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件第二章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pt

这种转型并不是指要离开制造业,甚至并不是离开劳动 密集型产业,张燕生强调,关键是如何做出自己的品牌 和营销渠道。
张燕生提醒说,由低价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和品牌竞 争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于当前大部门加工贸易企业 完全依赖贴牌和国外的贸易销售渠道,自己本身没有任 何转型准备。“如果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大转型遇到障 碍,中国可能要面临像日本一样较长时间的经济低速期 甚至停滞期。”
素)
二、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基础)
三、国际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四、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五、资本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兴起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六、人口、资源、生产规模和市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七、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演示课件
一、社会生产力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 定性因素: (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各国在国际分 工体系中的地位 (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贸易商品 结构 (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分工的形 式、广度和深度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P28
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 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
国际分工是国 际贸易和世界
市场的基础
演示课件
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P28
(一)国际分工萌芽阶段(16-18世界中叶)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60年代)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第 二次世界大战)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
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了门类比 较齐全的国际分工新体系。宗主国与殖民地、工 业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 而宗主国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工 业部门之间的分工。
张燕生提醒说,由低价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和品牌竞 争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于当前大部门加工贸易企业 完全依赖贴牌和国外的贸易销售渠道,自己本身没有任 何转型准备。“如果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大转型遇到障 碍,中国可能要面临像日本一样较长时间的经济低速期 甚至停滞期。”
素)
二、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基础)
三、国际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四、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五、资本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兴起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六、人口、资源、生产规模和市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七、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演示课件
一、社会生产力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 定性因素: (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各国在国际分 工体系中的地位 (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贸易商品 结构 (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分工的形 式、广度和深度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P28
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 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
国际分工是国 际贸易和世界
市场的基础
演示课件
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P28
(一)国际分工萌芽阶段(16-18世界中叶)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60年代)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第 二次世界大战)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
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了门类比 较齐全的国际分工新体系。宗主国与殖民地、工 业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 而宗主国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工 业部门之间的分工。
国际分工

第2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的分 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开 通了东西方通商的渠道,有力地促进了世界 市场的产生和世界贸易的迅速扩大.手工业 生产向工场手工业生产过度
1947年
出口
1951年
进口替代 出口 225680 0 173.91 12977 出口替代 230340 0 167.81 13726
资本(美 2550780 309133 9 元) 劳动(人/ 182.313 170.00 4 年) 18184 人平均年 13991 资本量
表3-3
商品 小麦(吨) 生铁(吨) 国家 法国
交换后
英国 1 3-1=2
3-1=2 1
由表3-3可知,交换后英国得到2吨生铁,1吨 小麦,比分工前的国内交换多得到1吨生铁; 而法国得到2吨小麦,1吨生铁,比分工前的国 内交换多得到1吨小麦.可见,实行国际分工 后,通过国际贸易,英,法两国都可同时受惠, 利益就来自各自发挥生产中的绝对成本优势, 使生产效率提高而增加了产品量.
分工后两国所需劳动日
2单位酒 2单位毛呢 共计
英国
200天
200天
葡萄牙
160天
160天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葡萄牙应专门从事葡萄 酒生产并出口部分葡萄酒换取英国的毛呢. 而英国则应专门从事毛呢生产,并出口部分 毛呢换取葡萄牙的葡萄酒.如果两国间葡萄 酒和毛呢的交换比例为1:1,则葡萄牙获得1 个单位的酒和一个单位的毛呢要比分工前的 国内交换节省10个劳动日,而英国获得1个 单位的酒和一个单位的毛呢要比分工前的国 内交换节省20个劳动日.可见,即使一国在两 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不利地位,通过两国 间的分工与相互贸易,双方仍可或益.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的分 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开 通了东西方通商的渠道,有力地促进了世界 市场的产生和世界贸易的迅速扩大.手工业 生产向工场手工业生产过度
1947年
出口
1951年
进口替代 出口 225680 0 173.91 12977 出口替代 230340 0 167.81 13726
资本(美 2550780 309133 9 元) 劳动(人/ 182.313 170.00 4 年) 18184 人平均年 13991 资本量
表3-3
商品 小麦(吨) 生铁(吨) 国家 法国
交换后
英国 1 3-1=2
3-1=2 1
由表3-3可知,交换后英国得到2吨生铁,1吨 小麦,比分工前的国内交换多得到1吨生铁; 而法国得到2吨小麦,1吨生铁,比分工前的国 内交换多得到1吨小麦.可见,实行国际分工 后,通过国际贸易,英,法两国都可同时受惠, 利益就来自各自发挥生产中的绝对成本优势, 使生产效率提高而增加了产品量.
