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知识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输血ppt课件

输血史询问
了解患者是否有输血史、 输血反应史及特殊血型等 情况。
输血指征评估与决策
输血指征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实验室检 查结果及临床输血指南, 综合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输 血及输血的紧迫性。
输血决策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 的输血方案,包括输血的 种类、剂量、时间等。
风险评估
评估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 ,如输血反应、感染等, 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
理。
03
血液资源紧张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
加,而血液供应却相对紧张,需要加强对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展望
输血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先进的输血技术,如人造血液、基因编辑等, 这些新技术将有望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输血反应类型及预防措施
发热反应
多由于血液中含有致热原引起,表现为畏寒、发热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筛选献血者、使用去白细胞血液制品 等。
溶血反应
由于血型不合或血液保存不当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寒战、 高热、腰背酸痛等症状。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核对血型、采 用同型输血等。
过敏反应
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等,重者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 。预防措施包括询问过敏史、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异常情况处理及应急措施
异常情况处理
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 ,如发热、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一 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 告医生进行处理。同时要保留剩余的血 液和输血器材以备检测和分析原因。
VS
应急措施
在出现严重输血反应时,应立即采取应急 措施,如给予抗过敏药物、抗休克治疗等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 全。
《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四)血型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助教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人类红 细胞血型。为以后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保证。
a
4
(五)我国输血的开端
1918年,刘瑞恒等在上海首先报告了中 国人的血型。1921-1932年,北京协和医院 采用直接输血法开展了临床输血。1944年, 我国军医署血库在昆明成立。1953年,我
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发生困难者。 曾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患者。
因输血产生同种免疫抗体的患者。
准备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
边远地区供血困难或经济困难, 但手术需输血者。
避免生孩子时输异体血的孕妇 等
a
29
(3)回收式自身输血 适应证
大量丢失血液的手术,如胸腹腔大血管手术、心脏手术等。 内出血者,如脾破裂、大动脉瘤破裂等。 血液供应不足的战伤、外伤手术。 其他 如肝移植、股关节置换术、侧弯矫正术、脊柱脊髓肿瘤 摘除术、骨科手术等。
凡是申请预定了特殊血液制品后,如遇患 者病情变化、抢救死亡,不需再输入预定 血液成分,应及时与输血科联系,尽可能 办理退血手续,否则一切费用由申请科室 承担。
a
20
四、输血病历检查要点
1、输血指征 a:Hb>100g/L,失血量<500ml无特殊情况记录输血不得分。
b:输血前无血常规检测,不得分。 c:输血后无效果评估继续输血不得分.
a:病历输血记录单丢失,不得分。 b:输血记录单不规范的,不得分。 c:输血记录单项目不全,不得分。
a
26
五.自身输血简介
1.自身输血的优点 避免输血相关性感染,如爱滋病毒、肝炎病毒等。 避免同种抗体的产生 减少输异体血导致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率。 反复采血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增加红细胞生成。
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助教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人类红 细胞血型。为以后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保证。
a
4
(五)我国输血的开端
1918年,刘瑞恒等在上海首先报告了中 国人的血型。1921-1932年,北京协和医院 采用直接输血法开展了临床输血。1944年, 我国军医署血库在昆明成立。1953年,我
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发生困难者。 曾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患者。
因输血产生同种免疫抗体的患者。
准备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
边远地区供血困难或经济困难, 但手术需输血者。
避免生孩子时输异体血的孕妇 等
a
29
(3)回收式自身输血 适应证
大量丢失血液的手术,如胸腹腔大血管手术、心脏手术等。 内出血者,如脾破裂、大动脉瘤破裂等。 血液供应不足的战伤、外伤手术。 其他 如肝移植、股关节置换术、侧弯矫正术、脊柱脊髓肿瘤 摘除术、骨科手术等。
凡是申请预定了特殊血液制品后,如遇患 者病情变化、抢救死亡,不需再输入预定 血液成分,应及时与输血科联系,尽可能 办理退血手续,否则一切费用由申请科室 承担。
a
20
四、输血病历检查要点
1、输血指征 a:Hb>100g/L,失血量<500ml无特殊情况记录输血不得分。
b:输血前无血常规检测,不得分。 c:输血后无效果评估继续输血不得分.
