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遥感学科、专业、遥感应用与发展的认识

合集下载

遥感工作总结

遥感工作总结

遥感工作总结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它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有幸参与了多个遥感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经验,我对遥感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总结。

首先,遥感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更多
的可能性。

比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更精准、更高效的数据处理手段,使我们的工作更加便捷和有效。

其次,遥感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项目中,我们需要对遥感原理、数据处理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等有深入的了解和熟练的操作能力。

同时,对于不同领域的遥感应用,也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

另外,遥感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叉。

在项目中,我们需要和地理学、
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遥感工作也需要和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领域的人员密切合作,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

最后,遥感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创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
不断拓展,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

总的来说,遥感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我相信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为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地物信息、大气环境等自然界重要数据的技术。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农业、林业、水利、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调查、自然灾害评估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开始,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一)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遥感技术采用的主要手段是遥感影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

遥感影像是指从卫星或其他无人机传感器采集到的一系列电磁能量所形成的图像。

这些图像可被用来推测现实世界中的环境特征和信息。

每一个遥感影像都能反映出一定的环境属性,通过对这些影像的分析,可以得到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地质、土地利用/覆盖、自然灾害等空间信息。

(二)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覆盖检查、农作物生长监测、气象预报、水文分析等领域。

在土地利用/覆盖检查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业专业人员检测特定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植被覆盖面积,辅助制定合理的种植管理方案。

在农作物生长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和植被覆盖面积来预测作物的生长情况,并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气象预报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将高空图像与气象数据相结合,为农业专家提供更为准确的气象预报信息。

在水文分析方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水域信息、降雨量及地形数据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辅助决策制定。

(三)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遥感技术在林业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可以用于森林覆盖度监控、森林火灾预防、森林资源评价等领域。

在森林覆盖度监控方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不同时间段的影像,对森林覆盖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在森林火灾预防方面,遥感技术可以辅助森林专家预测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在火灾前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在森林资源评价方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定量的森林参数数据和分类判断结果,帮助评估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演变特征。

(四)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可用于水质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

浅谈遥感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遥感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第3 1卷第 2 0期
赵倩侠 , : 等 浅谈遥感 的应用 及其发展趋势
3 5
靶 区; 森林 资源遥感可 以快速调查森林蓄积量 , 及时发现 体现遥感技术与传统考古学相互渗透 、交叉和融合的新 能够快 速 、 准确 、 全面的探 明地上 以及地下遗址 的 森林病虫害 、 森林火灾隐患等影响因素 , 加强森林资源管 技术 , 分布状况 , 因此遥感考古越来越 受考古工作者的重视 , 并 变化 , 及时发现土地利用 中存 在的问题 , 通过对光谱特征 逐渐 成 为 考 古研 究 的重要 手 段 。 的深层挖 掘与地表参数反演 ,还可以发现土地损害和污 ②遥 感 在 公共 卫 生 领 域 的应 用 。 年来 , 公 共 卫生 近 对
生态环境 以及动态监测与评估 , 通过遥感手段的优选 、 多 1 .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 .2 2
平 台 的组 合 乃 至 多 源信 息 的融 合 ,最 终 会 集 成 一 条快 速
的生 产流 水 线 。
①农业病虫害 的监测 。 作物被虫害后 , 它的外部形态 和 内部 生理 都 将 发 生变 化 , 过 , 论 哪 种 变 化都 将 造 成 不 不

来 监 测 植 物 的 生 长状 况 。作 物 的监 测 主 要 通
过植被 指数 、 面温度 、 地 土壤 水分 、 物素营 植 养氮等实现 的。研究表 明, 应用 N V 和叶面 D I 积指数( A ) L I的相关性 , 考虑地 面监测与农学 模型 , 以实现监测作物的长势。 可
第 3 卷第 2 1 0期
Vo . No.O 13l 2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 ECHNOL OGI CAL DEVELOPMENT 0F ENTERPRI E S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论文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论文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目录一、遥感的概念遥感的英文是“remote sensing”,意即“遥远的感知”,在日本叫“远隔探知”或“远隔探查”。

其科学含义一般理解为:在遥远的地方,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不与目标物接触,凭借其发出的某些信息识别目标。