分工后两国所需劳动日
2单位酒 2单位毛呢 共计
英国
200天
200天
葡萄牙
160天
160天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葡萄牙应专门从事葡萄 酒生产并出口部分葡萄酒换取英国的毛呢. 而英国则应专门从事毛呢生产,并出口部分 毛呢换取葡萄牙的葡萄酒.如果两国间葡萄 酒和毛呢的交换比例为1:1,则葡萄牙获得1 个单位的酒和一个单位的毛呢要比分工前的 国内交换节省10个劳动日,而英国获得1个 单位的酒和一个单位的毛呢要比分工前的国 内交换节省20个劳动日.可见,即使一国在两 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不利地位,通过两国 间的分工与相互贸易,双方仍可或益.
国际分工案例ppt课件

而在知识密集环节不劳动密集环节的分工体系下在主要来自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正将更多的生产性环节分包给丐界各地的合同制造商甚至完全退出生产让特别是集中于发展中国家的合同制造商从事生产的今天丐界加工厂的位置显然是极为被动丏极具风险的即便是丐界工厂也并丌是最大利益的获得者
案例:“空中客车”的国际分 工
10
讨论题:包括“空中客车”在内的许多跨国公司 选择了中国在其分工体系中承担起全球加工厂的 角色,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跨国公司“的世目界标工导厂向”并的非最是初中含国义国是际指分一工个地特位定的国提家升或,区而位恰的恰生是产充分挖 掘和利结用果中是国向劳世动界要其素他密国集家的或独地特区优源势源,不将断在地中提国供的制投造资品点。作世为界其工—下 游工更生制强产造的厂的力性之增的成,角间值形熟表色能(成发现三的力不达为次固,仅,占产定具意而有业化有味且世之。 更着显界间高2这 示 工)0,的0个 了 业年“分国 这 品前世工家 个 出,界地或 国 口当工位地 家 的国厂。区 或 相际”而制 地 当分显在造 区 份工然知业 与 额仅比识的 外 。发“密庞 部生原集大世在材环规界原料节模的材生与和贸料产劳生易开地动产能采”密及具集加有 环节的分工当体今系中下国,的在制主造要业来离自真美正、意欧义、上日的等世发界达工国厂家的的目跨标国仍公非司正将 更多的常生遥产远性。环尽节管分中包国给已世有界10各0多地种的制合造同产制品造的商产,量甚成至为完世全界退第出一生,产, 让特别但是中集国中企于业发及展其中品国牌家在的国合际同市制场造上商的从信事誉生度产和的影今响天力,微“乎世其界微加。工 厂”的19位85置-2显00然0年是的极1为5年被间动,且中极国具吸风收险的的外,商即直便接是投“资世额界从工2厂0亿”美也并不 是最大元利增益至的41获0亿得美者元。,在同充期当,制中造国基出地口的额过从程2中60,亿中美国元的增企长业为及24其90品牌 并没有亿在美世元界。市19场91上年占,据中显国要所的有位产置业,的更出别口说中是外领国袖子的公位司置所,占这份是额中国 目前被为冠17之%以,“制世造界业工中厂占”16的%美。名20,01而年却,截所然有不产同业于出以口往的历50史%上和数制个 “世界造工业厂出”口的的最44大%差来异自,于也外是国最子值公得司担。忧的。只有当中国本土的企业
案例:“空中客车”的国际分 工
10
讨论题:包括“空中客车”在内的许多跨国公司 选择了中国在其分工体系中承担起全球加工厂的 角色,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跨国公司“的世目界标工导厂向”并的非最是初中含国义国是际指分一工个地特位定的国提家升或,区而位恰的恰生是产充分挖 掘和利结用果中是国向劳世动界要其素他密国集家的或独地特区优源势源,不将断在地中提国供的制投造资品点。作世为界其工—下 游工更生制强产造的厂的力性之增的成,角间值形熟表色能(成发现三的力不达为次固,仅,占产定具意而有业化有味且世之。 更着显界间高2这 示 工)0,的0个 了 业年“分国 这 品前世工家 个 出,界地或 国 口当工位地 家 的国厂。区 或 相际”而制 地 当分显在造 区 份工然知业 与 额仅比识的 外 。发“密庞 部生原集大世在材环规界原料节模的材生与和贸料产劳生易开地动产能采”密及具集加有 环节的分工当体今系中下国,的在制主造要业来离自真美正、意欧义、上日的等世发界达工国厂家的的目跨标国仍公非司正将 更多的常生遥产远性。环尽节管分中包国给已世有界10各0多地种的制合造同产制品造的商产,量甚成至为完世全界退第出一生,产, 让特别但是中集国中企于业发及展其中品国牌家在的国合际同市制场造上商的从信事誉生度产和的影今响天力,微“乎世其界微加。工 厂”的19位85置-2显00然0年是的极1为5年被间动,且中极国具吸风收险的的外,商即直便接是投“资世额界从工2厂0亿”美也并不 是最大元利增益至的41获0亿得美者元。,在同充期当,制中造国基出地口的额过从程2中60,亿中美国元的增企长业为及24其90品牌 并没有亿在美世元界。市19场91上年占,据中显国要所的有位产置业,的更出别口说中是外领国袖子的公位司置所,占这份是额中国 目前被为冠17之%以,“制世造界业工中厂占”16的%美。名20,01而年却,截所然有不产同业于出以口往的历50史%上和数制个 “世界造工业厂出”口的的最44大%差来异自,于也外是国最子值公得司担。忧的。只有当中国本土的企业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二章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世界市场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是同一过程的三个方面。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 础,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而世界市场 是国际贸易实现的场所。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含义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与作用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
