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清热药对(精选)

合集下载

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药是一类常见的中药,对于清热解毒、降火等作用有着明显
的功效。

根据其作用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清热药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适用于内热烦渴、口干舌燥、大
便秘结、小便黄赤等症状。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龙胆泻肝丸、大黄附片、三黄片等。

第二类: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主要用于治疗因感染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口腔疮
症等。

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银翘散、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口服液等。

第三类: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同时能够消炎止血,适用于热毒
血症、湿热性疾病等症状。

常用的清热凉血药有紫草、龙血竭、黄连等。

第四类:清热祛湿药
清热祛湿药主要用于祛湿解热,适用于湿热性疾病等症状。

常用
的清热祛湿药有茵陈蒿合剂、薏苡仁汤等。

以上是清热药的基本分类,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病情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清热药时,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正
确的用药。

同时,这些清热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不宜在
孕妇和儿童中使用、过量使用会导致肝肾损伤等,应当引起重视。


好用药才能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执业医师《第一单元》模拟试题卷一(精选)

中西医执业医师《第一单元》模拟试题卷一(精选)

中西医执业医师《第一单元》模拟试题卷一(精选)[单选题]1.水火之宅是指A.肝B.肺C.脾D.胃E.肾参考答(江南博哥)案:E参考解析:《景岳全书》中提出: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元气根于命门,这里所说的命门,可作肾脏理解。

掌握“9精、气、血、津液、神-气”知识点。

[单选题]2.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A.口角旁B.鼻翼旁C.目内眦D.目外眦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翼旁,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目内眦,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交接于目外眦。

掌握“10经络-十二经脉”知识点。

[单选题]3.心在窍为A.口B.耳C.鼻D.目E.舌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心在窍为舌,又称心开窍于舌,指心之精气盛衰及其功能常变可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

因而观察舌的变化可以了解心的主血脉及藏神机能是否正常。

掌握“6五脏-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知识点。

[单选题]4.在十二经脉中,足之三阳的走向是A.从足走头B.从手走头C.从脏走手D.从头走足E.从足走腹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掌握“10经络-十二经脉”知识点。

[单选题]5.子行亢盛,损伤母行,以致子盛母衰,一般称为A.五行相乘B.五行相侮C.子盗母气D.子病犯母E.母病及子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子病及母: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子病及母一般规律有三种:一是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一般称为“子病犯母”;二是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终致子母俱不足;三是子行亢盛,损伤母行,以致子盛母衰,一般称为“子盗母气”。

掌握“4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知识点。

[单选题]6.针对“阳虚则寒”产生的虚寒证治疗应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阳互补D.热者寒之E.寒者热之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阳虚则寒”的虚寒治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可“阴中求阳”,即补阳时适当佐以补阴药,如真武汤中大量补阳药中配以芍药,以阴中求阳。

常用的清热药可分为哪几类

常用的清热药可分为哪几类

常用的清热药可分为哪几类大多树内热外燥的人都要需要药物来清热,所以市场上便出现了很多清热药,清热药还有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种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从清热药可分种类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清热药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五类:一、热降火药。

如:决明子、谷精草、蜜蒙花二、清热燥湿药。

如:苦参、白藓皮、秦皮三、清热凉血药。

如:丹皮、赤勺、紫草四、清热解毒药。

如:马齿苋、白头翁、鸦胆子五、清虚热药。

如: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根据清热药的特点和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清热药的用法一、清热药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热证类型及邪热所在部位,选则相适应的清热药进行治疗。

二、清热药又必须根据兼夹病症予以适当配伍,如表邪未尽里热又盛,可配解表要同用;湿热者可配利水渗湿药;热盛里实者可配攻下药;热盛动风者,可配息风药、热入心包、神志昏迷者,可配开窍药;血热妄行者可配止血药;邪热伤阴者可配养阴药等。

此外,如里热气血两燔,又可清气凉血相兼同用。

三、清热药必须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以免伤阳;苦寒燥湿药又可能伤阴,应予慎用。

