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与全球迁徙路径
人类起源的大致过程

人类起源的大致过程人类起源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话题,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通过逐渐发展的过程逐步扩散至全球各地。
以下是人类起源的大致过程:1.600万年前:人类与类人猿的分离根据化石记录和遗传学研究,大约在600万年前,人类和类人猿分别为两个不同的分支。
人类的智慧和工具制作能力逐渐发展起来。
2.200万年前:早期人类出现在非洲东部的大裂谷地区,出现了早期人类,比如著名的“露西”化石。
这些早期人类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工具使用技巧,开始以狩猎和采集为生。
3.70万年前:现代人类的分化约在70万年前,人类分化出现了不同的亚种,比如尼安德特人和直立人。
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欧亚大陆,直立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4.60万年前:人类扩散至全球约在60万年前,最早的现代人类开始离开非洲,向全球各地迁徙。
这一过程持续了数千年,人类通过陆地桥梁和海洋航行逐渐扩散至欧亚大陆、澳大利亚和美洲。
5.40万年前:现代人类的进化在这个时期,现代人类的进化逐渐加速。
人类的智力和文化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工具技术的进步。
6.2万年前:智人的主导地位到了距今2万年前,现代人类已经成为地球上唯一的人类物种。
智人的语言和社会组织开始出现,并且学会了农业和畜牧业,从而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一步繁衍和发展。
7.1万年前:农业革命在靠近现代的历史时期,农业革命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和驯化动物,营造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并且形成了更加复杂的社会组织和文化。
8.5000年前:文明的兴起约在5000年前,人类开始建立城市并形成了早期文明。
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相继出现,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文明的历史阶段。
科学、艺术、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创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和突破。
人类起源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
我们通过考古学、人类学、遗传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逐渐对这个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人类从非洲起源并逐渐扩散到全世界

人类从非洲起源并逐渐扩散到全世界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其起源和扩散过程一直是人类学、考古学和遗传学的研究重点。
根据大量的科学证据和研究成果,显示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散到全球各地。
这个迁移过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科学家们的共识,人类起源于大约60万年前的非洲东部。
这一区域很可能是人类进化的温床,因为它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生存环境。
通过不断的进化和适应,人类祖先逐渐具备了直立行走的能力,掌握了使用工具的技能,并发展出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
最早的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东部,然后逐渐向北和南扩散。
如今的肯尼亚是人类最早的考古学遗址之一,该地区的化石证实了这一理论。
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一些考古遗址中,发现了早期人类的化石,如赫伯特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化石,证据表明他们是现代人类的祖先。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不断迁徙并逐渐扩散到其他大陆。
据推测,人类进一步扩散到欧洲是在大约40万年前,而进入亚洲则是在大约80万年前。
这些扩散的进程是由多种因素推动的,包括气候变化、资源竞争和地理障碍等。
人类的大规模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代人类的基因组,形成了不同人种和文化的多样性。
到了大约2万年前,人类已经扩散到了大洋洲和美洲,完成了对全球各大洲的定居。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人类迁徙的高峰时期,同时也是人类进化和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段历史见证了人类适应各种环境、建立社会组织和开展贸易活动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的迁徙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远古时期的人类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疾病和食物稀缺等。
然而,人类通过适应和创新,成功克服了这些困难,不断进化并发展出了独特的文明。
尽管人类迁徙的历史已经数千年,但我们现代社会仍然能够追溯和感受到这段历史所带来的影响。
