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四)血型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助教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人类红 细胞血型。为以后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保证。
a
4
(五)我国输血的开端
1918年,刘瑞恒等在上海首先报告了中 国人的血型。1921-1932年,北京协和医院 采用直接输血法开展了临床输血。1944年, 我国军医署血库在昆明成立。1953年,我
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发生困难者。 曾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患者。
因输血产生同种免疫抗体的患者。
准备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
边远地区供血困难或经济困难, 但手术需输血者。
避免生孩子时输异体血的孕妇 等
a
29
(3)回收式自身输血 适应证
大量丢失血液的手术,如胸腹腔大血管手术、心脏手术等。 内出血者,如脾破裂、大动脉瘤破裂等。 血液供应不足的战伤、外伤手术。 其他 如肝移植、股关节置换术、侧弯矫正术、脊柱脊髓肿瘤 摘除术、骨科手术等。
凡是申请预定了特殊血液制品后,如遇患 者病情变化、抢救死亡,不需再输入预定 血液成分,应及时与输血科联系,尽可能 办理退血手续,否则一切费用由申请科室 承担。
a
20
四、输血病历检查要点
1、输血指征 a:Hb>100g/L,失血量<500ml无特殊情况记录输血不得分。
b:输血前无血常规检测,不得分。 c:输血后无效果评估继续输血不得分.
a:病历输血记录单丢失,不得分。 b:输血记录单不规范的,不得分。 c:输血记录单项目不全,不得分。
a
26
五.自身输血简介
1.自身输血的优点 避免输血相关性感染,如爱滋病毒、肝炎病毒等。 避免同种抗体的产生 减少输异体血导致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率。 反复采血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增加红细胞生成。
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助教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人类红 细胞血型。为以后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保证。
a
4
(五)我国输血的开端
1918年,刘瑞恒等在上海首先报告了中 国人的血型。1921-1932年,北京协和医院 采用直接输血法开展了临床输血。1944年, 我国军医署血库在昆明成立。1953年,我
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发生困难者。 曾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患者。
因输血产生同种免疫抗体的患者。
准备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
边远地区供血困难或经济困难, 但手术需输血者。
避免生孩子时输异体血的孕妇 等
a
29
(3)回收式自身输血 适应证
大量丢失血液的手术,如胸腹腔大血管手术、心脏手术等。 内出血者,如脾破裂、大动脉瘤破裂等。 血液供应不足的战伤、外伤手术。 其他 如肝移植、股关节置换术、侧弯矫正术、脊柱脊髓肿瘤 摘除术、骨科手术等。
凡是申请预定了特殊血液制品后,如遇患 者病情变化、抢救死亡,不需再输入预定 血液成分,应及时与输血科联系,尽可能 办理退血手续,否则一切费用由申请科室 承担。
a
20
四、输血病历检查要点
1、输血指征 a:Hb>100g/L,失血量<500ml无特殊情况记录输血不得分。
b:输血前无血常规检测,不得分。 c:输血后无效果评估继续输血不得分.