四、清热药应用时,必须视病情轻重及药物质地,斟酌用量,并注意用法。

中药学知识——清热药

中药学知识——清热药

中药学知识——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

归肝胆经。

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除烦、利尿。

2、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

归肺胆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咸寒,归心肝胃经。

清热、凉血解毒。

(血热妄行吐血)紫草:甘寒,归心肝经。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

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

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9清热药——精选推荐

9清热药——精选推荐

9清热药清热药1.⽤于温热病壮热、烦渴、汗出、脉洪⼤等实热亢盛之症,⽯膏最宜配()A.芦根B.天花粉C.知母D.黄芩2、⽣地与⽞参的共同点是()A.泻⽕解毒B.养阴⽣津C.凉⾎活⾎D.解毒散结3、既能凉⾎退热,⼜善清泄肺热,治疗有汗⾻蒸潮热的药是()A.黄柏B.牡丹⽪C.地⾻⽪D.银柴胡4、善治痰热壅盛之咽喉肿痛的药是()A.马勃B.⽞参C.⼭⾖根D.射⼲5、胃热呕吐当⾸选()A.黄连B.⽣姜C.藿⾹D.半夏6、胎热胎动不安当⾸选()A.紫苏B.黄芩C.砂仁D.⽩术7、知母⽤于阴虚⽕旺,⾻蒸潮热宜配()A.黄芩B.黄连C.黄柏D.黄芪8、下列哪项不是栀⼦的适应证()A.热病⼼烦B.湿热黄疸C.⾎热尿⾎D.津伤⼝渴9、下列药中哪味能清热⽣津治热病烦渴及消渴()A.天花粉B.夏枯草C.牡丹⽪D.⽵叶10、肝郁化⽕,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宜选()A.黄连半夏B.黄连吴茱萸C.黄连⽣姜D.黄连芦根11、内服截疟,外⽤腐蚀赘疣,⼜为阿⽶巴痢疾所⾸选的是()A.鸦胆⼦B.青蒿C.黄连D.⽩头翁12、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的是( )A.⾦银花B.蒲公英C.紫花地丁D.连翘13、下列哪项不是黄连的适应证()A.湿热泻痢B.胃热呕吐C.⼼经实⽕D.相⽕妄动14、功能清虚热,除⾻蒸,解暑,截疟,长于清透阴分伏热,为退虚热要药的是( ) A.银柴胡B.胡黄连C.青蒿D.黄柏15、⼤青叶的功效哪项是正确的()A.清热解毒,凉⾎利咽B.清热解毒,凉⾎消斑C.清热解毒,凉⾎消肿D.清热解毒,凉⾎⽌⾎16、咽喉肿痛宜⽤()A.⼭⾖根B.马勃C.射⼲D.以上均可17、下列何药善泻三焦之⽕()A.芦根B.龙胆草C.栀⼦D.天花粉18、既能凉⾎活⾎,⼜能解毒透疹的药是()A.⽣地B.⽞参C.牡丹⽪D.紫草19、功能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为治梅毒的要药是()A.茯苓B.贯众C.⼟茯苓D.鱼腥草20、功能清热解毒,凉⾎⽌痢,为治热毒⾎痢的良药是( )A.秦⽪B.⽩头翁C.黄连D.黄柏⼆.多选题1.黄芩、黄连、黄柏的共同功效是()A、清热燥湿B、泻⽕解毒C、除热安胎D、凉⾎⽌⾎E、退虚热2.具有清热燥湿作⽤的药物是()A、知母B、苦参C、秦⽪D、⽩鲜⽪E、芦根3、⾦银花适应证为()A、痈肿疔疮B、外感风热C、温病初起D、热毒⾎痢E、热⼊营⾎4、牡丹⽪与⾚芍作⽤的共同点是()A、清热息风B、清热凉⾎C、活⾎散瘀D、⽌⾎⽣肌E、清热泻⽕5、清热解毒药中,常⽤治热毒⾎痢的药是()A、穿⼼莲B、银花C、⽩头翁D、蒲公英E、鱼腥草三.判断说明题1.银柴胡以其具有与柴胡相似的和解退热之功,故得柴胡之名。

降火吃什么药好推荐降火效果佳的8种药

降火吃什么药好推荐降火效果佳的8种药

降火吃什么药好推荐降火效果佳的8种药现在很多降火药我们都在药店里买得到,多数降火药也有针对性,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火选择不同的药。

下面一起去看看降火的药物有哪些。

降火药1.牛黄上清丸牛黄上清丸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宜于风热郁于上焦者,对风火赤眼、头晕目眩较为合适。

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齿龈炎,或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

2.黄连上清丸黄连上清丸具有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的作用,可用于上焦风热、头昏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

急性口腔炎、内耳迷路炎、前庭神经炎、血管神经性头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齿龈炎、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急性胃肠炎、痢疾等,或见上述症状者亦可用。

3.牛黄解毒片所降的“火”常由于过食辛辣、肥甘厚腻的食物引起的实火,主要是热毒引起的鼻腔热烘、口干口苦、流鼻血、牙痛等不适,特别是上火后出现大便干或者大便困难、口臭的情况明显者使用最佳。

4.黄莲上清片黄莲上清片与牛黄解毒片一样同样是用于实火,区别是黄莲上清片适合用于实火引起的眼睛不适较重的上火,特别是眼屎多、头晕目眩、眼睛红痛的时候选用效果最好了。

