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宏观经济)-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的含义:指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主要由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例如:股票的行情分析、企业人事管理。
第二:行业和部门运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石油经济学、资源经济学。
第三:对特定经济制度下经济运行的分析。
例如: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2: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有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四个阶段。
a: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理论。
b: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以亚当·斯密为代表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探讨,试图说明这一制度与人的本性和自然的相互一致性。
c:庸俗经济学产生于18世纪末以萨伊、马尔萨斯、詹姆斯·穆勒为代表,考察资本主义的经济现象,满足于对经济当事人观念和行为的条理化。
后庸俗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以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为代表,主要有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放弃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提3:教材主要分为导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导论主要说明西出边际效用价值论。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进行综合形成《经济学原理》。
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部分说明个体经济单位如何做出选择,这些选择对资源配置及效率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主要说明国民收入决定、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等。
第一章:导论1:稀缺性的含义:用来提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资源的稀缺性。
2:生产资源:亦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和劳动时间,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以及由两种原始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3: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手段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的相对无限性受到满足这种需要手段有限性的限制,因此人们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需要。
4: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手段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的相对无限性受到满足这种需要手段有限性的限制,因此人们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需要,相应的这些问题与节约、管理等经济的不同解释相联系。
《西方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寡头竞争市场特点及厂商策略性行为
产品可能有差异,但差异程度不如垄断市场大。 进入壁垒较高,新厂商难以进入市场。 厂商策略性行为
寡头竞争市场特点及厂商策略性行为
价格领导制
在寡头市场上,一个或几个厂商 可能会率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 则跟随定价。
产量领导制
一个或几个厂商可能会率先制定 产量,其他厂商则根据市场需求 和竞争对手的产量来调整自己的 产量。
生产函数类型
线性生产函数、二次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
成本概念及其分类
成本定义
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为购买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代价。
成本分类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等。
成本曲线
短期成本曲线包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 本曲线;长期成本曲线包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要素供给
个人或家庭拥有生产要素,并在一定价格下愿意提供这些要素。要素供给曲线向右上方 倾斜,表示要素价格与要素供给量呈同方向变动。
要素市场均衡
在要素市场上,要素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和数量即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此时, 厂商愿意购买的数量恰好等于个人或家庭愿意出售的数量。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工资决定机制
垄断市场特点及厂商策略性行为
特点
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即垄断厂商。
垄断厂商拥有市场势力,可以控制市场价格和产 量。
垄断市场特点及厂商策略性行为
厂商策略性行为
进入壁垒高,其他厂商难 以进入市场。
产品可能是独特的或者有 差异化的。
01
03 02
垄断市场特点及厂商策略性行为
01
价格歧视
西方经济学课件

208
209
图 8-2(a) 完全竞争多要素投入下厂商对要素投入的需求
210
图 8-2(b) 完全竞争多要素投入下厂商对要素投入的需求
211
212
213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要素 定价
• 边际收益产量 • 要素投入的边际成本 • 垄断者利润最大化均衡点
214
215
216
229
230
231
第一节 非对称信息
• 市场失灵 • 次品市场与逆选择 • 向市场发送信号 • 败德行为 • 委托人-代理人问题 • X-非效率 • 效率工资
232
图 10-1(a) 劳动力市场发送信号
233
图 10-1(b) 劳动力市场发送信号
234
235
第二节 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 外部性概念 • 最优污染程度 • 科斯定理及相关讨论 • 排污权交易 • 合并企业 • 共有财产
75
76
77
第四节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 总效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定义 • 正常品、低档品与吉芬商品 • 希克斯替代效应与斯勒茨基替代效应 • 补偿变动与等值变动
78
79
80
81
82
83
84
第五节 显示偏好理论
• 若干假定 • 显示偏好概念 • 直接显示偏好与间接显示偏好 • 显示偏好弱公理与显示偏好强公理 • 显示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31
32
第五节 弹性概念
• 弹性定义 • 几种常见的弹性 • 点弹性 • 弧弹性 • 弧弹性的计算
33
34
35
第六节 需求的价格弹性
• 定义 • 几何意义 • 分类 • 比较 • 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
西方经济学概述

西方经济学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
另外,《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目录名词发展阶段分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个人探索与文献研究理论模型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边际分析环境分析总结经典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中欧时期经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新动向西方经济学与中国展开名词发展阶段分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个人探索与文献研究理论模型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边际分析环境分析经典历史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中欧时期经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新动向西方经济学与中国展开编辑本段名词西方经济学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西方经济学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一.西方经济学的渊源以及发展:经济学,在西方社会被成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所谓当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是指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产生并流行于当今西欧、北美和受其直接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学说,它是以往西方经济学说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
