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北京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四)】【标准版】
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 8. 【参照答案】D
• 【试题分析】然应为却,表达转折 关系。
• 【备考提醒】勾连前后句,能够拟 定。
• 9.【参照答案】B
• 【试题分析】在曹子得到
• 10.【参照答案】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2023年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答 案及全解释
(北京卷)
• 有些事情是能够做但不能说旳, 有些事情是能够说但不能做旳,有 些事情是轻易做但难以成功旳,有 些事情是既难做成又相当轻易做坏 旳。这四方面旳策略,只有圣人有 独到旳看法而且时刻留心。
•
小事委曲、大事伸张,圣人是这么旳
处事原则;小处能够弯曲,大处必须站直,
圣人是这么旳行事原则。周公有杀害亲弟
兄管蔡旳精神承担,齐桓公有和公子纠争
夺国政旳恶名,但是周公以匡扶周室旳正
义行为弥补了杀害弟兄旳缺憾,齐桓公用
称霸天下旳功绩抵消了他旳丑事恶名,所
以两位还都算是圣贤者。假使因为其人有
些小旳过失而抹杀了他旳优点,那么天下
就再也难以有圣王和贤相了。
• 所以,眼睛稍有疵点,但只要不阻碍 看东西,就不必用火炙烤;咽喉稍有不适, 只要不阻碍呼吸,就不必凿开喉管。黄河 流域旳平原地带,尽管小土丘多得数都数 但是来,但这一地带仍不失平坦;水流急 得会激起波浪,有时浪头高达数尺之高, 但河水仍不失平静。过去曹沫为鲁国带兵 打仗,屡战屡败,丢失国土数千里。假使 曹沫不作长远打算,不转身往后撤退,拔 剑刎颈自杀,那么他就永远是个败军中旳 败将。
2020年北京高考文言文

2020年北京高考文言文2020年北京高考文言文指的是在2020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包括一段古代文献的节选,并要求学生根据这段文献回答一些关于文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 2020年北京高考文言文示例: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会稽人。
少时,日记书数千言。
父宏,筑楼于县西湘山之西,维桢读书其上,遂以诗名天下。
元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尹,寻迁钱清场盐司令。
狷直忤物,十年不调。
至正二年,江浙行省俾采史逸事,维桢实主其事。
宋濂、王祎、贝琼等撰述方起,闻维桢至,皆倒屣相接,礼为上客。
尝奉使至杭,杭守帅董抟霄名其读书堂曰“礼贤”,又与杨维桢约:在杭作浮屠祠事,仿慧昙故事,皆公所力也。
有请文者,维桢捉笔立就,不乞润色,而所得皆醇雅。
又为《丽则集》诗及《四书一贯》行于世。
四方名士咸宗师之,号曰“铁崖体”。
然其性放诞,不拘小节。
宠辱之来,一不足与心期,视之若浮云在空,曾不少留于怀抱。
以是名在天下而所蕴者深藏若虚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奉使至杭/杭守帅董抟霄名其读书堂曰/礼贤/又与杨维桢约/在杭作浮屠祠事/仿慧昙故事/皆公所力也/B.尝奉使至杭/杭守帅董抟霄名其读书堂曰礼贤/又与杨维桢约/在杭作浮屠祠事仿慧昙故事/皆公所力也/C.尝奉使至杭/杭守帅董抟霄名其读书堂曰礼贤/又与杨维桢约在杭/作浮屠祠事仿慧昙故事/皆公所力也/D.尝奉使至杭/杭守帅董抟霄名其读书堂曰/礼贤/又与杨维桢约在杭/作浮屠祠事仿慧昙故事/皆公所力也/答案:B.尝奉使至杭/杭守帅董抟霄名其读书堂曰礼贤/又与杨维桢约/在杭作浮屠祠事仿慧昙故事/皆公所力也/。
北京高考语文文言文答案详解