所以有人将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侦察技术。

根据遥感的这一概念,人和动物都具有一定的遥感本领。

例如,人的眼睛识别物体的过程就是一种遥感过程,它是靠物体的色调、亮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大小等信息,来判定物体的属性。

蝙蝠能发射超声波,并用接收到的回波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方位和属性。

现代遥感技术就是模仿自然界中的遥感现象和过程而产生的。

目前,对遥感比较一致的定义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二、遥感的发展历史任何一门科学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和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相一致,不可能超越时代,遥感技术当然也不例外。

它的形成是与传感技术、宇航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联系,与军事侦察、环境监测、资源开发利用和全球变化的需要相适应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普通照相机和飞机的基础上,一些新的信息探测系统相继出现。

人类观测电磁辐射的能力从可见光扩展到了紫外、红外、微波等,对目标物信息的收集方式从摄影到非摄影;资料由像片到数据(非图像);平台由汽车、飞机发展到了卫星、火箭;应用研究从军事、测绘领域扩展到了农、林、水、气象、地质、地理、环境和工程等部门。

这就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术语,以便概括这种信息探测系统及其过程。

1960年美国学者伊林L.布鲁伊特(Evelyn L..Pruitt)提出“遥感”这一科学术语,1962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召开的<国际环境科学遥感讨论会)上,这一名词被正式通过,从此就标志着遥感这门新学科的形成。

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

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

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遥感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一项重要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测绘领域。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首先,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传统的测绘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只能获取有限的数据。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航空影像及其他遥感平台获取大范围的高分辨率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测绘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遥感技术,测绘人员不需要亲自进入到特定地区,就能够获得该地区的地理信息,大大降低了测绘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提供多维度的信息,包括地表形态、土地利用类型、水资源等,这些数据对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发展现状可谓日新月异。

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推广,遥感数据的获取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数据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同时,各类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大大提高。

遥感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对地球表面的高精度测绘,不仅可以获得静态的地理信息,还可以进行动态的监测和分析。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植被的生长情况,水体的状况变化等,为农业、水利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其他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加精细的地理信息管理和分析。

这些进展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测绘的应用领域,也为测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最后,展望未来,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的数据质量将不断提高,分辨率将进一步增加。

同时,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将更加广泛,不仅可以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可以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人文领域。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为人们提供更加准确、实时的地理信息。

可以预见,未来的测绘将更加高效、精确,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浅谈对遥感学科、专业、遥感应用与发展的认识

浅谈对遥感学科、专业、遥感应用与发展的认识

浅谈对遥感学科、专业、遥感应用与发展的认识摘要遥感技术是一门建立在空间科学、电子技术、光学、计算机技术、信息论等新的技术科学以及地球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技术,为现代前沿科学技术之一,具有宏观、动态、综合、快速、多层次、多时相的优势。

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遥感技术伴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与完善,服务领域因之而不断扩展,受到普遍重视,显示出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遥感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应用范围引言遥感作为一种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遥感技术及其图像信息处理信息技术集合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生物学和地学等科学的最新成就,是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为GIS提供全天候的实时的遥感影像,之后GIS便拿这些数据进行利用和分析。

遥感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然后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与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遥感技术从远距离采用高空鸟瞰的形式进行探测,包括多点位、多谱段、多时段和多高度的遥感影像以及多次增强的遥感信息,能提供综合系统性、瞬时或同步性的连续区域性同步信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优越性。

1、遥感学科发展回顾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

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萌芽时期1608年制造了世界第一架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放大三倍的科学望远镜并首次观测月球。

1794年气球首次升空侦察。

1839年第一张摄影像片。

初期发展1858年用系留气球拍摄了法国巴黎的鸟瞰像片。

1903年飞机的发明。

浅谈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浅谈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浅谈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关键字:遥感技术遥感,既遥远的感知,指的是通过传感装置,并不直接与被检测的对象进行直接的接触,而获得检测对象的相关信息(如电磁波,电场,磁场等),并分析这些信息,对此进行加工和表达,遥感技术是新型的尖端技术。

广义的遥感是指用间接的手段来获取目标状态信息的方法。

但一般多指从人造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观测,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与接收,感知目标的某些特性并加以进行分析的技术。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测绘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 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1. 5S技术的联合应用遥感本身就是多学科的综合,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将大大拓宽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具有代表性的是智能引导系统。

