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统计指标说明

合集下载

中国电信CDMA网络指标统计体系(试行)2008年9月V1.0

中国电信CDMA网络指标统计体系(试行)2008年9月V1.0

中国电信CDMA网络指标统计体系(试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8年9月V1.0编写说明:为顺利承接CDMA网络维护工作,保证CDMA网络平稳过渡和运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了移动网络有关维护标准、规范的编写工作,包括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维护规程、网优管理办法等内容。

为了解CDMA网络运行的整体情况,为运行分析提供数据,挖掘故障隐患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营,并为网络或设备的扩容提供依据,特制定《中国电信CDMA网络指标统计体系》。

本体系适用于指导CDMA综合网管系统指标统计分析模块建设,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网络分析人员定期提取系统数据并进行网络运行质量分析。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包括五个部分。

一、CDMA网络话务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

二、CDMA网络分组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

三、移动网络业务平台性能统计体系。

四、CDMA现场测试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

五、CDMA 网络EVDO性能指标体系。

其中第一部分直接采用联通原有的统计体系,第二部分对联通原有统计体系进行了报表结构的调整并增加了部分指标,这两部分的数据来源为C网综合网管系统。

第三至五部分为中国电信本次制定,其中第三部分的数据来源为业务平台网管系统,第四部分的数据来源为现场测试值。

第五部分的数据来源为C网综合网管系统将要新增的EVDO 模块。

有关中国电信CDMA网络能力指标统计体系的内容将另行规定、其数据来源为资源管理系统。

移动通信网络维护规范编写委员会名单:主任:张继平副主任:董晓庄、孙小红、王峰成员:孙美清、李洪、张侃、申志云吴湘东、谌刚、李向东、方伟本册主要编写人员:刘亚天、周晖、章勇军目录第一部分CDMA网移动通信性能统计 (1)1.报表1(配臵信息报表) (1)2.报表2(交换负荷和资源使用报表) (2)3.报表3(无线负荷和资源使用报表) (3)4.报表4(系统性能指标表) (4)5.报表5(与用户行为有关的指标表) (5)6.报表6(与接续无关的指标表) (6)7.报表7(交换负荷数据表) (6)8.报表8(交换性能数据表) (7)9.报表9(用户行为数据表) (8)10.报表10(无线负荷数据表) (9)11.报表11(无线性能数据表) (10)12.报表12(网间数据统计表) (11)第二部分CDMA 1X分组网移动通信性能统计指标 (14)13.报表13(分组域网络节点资源统计表) (14)14.报表14(IP承载网网络资源统计) (15)15.报表15(服务质量统计表) (16)16.报表16(系统负荷统计表) (23)17.报表17(业务发展情况统计表) (27)18.报表18(业务拨测质量表) (33)第三部分CDMA 网络业务平台指标体系 (33)19.报表19(短信类cp、sp运维管理类指标) (33)20.报表20(语音类cp、sp运维管理类指标) (35)21.报表21(彩铃/炫铃类cp、sp运维管理类指标) (36)22.报表22(WAP类cp、sp运维管理类指标) (37)23.报表23(WAP系统性能指标) (38)24.报表24(WAP用户感知指标) (42)25.报表25(短信系统网络运行指标) (43)26.报表26(短信系统用户感知指标) (47)27.报表27(短信系统互联互通业务量指标) (49)28.报表28(定位系统性能指标) (50)29.报表29(定位系统用户感知指标) (52)30.报表30(彩铃/炫铃系统性能指针、故障、用户感知度指标) (57)31.报表31(语音系统网络性能指标) (59)32.报表32(语音系统用户感知指标) (62)第四部分CDMA移动通信网现场测试指标体系 (63)33.报表33(CDMA2000 1X现场测量指标表) (63)34.报表34(EV-DO Rev.A现场测量指标表) (71)第五部分CDMA EVDO性能指标 (80)35.报表35(EV-DO Rev.A连接指标) (80)36.报表36(EV-DO Rev.A Session指标) (83)37.报表37(EV-DO Rev.A PCF指标) (85)38.报表38(EV-DO Rev.A话务量指标) (86)39.报表39(EV-DO Rev.A系统资源指标) (86)40.报表40(EV-DO Rev.A流量统计指标) (87)第一部分CDMA网移动通信性能统计1.报表1(配置信息报表)注:报表1取值为现网运行的设备(无论是否处于服务状态)在统计时段不需要更新硬件配臵所能支持的指标值。

itu 6g 15个指标

itu 6g 15个指标

itu 6g 15个指标摘要:一、引言二、ITU 6G 15 个指标概述1.性能指标2.功能指标3.效率指标4.安全指标5.环境指标三、15 个具体指标详解1.峰值传输速度2.用户体验速率3.连接密度4.网络能效5.频谱效率6.移动性7.时延8.业务可用性9.网络切片10.网络管理11.安全性能12.可靠性13.覆盖范围14.网络容量15.系统互操作性四、我国在ITU 6G 标准制定中的贡献和挑战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ITU(国际电信联盟)已经启动了6G(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制定了15 个关键指标,以指导未来6G 技术的发展。