5.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在我们感冒的时候经常用到,这个也是属于降火的中成药,用于风热感冒。

在夏秋季节,我们有时感觉喉咙发炎、疼痛后,紧接着出现一些发热、有点怕风怕冷,那么就有可能是出现风热感冒了,特别是小朋友的发热症状会更重。

这时就可以使用抗病毒口服液来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了,最重要的是清除掉湿气带来的身体困重。

6.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同样可以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这些“上火”不适,但是相对于抗病毒口服液来说,并没有祛湿的功效,对于一般的喉咙发炎、疼痛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7.三黄片降火要慎吃三黄片,了解上火原因在对症下药。

三黄片、黄连上清丸等清热解毒作用只针对实火症状,如果是手脚心发热出汗、感觉乏力说明是虚火,一味吃清火药会越吃越虚,不适症状也会加重。

记住这些清热药

记住这些清热药

记住这些清热药记住这些清热药,还怕什么肝火肺胃热,口干舌燥,上火的“克星”,建议收藏1.石膏的作用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2、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3、石膏,升麻——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4.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清热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5、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清热泻火6、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清热燥湿7、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白花蛇舌草、大血藤、败酱草——清热解毒8、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清热凉血9、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清虚热药10、胃热呕吐——芦根1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天花粉12、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淡竹叶13、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焦栀子凉血止血——栀子14、清热泻火药除烦——石膏、芦根、淡竹叶、栀子15、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16、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17、夏枯草——治疗瘰疬肿结之要药18、镇肝、凉肝之要药——石决明19【黄芩、黄连、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20、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是黄芩、黄连、黄柏共同的功效,功效最强的是黄连21、黄连——治疗湿热泻痢之要药22、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23、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24、清热燥湿,杀虫,利尿——苦参25、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金银花26、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27、金银花——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28、连翘——“疮家圣药”29、穿心莲——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凉血,消肿30、【大青叶、板蓝根、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青黛31、大青叶——治疗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32、清热解毒,止血,杀虫——贯众33、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蒲公英34、蒲公英——“乳痈良药,通淋妙品”35、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36、紫花地丁——疔疮要药37、土茯苓——解毒,利湿,通利关节38、土茯苓——梅毒要药39、鱼腥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40、鱼腥草——肺痈要药41、【射干、山豆根】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射干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山豆根42、射干——咽喉肿痛的常用药43、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44、白头翁——热毒血痢的良药是45、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金银花——清热解毒药中能凉血止痢46、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47、鸦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虐,腐蚀赘疣48、鸦胆子——清热解毒,既能治疗痢疾,又能治疗疟疾49、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50、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51、大血藤、败酱草——清热解毒药,能治疗肠痈52、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53、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地黄54、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55、清热、凉血、止血的要药——生地黄56、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57、牡丹皮——无汗骨蒸之要药58、地骨皮——有汗骨蒸之要药59、大黄、丹参、牡丹皮、赤芍、紫草、郁金、大蓟、小蓟、茜草——能凉血、活血60、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61、紫草——清热凉血,活血消斑,解表透疹62、紫草——能预防麻疹的中药63、清热凉血,解毒,定惊——水牛角64、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虐——青蒿65、青蒿——疟疾之良药66、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67、白薇——清虚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68、清虚热,除疳热——银柴胡69、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胡黄连金银花菊花决明子茶。

简述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简述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清热药是中药药物中的一类,主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热泻火等药理作用。

在临床上,清热药常用于治疗发热、口舌生疮、便秘、皮肤病等症状。

这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多为植物提取物或矿物物质,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对人体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1. 清热解毒:清热药物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

对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皮肤疮疡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2. 凉血止血:清热药物中的一些成分对于出血症状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对于急性出血性疾病具有辅助治疗效果。

3. 清热泻火:清热药物中的一些成分能够降低体内的燥热症状,对于口舌生疮、便秘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根据上述药理作用,清热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具体来说,它们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1. 发热:发热是很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感冒、肺炎、中暑等。

清热药能够有效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2. 口舌生疮:口腔溃疡、舌炎等症状常常伴有疼痛和不适,清热药能够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3. 便秘: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清热药通过消除体内的燥热,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问题。

4. 皮肤病:像湿疹、痤疮等皮肤疾病常常伴有瘙痒、红肿等症状,清热药能够舒缓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清热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清热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药物相互作用。

清热药是中药药物中的重要类别,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范围。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清热药,能够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清热药的研究和开发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其药效和安全性,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治疗。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清热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众多疾病。

清热药物多出自中药材,具有天然、温和、安全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