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散文创作及生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雄的《逐贫赋》是赋,他叫《送穷文》,这应该是他自创新体,内 容与文采都超过了汉代扬雄。后人很多人学他送这个送那个,也是照他的 路子写.
Fra Baidu bibliotek
韩愈的议论文说理严密,条贯清晰,语言刚劲,气势磅礴, 名篇有《原毁》、《原道》、《谏迎佛骨表》等。刚才举这 几篇都是所谓杂文,还有一类是议论文,正而八经的议论文 长篇大论的。这是历代古文读本要选韩愈的首选之作,其中 有的讲政治,有的论道义,有的谈学问,当然杂有封建意识, 不是说内容都是那么纯正。我们今天看来有些传统的、保守 的东西,但是就文章来讲都是古典散文的佳品。象《原毁》 《原道》《原毁》把古今“君子”加以对比,说明当时士、 君子百般挑剔诋毁后进之士。他批评这种不良风气,而且指 出为什么老诋毁别人呢?就在于“忌”, 就是忌妒。在对比 的两大段文章中再用“责己”、“待人”的不同态度相比较, 文章环环相扣看出(作者)布置很周密最后穿插某人是贤良 之士,某人不是贤良之士的对比,用对照和形象描绘结合起 来,揭露“今之君子”所隐藏的卑鄙的内心活动使得文章在 整齐中见出波澜不显得板滞。 文章引用古人言论又不引经据典、用其意而不用其辞是议 论文的一种创新。《原道》名气很大,其基本观点是批判佛 老崇尚儒学。
韩 韩 愈 愈 在 文 作的 散 学 文 史 创 上 的 地 位
韩 愈 的 生 平 经 历
17 吴琪
韩愈的简介
韩愈(768-824)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后人对他有如下几种称呼: 韩退之,退之是他的字; • 韩昌黎,据说他的祖籍在今河北昌黎(实际上他生于河南孟县); • 韩吏部,因为他的官职做到礼部侍郎; • 韩文公,文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 清蔡铸说:“此篇皆借喻,格力遒迈。结语咏叹含蓄,正 意到底不露。高手!”(《蔡氏古文评注补正》) 是韩愈 文章中“气盛言宜”的名作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有意 把整句化为参差故意用散句而不用骈句。他改变了骈文统 治多年的地位,他自己写文章就有意不用骈文。比如“策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三 个是排比句,如果把第二句中的“能”字、第三句中的 “而”和“能”字删掉的话,每句都是六个字就是骈句了。 韩愈不那么写显然是要和骈文相区别,追求不整齐的参差 美。
5、他活了五十七岁
虚岁
韩愈的散文创作
1、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最突出的地位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
的散文创作成 就被认为是“文起八代之衰”苏轼讲的话在他 之前骈文统治多年文坛。 2、从他以后古文对骈文斗争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韩愈的杂文 最受人们喜爱,其中名篇《马说》、《师说》是文学史和教育史 上的必读作品。 3、韩愈的文章各种题材都写得好。在继承传统基础之上, 多有 新创。其中人们最喜欢的首先是杂文(杂文是我们),今天说的 这种文字正是他“不平则鸣”的工具。他是主张不平则鸣对许多 社会现象进行了大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内容深刻、形式活泼、 文笔犀利,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如《杂说四》(《马说》)“世 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 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 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 解矣。”这篇文章对老师的任务规定为三点,就是传道、 授业、解惑。(我们今天对老师的要求也是这样) • 文章主张老师和学生不一定是年龄大小的问题,主要是 “闻道有先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他主张不分贵 贱、不分老少都可以做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我学的是道理 知识,至于年龄大小、 地位高低, 那有什 么关系呢?这种见解发挥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这样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仍然十分宝贵。 • 文章写得动荡流走富有生气,尤其是通过各种人物的层 层对比,充分揭露今之士大夫“耻学于师”的愚蠢可笑, 较之一般直陈式的论述效果更好。
