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资产国际保存活动
2024年全球文化遗产的新保护措施

保护原则及目标设定
真实性原则
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 性,确保其历史、文化和社会
价值的传承。
可持续性原则
确保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可持 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效益的协调统一。
公众参与原则
鼓励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 作,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 意识和能力。
目标设定
明确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短期 和长期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
的发展。
06 法律法规完善与监管机 制强化
国际法律法规框架梳理及完善建议
梳理现有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
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性 梳理,明确各法规的适用范围和具体要求。
提出完善建议
针对现有法律法规存在的不足和漏洞,结合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形势和新需求 ,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如加强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等。
文化遗产相关行业应建立自律机制,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 加强行业内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制定标准
制定全球统一的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包括保护范围、保护方 式、保护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为各国提供参考和借鉴。
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和纠正
加大惩处力度
对违反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应依法加大惩处力度,包括罚款、吊销执照、追究刑事责任等 。
2024年全球文化遗 产的新保护措施
汇报人:XX
2024-02-04
目录
CONTENTS
• 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挑战 • 新保护措施概述与原则 • 物质文化遗产新保护措施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传承途径 • 社区参与和公众意识提升策略 • 法律法规完善与监管机制强化
01 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与挑战
跨文化交流和互鉴机制建立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框架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框架第一章:概述世界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并保护的世界上杰出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对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并需要我们保护。
本文旨在讨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框架。
首先,我们将介绍有关国际法和国家法律的背景。
接着,我们将讨论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框架。
最后,我们将讨论一些有关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挑战和未来的展望。
第二章:背景国际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定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旨在保护全球文化和自然的重要遗产。
该公约是国际法律的一部分,并已被189个国家签署和批准。
公约要求签署国在其领土内设立世界遗产保护区,并承担保护、维护和修复的责任。
签署国还需要报告保护活动的进展,以及在保护期间发生的任何情况。
国家法律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不仅仅在于签署国,也是每个国家的责任。
国家法律需要制定和实施有关世界遗产的法规和规定,并确保它们得到遵守。
此外,一些国家还将世界文化遗产列入国内保护的合法性文件中,以提高对这些遗产的保护和重视。
第三章:法律框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法律框架。
该公约要求签署国保护和维护自然和文化遗产,防止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破坏。
其中,最主要的要求包括设立保护区和协调保护行动以及在保护遗产的过程中寻找共同点和参与方式。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还要求签署国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有条件地分割保护区,加强多样性保护,并提高公众参与。
国家法律国家也需要采取法律措施来保护这些遗产。
这些法律包括国家法规、规定、行政命令、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文件以及政府出版物。
另外,国际协调也有助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中心协调全球各地区的保护行动,并为保护活动提供支持。
第四章:保护的挑战和未来展望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能对遗产产生破坏性影响;人类活动:除了自然灾害,破坏包括非法矿业、城市建设和旅游业也经常打击文化遗产;工作力量和资金:许多国家拥有在技能、资金和资源上的限制,这可能影响保护、修复和维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能力。
国际组织关于遗产保护的内容解读

国际组织关于遗产保护的内容解读遗产保护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许多国际组织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人类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本文将解读几个重要国际组织关于遗产保护的内容,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物保护组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劳工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遗产保护组织之一。
其关于遗产保护的核心是《世界遗产公约》,该公约于1972年通过,目的是保护具有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该公约规定了世界遗产的概念、遗产保护的原则和指导原则等内容。
公约实行两套保护机制,即世界遗产名录和保护名录。
世界遗产名录将具有特殊文化或自然价值的遗产列入保护范围,并给予相关保护和支持。
保护名录则是为处于潜在威胁中的遗产提供特别关注和支持。
国际文物保护组织(ICOMOS)成立于1965年,是专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
其宗旨是保护、保持、传承和再利用文化遗产。
ICOMOS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遗产、考古遗址、城市和文化景观。
为达到这个目的,ICOMOS推行了一系列标准和准则。
例如,评估遗产价值的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标准,为遗产修复和保护提供专业指导的修复准则,以及通过各种国际合作项目推动遗产保护传承的行动计划。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伙伴之一,成立于1948年。
其使命是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使用。
IUCN关注的是自然遗产的保护,如国家公园、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该组织制定了多个保护自然遗产的准则和指南,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界自然遗产准则》,旨在指导全球自然遗产保护工作。
准则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和参与性管理的原则,并提供了开展监测、评估和计划保护工作的方法和指导。
国际劳工组织(ILO)是一个由各个国家政府、工会和雇主组织组成的机构,旨在促进全球的劳工权益和社会正义。
ILO与遗产保护的关系在于,许多遗产保护项目和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在保护传统手艺和技能方面。
文化遗产的守护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建筑