系统本身是在国际先进的超图数据结构(HBDS)理论基础上,实现遥感 (RS)、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系统 (IS)和多媒体系统 (MMS)即五“S”的联合。

在电子地图的支持下可对光盘 CD- ROM进行检索,采用分层技术,为用户提供自定义、多层次目标库,用户可自己定义起点、终点、绕行点、必经点。

智能模块为用户提供最佳路径及最短距离。

2.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是未来空间遥感发展的核心内容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是指既能对目标成像又可以测量目标物波谱特性的光学传感器,其特点是光谱分辨率高、波段连续性强。

其传感器在0.4μm-2.5μm范围内可细分成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波段,光谱分辨率将达到 5nm-10nm。

但目前其发展仍停留在航空实验和应用阶段,预计下个世纪将会在轨道高度崭露头角,如澳大利亚的资源信息与环境卫星(ARIES-1)。

美国一些公司或组织及空军、海军等部门也都在研制和发射自己的成像光谱卫星。

美国Geosat Committee 目前正在对高光谱传感器Probe-1 进行矿产、油气、环境及农业等 4 大领域的应用试验。

遥感意义应用感想

遥感意义应用感想

目录一、遥感( Remote Sensing )理解遥感-------------------------------------------------------------------------------------3二、遥感的基本原理-------------------------------------------------------------------------4 三、遥感具有一定的空间特性--------------------------------------------------------5 四、遥感的发展(一)遥感的三个阶段-----------------------------------------------------------------5〔二〕、遥感的二大时期-------------------------------------------------------------6 五、遥感技术的意义和应用〔一〕、遥感的优点-------------------------------------------------------------------7〔二〕、遥感的意义--------------------------------------------------------------------7〔三〕、遥感的应用--------------------------------------------------------------------10 〔四〕、我国应采取的策略-----------------------------------------------10材料---------------------------------------------------------------------------11说起来真是惭愧,刚接触遥感的时候,只知道老师在努力的讲,学生在努力的听,然而依然不知所云,但有一次,老师留了一次作业,使我对遥感有了一次深的接触,也是我对遥感的兴趣大大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遥感学科、专业、遥感应用与发展的认识
摘要
遥感技术是一门建立在空间科学、电子技术、光学、计算机技术、信息论等新的技术科学以及地球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技术,为现代前沿科学技术之一,具有宏观、动态、综合、快速、多层次、多时相的优势。

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遥感技术伴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与完善,服务领域因之而不断扩展,受到普遍重视,显示出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
遥感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应用范围
引言
遥感作为一种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遥感技术及其图像信息处理信息技术集合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生物学和地学等科学的最新成就,是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为GIS提供全天候的实时的遥感影像,之后GIS便拿这些数据进行利用和分析。

遥感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然后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与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遥感技术从远距离采用高空鸟瞰的形式进行探测,包括多点位、多谱段、多时段和多高度的遥感影像以及多次增强的遥感信息,能提供综合系统性、瞬时或同步性的连续区域性同步信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优越性。

1、遥感学科发展回顾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

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萌芽时期
1608年制造了世界第一架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放大三倍的科学望远镜并首次观测月球。

1794年气球首次升空侦察。

1839年第一张摄影像片。

初期发展
1858年用系留气球拍摄了法国巴黎的鸟瞰像片。

1903年飞机的发明。

1909年第一张像片。

一战期间(1914-1918):形成独立的航空摄影测量学的学科体系。

二战期间(1931-1945):彩色摄影、红外摄影、雷达技术、多光谱摄影、扫描
技术以及运载工具和判读成图设备。

现代遥感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射了TIROS、ATS、ESSA等气象卫星和载人宇宙飞船。

1972年:发射了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1(后改名为Landsat Landsat-1),装有MSS感器,分辨率79米。

1982年Landsat-4发射,装有TM传感器,分辨率提高到30米。

1986年法国发射SPOT-1,装有PAN和XS遥感器,分辨率提10米。

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2、遥感专业与人才培养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范畴已经从当初的单一遥感技术发展到今天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与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与应用水平业已成为综合国力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

“九五”期间,中国国家科委已经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综合应用研究”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至此遥感信息技术已连续四个五年计划被列入国家优先项目,说明了国家对遥感事业的重视。