本文将对这15 个指标进行概述和解读,并探讨我国在此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二、ITU 6G 15 个指标概述为了确保6G 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ITU 从多个维度制定了15 个关键指标,包括性能、功能、效率、安全和环境等方面。

三、15 个具体指标详解1.峰值传输速度:衡量6G 网络在最高速率下的传输能力。

2.用户体验速率:反映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

3.连接密度:表示单位面积内可以连接的设备数量。

4.网络能效:衡量网络在传输数据时所消耗的能量。

5.频谱效率:表示单位频谱资源所能承载的数据量。

6.移动性:衡量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网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7.时延:反映数据从发送到接收所需要的时间。

8.业务可用性:表示网络能够正常提供服务的时间比例。

9.网络切片:指网络能够根据不同业务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的能力。

10.网络管理:包括网络资源的配置、优化和故障处理等方面。

11.安全性能:确保网络和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12.可靠性:衡量网络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丢失的概率。

13.覆盖范围:表示网络能够覆盖的区域范围。

14.网络容量:衡量网络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15.系统互操作性:指不同网络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工作能力。

四、我国在ITU 6G 标准制定中的贡献和挑战我国在ITU 6G 标准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参与了相关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

电信管理关键绩效指标

电信管理关键绩效指标
电信管理关键绩效指标
编号
绩效指标
指标定义/公式
权重
考核标准
质/量化指标
评估频率
信息来源
电信服务延迟投诉次数
经查实的电信服务延迟投诉次数
A
目标值=
挑战值=
量化
每月
投诉统计报告
电信服务记录完整性
电信服务完整的记录数/应记录的记录总数×100%
B
目标值=
挑战值=
量化
每月
电信服务记录
通信设施事故次数
当期通信设施事故次数
F
目标值=
挑战值=
量化
每月
通信设备维修保养台帐
保密责任事故发生次数
未按照操作规程维护密码通信设备,导致泄密次数
G
发生一次,扣分
量化
每月
泄密事故报告
C
目标值=
挑战值=
量化
每月
电信服务记录
通信设施测试、检修计划完成率
实际完成的测试、检修任务/计划应完成的测试、检修任务×100%
D
目标值=
挑战值=
量化
每月
电现错误的次数
E
目标值=
挑战值=
量化
每月
计费报表
费用科目
通信设备完好率
完好通信设备台数/全部通信设备台数×100%

2022年1-8月中国电信业运行状况统计报告

2022年1-8月中国电信业运行状况统计报告

2022年1-8月中国电信业运行状况统计报告 2022年1至8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467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9%;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38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

用户进展方面,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削减1156.7万户,达到35407.0万户;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6871.1万户,达到61601.7万户;互联网拨号用户削减413.2万户,达到1527.7万户,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1293.4万户,达到7934.8万户。

电信业务收入方面,移动通信收入和数据通信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9%和40.9%,而固定本地电话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削减7.6%。

同时,东、中、西部电信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9%、10.1%和11.7%,电信业务收入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及城市依次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北京、河北、河南、辽宁、四川。

·2022年1月电信业运行状况一、主要指标进展状况(一)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2022年1月,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完成184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8%;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69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

(二)用户进展1.固定电话用户:2022年1月,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削减149.6万户,连续六个月负增长,达到36395.2万户。

其中,城市电话用户削减 99.2万户,达到24760.2万户;农村电话用户削减50.4万户,达到11635.1万户。

无线市话用户削减 128.5万户,达到8325.9万户,在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的比重为22.9%,比2022年底下降0.2个百分点。

2.移动电话用户:20224年1月,全国移动电话刷户新增848.3万,达到55576.9万户,再次刷新月度增长纪录。

3.互联网用户:基础电信企业的互联网用户进一步趋向宽带化。

2022年1月,互联网拨号用户削减205.3万户,达到 1743.6万户,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84.7万户,达到6831.1万户。