a:病历输血记录单丢失,不得分。 b:输血记录单不规范的,不得分。 c:输血记录单项目不全,不得分。
a
26
五.自身输血简介
1.自身输血的优点 避免输血相关性感染,如爱滋病毒、肝炎病毒等。 避免同种抗体的产生 减少输异体血导致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率。 反复采血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增加红细胞生成。
安全输血ppt课件精选全文

第一阶段:受血者血浆中凝集素和输入血中红细胞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 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患者出现头部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 痛和胸闷等。
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出现血红蛋白尿、 黄疸、寒战、发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下降等。
第三阶段: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 管;又由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肾小管内皮缺血、坏死,进一步加重 肾小管阻塞,导致少尿或无尿、急性肾衰竭或死亡。
敏反应。
2024/9/25
医学文档
19
输血反应及护理
2、症状 (1)轻度反应: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多
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水肿、口唇水肿。 (2)中度反应:可发生喉头水肿而致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胸痛,
肺部听诊哮鸣音。 (3)重度反应:过敏性休克。
2024/9/25
医学文档
20
溶血反应是受血者的红细胞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 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溶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
2024/9/25
医学文档
23
输血反应及护理
1、急性溶血反应
(1)原因:急性溶血反应主要是血管内溶血,主要原因为: ①输入异型血:大多数严重的急性溶血反应由ABO血型不相容引起,是输血反应
病情调节滴速。 9、再次查对 10、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输血知识的健康教育,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将呼叫器置于患者易取处,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反映。
2024/9/25
医学文档
11
输血操作规程
11、输血过程中严密巡视,持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12、如果需要输入2袋以上的血液,前一袋血输尽时应输入少量生理
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出现血红蛋白尿、 黄疸、寒战、发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下降等。
第三阶段: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 管;又由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肾小管内皮缺血、坏死,进一步加重 肾小管阻塞,导致少尿或无尿、急性肾衰竭或死亡。
敏反应。
2024/9/25
医学文档
19
输血反应及护理
2、症状 (1)轻度反应: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多
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水肿、口唇水肿。 (2)中度反应:可发生喉头水肿而致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胸痛,
肺部听诊哮鸣音。 (3)重度反应:过敏性休克。
2024/9/25
医学文档
20
溶血反应是受血者的红细胞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 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溶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
2024/9/25
医学文档
23
输血反应及护理
1、急性溶血反应
(1)原因:急性溶血反应主要是血管内溶血,主要原因为: ①输入异型血:大多数严重的急性溶血反应由ABO血型不相容引起,是输血反应
病情调节滴速。 9、再次查对 10、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输血知识的健康教育,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将呼叫器置于患者易取处,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反映。
2024/9/25
医学文档
11
输血操作规程
11、输血过程中严密巡视,持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12、如果需要输入2袋以上的血液,前一袋血输尽时应输入少量生理
输血培训医学PPT课件

★红细胞ABO血型不合输血所致急性溶 血性输血反应治疗过程中的再次输血等。
★两周内新生儿的输血。
2.3上述未包括的特殊情况患者需要实施 相容性血液制剂输注
3.血源准备
3.1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在遇到2.1,应立 即与采供血机构联系,
在确认同型血液制剂数量不能满足供应情况下,
及时将此情况反馈给特殊输血指导小组组长及 临床患者经治科室医师,
8.在RhD阴性患者输注RhD阳性血液制 剂时,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输血
RhD阳性血液制剂情时,况医护,人一员应旦严密出观察现患溶者的血输血迹情况象,一应旦立出现即溶血停迹象止应输立即停止输 血,予以相应的治疗。
有关自体输血方面的内容
1、自身输血技术它包括以下三 个方面的内容:
⑴贮存式自体输血; ⑵稀释式自体输血; ⑶回收式自身输血;
一、历次检查存在的问题 二、特殊情况输血流程建立与实 施 三、自体输血相关内容
临床科室输血管理内容:
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 每月科室自查及自查整改报告 每月对临床医师合理用血评价
在历次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下: 1、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全,取血单填写错误; 2、输血治疗同意书填写不全; 3、科室输血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太少; 4、科室针对合理用血方面的自查太少; 5、科室对职能部门的督导反馈保存不完整; 6、大部分科室未对临床医生进行合理用血评价; 7、病程记录简单,有的缺少输血后疗效评估; 8、输血适应证掌握不严。 9、输血超时限。