美国
中国
小麦(Wheat) 100
25
布 (Cloth)
50
40
在上表中,贸易能否发生?能!但非绝对成本论所能解释。 实际上,该理论被证明是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一个特例。
二、比较成本论(The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一)模式分析(课本上例题,P67)
两国 单一要素投入 两种商品 单位:单位产量所需的劳动量(人·年)
4.国家干预可以促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同 时各国的比较优势又决定了它们对外的经贸政策。
第三节 西方国际分工的基础理论
一、绝对成本论(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一)背景理论:重商主义
对国际贸易的系统研究,始于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C18C),时值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欧国家资本 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是:对内掠夺国内农民,对外实行海外掠夺 与国际贸易。
品。
C.意义与局限性
意义:参与贸易的两国都可以从专业化生产及贸易中获益,贸易是 一非零和游戏。因此,自由贸易应该给予鼓励。
局限性:只能解释当今贸易中很少一部分,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的贸易没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可能在两种商品中都不具备绝对优 势,若据此理论,则贸易无法发生。如下例)。
两国投入单一要素(劳动)产两种商品 投入单位劳动的产出如下: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世界市场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是同一过程的三个方面。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 础,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而世界市场 是国际贸易实现的场所。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含义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与作用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
美国
中国
小麦(Wheat) 100
25
布 (Cloth)
50
40
在上表中,贸易能否发生?能!但非绝对成本论所能解释。 实际上,该理论被证明是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一个特例。
二、比较成本论(The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一)模式分析(课本上例题,P67)
两国 单一要素投入 两种商品 单位:单位产量所需的劳动量(人·年)
4.国家干预可以促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同 时各国的比较优势又决定了它们对外的经贸政策。
第三节 西方国际分工的基础理论
一、绝对成本论(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一)背景理论:重商主义
对国际贸易的系统研究,始于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C18C),时值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欧国家资本 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是:对内掠夺国内农民,对外实行海外掠夺 与国际贸易。
品。
C.意义与局限性
意义:参与贸易的两国都可以从专业化生产及贸易中获益,贸易是 一非零和游戏。因此,自由贸易应该给予鼓励。
局限性:只能解释当今贸易中很少一部分,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的贸易没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可能在两种商品中都不具备绝对优 势,若据此理论,则贸易无法发生。如下例)。
两国投入单一要素(劳动)产两种商品 投入单位劳动的产出如下:
第2章国际分工

一 个 例 证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
• 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17年)
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
贸易利益呢?