a:病历输血记录单丢失,不得分。 b:输血记录单不规范的,不得分。 c:输血记录单项目不全,不得分。
a
26
五.自身输血简介
1.自身输血的优点 避免输血相关性感染,如爱滋病毒、肝炎病毒等。 避免同种抗体的产生 减少输异体血导致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率。 反复采血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增加红细胞生成。
安全输血ppt课件精选全文

第一阶段:受血者血浆中凝集素和输入血中红细胞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 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患者出现头部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 痛和胸闷等。
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出现血红蛋白尿、 黄疸、寒战、发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下降等。
第三阶段: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 管;又由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肾小管内皮缺血、坏死,进一步加重 肾小管阻塞,导致少尿或无尿、急性肾衰竭或死亡。
敏反应。
2024/9/25
医学文档
19
输血反应及护理
2、症状 (1)轻度反应: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多
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水肿、口唇水肿。 (2)中度反应:可发生喉头水肿而致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胸痛,
肺部听诊哮鸣音。 (3)重度反应:过敏性休克。
2024/9/25
医学文档
20
溶血反应是受血者的红细胞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 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溶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
2024/9/25
医学文档
23
输血反应及护理
1、急性溶血反应
(1)原因:急性溶血反应主要是血管内溶血,主要原因为: ①输入异型血:大多数严重的急性溶血反应由ABO血型不相容引起,是输血反应
病情调节滴速。 9、再次查对 10、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输血知识的健康教育,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将呼叫器置于患者易取处,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反映。
2024/9/25
医学文档
11
输血操作规程
11、输血过程中严密巡视,持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12、如果需要输入2袋以上的血液,前一袋血输尽时应输入少量生理
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出现血红蛋白尿、 黄疸、寒战、发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下降等。
第三阶段: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 管;又由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肾小管内皮缺血、坏死,进一步加重 肾小管阻塞,导致少尿或无尿、急性肾衰竭或死亡。
敏反应。
2024/9/25
医学文档
19
输血反应及护理
2、症状 (1)轻度反应: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多
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水肿、口唇水肿。 (2)中度反应:可发生喉头水肿而致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胸痛,
肺部听诊哮鸣音。 (3)重度反应:过敏性休克。
2024/9/25
医学文档
20
溶血反应是受血者的红细胞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 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溶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
2024/9/25
医学文档
23
输血反应及护理
1、急性溶血反应
(1)原因:急性溶血反应主要是血管内溶血,主要原因为: ①输入异型血:大多数严重的急性溶血反应由ABO血型不相容引起,是输血反应
病情调节滴速。 9、再次查对 10、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输血知识的健康教育,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将呼叫器置于患者易取处,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反映。
2024/9/25
医学文档
11
输血操作规程
11、输血过程中严密巡视,持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12、如果需要输入2袋以上的血液,前一袋血输尽时应输入少量生理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监测输血效果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输血效果,如贫血改善情况、出血倾向缓解等,为调 整输血方案提供依据。
输血过程中的护理与记录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采血、输血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记录输血过程
详细记录输血时间、种类、数量、输 注速度、患者反应等信息,确保可追 溯性,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记录管理
对每次输血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输血时间、种类、数量、输血前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以便于日后查阅和总结。
Part
05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和表现
早期输血不良反应
多发生在输血开始后15分 钟至2小时内,主要表现为 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 环超负荷等。
延迟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的酸碱平衡
血液通过调节酸碱平衡来 维持内环境稳定。
输血的概念和目的
01
02
03
输血的概念
输血是指将健康人的血液 或血液制品输给患者,以 补充失去的血液或特定成 分。
输血的目的
输血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失 去的血液、纠正贫血、提 高血容量、提供特定血液 成分以及治疗某些疾病。
输血的原则
在输血过程中,应遵循安 全、及时、合理和科学的 原则,确保患者的生命安 全和治疗效果。
输血过程中的安全与防护
预防输血反应
为预防输血反应,应确保血液制品质量合格,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血液制品 。
防止血液传播疾病
加强血液检测,确保血液安全,避免因输血而导致的血液传播疾病。
Part
04
输血后的管理
输血后的观察与评估
观察输血后的反应
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 、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以及是否 有呼吸困难、心悸等严重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输血效果,如贫血改善情况、出血倾向缓解等,为调 整输血方案提供依据。
输血过程中的护理与记录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采血、输血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记录输血过程
详细记录输血时间、种类、数量、输 注速度、患者反应等信息,确保可追 溯性,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记录管理
对每次输血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输血时间、种类、数量、输血前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以便于日后查阅和总结。
Part
05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和表现
早期输血不良反应
多发生在输血开始后15分 钟至2小时内,主要表现为 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 环超负荷等。
延迟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的酸碱平衡
血液通过调节酸碱平衡来 维持内环境稳定。
输血的概念和目的
01
02
03
输血的概念
输血是指将健康人的血液 或血液制品输给患者,以 补充失去的血液或特定成 分。
输血的目的
输血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失 去的血液、纠正贫血、提 高血容量、提供特定血液 成分以及治疗某些疾病。
输血的原则
在输血过程中,应遵循安 全、及时、合理和科学的 原则,确保患者的生命安 全和治疗效果。
输血过程中的安全与防护
预防输血反应
为预防输血反应,应确保血液制品质量合格,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血液制品 。
防止血液传播疾病
加强血液检测,确保血液安全,避免因输血而导致的血液传播疾病。
Part
04
输血后的管理
输血后的观察与评估
观察输血后的反应
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 、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以及是否 有呼吸困难、心悸等严重症状。
输血ppt课件

输血治疗的精准度和效率。
输血技术的无创化发展
02
研究开发无创输血技术,避免输血过程中的穿刺和疼痛,提高
输血治疗的舒适度。
输血技术的细胞治疗方向发展
03
研究细胞治疗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实现通过细胞输注治疗
某些疾病的目的。
输血教育和培训的加强
医学院校开设输血医学课程
在医学院校开设输血医学课程,培养专业的输血人才,提高输血 专业水平。
血液制品的疗效提升
通过研究和技术创新,血液制品的治疗效果将得到显著提高,如高 效血浆置换技术、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等。
血液制品的安全性保障