2.血源准备
2.1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在确认失血性休克RhD 阴性患者因病情需要紧急输血时,应立即与采供血机 构联系,
在确认RhD阴性血液制剂(种类与数量)不能满足供 应情况下,
★两周内新生儿的输血。
2.3上述未包括的特殊情况患者需要实施 相容性血液制剂输注
3.血源准备
3.1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在遇到2.1,应立 即与采供血机构联系,
在确认同型血液制剂数量不能满足供应情况下,
及时将此情况反馈给特殊输血指导小组组长及 临床患者经治科室医师,
8.在RhD阴性患者输注RhD阳性血液制 剂时,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输血
RhD阳性血液制剂情时,况医护,人一员应旦严密出观察现患溶者的血输血迹情况象,一应旦立出现即溶血停迹象止应输立即停止输 血,予以相应的治疗。
有关自体输血方面的内容
1、自身输血技术它包括以下三 个方面的内容:
⑴贮存式自体输血; ⑵稀释式自体输血; ⑶回收式自身输血;
一、历次检查存在的问题 二、特殊情况输血流程建立与实 施 三、自体输血相关内容
临床科室输血管理内容:
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 每月科室自查及自查整改报告 每月对临床医师合理用血评价
在历次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下: 1、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全,取血单填写错误; 2、输血治疗同意书填写不全; 3、科室输血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太少; 4、科室针对合理用血方面的自查太少; 5、科室对职能部门的督导反馈保存不完整; 6、大部分科室未对临床医生进行合理用血评价; 7、病程记录简单,有的缺少输血后疗效评估; 8、输血适应证掌握不严。 9、输血超时限。
2.血源准备
2.1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在确认失血性休克RhD 阴性患者因病情需要紧急输血时,应立即与采供血机 构联系,
在确认RhD阴性血液制剂(种类与数量)不能满足供 应情况下,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ppt

四)根据骨髓增生情况分 ① 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
血、缺铁性贫血 ② 增生不良性贫血:再障、纯红细胞再
生障碍性贫血 ③ 骨髓红系成熟障碍:巨幼细胞贫血、
MDS、慢性病性贫血
贫血概述
贫血概述
四、贫血的主要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即治疗原发病,是贫血的根本性治疗。 2.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治疗 (1)补充造血因子:铁剂、VitB12、叶酸、EPO。(2)造 血干细胞移植(3)免疫抑制剂(4)手术治疗 3.支持疗法:输血是缓解贫血的有效办法,适用于急性失血 所致贫血等
以上三个文件 是输血工作的 主要法律依据
红细胞血型系统
ABO系统—RBC膜上的主要抗原系统
分型依据:RBC膜上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 抗原物质:A、B、H;分布广泛,不仅存在于RBC表面,还存在于 WBC、PLT、其他组织细胞和除脑脊液外的体液中。 抗体:抗A、抗B和抗AB三种。均由免疫产生,有IgM和IgG。 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A、B、O三个等位基因控制ABO系统的血 型物质遗传,A和B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O基因为无效等位基因。
Rh血型系统
红细胞血型系统
抗原系统:目前发现有45种,其中D抗原性最强,人类仅存
在于红细胞膜上,体液中无D血型物质。
一般将RBC膜存在D抗原似为Rh阳性,无D抗原为Rh阴性
(一般实验室只检测D抗原)。中国人99.6%为阳性,某些
少数民族阴性率可达15.78%。其基因位于第1号染色体。
5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输血管理委员
会
6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2000年6月 2日颁布
是临床输 血规范性、 指导性、 操作性文 件
输血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

送检血样
03
护士将采集的血样及时送检,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交接,确
保血样在运输过程中安全无损。
03
输血中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核对患者身份及信息
仔细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住院号、 床号、血型和诊断等 信息。
在输血前、输血中和 输血后均需核对患者 信息,以防出现差错。
确保患者身份与输血 申请单、血袋标签上 的信息一致。
并发症
包括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性肺损伤、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输血安全意义与价值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通过及时、有效的输血治疗,可 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愈率。
减少医疗纠纷
规范、安全的输血操作可以降低 医疗风险,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 疗纠纷。
提高医疗质量
加强输血安全管理,提高输血技 术水平,有助于提高医院整体医 疗质量。
医生需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如免 疫性溶血、过敏反应等,并制定相 应的预防措施。
护士核对并执行医嘱
核对输血申请单
护士在接到输血申请单后,需核 对医生的签名、输血成分、剂量、 输血目的等信息,确保医嘱正确
无误。
核对患者信息
护士在执行输血医嘱前,需再次 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 住院号、科别、床号等信息,确
保留血样和输血器材
为明确原因和追究责任,应妥善保留剩余血 液、输血器材及输血记录单等。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如抗过敏、抗休克等。
及时上报不良事件
按照医院规定及时上报输血不良事件,以便 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
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Biblioteka 010203
04
分析原因
对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原因分 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
《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改进建议