背景:反对“谷物法”
内容:1、九大假设
2、基本思想
各国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 中力量生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 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 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 加,如此形成的国际贸易对各国都有 利,即“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 主张自由贸易。
模仿国出口,创新国和发展中国家进口
(3)产品标准化时期
劳动密集型产品,
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新国和模仿国进口
贸易模式图示
净出口
0
净进口
创新阶段
成熟阶段
图 2-1 产品寿命周期的演进
标准化阶段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创新国
需求偏好理论
1、需求偏好相异理论 在同一价格下,各国消费者即使具有同等购买能力,所 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也会不同。 原因如下:
代表人物:格鲁贝尔、克鲁格曼(美国) 内容:即一个国家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或者
说,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特点:它与产业间贸易在贸易内容上有所不同。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性。 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具备两个条件:
(相互替代、生产要素相近或相似) 形成原因和制约因素(3个方面)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含义与发展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
• 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17年)
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
贸易利益呢?
背景:反对“谷物法”
内容:1、九大假设
2、基本思想
各国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 中力量生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 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 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 加,如此形成的国际贸易对各国都有 利,即“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 主张自由贸易。
模仿国出口,创新国和发展中国家进口
(3)产品标准化时期
劳动密集型产品,
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新国和模仿国进口
贸易模式图示
净出口
0
净进口
创新阶段
成熟阶段
图 2-1 产品寿命周期的演进
标准化阶段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创新国
需求偏好理论
1、需求偏好相异理论 在同一价格下,各国消费者即使具有同等购买能力,所 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也会不同。 原因如下:
代表人物:格鲁贝尔、克鲁格曼(美国) 内容:即一个国家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或者
说,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特点:它与产业间贸易在贸易内容上有所不同。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性。 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具备两个条件:
(相互替代、生产要素相近或相似) 形成原因和制约因素(3个方面)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含义与发展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
第2章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的扩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分工的形式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格局 国际分工领域的扩大促使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 国际分工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16-18世纪中叶)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出现了宗主国和 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二)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大,从一般的商品 生产扩展到了服务领域,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 互渗透的趋势. (三)跨国公司的作用大大加强,公司内部跨越 国界的分工是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 内部贸易在战后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 提高.
(四)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分工趋 势加强. (五)在分工类型上,从垂直分工向水平 型分工过渡.