随着血液制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的规范化,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将得 到更好的保障,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输血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输血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01
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实现输血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
02
输血前的准备
输血申请和审核
输血申请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向血站 申请输血。
输血申请审核
血站审核输血申请,确认是否符 合输血指征和相关规定。
备血和取血
备血
根据医生开具的输血申请单,准备相 应血型的血液。
取血
在备好血液后,由医护人员前往血站 取回血液。
输血前的核对和观察
核对
在输血前,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信息、血型、血液种类和输血量等。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
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
输血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输血后的记录和随访
2024输血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节约用血技巧分享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01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指标综合评估是否
需要输血及输血量。
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
02
根据患者需求和实验室指标,选择最合适的血液制品,如红细
胞、血浆、血小板等。
采用自体输血和血液回收技术
03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采用自体输血或血液回收技术
,减少异体输血的需求。
完善输血操作规范
不断优化输血操作规范,减少人为错误和操 作失误的可能性。
加强患者监测和随访
建立完善的患者监测和随访机制,及时发现 并处理输血相关并发症。
05
合理用血原则及实践应用
合理用血概念阐述
合理用血的定义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指标,科学、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血液制品,以达到 最佳治疗效果和节约血液资源的目的 。
实践案例剖析
案例一
某医院通过加强合理用血管理, 成功降低了输血反应发生率,提
高了医疗质量。
案例二
某医生在处理一例大出血患者时, 根据临床用血指南制定了科学的输 血方案,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案例三
某医院通过推广节约用血技巧,有 效减少了血液浪费,提高了血液资 源的利用效率。
06
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要求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规定了临床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输血前评估、输血操作及输 血后管理等环节的具体要求。
《血站管理办法》
明确了血站的设置条件、职责、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确保血液采集、储存和供应的安全有效。
《血液安全质量管理规范》
对血液采集、检测、储存、运输和使用等各环节的安全质量管理提 出了具体要求。
输血作用
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 氧能力,提高组织供氧;补充各 种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等。
《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改进建议
根据总结的经验教训,提 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 优化输血流程、提高输血 安全等。
将相关记录整理归档,方便后续查阅和参考
记录整理
将输血过程中的所有记录进行整理, 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保密要求
严格遵守医疗保密规定,确保患者隐 私不受侵犯。
归档保存
将整理好的记录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 求进行归档保存,方便后续查阅和参 考。
申请单应由具有相应 资质的医生签字确认 。
医生应认真评估患者 输血需求,确保申请 单填写的合理性。
血样采集、标识和保存要求
01
02
03
04
血样采集前应对患者进行身份 核对,确保采集正确。
血样应使用无菌技术采集,避 免污染。
血样管应正确标识患者信息、 采集时间等,确保信息可追溯
。
血样应按规定条件保存,确保 质量稳定。
肿瘤患者输血
肿瘤患者在输血时应考虑肿瘤对血液 系统的影响和输血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风险,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和剂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输血知识培训 ,包括输血操作、输血反应处理等方 面。
开展模拟演练和实操训练,提高医护 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
交叉配血试验操作流程
01
核对患者和供血者血样 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02
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观 察有无凝集现象。
03
如出现凝集现象,应重 新核对信息并重新进行 试验。
04
试验结果应详细记录并 签名确认。
03
输血过程中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需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 、口罩和手套,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补充凝血因子。
输血安全护理ppt完整课件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输血安全知识的考核和演练,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实施输血安全的持续改进计划
建立输血安全Leabharlann 持续改进机制, 定期对输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
行分析和改进。
加强与供血机构和临床科室的沟 通与协作,共同推进输血安全工
作的落实。
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输血安全 的改进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
建议。
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01
02
03
04
输血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输血的目的 、意义、注意事项等,提高其 对输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安 慰和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情绪。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 给予合理的饮食建议,促进身
体恢复。
活动指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 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
输血安全护理ppt完整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输血安全概述 •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 输血过程中的护理措施 • 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 • 输血安全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01 输血安全概述
输血的定义与分类
输血的定义
将血液或血液成分通过静脉途径输入 患者体内,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 、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 进免疫力和促进凝血等。
复。
05 输血安全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建立完善的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 范,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
工作流程。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过程
中的问题。
定期对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 估和修订,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
性。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实施输血安全的持续改进计划
建立输血安全Leabharlann 持续改进机制, 定期对输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
行分析和改进。
加强与供血机构和临床科室的沟 通与协作,共同推进输血安全工
作的落实。
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输血安全 的改进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
建议。
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01
02
03
04
输血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输血的目的 、意义、注意事项等,提高其 对输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安 慰和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情绪。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 给予合理的饮食建议,促进身
体恢复。
活动指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 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