根据总结的经验教训,提 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 优化输血流程、提高输血 安全等。
将相关记录整理归档,方便后续查阅和参考
记录整理
将输血过程中的所有记录进行整理, 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保密要求
严格遵守医疗保密规定,确保患者隐 私不受侵犯。
归档保存
将整理好的记录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 求进行归档保存,方便后续查阅和参 考。
申请单应由具有相应 资质的医生签字确认 。
医生应认真评估患者 输血需求,确保申请 单填写的合理性。
血样采集、标识和保存要求
01
02
03
04
血样采集前应对患者进行身份 核对,确保采集正确。
血样应使用无菌技术采集,避 免污染。
血样管应正确标识患者信息、 采集时间等,确保信息可追溯
。
血样应按规定条件保存,确保 质量稳定。
肿瘤患者输血
肿瘤患者在输血时应考虑肿瘤对血液 系统的影响和输血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风险,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和剂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输血知识培训 ,包括输血操作、输血反应处理等方 面。
开展模拟演练和实操训练,提高医护 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
交叉配血试验操作流程
01
核对患者和供血者血样 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02
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观 察有无凝集现象。
03
如出现凝集现象,应重 新核对信息并重新进行 试验。
04
试验结果应详细记录并 签名确认。
03
输血过程中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需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 、口罩和手套,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补充凝血因子。
临床输血专业知识培训PPT课件

由于以往输血或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的患者;
此外, 全血也不宜用于单纯为了补充血容
量。因为晶体液和胶体液既有扩容效果,又无输血传播
疾病的风险。
• • • • • • • •
目前采供血机构能提供的红细胞制品 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 少白细胞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辅照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
㈢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病毒在血液成分中分布不均匀; 白细胞传播病毒的危险性最大,血浆 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对安全。 ㈣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不同的血液成分有不同的最适合保存 条件; 按各自适宜的条件可保存较长时间。 ㈤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
二、全血的缺点 ㈠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 输血量过大或速度过快可发生急性肺 水肿; 老年人、婴幼儿及危重患者危险性更大。
1997 26839 835
血浆 血小板 冷沉淀 成分 比例 (u) (u) (u) 2193 8 13% 5445 693
6023 950
101
150
21%
23%
1998 27047 4079 8770 1801
1999 24760 6110 1005 3252 9
144
247
36%
45%
年份 全血 (u)
1、PLT计数 小于5*109/L应预防性输注。 2、凝血酶原时间(PT) 大于正常对照1.5 倍,应按10~15ml /kg剂量输注FFP. 3、纤维蛋白原 小于0.8/L 应按1~1.5u /10kg剂量输注冷沉淀。
四、更新输血对病人好处多,害处少的旧观念 ㈠输全血起不到预防血细胞减少的作用: 1.人体有维持血液生理平衡的功能; 2.不相容的血液成分将迅速破坏。 ㈡输全血不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1.全血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 2.全血中的抗体含量少; 3.静注丙球有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输血知识培训ppt精品医学课件

• 但临床使用全血将进行严格综合评价。
• 理由:研究表明输注全血与成分输血在抢 救失血性临床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上差异, 但输注全血有着明显的缺点!
• 1、疾病传染明显增加;
• 2、输血相关性的呼吸窘迫综合在(TA-GV HD)明显增加;
• 3、临床上没有完全意义上新鲜全血,而由 于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条件不同,除了红 细胞和稳定凝血因子和白蛋白外,许多血 液成分已经失去原有的功能,只能算一群 漂浮在全血中的“尸体”,这些“尸体” 不但不能起治疗作用,相反带来沉重的代 谢代价。如:白细胞、血小板要在20-24° C中保存,不稳定凝血因子Ⅴ和Ⅷ要在-20 °C条件下保存。
• 按照综合评价指标评价 • 决定处罚
• 1、初级权限: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并且经过输 血相关知识培训的住院医师。同一患者一天可以 申请用血量≤400毫升(相当于红细胞4单位、血 浆400ml、血小板1个治疗剂量、冷沉淀10单位), 主治以上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 2、中级权限: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并且经过输 血相关知识培训的主治医师。同一患者一天可以 申请用血量≤800毫升(相当于红细胞小于8单位、 血浆小于800ml、血小板小于2个治疗剂量、冷沉 淀小于20单位),副主任以上医师核准签发后方 可备血。
• ×浓缩红细胞(HCT 0.7-0.8)
• 悬浮红细胞HCT 0.5-0.65 、去白(少白) 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辐照血、冰冻 红细胞
• 适应症:纠正贫血。增加携氧(休克后低 氧血症。
• 术科: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 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 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 理由:研究表明输注全血与成分输血在抢 救失血性临床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上差异, 但输注全血有着明显的缺点!