了解几个分工的概念:
劳动分工:每个人只对生产活动的一部分负责
三次社会大分工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 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 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 的分工.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是分工与交换的相互关系。没有分工, 就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市场。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取决于分工 的发展水平。国际贸易是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如果 没有交换,分工后的生产商品的价值就无法实现,分工就不能生存和 发展。因此,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互为条件、互相决定的两个方面。 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决定交换的基本原理,国际分工是更具有决定性 的方面,国际贸易发展从根本上说要受到国际分工的制约和影响。
(一)比较优势论提出的背景
第2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国际贸易成因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国际分工学说
国际贸易第三章国际分工PPT课件

(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续)
• 3.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 • 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体制为世界绝大多
数国家接受,从而对外开放政策成为各国对外经 济贸易政策的主流。它们为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 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世界社会分工向 广化和深化发展。 • 4.国际分工的参与度扩大 • 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包括各种 类型的国家,且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在加深。
兴工业化国家。 •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参与度 • 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从垂直型向水平型过渡:
从国际货物分工向国际服务分工延伸:从单一类 型的国际分工向多层次的国际分工形式发展。 • (四)提高国际分工的层次
三、人口与市场
• 人口分布、生产规模和市场发育度与规模影响各 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
• 1.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使分工和贸易成为一种 需要。
• 2.现代大规模的生产使分工成为必要的条件,这 种分工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分工。
•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市场 不断扩大,分工向纵深发展,各国参与国际分工 的愿望日益强烈。
四、交通与通信业(新)
• 第一,较高运输成本减少初级产品出口所得的收 入,降低了一国经济可以用作投资的储蓄量;抬 高资本货物的出口价格,抑制比较优势的发挥。
际化的趋势,促使整个社会分工向纵深发展。 • 2. 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 (1)建立起全球性的生产体系和贸易体系。 • (2)金融、货币和投资市场囊括全球。 • (3)出现了世界范围的人力资源流动。世界性移
民、人才跨国培养、公开和隐蔽性流动都在加大。 • (4)建立地区和全球性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与机制。
参与这种分工的国家除了发达国家,还有一些新 兴工业化国家。
《国际贸易》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60 年代);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60年代);
3.国际分工的发展及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阶 段(19世纪中叶——二战);
4.国际分工的发展迅速,并 在现代国际分工中居主导地位。 其次,战后发达国家之间除了工业部门的 分工,还发展了工业内部的分工。 第三,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 也有了变化。 第四,战后参加国际分工的主体、客体日 益广泛,国际分工呈现多样化趋势。 第五,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四、国际分工类型
(二)国际分工按分工是在产业之间 或产业内部分为两种:
1.产业间国际分工 2.产业内部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四、国际分工类型
(三)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密度来 划分,可将国际分工划分为劳动密集 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 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三、影响国际贸易区与分布和地理方向 四、发达国家成了现代国际分工的主要角色 五、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决定了国际贸易利益 分配 六、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分工链末端 七、成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基础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英国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其生产力和经济迅速发展,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英国放弃了长期 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转向自由贸易政策。它通过殖民 统治和强大的经贸实力,将亚、非、拉美国家落后的农 业经济纳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旋涡中,成为国际分 工的中心,形成“日不落帝国”。
7
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国家国民经济参与国 际分工的形式和格局的差异。发达国家一般处于国际分 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和格局中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 劣势地位和格局中的外围。这种差异决定了各类国家在 国际贸易中的主次地位和贸易利益获得的多寡,形成了 国际贸易中的秩序和矛盾。这种秩序和矛盾又推动着国 际分工的改善,推动着国际贸易秩序的改革和重构。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
4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国际分工源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 国际分工又变成对外贸易的基础或前提。各国参与国际 分工的形式和格局决定了该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对外贸 易地理方向和贸易利益的获得等。
同时,各国对外贸易又是国际分工利益实现的途径,各 国对外贸易的模式与措施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1.进入国际分工的中心国家扩大 这一期间完成产业革命的法国、德国、日本、美
国等发达国家都进入国际分工中心国家的行列。 这些国家制约着国际分工的机制。 2.发达国家间出现部门分工 3.亚、非、拉美国家垂直型分工加深 4.生产和消费逐步变成世界性的
15
第二节 当代国际分工
16