杂文《送穷文》穷是贫穷的穷。这也是学汉代扬雄的扬雄写过一篇文章 《逐贫赋》,就是把穷鬼赶走。是用赋体写的。 据说古时元月晦日就是正月三十号,人们把稀饭和破衣服放在巷口祭 穷鬼,然后把它赶跑叫做“送穷”。今年跟贫穷告别,现在的话就是脱贫。 脱贫致富了,这是一种民俗。扬雄《逐贫赋》所逐的主要是经济上的贫穷 之鬼。“穷鬼”韩愈所逐的是仕途穷困失意之鬼。仕途上不顺官运不通, 扬雄逐的是一鬼,韩愈逐的是五鬼“智穷”“学穷”“文穷”“命 穷”“交穷”。“交穷”就是好朋友很少,这实际上都是寓言韩愈借骂五 鬼骂五个穷鬼。实际上大鸣贫困潦倒的不平,也就是发自己的牢骚。五个 穷鬼劝他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天下知子, 谁过于予,虽遭作逐,不君子疏。”鬼这样说,你因为穷而出了名,我们 还是不能离开你。这是反话说韩愈越穷越倒霉就越有名。结果最后主人说: “既然这样的话,你就别走了还在我家呆着吧!”文章还是用正话反说的 手法,好象是赋体又不是赋体。
这篇文章是对韩愈的有力支持也是很高的评价。 《师说》在今天文学史和教育史上都是必读作品 。
韩愈的《进学解》、《送穷文》模仿前人之作,推陈出新,后来居上。
《进学解》这是学汉朝东方朔《答客难》和扬雄《解嘲》。这一类文章 魏晋南北朝很多人写过,但是韩愈这篇文章后来居上最有名最出色。文章 假借师生问,对老师和学生问对,发他怀才不遇的牢骚而又显得滑稽风 趣。 文章分三大段,第一段是国子先生教训弟子。这时韩愈在国子学当博 士就是相当于现在大学系主任。他教育弟子其中有个名言就是“业精于勤 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这两句话现在很多人都写在自己桌子旁 边作为座右铭。他说只要你们业精行成不要担心当局不明不公这样教育弟 子,这是题冒。第二大段弟子对老师提出质疑,说:“先生您业有成就行 也高尚,可是遭遇坎坷做官那么小经常受打击 不顺利,先生您自己就这 样你何以教诲别人呢?”这是学生反驳老师,这方面学东方朔、扬雄。扬 雄也是这样写开始极力铺排,先生如何勤学勇为结果又是如何适得其反。 表面上这是自嘲,自己嘲笑自己,实际上是自夸。这是通过学生的话来说 的,通过学生的嘴来形容先生。第三段话是国子先生的回答。他说宰相之 责在于兼收并储量才用人,然后说当年孟子荀卿这样的人还尚且不被世用 当局不赏识他们何况自己这样,“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这 全是正话反说,说把我撂在一个空闲职务上是应该的没有什么不可以,都 是他的滑稽手法。
韩愈还有一篇有名的文章《谏迎佛骨表》,这可以说是不要命的文 章。在唐宪宗时候把法门寺的佛骨迎到长安让民众供奉朝拜,一时王公 大臣和平民百姓奔走礼拜形成宗教狂热,有的人捐东西、有的人剃头发、 有的人烧自己的手指头显示对佛的热诚。韩愈面对由皇帝掀起的迷信高 潮大胆反对,列举历史事实说上古帝王不事佛而长寿,汉明帝以后才有 佛,帝王事佛愈谨而年寿短促,这次迎佛骨是“伤风败俗,贻笑四 方” 。“伤风败俗”这四个字我们经常用的最早就出在这篇文章里。 最后他提出来要把佛骨扔到火里烧扔到水里。他说“佛如有灵,能作祸 崇,凡有殃咎,宜加臣身。”将来有什么灾就加到我身上好了。 这篇文章使唐宪宗大怒,因为唐宪宗礼佛的目的就是求长寿,他 (韩愈)说越是求长寿越短命,这不是他(唐宪宗)最恼火的话么,所 以非要杀他(韩愈)而后快。结果他(韩愈)的老师也是当时宰相给他 说情说他的心还是好的,最后把他贬到潮州。 此文仿佛并非完全为了崇儒,不光是从儒家一家地位出发而是从整 个国家利益出发,指出佛教迷信的流行、统治者蠹财佞佛是愚蠢的害国 愚民、其害无穷。
4、长庆元年,
宪宗死了, 穆宗即位。 他又从潮阳被召回长安,在那里 实际上他呆了不到一年, 几个月他做了很多好事情,所以潮州人很崇拜 韩愈,那里一条江叫韩江,韩愈的庙全国各地都有,数潮州修的最好。 韩愈回京以后,当时镇州发生兵变, 他受命到那儿宣抚 平息结果,局 势转危为安,所以又升到兵部侍郎。后来又做吏部侍郎,这两个官职都 是副部级,但是比开始讲的刑部侍郎重要得多。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 副部长,吏部侍郎相当于人事部 组织部副部长,是很重要的。所以后来 人们称他为韩吏部。