• 1、疾病传染明显增加;
• 2、输血相关性的呼吸窘迫综合在(TA-GV HD)明显增加;
• 3、临床上没有完全意义上新鲜全血,而由 于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条件不同,除了红 细胞和稳定凝血因子和白蛋白外,许多血 液成分已经失去原有的功能,只能算一群 漂浮在全血中的“尸体”,这些“尸体” 不但不能起治疗作用,相反带来沉重的代 谢代价。如:白细胞、血小板要在20-24° C中保存,不稳定凝血因子Ⅴ和Ⅷ要在-20 °C条件下保存。
• 按照综合评价指标评价 • 决定处罚
• 1、初级权限: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并且经过输 血相关知识培训的住院医师。同一患者一天可以 申请用血量≤400毫升(相当于红细胞4单位、血 浆400ml、血小板1个治疗剂量、冷沉淀10单位), 主治以上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 2、中级权限: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并且经过输 血相关知识培训的主治医师。同一患者一天可以 申请用血量≤800毫升(相当于红细胞小于8单位、 血浆小于800ml、血小板小于2个治疗剂量、冷沉 淀小于20单位),副主任以上医师核准签发后方 可备血。
• ×浓缩红细胞(HCT 0.7-0.8)
• 悬浮红细胞HCT 0.5-0.65 、去白(少白) 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辐照血、冰冻 红细胞
• 适应症:纠正贫血。增加携氧(休克后低 氧血症。
• 术科: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 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 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第二章 输血申请
第三条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 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 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 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 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 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并入病历。申请血量超过1600毫升者,填写 大量输血申请表,报医务处批准。紧急情 况下,可以先输血,审批手续应在6小时后 补齐。
13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和送检
第七条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 当面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房 (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采 集血液时不准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 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 配血错误。采集过程中注意避免溶血,采集后注 意混匀抗凝剂,以防血液凝集。医护人员在标本 采集完毕后须即刻填写完整输血申请单及剪贴血 样试管标签上的相关内容并贴好在血样试管上, 要注意将血液上沿露出,以便输血科人员观察血 样情况。
18
第五章 取血(血液的发放管理)
第十三条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 指定持有上岗证的护工到输血科取血,病 人家属不得取血。
16
第四章 交叉配血
第十一条 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 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 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 检查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后方可进 行交叉配血。配血操作按标准操作程序进 行。
17
第四章 交叉配血
第十二条 手术备血、有输血史、妊辰 史、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收到患 者血标本后,及时做抗体筛查。
4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十一条 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 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 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 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 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 血治疗。
5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 技术。 三级医院、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开展 自体输血技术,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提高合 理用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机构应当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 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保证医疗 质量和安全。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 教育工作,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工作。
11
第二章 输血申请
第四条 申请输血患者,应进行输血前 的检查。首次输血,应做血型鉴定、抗体 筛查和输血前相关9项检查指标;曾输过血 的患者,如本次新入院,也应进行血型复 检、抗体筛检和输血前病原学检查。门诊 病人原则上不进行输血治疗。
12
第二章 输血申请
第五条 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 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六条 输血申请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14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和送检
第八条 血液采集后,由病区医护人员 或指定持有上岗证的护工将受血者血样 (择期手术病人一定要提前备血)和输血 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合格后输血科保存备用。
15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和送检
第九条 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 在输血前3天之内(包括血样采集当天)采 集的,超过3天的必须重新采集。
3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2012年8月1日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的: 第十九条 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 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 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 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 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 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6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十八条 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 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 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 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7
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输血申请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和送检 第四章 交叉配血 第五章 取血(血液的发放管理) 第六章 输血(输血管理) 第七章 输血不良反应管理 第八章 成分输血 第九章 输血须知 第十章 血液制品的输注时限
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临 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 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9
第二章 输血申请
第二条 申请输血应由主治医师逐项填写 《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以上医师核 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 交输血科备血。少量出血(出血量少于400 毫升)者可以不输血,为维持血容量可输 晶体液或胶体液代替品。
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1
目录பைடு நூலகம்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 输血前评估管理程序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预案 临床应急用血预案 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及其处理预案 受血者血样采集流程
2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临床安全输血所遵守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 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 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献血法》中重点强调一点就是第十五条: 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 导择期手术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 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