1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共19分)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
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
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
源塞,国必亡。
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
十年,数之纪也。
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
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
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
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
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
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
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
【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不概于圣概:大略②不得由中庸以人舜、尧之道由:沿着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④是恶乎与我谋恶乎:于何、怎么会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糜:使……腐烂⑥抑人事乎抑:还是⑦吾既陈于前矣既:既然⑧不有他术乎术:途径、原因A.①⑦B.②⑧C.③⑥D.④⑤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
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
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原文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B.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C.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D.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本指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郊天,在郊外祭拜天地,历代王朝把郊天作为吉礼首位,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郊天活动。
C.崩,古代把重要人物之死看得很重,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与诸侯之死称作“崩”。
D.缙绅,也作“搢绅”,意思是把上朝时所执的笏插在带间,后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阳休之富有才华,明辨时势。
他喜爱文藻,文学才华被人传颂;看到流离百姓聚集青州,他预料会发生变乱,劝族叔返京避难。
B.阳休之坦荡旷达,不在意同僚嘲笑。
文宣帝郊祭天帝,阳休之穿两裆甲衣,手拿一白棍子,被魏收嘲笑,但他不以为意。
C.阳休之表里如一,真诚表达内心感受。
文宣帝死后,魏收悲痛不已,阳休之只是皱眉忧愁,他以此表达了对魏收的不屑。
D.阳休之熟悉政术,善于举荐人才。
皇上非常赞同阳休之对政治策略的建议;阳休之了解先朝掌故和氏族情况,能选用合适的人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我昔为常伯,首戴蝉冕;今处骁游,身被衫甲。
允文允武,何必减卿?(2)魏侯时遇甚深,鄙夫以众人见待,佞哀诈泣,实非本怀。
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答案4.B5.C(不包括“诸侯”)6. C(“他以此表达了对魏收的不屑”属于无中生有)7.(1)我昔为常伯,首戴蝉冕;今处骁游,身被衫甲。
允文允武,何必减卿?翻译:我从前担任侍中,头戴蝉冕;现在我担任骁骑,身穿衫甲。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1. 高考真题概述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参考资料。
语文科目对于学生而言极为重要,旨在检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以下将给出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的具体内容和答案解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试题类型以及解题方法。
2. 阅读理解部分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试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下是部分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及答案:篇章一:《蝌蚪》蝌蚪们真是讨人喜欢。
一条条的小身体,似乎总是笨拙地摆动着,像波浪一样起伏着。
1. 蝌蚪摆动身体的目的是什么?A. 娱乐自己B. 呼唤同伴C. 游动前进D. 寻找庇护答案:C. 游动前进篇章二:《盲人和残疾人的奖学金》每年,我们学校都会颁发“盲人和残疾人奖学金”。
这个奖学金的设立是为了帮助那些有学习能力,但因残疾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
我们学校的这个奖学金内设奖项五个...2. 为什么学校设立“盲人和残疾人奖学金”?A. 鼓励勤奋学习B. 帮助有学习能力却存在残疾的学生C. 提升学校声誉D. 维护学校形象答案:B. 帮助有学习能力却存在残疾的学生3. 请问这个奖学金一共有几个奖项?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D. 5个3.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考察。
以下是部分2023年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篇章三:《出使西域使持节校尉东明公墓志铭》穆公,姓卓氏,名谦,字兴宗,义阳人也。
4. 请问姓卓氏的穆公是从事何种职业的?A. 校尉B. 官员C. 学者D. 商人答案:A. 校尉5. 据《出使西域使持节校尉东明公墓志铭》记载,穆公是义阳人吗?A. 是B. 不是答案:A. 是4. 作文部分作文部分是考生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环节。
由于文章限制,无法呈现完整的作文题目和答案,但以下是一些写作思路供参考:- 假设作文题目为《我所热爱的科技创新》,可以从自己对科技创新的看法、感受以及对未来科技的展望等方面展开,辅以实例和论据进行论述。
北京卷高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

北京卷高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北京卷高考语文文言文原文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
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
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注释:①杀:减少。
本句意为:到最上边是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
北京卷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予发书按图发:打开B.问其作而名者名:命名、取名C.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易:轻视D.而功未及就就:完成、到达3.全都体现藤侯“虑熟谋审”(深思熟虑)的一项是(3分)①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北京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下列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音乐机构,负责采集民间歌谣和创作乐章。
B. “古文运动”是唐代发起的一场文学革新运动,主张恢复秦汉时期的散文传统。
(正确答案)C.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以外的曲作家。
D. “明清小说”中,《红楼梦》与《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并称为“四大名著”。
下列诗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正确答案)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下列关于古代诗词格律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古诗中的“平仄”是指声调的平仄,平声字音调平缓,仄声字音调曲折。
B. “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每首诗四句,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
C. “律诗”要求每句的尾字押韵,且二四六八句的平仄必须相间。
(正确答案)D. “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有固定的词牌名,不同词牌名规定了不同的字数、句数和平仄。
下列对现代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的《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反映了旧社会的种种弊病。
B. 巴金的《家》以成都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大家庭的衰败和新一代青年的觉醒。
C.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话剧,通过周、鲁两个家庭的恩怨情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罪恶。
D. 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北平为背景,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遭遇,但最终他通过努力实现了梦想。
(正确答案)下列对古代诗词中意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柳”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因为“柳”与“留”谐音。
(正确答案)B. “菊”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但也常用来表达悲伤的情绪。
C. “月”在古代诗词中总是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没有其他寓意。
D. “雁”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吉祥,是吉祥的预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北京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四)】【标准版】
【一】本题共6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答案】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
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解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司式。
本题中所给出的句子中,“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已经表明了层次,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动词和虚词来划分,难度不大。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愿.有所记愿:希望
B.覆溺之虞.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
D.常.显用之常:曾经
【答案】B 【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其次是联系学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
“覆溺之虞”,“虞”的意思是担心、担忧,与上句“风波之恐”的“恐”意思接近。
】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答案】C 【“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译为“(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
“意”在此处应为“改变”意,可结合“不易之论”判断。
】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答案】C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
】
【5】《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
(3分)
【答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
【解析】试题中“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是指滕子京在仕途不顺的境遇下仍心为百姓,勤于政事,惠及百姓做出一定政绩的具体陈述,与《岳阳楼记》的此句意义相似。
】
【6】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
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
(200字左右)(12分)
【答案】略
【解析】感悟角度:
(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