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就不需首先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演变和历史概貌。
(一)古代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5世纪),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但在此之前,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自认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分工和交换不发达,经济联系不密切,人们的经济活动比较简单,那时人们还没有把经济关系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但是,在古代中世纪的许多著作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在考察物质资料生产等经济活动时曾探讨过经济问题,并发表过许多杰出的见解,这些杰出的见解就成为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古希腊学者的经济学说都产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后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时期。
因此,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思想渊源的考察,一般也就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
(二)近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6世纪—19世纪60年代),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14—15世纪,商品市场关系已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开始稀疏地出现;重商主义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产生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财富的真正来源是对外贸易的顺差。
因此,他们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把政府一切经济活动统统归结为攫取金银。
重商主义者的这种理论和政策主张,在英、法等国,从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这200年左右时间内一直占统治地位。
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英、法等国逐渐形成了一股反对重商主义的社会经济思潮,强调从生产领域来研究财富增长,主张自由放任,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整理一、经济学研究对象1.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的稀缺性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一切的经济活动3.在稀缺条件下有效配置资源和分配财富——生产、分配、、4.微观、宏观内容区别——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市场价格制度及其有效运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产量与就业决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政府经济政策二、经济学研究方法1.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理性假设、自利假设2.具体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对经济变量之间本来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进行客观研究,研究时不预设价值判断的前提2)规范分析——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研究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前提,预设立场3)边际分析——研究一种经济变量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经济变量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三、需求、供给1.需求——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需求规律——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的需求就会越小,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的需求就会越大3.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消费者的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4.供给——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5.供给规律——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
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6.影响供给因素——生产者的目标、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成本、生产者可生产的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7.市场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叫市场均衡;恰好使得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的价格叫均衡价格;对应均衡价格,供求相等的数量叫均衡数量8.需求的价格弹性1)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2)实例●支持价格——供给过剩——超额供给——增加需求或减少供给——消费者补贴、增加出口、政府收购、增加税收●限制价格——供小于求——黑市●弹性和收入(商家促销行为)——商品富有弹性时,降价会使得销售收入增加,反之会减少销售收入四、效用论1.效用——消费者拥有或消费商品对欲望的满足程度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有单位与没单位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总效用增加,但每次的效用增量递减)4.无差异曲线——在既定偏好条件下,由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效用)的商品的数量组合描绘出来的曲线5.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逐渐减少6.实例推导(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消费者均衡)——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五、成本1.短期生产——生产者无法及时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一段时期2.长期生产——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包括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时期3.生产成本——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费用4.生产要素基本类型——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6.会计/经济成本——企业在过去一段时期内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支出7.沉没成本——8.机会成本——某项资源用于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的其他机会所带来的成本9.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差异——有无不变成本/要素六、竞争市场1.四大市场的区分1)完全竞争市场2)垄断竞争市场3)垄断市场4)寡头市场七、宏观经济学1.GDP——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GNP——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3.名义GDP——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4.实际GDP——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5.价格指数——同一组产品和服务在某一年的费用额同它在某一设定的基准年度(基年)的费用额的比率6.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7.通货膨胀——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普遍、持续地上升的情况8.失业的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9.