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编辑出版、汉语国际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成就、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与分析评价能力,对于全面提高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及诸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掌握本大纲规定的文学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即借助于注释和有关资料,能读懂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能独立地分析、评论中国古代的作家及作品,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征,能写出观点明确、文从字顺的学术论文,具备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历史跨度为从先秦至近代,共分为三期七段:上古期,包括先秦文学与秦汉文学两段。
中古期:包括魏晋南北朝谠、隋唐文学、宋元文学三段。
近古期:包括明代文学、清及现代文学三段。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1.注意各章节的知识点,是教师教学讲授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范围。
2.讲课时应注意突出重点、难点,不应面面俱到,一般性地重复教材。
对于作品的讲解分析更应突出重点,应避免繁锁和面面俱到的赏析。
3.对具体问题怎样去讲述,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由于课程内容丰富,学时较短,要求教师授课时注意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埋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并掌握文学史的发展动态,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研究和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创作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批评意识。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能力;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5.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 古代文学的特点与传承2. 先秦文学- 《诗经》和诗歌的发展演变- 《楚辞》和辞章的艺术魅力- 《论语》和散文的早期形态3. 先秦散文- 《庄子》和形象思维的运用- 《韩非子》和辞章的技巧4. 魏晋南北朝文学- 《文选》和文人墨客的兴起- 《世说新语》和人物形象的塑造5. 唐宋诗词- 唐诗的山水田园与抒情主题- 宋词的婉约风格与爱情主题6. 唐宋散文- 《唐代文学思潮》和文学观念变迁 - 《宋词钞》和情感表达的艺术7. 元明小说- 《水浒传》和英雄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和社会现实的揭示8. 其他古代文学形式- 戏曲和曲艺的表演艺术- 史书和史传的文学叙述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分析和讲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创作技巧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 探究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对话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4.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形式的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展示等。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撰写一篇有关该作品的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48学时、3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在历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传承和蕴涵着我们民族深刻的文化。
通过《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我们要实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主要有:(1)以中国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优秀传统熏陶学生。
(2)在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
(3)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
二、课程教学要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繁多,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方能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所了解。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根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相关文学作品。
三、先修课程《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属于语言类课程,它是进一步理解作品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阅读不同阶段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课程难点:把握不同阶段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流派。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方法:学生课后阅读、老师课堂讲解和同学们课堂讨论相结合。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性质和《诗经》(4学时)1.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性质(2)《诗经》的主要内容(3)《诗经》的表现手法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诗经》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诗经》的表现手法第二章《楚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4学时)1.教学内容(1)《楚辞》的思想内容(2)《楚辞》的艺术特色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离骚》《国殇》《哀郢》的主题思想(2)教学难点:《楚辞》的表现手法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左传》(4学时)1.教学内容(1)《左传》的思想内容(2)《左传》的艺术特色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秦晋崤之战》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左传》对战争描写的独特手法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庄子》(4学时)(1)诸子散文的整体情况(2)庄子《逍遥游》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庄子《逍遥游》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五章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4学时)1.教学内容(1)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2)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第六章建安文学与竹林七贤(4学时)1.教学内容(1)竹林七贤及其代表作品(2)建安风骨的具体内涵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建安文学和竹林七贤(2)教学难点:建安风骨的内涵第七章唐传奇(4学时)1.教学内容(1)唐传奇的主要内容(2)唐传奇的书写手法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唐传奇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唐传奇的书写手法第八章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到王实甫《西厢记》(4学时)(1)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2)王实甫《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董西厢》和《王西厢》主题思想的异同(2)教学难点:《王西厢》对《董西厢》的传承和发展第九章《张协状元》的思想和艺术(4学时)1.