可以预见,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这一高新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其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相关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学科建设不断完善、教育机构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全国设有遥感相关专业的院校共有140多所,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北、四川、北京等省市。

其中,江苏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15所,湖北有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等8所,四川有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9所,北京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5所。

目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经过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

同时, 在遥感研究机构方面, 国务院许多部委都设立了遥感机构; 十几所高校成立了遥感学科或研究室; 各省土地局、气象局、环保局等都开展了应用研究; 中科院也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方面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

同时, 各专业学会、国家科委也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学术会议探讨学术方面的重要问题。

3、遥感应用现状分析
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测绘、海洋监视、气象观测和互剂侦检等。

在民用方面,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地球资源普查、植被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病虫害和作物产量调查、环境污染监测、海洋研制、地震监测等方面。

遥感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提高遥感器的分辨率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研制先进遥感器、信息传输和处理设备以实现遥感系统全天候工作和实时获取信息,以及增强遥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遥感按常用的电磁谱段不同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多谱段遥感、紫外遥感和微波遥感。

1、图像分辨率不够高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不高也是我国遥感面临的重大难题。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我国遥感图像的分别率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但是由于起步晚, 依然难以达到很高的水准。

因此, 在许多对分辨率要求高的应用中, 我们只能花钱去购买更
先进国家的遥感图像来使用,这就使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 给国家国防安全、国民经济安全带来隐患。

2、遥感在某些方面应用的性价比低
遥感图像的用户基本上是政府的气象、农林、地质、矿产、水利、海洋、环保、军事、科学研究等部门, 主要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只有在大范围的调查监测中,遥感才能显现其省时、省力、省钱的优势。

例如, 土地调查在国家范围内, 省内, 市内运用遥感来减轻工作量是可行的, 另外, 企业使用遥感图像时, 同样存在相似的问题, 低精度的图像不能满足应用目的, 精度不高、不可靠, 而高精度的图像向国外购买价格又太昂贵, 因此降低应用成本和加快图像处理速度成为应用中的重要问题。

4、遥感发展前景分析
近年来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察不同程度的进步:
(1)理论上,从定性发展到定量。

从简单解释辐射测量值与地表现象间的关系到用辐射传输模型定量描述他们之间二向性反射/辐射关系。

并且从正向辐射传输模型,发展到对辐射传输模型的定量反演。

从分散发展到集成多个波谱区间。

(2)技术上,从单一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极化、多时相、多模式,从单一遥感器到多遥感器的结合,近些年出现多角度遥感辐射测量(摄影测量是早期典型的多角度遥感,但是注重对几何形态的测量)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3)传感平台由过去注重卫星和航空发展到地面传感器网络连续观测技术;地面传感器网络的出现对遥感和地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对于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支持真正的地,空,天一体化地球观测的潜力,并且提供在空,天遥感应用中无法替代的高时间采样频率(分、秒尺度)的地面验证数据。

这种观测尺度和频度对地球科学理论的验证和地学现象的认识有重要作用。

(4)分析方法方面,从目视解译发展到半自动、自动以及结合专家经验和计算机自动处理的信息提取;但是,与遥感传感器技术发展的速度相比,自动提取信息算法研制的速度相对缓慢得多。

分析技术也从分类等通用算法设计发展到为特定目标设计检测和识别算法设计。

(5)应用上,已从实验走向实用,从区域应用到全球范围的应用,并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从小范围实验阶段走向大范围实用化,标志着遥感的成熟,同时还有许多难于攻克的前沿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遥感与现场实测数据的融合、渗透和统一,以及多源遥感数据与陆表过程模型的同化,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导致了地学的研究范围、性质和方法发生重大变化,推动了以全球观和系统观为特点,以全球变化多学科交叉研究为重点的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为解决全球变化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5、结论
通过在大学一个学期的学习,对遥感科学与技术有了简单的了解,也深刻意识到遥感技术对于信息时代的重要意义以及巨大的潜能.中国的遥感事业经历 30 余年, 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 目前虽然不是最先进国家,但也是强国之一。

遥感
的广泛应用已使我国认识地球、研究地球的观察点从地面、低空扩展到太空, 更使我们对所居住的环境和所处的地球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在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技术难题, 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就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使我国的遥感事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梅安新, 彭望禄, 秦其明, 刘慧平.《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
版社
2.<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发展历程>中国测绘新闻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