中国电信KPI指标一览

中国电信KPI指标一览

3G手机出账用户计算指标
3G手机用户 出账率
3G手机用户 流量出账率
3G手机用户 EV流量出账

3G手机出账 用户上网活
跃率
3G手机出账 用户EV上网
活跃率
3G手机出账 用户户均流
量(M)
3G手机出账 用户户均EV 流量(M)
3G手机流量 出账用户户
均流量 (M)
3G手机EV出 账用户户均
EV流量 (M)
=3G手机上 =3G手机上 =3G手机上 =3G手机上 网流量收入 网EV流量收 网流量收入 网EV流量收
=产生EV流 量的新入网
用户计算指标
新入网3G手机用户数
3G手机出账 用户户均流
量ARPU (元)
3G手机出账 用户户均EV 流量ARPU
(元)
3G手机流量 出账用户户 均流量ARPU
总流量 (M)
3G手机流量 包用户签约 流量户均值
(M)
3G手机流量 包用户实用 流量户均值
(M)
3G手机用户 出账0流量
用户数
0<3G手机 用户出账流 量≤1M的用
户数
1M<3G手机 用户出账流 量≤10M的
用户数
10M<3G手 机用户出账 流量≤30M
的用户数
30M<3G手 机用户出账 流量≤50M
量收入 (元)
直销渠道3G 手机用户数

直销渠道3G 手机用户流
量(M)
直销渠道3G 手机用户流
量收入 (元)
3G手机EV流 量收入 (元)
3G手机用户 流量套餐收 入(元)
3G手机用户 自由流量收 入(元)
上月末3G手 机出账用户

3G手机
=产生EV流 量的3G手机

CDMA网络指标解释

CDMA网络指标解释

CDMA统计指标解释1.指标解释:1.1.1 CDMA发展用户指标定义及统计范围:统计期内新入网的CDMA用户。

计量单位:户1.1.2 CDMA网上用户指标定义及统计范围:是指统计期末指在计费系统拥有用户号码信息的CDMA用户。

计量单位:户1.1.3 CDMA出账用户指标定义及统计范围:指统计期末出帐帐单金额大于零的CDMA用户总数。

计量单位:户1.1.4 CDMA离网用户指标定义及统计范围:指本统计期内主动退网用户以及因欠费停机或其他原因被动退网的用户。

计量单位:户1.1.5 掌中宽带出账用户数指标定义及统计范围:统计期内使用掌中宽带业务并产生实际缴费帐单的用户数量。

计量单位:户注意事项:含基于CDMA1X网络的“无线上网卡+PC/PDA”方式、“手机+数据线+PC”方式或其它应用于各种行业应用的特殊终端实现的CDMA1x无线上网业务。

1.1.6 炫铃出账用户数指标定义及统计范围:统计期内使用炫铃业务并产生实际缴费帐单的移动电话用户数量。

计量单位:户1.1.7 CDMA移动电话通话次数指标定义及统计范围:指用户在漫游及非漫游状态拨打及接听本地电话、国内长途、国际长途、台港澳长途的通话次数。

其中拨打统计为主叫,接听统计为被叫。

计量单位:分钟注意事项:(1)只含语音,统计时均不包括超短话单、免费短号码及免费客服电话通话次数,不含短信及增值业务使用次数,不含公务公免机测试机用户通话次数;(2)由归属地在二次批价后的详单中统计。

1.1.8 CDMA移动电话国内长途通话次数内长途以及在漫游状态下接听电话所产生的国内长途通话次数。

其中拨打统计为主叫,接听统计为被叫。

计量单位:分钟注意事项:(1)只含语音,统计时均不包括超短话单、免费短号码及免费客服电话通话次数,不含短信及增值业务使用次数,不含公务公免机测试机用户通话次数;(2)由归属地在二次批价后的详单中统计。