输血安全护理ppt完整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输血安全概述 •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 输血过程中的护理措施 • 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 • 输血安全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01 输血安全概述
输血的定义与分类
输血的定义
将血液或血液成分通过静脉途径输入 患者体内,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 、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 进免疫力和促进凝血等。
复。
05 输血安全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建立完善的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 范,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
工作流程。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过程
中的问题。
定期对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 估和修订,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
性。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17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十三条规定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 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如下: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 通路;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 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
采血后必须在离开床边之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 一位护理人员不要同时采集两位以上患者血标本,
因为存在将血样注入到错误试管中的风险; 不要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因为标本被严
重稀释会导致错误的检测结果;
21
护理人员采集配血用的血标本应 注意哪些事项?
用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 标本应作标记说明,否则将干扰配血;
6
ABO血型系统是以人体红细胞上的
抗原与血清中抗体的种类而定型的。 ABO血型系统
A
抗原
B
抗A 抗体
抗B
是如何定义的?
红细胞中含A抗原 血清中含抗B抗体
红细胞中含A抗原、B抗原
血清中无抗A和抗 B抗体
红细胞中含B抗原 血清中含抗A抗体
红细胞中无抗原 血清中含抗A和抗B抗体
7
我国卫生部制订了哪些输血的政策 法规?
用肝素治疗患者的血标本要用鱼精蛋白对 抗使之凝结再送检;
22
护理人员采集配血用的血标本应 注意哪些事项?
受血者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 者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
如果患者最近的红细胞输注发生于24小时 之前,现在又要输注红细胞,最好重新采 集一份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23
做好记录。
18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十四条规定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 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 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 核对检查: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15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十一条规定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 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 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16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二条规定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
道。
连续输用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 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 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 后方可输血。
14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条规定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 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 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 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 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2012年3月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临床 用血管理办法》;
2000年6月颁布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其中有不少条文与输血护理有关。
8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规定
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 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 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 疗方案。
2
学习目标
了解相关法规 熟知护理人员在输血中的作用 掌握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3
血量和输血
正常成年人血量: 约4800毫升(占体重的7%-8%)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危及生命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
头晕 心跳 眼发黑 出冷汗
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
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
4
5
血型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 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 胞会黏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 血浆,却不会发生凝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经过进一步研究,他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 AB型、O型四种类型,即ABO血型。
自从ABO血型发现以后,输血就成为临床上实际 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
11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五条规定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 姓名、性别、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 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 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 方可发出。
12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十八条规定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13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十九条规定
9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第二十五条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 规范建立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临床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当积极救治 患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做好观察 和记录。
10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第二十八条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 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 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 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 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护理输血知识
2015.05
1
前言
输血医学具有两重性,既有治疗作用,又有无 法预防的副作用;既能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又能带来输血的医疗纠纷。为了保证临床用血 的安全,保障用血者的身体健康,我国在 1998年颁布了《献血法》,使血液管理事业 全面纳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对采血供血机构 和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一旦出现输 血纠纷,医护人员如果没有遵守规定的输血工 作程序,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接受法律制裁。
护理人员采集配血用的血标本应注 意哪些事项?