读完这篇文章后使人愤慨发人深思,有时感到诙 谐。这篇文章要讲思想深度的话比起扬雄、东方朔 以及魏晋那些同类题目也没有深多少,主要是讲的 怀才不遇又才能的人没有得到重用。但是妙就妙在 文章形象性强,用词造句生动。韩愈在里头实际上 就是一个形象,一个老学究的形象。语言精妙许多 短语在后世成为成语 ,刚才说的“业精于勤而荒于 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就是,还有很多, 细大不 捐、 动辄得咎等 。这篇文章里成语很多句法整齐, 但是有参差有压韵、有不压韵,读起来有种音乐美 感,跟前面引过的《马说》《师说》还不完全一样 因为他是学扬雄、东方朔那些辞赋家,颇带点辞赋 的味道。
2、贞元十九年时候,他在中央政府任监察御史。曾经上疏要求朝
廷免除民众赋税并且指责朝政腐败,结果触怒当局被贬为阳山令 。
3、元和十二年,他跟随当时宰相裴度平定了割据安徽淮西的藩镇
韩 愈 的 仕 途 经 历
吴元济,他是那次战役的参谋长 行军司马。有了功 回朝以后升刑 部侍郎相当于副部级。过了两年,唐宪宗迎佛骨,就是把佛的手 指头迎到长安让百姓朝拜。唐宪宗是信佛的韩愈不信佛就批评这 件事情,触怒了唐宪宗要杀他的头,幸亏他的老师裴度当时的宰 相援救,结果贬为潮州刺史, 就是现在潮汕,他写下著名的那首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原道》
韩愈的《原道》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都很有影响, 有一部分人对它非常推崇,但是也有一些批判的斗士很 恼火。不赞成他的观点最有名的是清末改良派大将严复, 严复(曾经)是我们北京大学的校长,他是著名的改良 派思想家。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在天津《时务报》上发 表题目叫《辟韩》,“辟”就是批判,批判韩愈,专门 批判《原道》这篇文章。因为《原道》这篇文章主张君 主专制 。这个问题实际上不是文学史的问题而是思想史 的问题。严复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借批韩愈的《原道》 来批当时的封建专制,矛头是针对清代封建帝制的。
这篇文章发表以后受到世俗的攻击,说你怎么这样 讲老师居然可以比学生年纪轻着太不象话。他的朋友 柳宗元,唐代古文运动另一位大将领袖人物。他就替 韩愈辩护,他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 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现在人不讲什 么老师不老师有人讲谁是谁老师都笑被认为是一个狂 妄之徒。柳宗元把那些骂韩愈的人比为“蜀犬吠日” ( 四川的狗 因为山里头没见过太阳太阳出来它就叫少 见多怪)。
他的家庭是个文人家庭,父亲做过县令,叔父、 哥哥都是受古文运动影响并且很会写文章。 由于家庭环境关系,韩愈从小就“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就 是信奉儒家的思想,读儒家的著作。
1、他十九岁进京赶考得到古文家梁肃的称许,二十五岁中进士,那时中
进士以后不可能马上做官,还要经过一定时期的选官等候,实际上他到二 十九岁才开始做官,做过一些小官。
《马说》
•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很多人都能背了。这篇文章实际上 是个比喻,他以“伯乐与千里马”比喻贤臣难遇明君。 “千里马”就是有才能的人,“伯乐”就是能够赏识、使 用有才能的人。通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人 才是经常有的,能赏识人才的太少。显然是发出他自己不 被赏识的不平。语言通畅、简洁明洁、行文曲折多变、比 喻贴切、涵义深远 。
文章说理严密、条贯清晰、语言刚劲、气势磅 礴,文章艺术性是很高的。
清代储欣认为“此表可与日月争光” 。林纾, 清末著名古文家,跟严复同时代,他对这篇文章评 价很高说是“天下之至文,直臣之正气”。
这里要说明一下韩愈当年所反对那个佛骨今 天还在。1987年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重新发现, 佛教界视为盛事。这个佛骨在大陆(供人)瞻仰, 到台湾、香港展出供信众们瞻仰。应该这样说(佛 骨)作为历史文物应该保护。 今天的宗教政策跟唐朝不同允许宗教人士瞻仰 佛骨对佛骨作为文物保护和唐宪宗佞佛迷信求长生 不是一回事,所以这两件事不可以相提并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