人类的文化、语言和遗传多样性,都是迁徙过程中的产物。
同时,我们也能够从人类迁徙的历史中看到人类的团结和合作精神,无论我们来自哪个大陆,我们都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人类进步。
重温迁徙路线

重温迁徙路线迁徙路线是指人类、动物或鸟类等生物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存条件而进行的长途迁徙行为。
这些迁徙路线可以持续数天到数月不等,涉及跨越陆地、海洋和天空等各种地貌。
1. 人类迁徙路线:- 亚非迁徙路线:从非洲向中东、欧洲、亚洲迁徙。
人类起源于非洲,大约70,000年前一部分人类从非洲迁徙至其他地区。
- 欧洲迁徙路线: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等古代民族从中东、亚洲迁徙至欧洲。
中世纪时期,欧洲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探险和殖民,导致了一系列迁徙路线的形成,如十字军东征和欧洲殖民美洲等。
- 欧洲至美洲迁徙路线:15世纪后期至19世纪,大约有1500万欧洲人迁徙至北美洲和南美洲,构成了美洲殖民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动物迁徙路线:- 鲸鱼迁徙路线:部分鲸鱼在季节性迁徙中从北极到南极或从南极到北极,以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和觅食区域。
- 鸟类迁徙路线:鸟类是最常见的迁徙动物之一,如雁类、白鹭等。
它们会根据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来进行迁徙,寻找适宜的栖息地或繁殖地。
- 飞蛙迁徙路线:飞蛙是一种特殊的两栖动物,它们可以从陆地飞到水中,因此可以进行较长距离的迁徙。
一些飞蛙如南海小龙虾和飞蛙蛤等会在不同的湖泊和水域之间进行季节性的迁徙。
3. 其他迁徙路线:- 昆虫迁徙路线:一些昆虫如蝗虫、蝴蝶等会根据寻找食物、繁殖等需要进行迁徙。
蝗虫迁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成千上万只蝗虫会集结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蝗虫群体,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
- 鱼类迁徙路线:一些鱼类如鲑鱼、河豚等会根据繁殖需求从海洋迁徙至河流或湖泊,进行产卵或繁殖活动。
- 动物大迁徙:每年,数百万个草食动物,如角马、牛群等会在非洲大草原上进行大规模迁徙,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以追寻新鲜的草料和水源。
总之,迁徙路线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和寻找生存资源而进行的长途移动行为,它们通过这种方式寻求能够提供更好生存条件的地方。
人类起源从非洲到全球的迁徙史

人类起源从非洲到全球的迁徙史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洲,根据考古学和遗传学的证据,我们知道最早的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并在数千年的时间里逐渐迁徙到全球各地。
这一迁徙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了解人类进化和文化交流的关键。
一、非洲作为人类起源地人类起源的地点被确认为非洲的一片地区,这一结论是通过考古学家在非洲大陆上的发现以及遗传学家通过研究人类DNA得出的。
非洲拥有丰富的野生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早期的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非洲,早期的猿人逐渐演化成为现代人类,如露西(Lucy)化石的出土证明了这一点。
二、从非洲到亚洲的迁徙大约70,000年前,早期的现代人类开始向亚洲迁徙。
他们穿越红海地带,通过南海岸线向东扩散。
这一过程是逐渐而稳定的,可能是为了寻找更多的食物资源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三、进入欧洲和澳大利亚从亚洲扩散到欧洲的时间相对较晚,大约40,000年前。
早期的人类通过陆地连接或利用冰期期间形成的陆桥进入欧洲。
他们遭遇了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继续适应和演化。
另一方面,在大约50,000年前,一些早期的现代人类开始通过航海技术抵达澳大利亚,这使得他们成为全球最晚被现代人类占有的大陆。
四、向北美和南美的迁徙大约15,000年前,早期的现代人类开始向北美洲迁徙。
他们通过白令陆桥(Beringia)连接亚洲和北美洲的通道,进入新大陆。
这次迁徙可能是为了寻找更多的猎物和探索新的土地资源。
稍后,一些人类还通过海洋航行到达南美洲,最早的人类定居点在大约12,000年前形成。
五、其他地区的迁徙除了以上提到的大洲之外,人类还迁徙到其他地区,如太平洋岛屿和极地地区。
人类适应了极端的环境条件,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六、影响和意义人类从非洲到全球的迁徙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地的人类群体经过演化和适应,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语言和社会结构。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技术、艺术和思想的发展,并为人类历史留下了精彩的篇章。
人类的起源与迁徙

人类的起源与迁徙人类的起源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话题,科学家通过考古、人类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逐渐揭开了这个谜团。