教学内容(1)《张协状元》的思想内容(2)《张协状元》的艺术特色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张协状元》和宋代社会生活(2)教学难点:《张协状元》的思想内涵第十章从《琵琶记》到《赛琵琶》、《铡美案》(6学时)1.教学内容(1)《琵琶记》的思想内容(2)《赛琵琶》《铡美案》的思想内容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琵琶记》的主题思想(2)教学难点:《赛琵琶》《铡美案》对《琵琶记》的传承和发展第十一章《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6学时)1.教学内容(1)《红楼梦》的思想内容(2)《红楼梦》的艺术特色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思想内容(2)教学难点:《红楼梦》的悲剧精神七、学时分配八、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成绩构成:期末测试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先秦两汉文学二、课程性质:必修三、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从上古到东汉末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概况,并探讨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使学生较详细深入地了解重要的文学现象、作家及作品。
3、培养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为以后中国文学史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作业。
五、课程学时与学分:3学时/周,共计48学时;学分:3学分;六、考试方式:闭卷七、教学内容要点与学时分配:先秦文学(共30学时)概说(2学时)第一章上古文学(4学时)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第二节上古文学的特点第三节中国古代神话思考题: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哪几种说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神话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3、神话的思维特征是什么?4、神话的分类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重要名词:劳动说神话山海经第二章《诗经》(6学时)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第二节《诗经》的内容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思考题:1、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2、《国风》反映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3、《豳风·七月》的内容及其叙事艺术。
4、《秦风·蒹葭》的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风雅颂变风变雅赋比兴四家传诗六义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6学时)第一节散文的源流第二节《左传》第三节《国语》第四节《战国策》思考题:1、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2、《左传》叙事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重要名词:甲骨卜辞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编年体国别体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6学时)第一节诸子散文产生的历史条件第二节《论语》和《孟子》第三节《庄子》第四节《荀子》和《韩非子》思考题:1、诸子散文勃兴的原因。
2、《孟子》的文学特点。
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百家争鸣寓言语录体第五章屈原与楚辞(6学时)第一节楚文化与楚辞的形成第二节屈原的生平第三节《九章》《九歌》第四节《离骚》第五节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思考题:1、楚辞诞生与楚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代码:050306T1923学分与学时:2学分,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授课对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名篇名作的分析鉴赏,使学生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创作特色,并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貌。
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对于陶冶情操、升华性灵,提升大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上编先秦两汉文学作品选读第一章先秦文学作品选读一、神话传说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夸父逐日》三篇,了解上古神话传说所反映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意蕴,掌握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基本要求:了解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领会神话的思维方式。
重点与难点:神话中所表现出的对自然的征服意识,象征性、隐喻性的神话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三篇均选自《山海经》,《精卫填海》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鲧禹治水》中表现了鲧禹前仆后继与洪水作斗争的精神以及古代先民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朴素认识,《夸父逐日》展现了夸父悲壮的自我牺牲精神,体现了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勇于探索太阳奥秘的雄心壮志。
二、《诗经》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生民》、《硕鼠》、《关雎》、《氓》、《七月》、《采薇》等篇,了解《诗经》的主要思想内容,掌握其主要的艺术特征。
基本要求:理解《诗经》时代的社会状况、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领会《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诗经》的抒情艺术,品味《诗经》的语言和形式。
重点与难点: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诗经》的抒情艺术;双声叠韵的修辞手法;重章迭句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1.《关雎》关于《关雎》的主题:本诗为《国风》第一篇,也是全书的首篇,是一首爱情诗;关于抒情主人公;《关雎》艺术特点:双声叠韵的修辞手法;重章迭句的结构特点;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工科专业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专业毕业要求的12条具体指标点,其他专业对标行业/评估标准中专业毕业要求的具体指标点)
1.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及各时期的主流文学样式;
2.了解各历史时期最为重要经典的作家及作品;
3.有一定的古代文学鉴赏能力,产生古今中外情感共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亲近感。
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关系
三、教学内容简介
四、教学安排详表
五、实践环节
注: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可填写大纲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相应序号六、课外学时分配
注: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可填写大纲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相应序号。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平时: 40 %,(不低于30%,不高于70%)
实验(上机): %;(包含:xxx)
期末: 60 %(开卷考察)
大纲制定者:马春燕
大纲审核者:杨杨
最后修订时间: 2020年 3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