文化遗产的守护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建筑文化遗产的守护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建筑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们承载着历史的痕迹,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变和发展,并对后代传递着无价的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失去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守护这些宝贵的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世界遗产建筑,充当着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建筑是经过认定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杰作,代表了人类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和文化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目标是通过保护、保存和传承这些建筑物,确保它们得以永久保存在现有和未来的世代中。
世界遗产建筑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建筑物,包括古迹、城市规划、文化景观等。
这些建筑物在其所在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技术水平。
世界遗产建筑既是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建筑的保护工作是一个大型的全球性行动。
其首要任务是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同时通过开展研究和教育活动来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各个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并提供技术支持和专家咨询。
保护世界遗产建筑的工作不仅仅限于修复和保养建筑物本身,还需要考虑到其所在环境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保文化遗产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地展现,同时为游客提供良好的观赏体验。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游客流量,防止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对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破坏。
世界遗产建筑的保护需要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和宣传力度。
专家和学者可以通过研究和学术交流,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支持和指导。
而社会公众也应该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增强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简介

世界文化遗产简介一、世界文化遗产简介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
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力组织,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与保护工作。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遗产总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21年7月,中国已有56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8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
二、历史沿革及审批流程(一)公约标志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右图),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
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进行保护。
(二)筹建历史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坝,可能会淹没尼罗河谷里的珍贵古迹,比如阿布辛贝神殿。
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努比亚行动计划",阿布辛贝神殿和菲莱神殿等古迹被仔细地分解,然后运到高地,再一块块地重组装起来。
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起草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协定。
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缔约国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由缔约国申报,经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考察、评估。
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初步审议,最后经公约缔约国大会投票通过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称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的法律知识点总结

世界遗产的法律知识点总结世界遗产是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具有文化、自然价值并承担全人类共同保护责任的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历史建筑群、古迹遗址等,这些遗产对人类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为了保护世界遗产,各国签署了《世界遗产公约》,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世界遗产进行严格管理和保护。
下面就世界遗产的法律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是保护世界遗产的国际公约,于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并于1975年正式生效。
《公约》的宗旨是通过国际合作保护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促进人类对这些遗产的认识和尊重。
该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应承担保护和管理本国领土上的世界遗产的责任,并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同时,各缔约国还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确保世界遗产得到充分的保护和管理。
二、世界遗产的法律保护1. 国内法律保护各国家在批准《世界遗产公约》后,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对世界遗产的有效保护。
例如,中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该法律规定了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其中也包括了世界遗产的保护。
通过这些国内法律法规的制定,可以加强对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对侵犯世界遗产的行为进行惩罚。
2. 国际合作保护除了国内法律保护外,各国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进行对世界遗产的保护。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负责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向各国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援助等。
此外,各国还可以通过多边协定、双边协议等方式进行合作,共同保护世界遗产。
例如,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世界遗产合作协定》,就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等事项进行合作。
三、世界遗产的管理机构1. 国家管理部门各国家都应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对本国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
这些管理机构通常是文化遗产部门或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审核世界遗产申报材料、制定保护规划、组织监测和保护工作等。
例如,中国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都负责相关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负责保护和推广世界各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提高全世界人民的教育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并支持可持续发展和平与人权等活动。
这里是一篇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以下为具体内容。
一、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成立于1946年,是联合国系统中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教科文组织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建立在教育、科学、文化和通信基础之上的人类团结和文明进步,以及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对话。
为此,教科文组织力图通过支持国际文化交流、文化保护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来实现这个目标。
教科文组织对于文化与教育的重视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支持。
目前,教科文组织已经拥有195个成员国和9个准成员国,总部以外还有60多个分部和办事处。
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下的多个世界遗产文化和自然保护项目也得到了全球的广泛认可和保护。
二、工作内容1.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UNESCO的工作涵盖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缓解文化遗产的破坏和威胁,促进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技术古迹和传统文化的保存。
其工作范围包括:为历史遗址提供财政、技术和专家等方面的支持,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传播文化保护理念和增强文化保护意识等。
2. 促进教育和科学发展教育和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大支柱,也是教科文组织的关注重点。
教育和科学的发展有助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对于许多贫困和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样的发展更加迫切。
教科文组织对于教育和科学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支持,包括启动一系列的项目,提供技术援助,推广先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以及发展电子教育等。
3. 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对话教科文组织强调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对话的重要性,这也正是教科文组织名字中“文化”这个词的代表意义。
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对话可以帮助推进全球文明的发展,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从而减少纷争和冲突,并提高人们之间的共同意识和认识。
文化遗产保护介绍