本文将从人类起源的地点、进化过程以及迁徙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1. 人类起源的地点人类起源的地点是非洲大陆东部的一个地区,称为非洲大裂谷。
在非洲的大草原和森林中,最早的人类祖先通过进化逐渐形成了现代人类。
2. 人类的进化过程从人类的起源到现代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
最早的人类祖先是南方古猿,其后逐渐进化成直立行走的古人类。
通过化石的发现和分析,科学家在非洲的不同地点发现了多种古人类,如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等。
最后,我们的祖先——智人,在约20万年前出现。
智人具有现代人类的外貌和智力,开始了长期的迁徙历程。
3. 人类的迁徙路径人类迁徙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部分,也是人类适应环境、扩展领土的方式之一。
人类通过迁徙逐渐占领了整个地球。
首先,人类从非洲向其他地区迁徙。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人类首次离开非洲,进入欧亚大陆是在约10万年前。
他们通过陆地桥梁或者船只穿越了海峡,最终抵达了今天的中东地区和欧洲。
其次,人类向大洋彼岸迁徙。
根据遗传学家的研究,大约在6万年前,一部分人类从亚洲东南沿海乘船迁徙到了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现代澳洲土著。
另外,一些人类则进一步扩张到太平洋小岛。
最后,人类迁徙到了整个世界各地。
在约1.5万年前,人类通过穿越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随后迁徙到南美洲。
在约1.2万年前,人类穿越白令海峡进入北极地区,最后迁徙到了欧洲北部。
总的来说,人类的迁徙过程持续了数万年,人类逐渐占领了全球各个角落。
这种迁徙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结语人类的起源与迁徙是一部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篇章。
通过对古人类化石、遗传信息和考古证据的研究,科学家逐渐还原了人类起源的过程和迁徙的路径。
这一过程不仅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也是文明的传播和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起源和迁徙,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世和根源。
人类DNA起源从非洲到全球

人类DNA起源从非洲到全球人类的起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通过对人类历史、考古发现和基因研究的综合分析,科学家们认为人类DNA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洲,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传播到全球。
本文将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探索,揭示人类DNA的起源和扩散。
1. 非洲,人类的起点非洲作为人类登上地球舞台的起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期的人类祖先出现在非洲大陆上,约有200万年的历史。
这些早期的人类栖息在非洲的丛林、平原和沿海地区,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
2. 祖先的“大迁徙”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的人类开始向外迁徙。
他们逐渐穿越撒哈拉沙漠,征服了新的领地。
这一次从非洲向其他大陆的迁徙被称为“大迁徙”。
大迁徙的发生有多个原因,其中包括气候变化、资源竞争和人口增长等。
这些早期人类逐渐定居在亚洲、欧洲和澳洲等地区。
3. 基因研究的突破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因研究成为揭示人类起源和迁徙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现代人类和化石人类的DNA进行比较,科学家们发现,人类DNA中存在着非洲起源的遗传信号。
这意味着所有现代人类的基因都可以追溯到非洲的祖先。
4. 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的证据基因研究鉴定证明,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是揭示人类起源和迁徙的重要遗传物质。
Y染色体只由父亲传给儿子,而线粒体DNA则由母亲传给子女。
通过对不同族群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进行比较,科学家们发现,非洲人群的遗传多样性远大于其他地区的人群。
这表明,非洲是人类起源的主要地区,并且在迁徙过程中保留了更多的遗传多样性。
5. DNA的扩散和变异随着人类从非洲向其他地区迁徙,他们的DNA逐渐发生变异。
这是由于不同地区的人类在遗传层面上接触到了不同的环境压力和适应性挑战。
这些变异使得不同地区的人类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然而,这些遗传差异相对较小,与非洲遗传多样性的差距相比仍然很小。
6. 遗传学地图的绘制通过对全球不同地区人类的基因样本进行研究,科学家们最终绘制出了一个遗传学地图。
人类进化从古至今的演变之路

人类进化从古至今的演变之路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之一,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从人类的起源开始,到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进化之路不仅经历了物质生活和生物形态的改变,还包括了社会结构、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演变。
