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人物介绍

合集下载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 温庭筠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 叉”之称。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 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 唐代 温庭筠的人物简介: 温庭筠(约 812 年-约 866 年),是唐代温庭筠,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 之一。

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 齐名,有“温李”之称。

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 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

可是,到了温庭 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

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

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 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 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

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

他著有《握兰》、词集 《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 66 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

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 310 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 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温庭筠的性格特征: 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 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 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唐 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诗词 兼工。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 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词多写女子闺 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 大都收入 《花间集》 。

原有集, 已散佚, 后人辑有 《温 庭筠诗集》《金荃词》。

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

温庭筠

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 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
可谓极两者之能事。”
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
人。”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 者,可惜几乎全部亡佚,仅《乾巽子》 部分文句在《太平广记》里尚有所引 录, 现如今无从探知其详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 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目录
一,人物综述 二,生平事迹 三,主要作品 四,文学成就
一,人物综述
温庭筠(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
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 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 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工诗,与
八卦趣事
花间词鼻祖温庭筠因嫖娼曾三次被群殴
温庭筠与鱼玄机
温庭筠上了历届考官的黑名单
谢谢大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生平事迹
1、考场救人
2、人际关系
三,主要作品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 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 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 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 原意。
温庭筠词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 代表词作有《望江南》二首、《菩萨蛮》十四首、 《更漏子》六首、《酒泉子》四首、《杨柳枝》、 《南歌子》、《河渎神》、《诉衷情》等。
作品欣赏
南歌子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婉约派诗人温庭筠

婉约派诗人温庭筠

婉约派诗人温庭筠 温庭筠(约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 西祁县东南)人。

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 为放浪。

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 叉”之称。

又是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 隐 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 都不如李商隐。

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然恃才 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 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 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 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同白居易 、柳宗元 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据考,温庭筠幼时已 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 杜陵游客。

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

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即以词赋兼工, 才思敏捷知名。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 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 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 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唐 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诗词 兼工。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 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词多写女子闺 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 大都收入 《花间集》 。

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 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约 812 — 约 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 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出生于没落 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

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 尉, 官至国子监助教。

富有天才, 文思敏捷, 每入试, 押官韵, 八叉手而成八韵, 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 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监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 与李商隐 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 对时政有所反应。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 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有 《花间集》遗存。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 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

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 俱佳,以词著称。

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 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 李白 、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 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 重之别。

飞卿下语镇纸, 端己揭响入云, 可谓极两者之能事。

”又载张惠言语云: “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

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 气。

”“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

如飞卿则神理超越, 不复可以迹象求矣。

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

”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 卿词,精妙绝人。

”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花间集》 收温词最多达 66 首, 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 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 被称为“花间派”鼻祖, 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呢?温庭筠的诗歌 是不是很美很让人陶醉呢?那么, 关于温庭筠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 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温庭筠人物简介 温庭筠(约 812 — 约 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 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出生于没落 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

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 尉, 官至国子监助教。

富有天才, 文思敏捷, 每入试, 押官韵, 八叉手而成八韵, 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 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监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 与李商隐 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 对时政有所反应。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 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有 《花间集》遗存。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 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

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古语说:“文如其人,风格即人”,一个人的生活境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 的文学 创作。

唐代的温庭筠可称为“才子词人”,它因出身没落贵族,为人放荡不羁,为 当时的士大夫所不齿,不擅卑躬屈膝地逢迎权贵,且看不惯权贵的所作所为,因 而终究不得重用, 以致终生怀才不遇, 官止国子助教, 终生困顿。

尽管仕途不顺, 却与歌伎打得火热, 过着“偎红倚翠”、 “浅斟低唱”的生活, 从而造就了他“花 间鼻祖”之美称。

一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并州祁县(今山西省太原巿)人。

生于宪宗元 和七年(公元 812 年),约卒于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 873 年)。

其六世祖温 彦博,为玄宗贞观四年中书令,祖父温续、父亲温曦都尚公主,可称官宦世家。

因其品行不端、又为狭邪游,故屡应进士试皆不第;却试场中多代人作文,竟应 制录取。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简介温庭筠简介在封建时代,一个读书人即便有最好的文才,也得不到重用是一件让人惋惜的事。

下面是诗人温庭筠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一、【诗人简介】温庭筠(约812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

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监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有《花间集》遗存。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

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二、【诗人故事】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

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

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

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

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

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

李义山对他说:“我近来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

”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

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

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

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叫温庭筠代他撰词,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

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绹便疏远了他。

温庭筠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宰相没学问。

唐代著名作家温庭筠

唐代著名作家温庭筠

唐温庭筠晚唐时期的著名作家温庭筠性格直爽,刚正不阿,因此得罪权贵,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下面是诗人温庭筠的简介,欢迎阅读。

【诗人简介】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诗人】才高累身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

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

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

并仰榜出,以明无私。

”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

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

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

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

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醁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

”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咸通七年(866 年)冬抑郁而死。

《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

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

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

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

所以纪唐夫送他赴方城诗又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

温庭筠

温庭筠

2 自行添加标题 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55岁时,他又去应
试,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 。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隋州隋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 再小的官。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去了江东,此时 已经61岁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 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咸通四年(863年), 自行添加标题 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 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 63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 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
2
2
自行添加标题
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 在外地度过的。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 (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即以词 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 自行添加标题 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 叉”、“温八吟”。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 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2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 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 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 自行添加标题 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 鼻祖,
2
商山早行
2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自行添加标题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 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 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 自行添加标题 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 在明净的池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的人物介绍 温庭筠是晚唐的大才子,作诗与李商隐 齐名,又是“花间词派”的首要词人。

看他那些温婉香软的诗词 , 很容易让人以为他是一位倜傥潇洒、 玉树临风的大帅哥, 其实他形象不佳, 素有“温钟馗”的绰号。

钟馗是鬼见了都要被吓跑的, 温某人的形象就可见一斑。

读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这位大才子干的荒唐事可是不少。

温庭筠少年时就名声在外, 他到江淮一带 游历,当地的一位官员看重他的才华,给了他不少钱,本来是想鼓励后辈发奋上 进。

哪想到温庭筠年轻轻的就不学好,钱到手后都用到歌楼妓馆等风月场中了。

那位官员知道后气得不得了,拿板子把温庭筠打了一顿后把他赶走了事。

不过温庭筠的才气真不是闹着玩的。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他叉手 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都称他为“温八叉”、“温八吟”。

每 次进士考试, 温庭筠能三下五除二就把题目做完, 然后顺便把周围考生的卷子全 都给答了。

而且通常帮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由此“救数人”的外号不胫 而走。

因为温庭筠考试作弊的名头实在太响,沈询做主考的时候便将他特别对待, 特意把他召到帘前考试。

没想到温庭筠反而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

据说这 次虽有沈询如此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

当然,这次考试他温 某人又没能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