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论文

合集下载

二战史论文

二战史论文

二战史论文题目: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军事思想的脱离实际与片面性专业:历史学年级:2006级本科2班姓名:沈娜学号:1030106024041陕西延安大学2008-11-20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军事思想的脱离实际与片面性内容提要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又不同与政治,他有自身的规律。

不仅要靠政治上的“得道”、经济上的实力、军队的勇敢、武器的精良,而且还要考知道战争的军事思想的正确。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有许多的原因,如政治、经济、武器装备、军队的素质,各个方面都有影响,本文只是想从苏军在军事思想中对战争的估计、对战争性质的看法、对战争的态度以及将来要采取的战略、战术等等的片面性与脱离实际来做进一步探讨,谈谈这种军事思想指导下的普遍的贯穿于军队的条令、训练、演习、作战计划、军队部署、作战方法等等方面的进攻战略,它的片面性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导致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严重失利。

关键词苏德战争初期军事思想进攻战略(进攻反击)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事思想上得的脱离实际与片面性最终直接反应在战争中,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给苏联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苏联领导人一开始只把这次战争看成了“新的帝国主义的世界大战”,他们仅仅把自己的利益房子啊最高点,把他们的立足点放在阻止和瓦解反苏联和阵营急诊显得形成上,苏联为了避免卷入冲突与德国签订了《素的互不侵犯条约》,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

苏联估计到战争会发生,但是,过高的估计了自身的能力,确定了反击战略,要将敌人打回并消灭在他们得领土上,脱离实际。

战略是对战争的全面谋划,苏联的进攻战略普遍的贯穿于军队的条令、训练、演习、作战计划、军队部署、作战方法等等方面,而它的片面性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最终是苏联在战争中自食恶果。

一、军事思想的内容及其在战备中的反应。

军事思想,也叫做军事学说、军事理论,是一个国家对战争的基本观点,包括对未来战争的估计、对战争性质的看法、对战争的态度以及将来要采取的战略、战术等等,它也是军队的建设、训练和作战方法的指导原则。

浅析抗日战争的毛概论文(3)

浅析抗日战争的毛概论文(3)

浅析抗日战争的毛概论文(3)浅析抗日战争的毛概论文篇二《正确看待抗日战争》[摘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对待抗战,要坚持两个鲜明的观点,即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

既要看到抗战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奠定了我们今天的国际地位,这是我们通过努力获取的,应得的;又要看到胜利的来自不易和艰苦性,我们要维护好这个历史功绩,从中吸取教训,开拓进取。

[关键词]抗战;民族复兴;艰苦;正确评价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日本无条件投降70周年。

伟大的抗战胜利了,但并没有完全的结束。

对于抗战,我们需要公正评价,正确看待。

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1、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成熟近代的中国只有一家一姓的观念,而无现代的国家和民族意识。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重塑正是以民族危机为契机的。

抗战时期,全国各党各派各军各界各民族海外侨胞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侮”的原则,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仇敌忾,救亡图存,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民族觉悟空前提高,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迅速提升,真正做到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不仅仅民族意识完全形成,还表现出成熟的一面,中国人民开始了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

抗战初期,许多中国人把希望寄托于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政府中的广大将士付出了大量的牺牲,却由于国民党腐败,正面战场几乎屡战屡败。

特别是在1944年春到1945年初,国民党部队的军事装备已优于日军,却在强弩之末的日军发动的对豫湘桂战役中,仍溃不成军。

不仅使反法西斯盟国感到惊讶,也受到国内人民愤怒谴责和失望。

中国共产党此时却通过“三三制”、整风、大生产等运动,成功进行根据地建设,使人民群众精神振奋,真正过上了当家做主人的崭新生活。

在国民党大溃败时,敌后抗日根据地于1944年开始局部反攻,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全国人民的希望,代表着中国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

2、中国主权的收复和大国地位奠立近代以来,中国衰落的显著标志是丧失了完整的国家主权。

二战论文之日本海军实力

二战论文之日本海军实力

赤城,加贺,苍龙,大凤等世界一流的大型航母1960年之前排水量最大的信浓号航母包揽世界第一第二主炮口径的大和级的460MM和长门级的410MM主炮数最多的10门203MM的最上级和高雄级,而且还装备鱼雷发射管,分别为10管和8管还有射程,隐蔽性,威力都强到爆的93式“长矛”氧气鱼雷还有可以装载飞机的伊400潜水母舰灰常强大,著名的有:航母:“赤诚”,“云龙”,“苍龙”,“飞龙”,“加贺”,“翔凤”,“瑞鹤”,“信浓”等战列舰:”大和“,”武藏“,”雾岛“,”长门“,”金刚“,”陆奥“,”扶桑“,”伊势“,”日向“等重型巡洋舰:”熊野“,”最上“,”利根“,”爱宕“,”羽黑“,“三隈”,”那智“,”古鹰“,”高雄“等其他水面舰艇不计其数。