本文将从古至今,依次探讨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
一、早期人类的起源早期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大约750万年前的非洲。
最早的人类祖先是现代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也被称为人猿。
这些早期人类栖息在非洲的森林中,主要以采集植物食物为生。
他们的智力并不发达,行动方式也更接近于现代的灵长类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人类开始逐渐演化。
他们的大脑容量增大,行为模式开始朝着社会结构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环境的变迁,人类开始逐渐从森林环境向草原环境迁徙,适应新的生存条件。
二、早期人类的狩猎时代从约200万年前开始,人类进入了狩猎时代。
由于草原环境的流行,人类开始学会狩猎和制作简易的工具。
这一时期的人类更多地依靠狩猎和采集来获取食物,这也使得他们开始逐渐形成社会结构,出现了分工合作和社会分工的现象。
在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的等级开始出现。
有些人类群体开始形成团体,有明确的领导者或长老,开始有了财产和家庭的概念。
这使得早期人类社会开始出现了初步的组织和规则。
三、农业革命的到来约1万年前,人类社会迎来了重要的变革——农业革命。
人类开始学会种植和驯养动物,开始了稳定的农业生产。
这个时期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农业革命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也开启了文明的起源。
农业的出现使得生活变得更加稳定,人类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其他领域的发展中。
此时,人类社会出现了各种职业和工种的分工,人们开始创造性地改造环境,建立了庄园和村落。
农业的兴起也促进了贸易和交流的产生。
人类开始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流,分享农业知识和文化。
这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工业革命的推动18世纪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通过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人类的起源从非洲扩散到全球

人类的起源从非洲扩散到全球人类的起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无数年的演化和迁徙。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在大约20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大陆,并随后开始扩散到全球各地。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气候变迁、资源利用和人口压力等。
一、非洲是人类起源的中心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结果,非洲是人类起源的中心。
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非洲大陆东部的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地区,这些化石证明了人类最原始的起源地在非洲。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从简单的直立行走,逐渐发展出语言、文化和社会组织等特征。
这使得非洲成为人类演化的重要中心。
二、早期人类的扩散大约20万年前,早期人类开始从非洲东部的地区向外迁徙。
他们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这对他们的适应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通过遗传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在中东、亚洲和欧洲等地的足迹。
这些迁徙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社会形态。
三、扩散过程中的因素在早期人类扩散的过程中,多种因素对扩散的方向和速度产生了影响。
首先,气候变迁在人类的扩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出现,地球上的气候条件发生了剧烈变化。
这改变了各地的生态环境,使得人类迁徙寻找适宜的生存条件。
其次,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也是人类扩散的重要因素。
人类需要寻找适宜的食物和水源,这促使他们不断地向新的地区探索和迁徙。
此外,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向全球扩散。
四、人类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人类扩散到全球不仅带来了物种的多样性,也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
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类适应能力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创造力使得我们可以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语言、风俗和艺术形式。
不同地区的人类相互交流和交往,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进步。
这也是人类演化史上一个重要的特点。
五、现代人类的全球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扩散到全球各地,并形成了现代人类的全球分布。