一、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背景
3.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 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体制为世界绝大多
8
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9
(一)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16-18世纪中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以及资本 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经济形态。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 位,该阶段只存在着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 分工。
16世纪后出现最初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形式。
10
(二)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这个阶段发 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接着迅速扩展到 其他国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得以确立。它加快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 了国际分工。其特点如下:
4.20世纪90年代以后,冷战结束,世界各国重视经济的 发展和合作。
5.市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体制的主流,为各 国市场的相互融合和分工提供了基础
6.世界贸易体制建立与加强。
18
二、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19
(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
1.世界性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
产业结构出现了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 际化的趋势,促使整个社会分工向纵深发展。
两者互为因果。
5
2.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或生产 力)的发展
国际分工是发达国家国内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发达国 家国内各种产业分工超越国界形成国际分工,再把这种 分工强加给后进国家,形成国际分工体系。这种分工体 系对发达国家而言,促进了它们国内的分工,扩大了国 内市场,促进了新兴产业的产生;对后进国家而言,冲 击了原有的社会分工体系,促进新的国内分工体系的形 成,以及新产业的出现。
11
1.机器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 定了物质基础
第一,大机器生产使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生产规 模迅速扩大,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的大批商品使 国内市场饱和,需要寻求新的市场;也引起原料 供应的紧张,要求开辟大量而稳定的新的原料来 源地。第二,大机器工业改革了运输方式,提供 了电报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使国际分工成为可 能,把原料生产国和工业品生产国联系在一起。 第三,大机器工业开拓了市场,它消灭了古老的 民族手工业,把各类型的国家卷入世界市场中。
2. 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1)建立起全球性的生产体系和贸易体系。 (2)金融、货币和投资市场囊括全球。 (3)出现了世界范围的人力资源流动。世界性
移民、人才跨国培养、公开和隐蔽性流动都在加 大。
(4)建立地区和全球性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与机 制。
20
(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续)
13
3.世界市场上出现了大宗商品
国际贸易中交换的商品,过去主要是那些满足地主贵族 和商品需要的奢侈品,现以被国际贸易中的大宗商品所 代替。这些产品的贸易促进了各国之间产业间的分工, 为工业化的加深奠定了基础。——交换成为经济生活的 必需!
14
(三)形成阶段
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时期发生了 第二次产业革命,垄断逐渐代替了自由竞争,资 本输出加强,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主要特点是:
国际分工1Fra bibliotek 目录1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2 当代国际分工
3 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4 国际分工理论
2
NO.1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3
一、国际分工的概念与作用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国 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 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其表现形式是 各国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
6
3.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
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结果。国际分工使 各国在其具有相对优势的部门或产品上扩大生产规模, 形成规模经济,增加产品数量,取得规模效益。国际分 工使各国生产要素得到有效的配置,节约了社会资本, 提高了效率,大大推动了整个世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世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加深了国际分工的深度与广 度,生产出日益增多的商品,从而扩大了世界市场。
1.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一些新型产业,产业分工 日益细化。
2.发达国家通过“工厂外迁”等方式,进行经济结构的 调整和优化,促使国际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兴起, 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流通体系。
17
一、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背景(续)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殖民地体系瓦解,殖民地和落后 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开始发展民族经济,需要国外的资 本和技术。
2.英国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其生产力和经济迅速发展,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英国放弃了长期 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转向自由贸易政策。它通过殖民 统治和强大的经贸实力,将亚、非、拉美国家落后的农 业经济纳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旋涡中,成为国际分 工的中心,形成“日不落帝国”。
7
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国家国民经济参与国 际分工的形式和格局的差异。发达国家一般处于国际分 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和格局中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 劣势地位和格局中的外围。这种差异决定了各类国家在 国际贸易中的主次地位和贸易利益获得的多寡,形成了 国际贸易中的秩序和矛盾。这种秩序和矛盾又推动着国 际分工的改善,推动着国际贸易秩序的改革和重构。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