重新采集血标本的原因是患者接受供者红细胞后 受到免疫刺激,可迅速产生针对供者红细胞的抗 体。因此,为确保患者始终接受配合的血液,新 鲜的血标本非常必要;
患者需要反复输血不必每天采集血标本,但输血 科应每隔3天进行一次抗体筛选,随时了解是否有 新的不规则抗体产生。
输血科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 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 ABO血型、Rb (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 配血试验。
19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十六条规定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 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 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20
护理人员采集配血用的血标本应 注意哪些事项?
17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十三条规定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 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如下: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 通路;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 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
采血后必须在离开床边之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 一位护理人员不要同时采集两位以上患者血标本,
因为存在将血样注入到错误试管中的风险; 不要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因为标本被严
重稀释会导致错误的检测结果;
21
护理人员采集配血用的血标本应 注意哪些事项?
用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 标本应作标记说明,否则将干扰配血;
6
ABO血型系统是以人体红细胞上的
抗原与血清中抗体的种类而定型的。 ABO血型系统
A
抗原
B
抗A 抗体
抗B
是如何定义的?
红细胞中含A抗原 血清中含抗B抗体
红细胞中含A抗原、B抗原
血清中无抗A和抗 B抗体
红细胞中含B抗原 血清中含抗A抗体
红细胞中无抗原 血清中含抗A和抗B抗体
7
我国卫生部制订了哪些输血的政策 法规?
用肝素治疗患者的血标本要用鱼精蛋白对 抗使之凝结再送检;
22
护理人员采集配血用的血标本应 注意哪些事项?
受血者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 者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
如果患者最近的红细胞输注发生于24小时 之前,现在又要输注红细胞,最好重新采 集一份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23
做好记录。
18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十四条规定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 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 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 核对检查: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15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十一条规定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 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 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16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二条规定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
道。
连续输用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 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 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 后方可输血。
14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条规定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 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 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 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 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2012年3月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临床 用血管理办法》;
2000年6月颁布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其中有不少条文与输血护理有关。
8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规定
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 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 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 疗方案。
2
学习目标
了解相关法规 熟知护理人员在输血中的作用 掌握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3
血量和输血
正常成年人血量: 约4800毫升(占体重的7%-8%)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危及生命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
头晕 心跳 眼发黑 出冷汗
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
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
4
5
血型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 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 胞会黏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 血浆,却不会发生凝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经过进一步研究,他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 AB型、O型四种类型,即ABO血型。
自从ABO血型发现以后,输血就成为临床上实际 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
11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五条规定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 姓名、性别、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 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 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 方可发出。
12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十八条规定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13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十九条规定
9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第二十五条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 规范建立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临床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当积极救治 患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做好观察 和记录。
10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第二十八条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 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 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 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 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护理输血知识
2015.05
1
前言
输血医学具有两重性,既有治疗作用,又有无 法预防的副作用;既能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又能带来输血的医疗纠纷。为了保证临床用血 的安全,保障用血者的身体健康,我国在 1998年颁布了《献血法》,使血液管理事业 全面纳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对采血供血机构 和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一旦出现输 血纠纷,医护人员如果没有遵守规定的输血工 作程序,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接受法律制裁。
护理人员采集配血用的血标本应注 意哪些事项?
重新采集血标本的原因是患者接受供者红细胞后 受到免疫刺激,可迅速产生针对供者红细胞的抗 体。因此,为确保患者始终接受配合的血液,新 鲜的血标本非常必要;
患者需要反复输血不必每天采集血标本,但输血 科应每隔3天进行一次抗体筛选,随时了解是否有 新的不规则抗体产生。
输血科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 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 ABO血型、Rb (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 配血试验。
19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十六条规定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 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 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20
护理人员采集配血用的血标本应 注意哪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