从遥远的南太平洋小岛到冰冷的北极地区,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起源与全球迁徙路径讲座概要:人类学在过去10-15年内有了长足进展,过去有关人类起源和迁徙的争论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已得到解决。
例如现代智人是多地起源还是单一非洲起源已经清楚,成为科学常识。
然而,这种科学常识在中国并未得到普及,与此相关的许多虚幻的人类起源想象支配着国人的骄傲并往往成为各类非理性民族情绪的基础。
为此,有必要进行科普。
这就是本讲座希望达到的目的主讲人简介:77年大学工科,之前知青2年。
1986纽约州立大学MBA。
做过若干杂事,现退休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陪家人。
喜旅游和杂读。
各位晚上好!谢谢参加本讲座。
本来计划一次讲完,但在准备过程中发现内容很多,需要分上下两次进行。
所以今天只是“上”。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
今天要分享的话题对我自己来说也是新颖的,兴趣大约从半年前开始。
兴趣的动因有三个:一是长期的“从哪里来”焦虑感;二是在文明演化的讨论中回溯历史触及到了边界;三是去年在美国国家地理做了个基因测试,看看俺的祖先到底是如何迁徙到中国来的。
正如人类对物理世界的理解要回溯到大爆炸的原初,人类对自身的理解不可能停留在人类“已知的”文明史内。
如果说修家谱是想保持家族血统的轨迹,那么在家谱的尽头,血缘关系还如何延续?轨迹又是什么?如果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要构造华夏的几千年文明史,那么在这个故事的前面又是什么?如果家族的骄傲是靠家谱的连续性和特色维系的,如果民族的骄傲是靠民族故事的特色和连续性维系的,那么如果把这个故事一直往前延续,特色是否仍在还在?连续性是否能保持?如果你发现这种特色已经变成普遍规则,如果你发现连续性只是想象的构造,那么民族性究竟是什么?什么叫共同的血缘?血缘能成为民族自豪感的认同符号吗?为了这个讲座,我有意在各种场合做了一些小调查。
调查的问题很简单:中国人是本地起源的,还是非洲起源的?我听到的答复大多是:本地起源。
我调查的对象,大多是高知白领人群,不难想象,如果你在大街上随机取样的话,那么认为本地起源的比例将会更高。
本群群友呢?前两天在一个饭桌上谈起印度人和南美人的素质,一位朋友断言这是印度人种的特点造成的,也就是说有某种生物学层面的差异造成了某些民族的低素质。
(按此思路,是不是咱汉人人种也有问题呢?低素质可是相当的那!)我完全没有批评这位朋友的意思,但可见偏见和想象的范围极大,也可见人类学知识科普非常必要,也非常紧迫。
一个在世界上作为常识被接受的知识,为何在中国如此还如此不为人所知?今天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科普解构想象。
(需要声明的是,本人在这方面也是初涉,所谈内容,属于分享性质,错误在所难免)先介绍一下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人类学是门庞大的学科,有两个基本面向:一是研究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二是追溯人类的源头和演变。
我们今天只谈后者。
研究人类源头和演变有4种方式,最不靠谱的方式是“历史人类学”,也就是在经典史书中找证据,例如《尚书》中说二帝三王都是夷人,又例如《史记》、《后汉书》、《国语》和《左传》中关于华夏众夷的故事,或四书五经中对饶、舜的描述。
这种方法之所以不靠谱,原因有三:第一,所有这些经典的依据都是口传历史(或已失传的更早经典),而口传史我们知道是非常容易走样的,不信的话你可以讲个故事给某人听,再让他讲给第二个人听,传到第十个人,我敢说V10版本和V1版会大相径庭;第二,典籍的作者往往会有倾向性或为某种现实目的筛取或串改故事内容,纯粹的客观历史记述只是我们的想象;第三,史书经典记载的历史太短,即便是口传史,讲故事的时间尺度也就是几千上万年,但我们人类的演化是上千万年、几百万年的事,即便是现代智人(Homo Sapiens)也有近20万年的历史,这是历史根本不可能够得着的。
第二种方法是“考古人类学”,即通过考古发现古人的遗骨(人类化石标本)遗物(工具、住所、壁画、陶器、青铜器等)来判断人种、年代等等。
这个方法比历史人类学方法要靠谱的多,不过它也有很多局限性。
比如考古学的年代鉴定方法主要是根据化石/遗物的地质积层分析和碳14鉴定,而这两者都是有问题的。
碳14鉴定一是误差大,二是超过5万年就无用了。
第三种方法是语言学方法。
世界上大约有7500种语言,前七大语系为:1.Niger–Congo尼日尔-刚果(1,538languages)(20.6%)2.Austronesian南岛(1,257languages)(16.8%)3.Trans–New Guinea跨新几内亚(480languages)(6.4%)4.Sino-Tibetan汉藏(457languages)(6.1%)5.Indo-European印欧(444languages)(5.9%)6.Australian澳洲(378languages)(5.1%)7.Afro-Asiatic亚非(375languages)(5.0%)语言也是有根的,和人类基因一样,会繁衍遗传。
这7500种语言其实也是从根部通过进化变异演化而成的。
以印欧语言为例:这是一个印欧语系的树形结构,从印欧语系的底分化出两大支,一个是欧洲系,如英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等,另一个是印(度)伊(朗)系,如印地语、波斯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等等。
语言人类学虽然是非常强大的方法,但语言进化和人种进化毕竟是两回事,例如一种文化强势会让其语言被其他种族使用和接受,例如中国人移民到美国,第二代第三代基本就讲英语了。
所以并不能反映人种变化。
第四种方法是体质人类学方法(自然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分旧体质人类学和新体质人类学,旧体质人类学历史也蛮悠久,从16世纪就开始了,主要研究身体构造、人体骨骼测量和人种划分,以及人种体质特征,一般仅限于对人的发色、发型、眼色、肤色等。