4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国际分工源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 国际分工又变成对外贸易的基础或前提。各国参与国际 分工的形式和格局决定了该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对外贸 易地理方向和贸易利益的获得等。
同时,各国对外贸易又是国际分工利益实现的途径,各 国对外贸易的模式与措施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1.进入国际分工的中心国家扩大 这一期间完成产业革命的法国、德国、日本、美
国等发达国家都进入国际分工中心国家的行列。 这些国家制约着国际分工的机制。 2.发达国家间出现部门分工 3.亚、非、拉美国家垂直型分工加深 4.生产和消费逐步变成世界性的
15
第二节 当代国际分工
16
一、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背景
3.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 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体制为世界绝大多
8
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9
(一)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16-18世纪中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以及资本 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经济形态。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 位,该阶段只存在着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 分工。
16世纪后出现最初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形式。
10
(二)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这个阶段发 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接着迅速扩展到 其他国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得以确立。它加快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 了国际分工。其特点如下:
4.20世纪90年代以后,冷战结束,世界各国重视经济的 发展和合作。
5.市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体制的主流,为各 国市场的相互融合和分工提供了基础
6.世界贸易体制建立与加强。
18
二、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19
(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
1.世界性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
产业结构出现了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 际化的趋势,促使整个社会分工向纵深发展。
两者互为因果。
5
2.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或生产 力)的发展
国际分工是发达国家国内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发达国 家国内各种产业分工超越国界形成国际分工,再把这种 分工强加给后进国家,形成国际分工体系。这种分工体 系对发达国家而言,促进了它们国内的分工,扩大了国 内市场,促进了新兴产业的产生;对后进国家而言,冲 击了原有的社会分工体系,促进新的国内分工体系的形 成,以及新产业的出现。
11
1.机器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 定了物质基础
第一,大机器生产使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生产规 模迅速扩大,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的大批商品使 国内市场饱和,需要寻求新的市场;也引起原料 供应的紧张,要求开辟大量而稳定的新的原料来 源地。第二,大机器工业改革了运输方式,提供 了电报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使国际分工成为可 能,把原料生产国和工业品生产国联系在一起。 第三,大机器工业开拓了市场,它消灭了古老的 民族手工业,把各类型的国家卷入世界市场中。
2. 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1)建立起全球性的生产体系和贸易体系。 (2)金融、货币和投资市场囊括全球。 (3)出现了世界范围的人力资源流动。世界性
移民、人才跨国培养、公开和隐蔽性流动都在加 大。
(4)建立地区和全球性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与机 制。
20
(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续)
13
3.世界市场上出现了大宗商品
国际贸易中交换的商品,过去主要是那些满足地主贵族 和商品需要的奢侈品,现以被国际贸易中的大宗商品所 代替。这些产品的贸易促进了各国之间产业间的分工, 为工业化的加深奠定了基础。——交换成为经济生活的 必需!
14
(三)形成阶段
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时期发生了 第二次产业革命,垄断逐渐代替了自由竞争,资 本输出加强,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主要特点是:
国际分工1Fra bibliotek 目录1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2 当代国际分工
3 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4 国际分工理论
2
NO.1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3
一、国际分工的概念与作用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国 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 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其表现形式是 各国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
6
3.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
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结果。国际分工使 各国在其具有相对优势的部门或产品上扩大生产规模, 形成规模经济,增加产品数量,取得规模效益。国际分 工使各国生产要素得到有效的配置,节约了社会资本, 提高了效率,大大推动了整个世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世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加深了国际分工的深度与广 度,生产出日益增多的商品,从而扩大了世界市场。
1.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一些新型产业,产业分工 日益细化。
2.发达国家通过“工厂外迁”等方式,进行经济结构的 调整和优化,促使国际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兴起, 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流通体系。
17
一、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背景(续)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殖民地体系瓦解,殖民地和落后 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开始发展民族经济,需要国外的资 本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