1.1.9 国际长途电话通话次数指标定义及统计范围:用户在非漫游状态和漫游状态下拨打国际长途以及在漫游到国外状态下接听该本地网以外的通话产生的国际通话次数。

中国电信CDMA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CTC-(-话务网V-)-ALU-

中国电信CDMA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CTC-(-话务网V-)-ALU-

中国电信CDMA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CTC-(-话务网V-)-ALU-————————————————————————————————作者:————————————————————————————————日期:中国电信CDMA网性能指标统计体系(话务网V1.2)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二零零九年六月目录编制说明: (1)1、报表1(配置信息报表) (4)2、报表2(交换负荷和资源使用报表) (6)3、报表3(无线负荷和资源使用报表) (7)4、报表4(系统性能指标表) (8)5、报表5(与用户行为有关的指标表) (9)6、报表6(与接续无关的指标表) (10)7、报表7(交换负荷数据表) (10)8、报表8(交换性能数据表) (15)9、报表9(用户行为数据表) (23)10、报表10(无线负荷数据表)2711、报表11(无线性能数据表)3312、报表12(TMGW/GMGW性能统计表)48附录:无线容量计算办法 (51)编制说明:由于CDMA移动网络中软交换设备的引入,CDMA网络组网结构、网元接口、消息信令等与原CDMA交换网相比有了较大变化,需要重新制定新的CDMA话务网性能指标统计体系,以客观反映网络实际,满足网络运营与维护的需要。

《中国电信CDMA网性能指标统计体系》(话务网V1.0)(以下简称“话务网指标体系”)是在《中国电信CDMA网络指标统计体系(试行)》中第一部分“CDMA网络话务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以下简称“话务网指标体系(试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电信CDMA软交换网网络特点,修订完成,并单独编成一册,命名为《中国电信CDMA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话务网V1.O)。

与原“话务网指标体系(试行)”相比,主要修订内容有:一、增加内容:1、《配置信息报表》中增加交换机IP接口配置指标、MGW接口配置、资源配置指标;2、《交换负荷与资源使用报表》中增加交换机IP接口与链路负荷指标、MGW接口与链路负荷指标、MGW资源使用指标;3、《系统性能报表》中增加与IP承载QoS相关的系统性能指标;4、《交换负荷数据表》中增加与IP、SCTP、RTP负荷相关的数据指标;5、《交换性能数据表》中增加IPQoS相关性能数据指标,及“HLR开机用户数”。

电信业务总量指标

电信业务总量指标

电信业务总量指标电信业务总量指标是衡量一个电信运营商运营规模和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电信运营商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的各项电信服务的总量情况,包括语音通信、数据传输、互联网接入等方面。

电信业务总量指标的增长与电信运营商的市场份额、用户需求、网络覆盖能力等密切相关。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电信业务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电信运营商的意义。

一、用户需求是影响电信业务总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用户对电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促使用户对移动数据传输和互联网接入的需求迅速增加。

因此,电信运营商需要不断提升网络带宽和速度,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以满足用户对电信业务的需求,提高电信业务总量。

二、市场竞争对电信业务总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家运营商通过推出不同的优惠套餐、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等手段来吸引用户。

用户通常会选择价格合适、性价比高的电信服务,因此电信运营商需要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以增加市场份额和电信业务总量。

三、网络覆盖能力也是影响电信业务总量的重要因素。

电信运营商需要建设和维护大规模的通信基础设施,提供全国范围的网络覆盖,以满足用户对电信服务的需求。

网络覆盖范围越广,网络质量越好,用户越容易使用电信服务,从而提高电信业务总量。

四、政策环境对电信业务总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政府对电信业的管理和监管,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电信业务总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政府部门对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准入、价格管制、业务创新等方面进行监管,旨在维护市场秩序,推动电信业的健康发展。

五、电信业务总量对电信运营商意义重大。

首先,它是评估电信运营商规模和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电信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认可度。

其次,电信业务总量的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利润,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此外,电信业务总量的增长还可以促进电信产业链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四:
增值电信业务相关指标解释
1、增值电信业务企业
(1)定义:
增值电信业务企业是指在中国大陆境内经营全国或区域性增值电信业务的服务商。

计量单位:个。

根据《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增值电信业务企业包括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企业、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企业、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企业、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企业等第一类电信增值业务企业;存储转发类业务企业、呼叫中心业务企业、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企业、信息服务业务企业等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企业;以及无线寻呼业务企业、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企业等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企业。

因特网数据中心(IDC)业务企业是指利用相应的机房设施,以外包出租的方式为用户的服务器等因特网或其他网络的相关设备提供放置、代理维护、系统配置及管理服务,以及提供数据库系统或服务器等设备的出租及其存储空间的出租、通信线路和出口带宽的代理租用和其它应用服务的服务商。

计量单位:个。

存储转发类业务企业是指利用存储转发机制为用户提供信息发送业务的服务商。

存储转发类业务包括语音信箱、 X.400电子邮件、传真存储转发等业务。

计量单位:个。

呼叫中心业务企业是指受企事业单位委托,利用与公用电话网或因特网连接的呼叫中心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经过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等建立信息库,通过固定网、移动网或因特网等公众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有关该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咨询、信息咨询和数据查询等服务的服务商。