• 外国历史环境的保护和规划》,王瑞珠,淑馨出版社
• 《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紫禁城出版社, 1993
• 《朔州崇福寺弥陀殿修缮工程报告》,文物出版社,1993
• 《西藏布达拉宫修缮工程报告》,文物出版社,1994
• 《紫禁城建筑研究与保护》,于倬云主编,紫禁城出版社, 1995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阮仪三、王景慧、王 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 《Management Guideline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B.M. Feilden and J. Jokilehto, ICCROM/UNESCO, 1993
• 《中国古代建筑》(国家文物局主持文物博物馆 系列教材),罗哲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2月
1.修复工作必须建立在对建筑进行深入研究的科 学基础上;
2.修复后的建筑必须能够适应当代的功能要求。
维奥勒-勒-杜克为代表的法国文物建筑保 护学派成为十九世纪中到二十世纪初期欧洲文物 建筑保护运动中的一个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流派。
第一章 文化遗产的概念
关于遗产的概念
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我们目前正在享用 并要传给后代的,让他们学习、赞叹和享 用的东西。
我们想保存的地方和物体,他们来自 我们的祖先,十分美丽。从科学的角度是 非常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典范,是生活和 灵感的源泉,是我们祖先的生活、历史的 见证。
关于文物的概念:
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 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我们获得伟大的,无可比拟的文化成就的 唯一道路,是建筑在对希腊的模仿之上的”。
保护文物建筑艺术价值的倾向在十九世纪以 维奥勒-勒-杜克(Viollet-le-Duc)为代表的法 国文物建筑保护学派的发展下达到了顶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资产国际保存活动
作者:林志宏, Lin Chih-Hung
作者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产处
刊名:
国外城市规划
英文刊名:URBAN PLANNING OVERSEAS
年,卷(期):2001(4)
被引用次数:4次
1.林志宏浅谈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保护的措施创新——以漳州市台湾路历史街区整治保护规划为例[期刊论文]-广东科技2009(16)
2.景峰.JING Feng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稿)及其意义[期刊论文]-中国园林2008,24(3)
3.郭嘉.Guo Jia申报世界遗产保护和永续利用人类瑰宝[期刊论文]-规划师2006,22(1)
4.周俭.黄勇.Zhou Jian.Huang Yong低成本传统民居改建探究——以同里镇鱼行街168号民居改建为例[期刊论文]-城市建筑2006(12)
5.麻博宇浅析全球化中的UIA[学位论文]2009
1.陈伟传统商业街区的景观特征分析与量化方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姜丽南杭州北山街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3.邱静雯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3
4.李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引用本文格式:林志宏.Lin Chih-Hung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资产国际保存活动[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 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