老方法虽然有一定用处,但总体说都是研究人的外部差异,比较肤浅,无法反映人种演化的本质。
新体质人类学是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其基础是1953年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对DNA分子结构的突破性研究。
一个地标性的突破,是比利时Ghent大学在1972年和1974年对RNA(核糖核酸)做的全测序。
此后人类学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从模糊定性的分析进入精准定量的分析,从此将人类学,特别是人种起源和迁徙分布的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实证基础上。
为了讲清这一理论,需要简单介绍一下细胞、DNA,染色体和基因的基本概念。
这张图描述了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DNA的关系。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遗传物质深度压缩形成的聚合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一个生物分子。
它携带了所有生物和细菌遗传信息。
它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
上面的ATCG是四种碱基(嘌呤和嘧啶的衍生物,是核酸、核苷、核苷酸的成分),成对出现,称为碱基对(Base Pairs,或bp),它们是DNA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各种组合决定了全部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的多少是由碱基对的数量来测度的,例如父系单传的Y染色体有6000万个bp,母系的线粒体DNA有16000个bp.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组成简单生命最少要265到350个基因。
人类身上有20500个基因(和白鼠的基因数量类似),有30亿个bp.1990年美英等国启动了所谓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要揭示这2万多个基因和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破译人类遗传密码。
此项目被称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此计划的第一步是对基因进行测序,到2003年,测序工作基本完成(只是测常染色体部分,占整个基因组的90%)。
不过测序完成到揭示遗传密码之间还有巨大距离。
顺便说个有趣的数据:测出的人体身上的所有蛋白家族中,只有7%是脊椎动物特有的。
也就是说,93%的蛋白都来自那些非脊椎动物。
明白了DNA,染色体和基因的概念后,进一步的问题是,DNA的遗传密码是如何转化为各种蛋白的呢?这就需要懂得生命科学中的“中心法则”。
简单地说,DNA中含有的遗传密码被“转录”成RNA,然后再由RNA“翻译”成各种蛋白,如骨骼,皮肤,内脏、肌肉和头发等等。
也就是说,DNA中的“基因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被转换成了”表现型”,即生物的外部性状。
基因人类学就是这些生命科学的成果在人类学方面的一个应用。
例如,2005年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IBM公司合作,启动了GenoGraphic项目。
其目的是通过收集全球人类基因来绘制人类基因图谱,研究人类起源、迁徙和演化的路径和关系。
(有兴趣的可参见https:///about/)这是他们寄来的样品测试盒,你只要用棉签在嘴里抹点唾液寄回去,过10周左右就会得到你的基因测试结果。
交200美元,现在好像打折,150美元。
人类一路走来,虽然在外部留下的各种痕迹不是很多,但有幸在体内留下了清晰的足印。
这个足印就是人类在遗传中的基因变异轨迹。
(用基因变异标记,即Marker表示)或称突变点标记什么叫基因突变/变异?基因在向下一代复制时,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忠实复制的,但总难免会出现部分差错,这部分差错和不同,就是突变,用下图简单表示:上图中,子代的红色部分和亲代的对应部位发生了变化,因此也会对蛋白的表达(表观)产生变化,这就是突变。
遗传学上把这些变异用记号标注,称为基因标记(Genetic Marker)突变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单个碱基变化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另一种是短重复序列发生突变,或STR(short tandem repeat)。
基因的不同部分突变的速率是不同的,例如Y染色体虽有6000万个碱基对,但可检测的全长只有1000万个,它的突变速率大约是每100年有一个突变,或者说,发生千万分之一的变化。
换算成万年的话,就是每100万年,发生千分之一的突变。
通俗的理解,就是我们和100万年前的古人相比,在Y染色体上,今天的我们和他们只有千分之一的差异。
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75万人参与了此项目,即提供(收费的,200美元)自己的DNA样本供研究人员分析,并获得自己的父系(Y染色体)和母系(线粒体DNA)的变异标记(Marker)和迁徙路径。
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通过这个基因大数据已经摸清了人种的大致分布情况,即已经把人类演化的主要树干和粗枝勾画出来了。
男性可测父系,女性只能测母系,因为没有Y染色体啊我去年9月也参与了此项目做了测试,在此可以与各位简要分享一下测试结果。
首先,所有现代人类全部是6-7万年前走出非洲的,也就是说,非洲现代智人是所有人类的祖先,不论你是什么肤色、体型、面部特征或发色。
(我知道这点很多人听了非常不爽)我这里先说结论,后面再论证为何全部人类都起源于非洲。
这张图中的右侧M那支走出了非洲测试结果分几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