二战初期,日本海军号称"世界第三海军"(凭实力).日本海军共约660万人.大型航空母舰和小型航空母舰共计约为15艘,超级战列舰10~20艘(著名的战舰有:武藏号,大和号,长门号,其排水量都在2万吨以上).上述这些都是日本帝国海军的核心主力.还有许多艘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但不是日本海军的主力.日本海军潜艇部队是日本帝国海军最薄弱的部队,潜艇的性能不如美德.不过,日本的舰载机的数量多的惊人,在日本投降的时候,日本本土还有5万多架舰载机.中途岛战役后,日本海军"世界第三海军"的称号,名存实亡了.原因如下1、岛国四面环海,外敌及物资皆来自海上,因此海军受到最高重视。

2、可以吸收美国最先进技术,建成世界上最先进舰船。

3、本国制造和技术水平高,可以内外技术结合,设计生产出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的一流舰艇。

4、有延续百多年的海军强国传统,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人才培养水平高,海军经历大量海战,有大量经验及传统传承下来,这是软件上的优势。

5、国民教育水平高,普通官兵的个人教育水平在世界处于前列。

海军是技术兵种,国家基础的教育水平制约着海军的战斗力。

1、目前由于日本和平宪法的限制,使得日本海军缺乏进攻能力,因此日本海军只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先进的防御性海军力量。

二战论文

二战论文

简论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奉行绥靖政策,主要执行者是英法,而美国的“中立”,实质也是绥靖。

然而绥靖政策,使全人类蒙受了巨大的灾难。

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

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绥靖主义作出的最严厉的批判。

二战爆发,便宣告绥靖主义彻底失败。

战争进行的6年中,人员死亡达5000多万,直接财产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以上。

回眸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而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大战爆发前后英法美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绥靖政策的推行,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

希特勒得寸进尺。

意大利则跟在德国后面获利不少。

日本在亚洲犯下滔天罪行。

这些侵略分子之所以为所欲为,得“益”于其他大国的姑息、纵容。

绥靖政策的推行,使大战爆发时间提前、规模扩大。

至二战全面爆发前夕,德国在欧洲,意大利在欧洲与非洲,日本在亚洲,已经侵占了不少国家的领土和资源。

战争爆发前一年的时间内,英国、法国仍然认为纳粹德国在未来的两三年内不会发动战争。

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德意日通过已横征暴敛来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战争时间的提前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绥靖政策的推行,推迟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形成。

英法美有着各自的盘算,最初无法交汇到一起。

造成直接的后果便是:德军“闪击”欧洲,而英国遭受“不列颠空袭”、法国败降,一时间反侵略力量散沙一盘,无法遏制侵略者的作为。

直到大战打响,才匆匆展开联盟动作。

事实证明:大国的忍气吞声,并没有赢得哪怕是短暂的时间,强军备战的设想如同泡影般地破灭了。

二次大战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绥靖主义姑息纵容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野心,最终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这说明,不光是落后挨打,软弱也要挨打。

对待邪恶的、反和平的势力,应当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

二战沃德飞机弹痕议论文立意细节决定成败

二战沃德飞机弹痕议论文立意细节决定成败

二战沃德飞机弹痕议论文立意细节决定成败轰轰烈烈的空战过后,专家对伤痕累累的战机进行整修。

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了幸存战机.弹痕多的部位,只有沃德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幸存战机之所以幸存,是因为受伤的部位并不致命,而真正应该受到重视的那些伤口,却早已随着失事战机消逝在硝烟与炮火中。

如果没有沃德这样的人,以自己独到的眼光看到了被忽略的内容,那么对战机的加固将是徒劳的,甚至会如“马掌钉与将军”的故事一样,导致整个国家的覆灭。

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被--叶障目而不见泰山,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的诗句也正是揭示了这一道理。