呼叫中心业务还包括呼叫中心系统和话务员座席的出租服务。

计量单位:个。

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企业是指利用接入服务器和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建立业务节点,并利用公用电信基础设施将业务节点与因特网骨干网相连接,为各类用户提供接入因特网的服务的服务商。

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包括为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ICP)经营者等利用因特网从事信息内容提供、网上交易、在线应用等提供接入因特网的服务,以及为普通上网用户等需要上网获得相关服务的用户提供接入因特网的服务。

计量单位:个。

信息服务业务企业是指通过信息采集、开发、处理和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固定网、移动网或因特网等公众通信网络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语音信息服务(声讯服务)或在线信息和数据检索等信息服务的业务的服务商。

信息服务的类型主要包括内容服务、娱乐/游戏、商
业信息和定位信息等服务。

面向的用户可以是固定通信网络用户、移动通信网络用户、因特网用户或其他数据传送网络的用户。

计量单位:个。

无线寻呼业务企业是指利用大区制无线寻呼系统,在无线寻呼频点上,系统中心(包括寻呼中心和基站)采用广播方式,提供向终端单向传递信息的业务的服务商。

计量单位:个。

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企业是指利用卫星转发器,通过VSAT通信系统中心站的管理和控制,在国内提供中心站与VSAT终端用户(地球)之间、VSAT终端用户之间的语音、数据、视频图象等传送业务的服务商。

计量单位:个。

(2)注意事项:
a.增值电信业务企业包括在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领取跨地区经营许可证的增值电信业务企业和在省通信管理局领取本省内经营许可证的增值电信业务企业。

不包括同时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六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

b.在统计增值电信业务企业总数时,对于一个企业拥有多项增值电信业务的经营许可的情况,只计算为一个企业,不重复计算。

增值电信业务企业总数应小于或等于各分类业务企业数量之和。

c.各分类业务企业数的统计,按拥有该分类业务经营许可的情况计算。

对于拥有同一个业务分类中的多项业务经营许可的情况,只计算为一个企业,不重复计算。

2、呼叫中心座席数
(1)定义:
呼叫中心座席数量是指呼叫中心业务服务商建设的各类呼叫中心中座席数量的总和。

计量单位:个。

(2)注意事项:
a. 包括自建使用和租用的各类呼叫中心中的坐席数量。

b. 不统计出租给其他增值服务商的呼叫中心的坐席数量。

3、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宽带接入用户
(1)定义:
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宽带接入用户是指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企业发展的宽带计费接入用户数量。

计量单位:户。

(2)注意事项:
a. 按计费系统的实际记录数量统计。

b. 不含为基础电信运营商代理接入的用户数。

4、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窄带拨号主叫计费用户
(1)定义:
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窄带拨号主叫计费用户是指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企业发展的窄带拨号主叫计费用户数量。

计量单位:户。

(2)注意事项:
a. 按计费系统的实际记录数量统计。

b. 不含为基础电信运营商代理接入的用户数。

5、增值电信企业业务收入
(1)定义:
增值电信企业业务收入是指增值电信企业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所获得的业务收入总和。

计量单位:万元。

因特网数据中心(IDC)业务收入指增值电信企业经营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所获得的业务收入。

计量单位:万元。

呼叫中心业务收入指增值电信企业经营呼叫中心业务所获得的业务收入。

计量单位:万元。

存储转发类业务收入指增值电信企业经营存储转发类业务所获得的业务收入。

计量单位:万元。

因特网接入服务(ISP)业务收入指增值电信企业经营因特网接入服务所获得的业务收入。

计量单位:万元。

信息服务业务收入指增值电信企业经营信息服务业务所获得的业务收入。

其中包括固定电话信息服务业务、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和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的收入之和。

计量单位:万元。

无线寻呼业务收入是指增值电信企业经营无线寻呼业务所获得的业务收入。

计量单位:万元。

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收入是指增值电信企业经营国内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所获得的业务收入。

计量单位:万元。

(2)注意事项:
在统计增值电信企业业务收入时,企业从事非增值电信业务所获得的收入不统计在内。

6、增值电信企业从业人数
(1)定义:
增值电信企业从业人员是指企业中直接从事增值电信业务的员工数。

计量单位:人。

(2)注意事项:
增值电信企业中从事非增值电信业务的员工不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