变、抗凝血酶Ⅲ、纤溶 有关 因子,高凝状态
水肿
②overfilled theory
NS


原发性水钠潴留
水肿
目录
病生与临床
高脂血症
脂质在肝脏代 偿合成增加
血浆白蛋白↓ ↓
脂蛋白的分解 代谢障碍
高胆固醇血症
(>5.72mmol/L)
高脂血症
主要
危害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导致肾小球硬化 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录
前言 发病机制 病理 病生与临床 临床并发症 诊断 治疗
镜下血尿 (microscopic hematuria)
目录
临床表现
一般病例——高血压
高血压判断
血压(mmHg)
学龄前
>120/80
学龄儿
>130/90
目录
临床表现
严重表现
严重循环充血 高血压脑病 急性肾功能不全
目录
临床表现
严重病例——严重循环充血
循环容量增加,静脉压增高所致 起病后一周内 早期诊断:呼吸↑心跳↑烦躁不安、胸闷、腹痛
大量蛋白尿尤其是持续者可致肾小管间质改变
目录
病生与临床
大量蛋白尿
血浆白蛋白 <30g/L
治疗前
治疗后
目录
病生与临床
大量蛋白尿
尿中排出

分解代谢:肾小管处分解↑

肝合成状态
血管通透性增加致间质中增加,血中下降
胃肠道:吸收不良,异常丢失?
目录
病生与临床
低蛋白血症
蛋白质营养不良
对机体的影响
影响内环境的稳定:
目录
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 新生儿 以全身症状为主, 多由血行感染引起, 男 女发病相等 婴幼儿期 全身症状重, 局部症状轻微或缺如 儿童期 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剌激症状如尿频、尿 急、尿痛为主, 上尿路感染以发热、寒战、腰痛、 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压痛等为主
目录
临床表现
严重病例——高血压脑病
由于血压急剧升高,导致脑血管痉挛或脑血管高度充血,而致 脑水肿。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复视、或一过性失明,严重 者可出现惊厥、昏迷。血压升高超过140/90mmHg,并伴视力障 碍、惊厥及昏迷之一者即可诊断。
目录
临床表现
严重病例——急性肾衰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急性肾衰竭
目录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NS
目录
目录
前言 发病机制 病理 病生与临床 临床并发症 诊断 治疗
目录
前言
NS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导 致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引起的一种临 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 血症和不同程度水肿为特征。
原发性NS约占儿科泌尿系统住院的20%, 仅次于ANG,居第2位。
目录
病理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左)正常,(右)内皮(E)和系膜(M)细胞增生, 上皮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D)沉积 本课件所用病理图片均摘自邹万忠主编.肾脏病病 理图鉴.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目录
病理
PASM-HE染色 ×400 正常
PASM染色 ×100 ECPGN
目录
病理
HE×1000 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在油镜下观察可见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年龄
正常尿量
少尿
婴儿
400~500 <200
幼儿
500~600 <200
学龄前
600~800 <300
学龄儿
800~1400 <400
单位:ml
无尿 <30~5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录
临床表现
一般病例——水肿
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 下行性 非凹陷性
目录
临床表现
一般病例——血尿
肉眼血尿 (gross hematuria)
目录
病理
EM×10000 在肾小球基底膜外侧见一圆锥状电子致密物(H)-驼峰
目录
前言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目录
临床表现 前驱感染
目录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
少尿 oliguria
水肿 edema 血尿 hematuria
高血压 hypertension
目录
临床表现
水肿可出现少尿,但发展至无尿(anuria)者为少数
目录
治疗
激素疗效判定
复 发:半年内有2次以上或1年内有3次 以上的复发
依 赖:对激素敏感,用药缓解,减量 或停药2周内复发, 恢复用量或 再次用药又缓解并重复2~3次者
目录
泌尿道感染
Un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目录
概述
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国内统计约占泌尿系统疾病住院第3~4位 临床以细菌尿和〈或〉白细胞尿为特征 婴幼儿UTI症状多不典型,容易漏诊 合并严重畸形和/或反复感染可致肾疤痕形成
50
1982年全国
40
105所医院
30
20
10
0急


尿














目录
AGN和NS的发病情况
目录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s,AGN
目录
前言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目录
AGN,指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 的急性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非化脓性炎性病变,临床 以水肿、少尿、血尿及高血压为主要表现,预后良好, 但如处理不当也可于急性期死于肺水肿、高血压脑病或 ARF。绝大多数为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称之为APSGEN, 即通常临床所谓的急性肾炎。
渗透压下降 (25~30mmHg 降至6~8mmHg)
血容量改变
营养多种物质代谢:脂代谢
对药代动力学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