当我们看待成功者、看待残酷筛选下的“幸存者”时,我们应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只看到了他们所展现的光鲜亮丽的一面,将他们的成功看得唾手可得,却忽略了成功者每一份今日的成就,背后都凝结着昔日的血与泪:德摩斯梯尼之所以成为千古留名的雄辩家,背后是十年如一-日日含石头对着大海演讲的决心;“黑曼巴”科比之所以统治篮球界,是因为每天凌晨四点都在洛杉矶迎着朝阳奔跑。

看到别人所忽略的,因为那很可能蕴含着所有伟大背后的秘密。

即使无法成为伟大,看到成功背后的汗水,然后向着它努力:或是看看遗憾落幕的人,然后补足自己的短板,也至少能让你我免于平庸,成为时代洪流的“幸存者”。

但是否所有被忽视的都有价值?并非如此。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不意味着必须要将自己慧眼独识的内容加以利用,而是在仔细辨别与考量的基础上有所取舍。

哪怕这一部分只有1%是有益的,但全面的眼光与独到的思维的也可能会带来100%的改变,这即是成功。

巴尔扎克曾说过:“真理喜欢捉弄人,他总是给你看虚幻的真相,然后自己藏在别处偷笑”。

任何时候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全面,我们的眼中都不能只看到应当看到的,更应该用智慧的头脑寻找看不到的部分,或许真理正藏在其中等待发掘,它将使我们免于平庸,甚至走向伟大。

中国在二战中作用论文

中国在二战中作用论文

浅谈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

长达8年的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国人民都对日本侵略者予以坚决抵抗。

一、中国抗战是亚洲反日本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党共投入了大约100万兵力,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限兵力,成功粉碎其“速战速决”的妄想。

在这一阶段,几场重要战役的胜利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信心。

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在副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为掩护主力撤退,坚持奋战4昼夜,击退了日军数十次进攻,被国际舆论誉为战争奇迹。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与日军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

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首次大胜仗。

1938年3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击毙日军1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一役,使中国军队士气大振,极大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开辟。

1938年10月,日军攻陷广州、武汉后,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军为保住占领区,集中兵力企图首先摧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但八路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艰苦奋战,成功牵制了日军主力部队,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

1940年8月至12月,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共进行了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队达46480人。

“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了全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从1943年夏秋开始在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中,逐步恢复和扩大根据地,并于1944年起向日军展开了局部反攻。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展开了全面大反攻。

二战历史论文200字

二战历史论文200字

德国二战为何丢了制空权1939年底,德国有51万吨的航空燃料库存。

1940年,生产和进口72.1万吨,消费量96.6万吨。

阻止德国储备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从法国库存中缴获了275,000吨,这使得帝国在当年结束时库存增加了613,000吨。

1941年,因为巴巴罗萨行动对燃料供应严重超额,德国生产和进口了91万吨,消耗了1,274,000吨,从而在年底将库存减少到254,000吨,或略高于其1941年1月1日储备的40%。

事实上,如果没有被缴获的法国航空汽油,德国将在当年年底之前用完航空燃料!1942年是非缴获供应量超过消费量的第一年,但几乎没有缴获,一共生产了147万2,000吨,消耗了142万6,000吨,也就是说当年富裕4万多吨,加上之前的储备,也就是总库存是30万吨。

如果大规模增加新飞行员的培训,那么这些库存将会被迅速消耗光!另外注意一点,即便没有增加新飞行员的培训,但43年美军大量介入,德军战斗出动剧增,同样会大幅度增加汽油消耗。

同样要注意的是41年也不可能扩大飞行员培训,因为库存就那么点。

在42年以前,德国飞行员先要在Fliegerersatzabteilung 进行大概6个月的新兵训练,然后是到Fluganwärterkompanie 学习航空基础知识2个月。

再到A / B Schule 飞行学校接受100到150小时的基础飞行训练,大概为期半年,最后编入Ergaenzungseinheiten(作战训练部队)当战斗机飞行员,整个周期大概是13个月,飞行时数为150到200小时。

然后爆发了巴巴罗萨行动,这时候德国空军开始玩命的飞,高强度的飞,虽然俄国空军不经打,但高强度出击导致的事故损失剧增,一年内损失了4400名左右的飞行员,为了确保前线满员,大量教练被派到前线作战,这导致训练质量开始大幅度滑坡,倒霉的是这些教练大头来自Ergaenzungseinheiten。