充分就业与完全就业的区别——充分就业指一个经济体中不存在周期性失业,完全就业指一个经济体不存在失业(理想)八、短期国民收入1.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1)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律”2)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供给在长期中起决定作用3)凯恩斯主义的均衡决定原理: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律”——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相等,但在短期内或经济萧条中,总供给处于充裕状态,因此,在总供求共同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格局中,总需求就成为唯一的决定因素:总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4)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在短期内主要由有效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水平,而在长期内主要由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2.社会需求(四大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政府支出)、国外需求(国外净需求)3.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支出额占可支配收入额的比例4.边际消费倾向MPC——每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即增加的消费额与增加的收入额之比5.消费与储蓄的关系——储蓄是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6.乘数1)投资乘数——总投资数量增加时,国民收入的增量与投资增量的比率2)乘数原理——乘数=\frac{1}{1-边际消费倾向}九、失业、通货膨胀1.失业原因——结构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的来源是工资刚性,即工资不能调整到是劳务市场的供给等于需求从而消除失业的水平1)最低工资法2)效率工资3)劳动工资合同论/工会的垄断力量2.通货膨胀原因1)需求上拉型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产品成本上升,即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成本上升和企业要保持一定利润水平,而使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工会推动型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进口/输入型通货膨胀3)结构型通货膨胀——物价的上涨是由于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引起的4)货币供给十、经济原理1.经济政策——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经济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等,核心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实施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3.财政政策——政府变动政府收入和支出以便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经济目标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政府支出: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收入:税收、公债4.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5.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类型。
西方经济学专业介绍

西方经济学专业介绍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处理人类社会的经济行为的学科,它会阐述如何最有效地分配资源的方式和模型,以便实现各种经济目标。
西方经济学专业旨在采用理论、实验和历史数据,研究有关大规模经济体系的行为,以便清楚地告诉社会如何最有效地组织资源,畅通生产者和消费者活动,以及满足每个人的期望。
2.西方经济学专业的主要内容西方经济学的专业内容主要有:市场政策、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竞争策略分析、经济发展理论、国际经济关系等。
市场政策重点研究如何发展市场机制,阐述生产决策对于决定价格、社会福利和经济效率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从政策层面考虑国家经济系统和全球货币系统,并分析其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和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影响力。
金融经济学研究金融行业和有关的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研究金融机构如股票市场、银行等如何运作,以及如何评估投资组合的风险。
竞争策略分析讨论行业的竞争环境,如何分析市场和非市场竞争,以及一些企业策略如何在经济环境中影响市场行为。
经济发展理论讨论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各国经济发展对其他国家贸易等方面的影响。
国际经济关系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尤其是全球财务投资,以及国家与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等。
3.西方经济学专业的就业途径西方经济学毕业生的就业拥有很多的机会,包括国际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企业、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等,为他们提供各种经济类任务和工作。
毕业生可以申请经济分析师、经济学家、金融专业投资经理、专业市场分析投资分析师、金融分析师,甚至法律顾问等职位,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咨询服务。
西方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有机会在许多领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前景光明,工作机会丰富。
当加上适当的经验和实践,西方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将获得宝贵的工作机会,并形成优越的经济机会。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西⽅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经的研究对象1: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问题2:经济体制①⾃给⾃⾜②计划经济③市场经济④混合经济需求供给和均衡价值第⼀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微经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产品市场和⽣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实线——需求关系,虚线------供给关系)第⼆节:需求曲线价格: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并且,价格机制也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率的配置,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需求和供给两⽅⾯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需求函数1、定义:⼀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平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有购买能⼒的有效需求)2、影响因素:⼀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以及消费者的⼈数等。
①关于商品的⾃⾝价格。
⼀般来说价格越⾼,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
②关于消费者的收⼊⽔平。
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平提⾼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收⼊下降时,就会减少需求量。
③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种商品本⾝的价格保持不变,⽽与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变化时,这种商品本⾝的需求量就会发⽣变化。
④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需求量。
⑤关于消费者⼈数的变化。
⼀个商品市场上消费⼈数的增减会直接影响该市场上需求数量的多少。
3、需求函数:所谓需求函数是表⽰⼀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价格是决定价格的最基本因素)⼆、需求表和需求曲线1、需求函数()表⽰⼀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