总的来说到1943年还能勉强凑合,这时候大概能受到160小时的培训,不过44年big week导致德国空军一下子损失了2千飞行员,为了弥补损失,飞行员的训练标准被降低到112小时,其中50小时是基础训练,40小时相当于原来的Ergaenzungseinheiten ,另外20小时在实战部队训练。

二战简史论文

二战简史论文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战争,先后共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

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然而,战争也促进了军事科学的发展,战后这些科技被大量运用在军事及民事建设中,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毫无例外,中国也卷入了这场世界浩劫中。

自1931年以来,中国人民都在积极的坚持同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斗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首先举起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战旗,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也最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也为世界法西斯同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对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奉行绥靖政策,主要执行者是英法,而美国的“中立”,实质也是绥靖。

然而绥靖政策,使全人类蒙受了巨大的灾难。

一、绥靖政策的基本概念
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二、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经济和军事)
军事实力的加强需以经济,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

英、美、法本来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抑制与打击侵略者,然而由于经济上推行绥靖主义,倒是以原料、资金、技术、装备与武器武装了轴心国家,支持了侵略战争。

1924—1930年间,流入德国的以美、英为主体的外国资本约计300亿马克,占同时期德国工业投资的1/2,工业固定资本的2/3。

借助于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德国恢复其第二工业强国的地位,为后来军国主义的复活奠定物质基础。

1934年,当希特勒缺乏外汇以资助进口时,英、德签订了协议,规定德国每购买55英镑的英国货,英国便向德国购买100英镑的货物并以现金支付。

据称仅由于这笔交易,德国至少得到一亿英镑的外汇用以进口战略物资。

1934—1935年后,美、英两国除同意德国停止外债的尝还外,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德国输出资金。

自1937年到1940年,美国输至日本物资总额共9.867亿美元,其中军用物资总值占7.039亿美元。

经济上的绥靖主义培植了战争的祸患,准备了战争的温床。

而体现在军事上则表现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

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

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

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

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
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三、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首先,绥靖政策是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

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处于经济大危机年代。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

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

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

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

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

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

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

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

英美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

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战前英法坐视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对英法的政策是支持的),目的是让德军东移,接近苏联,以使苏德两国发生冲突。

而当德国向东进攻波兰,美英法统治集团希望德军继续向东,他们希望,随着将德国与苏联隔开的地理障碍──波兰的消失,仇恨社会主义苏联的德国最终能攻向苏联。

当德国已经在欧洲大陆燃起了战争大火时,美英法仍然希望这场大火只燃向东方而不燃向西方。

第三,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

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四、绥靖政策的历史教训
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

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绥靖主义作出的最严厉的批判。

二战爆发,便宣告绥
靖主义彻底失败。

战争进行的6年中,人员伤亡达9000多万,直接财产损失高达40000亿美元。

回眸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而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大战爆发前后英法美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绥靖政策的推行,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

希特勒得寸进尺。

意大利则跟在德国后面获利不少。

日本在亚洲犯下滔天罪行。

这些侵略分子之所以为所欲为,得“益”于其他大国的姑息、纵容。

绥靖政策的推行,使大战爆发时间提前、规模扩大。

至二战全面爆发前夕,德国在欧洲,意大利在欧洲与非洲,日本在亚洲,已经侵占了不少国家的领土和资源。

战争爆发前一年的时间内,英国、法国仍然认为纳粹德国在未来的两三年内不会发动战争。

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德意日通过已横征暴敛来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战争时间的提前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绥靖政策的推行,推迟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形成。

英法美有着各自的盘算,最初无法交汇到一起。

造成直接的后果便是:德军“闪击”欧洲,而英国遭受“不列颠空袭”、法国败降,一时间反侵略力量散沙一盘,无法遏制侵略者的作为。

直到大战打响,才匆匆展开联盟动作。

事实证明:大国的忍气吞声,并没有赢得哪怕是短暂的时间,强军备战的设想如同泡影般地破灭了。

二次大战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绥靖主义姑息纵容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野心,最终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这说明,不光是落后挨打,软弱也要挨打。

对待邪恶的、反和平的势力,应当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

对和平的过分乞求反而会葬送和平。

这是绥靖主义的历史教训。

参考文献: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集包奕诚
2 、赢者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始末威廉森.默里.阿伦.米利特著邵文实译
3、从英国的和平主义运动看其绥靖政策岳澎.
4、绥靖政策研究齐世荣
5、绥靖政策带来的巨大灾难严国群.
6、英国30年代绥靖政策的根源陆月娟.
7、英美法绥靖政策浅析李月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